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烏塔讀後感9篇

烏塔讀後感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烏塔讀後感9篇

烏塔讀後感9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塔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烏塔讀後感1

原先,故事主要講我在住青年旅店時偶遇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後,我受益匪淺,不由地暗暗佩服烏塔!

我敬佩烏塔的膽量。文中寫道:“我叫烏塔,在讀小學,已經12歲了,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以後還要去波恩,然後去希臘……”這麼長的旅程,她一個人,買的聯票。試想想:她成功出遊的背後,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知識的儲備、衣食住行、安全等。這對於我一個成年人來說,都只是偶爾想過。到此刻爲止,我還只是在想何時能遊遍中國,沒想到這樣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就已經開始環遊世界了,我感到汗顏。出門前,就在想:自我行嗎?如果路途中身體出問題了怎樣辦、遇到壞人了怎樣辦、沒錢了怎樣辦?從烏塔身上,我看到了出行的勇氣和實力。她真是一個有膽量、有魅力的女孩。

我敬佩烏塔的細心。文中寫道:“爲計劃這次旅遊,我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裏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她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了烏塔自強、感恩的精神。她自我準備,遇到問題明白怎樣求助,還明白家中有親人牽扯掛着她,給家人報平安。並且還給家中的每個人都準備了禮物,還明白外面的價格比自我所以城市的物品價格便宜她纔買。她在理財方面也有自我獨特的見解。看似烏塔獨自出行,可要獨自應對和處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可見烏塔的知識面和應變本事真得十分強。而我們大多數中國孩子呢?有的同學不僅僅自我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我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強,是因爲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當反省一下自我,比如:週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寒暑假是否早有了規劃,並且圍繞規劃在做準備。以後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養成凡事預則立的好習慣。

我還敬佩烏塔的自立。文中寫道:“她不全部向父母要錢,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要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費用父親出一半,自我出一半……”一個12歲的女孩,出行的旅費有一半是自我掙來的。在掙錢的過程中,是不是鍛鍊和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應變本事呢?她真是一個十分棒的孩子,早早接觸社會,早早感知社會,早早認識社會。我們的孩子呢?中國的父母是全球父母中爲了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爲了孩子操心最多的父母,爲了孩子研究最多的父母,可是我們的孩子呢?放到全球上去還有競爭力嗎?我們常常看到,在全球青少年開展活動時,我們中國的孩子適應社會的本事、謙讓的本事、環保的本事、助人的本事、兼顧未來的本事、理財本事和別的國家的孩子有差距啊!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瞭解到一個12歲的德國小姑娘真得很棒,她適應社會的本事很強,她的個人素質很高,她做事情有計劃,計劃了就去實現。勇敢堅強的烏塔,說到做到的烏塔,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烏塔讀後感2

今天下午在家沒事,我便翻開作文書,讀了《烏塔》這篇文章。

文章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爲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讀完後,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震撼: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後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孩子卻少鍛鍊,中,德兩國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爲什麼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國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爲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鍛鍊;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從小就開始鍛鍊,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烏塔是一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掙的錢遊遍歐洲,而且還是一個人,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強啊!現在,在中國許多家庭的`家長都十分並心自己的子女們,生怕他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所以不讓他們做這做那,不讓他們出門,生怕在外面受到一點傷害,這樣使他們的性格變得暴燥,從而使他們獨單,不能融入社會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但爲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啊!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文章裏寫過這樣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她說得很對,當然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我們要走出我們自己的世界,來親自體驗。但是我還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有主見,這樣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要像烏塔一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烏塔讀後感3

文中的小女孩烏塔表現出來的勇敢、獨立。當我讀到"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去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爲了賺旅行費用,每個週末去飯館或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這一段時,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一個14歲的小女孩可以做這些事。烏塔用自己的勞動賺錢。而我,還天天向父母要錢,認爲找父母拿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想到這裏,我是有多麼不好意思呀!還有,烏塔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都先查詢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並及時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報平安。而我呢!這一對比,實在我自愧不如啊!

