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範文(通用14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1

閱讀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對書中所介紹的7個習慣有了新的理解,雖然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即主動積極、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培訓主題了,但卻是爲數不多的經典之一,當我係統地重溫這七個習慣的時候,還是能夠有一些新的領悟的。

這本書第一章就提醒我們,要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只有當我們學會並遵守這些原則,把這原則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要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轉變思維,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需要你自內打開,敞開你的心靈,努力探尋你的心靈,因爲生活源自於此。書中還講到品德爲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

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無法獲得長遠的成功。人的品質比他的言行更具說服力,品質好的人即使不能說也不會道、不擅長交際,也會贏得信任。比如現在人才市場的招聘,招聘單位越來越看注應聘者的人品,因爲他們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養出來的,而一個人的品格卻是需要時間和複雜的條件下養成的。再如,一個好的企業必然秉承着正確的價值觀,一個好品格的員工更加容易認同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個人要在任何領域真正實現高效能,必須同時具備高尚品格與能力。能均衡

發展這兩個元素的人,才能成爲值得被信賴的人。

價值觀是什麼?它是我們對人、事、想法、原則的重要性及優先順序的認識,是自我選擇的信念與理想。當一個人感知或確認自己的信念是真實的、可靠的,那他就會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爲!而原則是自然法則或基本真理,它獨立存在於我們的認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誠、自制、質樸、勇氣、同情心、貢獻、公正),是人類良知的一部分,每一個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則來塑造的,原則控制了一切!雖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動,但唯有原則才能真正主宰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只有我們將行爲的、價值觀的結合到原則的層次,將使我們的適用性更寬廣、格局更大、內心裏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趨於一致。只有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東西,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並且有足夠的智慧來對二者作出區分,人才會活得少一點憂慮,多一點充實,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能。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爲他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們的品德,暴露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七個好習慣,要我們積極主動、以始爲終地開始行動,習慣是知識、技能與意願的融合,關鍵是你想要做,自己有意願。七個好習慣是實現個人與人際關係高效能的途徑,而其精髓不僅僅體現在每一個習慣,更蘊藏於各習慣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及先後順序上。

習慣一:積極主動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個人願景的原則一直以主動行動,最終達成結果的一個過程,是自己主動積極的典範,比如,時常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主動積極的本質是內心擁有選擇的力量。主動積極的人是一個擁有內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當我們遇到外界刺激的時候,積極主動是源於價值觀和原則做出的自我的選擇,採取主動,並承擔自我選擇的責任。實踐積極主動的人會從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積極主動的另外一個層面是要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即專注和擴大我們的影響圈。

習慣二:以終爲始

太多的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的堅持到底,是生活充滿意義。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撰寫着自己的人生劇本。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其實自我領導的原則就是以終爲始的,他是心智創造先於實際創造,點燃生命的熱情。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時間管理有諸多的著作,核心內容不外乎時間管理矩陣。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他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我們總是被各種事物所左右,我們總是隨波逐流,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到底該怎麼做?要事第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啓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書中提到的一個建議倒是可以試試,就是不管每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脫身,也要抽一點時間來幹自己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就是時刻臣服於自己的使命宣言。

習慣四:雙贏思維

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近年來的熱門詞語。雙贏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這個世界並不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的。人際交往有六個模式,即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捨己爲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歡喜纔是雙贏的結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的空間,他人之得不視爲自己之失。李光耀說過:擁有陽光已經足夠。雙贏思維做爲一個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養成一種習慣,卻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雙贏品格和遠見灼識。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雙贏還需要一定的勇氣。其實我們所要做是,人人都養成雙贏思維的習慣,共建雙贏的規則和體系,讓雙贏體系存在於我們的單位,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朋友中。

習慣五:知彼解己

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彼解己有兩層意思,即善於傾聽和換位思考,正確合理表達自己的,讓別人瞭解你的真正意思。首先,每個人在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先應該真心實意地去傾聽對方的表達,真心實意地瞭解對方的想法,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不至於曲解對方的意思或者引發對方的防衛心理。其次,依從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則和順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觀點。聽過和知道是兩回事,知道和明白是兩回事,明白和理解是兩回事,理解和運用是兩回事。

溝通的四個基本原則:專注、完整、接納、同理心;溝通的五個基本要素:點頭、微笑、傾聽、迴應、做筆記;溝通分五心:喜悅心、包容心、同理心、讚美心、愛心;溝通分四個層次:忽視、假裝、選擇、留意;溝通又有四個誤區: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爲人師、想當然。真正的傾聽是以平等和尊重爲前提的,而真正的表達則以品德與感情爲基礎。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則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高品質溝通時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這一原則是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到奧妙。每個組織都在強調;團隊精神,統合綜效其實是雙贏思維與知彼解己的行動版本,在有了雙贏思維作爲思想基礎和知彼解己作爲溝通準則後,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組織行爲也就水到渠成了。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合作中有一點很重要,也就是善於體察、學習和利用團隊成員的智慧,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團隊中最聰明的一員,要保持謙虛的心態,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

