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範文(精選27篇)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範文(精選2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吳軍態度的讀後感範文(精選2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範文(精選27篇)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

《態度》一書已經全部讀完,有些內容需要慢慢消化。讀書過程中,發現自己以前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以後可以慢慢修正過來。

其中之一,便是做事的步驟,最快達到目標的做法,便是一步一步走下去,按部就班做出成果。而我呢,經常是圖快,覺得有些過程自己已經能完全把握,於是直接省去自以爲可以省略的步驟。

對於在職人員而言,是沒有學生那樣完整的時間學習。時間要兼顧家庭、工作和學習,於是,總是想着用最快的時間把該學的內容學完。然而,看過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的,寫過的內容也不一定能記得住,真正需要消化過後的精粹纔是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我自以爲的跳過步驟,其實就是把消化的時間減少了,於是,不少東西變得“消化不良”。如果別人平均要花300小時完成的內容,普通人的我不可能比平均值高出多少。

跳步驟看似節省是自己的時間,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某次參加一門考試的培訓課,老師會佈置一些大題,讓學生課後做,做一道這種題真的要花不少時間,我覺得有這個時間我還不如多練習一些其它的內容,於是,有些人認真做了題目交了上去,然後,一次性通過了,而我,則是下次報名請早。

通過這個月的考試,我一方面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發現一些考試的本質的東西。按照常規的方法,把該學的基礎的東西掌握好,考出合格的分數是很簡單的事。另外,概念真的很重要,在學習準備階段,在開始就要注重概念的理解。例如一本會計書,先把30幾章,每章的基礎概念理解之後,後續的任務就是重複再重複,把概念從各個方向做練習,這就是我把“不跳步驟”所理解到的內容,運用於讀書考試所得的本質。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

態度的作者是是吳軍老師,這本書有一點像曾國藩的家書,是他寫給他女兒的一封一封的信,喜歡吳軍老師的觀點,喜歡他做事的風格,書中透露出他對女兒的愛,更透露出無盡的人生智慧,認識吳軍老師是通過得到,看過他的硅谷來信、文明之光。

於是我把這本書第一時間分享給了我弟弟,希望對正在讀初中的他也有一些幫助,吳軍作爲從農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成功人士,最初的目標就是走出農村,讓自己活的更好,窮則思變。

關於吳軍老師的寫作手法,邏輯清晰,觀點明確,充分利用總分模式,有豐富的案例,作爲騰訊、谷歌的高管,是當下在科技領域見識較廣,認知較爲深刻的一位專家。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3

態度決定命運!

近幾年先後讀了吳軍的“之”字系列(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大學之路等)和《智能時代》,很喜歡他的工科思維結合深入淺出的文字以及中美兩種教育下形成的開闊視野。他的書既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又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讀起來不累又常常給予思維的啓發。作爲普通人,在讀《大學之路》時,我就很好奇像吳軍這樣的精英人士平時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態度》這本書正好部分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本書收錄了吳軍寫給女兒的40封信,是作者在爲人處事方面對孩子的諄諄引導。總體而言,作者傳遞的大部分觀點裏的價值觀與我們從小到大聽到過的長輩叮嚀並無太大區別,比如要樂觀、要自律、養成好習慣;要堅持不懈幹成事、放手去做再提高、嚴謹實幹厚積薄發;不亂花錢,也不亂省錢,交友時不要怕吃虧等等。但是得益於作者自身的經歷和視野,本書在教育上的格局和眼界是比較高的,擺事實講道理方面的方式也是很現代的。作爲普通家庭的小孩,我也很高興能看看像吳軍這樣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以獲得一些自我精進的力量。讀完最大的感受有兩點。

一是作爲父母如何啓發和教育孩子。

首先是親身示範。可以感覺到作者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首先是”身教“。作者在序言裏也強調,“在子女面前,榜樣的力量遠遠大於說教。自己以什麼態度對待事物,對待他人,子女就會不知不覺地學習。很多人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其實,家長應該不斷精進,以此影響孩子。”作者在信中講道理時舉的很多例子都是自己當年的親身經歷和成功的經驗,例如年輕時自己正確面對貧窮的態度,怎樣戒掉電子遊戲,自己如何投資,如何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並取得成功等等。作爲父母如果自己都不去努力實踐好的品德,讓自己變得更好,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這樣的教育是缺乏說服力的。

其次是要以各種方式及時地陪伴孩子。作者雖然工作繁忙,但始終和妻子一起時刻交流女兒的動向,在女兒遇到問題或者出現需要引導的時候,即使人不在女兒身邊,也會以信件的形式第一時間地對女兒進行引導,在孩子的教育上父親的角色始終沒有缺位。這一點對很多工作繁忙的父母是很好的啓發。

二是決定人生/命運的關鍵參數在於細微之處。

第6封信中寫道,人的命運(fate and fortune)首先由環境決定,第二個因素則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作者將自己的想法結合撒切爾夫人的一段話,推導出一個多米諾骨牌式的“結論”,即態度決定想法,想法決定言辭和行動,言辭和行動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作者說,看一個人在小時候捱了一巴掌後的反應,就能知道他的命運。人到一定的年紀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會發現自己小時候的習慣和性格對自己人生軌跡的影響要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大部分人很難改掉小時候的壞習慣,於是影響了一生。當然,這也不是說長大了不能改,只是要花更大的力氣。反過來說,如果小時候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讓自己的受益時間最大化。當然人生的任何階段都需要好習慣,不只是小時候,只是越早養成越早受益。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4

態度是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一種看法以及我們的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但是隻有擺正態度我們才能獲得成功,獲得幸福。

這本書有一點像曾國藩的家書,是他寫給女兒的一封封信件,書中透露出他對女兒的愛,更透露出無盡的人生智慧。

感謝董事長對這本書的推薦,讓初爲人父的我可以提前感受到這種“難得”的父愛和親情的體驗。以第一人稱書寫,給我一種穿越時空的“偷窺”權利,感覺像是自己在寫給尚未長大的兒子一樣。原本對子女最真的愛就是希望他們永遠平平安安、健康快樂,不是嗎?可是在大環境的變化下,隨着孩子長大,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把孩子的發展和成績作爲自己的社交炫耀資源,於是漸漸迷失了初心,漸漸忘卻了這份親情的天然起點。

信末吳軍老師希望女兒夢華一輩子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樂觀,做一個快樂的人。讀到此處不禁眼中溼潤,或許那纔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時最真情的想法。所以,請做到保持樂觀,做一個快樂的人。

書中提到了四個保持樂觀的方法:不斷接受教育,與時俱進;有理想並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與人相處共事,儘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看透人生。於我而言,就是要做好以下四點:

首先,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對於學習這件事,我的理解就是給自己的大腦升級軟件版本,安裝新的軟件,我們該學習什麼呢?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爲了不被這個社會淘汰,爲了我們持續的優秀,終身學習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堅持的事情,那我們應該怎樣持續進行下去呢?就好像我們要一直用的電腦,能不給它持續更新升級嗎?