記得有一次,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一個人睡啦。我嘴上同意了,但心裏打着鼓。等媽媽把燈關了,我都不敢把眼睛掙開。"怕'鬼'會在晚上出來吃小孩。"這種想法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浮現。我越想越怕,一個怪物。自己安慰自己不要怕,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睡着啦!"突然,有腳步聲,而且還越來越近,正準備大叫一聲"媽媽"時,咦!原來是媽媽,嚇我一跳!最後還是在媽媽的陪同下,我才睡着。如果烏塔也像我們一樣膽小,根本不可能一個人出去旅行。現在的小孩子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的小皇子和小公主們。做什麼都依賴父母,這裏能力又差,心裏又脆弱。等我們長大了,我們總會離開自己的父母。獨自生活、工作。我們的父母也會老去,不能再照顧我們,而且還需要我們的照顧。

我多麼希望中國的家長們也像外國的家長一樣,多給我們一些鍛鍊獨立性的機會。

評語:這篇文章作者通過寫自己讀《烏塔》這篇課文之後的所思所感,告訴“我們就像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與磨練,我們的獨立自理能力幾近退化,真的是我們不行嗎?是我們比別人差嗎?不是,是我們沒有機會,是因爲我們的父母長輩過分的寵愛甚至溺愛而造成的,他們把我們寵成了霸道、自私、嬌氣的“小皇帝”、“小公主”。是他們很少給我們鍛鍊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們便享受慣了。“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對“我”的反問,正好問得“我”一時語塞。的確是呀,爲什麼就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磨礪怎能成長?我們現在需要機會,親愛的父母長輩們,放心吧,請鬆開您溺愛的雙手,讓我們自由地翱翔。”襯托反應出了我國孩子的一種溺愛。這裏的小作者呼籲中國的爸爸媽媽們。也能像烏塔的父母一樣多給孩子們學會獨力自主的意識。不要過於的溺愛,讓孩子們有一個獨立的開端,自由和嚮往。做真正生活的主人。

烏塔讀後感4

三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令我印象深刻,那篇課文叫《烏塔》。

文章講述的是14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我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我爲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讀完後,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震撼:我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單獨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裏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孩子卻少鍛鍊,中、德兩國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但爲什麼在中國的家庭裏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國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爲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鍛鍊;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從小就開始鍛鍊,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烏塔是一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掙的錢遊遍歐洲,而且還是一個人,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強啊!現在,在中國許多家庭的家長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子女們,不讓他們做這做那,不讓他們單獨出門,生怕在外面受到一點傷害,這樣使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從而使他們獨單,不能融入社會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願望,但爲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啊!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文章裏寫過這樣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她說得很對,當然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我們要走出我們自己的世界,來親自體驗。但是我還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有主見,這樣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烏塔讀後感5

學習《烏塔》這篇課文,我感觸很大。

十四歲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遊,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孩子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皇帝”,含在嘴中怕化,抱在手中怕掉,怎麼肯讓孩子一個人去旅遊呢?難道烏塔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當然不是。是她的父母不像我們中國的父母一樣溺愛自己的孩子。