統合綜效談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練出第三種遠勝過你我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不以妥協爲目標,也不僅止於合作,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個體不同的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的的不同世界。這是創造式的合作,所謂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聰明,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現實世界裏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優秀團隊的特徵之一即團隊成員的互補性,如唐僧師徒四人不失爲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中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有不同的才能和個性,也常有不同的見解甚至可以說他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但他們的目標是堅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終他們達成了目標。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人生最值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所以不斷更新是前六個好習慣的源泉和動力,不斷更新身體、心智、精神和社會情感,只有和諧地發展自己這四個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產能,才能保證其餘六點習慣的履行和實施效率,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也才能保持個人和組織的持續發展。

人生最高明的投資策略莫過於在生理,心智,心靈及社會情感方面,從日積月累的進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長空間,也協助了他人成長。工作本身並不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七個習慣並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則,它們是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七個習慣澆灌出來的最高級、最美好、最甘甜的果實就是齊心合力,就是把自己、愛人、朋友和同事合衆爲一。當今社會,成爲高效能的個人和組織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要,這是進入賽場的入場券。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2

高效的好處毋庸置疑,應該非常好理解,就是當開始高效的時候,我們可以幹很多事,因爲我們能幹很多事,不斷對自己形成正向的內心正向激勵和反饋,所以會帶來我們內心不斷的自信成長,並從而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進行掌控,做到井井有條!

不高效的表現有很多,不一一闡述。不高效的結果也有很多,但是很大可能性,是對自己的表現總是很氣餒,沒有自信!從而自己的生活、工作失控,總是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

那我自己是對七個習慣是如何理解,並且如何踐行的?

1、積極的心態:

不要把自己沉溺於負面的情緒中。

這個世界很複雜,我們個體能掌控的東西不多,如果我們看人看事,總是用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則會發現我們基本掌握不了任何事。

比如,當他人質疑我們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第一反應是“我曹,這人怎麼這樣”,那麼我們就會去想這個人是不是處於壞的目的,我們則會想着怎麼去反駁他,從而淪陷於無休止的爭辯中,並從而讓自己的心情變差。

但如果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爲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我是不是哪裏沒有想到?”,則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想解決方案,則我們就會再一次得到提升。

那如何管理情緒,讓自己做到積極主動?

方法有很多,概念有很多,但我還是最簡單的歸納:

常觀己短,常見人長,向內歸因,向外發展!

2、歸類的方法:

也就是圖中的要事第一,當有多項事情並行時,緊急與重要劃分四象限。判斷緊急和重要的方法就是以終爲始作指導。

什麼叫以終爲始?

舉個例子,你要修個花園的時候,是不是首先在腦子裏有了花園的樣子了,然後按照你腦中花園的樣子來建造?

以終爲始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筆者2018年經遇人生很大的困頓,通過很長的沉寂思考,終於想清楚這輩子要幹啥,從而反推50歲要幹啥,那50歲要幹啥,則40歲要達成什麼成績,40歲要達成那個成績,則現在30歲的時候我還欠缺什麼能力和經驗,從而指導自己主動進行了職業選擇,並從而目前來看擺脫了人生困局,並有了清晰的目標,一步一步朝着既定方向前進,並能提前想到前面有哪些困難需要挑戰。

所以,養成以終爲始的意識和習慣,能讓我們學會提前思考未來,全局思考所有可能問題,並從而對現在的事情拆解、分析,弄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緊急的

當你知道什麼是重要且緊急的,則會做對事情;我們做不對或者做不好事情,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目標導致我們做事情很盲目。

3、習慣的養成:

中國有兩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我們都知道計劃和總結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沒有外界約束的情況下,自己能堅持做次日計劃,以及每天對自己做自省總結。

當自己養成無需外界約束,都能每日做次日計劃和當日總結的習慣後,會發現自己的思考經常會迸發出火花,可能當時沒有用,但是在你預期不到的時候,你的`思考總結就會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產生了幫助。

4、工具的運營:

如上,我們會經常迸發出一些想法和思考,但是有時候我們的想法不是在我們準備好的情況下發生的,有可能你在跑步,在吃飯,在逛街等等任何時候,你無意中的走神,都會迸發出火花,在以前,可能這些寶貴的思考點子就一閃而過了。但是,當學會了運用好科技工具,就會積累大量的思考。

能對我們隨時隨地記錄的工具有以下:

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印象筆記、筆記小本子、手機自帶日常提醒。

5、高效的最大敵人:

那我們是不是每次都能想得清楚重要和緊急呢?

答案是:不可能。

如圖,這是我12號當天寫的我這兩天要完成的工作,但是實際上,這些工作很多都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層級遞進關係,所以我們就會迷茫,我到底要幹哪件事?

一旦我們開始迷茫要着手幹哪件事的時候,高效的最大敵人就出現了———拖延症!

那對抗拖延症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呢?四個字:先幹起來!

