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1

看完《與其抱怨不如改變》這篇文章之後,讓我感觸很深,想想以前的自己也是經常抱怨,從沒有去真正的改變過,尤其是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時,總喜歡怨聲載道,牢騷滿腹,抱怨生活中的不好、工作中的不如意,同事間的不理解等等,卻從來不會抱怨自己、檢討自己!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

特別是在我們的團隊中,抱怨是最嚴重的內耗,不僅讓抱怨者喪失鬥志,也會讓姐妹們失去信心。所以,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轉移焦點的能力,不僅能磨練我們的意志,也使我們更好的適應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的態度決定着自己的選擇,自己的選擇決定着我們的人生。人生哪有一帆風順,即便生活帶給我們的是困苦與艱難,也要學會堅強,多一點讚賞,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指責,擺正自己的人生態度,把抱怨變成善意的溝通、合理的建議、積極的行動,同樣可以昇華自我。

與其抱怨別人,不如通過行動來改變自我。當我們學會了檢討自己,心情也會變得開朗,當不抱怨變成一種個性的特質,最好的受益者還是我們自己!

就拿我們平時做銷售來說,少不了一些磕磕碰碰,只要我們學會忍耐,多一份寬容,就會多一份和諧。記得一位名人說過,比天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將軍頭上能跑馬”,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因此,我們要記住,衝動是魔鬼,不要讓我們的抱怨衝昏了頭腦,停止抱怨,改變自己吧!

快樂就在當下,幸福就在周圍,你還等什麼……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抱怨不如改變》。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史學家,他花費多年心血完成的作品,被一個僕人弄壞了,但他並沒有生氣,沒有抱怨僕人,而且又把作品重新做出了改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光想着去改變別人了,而不是改變自己。別人做錯了事情,也不要抱怨別人,要想着怎樣去改變着一件事情。在生活中,不要生氣,要多想事物好的一面。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3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從青澀走向成熟的旅程。其實真正的成熟,應當從不抱怨開始。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己身上,讀完《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之後,我忽然覺得自己也那麼的不成熟,因爲別人所犯的錯誤在自己身上同樣也發生過。

其實,快樂與痛苦原本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同的只是一個人的選擇。世間許多事情本身並無所謂好壞之分,全在於當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如何對待。因此,當我們面對一件工作時,學會如何保持樂觀豁達的心境而避免自尋煩惱就顯得十分重要。只要你以一顆赤子般的童心來面對平凡的工作時,那麼你就會發現,快樂實際上如同星星點點般密佈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應該隨手可得。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困難、有挫折、有煩惱、有痛苦、有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想逃也逃不掉,想躲也躲不過。你嘆息也好,焦急也罷,恐懼也好,無奈也罷,都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積極的心態如太陽,照到哪裏,就讓哪裏亮;消極的心態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讓我們在快樂中工作,以積極地心態去面對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身處的環境,哪怕你現在一無所有,你也要感謝命運——原來這是上帝有意安排的'。只有用心體味人生,才能在簡單中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同樣平凡的工作,一樣的看似簡單重複,枯燥乏味,有人卻能以快樂的心情面對,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築自己的夢想,我想又有什麼樣的困難不可以克服呢?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4

比爾·蓋茨曾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帶着質疑我有幸閱讀了《不抱怨的世界》,頗有感觸。改變自己,認真工作,才能取得效率。

作者認爲,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爲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聯想到自己也常常對着朋友抱怨,仔細思考起來,我想不會僅僅是爲了發泄那麼簡單,恰恰是朋友們給予的同情、關懷和正向的認知纔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抱怨已經成爲一種我無法覺察的習慣了。

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體會,相信會讓大家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變,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得以實現,但這需要一輩子的奮鬥纔可以。人的一生唯要奮鬥,只有奮鬥才能成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困難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的確,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人際、天氣、交通……這些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工作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改變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工作、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他永遠只會在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維和行爲上需要的改變。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所以,讓我們向“抱怨”開戰吧!

生活原本就有許多種,包含着許多的內容,有快樂的,也有痛苦的,我們不可能只會擁有快樂,痛苦往往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種元素。然而,當我們過着快樂的生活時,我們應該感謝生活,過着痛苦的生活時,我們也應該感謝生活,因爲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我們應該積極樂觀的面多生活中的一切無須抱怨。

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付出無法想像的努力和代價,但是既然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不抱怨”是一把鑰匙,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5

放假前的一次會議領導講話,讓我們都去圖書室借一本書《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要求我們在假期讀完這本書,並且做好讀書筆記。

《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一書給我印象較深刻的是:任何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爲抱怨不如改變。

事實上有些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不是我們抱怨的對象。我們總喜歡躲在後面無休止的抱怨,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想,很多時候,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現實,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看書時,頭腦中總是浮現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實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覺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爲說出了抱怨,很多時間也都浪費在無謂的抱怨中。抱怨只會讓自己更煩躁,更沒安全感,沒自信,而這些我們卻一直都沒發覺。當你呆在其他抱怨者身邊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不要的東西上。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頭,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

我想不抱怨對於目前的我們而言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現代人所需要的,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對於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順心,不隨意的事,所以我們習慣了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總覺得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事實上,我們在說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的時候,就會接收到很多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有時甚至影響到身邊的人。現實生活中,值得我們抱怨的事情確實是太多了,遭逢天災,逆境,貧富差距,不公平的待遇等等。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做我們不敢做的事,我們總是把它當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嚮往的卻沒有完成的目標,我們會抱怨,其實是自覺不配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往往是我們自已讓自己變成受害者,受害者永遠不會成爲勝利者。我們總是用抱怨來爲自己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進找藉口。抱怨從表面上看,是會帶來暫時性的“好處”,但它最終將我們的人生拖入絕望和混亂,抱怨困難並不能讓它得以解決,也不會減輕我們內心的痛苦。我們要習慣的去接受它,且永遠都不去抱怨,我們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設性永久改變,是自我的改變,我們有權利得到我們想要得到的,但不是靠抱怨。放下抱怨,卻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爲,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纔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纔是最難能可貴的東西。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輕鬆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爲我們是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積極的態度去欣賞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