其次,是要有追求。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自己想成就的事情,不論大小,保護好自己的夢想,通過學習實踐去探索它的成功路徑,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可以享受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很棒的經歷,但也正是因爲如此才值得我們去追求。

再次,包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將心比心,多替別人考慮想想,溫和待人,不苛求別人完美,也不要求自己完美,這樣纔有最大的機會成就自己的理想。

最後,要接受事實。無論是挫折也好,痛苦也好,我們要學着接受現實。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陽光就會流進心裏來,驅走恐懼,驅走黑暗,驅走所有的陰霾。事實上,世上沒有完美,人生也不可能兩全其美。我們要學會接受現實,積極面對現實,勇敢前行。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因爲每個章節都讓人有一個新的認識,使人振奮,使人激發每個人內心的夢想,腦海中浮現出實現目標的景象。我想等寶寶長大懂事後,我會在第一時間把《態度》這本書交給他,讓他慢慢領悟,因爲它和晨曦一樣,充滿溫暖,充滿愛。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5

在得到上看到一本新書,書名是《態度》,作者是吳軍,原騰訊副總裁。在得到上開設課程《吳軍硅谷來信》,深受學員歡迎,作者無疑是優秀的,而《態度》這本書推薦語爲:“吳軍老師首部個人成長類著作,四十條成長建議,助你擁有好的人生態度。”這本書是作者寫給自己的子女的一些信件的集成,其中的一些建議無疑是作者的肺腑之言,覺得可以從中瞭解到吳軍博士的人生態度,或許能解決一些自己成長中的疑惑,所以購買了這本書。

作者這本書一共分爲六章,第一章是人生哲學,其中的一封信《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麼都重要》使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遭遇,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不夠樂觀,看待事情過於消極,遇到挫折總是一蹶不振,這樣的人生態度是不利於自己成長的,吳軍老師說人如果不能過得快樂,有再多的錢也沒有半點兒意義。這句話雖然很平凡,但是非常有道理。

第二章洞察世界,其中《好運氣背後是三倍努力》這封信作者說自己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因爲好運氣,是因爲自己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只有你付出了三倍的努力,甚至是更多的努力,纔可能會有好的運氣,作者的話深深觸動了我,很多人都是不夠努力,卻總把自己的失敗歸因爲壞的運氣,試想同一件事,如果一個人付出了三倍的努力去做,是不是更有可能比其他人做的好,難道做的好就是因爲運氣?

第三章對待金錢,其中《一生永遠不要碰的三條紅線》這封信作者建議。第一:不要進行過於冒險,會導致滅頂之災的投資。第二:不要進行自己不懂的投資。第三:不要被那些所謂的失去了的投機機會亂了方寸。吳軍博士說時間是我們的朋友,投資要有耐心。尤其對於投資而言,耐心格外重要。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感覺作者的人生態度確實值得學習,很多方面都是自己需要改善的,讀完這本書最起碼可以讓自己減少一些浮躁,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一些好的影響。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6

在看《態度》這本書之前,我並不知道它的作者吳軍是誰。一番搜尋之後,我開始了閱讀之旅。

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由一封封寫給自己正在上高中和大學的女兒們的書信組成的,有點類似曾國藩的家書。其實,我自己也有疑問。在信息發達的時代,爲什麼要用寫信的方式跟女兒交流呢?當面對話,或者電話交流不可以嗎?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那首歌《從前慢》。在“快”的時代裏,學會慢下來,是一種修煉。書信恰恰是因爲慢下來,細細去讀,才顯得話語更加親密,精神交流更有價值。

看書的過程中,我印象很深的一點是,作者給女兒們的建議幾乎涵蓋了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和方方面面,給我以很大的啓發。更令我銘記在心的是,作者說他喜歡在做事前假設自己比別人的運氣壞,這樣便會多付出努力準備的更充足,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注意你的態度,因爲它能影響你的想法”。的確,一個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一種態度。而態度的選擇,抑或是說,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着你生活的質量和工作的水準。

我依稀記得,鄧建新董事長剛來市政公用集團工作不久,便提出了“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健康成長”的理念,現在這句話已然成爲了市政公用集團企業文化中的價值導向。在我個人看來,其實“快樂工作”就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

快樂工作,需要時刻保持一種激情。身處在民生領域的公交企業,每天的工作內容幾乎都是重複着昨日的重複,極易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要讓工作成爲一種快樂,這需要我們時刻保持一種工作激情,真正打心底熱愛公交事業,熱愛身邊的同事,熱愛每一位上車的乘客。我曾經遇到過一位240路的公交駕駛員,他對乘客總是笑臉相迎,每次坐他的車都感到很舒服。後來我問他怎麼做到的?他說他把公交沿途的站點都當成了風景,把沿途站點的乘客都當成了朋友,他感到很快樂。

快樂工作,需要時刻保持一種自信。毛主席曾有詩云“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可見信心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和問題。如果望而卻步,不僅做不好,更何談快樂二字?面對工作,保持自信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我堅信:只有自信的人生,纔是快樂的人生。

快樂工作,需要時刻保持一種執着。因爲熱愛,所以堅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執着就是一種堅持,一種熱愛。現在,我們都提倡“工匠精神”。其實,對工作保持一種鑽研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種快樂。我曾經採訪過公交修理一廠機電班班長李新榮和修理三廠修理班班長吳耀平,他們的身上就有一股子執着勁兒。對於一些車輛故障,一時解決不了,也會難過,但絕不放棄,總是苦思冥想,用心鑽研。用他們的話說,鑽研進去後會有一種“無我”的狀態,直到問題解決了,心裏總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我想,這纔是快樂工作的真諦。作者:熊佐宇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7

撒切爾夫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態度影響想法,想法決定言辭,言辭主導行爲,行爲變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深以爲然,從懵懂時期到踏入社會,身邊的各種人、各種事都在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這一道理。態度是衡量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標準,一個人的未來潛力體現於三個方面,態度、知識和技能,毫無疑問,態度是首要因素。初讀《態度》一書,原以爲這單純的是一本對“態度”二字進行深入探討的心靈雞湯,可當我翻開這本書,看見其中質樸易讀的文字,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作者吳軍寫給自己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兒們的家書。懷着對吳軍這位兼具科研工作者、硅谷投資人及高產作家等多重身份IT大佬的濃厚興趣,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新時代的傅雷家書”。

由於處事的態度不同,起點差不多的人會不斷分化,進而拉開命運的差距。40封有溫度的家書,誠懇講述那些只說給親人聽的人生智慧,拆解現在遇到的或是將要遇到的成長難題。書中出乎我意料的並沒有出現過多的“態度”字眼,而是通過吳軍寫給女兒們的40封家書來側面傳達一些個人的人生感悟,再從這些人生感悟之中潛移默化地加深刻畫態度的重要性,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對子女的真情實意,以真情傳授其個人獨到的處事見解。

“保持樂觀,態度決定人生格局。”這是吳軍對女兒的寄語,也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對生活保持樂觀,以認真專業的態度對待工作,這正是當代人最需要擺正的工作心態。

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爲,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用心進取。或許不能保證一個人具有了某種態度就必定能夠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着一些相同的工作態度。

在企業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持有自我的工作態度。有的人勤勉進取,工作忙碌、熱情,精神抖擻,用心樂觀,永爭第一,總是用心的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狀況下也是如此。有的悠閒自在,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的牢騷滿腹,永遠悲觀失望,總是在抱怨他人與環境,生活在負面情緒當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在我看來,人生就是一面鏡子,每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都將在這面鏡子之中倒映出未來的人生走向,這恰恰印證了一句話:注意你的想法,因爲它能決定你的言辭和行動;注意你的言辭和行動,因爲它能主導你的行爲;注意你的行爲,因爲它能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爲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爲它能決定你的命運;注意你的態度,因爲它能影響你的想法。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8

最近讀完了吳軍老師的《態度》一書,雖然裏面收集的是吳軍老師給兩個女兒的40封家書,但透過其家書可以深刻感知像吳軍老師這樣的高端智慧者在人生這條長河裏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更好的成就美好人生。

“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本書第一部分“人生哲學”的第一封信,作者講述了自己從小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纔有了現在的樂觀天性,所以他和妻子也是希望女兒可以一輩子都快樂,常擁樂觀的心態。快樂來自於一個人自然天性的釋放,但良好的環境是前提。

而在一個人成長的每個階段,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要想在與人相處中獲得快樂,那怎樣處理好人際關係又顯得尤爲重要。在閱讀過程中,我也在一遍遍地審視自己,是否做到了“與人相處共事時,儘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作爲贛昌砂石的一名一線班長,在工作中同樣也是要不斷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沒有處理好,在日常工作中的小情緒也許就會帶入到工作中,處理不好就會產生“蝴蝶效應”發生一系列的擴散反應。所以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上我們都應該向吳軍老師《態度》中一書說的那樣,從小事做起,樹立好正確的人生態度,把樂觀的心態放在首位。我相信每天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處理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更加事半功倍。