當上面的14件事,我隨便選哪一件事開始幹起來後,就會發現恢復了工作狀態,腦子開始運行,並從而開始分析梳理哪件事等下要先幹了。

6、高效的最好朋友:

既然高效有最大的敵人,則高效就有最好的朋友,而這個朋友就是自律。

自律不是苦行,自律是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養成規律,例如8點不能賴牀必須起來,23:30必須放下手機睡覺,下班前必須寫總結。

養成穩定的規律,會讓我們不把精力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面,例如長時間的打遊戲或者刷手機(不是不可以打遊戲,而是不要花費太多時間)

最後的總結:

網上有句話: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只有做到高效率工作,才能保證自己可能擁有高密度生活!才能讓自己在八小時以外去學習一些東西,纔有可能多去體驗生活的美好!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3

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了很大的啓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爲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

本書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這種定義雖是第一次聽說,但確實有道理。人類在幼年時候必須完全仰賴他人,經由長輩的引導與養育而成長,但隨着光陰的流逝,我們日漸獨立。生理、心理、情感與經濟能力等方面都不斷成長,直到有一天終於能夠完成自立。

是的,我們從出生就已開始在學習不同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終生受用,其中它裏面講的成熟期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再到被依賴與依賴之間的發展歷程。

書中通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他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書中主要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系統地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其中有兩個習慣卻在一旁觸動我、提醒我,值得我去爲他深思,那就是“積極主動,”“要事第一”的習慣。

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爲自己行爲以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己的影響範圍。作者告訴我們,工作中要採取行動,化消極爲積極,不要說“我辦不到。”

作者要我們認識自己,有時問題的反面是契機,學會成功地與人合作的習慣。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則,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匪淺的習慣,它可以說是前兩個習慣的具體實踐,書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進步,我們必須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經驗是靠不住的,不能靠吃老本。我們要圍繞目標,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都保持健康、積極地狀態,與時俱進、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堅持把新知識理論付諸實踐去檢驗。

堅持學習,堅持實踐,不斷地堅持,不斷提高,進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趨勢,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終達到由內而外的造就自己的目的。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使我們進步,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放在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左右。

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剛拿到這本書,一看名字覺得實在普通,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給予我很多的啓發。看完了整本書才理解它銷量超億冊的原因。對於我這樣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一本好書就如同一個好的嚮導。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

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

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5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果是什麼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說過:“急事爭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辦;程序化的事務弄個規距、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後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

縱觀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參加這次培訓,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纔能有效的控制好結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業精與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古訓。少時的我並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補丁來爲自我遮風擋寒。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己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纔有日後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幹、幹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促進、雙豐收的目標。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我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幹工作的真實本領。

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幹好工作的本領,成爲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6

讀完書中的一段墓誌銘,想起小時候經常掛在嘴邊、寫在日記裏的豪言壯語,如今已畢業參加工作三年,沒能活出理想中的狀態,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與身邊人的差距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免不得心生焦慮。時至今日,曾經的美好願景已差不多成了白日夢。

嘆息。何嘆息?只要想做,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更何況此時的你必然還有心有力。重要的是敢不敢拿出歸零的心態以全新的自己去開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若想改變你的人生首先從改變你自己做起。

如何改變自己呢?這也是我近來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本週閱讀了朋友推薦的這本《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關於自我管理和人際管理等方面,獲益很多。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心態很重要,其次目標要明確,最後搭配工具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改變自己要改變思維定式。“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怎樣看待世界,怎麼對待生活,怎麼和他人相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都取決於我們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是什麼呢?它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者模型,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習知識、生活經驗及選擇混合加工構成的認知上的固定傾向,影響着你對事物的分析、判斷,決定着你的行爲和態度,即使最後做出的決策可能不是正確的,得出的結論與現實不符。想起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對比來,從中可發現窮人思維更多的是消極心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消極行爲,而富人思維則相反。由此可見,如果想要生活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我們要學習積極樂觀的思維,學會思維轉換。人往往在生死關頭、生活困窘面前容易頓悟,或者在人生當中的重要階段,比如高考、畢業、結婚、有自己的孩子等等人生角色轉換之際,思維突然發生轉變。平時,我們也應該注意思維鍛鍊,多讀書,多關注社會新聞,多聽聽身邊人的意見,多思考事情發展的規則,主動打破常規,打破舊的思維模式,讓生活朝着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改變自己要樹立以原則爲中心的思維定式。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的思維定式,更能“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爲人處事原則,然而並不都是清晰可知、正確無誤的。這裏的“原則”是指什麼呢?

原則如燈塔,是不容動搖的自然法則。

原則是不辯自明的真理,任何人都可以心領神會,就好像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不分種族膚色,人人具備。即使被社會流俗或個人否定而隱晦不彰,但它們依然存在。

原則不同於實踐。實踐是個別的、具體的,而原則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

原則不是價值觀。一羣盜匪可以有相同的價值觀,但卻違背了良善的原則。如果說原則是地域,那麼價值觀就是地圖。唯有尊重正確原則,才能認清真相。

原則是人類行爲的指南針,歷經考驗,長盛不衰,不證自明。

作者提出了7大原則,也就是7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當我們堅持做到這7個原則,必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即使不能實現絕對的成功,也一定能獲得一定的成就。

讀一兩遍,總感覺還是不甚理解,不知如何抒寫,此類書籍,文中所寫7大原則,重在實踐,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方能真正明白吧。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7