爲了這次旅遊,烏塔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做,讓我不得不佩服她做事的認真和執着。爲了攢夠旅遊的錢,她不惜犧牲玩樂的時間,假日陪別人的孩子玩,週末幫餐館、超級市場派發廣告。這與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中國孩子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我想起我的賣報經歷和體驗工廠生活的經歷,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想對同齡的朋友說,主動地從父母溫暖的懷抱裏走出來,大膽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我還想對中國的父母親說,給孩子一片廣闊的天空,讓你們的愛更完整吧。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覺得烏塔是個已心細,處理能力強的女孩,因爲她能夠打理自己的生活。烏塔還很聰明,她知道每到一上就無查警察局號碼,以便在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再想想自己,我頓時覺得臉火辣辣的,我是家裏的獨生女。上學放學由爸媽接送,生活也讓爸媽打理……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以後自己的事自己做,甚至在閒空時幫爸媽分擔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有一次,我學到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烏塔》。文章主要寫十四歲的德國少女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表現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有對生活的熱愛。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們的表現爲何截然相反呢?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經過認真閱讀,細心揣摩與體會,我終於解開了謎團,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曠世奇寶”,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見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國有一句老話: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就特指家長對子女們的態度;而外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意識,所以孩子們纔有這麼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裏我不知不覺地當上了“小皇帝”,洗碗,洗衣服,疊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來。就連我去別人家玩,家長也是一百個不放心,必須按約定好的時候回家。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要像烏塔一樣膽大,細心。這裏並不是說要我們也一人遊歷歐洲,而是要在學習與生活方面克服依賴思想,提高獨立意識,生活經驗和自立精神,不要讓我們成爲溫室裏的花,更不要讓我們成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家長們,請你們放開鳥籠,讓您的兒女也像海燕一樣展翅高飛吧!

烏塔讀後感6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篇作文,受益匪淺。使我感受到中國與德國教育上的不同……

課文講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要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能太依賴大人,也不能讓父母過於溺愛,更不能做家中的小皇帝。

這些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太多了,比如我的父母。記得那一次,我要自己去買書,我跟媽媽說過後便準備獨自去書店購買,但是媽媽堅決不同意。說:“不行,如果你自己坐車遇到危險怎麼辦?沒事,我到時候去給你買。”有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小學生如果我們都像烏塔一樣能夠自己環遊世界,但是家長只是督促學習,沒有玩的時間,那裏來環遊世界的時間。我們中國的小孩就像一隻圈在籠子裏的鳥和一隻蝸牛一樣,總是縮在很小的殼窩裏。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起來,我們非常羨慕烏塔。

文中有一段給我留下的印象十深刻“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因爲這段說明了中國教育孩子的缺點,人人的孩子都只能從電視、電腦、收音機……瞭解世界,使中國孩子對外國少年的行爲感到不解,我覺得中國的爸爸媽媽應該開放教育,讓中國孩子全面的瞭解世界,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文中還有一段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侯一起出去玩,有時侯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因爲烏塔認爲愛孩子和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她先舉例說明,然後說明自己的觀點。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觀點鮮明,這充分體現出烏塔在生活上獨立的基礎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獨立。我覺得烏塔是一個自主,獨立,熱愛生活的人,表現在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很多國家。還有第七段:他還說,自己用了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行程,閱讀了許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表現了烏塔做事有計劃、有準備以及他的獨立自主意識。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我認爲愛孩子就應該讓我們獨立,現在我們這些孩子屬於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賴在父母身邊。

我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纔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後感7

在小記者班上,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爲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祕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爲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着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裏,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涌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爲“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爲,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纔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後感8

今天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後,使我深有感觸。不僅使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同時,也使我聯想到了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

作者寫本文的主要目的大概是要描述出烏塔的勇敢、熱情、友善、勤勞和有主見。可是我們在爲小烏塔的勇氣所驚歎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得好好的思索一下,我們中國的同齡孩子們呢?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像烏塔一樣,敢自己獨自去旅遊呢?

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科技等許多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樣我國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也在全面提高。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卻仍然存在着一些的不足之處。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擔心與溺愛、不敢或不放心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某件事、過多地注重學習成績而扼殺孩子的其它愛好與興趣、缺少對孩子動手能力的鼓勵、一味地滿足孩子對金錢的需要等現象。

相比較而言,德國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方面要比中國的家長處理得更爲恰當些。中國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擔心,有一點擔心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太過於擔心就不對了。這樣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及處事能力,而且也扼殺了孩子們的許多天性,使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時間一長,孩子便會對這些事情產生恐懼與牴觸心理,同時也使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結果容易培養出低能(動手能力)高智商的人。在有關報道中,也時常可以看到某些高等院校的高材生們,因在校的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學或請父母幫助打理他們在校生活的案例,這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確實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或家長們的悲哀。

