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成長·成功》的讀後感

《成長·成功》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我以前是不喜歡讀那種臺灣小女人、小男人的書的,一讀她們的書就會犯困,而且很靈。

《成長·成功》的讀後感

一次打開電視,央視的“實話實說”正在播,就看看。當時正好請來的是臺灣作家——劉墉,聽了聽他的講話,覺得是一個我們這輩人所羨慕的家長“理想類型”,一下子就喜歡上他了。後來又知道他很有名。很厲害。

不久又從同學手中看到了他的一本書,拿來看,不錯。這樣,開始接觸他的書:《點一盞心燈》、《螢窗小語》、《我不是教你詐》、《肯定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

這次學校組織購買了一本《成長·成功》,我很認真讀了。劉墉的作品以教導讀者如何面對人生爲己任,行文穿插各種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體會,雖無特別的哲理智慧但卻頗有寓教於樂的功效,是較高雅的都市文化快餐。這本《成長·成功》也繼續他的以往風格。

本書是他談作爲父母與子女成長過程關係的一本書。在這本專爲女兒寫作的書中,劉墉以鮮活、質樸的語言和女兒無所不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人生、世界,而綿藏其中的是父親對女兒成長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靠自己去成功。

這本書對身爲家長的讀者也許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同樣,對正在成長着的子女們來說,也可以通過本書從另一個視角去理解父母。劉墉希望《成長·成功》透過自己的女兒,寫給每個人的女兒看;透過自己,寫給每位父母看。

這本書是劉墉以父親的口吻寫給女兒,寫給讀者看的。這種直接的對話,很容易讓我接受,因爲他讓人有了選擇的餘地,而打破了以往那種強制性的閱讀過程。書中的很多東西,不論你是如他女兒當時的年齡還是比那個年齡更大,我覺得看了之後,都有一定的東西可得。我覺得一個人的某些方面就是一個開口向下的二次函數圖,而那個最高點就是中年。而這點兩邊的一切其實都是有共同之處。

現在的家長努力使自己的孩子成爲“龍”成爲“鳳”,只是一味地給予,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往往一些想到這方面的,也是不知道,到了一定程度,又是模糊,再次回到回來的那個“教育方向”。劉墉則從孩子一誕生就避免了這樣些問題。可以說是基本上很好的實現了“家庭民主”,不用看別的,單是這本書,就可以基本上看出來。當然可能這個跟他們的周圍環境是很有關係的。

“拼命做個人上人。”

“愈是將要面對不平常的情況,你愈應該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負擔,用前面充裕的時間分散。”

“「平常心」就是「心平常」。”

“孩子!這世界上有許多陷阱,利用你的同情心、好奇心、貪心,甚至「頑皮心」,叫你跳下去。也就不知有多少人,因爲一時的糊塗,毀了自己的半生。”

“孩子!愈是面臨災難、面對打擊,我們愈要堅強、愈不能落淚,因爲淚眼是看不清敵人的,淚眼只可能遭遇更致命的傷害。”

“愈在熟悉的地方,愈要謹慎”

“孩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但是那「得到」應該是「贏得」,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硬要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有時候,我們要忘掉不好的往事,有時候卻要重溫碎心的一刻。”

……

這些都是出自他這本《成長·成功》的,還有很多我無法列舉。很多東西,我覺得只有看了他的原文才能得到些。

劉墉先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靠他們自己去成功,也更希望所有孩子都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