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蘇東坡詩詞有感

讀蘇東坡詩詞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乍見題,甚異之!何故置蘇軾、秋雨於同位?其有聯繫乎?然也。

讀蘇東坡詩詞有感

秋雨有書《出走十五年》。其書文惟自序一爲秋雨新筆,餘皆摘自秋雨前時之文。中有《蘇東坡突圍》文一,述其仕途坎坷,遭小人陷害,被謫至黃州。予看罷,甚感之,故作此文以記也。

小時候是從讀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認識到世界上曾經存在着這麼個人的。那時候,蘇軾在我的記憶裏是很模糊,不像寫“春眠不覺曉”的孟浩然和寫“牀前明月光”的李白一樣,現在想起來,似乎好像一出生就認識他們了。後來,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知道了蘇軾是一個胖胖的傢伙,有賢淑的妻子,活潑機靈的小妹,還有兩個好好朋友。聽過了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知道了蘇軾的詞《水調歌頭》。當時一直認爲,水調歌頭是東坡寫其妻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後半句被我理解爲夫妻間彼此深愛,哪怕是遙隔山山水水。這與餘秋雨當年認爲“朝辭白帝彩雲間”的“白帝”是一穿着銀白色袍子的帝王差不多。說到這兒,不是我自己“不知醜”,我覺得要論理解,那我對東坡的《水調歌頭》的理解,可要比秋雨對“白帝”的理解接近多了。但是,人家名人就是名人,人家想象力極爲豐富。秋雨把這位“白帝”先生想象得非常藝術化:年齡不會很大,高個兒,瘦削,神情憂鬱而安詳。清晨的寒風舞弄着他的飄飄衣帶,絢麗的朝霞燒紅了天際,與他的銀袍相互輝映,讓人滿眼都是光色流蕩。他對李白千叮嚀萬囑咐,聲音像純銀一般,在這寂靜的山河間飄蕩迴響……多有詩意的畫面。雖然理解上差了很多,但是卻能營造出如此美麗動人的場景,佩服,佩服!

我讀的詩不算多,但也從中發現了點事兒:古人們寫詩作賦,喜歡就一處景或是某個地方,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像是曹操的《觀滄海》,描寫了氣勢雄壯的滄海,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則抒發了他對東湖春日美景的喜愛……在如此多就地論事的詩中,寫的地各有不同,而周瑜大戰曹操的赤壁,是詩人們筆下的經典。寫赤壁的詩不勝枚舉,但我認爲在我讀過的詩詞中,最好的是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然而今天,我不是想說這首詞好在哪兒,只是對當年蘇軾寫這首詞時的背景感興罷了。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的話,這首詞寫於東坡經“烏臺詩案”的洗禮,別無選擇,被貶至黃州的時候。或許是身心飽經風霜,對於人生的看法,豁然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他在黃州作了許多篇膾炙人口的詩賦,這《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其中之一,另外兩篇甚是出名的就是前後赤壁賦了。秋雨先生說,東坡來到黃州,完成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是註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關於“壯麗對話”的事兒,我是沒什麼疑問了。的確,東坡“黃州之行”所作的詩賦,對他的人生,甚至是當時社會的文化都有重大的影響。它們是東坡對人生看法的言語者,是對歷史的回顧……這麼說來,這位溫和柔雅如林間清風,深谷白雲的大文豪,既然有如此驚世的才能,應是他所處時代的無上驕傲,爲什麼還會被貶至這一毛不拔之地呢?秋雨先生釋曰:越是超越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於他所處的具體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