人生不可能總走上坡路,情緒也會有高峯和低谷,那麼當身邊的人都在抱怨時,我們該怎麼辦?其實,覺得別人經常在抱怨,是因爲我們自己也一樣。我們注意到另一個人有這樣缺點,是因爲我們自己也有。如果想指出別人的負面特質,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傾向,然後要心懷感恩,慶幸自己有機會,能覺察這個缺點,並進行療愈。

讀了這本書後,我認識到人生是不公平的,同時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的關頭都有前進與後退的衝突。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從容的面對,不抱怨,不放棄,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纔是第一位的。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每個人都面臨着挫折和失敗的可能,這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經歷的一部分。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我們必須活出想要其他人效仿的樣子,讓自己的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人生也會更加美好,圓滿。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的事情,其實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污聽覺染”,有害於幸福與美滿。

最後我想引用甘地先生的一段話:“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其他人效法的樣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變,你自己就必須先改變。我相信你有着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們改變,既然你也是這段關係裏的參與者,就代表某種程度而言,你在這沸沸揚揚的抱怨中也參了一腳。你若想引導某人改變,就要記住:領袖應該站在最前線。迎向邊界,開拓疆土,讓其他人追隨其後。”

抱怨不如改變讀後感6

我對唐曉龍先生的《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一書進行了認真的品讀,感受頗深。唐先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抱怨是一種病態,一般性的病痛不會有什麼大的危害,用藥物就可以治好,而抱怨不止、喋喋不休卻是一種頑固性的精神疾病,很可能會使生活變得更糟糕。任何事都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如果你的眼裏是鮮花,那你的世界將會一片燦爛:如果你的眼中充滿垃圾,那你的世界就會是一片腐臭。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人活一世,有寵有辱,如月之陰晴圓缺。旅途有坎坷,遇人有不賢,不如意十之八九。誰也不會天天都打順風旗,挫折與磨難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我們都有過不如意的時候,也都抱怨過。其實,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有時還會幫倒忙。如果把抱怨當成一種不良情緒的發泄,或者抱怨成爲習慣的話,先是自己煩得要死,其次是干擾他人,導致人見人煩。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大家早晨帶着一個好心情來上班,恰好碰上辦公室裏一個同事一肚子不如意向外發泄,你的情緒一定會一落千丈。沒有人願意看你那張苦臉,自己心理陰鬱,也給周邊的人造成精神污染。大家的心態是屬太陽能的,周圍陽光燦爛,我們心裏也會感到很溫暖。擁有陽光心態,你會春風滿面,那是心靈的光芒發散與外,是美的洋溢,使周邊的人感受到正面的能量,呈現的是昂揚的心理態勢。

抱怨是件愚蠢的事情。記得魏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抱怨環境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抱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抱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抱怨孩子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有的同志感到自己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賭氣,什麼都不幹,結果耗費的是自己的生命;有的同志抱怨給的錢少,工作不求精緻,到頭來,翻工的還是自己。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命運,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抱怨下雨淋溼了衣服,你不打傘你怨誰?抱怨買不到可體的衣服,你不減肥你怨誰?任何事都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爲什麼總要找出對自己最不利的角度,跟自己過不去呢?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成功、快樂、幸福的因素,我們應該把它放大、再放大。能夠改變的力爭去改變它,不能改變的試着接受它,學着“讓身體適應牀”吧。

改變自己,活出精彩。周國平先生講:老天給我們一條命和一顆心,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心靈安頓好。改變自己,學會減壓。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心裏裝着太多的事就會感到很累,心累了就會出問題。其實,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先刪去雞毛蒜皮,再把當前無法改變的冷藏,剩下的就只有開心和快樂了。改變自己,學會放鬆。不管多麼緊張的事情,心裏不要緊張,因爲緊張一點作用也不起,而且會是事情變得更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人會生病,包括心理和肌體。把事兒看淡一些,心態平和了,快樂也就來了。改變自己,學會樂觀。臉哭,心先潮溼;心笑,臉纔會笑。我們常說“熱情洋溢”,熱情是從心裏洋溢出來的,是內心的蓬勃向上,是健康的心理態勢。改變自己,學會找樂。天還沒有塌下來,帶着鐐銬還跳舞呢。要學會尋找生活的樂趣,唱歌、跳舞、彈琴、畫畫、練字、爬山、散步……改變自己,學會收藏。收藏快樂和幸福,把它當成棒棒糖,感到苦時拿出來舔舔,穿着糖衣的藥片好下嚥。

把心窗打開,讓陽光進來。先哲說:如果生活是一座房子,良好的心態就是一縷陽光,沒有陽光照進來,房子裝修得再好也是暗淡的。擁有陽光心態,你會激發出無窮的智慧與活力,會以積極的姿態審視人生,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美好,空氣是這般清新,天空是那樣蔚藍。這是一種內心的愉悅,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支撐。面對失誤不沮喪,面對失敗不氣餒,危局面前鎮定自若,大事面前穩得住陣腳。陽光心態使我們的胸襟更加廣闊,處世更加豁達從容。記住:快樂就在當下,幸福就在我們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