每年的三月,正是萬物復甦、各項工作拉開序幕踏步邁進的時節,我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了很大的啓發。這是一本耐人體悟的書,書中不僅強調了品行修養的重要性,也指導了我們爲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的形成,離不開習慣和環境的影響,正所謂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習慣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品行,展示着個體的本性,甚至影響着我們做一件事的結果。

關於“習慣”定義,書中提到習慣是知識、技巧與意願的混合體。那麼習慣是怎樣慢慢形成的呢?人在孩童時期大部分依賴他人,經由父母、師長的引導與養育而成長,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日漸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生理、心理、情感與經濟能力等方面都不斷成長,直至有一天形成了自己專屬的行爲體系。

誠然,我們從出生就已開始了不斷學習、形成習慣,良好的習慣讓我們受益終生,書中講到習慣成熟期的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生動地展示了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再到被依賴與依賴之間的發展過程。

書中用了一些詳細生動的事例故事來襯托作者的觀點,它包括的不僅是爲人道理和人生哲學,還延伸到了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日常行爲、與人溝通等方面的話題。

不難發現,這七個習慣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公司領導還是普通職工、也無論角色和身份,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軌跡、改變一個人的前途和方向。

這本書在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系統地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其中“積極主動”、“要事第一”的習慣很讓我觸動,也值得我去深思。

積極主動,告訴我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於面對,高效能人士爲自己行爲以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己的影響範圍。反映到工作中,它讓我明白:要用行動代替多餘的推諉和蒼白的“口號”,不要說“我不會做”,而要告訴自己“我願意學”;反映到生活中,它讓我明白:生活的苦難和打擊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屬,不幸的事情甚至每個人都遭遇過,那些在磨練中依舊感到生活幸福的人,纔是真正積極擁抱明天、主動迎接未來的勝利者。

有時,問題的反面就是契機,學會成功地與人合作的習慣。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則,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匪淺的習慣,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和日益進步的節奏,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提升,依靠經驗辦事的時代已經不再,滿足現狀、坐吃山空是萬萬不可取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目標之後,就要開始逐步推進,把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都保持在健康、積極的狀態,與時俱進的去學習新知識,堅持把新知識理論付諸實踐去檢驗,從而一步步邁向計劃和目標的達成。

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使我們進步,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是前提;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前提;爲了高效的實現目標,把要事時刻放在第一位是前提,也要避免被偏見和情緒左右。

雖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爲人處世要有雙贏的態度,從自身做到誠信、穩重和自信,與他人注重溝通與合作,完善自己的同時也成就他人,在共鳴中找到知音,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8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一個優秀的人除了努力,必是常常自我審視的,必是凡事會思索高效方法的。而盲目依靠本能行事的人,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令人無奈的是,人們往往身陷囫圇而不自知。故而每日睡前的自省,我認爲非常必要:我今天做了什麼重要工作?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這項工作變得更簡捷高效?今天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沒有值得我學習和反思的地方?前人常講謀而後動、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會自省是提高自身效率的必要前提。

工作是一座圍城,在裏面的人想出去,對外面和陌生的環境充滿幻想;在外面的人想進來,總想逃避現實尋找世外桃源。有句歌詞講得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切身處地的想,我們何不是如此?一線員工苦氣連天,既要面對客戶小心翼翼,又要揹負任務指標,更要應付二線部門的各種指示,幾乎人人想去二線工作。而二線員工羨慕一線員工工資獎金多、受到褒獎多、受到重視多、能幹出成績。

根源在哪?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而不是“參與者”。在其位,謀其政,話雖簡單,道理卻深。我們都在爲中行這個大集體服務、奉獻,在當前既複雜又透明的工作環境下,沒有一個崗位可供我們投機取巧,不付出超出他人的努力而憑白獲得榮譽、晉升。單位不同於家庭,我們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勞而獲的時代早已遠去,想得到就要付出,想安逸就不要不知足,一味抱怨索求,只會讓自己永遠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碌碌一生。

別人罵你一句,你回罵他一句,這叫吵架。別人讚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讚美,這叫社交。人總是不能免俗的。我們面對客戶也好,面對同事也罷,想要達到高效的目的,熱情洋溢的讚美要優於平靜的陳述更要優於冷漠的指示。我總是思考幾個問題:在我們的工作中,爲什麼有的理財經理掌握着上億元甚至上十億元的客戶而有的人只有寥寥幾十萬?爲什麼有的客戶經理掌握着項目,而有的客戶經理只能機械的做件、錄機、放款?爲什麼有的領導能夠不必親力親爲卻網點成績、部門工作優秀突出,而有的領導則終日疲憊奔波而達不到既定目的?我認爲,溝通就是核心所在。

我們每天面對的人形形色色,說話之前要先過腦,要重視說話之道。說話之前要站在“他人”的立場,試圖瞭解對方想要什麼,從而簡單制定溝通策略。有的人喜歡讚美,有的人喜歡直白,有的人需要恩威並施,有的人需要點撥解惑。“話多則失效”,如果說不到點子上,不如不說。只有找到對方的“痛點”,以短路徑解決,方是高效之道。所以,我認爲有效的溝通,智慧的說話之道,是成爲高效能人士的捷徑。