除了擁有樂觀的天性,我們還得不斷地接受教育,通過有效學習,獲得新知,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更好的認識世界,要相信學習是快樂的源泉。

同時,人無理想,就會渾渾度日,而有理想卻不付諸行動,又會止步不前,從而失望、苦悶。因此,有理想和身體力行應相輔相成,同時具備,才能更好的塑造自己,不斷收穫快樂。

本書很多章節對我的觸動都很大,不僅僅樂觀的人生態度,一個人的格局、遇事思考的角度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都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同時,作爲一個父親,本書在育兒方面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這是一本耐人尋味、值得長期學習的溫暖讀物。

生活和工作當中有許多事情不是“以物易物”的等值交換,更多的是投桃報李,你不能期望你的付出就一定能得到等值的回報,當你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時,你此刻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有的人就會抱怨不公,憤憤不平,深埋負面情緒不能自拔,有的人會樂天知命,繼續保持前進之心,總有一天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擔任贛昌砂石有限公司班長一職,日常工作繁雜,面對更多的工作,保持樂觀的態度尤爲重要,樂觀的態度能讓你心情平靜的面對各種工作挑戰,或許下一秒,你的努力就會得到回報。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9

寒假,我認真拜讀了《態度》一書。《態度》的作者是吳軍教授,是吳軍教授首部個人成長類著作。這本書有一點像曾國藩的家書,是他寫給正在上大學和上高中的兩個女兒的40封信。《態度》充分運用總分模式,針對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遇到的有效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理解並賺取財富等具體問題,以及如何洞察世界、人生等哲學問題,給出了誠懇的建議。信中有豐富的案例,氛圍民主和諧,透露出他對女兒的尊重和愛,更透露出無盡的人生智慧。從他的信中,我也收穫了不少,有些觀點對於我來講是一種超越,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啓發。特別是下面三個觀點,感受很深。

  一、上帝喜歡笨人。

咋一看這個標題感到驚奇,我也是非常的困惑,怎麼會不喜歡聰明人而喜歡笨人?現實中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是最聰明的人。《教父》中不是老教父給人有這麼一句叮囑嗎,“不要讓別人看透你在想什麼”。當時我就覺得這話說的太對了:男人就應該聰明些,怎麼能讓別人知道你想什麼呢?你太笨了吧。

然而吳軍教授傳達給讀者的觀點“上帝喜歡笨人”(當然這裏的笨人可不是傻子、癡呆之類,而是像阿甘這樣不投機取巧,沒有那麼聰明的人)。我通過反思閱讀與思考,還是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從而改變了我的三觀。

1、做生意、打交道大家都喜歡笨人。

設想一下:當你和一個很聰明的人做生意或者打交道時,你猜不透看不懂他,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鬼點子,你肯定會很擔心或者很謹慎的。

而當你面對一個笨點的人,他誠實、坦誠,做事不貪小便宜,你會不會覺得他老實、實在,所以你和他打交道都放心些呢?

這樣的話,我想誰都願意跟笨點的人打交道、做生意,笨人就能得到更多的機會,自然會越來越好。

2、笨人對自己認識清楚,不走捷徑。

人最可怕的是不能看清自己,聰明人總認爲自己聰明,高估自己的能力,喜歡算計,會把利益最大化,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而笨人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懂得打擦邊球,不走捷徑,不懂得把利益最大化,凡事要留很大的餘量,而當發生意外時,那些餘量會起作用,也就是“笨鳥先飛”吧。

3、笨人把簡單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

聰明人自認爲聰明,所以總是瞧不上一些小機會,往往會失去最佳時機;一些簡單的事情,總是不屑於腳踏實地去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最後與成功失之交臂。

而笨人就不同,他們知道自己天資不夠,因此做事認真,腳踏實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而不是同時處理了很多事兒,所以他們做一件事就是一件事,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得出人意料的精彩。

這樣綜合來看,笨人反而最終的成績更大。學習上也是這樣的,笨人會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最後走向勝利。而自認爲聰明的人則不注重基礎,導致基礎不牢,從而沒有達到理想的成績。

  二、成功是成功之母。

我們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吳軍教授卻說“成功是成功之母”。細想,真有道理。我從事教育工作三十餘年,在學生的教育上更體現了這一點。就拿學生學習來說,如果他能掌握好所學內容,第一,他會有信心更努力繼續學習;第二,他能更好地總結經驗,再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因爲人類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有成就感才能激發孩子的鬥志。試想,失敗的話,孩子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會是什麼樣?尤其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人只有成功過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纔是成功之母。從這裏,讓我懂得了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成就孩子們精彩的人生。

  三、最好是更好的敵人。

太多的人因爲期待最好,追求完美,所以總是害怕達不到,遲遲沒有決定去行動,而瞧不上更好一點的結果,最終一無所獲。所以說:最好是更好的敵人。

很多人都追求完美,眼睛盯着完美,不敢付出行動,生怕不能取得最好的最完美的結果。他不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完成說明你最起碼會去做,而很多時候我們想着完美可能一點都不會去做,但當你去做,去行動,才能慢慢的去變好。任何進步都比沒有進步好!

而事情從來都是很難一步到位的,一口咬不出一個大胖子,最好也是要經由更好去改善的。

因此我們做事之初不要期待最好的結果,而是心中有最好的願景,着眼於更好的,這樣你的行動才能更具體,才更容易付諸行動。

就拿我自學考試來說:我對這事兒最好的期望是拿到漢語言的本科文憑,而更好的期待是我對每一門功課的掌握,只有化爲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通過行動,不斷前進,不求最好,只求更好。這樣,按照這個方法,攻克難關,最後幫我達到更好,進而做到最好——最終我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本科文憑。

人生是一條河,一條河的水量由它的長度、寬度和深度三個因素決定。就讓我們在人生這條長河中一步一個腳印,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斷成長。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0

最近讀完了董事長推薦的好書《態度》,這本書是吳軍老師寫給女兒們的家書,從字裏行間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一位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吳軍老師從自己參與大學管理和企業管理的經驗出發,對年輕人遇到的處理人際關係,有效學習,洞察世界,理解財富等方面的問題,給出了誠懇的建議。書中的真知灼見,對我們不斷自省,渴望進步的房地產人有着極高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收穫頗豐,其中有兩個關於思考的觀點最打動我,使我思考良久。

首先是關於辯證的思考問題,吳軍老師爲這封家書取名爲“理性的懷疑者”。年輕的時候,對人和事的判斷總是簡單且片面的,對很多事情缺乏理性思考,高估自己的學識,並且也缺乏一種科學態度。舉例來說,在網絡自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魚龍混雜,在自媒體平臺上一幕幕“反轉劇”每天都在上映。假使我們不加篩選地接受,盲目的相信,那很容易變得偏激、浮躁。退一步說,現在的科學在時代的發展下也可能有被證僞的時候,科學也不代表完全正確,科學也是不斷髮展的,沒有絕對的正確和真理。因此,做理性的懷疑者,很難也很難得。而理性的懷疑也是我們不斷探索未知的前提,永不停止思考,始終保持對未知的熱情和思索。

其次是永遠尋找更好的方法。我們一輩子很難不遇到困難,但遇到困難後的抱怨、難過會使我們陷入一個更大的泥沼中,裹足不前。就像吳軍老師寫的那樣,要主動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然後行動起來。永遠不停止思考,永遠尋找更好的方法。就拿我自己來說,剛開始工作,試錯可能是一條必經之路,但在遇見問題時,我總是要求自己積極地尋找方法解決,並且儘可能的多尋找解決方案。雖然有時我的方法並不完全適用,但也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而不是一直等着上級和同事給予我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不斷尋找更好的方法,還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徑。現如今,各類辦公自動化軟件功能不斷強化,不斷學習,充分的利用好這些工具,可以減少很多機械性重複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重要的是,在積極思考和不斷推進執行的過程中,最終一定能找到對自己有效的方法,而擁有對待困難和問題的積極態度,更是會受用一生。

