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1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1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1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關於身心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簡簡單單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以其簡簡單單的文字詮釋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書中解釋了我們人類對生活的追求,也是五個字可以表達的,那就是愛、喜悅、和平。

爲什麼付出努力後我們還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爲什麼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扮演各種各樣的主角,但是在場景中,我們心甘自願扮演的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內心的鏡子。當外界的任何東西接觸到你時,記得看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觸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陰影沒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內心層面達成和解,然後專注於外部能夠改變什麼。

因爲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地執着於不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依賴於外在的事物,一旦讓你快樂的環境或事物不復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快樂來自內心。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這個世界無法將其奪走。

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想法,那麼好人好事就會與他產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有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傾向,壞事就會發生在他身上。這可能是書中提到的意氣相投,物以類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我在暑假裏閱讀了老師摧薦的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說實在的,只讀了一遍,對書的內容也沒能真正地理解透徹,只知道讀完後,心靈變得寧靜了。

書中提到,這天底下就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說得多好啊!我且不說老人講得多有道理,就拿自己來說吧,暑假偶爾去打打麻將,這不就有了以上的三種結果了:去打麻將是我的事,能否贏錢輸錢是老天的事,別人是否從我這贏到錢是他人的事。反正我把打麻將當成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它也是我其中的一項興趣愛好。這樣一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成不了“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因此感悟:心態很重要!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己工作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保持積極心態,心裏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這樣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使工作順利,心情舒暢。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積極的心態,多從正面看問題,樂觀地對待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這對一個人的爲人處事至關重要。心態是後天修煉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讓生活的每個角落都鋪滿陽光!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很感動,這本書使用小說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生命成長的藍圖,很棒,給讀者很多具體可行的建議,可以縮短茫茫摸索的階段。

這本書主要介紹女主角生活上的起伏和衝擊,很多人生的課題和智慧也隨之展開。女主角最後能夠在智者的指點之下,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我看完這書,給我深刻印象的一點是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也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甘心情願地學習“臣服”的功課。

如何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我就有非常多的感悟。我覺得要真正做起來都很難的。因爲人的一生,遇到的不快樂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在學習上,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家庭上都有很多很多的煩心事,累得自己夠嗆的。那樣難道我們就要活在不快樂之中嗎?我以前都常常活得不開心,我討厭自己爲什麼要長大,自己的身份越來越複雜,是老師,是媽媽,是別人的女兒,是別人的媳婦,是別人的。很多角色,很多責任,壓得自己很累,很不開心,我覺得有時真的很想回到兒時,那就好了,可是隨着年年的過去,自己的思想漫漫成熟起來,我對自己說,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不要難爲自己,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好了,要讓自己快樂起來,我終於基本能做到了。

無論發生什麼事,要學會去接受,這一點相信我能做得到,你呢?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老朋友推薦的,它算是一本心理類的書。最喜歡裏面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的去關注別人,卻忽略了自己。

它主要講述了名校畢業生的女白領若菱在生活中經歷的起起伏伏,以及她與一位老者的對話,由此教我們去探尋內心深層的自己,讓我們逐漸去了解認識內心更存粹的自己,讓我們離最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

在書中,作者從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四個方面去講述,並切實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意見,通過團隊性諮詢,個別的療愈,或者是練習體驗的方式來幫助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進一步療愈自己的內心。無法預測未知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勇氣解決當下的問題,期待未知的自己和生活。遇事時,多看看自己,從自己找原因,認清最真實的自己。曾經修過一門心靈脩養課,我至今還記得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己,探尋未知的自己。“

其實,無論在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世界上從來沒有自己消失的問題,當碰到問題時,就得面對,處理,放下,解決。”如果當你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己的勇氣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

很多時候,不同的人面對問題,想法不盡然一樣,但一樣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夠克服自己的怯懦,提起勇氣解決問題的。希望看到這些的你,亦能如此!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張德芬創作的一本以小說爲體裁,以心靈脩行爲主題的書籍。主要講述名校畢業的女白領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與老人的對話,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內在世界,進而發現大多數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時提供瞭如何解決這些模式的實際有效方法,從而解脫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

正如書中所說”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現代社會人中大部分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我們需要的是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全書以愛,和平,喜悅爲主題,闡述了在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底下,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關係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並表達了生命成長的藍圖,縮短了茫茫摸索的階段。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爲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於都市身,心,靈脩行的書。看後很受啓發。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小我,什麼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麼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小我會被身體裏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裏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着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於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爲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麼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我會爲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於以發生的事情不會學着接受,更別得什麼與身體聯結了!我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7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說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我深有啓發。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女主人公通過無意間遇見的一位神祕老人,進行了一系列貌似離奇的探尋真我的路程。這段旅途一路走來,有痛苦也有失去,但是女主人公最終找尋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現在的我們還年輕,正是汲取知識和塑造發展自己的最佳時間,但此時的我們也因此顯得不夠安定。