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人無完人,豈能沒有情緒?但能控制自身情緒的人,纔是臻至達境。孔子認爲“克己”是修身而平天下的必要素質,是人和人之間互相尊重的前提。在當代社會同樣適用。面對榮辱,不忘初心,廉潔自律是克己;在工作中,今日事今日畢,克服拖沓懶惰,得過且過的情緒,是克己;在營銷中,放下身段,誠懇真誠,笑臉相迎是克己;面對同事,說話委婉,尊重理解,不非議他人是克己;面對單位困難的經營環境,積極努力,互相鼓勵,患難與共是克己;回到家中,不將工作中的情緒帶給家人,不抱怨不牢騷,也是一種克己。

簡而言之,自省修身,克己努力,不忘初心,傳播正能量,是成爲高效能人士的通達之路。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9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以生動的事例和易懂的語言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要成功所必備的一些“素質”。相比於以往一些管理類和勵志的書籍,它顯得更爲具有指導意義,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也更爲人性化。“人比事重要”,他推崇有質量的人生。任何一味追求成功而不“重”人的做法和途徑都如“殺雞取卵”。“一個人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到“個人領域的成功”,再到“公衆領域的成功”,然後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最後還原到“由內而外的改造自己”,纔是他對“成功人生的解讀”。人本身是最爲值得關注的。一切都必須圍繞“人”本身而展開。那麼,作爲個人,怎樣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這是一個不斷和舊有的思維定式、習慣、觀念等鬥爭的過程,而且極爲辛苦。

七種習慣,簡練而貼切。“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統合綜效”、“自我提升和完善”,“層層遞進”,都極其重要。淺顯易懂而又難以做到。因爲,人總是容易在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中“忘形”。七種習慣的前提,是你必須瞭解自我,我們總是在懵懂中渾渾噩噩,很少有人有意識去探索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劣和“內心的標準和渴望”。

一個高效能人士,積極主動是必須的。積極的心態會內化爲動力。僅僅靠有“動力”是遠遠不夠的,一生中,做任何事情 之前先“認清方向”顯得至關重要,反之,就是盲目。只有先確定了方向,纔有爲這個方向奮鬥的行動;也只有有了正確的方向,所有的行動纔不至於顯得“虛度光陰”。當耗費了幾十年的光陰或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換來的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極爲可怕的。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事物。但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消極和悲觀。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爲他們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用實際行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掌握行爲的主動權,而不受制於外部環境。

或許我們會有這種體會: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時每刻我們的手邊總會有許多事情需要去處理,比如回郵件、寫文檔、學知識、開討論會等等,爲此我們常常會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自己能夠長出三頭六臂。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工作呢?因爲他們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獨立意志,如何用科學的個人管理理論來劃分工作的輕重緩急,如何用先進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如何使自己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可年輕的我們通常意識不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清楚自己在團隊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最終導致整個團隊無法高效地運作。可是爲什麼成功人士們在團隊中總能與隊友配合默契呢?爲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很快地取得別人的信任並在困難中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因爲他們認爲圓滿人生不僅限於個人的成功,還要追求人際關係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共贏。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才能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事情。而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不是靠一時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來的,那需要我們開誠佈公的溝通和日積月累的誠信。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10

通過對《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的閱讀,感觸很深,在該書之中,作者結合了一系列具體的例子來講述了可以幫助我們成爲高效人士的七個好習慣,每一個習慣的講述都給予我感觸與啓發,對我今後的生活或是工作中都有着都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 主動積極

在文中,積極主動是不向困難低頭者的一種追求成功的人生態度,讓我們不逃避爲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同時,它要求我們爲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爲負責,主動努力地提升自我的生命價值。

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有着天壤之別,積極主動者不抱怨、以改變自己的行爲來影響環境、更注重“選擇的自由”,包括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和獨立意志,能夠不受外力的影響,其中講述了“社會眼中的我”,人們無法屏蔽那些支離破碎的評語對自己的影響。前兩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敘述的是一個測試,在抽取的兩位讀者臉上化妝化上傷疤,再讓他們走出去,發現他們在有人靠近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傷疤”,當看到有人在議論或是在拍照時也認爲在針對自己,故很羞愧又很憤怒,但事實上在他們走出去的時候化妝師們已經以定妝的藉口把臉上的“傷疤”擦去。在該則新聞中,若是兩位讀者也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就不會把心情的好壞建立在別人的行爲上了。

同時,在工作中我們也應做到積極主動地工作,並且不抱怨,不向困難低頭,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二、 以終爲始

以終爲始即是先制定最終的願景和目標,計劃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做成什麼樣的事,再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這樣能讓我們對目前所處的狀況瞭解地更爲透徹,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至走上冤枉路,這個原則使用範圍極其廣泛,也讓我想起最近我朋友的事,工作接近兩年換了三個不同性質的工作,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們也正在討論此事,和作者的觀點不謀而合,我們都認爲應該有一個最終的目標再一步一步去努力,這樣才能更接近成功。