吳軍老師的《態度》中還有許多有趣又有意義的觀點,讓我覺得自己能讀到這本書十分的幸運。學習本就是永無止境的過程,不斷精進,纔會成爲更好的自己。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1

讀了吳軍的《態度》,覺得吳軍是一個非常智慧的父親。他很有格局,做事先認清方向,之後朝着目標按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前進。他跟女兒分享的觀點之一是:做事越精心準備,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他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女兒們分享,對他的女兒們一定是受益匪淺的,對於他的女兒們來說,一定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反觀自己,如果我給我的孩子寫信,要給他寫一封怎樣的家書呢?我覺得我會跟他分享三個話題:自律與自由、深陷與沉迷、活着與生活。

  一、自律與自由

我們身邊總是有一些自律的人,比如說一個朋友,她從小體弱,在45歲開始覺得身體情況不好,從45歲開始學習游泳,每天跑步5000米。她活得越來越年輕,身體也好多了。她是自律的。她犧牲掉了本可以睡懶覺的時間、玩手機的時間、休息的時間,還要每天堅持。表面上看,她是不自由的,但實際上,這種自律卻換來了更多的自由:不吃藥不吃補品的自由,不用躺在病牀上的自由,有了好身體可以去四處旅遊吃喝玩樂的自由。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去充電,換取了更多選擇機會的自由。所以,自律和自由並不是反義詞,相反,越自律的人就越自由。

  二、沉迷與沉陷

第二個話題是深陷與沉迷。這兩個詞表示的意思雖然都是在一件事情裏出不來,但卻有很大的情緒上的差別:“沉迷”帶着一點自願的意味,人們做這件事的時候享受其中的樂趣;“身陷”卻帶有一點被動的意思,在這件事中,無奈地做着,想脫離卻毫無辦法。由於人的主觀意識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結果肯定也是差異很大的。通常,我們把一件事當做是興趣去做,我們就會去多思考多研究,想到更寬的思路和更好的解決辦法,而如果把一件事當做任務去做,當然是完成任務就好,很難有更大的突破。如果家長或老師能把學習任務轉化成孩子的興趣,那孩子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活着與生活

第三個話題是活着與生活。有的人說“活着是爲了吃飯”,有的人說“吃飯是爲了活着”。兩種觀點字數一樣,但內容卻大不相同。“活着爲了吃飯”的人,追求只停留在物質生活,生活滿足自己的身體就好。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好,因爲每個人都有對人生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而“吃飯是爲了活着”的人,對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滿足基本的身體需求後,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這時人不僅是“活着”,而是“生活”。前一類人維持着人類社會正常的運行,後一類人卻是在不斷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就像我們在座的各位來參加書友會,絕對滿足第二類人的特徵。

自從上次參加書友會,我希望我能有一點一點的進步,也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的孩子:我會變得越來越好。如果我的越來越好能成爲他前進的動力更好,如果不能,即使能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成爲他一點心靈的滋養,那也是極好的。

加油,成爲更好的自己。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2

看完吳軍的《態度》後感覺“相見恨晚”:如果我的成長也有高人指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經驗的人能提供合理化建議,如果能早看這本書也許有不一樣的生活。

《態度》是作者吳軍寫給大、小女兒的信件集合,是一位父親對子女的循循教導,包含給大女兒上大學、實習的建議和給小女兒少年成長的解惑。面對電子遊戲的誘惑,父親教給她們如何抵制不良誘惑;面對小女兒想放棄鋼琴的心思,父親告訴她專業和業餘的區別;在大女兒要畢業時,父親提議她去最好的學校……這些及時的提醒之外,父親也教給她們數學很重要、要做一個快樂而善良的人、金錢是什麼……

從父母那裏學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一生。雖然沒有吳軍一樣牛的父母,但再普通的父母也會給子女的人生打下烙印。我的父母並沒有讀什麼書,但都知道要把子女供讀出來;他們沒多少見識,卻也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幹活他們是最能下力氣的,做事是講究用功的。他們不會講理論,但總是用行動告訴我做什麼是對的。

對父母的態度又決定了我們一生的高度。父母所教的,學不學,學什麼就能塑造一個人的性格。以前不喜歡母親的強勢就傾向於父親的沉默與隨和,後來到底欣賞母親的剛強而內心強大起來。態度決定了選擇,也塑造了個性。

長大以後,才發現父母的不容易。他們的人生規劃不是以孩子的未來爲基點,所帶給子女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小時候覺得他們表現不好時,總是叛逆以對,總是連好的方面一起排斥。大一點才能理解他們,纔會覺得內疚。

如果父母尚在,試着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爲,尊重他們的一言一行,不因爲他們老去便不管不顧;如果子女正在成長,盡力言傳身教給子女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的處世哲學。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3

《關鍵在於態度》這是一本優秀員工必備的工作準則,從八個大方面講述瞭如何選擇正確的態度,以及端正工作態度的重要性。章節裏一個個小故事小案例都令人倍有感觸,生動的展現了在現代工作職場的方方面面,從正面用積極的話語來告知讀者:關鍵在於態度,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態度,你的工作就是生命的投影。

斯大林和加裏寧告訴我們,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老師的工作態度乃至人生態度,定會影響到每一個學生的靈魂。老師有積極地工作態度,學生則蓬勃向上;老師對於工作消極懈怠,學生必定也是懶惰散漫的。所以不必多說,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實在是良師益友,也是一枚警鐘,時時告誡我如何端正自己的態度、如何讓身邊的人更樂於跟我交往。

在這本書中有兩個小案例,我認爲是值得拿出來分享和討論的。

1、“你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薪水”在這一節裏講述了一位年輕的求職者,因爲認爲學歷水平與薪水水平不等,在與領導溝通多次仍未見漲工資後,喊着滿腹“委屈”離職而失去了一次學習、提升自己的好機會。這樣的事情對於年輕的求職者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任何職場裏的人都不能不考慮薪水,生計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個人價值得以體現難道不是比生計更可貴的嗎?曾經在我的身邊也有過這樣的事例,我當時也反思了自己剛畢業時找工作的心態,感嘆是不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真的不能吃苦了,變得輕易放棄機會,變得斤斤計較薪水得失而完全談不上對工作的熱忱和責任心?幸好,我能清楚地明白工作是爲了我們自己,是我們施展個人才能的舞臺,也是學習更多爲人處世、精進業務水平的大課堂。所以,只要腳踏實地靜下心來努力,一定會有豐厚的收穫,然而,這種收穫有時不僅僅表現在金錢上。

2、“細節之處見精神”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力求將每一件小事做好,那麼在遇到困難時,處理起來也會變得遊刃有餘。人生就是由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的,智者善於以小見大,從平淡無奇的瑣事中領悟到深刻的道理。有時我們因爲習慣性的將就,常常會說“這樣也可以了吧?”“其實都差不多吧?”然而,我們都知道“也可以”與“差不多”並不是最佳答案,更多的“差不多”最終就變成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更多的“還可以”也不會爲我們帶來優秀的結果。所以,在工作中,把每一件小事都用心去做,關注小細節真的是成功的奠基石!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本書裏值得去學習的知識實在很多,我記得小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時隔多年,現在忙於在自己的專長上研究,忙於自己的工作,看書的時間就逐漸變得少了,偶爾通過網絡讀一兩篇好的文章也只是感慨一下。像這樣靜下心來讀一兩本書,其實不僅僅是書的內容令人覺得美好,就連墨汁的味道、翻頁的手感都讓人心情舒暢。這樣的一篇讀後感受似乎不足以全部表達對這本書的喜愛,但真希望與我一般大的年輕人,也好好的讀一讀這本書,學一學怎樣快樂工作!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4

