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蘇東坡:曠達人生》有感

讀《蘇東坡:曠達人生》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但他一生並不平順,曾三次遭貶,幾十年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波折起伏頗多,然而,人生的悲歡離合,仕途的坎坎坷坷,生活的悲慼清苦,命運的陰晴圓缺,沒有泯滅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他的做人原則和執着,他的曠達態度和幽默的個性。坎坷中他以非凡的毅力朝着人生目標,永不停息地奮鬥,以其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懷,幽默的個性,傾倒古今,成爲一顆閃躍在中國文學天空的巨星,讓後人長久地仰望。

讀《蘇東坡:曠達人生》有感

堅持原則和個人見解,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是蘇東坡爲後人樹立的做人準則。蘇東坡一生有過坦途順境、榮耀顯赫,有過短暫的輝煌,但他沒有爲高官厚祿而隨波逐流。王安石當權進行變法時,他沒有因爲被王安石看重過而苟同他的變法措施,並一而再,再而三上疏批評新法。當舊黨司馬光上臺極力打擊變法派時,蘇東坡又不接受舊黨的拉攏,並對舊黨以盡廢新法爲快事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他這種堅持已見,不隨意附和,認爲對的一定堅持,認爲錯的必然反對的執着,註定他在仕途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爲了堅持自己的政治見解,他從不後悔。他說:“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正是他鮮明的人格個性,成就了他的崇高和不朽。

面對挫折和磨難,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和幽默的個性,讓磨難在幽默中黯然是蘇東坡啓發後人的生活態度。自古至今,任何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挫折和坎坷是自暴自棄、一厥不振,還是振奮精神、淡然視之,蘇東坡用行動作出了詮釋。他把命運的多舛化爲前行的動力,以曠達的態度和幽默的語言,把生活中的不如意一笑泯之,給人以樂觀的感染和向上的力量。蘇東坡最後一次貶到海南儋州時,已經62歲了,面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生活他沒有悲愴、憂戚,而是用極幽默的語言將這一切淡化了。他寫信給兒子說道:海南的牡蠣味道很好,千萬不要讓京城的士大夫們知道了,否則,那些沒吃過牡蠣的京官要求調到海南來,他就不能獨享了。多麼幽默的個性,既表現了他苦中求樂的堅強、從容,又以極詼諧的語言消除了親人的擔憂。

在生活中發掘美好,讓美充滿人生,坦然樂觀地面對生活,是蘇東坡留給後人的深刻啓迪。蘇東坡第一次被貶長江邊的黃州時,心中是有過失落、憂憤的,但面對命運的一落千丈,他沒有讓悲觀、失望、低迷的情緒佔據自己的心靈,而是努力去尋找生活中美好、光明的一面。面對滾滾向前的長江水,他展豐富的想象,自我安慰到,這水一半是從自己的家鄉峨眉山流出來的,天天看到長江水,就猶如生活在家鄉一樣,能時時感受到故鄉的溫暖,憶起少年的甜密。他把人生的失意拋到腦後,把生活中的美好挖掘出來,讓生活氤氤着溫暖,樂觀和希望。

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待人是蘇東坡爲後人樹立的楷模。蘇東坡當時有一個朋友,名叫章惇,後來當了宰相,蘇東坡發配到嶺南、海南都是他陷害的。蘇東坡遇赦北歸時,章惇卻倒了黴,被貶到雷州半島,按常理對這種讒害忠良,心術不正的政敵,遭此昝由自取,憑誰都會大快人心。但蘇東坡得到消息後,非但沒有拍手稱快,還同情地對別人說,章惇這麼大的年紀放逐嶺南,心裏是很難受的,會很孤獨,吃很多苦的。他對見到他感到愧疚的章惇的兒子說,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要放在心上,多提也沒有意義了,要把眼光朝前看,多想後來。這種仁慈和寬廣的胸懷,不是一般人擁有的。

樹立人生目標,一生孜孜追求,用鍥而不捨的精神,鑄就人生輝煌是蘇東坡爲後人樹立的榜樣。蘇東坡的詩、詞、散文都是出類拔萃的,他的書畫也是造詣很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稱之爲全才。然而,這些不是天生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蘇東坡不管命運多麼不順,生活多麼艱苦,環境多麼惡劣,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目標,始終沒有忘卻人生的奮鬥,始終把生活的經歷感受、人生的喜怒衷樂、百姓的貧困生活用生花妙筆反映在文字裏,昇華爲藝術,給後人留下歷史的記憶和藝術的享受。如果沒有蘇東坡堅強的意志,鍥而不捨的精神,忘我的勤奮好學,就不會有閃爍千古的文章。

《蘇東坡:曠達人生》讀完後,給人的啓發是深刻的,他的執着和做人原則,他對事業的追求,他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他的壑智、曠達和幽默的個性都是我們應該吸取的精神養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