三、 要事第一

要事即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再急迫也不能放到第一,要事即使不急迫也不能放到第二,這樣纔不會爲繁瑣的衆事而忙昏了頭腦,弄不清目標所在,也不能竭盡全力去接近目標。因人而異,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價值觀的不同來確定個人使命宣言,作爲個人處事的行爲大法,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堅持自己想要的。

四、 雙贏思維

利用雙贏思維是解決問題的簡單有效方法,它提倡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所在並找出對矛盾雙方都有利的解決問題的措施,不損人卻能夠利己,這個好習慣在物業公司中也極其使用,日常工作中和業主的矛盾不可避免,如果我們不能做到讓每個業主都滿意,那麼這時就需要我們運用雙贏思維思考怎樣才能在不損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來最大程度地提高顧客滿意度,這也是作爲公司新人的我們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的。

五、 知己知彼

衆所周知,“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我認爲,知己知彼也可以作爲雙贏思維的前提,運用到物業公司當中,知己知彼是我們必須養成的習慣、掌握的技能。在工作中,我們必須要更好地瞭解業主纔會知道他們缺乏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這樣來改進我們自身的服務,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提高我們的收費率,所以,在知己知彼的這一個高效人士習慣裏,我所理解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工作指標、瞭解公司的階段目標、瞭解業主的思維想法,三者相結合,才能達到高效。

六、 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提倡創造式的合作,即樹立全局觀念來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即使是在和對方有分歧的時候,也要去辯證地看到對方觀點的可吸取精華之處,沒有任何人是絕對地對或者錯,有分歧纔會有收穫,做到心胸寬廣,從分歧之中思考別人的長處,改善自己的缺點,從而做到提升自我,達到最優效果。

七、 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提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提醒着我們要時刻創新、提升自己、保持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能力才能讓我們超越他人,且立於不敗之地。

在閱讀完《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以後,把自己以前零零散散的總結算是清晰地歸納了,更明白自己需要注意什麼、需要做什麼,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會好好用這七個習慣來時刻提醒着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11

一個人要想成功,不是他有一個聰明的頭腦,而是要掌握成功的方法。通過學習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使我對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基本素質和技能有了一個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令人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成爲了我工作中思考和行動的指南。

作者把七個習慣分爲了三個時期,分別爲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定義了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和不斷更新。以前自己對於這些大概都有所瞭解,但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對他們之間的辯證關係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書中有這麼一句話:“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和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個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纔有收穫。”與自己以前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注重志同道合的片面認識進行了互補,收效甚大。

書中還提到喬治.布什的這麼一句話:“對關鍵事物——團結;對重大事物——求變;對所有事物——寬大。”使我對處理各種事物中所要把握的原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受益終身。

書中一開始就鮮明的亮出了自己的觀點,相對於個人魅力,誠信、謙虛、忠誠、節慾、勇氣、公正、耐心、勤勉、樸素等等一些看似老掉牙的品德才是成功之本。注重品德修養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東西。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使我對成功人士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有了一個全新認識。我認爲,全書所講的這七個習慣不屬於三個時期裏的任何時期,而貫穿於一個人人生所有時期的習慣那時就是不斷更新。對我最重要的啓發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更要付諸行動,在過程中注重品行的修養與提升。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12

本書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史蒂芬柯維(Stephen y)所作,爲一本經濟與管理類圖書,雖說,人的高效能以及成功與否不可能僅靠書中的七個習慣就能實現,而且,作者所論及問題尚存在不嚴密的地方,作者所爲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域差異性問題,尤其是在中國,這個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或地域的地方,正因爲如此,“中國管理哲學”應運而生,而且國人如“曾仕強”老師已經在這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國內各大企業高管以及業界人士也都在充分學習,可見其影響並非一般。但不管怎樣,對於人的成功與高效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此書論述的觀點及方法對我們也不無借鑑意義。縱觀整本書,本人對“忙要忙的有意義——掌握重點的個人管理”最爲感觸深刻,下面就自己以及所處情況做了一些感想。

本章題目雖是“掌握重點的個人管理”,其說“不在時間管理而在個人管理”,但實質上講的還是時間與效應的問題,並對以往面對此問題的不同應對方法與其倡導的方法做了比較。

作者首先提出觀點:個人管理的前提爲獨立意志,進而引深爲“自制力”,因爲在我們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干擾,而往往這些干擾是沒有提示而又多具誘惑力的,若是自制力不堅定肯定會放下自己手頭事情而事其他。即使你一切感覺者安排好了,所需的資料都準備齊全,日行事曆也一整盒彩色筆的色彩都用上了,你還是能發現自己兩眼盯着窗戶,想着某個男孩或是女孩、某個週末、某次旅遊、某個節目,或只是看着陽光在水面反射的樣子。生活中的你我往往會這樣,你要怎麼辦?在此,作者有一個觀點非常好: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確定目標的功夫還沒到家。事實證明也是這樣的,我們總以爲我們的目標已經確定了,然而,這不是一個目標而只是一個任務罷了,因爲即使有時你沒有完成也不會怎樣,因爲它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不能引起人對其的強烈慾望,一個沒有慾望的目標怎麼可以讓人心甘情願的去完成呢,不過,作者在此也有另一個觀點,“成功者能爲失敗者所不能爲,縱使並非心甘情願,但爲了理想與目標,仍可以毅力克服心理障礙”。作者用另一個詞—————“企圖心”代替了“慾望”一詞,他強調“強烈的企圖心可使人勉爲其難,排除不急之務的牽絆”。其實上面所說的兩種情況並不相悖,它們的最終目標其實是一致的,就像,誰都不願意去複習煩雜的資料,但爲了考個好成績也硬着頭皮去做,“複習”這一事實雖是勉強爲之,但“取得好成績”纔是最有慾望的目標,所以說“明確而有慾望的目標”才能發揮效應。工作上也是如此。