“態度決定一切”,一流的足球執教大師米盧帶領中國足球,在自己的六字箴言指引下,硬生生地闖進世界盃決賽圈,給中國足球,譜寫了一段高亢激越的樂章,大抒了一筆濃墨重彩;“態度決定一切”,著名的酒店管理與服務培訓專家邵德春在這至理名言的感召下,成功地完成從服務員,領班,經理最後到老總、培訓師的蛻變,而且不斷地將“態度決定一切”提煉並升化,終使《工作是一種態度》這本書付梓,這本書是邵德春老師的心血,更是我們從容面對工作、生活的荊棘,擺脫平庸,走向卓越成功的一本“葵花寶典”。

《工作是一種態度》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你要想成功,也就是你要飛起來,一隻翅膀是良好的心態,一隻翅膀是過硬的能力。

首先要想成功,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須先端正態度。

心態最重要的就是心態定位。不管是普通員工,是優秀中幹,還是精英高管,每個崗位都需要心態端正,踏實敬業的人才。一個習慣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也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把工作看成職業的人會想辦法應付工作,只要感覺對得起那份工資,只要不捱罵,不挨批評就可以了,自己在爲上司工作;而相反把工作看成事業的人會想辦法把事情做好,做到最好,做到超出所有人的期望。因爲自己在爲自己工作,自己是自己的老闆,自己人生的總經理,命運的設計師。

我是西安銀行一名基層桂圓,工作是每天接待來行辦理業務的客戶,處理各種業務等。在剛剛入職者一年中,我也和大多數新人一樣,把工作只當做工作,每天做着同樣的事情,過着同樣的日子,知道有一天,我的長輩向我推薦了這本書,我覺得是時候改變自己了,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把這份平凡而不普通的工作當作我畢生的事業來完成。也許有人會說我傻,於此,我只能一笑而過,也許只有客戶的滿意纔是我成功的快樂,只有業務與能力的不斷成長才能證明我的收穫。我始終相信書中的一句話:把工作當成職業就會想辦法去應付,把工作當成事業就想辦法把事情做好。

其次好的心態是良好習慣的開始,是成功的基石,反之則是壞習慣的溫牀,失敗的預言家。試想做員工時就不停的抱怨,懶惰,散漫,自私自利,養成這樣不良的習慣,將來會成功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人不但不會成功,反之整天活在埋怨、憤恨的不快樂中,虛擲青春,蹉跎歲月。

邵德春老師的四句箴言:思想決定行爲,行爲養成習慣,習慣決定結果,結果影響一生。不僅使他本人從服務生成功蛻變爲一流的培訓師,而且更多地影響新一代年輕人的職業生涯。平凡的我通過學習,不斷地調整和反省,爭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令人稱道的成績,讓我無悔自己的人生。

最後,良好的心態是自信敬業的原動力。在別人猶疑的時候,堅定是最大的價值;在別人斤斤計較於多寡得失的時候,豁達是最大的價值;在別人忙於採摘花朵的時候,等待果實的成熟是最大的價值;在陰霾密佈、愁雲慘淡的時候,淡定從容是最大的價值……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以精進不息的精神,投入十二分的熱忱,愛崗敬業,做到最好。

可是有了良好的心態,就一定會成功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基石,是自身成長的本根,如果想要成功,還應該有過人的能力。

能力的關鍵是學習。學習是永遠的主題,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即使再天才,不學習等於一輛不加油的法拉利,終被淘汰閒置。君不見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到處有,而真正的勝者往往是一如既往、持續不斷地學習者。學無止境,在工作之餘我不斷地學習有關銀行會計業務的新知識,不斷讓自己充電加油。

再者,能力主要通過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從問題中尋找機會,通過解決問題成爲崗位的專家,成爲行業的專家。在解決問題中獲得能力。美國杜魯門總統有句名言:皮球踢到此爲止。把轉移問題形象地稱爲踢皮球。杜魯門不停地解決問題,最後成了美國總統。我們在工作中就要有這種狀態,不怕客戶多,不怕業務多,就怕客戶不夠多,業務不夠精,只有保持這樣一種心態並在工作中不斷的磨練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我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產生蛻變,成爲業務的能手,櫃員中的精英。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5

自從在醫院職工書屋借閱《工作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真是愛不釋手,因爲這本書對於我這個剛入職場不久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盞指路的明燈。

所謂責任心,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爲負責,是對他人、對集體、對企業、對社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而執行力,就是實實在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按質按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作爲一種內在的精神,深邃的理念和重要的準則,責任心向來被企業奉爲精神之源。一個企業只有注重承諾、責任心,強調結果導向,企業制定的戰略才能夠開花結果,取得持續性的成功。海爾能夠成爲中國企業榜樣的重要原因就是凡事都做到“責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在海爾大到機器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清楚標明事件的責任人與事件檢查的監督人,有詳細的工作內容及考覈標準,如此形成環環相扣的責任鏈,做到了“獎有理,罰有據”。這種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把責任鎖定。同樣地,都是做超市,唯有沃爾瑪雄踞零售業榜首。在微軟,“責任”貫穿於員工的全部行動。

在企業裏,任何一個人的崗位都承擔着具體的職責,其中最直接、最具體的責任,體現在恪守崗位的職責上。要自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要對工作付出應有的熱情,就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正如托爾斯泰所言“一個人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是責任”。“在人生的里程中,沒有隨便、差不多、行了、很少。不是差不多,是差一點都不行。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到家。吃了這行飯,就一定要把這行幹好”。這是專家型技術工人竇鐵成的話語,是他嚴格要求、精益求精言行的真實寫照,正是由於他堅持以“一點也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的工作態度,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的職業操守,正是他崗位盡責任心,愛“較真兒”、“認死理”,嚴格執行工作標準和技術規範,創造了一項又一項優質工程,使他成爲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可見,加強企業執行力不在於管理經驗的新老,重要的是依靠每個人對制度措施的不折不扣的貫徹,而這種貫徹執行最終還是得靠每個人的`責任心,員工責任心構築成企業的防火牆,崗位責任制的核心就是“崗位責任心”,恪盡職守。

在醫院這個大家庭中,更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因爲我們是跟人的生命在打交道,病人可能會因爲你的一個小小的過錯失去生命,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更加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做到對待所有病患一視同仁,對待他們要有耐心,負責任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了責任心,病人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因此,責任心應貫穿於我們每個人工作的全過程。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6

每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都不是偶然得,她是一個孤兒出生 被父親遺棄在修道院,她這一生經歷很多卻活的很有自己的姿態 硬氣也很堅強,欣賞女神的特立獨行,香奈兒這個人在時尚界掌控了一代人,爲時尚界做出了很大貢獻?向女神致敬。

她能設計出那麼多優秀作品還做那麼成功,除了超出常人的天賦異稟還有爲此付出一生的代價,爲此還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婚姻家庭。然而不管一個人是怎樣傳奇,怎樣影響着世界,怎樣成功,然而在她的內心世界終究認爲自己是孤獨的一個人!

