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感動中國》讀後感(通用5篇)

《感動中國》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讀後感(通用5篇)
  《感動中國》讀後感1

感動中國,溫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從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存在。

王鋒帶着女兒第一時間跑出後又立刻折回頭救出妻子和兒子。這是王鋒第一次進入火海。想到二樓住着的託教老師和兩個學生,王鋒毫不猶豫再次衝進火海,把他們安全送出。這是王鋒第二次進入火海。樓上還有房東一家四口,還有十幾個鄰居,王鋒在爆炸聲中,再衝擊火海,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這是王鋒第三次進入火海。樓裏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鋒三進火海被燒成了一個碳人,全身燒傷面積達92%,雙眼燒傷,肺部呼吸道重度燒傷......

王鋒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傳遍大街小巷,媒體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了很多細節,其中就拍到了王鋒最後一次出來呼救綿延五十米的血腳印。王鋒的傷情牽動着千萬人的心,短短六天時間收到社會各界捐款兩百多萬元,所有人都在祈禱,英雄王鋒一定要堅強的活下來。

但不幸的是,十月一日,王鋒的病情突然惡化,下午4點34分,終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後,永遠離開了我們。消息傳來,人們陷入深深的悲痛…河南籍候選人連續第四次榮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在他們的身上,體現的正是河南人最樸素可貴的品質,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純樸善良、無私奉獻的情懷。

看了感動中國之後,我收穫了很多,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這一批批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感動中國》讀後感2

看完《感動中國》我有許多感觸。我讚頌黃旭華的隱姓埋名、淡泊名利;對劉盛蘭17年沒吃肉,連饅頭都捨不得買,卻大方的捐款助學感到震撼;對陳俊貴一生守望戰友情而感動;還對段愛平貼工、貼錢、貼命、貼近老百姓而肅然起敬一個個人無一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什麼是感動。

我被黃旭華淡泊名利、隱姓埋名感動。1959年畢業於上海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加科研。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父親臨終前他也不知道,母親從63歲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他和同事在沒有計算器的情況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成千上萬的數據。1988年,他不顧生命危險,親自下潛300米,成爲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的第一人。是啊,他雖然拋家舍業,隱姓埋名,但是他卻爲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我想到了水,他就像水一樣。水利萬物而不爭,但是人們卻不能離開水。他雖不爭,但這不爭勝過爭,他的不爭使他變得偉大。我也要向黃旭華學習,學習他的無私、淡泊和他水一般的品質。

我還被劉盛蘭感動。他是一個普通的村民,他在73歲時成了孤寡老人。他爲了讓自己老到無力行動時有人陪他,他開始助學,這是他的初衷。可後來,他每天捐款,慢慢的,他對這些學生十分同情,他便省吃儉用,真正無私地幫助這些學生。正如頒獎辭寫道:風燭殘年,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是啊,他以無聲詮釋着大愛。此處無聲勝有聲,他的愛是無聲的,執着是無聲的。正是他這樣默默地堅持,愛也積少成多,最後感動身邊的人。我也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的無私付出,學習他的那份愛心,那份執着。

這些人,雖然平凡,但也用行動詮釋着什麼是感動,他們甘願做一滴水、一朵花,在無聲處默默地付出,但帶給我們的是最奪目的光彩。

  《感動中國》讀後感3

今天下午,我讀了《感動中國》這一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它主要講述了一些平凡人親身經歷的,許許多多打動人心的故事。這讓我聯想到我們這個社會處處充滿了愛。回過頭來細細看看我自己,突然發現,其實,我也是一位孝敬長輩,懂得感恩的小孩。

我婆婆今年快六十歲了,由於她年輕時受苦太多,頸椎炎、肩周炎長年疼痛,特別是到了陰天和下雨天,就會疼痛難忍。每當我看到婆婆痛苦的樣子,心裏就非常難受。於是,每次我做完作業,就主動幫婆婆捏頸椎,敲肩,捶背。可每次婆婆都怕我太累,總是心疼地說:“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我的好涵涵!”雖然我的手好酸好酸,而我總是強忍着說:“不要緊,婆婆,不要緊,我力氣大着呢!瞧我的肌肉,結實着呢!”說完,我握緊了小拳頭,伸到婆婆面前讓她看我的“肌肉”。婆婆“噗嗤”一聲笑了:“小東西,麻花稈稈!”我們都笑了,誰叫我這麼苗條呢!捏累後我又換了一招,我的招術多着呢,這一次用的是我自創的“小碎拳”,小拳頭像雨點一樣落下來,看婆婆輕鬆舒服的樣子,我的心裏甜蜜蜜的。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每次聽到這首歌,我都非常感動,都會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來。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感動中國》讀後感4

前不久我在我訂閱的《感動中國》這本書上讀到一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我是導遊,先救遊客》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文花枝的年輕導遊發生的感人故事文章是這樣寫的:20xx年8月28日,剛剛做了三年導遊的文花枝,帶領旅遊團隊行至陝西省洛川境內。由於下雨路滑,突然,一輛載重40頓的加長大卡車載着一車煤炭猛撞過來。一瞬間,一場6人死亡、14人重傷、8人輕傷的慘劇發生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當即暈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文花枝醒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是一場噩夢:旅遊車變了形,遊客們血肉模糊,哭喊聲、呻吟聲、血腥味包圍着自己。她被這一切驚呆了,自己被撞爛的車頭牢牢卡在座位上,危急關頭文花枝忍住劇痛,艱難的打出了報警電話,又立即向旅行社報告了事故消息。聽到遊客們的呻吟,她用盡全力大喊:“大家一定要堅持,救援人員馬上就來了……”她的聲音穩住了大家的情緒,激起了遊客們求生的慾望。

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看見血流不止文花枝準備先救她,但文花枝卻吃力的說:“我是導遊,我沒事,先救遊客!”但救援人員看文花枝傷重便不顧他的請求先救文花枝。文花枝再次喊道:“拜託你們先救遊客,我年輕,我挺得住!”救援人員這才放下她去救遊客。在救援人員救遊客時她還用盡力氣喊:“加油,加油!”知道在確認車上沒人才叫救援人員把自己擡下車。

這是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在我們這個和諧文明的社會裏,就需要像文花枝這樣的人時時處處爲他人着想,在生命危難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可能留給自己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啊!

我們小學生從小開始就應該學習文花枝的這種大公無私、捨己爲人的精神,時時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感動中國》讀後感5

假期裏,我讀了《感動中國》這一本書,當我把書合上時,心中的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起。

書中塑造了37位爲新中國成立以來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感動中國的人物。有輪椅上的英模:張海迪,人間的天使:邰麗華,183個孩子的父親:叢飛……他們每個人都具有捨己爲人的可貴品質。其中,叢飛的事蹟讓我十分震撼。

1994年時,叢飛是一名優秀的歌手,在一次慈善義演中,他捐出了當時帶的所有現金2400元。此後,孩子們稱呼他爲爸爸,朋友們總叫他“叢飛大哥”。之後,在長達11年時間裏,叢飛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自己像玩命一樣瘋狂地演出,一收到演出費就立馬寄給貧困地區的孩子,自己卻身無分文。2005年1月,叢飛演出完畢,一頭栽倒在後臺。經醫生診斷才得知:已經是肺癌晚期!妻子說:“我們不治了。”然而,叢飛家裏總共只有1000多元的積蓄!醫院給叢飛看病時,他堅持從保命的錢中拿出兩萬元捐給了貴州的孩子!

我想: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平凡的人,用真愛傳遞這人世間最美的真情,用真情譜寫着人世間最華美的樂章。所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倡導奉獻,樂於奉獻,在奉獻中體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