在用錢方面,國外的家長們比較注重孩子們自力更生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勞動所得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旅遊),使孩子們從小就知道要得到就必須得有付出這個道理。但在我國還是有一些家長只要孩子伸手要錢就給,也不管孩子是因爲什麼而需要錢,並不注重孩子自力更生意識的培養,這樣並不太好。其實德國也是個經濟比較富裕的國家,但烏塔的父母及其它長輩們並未這樣做,而是讓烏塔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使她從小就懂得勞動的重要性,自食其力的光榮。

如果我國的家長們也能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一些啓發,並由此來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能放手讓我們獨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漸培養我們的自理能力,多給我們一些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我想,通過一個時期的鍛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國也能出現衆多像烏塔一樣獨自旅遊的小旅行家。說不定哪天當烏塔來中國旅行時,她會驚訝地發現有衆多同齡的中國小夥伴們能與她結伴而行,雲遊中國的大好河山。

烏塔讀後感9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當我第一次讀時,有點不可思議!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就可以自己遊歷歐洲,那沒有別的說法,只能說明這個孩子獨立性超強!

同學們,我相信當一個孩子對大人說:“哎喲!求你了,就讓我一個人去玩吧!”而大人總有那麼一大堆理由告訴你:“你找死啊!現在外面那麼多壞蛋,咱們家就你一個寶貝,把你弄丟了怎麼辦?我告訴你,你去哪我們都會跟着你的,不然我們不放心,還有……”而這句話傳入同學耳中時,同學總是用手摸着他的頭懷疑:“他是不是精神質疾病呀?他不怕壞人嗎?”其實這在國外是屢見不鮮的。

外國小孩自己能旅行,而中國孩子卻做不到,甚至有一些從小就是在大家閨秀的人已經成年了做完了一件事,還得問一下媽媽:“媽,我這樣對不對?”這說明西方教育與東方教育截然不同。

在西方,父母把孩子教會走路就不管了,即使孩子摔了一跤,得到的也只是一句簡單的安慰。最終,孩子必須自己爬起來。到了吃飯的時候,父母就讓孩子抓飯吃,不會用叉子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東西,就算孩子掉的滿身都是飯,父母也決不喂孩子吃。這標準是“老鷹”式的愛。

而到了中國就大不一樣了。父母就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護在翅下,不讓一陣風吹在孩子身上,不讓一滴雨在孩子身上。鞋帶要家長系、飯要喂、衣服要父母幫忙穿……簡直與老母雞沒啥區別。

不過在我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由父母來教我們做事。現在長大了,就用不着了。因爲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如果你不能獨立,那就別提爲社會做貢獻了。

父母按照自己“母雞”式的愛爲孩子設計了將來的路程,並以爲手把手的教孩子,不厭其煩地陪孩子就夠了。其實家長們忽略了獨立。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考上了一所名牌學校,幾個月後,又回家了。爲什麼呢?就因爲他不會剝雞蛋。”

要知道,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時,不能陪孩子一世,早日放手纔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孩子必需要兩條腿走,不要以爲學習好就夠了,你還缺一第獨立的腿。

大家經常看見一位家長,帶着一個孩子玩時,家長說:“別摸髒東西!別走遠……”。然後孩子絆了一跤,但並沒有哭,而家長卻又拍又哄:“可惡的地!讓寶寶摔了一跤。”

對於許多家長來說,只要孩子離開自己的祖母就想出可怕的事:什麼孩子被撞了,孩子游泳嗆水了……世上沒有怕孩子摔跟頭而不讓離子學走路的媽媽,但有的父母就給孩子設了禁區。

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不行,而是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前面的路很長,但要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