故事中有一段關於她創業前期的一段,?故事中她和男主,卡佩爾兩人交往中有一段經典對白:

男:“你太驕傲了你會受苦的”。…女:“驕傲是件好事但是從那天開始我無憂無慮的青春徹底結束了!”——香奈兒

回想現實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會說有個男人養我真好,你認爲有男人養是好的,但是你就從此沒有了驕傲,你要有驕傲就沒有男人養你你就得靠自己,那你的無憂無慮就肯定會得結束…所以女人還是不要因此而失去自己的驕傲。

提到小黑褲也有很經典的一段陳述…看到過很多香奈兒傳紀的不同版本中有提到說,當初設計小黑裙是爲了紀念自己逝去的愛人…… 這本書中有提到並不是爲了紀念誰。

書中,香奈兒對小黑裙的設計概念有段自述:

‘’我主張黑色這種顏色流行至今因爲黑色很早一切有人說:這樣會剝奪一個女人所有的特性。錯,香奈兒說:‘’女人只有處於集體之中,才能保持她獨特得魅力,例如歌舞劇中一個羣衆角色,把他孤立出來,他便像一個醜陋得木偶,而我們再把他放回原來隊伍之中他不僅恢復了原來的所有資質,而且與其他旁邊的演員相比她得特色也凸顯出來”。

原來這纔是香奈兒對小黑裙的設計理念。

故事中還有一段提到有一個和她一起工作的朋友說道:“你是不是討厭我”…

香奈兒回答道:“你覺得我幾點鐘有時間來討厭你”…

然後生活中的卻我們花了太多時間來討厭別人~

“我以做裙子爲生我本也可以做其他事情這只是一個偶然我喜歡的不是裙子而是工作我爲工作犧牲了一切甚至我的愛情工作耗盡了我的一生”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7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生動的故事,讓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並讓我明白:關鍵時刻,一定要冷靜。

那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一天上午,我拿着我的零花錢下樓去買雪糕。買雪糕回來,我看着路口沒有車了,就闖紅燈過去了。我發覺一個身材魁武的年輕小夥子猶豫了一下跟了上來,也沒在意,就邊走邊打開了手中的雪糕。

吃了一口雪糕,哇!真好吃。我邊吃邊走過了馬路。

我剛走過馬路,就聽到身後有人說:“小姑娘,這樣可是很危險的,以後不要闖紅燈了,更不要在闖紅燈時還吃東西……”他滔滔說個不停,我一下子沒明白過來。

後來我才知道,他是擔心我危險,看路上沒車,才闖紅燈跟了過來。

最後,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之所以不在路上制止你,是因爲怕你在路上發呆,那樣更危險。”原來,他是怕嚇到我,更怕出現危險,纔在後面跟上來的啊!

就像老師講的故事一樣,那個交通警察也是在外國遊客安全穿過隧道纔去提醒並處罰的。就是因爲“我怕一聲大喝制止了你,你會驚慌失措。而你在穿隧道,列車隨時會開過來,那是非常危險的,更容易出事。”

好心人的冷靜,我們不能辜負。所以從那次之後,我再也不敢闖紅燈了,因爲,我記住了年輕小夥子在通過馬路後嚴肅而冷靜的話。就像故事裏的那個遊客一樣,相信他也不會再冒險穿隧道了。

站到懸崖邊的人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故事——《冷靜是優雅的態度》,故事好看,也都很有道理。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

這個故事讓我回想起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那天,我們全家出去爬山。在懸崖邊上,我看到一朵粉紅的小花,特別漂亮了,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坐在懸崖邊上仔細地看,越靠越近。

突然,我被人抱住了,沒有一點兒徵兆。回頭,我看是媽媽。

我問媽媽,既然擔心我掉下去,爲什麼不叫住我?

媽媽說:“如果我大一點聲音說話,你一定會回頭看,那豈不是更危險?”

我們每個人都是, 遇到危急的事時,一定不要慌張,也不要心急,保持冷靜,一定可以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8

讀了《作文要有科學態度》這篇文章,從大作家冰心奶奶那裏,我學到了一些寫作文的知識,明白了寫作文不能單純追求華麗的詞語,而要“真實”要有科學態度。

一次,我在《暑假中的一件事》寫到:“那天,我到郊外去遊玩,看見黃橙橙的油菜花,還有在池塘裏白裏帶紅的荷花。”寫這句話是爲了烘托出夏天的“美”。

借這些美麗的話朵來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可媽媽看了卻搖了搖頭,說:“你在夏天能見到油菜花嗎?”我聽了恍然大悟,羞得滿臉通紅。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興趣班的作文比賽,題目要求寫一個讓自己感動的事情。一開始我想,隨便編一個就行了,可是後來經過老師提醒,我決定還是寫自己的真實故事。果然,賽後獲得了二等獎。

作文不真實,不久鬧出笑話,而且會使讀者“丈二和尚摸不着頭”。

作文不真實,就好比一個人在撒謊。冰心奶奶希望我們要“感情誠摯,寫景真實,千萬不要胡吹噓”。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19

偶然的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篇名爲《美國人的讀書態度》的文章,這使我對讀書一詞有了新的認識,美國人的讀書態度讀後感。

文章寫了中國人和美國人截然不同的讀書態度:中國人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美國人則視讀書爲一件平常事,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讀書。文章告訴我們:要有正確的讀書態度,要把讀書看成一件平常事,輕鬆、快樂地學習,這纔是讀書的真諦。

掩卷沉思,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把讀書視爲一件神聖的事。《幼學詩》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此,也就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在我看來,這不免有點過於隆重。

想想雷鋒,他是一個解放軍戰士,但是他平時都把書放在口袋裏,一有時間就掏出來讀,日積月累,所得的知識也就多了,這就是所謂的零存整取吧!再看看現在的人,不肯讀書還爲自己開脫:學習這麼緊張,作業這麼多,叫我怎麼有時間讀書?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家太太還要設麻將局,讓我怎麼讀書?其實,一個真正肯讀書的人,不要說旁邊有人打麻將,就算是旁邊有人打架也照讀不誤。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也還是有的。讀書,就是要學會利用時間,隨時隨地讀書,積少成多,以便零存整取。最重要的是,要把讀書視爲一件平常事,使它成爲你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汲取書中的精華。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0

去天津玩的時侯買的《女人是一種態度》,回家的路上開始閱讀,途中便被徐俐的文字打動。我以爲,一本書所表達的觀點,如果你能夠對它生出感慨,或者與其心有慼慼,這就是一本好書。

徐俐的感受能力很強,文字表達也不錯。整本書文字工整,條理清淅。從她描述下鄉做知青的經歷,到電視臺做新聞的職場生涯,從她對愛情的期許,對幸福的感悟,對美麗的追求,無不表明她做女人的態度:美麗的活着,優雅地老去。

徐俐寫的愛情心得我很認同。“無論是初婚還是再婚,人起碼或者儘可能要相信愛情,愛情是促成人結合的唯一理由”。她與現任丈夫兩個人在一起有種難言的默契與心神相通,彼此欣賞,彼此信任,坦蕩而從容。而就是和這個男人在一起後,“分明比過去更可愛,也更漂亮;我自己以爲最大的變化還是心態,我的確比過去更加平和、從容、寬厚了。”一個人能讓你變得比原來更優秀更可愛更動人,那這個人就是值得去愛的。

徐俐告訴我們,女人一生都希望被寵愛,但女人首先要修煉自己,讓自己有好的品德,好的性格,讓自己成爲一個值得被寵愛的可愛女人。女人有被寵愛的權利,也有修煉變可愛的義務。她親自體驗,示弱的女人最可愛,裝傻的女人最聰明。

“芸芸衆生裏,還是尋找同自己最匹配的人吧。高了低了,都把自己累着了”。這種“尋找對等的匹配”婚戀觀是很多看透婚戀真相卻沒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徐俐進行獨家報道。

還有她對絲巾的喜愛,對健身的執着,流行的淡定,對購物的從容,生活裏一切可觸及的美好,在她筆下字字珠璣。這個世上大多數人身形五官不完美,經濟並非大款或者富豪,所以瞭解自己的形體,買最少最合適的衣物,掩飾缺陷,彰顯優勢,對每個女人都應該是不錯的指導。

書中有一段內容是寫她母親糾正她的不良習慣的。比如矯正牙齒、舉止不許出現敗相、教育她寧可穿破,不可穿錯等,讀後覺得很有感慨:父母言傳身教,兒女耳濡目染,最好的家教啊。從兒女的言談舉止上完全可以判斷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的形態,爲人父母者值得去認真閱讀。

