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曾國藩野焚》讀後感大綱

《曾國藩野焚》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一)

《曾國藩野焚》讀後感

看了《曾國藩》後,實際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國藩就是一個集中國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負載,並且他的經歷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啓示:處在變革時期浮躁不安的現代人,依然渴求來自本族文化的滋潤,尤其期盼從這種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獲取某些啓迪,這啓迪因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更顯得親切、實用,也更有效。

在現代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年代,機遇良多,一刻千金,人們再也沒有往日田園般寧靜的心境和經年累月足不出戶閉門讀書的悠閒,少了古人那種琴棋書畫的幽雅和內涵,更多的是一種浮躁和空虛,如何讓忙於事功者在沉浮的商海中把握人生的航向呢?如何在喧雜的鬧市中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

合上書本,一遍遍地想:作爲一個個體生命,曾國藩以病弱之軀在短短六十年裏,何以做了那麼多有意義的事?他的超常精力和睿智的頭腦從何而來,作爲一個頭領,他白手起家創建了一支體制外的團隊,在千難萬險中將這支軍隊帶到成功的彼岸,他的本事在何處?作爲一個父兄一生給子弟寫信數以千計,即便在軍情險惡時仍對子弟不忘諄諄教誨,他的這種非同尋常、不計功利的愛心源於何處?作爲一個國家高級官員,在舉世昏昏不明的時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學習徐圖自強的構想,並在權力範圍內加以實施,他的這種見識從何而來?即使100年過去了,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仍令人回味無窮,成爲人們研究的課題?

曾國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但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怎樣才能明強,他認爲:一是能自勝者謂強。二是從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注重自己內心的修養,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聖賢標準的道德品行。這樣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強。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也許讀懂這本書,便與胸中有着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通了一次話。通了一次話,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覺擠壓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輕輕化解了。

也許讀得有點狼吞虎嚥,還沒完全讀透。好書不厭讀,待有時間再細細品味咀嚼吧。

  (二)

掩卷《曾國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靜。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壓力,萬事務清務盡時能勞煩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從孔孟朱理,到申韓法學,在這一冊,曾又到了黃老之道。爲什麼雜用黃老,唯曾缺少黃老,等黃老之道指導他的知行時,他又有了別一番力量,就象遊戲裏的失血補回,失的更少了,補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強了。

岐黃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世人這心病。黃老之道,當讀《老子》《莊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聽醜道人“結合這些年來的人事糾紛,再認真細讀十遍”一番話後,靜下心來,再從老莊中悟出從前未悟出之道理並踐之。“柔勝剛,弱勝強”。

他認爲書屋裏的滋意的快意,終會導致損害。“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驗過,在書齋裏,在六部簽押房裏是無論如何也設想不到的,它們對事業的損害,大大地超過了一時的風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機關,一味借體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權,沉不下去受些磨礪,終不能理解黃老的妙處。肅順拉攏曾告之在聖上面前保舉其江督之職時,他未與肅順有書面的答謝,足見他對箇中複雜關係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韓之法勢,雜用黃老之柔弱”,正是這一冊書裏曾的心性和行事邏輯道路。

曾中堂的精進,在這一冊中也是讓人震撼。人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諸如,他在軍務繁忙時集《經史百家雜鈔》,每日看讀寫作,臨《清愛堂帖》,堅持讀史十頁,等等。學不會,但可以學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舉止穩重,發言訒訥”,也是我要好好體會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