由上面的問題,作者又引出另一個問題,關於事情的急迫性與重要性的問題,這也是本章我認爲最重要的問題,但作者並沒有給出過於具體的論述,不過作者有言:“如何分辨輕重緩急與培養組織能力,是時間管理的精髓所在”。我們生活中往往會遇到這樣一類人,他們看上去整天忙忙忙碌碌、風風火火,對上級惟命是從,不過仔細查看其成績並不理想,大多數人也不會得到很大晉升,這個問題作者也有提到,上面那種人屬於“下達指令授權”的目標人物,用不太恰當的詞來形容的話,可以把他們比作“機械”,一會我會論述這個問題,時間管理要求的是整體時間的使用最佳化,也就是說,讓該時間所製造的生產量最高,而不是僅考慮可使用的時間之長短,這也是作者所說的產品與產能的問題,不過作者沒有給出具體解釋。本章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定事情的重要性。作者以鮮明的觀點指出:急迫的事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同突出其來的電話,雖然很急迫,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往往這類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並不是太重要。那麼如何確定事情的重要與否呢,作者認爲與目標有關,而落實到實際上,應該是計劃安排“時間管理”的問題,與目標最爲密切的爲最重要的事,依次往下排。

哈佛大學研究“時間管理”提出過建議:採用“等級分配”方法,將2天或1個月內所要做的事項(工作學習及其他)列出來,依輕重緩急安排好。將最重要最迫切的事例爲A等;次者爲B等;可做可不做,沒什麼重大意義的事例例爲C等。A等的事,安排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充沛的“頂峯期”去做;B等次之,C等可安排一些零星時間,或者乾脆不做具體安排,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算了,其上提出的時間安排“頂峯期”做最重要的事較作者更有作用。注意上面所計劃爲近期的並不爲長期,長遠的計劃當然重要,但長遠的計劃大多會使人消沉,如果想使目標早日實現,除長遠計劃外,你還必須制定短期計劃。使生活組織化、規律化。人非常容易倦怠,也非常健忘。所定的計劃太遠太大,一時實現不了,就會失去新鮮感,使人厭倦、消沉。

常常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計劃,因爲一天兩天的耽誤,無法如期完成。於是越拖越久,越積越多,終於變成爲計劃而計劃,完全忽略了計劃的目的是什麼,計劃要幫助我們達到哪些效果?這樣的計劃就變成了紙上談兵,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然而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分清事情的重要性,不懂得逐日調整,最終使整個計劃已經偏離了原來的目標。作者在“個人管理四步驟”裏也提出了相關的問題。其也主張確定角色,選擇近期目標,然後安排進度,逐日調整。當然,短程目標一定要與終極目標有關聯,短程目標是實現終極目標的手段。“掌握重點是透過獨立意志的發揮,建立以原則爲重心的處事態度進而達到目的有效的自我心理。”掌握重點當然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原則之上,違法的事即使能夠幫助達到目的也斷然是不能去做的。

然而,再明確的目標,再正確的時間安排,如果不去實行也是無用的,沒有結果的。“順從別人的意願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務,或無牽無掛的享受不緊張又不重要的活動,豈不輕鬆愉快。至於執行,或多或少考驗着自制力,此時就得靠誠意正心的修養工夫,堅定意志。”當然這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爲什麼有人一直做員工,而有人能夠不斷的得到晉升,問題就在這裏。沒有勇氣拒絕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的,現實生活中,表面上我們最多是要拒絕他人,而實際上,更多的是我們要能夠拒絕自己,拒絕自己的貪婪與懶惰,這要比拒絕他人困難的多,這種魅力或說習慣有時需要一生去培養。在實行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變通,人和事都是活的,上面已經提過這個問題,不再多述。

作者還提出了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的觀點,要承認人比事重要,芸芸衆生,首要顧及的便是自己。確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去管別人,對事講效率,對人講效用,作者並沒有給出“效用”的具體解釋,效用(英文:Utility),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閒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實際上並不只對於消費者是這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只講求效率,而得不到完成計劃的滿足感是不能夠長久的。

作者論及題目雖說是個人管理,但並不侷限於個人,由“高效率的祕決————授權”一節引出,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窮其一生,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本事都學到,只能在某個領域或某些領域做到比較好,一個善於管理的人並不一定懂得生產技術,所以纔有領導與員工之分。然而,一個不懂得或說不捨得沒有膽量授權的管理人並不是真正的管理者。樣樣事必躬親,最終的結果必定是身心憔悴,管理層混亂不勘,生產緩慢甚至是停滯,導致整個業績衰退。

