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成長的讀後感

成長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請看下面的成長的讀後感。

  成長讀後感【1】

最近讀了王海鴒的新作《成長》,特別喜歡她的小說,那本大校的女兒看了不下三遍,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小說。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之所以喜歡她的小說是因爲她的小說總是以女性爲視角去描述,特別的細膩特別的真實,又可以讓你從中學會生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教會一個女人堅強自信獨立這樣你纔會不會如此寂寞。

她的新作品裏的人物雲海,一個優秀的女性,爲了兒子她放棄了自己外交官的夢想,對於一個北大畢業的高才生而言放棄事業投入家庭是件應該是件難的選擇。我特別喜歡她的個性,也特別的嚮往可以成爲她那麼一個人,因爲她將她的全部奉獻給了兒子,而和兒子之間的感情是別人無法超越的,作爲一個母親的我,面臨的也是女兒的教育問題,和愛女兒,而則麼樣給她更好的愛,這種方式很重要。

他特別瞭解自己的兒子,在兒子人生關鍵的轉折點(迷茫期)她幫兒子走出來,因爲她瞭解自己的兒子,她知道兒子的承受能力。可能我也是想成爲這樣一位母親,不光在生活上可以照顧好她,在她迷茫了可以成爲她精神的靠山,默默的陪她站在一起。雲海在兒子幾次重要的選擇上並沒有特別干涉,作一名飛行員,娶安葉當老婆,雖然以她的人生閱歷明白這樣的選擇在以後的家庭生活中要坎坷多了,他告訴了兒子。但她瞭解她的兒子,會堅持自己的選擇。寫到這裏想到了徐老師說的一句話:“對待自己的孩子不是教她要則麼做,而是在旁邊糾正她做錯了的”。

人總要經歷才能真的成長,只有這樣才知道前人爲什麼要這麼說,才知道一切是這麼不易,就像有了孩子,纔會更加的理解和關愛父母。

成長的讀後感

  成長讀後感【2】

王海鴒的《成長》講述的是一個出生在軍人家庭男孩的成長曆程,父親彭湘江是標準的軍人作風,由於工作原因很少在家,與兒子的關係比較疏遠;母親海雲屬於賢妻良母類型,爲了照顧家庭而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兒子彭飛聰明好學、調皮任性,但是對父親有牴觸心理。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有叛逆的性格,彭飛也不例外,就是因爲跟父親賭氣,高考時毅然放棄了名牌大學而報考了空軍學院,他的理想就是不花家裏一分錢,實現父親沒有實現的理想,以此來蓋過父親的光環。但是軍校的生活與自己的理想有着極大的差距,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時,終於產生了放棄的念頭。關鍵時刻母親的舉動使他重新堅定了信念,並最終當上了飛行員。

事業上的順利不免讓人會產生各種想法,但是關鍵時候與父親的交流給了他莫大的啓發,使他在以後的道路上更加順暢。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婚姻帶來的問題,成家立業後的喜悅伴隨着兒子的到來結束了,事業與家庭的衝突皆然而至,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與父輩們的想法不一樣了,夫妻雙方都不會因爲孩子而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擺在面前的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最後又把重擔母親交給了母親,而此時的父親對他們的做法卻產生了極大的意見,兩個人也差點離了婚。

這時候的彭飛事業上也因爲身體的原意受到了打擊,母親對兒子的關心卻絲毫沒有減少,當母親看到兒子自暴自棄的生活,由此對兒媳的看法越來越深,但當深入瞭解時,卻改變了對兒媳看法,並與兒媳聯合起來,最終讓兒子戰勝了病魔,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

  成長讀後感【3】

一口氣讀完了王海鴒的新書《成長》,心情還沉浸在書中的人物裏、情節中。王海鴒的書不白讀,總能給人一些有益的思考。

有人說,成長就是不斷妥協的過程,我對這句話深表贊同。人浮於世,都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價值觀以及處事方法也有所不同,甚至性格的差異,也使得人和人之間有時候不能完全接受彼此,那麼就因爲這樣而疏遠對方嗎?當然不是,唯有一方或是雙方做出一定的讓步,給彼此留下更大的空間,人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

矛盾就是這樣,總是時時刻刻存在,激化矛盾總不是最佳方案。《成長》講述的是少年彭飛從倔強叛逆,到進飛行學院磨礪成人的曲折故事,展現了一個軍人艱辛崎嶇的成長之路。彭飛父親彭湘江是空軍空降師的參謀長,母親海云爲了家庭放棄了外交官的理想,全部心血傾注於兒子的成長。少年彭飛一模678的高分原本讓母親海雲欣慰不已,正當母子倆商量報考清華還是北大時,彭飛卻因與一直關係隔閡的父親賭氣不顧全家反對任性報名參加了空軍招飛並被錄取。在飛行學院魔鬼般的訓練中,少年彭飛經歷了嚴酷的軍隊磨礪及冷酷無情、嚴格苛刻的飛行員淘汰制,終於成爲了一名飛行員。成爲黃金之身的軍航飛行員後,彭飛與一心向往成爲中國法拉奇的記者安葉邂逅、相戀並結合,但當浪漫愛情歸於現實細瑣婚姻生活後,矛盾接踵而來。

婚前安葉做好了思想準備,泰山壓頂志不移;身臨其境方知,真正需她對付的不是泰山壓頂,是滴水穿石般日常的反覆的瑣屑磨蝕。在事業繁忙與兼顧家庭、事業與婚姻、男女平等與家庭分工的矛盾之中,彭飛與安葉的婚姻面臨着重重危機。是彭湘江與海雲的家庭婚戀觀,是海雲與彭飛的母子情深,是海雲的大愛與犧牲精神,感動了彭飛與安葉,也激勵了彭飛與安葉,讓彭飛與安葉認識到了愛的真諦、事業的追求、家庭的位置,讓彭飛與安葉對使命的堅守、對親情珍惜、對愛情的追求有了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昇華。成長是什麼?

正如《成長》裏說的,“青春是什麼?是造物主送的一個大禮包,人人有份,包裝炫目華麗充滿魅惑很易令人昏頭,以爲只要擁有了它便可無極無敵。及至一層層包裝拆將開來,很多人,絕大部分人,得到的是失望,自然還有清醒,只可惜人生經驗獲得的同時就意味着作廢。”雖說彭飛的家庭有些特殊,但是他的成長軌跡還是與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所以說,這部小說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生活狀態。出生於八十年代末的我,比較反感現在社會上有人用八零後九零後這樣已經被賦予特定理解的標籤來標記我們,就好像把我們整齊劃一地歸爲一類似的,我認爲這是典型的以點代面的行爲,也是一部分人對於不能再頤指氣使地行使家長權力的無力表現。年少的我們有時候固然任性叛逆,就像彭飛一樣,但是這種叛逆中多數人在多數時候還是站在理性的高度上的。我們想要自己走出的人生,我們也需要過來人爲我們扶正而不致於走嚴重的錯路,但是如果是被事無鉅細地安排一生,確實讓人難以理解的。

至於說這麼多,看似題外話,其實也是《成長》中所貫徹的一道思想,這是新時代中作爲父母所應該適應和妥協的地方。當然我們也有很多要學習改進的地方,畢竟父母的苦心我們也是需要理解的,所謂嚴父慈母都是永恆不變的真心,我們永遠不能忽略和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