讀徐俐的書你會喜歡徐俐這個人。從她的文字去感知,徐俐是個很努力、很獨立、很美麗的女人。說她努力是因爲她有上進心,爲了做中國新聞,爲了說純正的普通話,她徹底放棄了她的母語湖南長沙方言,遠遠不止這些。說她很獨立,是因爲在她的字裏行間看得到她內心很有力量,她不依賴別人,她對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說她很美麗,不單指她的容顏,更多的是她豐富的人生經歷與智慧的感悟帶給她的風韻。

徐俐教導我們說,美麗的活着,優雅的老去應該是我們做女人的態度。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你有權決定對逆境的態度》,講的是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它的生活 ,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不知道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

他父親是一位很好的廚師,一天他把女兒叫到廚房,父親拿了三個放一些清水的鍋,把鍋放在爐上去煮,第一個鍋放些胡蘿蔔,第二個鍋放了個雞蛋,第三個鍋放了一些咖啡豆。

大約20分鐘後,父親把火關閉了,他把鍋裏的胡蘿蔔和雞蛋放在兩個盆子裏,把煮成咖啡的咖啡豆放進杯 子裏,做完這些後,他轉身叫女兒,孩子你看到了什麼?孩子看了以後,沒說些什麼,父親就讓 把這些給吃了,女兒吃完後,沒有意味到什麼。

父親就給她 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逆境——煮沸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蔔入鍋直前是強壯的,結實的,但進入開水之後,變軟了,雞蛋入鍋之前是容易破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着內心,但是進入開水之後,他的內心變硬了,的感覺比煮之前胡蘿蔔變軟了,雞蛋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開水之後,它們倒變成了水。父親問女兒?哪個是你呢?當逆境上門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蔔、雞蛋還是咖啡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有的人面對困境,逃避問題,有的人稍做努力便放棄了希望,有的人堅強勇敢,無所畏懼,百折不撓。不同的態度,決定不同的人生,或者碌碌無爲,或者名成名就,關鍵就在於——你做出何種選擇。

我以後學習中遇到難題,要百折不撓,遇到難題,不再做一個逃避困難的人。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2

生命中,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慘淡的經歷,讓我們忽然間覺得沮喪,感到自己運氣實在太差了,感到這個世界簡直糟糕透頂了,於是對一切乃至現狀喪失了信心,甚至悲天自憫,一蹶不振。其實,大多數人的經歷算得了什麼?如果和《魚》的主人公瑪麗·簡比起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你看,生活中,她恩愛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大筆拖欠的醫藥費,她不得不帶着兩個年幼的孩子;工作中,她不得不接手一個“反應遲鈍、爭權奪利、生性怪癖、令人厭惡、不緊不慢、貧乏消極”的團隊。對於自己的工作環境,她在日記中是這樣記錄的:有時候讓人很難相信三樓還有活着的人,因爲工作中發生的任何情況都不能使他們興奮起來。當我在小工作間走動時,空氣中所有的氧氣都好像被抽走了,令人幾乎不能呼吸。於是一次午餐時間,她爲了逃避“三樓”那令人窒息的氣氛而選擇離開了辦公大樓。在百無聊賴的閒逛中,她走進了派克街魚市,這裏表面喧鬧混亂實則井井有條的場面,使得她如同走進了國家級產品博覽會,裏面充溢着的快樂情緒與充滿活力的氣氛深深地打動了她,一個叫羅尼爾的魚販子向她講述了這裏的曾經和現在,使她從中瞭解到派克街魚市也曾經和其他市場一樣,簡單重複的工作、百無聊賴的時光,但僅因一次的討論卻改變了這一切,並使得派克街成爲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那究竟是怎樣的一次討論呢?在討論中,魚販子們有了怎樣的覺悟?我們且看看瑪麗從魚市場中學到了怎樣的幾條重要的經驗:

1、選擇自己的態度:即使你無法選擇工作本身,你可以選擇採用什麼方式工作。

2、玩:用玩的心情對待你的工作,快樂每一天。

3、讓別人快樂:帶着陽光、帶着幽默、帶着愉快的心情對待每一個人。

4、投入: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快樂工作上,就會產生一連串積極的情感交流。

我試用一句話小結,就是:當你無法選擇環境的話,你可以選擇你的態度。

事實上,這本書,讓我又一次想起我的中學老師講給我聽的一句話:做事情先要學會做人。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強大,沒有事情可以對你形成打擊;假如你持有平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命運也會報之於平安與寧靜!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3

初伏,熱浪撲面,素波雲天。閒靜時拜讀吳軍先生所著《態度》一書,本書載錄了作者寫給自己女兒的40封書信,從人生哲學到討論世界觀,從指導金錢價值觀再到爲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頗爲全面地展示了吳軍對於下一代思想教育的宗旨與辦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問題從古至今無論時代如何演進,都是無法替代,亦無法迴避的重要社會問題。從漢朝時的舉孝廉,到隋唐創立科舉制一直延續到清末,再到近現代創立公學。歷代國人由過去的只讀四書五經,精研八股漸漸改變思想,迎合時代,在承接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棄其糟粕,存其精華,以更加豐富的知識面和更加深廣的思想維度來適應當下時代的需求。

那麼什麼是文化傳承呢?在我個人看來,首先必須系統性瞭解和掌握本國的歷史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逐漸解析爲什麼有的歷史時期所存有的,到了後一段的歷史時期便逐漸被取代,被消亡了。哪一些是自然性地淘汰,哪一些又是被人爲性的強制抹殺。最終的目的還是通過唯物主義辯證法,在過去的歲月中能否找到既秉承傳統精神又不違背當下規律和需求的,繼往開來,傳之後世。

舉個例子,番茄,即西紅柿;番薯,即土豆,此二者均爲外來物種,但如今亦是成爲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然而,我們習慣了吃番茄炒蛋,酸辣土豆絲的同時也並不妨礙我們去吃麻婆豆腐和中國火鍋。中國的火鍋發源自西漢,2015年發掘出土的海昏侯墓當中便有當時的火鍋器具,時至今日,器具的外觀,食材種類的多寡均於西漢時大相徑庭,但能夠說這就不是中國火鍋了嗎?

再舉一個例子,從民國時提倡白話文起,如今,現代漢語已然成爲我們真正的日常生活用語,不可替代。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歷經無數語言學先賢耗盡智慧創造出的古漢語已經逐漸變得無人問津,被做成字典束之高閣,我們只有在學生時期,爲了考試而不得不去背幾篇文言文,若干年後,幾代人後還有幾個人能通讀經典原文了呢?

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向世界宣示我們是包容開放的,中國願意接受外來的,好的事物和思想,這一切其實都是源自於底氣,底氣又是什麼?是源自對於傳統文化的自信,不惡意排外,但也不媚外。

教育問題同出一轍,在吳軍先生的書中,他既選用外國名人事蹟來教育他的女兒,也用中國古代的先賢事蹟來進行教育佐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育尤其不能最終演變成形而上學的戰略性錯誤,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在書中,我不僅閱讀到了一名家長對於孩子成長方向的關切,更閱讀到了一名父親對於女兒的瞭解和溫情。書信雖是一種媒介,但語言上的直接交流而不假借他人之口的轉述,才能真正使對方體察到自身的本意和期望,任何正常的家庭想必都應如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發展不僅僅是樹立一個人或是一代人。百年樹人,意味着至少需要樹立三代人以上的共同觀念,這個國家才能存續有方,傳承有序。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宏偉目標,才能使得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如旭日之東昇,經久不衰。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4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篇故事,那篇故事的語言迴腸蕩氣,感人肺腑,動人心絃。

