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1

書中寫道: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可以使孩子們有修養,行爲規範得體,成爲有教養的文明人,它爲孩子們的成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可以主宰我們的人生。

正如書中所言,我認爲孩子的行爲習慣直接關係到家庭的幸福與否。孩子習慣好,家庭往往是美滿的。例如:孩子學習習慣好,學習成績好,全家人都高興;孩子有文明習慣,街坊、鄰居都誇獎,家長心裏就美滋滋的;孩子勞動習慣好,手底下有活,經常幫助家長幹活,家長就感到孩子懂事,更喜歡孩子;孩子有孝敬老人的習慣,家庭關係就和諧,家長的臉上就會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培養孩子任何一種良好行爲習慣,都需要作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沒有科學的方法,單憑熱心和幹勁兒是不行的。現在有些教師和家長在行爲習慣上雖然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因爲不科學,所以不見成效。平時靠管、卡、壓的辦法,孩子們被管得表面服從,可是老師或家長一不在場,就原形畢露。有的家長於是採取簡單生硬的方法,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目前,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遷就多,要求少,說教多,訓練少,結果是很多孩子是天橋的把式,能說不能幹。有的學生在班、隊會活動上慷慨激昂地大讚勞動光榮,可是在家裏連襪子都不洗,因此,我認爲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反覆訓練,不斷強化。

(1)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例如,教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家長可利用各種不同的場合,如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不小心弄髒別人的衣服、外出作客等對孩子進行教育。又如訓練學生的勞動習慣,家長可以把大掃除和美化家庭居室結合起來,把家務勞動和學習簡單的修理、烹調技術結合起來。再如訓練孩子專心學習,可以讓他拿着書本到電視機前去看,看看他有沒有意志力,不受干擾,專心學習,孩子感到信任,很有興趣。這樣就把枯燥的訓練變得饒有興趣的活動,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參加訓練了。

(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

訓練中給孩子提要求要明確,特別是指導要非常具體,從每個細小動作入手,從坐、立、行走開始,對握筆姿勢,看書姿勢等都要給與指導,有些孩子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不給以生活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要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如何刷牙、洗臉、如何疊被子、擦桌子、掃地……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作爲教師,我們就要義不容辭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爲他們今後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每時每刻從好習慣做起!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2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是一本好書。作者孫雲曉教授在本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等系列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教育案例,字裏行間處處閃爍着一個教育專家獨到的教育智慧。

有這樣一本好書,它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會激勵我們更加懂得我們教育人生的價值,認真閱讀,一定會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孫老師的這一名著會激勵我們奮發向上,會在我們學習和工作中發揮巨大的精神力量。

孫雲曉老師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範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繫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範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裏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嚮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爲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爲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爲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節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芸曉老師提倡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做起。小到一句話,一個眼神。告訴孩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勵孩子告別不良行爲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孩子認真寫字的習慣,每次安排寫字都要檢查孩子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直到養成習慣爲止。

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爲範,學高爲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爲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牆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教育無小節。在學生活動的世界裏,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爲是細枝末節就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爲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不同的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跟染絲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說,我們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世界,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讀孫雲曉老師的著作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愉快,把從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那纔是教師最有價值的人生。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3

記得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美德有兩類——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學產生和發展,道德的美德由習慣而體現,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實質和內涵。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誠如著名教育專家林格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這幾天,我細細品讀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書中詳細解釋了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通過闡述養成教育的特點、關鍵期、方法、途徑,並生動地以連續劇式的小故事串聯起來,介紹了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和操作。讀了這本書,不管是爲人父母、還是作爲一名班主任,都讓我受益良多。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養成教育,其實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卻是“管一輩子的教育”。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非如此,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

書中介紹了實施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一是通過養成良好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以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學習成績;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這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兩大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教師能夠明顯感受到學習成績好、全方面發展的學生,一定是學習、生活習慣都好的學生。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孩子: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幾乎衆口一詞:“聰明!”但是他們聰明卻不優秀,甚至很糟糕!他們經常忘帶作業;他們不講衛生;他們對老師和家長的教導置若罔聞;他們懶惰、拖拉、毫無上進心……是什麼原因導致一顆優良的種子卻不能開出絢爛的花朵?答案很簡單:習慣不好。正是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並導致了孩子們之間的差異,讓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也因此而埋沒。因此需要老師和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誠信、遵守規則、責任、計劃周密、有條理、合作、愛心、追求效率、學用結合、善於思考、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樂觀自信、頑強毅力、追求成功等十四項好習慣。

培養習慣的方法中有提到這樣的一條: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反覆訓練,不斷強化,纔是實現轉化的關鍵。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爲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也可以堅持這樣去做:

一是訓練必須持之以恆,“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成好習慣;

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四是訓練必須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想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成纔有保障。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爲學生健康、快樂的人生奠基,讓我們謹記: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4

閒暇之餘,認真拜讀了林格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讓我受益良多。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小故事,字裏行間處處閃爍出一個教育專家的教育智慧,那細緻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驗和妙招,既爲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食糧,又讓我們感到了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這本書在詳細解釋了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闡述了養成教育的特點、關鍵期、方法和途徑的同時,又通過很多生動的小故事,介紹了養成教育的14項內容和操作方法,令人感慨不已。我很贊成林格老師提到的養成教育的方法,如“榜樣法“、“體驗法”、“持之以恆法”、“家校合作法”等等,這些方法措施合理,簡單易行。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方法就是“反覆訓練法”。書中說道: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對於習慣而言,反覆訓練,不斷強化,纔是實現轉化的關鍵。

由此我想到了一次家長講座時聽到的: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嗎,讓他重複33次,想改掉他的壞習慣嗎,讓他重複上百次。在平時的工作中,爲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引導教師們堅持這樣去做:首先保證訓練持之以恆,“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其次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成好習慣;再次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最後訓練必須是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相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成纔有保障。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的養成有多麼重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成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習慣,往往起緣於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但它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質生活的能力。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應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我會將這本書常伴左右,因爲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爲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因爲書中的理論還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習慣——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後感5

拜讀了孫芸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爲我們任何年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閒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書中並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讀起來感慨不己。我很贊成孫芸曉老師給我們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讚美法”“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爲習慣的培養必須尊重的規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可是我們都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爲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節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芸曉老師提倡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不能老抱怨的學生多麼不聽話,多讓人傷心。何不用抱怨的時間來思考用什麼辦法幫助和引導孩子的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從書中例舉經驗中可以發現,給孩子讚揚不能說些假、大、空的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點,每一個進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時還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願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