這本書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愛過、通過、哭過之後——是臣服的體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於人,而是臣服於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爲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醜陋的包裝,帶着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裏面珍藏的禮物。因此我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事,他們何嘗不是給了我這樣一個禮物,也給了我堅強和成長的契機呢?浴火重生的鳳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飛得更加高。

一本好書,需要反覆品讀。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人生的哲理,更引領我走過了一段人生必經的心路歷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8

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一直認爲讀該類書便是需要人生指導的人。終究,事實並非如此,生活在喧囂匆忙世界中的我們,需要這樣一股使心靈歸於靜謐的清流。總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機會遇見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紗,遇見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從一個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

該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畢業,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白領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爲什麼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爲什麼我不快樂?爲什麼我如此之不幸,沒有父母的愛,失去丈夫的愛,終日面對婆婆的尖刻、冷漠,就連企盼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惶論擁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託?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個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找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

想來,這個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個自己的載體罷了。我們永遠都難以知道自己真正該怎麼活、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所以一次次我們錯過了隱身於思想深處的另一個自己。總在嘗試着改變些什麼,可是生活會毫不保留地告誡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就唯有適應。

人生其實很簡單,最終追求的莫過於“真我、喜悅、和平”罷了,最欣賞本書中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們內心透射出來的結果。

向世界竭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每個人時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處,活於世上,我們真的不需要對世界作出任何解釋,世界只接受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罷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9

週末看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淺顯易懂的書,並且很實用,這書拿在手裏一口氣看完,凌晨才睡去,今天的臉色居然還是那樣的溫順,喜歡這本書,是因爲,大多數人都會面臨情緒的困擾,這本書裏告訴了我們通向喜悅的途徑,是喜悅不是簡單的快樂,快樂是外向的索取,是有依託的,必須有外在的存在引起內心快樂,喜悅是真正內心能量的實現。通過心靈的修正,獲得平和。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被許多許多的不應該包裹着,習慣,角色扮演,自我保護,旁人的眼光,逃避,欺騙,其實這一切都是內心的映射,都是大腦給我們的信息,大腦篩選的信息有多半以上是受潛意識影響的,支配行爲的很多指令未必就是正確的,而我們都享受在這些指令下,隨從這些指令。事實最大,所以要面對一切,接收一切發生的,每件你遇到的事情都是你必修的功課,磨練你,不要去壓抑,要學會能量的轉換,因爲情緒會來,也會走,我體會了很多自己內心的磨練。都沒有順應。

一直以來對很多事情,如果認爲是不對的,就去排斥,不能接收別人的錯誤,更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讓自己內心有格局,從來都不是個溫婉的人。曾經有段時間,自己無法接受現實,無法放棄現實,前進不得,後退不了,只有在事件中挨着,不接受發生的一切,一門心思的,追求自己內心的答案,其實那沒有答案,像是面前有堵牆,非要穿越,後來無奈了,因爲事件帶來的困擾,讓我無法再撐下去了,被周遭包圍了,你無處可逃了,無奈心一橫,就那樣吧,放棄了所有外在眼光的標準,認爲那都不重要,反而有解脫之感。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0

買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不是偶然,而是我故意去圖書館買的,爲什麼會說是故意,是因爲當時我困在了一個籠子裏,出不來,所有思想都往負面的方向想,自己沒有一點點的正能量,忘記誰說過,如果覺得找不到自我了,那就多看看書吧,也許在書中可以找到答案,我決定試一試,於是經朋友的推薦買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很難想象書可以給我力量,但是我起碼知道,任何事情也許自己應該嘗試着試一試,給自己一點機會,給自己一點希望,能夠從中得到好的東西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得到也不要氣餒,一切都會在適當的時機好起來,活着,很多時候要輕鬆點,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細細的拜讀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說實話,也許是我太想從中得到東西了,反而會覺得收穫平平,但是起碼在書中我知道了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切都會不一樣,我們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問題,也許就會海闊天空。

書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比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比如升職機會、同事關係、競爭關係,只要覺得自己不解,都會去“老人“談談心,吐吐苦水,訴說自己所遭遇的事情,每次她都會從“老人”那裏得到一個答案,然後自己回去想,琢磨老人說的話,每次她都能夠豁然開朗。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解讀有誤,我在書中也看出了這層意思:當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自我束縛,自我想象,不願放開自己,所以才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壞情緒,不然生活真的會很壓抑,學會疼愛自己,學會爲周圍的別人着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1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爲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爲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角色,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爲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因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