那篇故事中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對衣衫襤褸的父子站在路邊,父親架着雙柺吹笛子,兒子吊着繃帶吹簫。旁邊放着一塊寫着黑字的白布,白布上寫着:因家鄉發生水災,上有老母多年臥病在牀,下有子女因交不起學費輟學在家,今路過貴地,請各位好心人多多幫助。行人紛紛駐足觀望。有的人扔了一元硬幣,有的人悄悄說肯定是一對騙子,世風日下,這樣的人見多了。在另外一個地方,有一個失去雙腿的老人坐在簡單的木輪椅上說快板,訴說自己艱辛的人生,旁邊圍了一羣人。同樣,有人用行動表示愛心,也有人漠然視之。一個少年扶着一位拄柺杖的人擠了進來,正是剛剛賣唱的父子。那位父親從自己的口袋裏摸出一張10元的紙幣,畢恭畢敬地放在老人前面的鐵罐裏,然後悄無聲息的走了。

看完那一篇故事後,我深受感動,那對父子因爲家裏窮所以要賣唱,乞求好心人的幫助,儘管不是很多人幫助他們,但是,他們看見別人有困難時,獻出自己的愛心,用行動幫助了別人。我被那對父子深深地感動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往往開在無人知曉的地方,華麗的外表固然能包裹我們的心靈,但小小的善行更能讓我們的心靈開花。讓我們用行動表示我們的愛心,伸出雙手去幫助更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5

古人對於松樹有過無數的讚美描寫: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南朝範雲的:“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清代陸惠心的:“瘦石寒梅共結鄰,亭亭不改四時春。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裏身。”等等。

然而,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和追求的不同,所以對松樹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我們對於一棵古鬆的三種態度》裏,朱先生在此談到人們對事物的不同態度,或者說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其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就不同,同樣的事物在不同心態的人的心理或視覺上都會有其獨特的反應。一棵古鬆,畫家用欣賞的心態去看,暮色蒼茫,鬆盤岩石,白雲奇渡.....科學家是研究的心態和目光去看的,這棵松樹爲何能在岩石上生長,爲什麼能夠頂風傲雨數百年......木材商是用商業的心態和眼光去看的,這棵松樹的材質,用來做什麼用途能換來多少利益......這就是古鬆在不同人的眼裏的三種不同的效果。只有畫家不是從實用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古鬆的,這正是朱先生講的:“無爲而爲”的,用欣賞眼光去看它,在欣賞的同時也賦予了其畫家內心世界對古鬆的完美概念。

美的東西需要人們用審美的眼光和欣賞的心態去看去想,如果只是爲了實用,那麼“美”是最不實用的,花美,但有凋零之時;人美,但有蒼老之時;景美,但有荒涼之時。真正能觸動人們心靈的,唯有那些藝術家給予古鬆美好情感的藝術作品。它們能淨化人們的靈魂,在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長河中永存。

用朱先生的話說:“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一棵蒼翠勁拔的古鬆更能比擬一個人的人格。的確,一棵蒼勁的古鬆顯示給予我們的是耐霜傲雪、堅忍不拔、樹大根深、巍然挺立的氣度與品質。

瘦石寒梅共結鄰,亭亭不改四時春。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裏身。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6

在細節決定成敗的這本書中,汪中求博士引了許多許多典型的事例,論述了細節的關係性和重要性。細節是構成一個體系中最小的又是相對獨立的單位,比如大海是由水珠構成,但沒有水,也就沒有大海。不注重細節,事無鉅細,泛泛而論,不會有好結果。在企業管理工作中,不注重細節,不把小事做細做好,勢必會影響企業的進步和發展。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決定成敗,是書的主要內容,看完細節決定成敗後,彷彿是給自己上了一堂專業知識課,有很多不懂的懂了,有很多不理解的理解了,有很多過去一直忽視的問題在頭腦中變得清晰起來。細節不僅在現代化管理中,就是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做好每一件小事

從辯證的關係看,大事是由若干小事構成,小事決定了大事,如果不關心每一件小事,不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就做不好大事,也就不能做大事。魯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描寫一個車伕所做的一件小事,構成一個偉岸的形象,一種崇高的精神。在這裏小事也就反應出大事。在改革初期,南化公司在企業內推出抓好十件小事,將許多管理的概念細化進幾件小事中,而能抓好每一件小事,對企業就能創造豐厚的經濟效益。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對做好小事概括爲兩句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集團辦公大樓的每一塊玻璃都明亮清晰,是因爲員工每天都將玻璃一塊一塊擦拭。如果沒有樂於做小事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擦拭玻璃牆很簡單,每天都這樣來回的重複,如果做一天,對誰都非常容易,但如果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這樣,那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對每個人來說,也是一種理念一種素質的考驗。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想做小事的人,一種是做不好小事的人。大事做不好,小事不想做,是第一種人的寫照,他們是認爲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對一般的事棄而不做,不加理會。第二種人願意做小事,但意識裏將小事做好的要求和標準下降,敷衍應付,事不經心。這兩種人到最後是一樣事都不能做好。

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僅在理念上對小事要有個正確的認識,大事是由若干小事構成,世上無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都要當成一件大事來做,只要認真、踏實、勤奮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纔是我們做事的原則。

  二、努力把小事做細

要做好小事,其保證是把小事做細。如果粗枝大葉去做一件小事,那是不可能做好的。將小事做細,就是將小事做到位、做透徹。豐田汽車社長認爲:其公司最爲艱鉅的工作不是汽車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而是生產流程中一根繩索的擺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確保每位技術工人在操作這根繩索時都無任何偏差。社長闡述了將小事做細的重要性,汪中求在演講的第三部分“忽視細節的代價”中論道:企業中各種小問題,其實就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個蟻穴,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巴林銀行倒閉的原因只是一個細節的忽略。一個細節的忽略卻形成不可收拾的狀態。如果將小事做細,杜絕1%的錯誤,巴林銀行肯定會是個優秀的銀行。

一是將小事做細一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見細節的實質,才能將事情做細。

二是一件小事中會有無數個細節問題,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將事做成功。善於觀察和分析小事中的細節,從細節上做文章,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是做事到位,做小事做透。做事不到位事不完,事不做透會再來。只有將事做到位做透,才能徹底將事做完。

四是將小事做細培養成一種習慣。汪中求說,“忘不掉是真正的素質”。有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做任何事,就能看清事其實質,其細節,也就能將事做透做好。

  吳軍態度的讀後感27

這天,媽媽把《讀者》放到我手裏,要我看一篇短文:《頁碼是一種態度》,使我受益匪淺。短文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我”調到一個地方當策劃。一次,“我”做一份策劃書要被經理用來和客戶談判。“我”的6份幾百頁的策劃書被送到幾位客戶手裏。一位客戶不慎把策劃書弄亂了,因爲沒標頁碼,客戶看不出一點頭緒,他懷疑“我”的態度問題,談判不歡而散。後來,經理不斷的把“我”的策劃書弄亂,並要“我”整理好交給他。後面,“我”終於記住要標好頁碼了。

最後,“我”得知談判失敗只是因爲小小的頁碼,“我”也知道了經理反覆要“我”整理策劃書的原因了。經理跟“我”說一句話:“請你以後在策劃書上標上頁碼,因爲它是一種態度!”“我”記住了這句話,以後,“我”每打印一份文件,都會標上頁碼,因爲,“我”記住了經理的話!態度決定成功。有太多太多的人因爲不認真的態度而失敗。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有時候寫作文,我很認真的話,作文就寫得非常好,還會被老師念給同學們聽呢!如果我不認真的話,我就寫得一般般。說到這裏,我就想起了我那些“馬大哈”同學們。有一次,我幫老師整理英語小報,要把做得好的小報評選出來,再登記。有好多同學都沒寫名字,有的還做得很好呢!可是沒寫名字就沒辦法登記,就只能“一票否決”了,真的好可惜呀!是啊!成功取決於認真的態度。這句話你一定要相信,因爲它絕對真實。不信,你可以試試。如果你漫不經心的折一隻紙鳥,那隻紙鳥一定醜死了!如果你很認真的去折一隻紙鳥,那你折的紙鳥一定很漂亮。朋友,我告訴你一個成功的方法,就是:認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