一個有能力有智商的管理者必須敢於授權,充分利用他人能力爲我所用以達到我所期望的目的纔是管理者應當做的事,這需要一定的膽識與魄力。按作者的觀點,授權化分爲兩類,一類爲下達指令授權,上文已經提到,這類授權雖說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部分員工來說,也必須對其採用此種授權,一般存在於整個管理層的下級部分或是直指底層員工,然而如果高層管理者對下一層較高管理者也採取此種授權方式並不會達到很好作用,減少對次要問題以有時間處理大局的目的並沒有達到;另一種授權方式爲充分信任授權,這種授權方式纔是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這種授權注重結果而非過程,接受授權者可自己安排下屬或擬定解決方案,但實行的具體形式由自己而定。

對於高層管理者只要爲其確定可行目標即可,可見,這種授權方式將大大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範圍,既可以推進整體目標的實施,又有助於爲自己節省出大量時間來確定下一步的目標,當然,這之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授權對像的選擇問題,這就需要考驗高級管理者對下級的認識與掌控能力了。實現合理的授權並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兩種授權方式綜合運用,越到底層“下達命令式授權”所佔比重越大,當然也要據具體情況而定。

授權能否執行也與人的人際關係成功有關,人際關係好,可以把命令的意味弱化,而使其心甘情願去做,反之機械的執行而沒有激情的投入必定不會好過前者,還有可能打折完成任務。更進一步說,這是在處理一個團體與個人的關係,其中包括高、中、低層的關係,高中低層各個人與每層的關係以及整個團體與個人的關係,當然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各階層的管理者,能否建立一個和諧的團隊,達到集思廣益,有時是一個公司經營成敗的關鍵。

作者所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不併不是獨立的,要真正做到高效能必須把各個習慣融會貫通,當然也並不絕對靠這七個習慣就能做到,還需要各個方面的整合運用才行,本文僅僅就書中一個方面做了簡單的闡釋,不免有偏頗的地方,希望得到更人士的批評指證。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13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可能有些人覺得就是一大堆廢話,有些人覺得對自己很有用,值得反覆的看。看這本書,我覺得要結合自己所處的社會、工作、人羣、環境中去看待書中的一些故事,以及作者想表達的一些思維方式。至少我覺得書中的一些大道理再加上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想結合,還是有點幫助的。至少比一般的雞湯文好一點吧。我在看的時候,是邊看邊寫的,把某些好的地方用自己的思維語言結合起來,雖然看起來有點凌亂,但不失爲一種方法吧。

這本書中所說的每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個體,也適用於團體。作者在文中寫道的愛默生曾說:“大聲喧譁反而難以入耳”內在本質比外在言行更具說服力,有人能獲得完全的信賴,因爲我們瞭解他的本性。所以不論他是否辯才無礙,或是否長於人際關係,我們依然信任有加,而且與他們合作無間。文學家喬登曾說:人性可善可惡,冥冥中影響着我們的一生,而且總是如實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僞裝不來的。

書中的一個卡片測驗“老婦與妙齡女子”我們每個人都是帶着有色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觀念很重要,看待事物的本質,轉移自身觀念。故事“濃霧中的燈塔”,是改變讓對方改變航道還是你自己改變航道呢?燈塔是準則,船長是你自己。

知識(做什麼、爲何做)、技巧(如何做)、慾望(想做)——習慣。

人們口中所說的習慣,其實要養成好的習慣,就如書中所說的這三點。

1、依賴—獨立—互賴

2、個人價值太過強調,溝通、團隊更爲重要

伊索寓言——鵝生金蛋,一般人往往用金蛋的角度來衡量效率,“金蛋”是一個酒店希望獲得的結果,但是“鵝”一個酒店用以達到效果的東西,就是員工,往往忽視。只重視“金蛋”而忽視“鵝”的結果就是“鵝”會流失掉,金蛋也就沒有。所以以這個書中所提到的故事,“金蛋”與“鵝”之間的“關係”必須要平衡,是一個酒店人力資源(員工)這一塊最終的結果。

3、確立人生的目標

看到這個小節的標題我感覺很好笑,一本書就能讓我或者別人確立人生的“終極”目標了嗎?繼續看看吧。

管理是有效的把事情做好,領導是確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一個是行動,一個是行動的方向。當我自己找到行動的方向的時候,也許就確定了人生的“終極”目標了吧……

生活重心:配偶、家庭、金錢、工作、名利、享樂、敵人或朋友、宗教、自我。生活重心搖擺不定。

以原則爲重心,是以上所有生活重心的結合,書中所提到的音樂會與加班,注重原則的人會以一個客觀冷靜的態度,不受到情緒與外在環境的干擾,用某種“深思熟慮”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不過我想說的是,不外乎就是兩種結果,要麼加班,要麼去音樂會。可能是書中所說的是你自己的選擇,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結果深思熟慮的,是根據原則所做的最好的決定。感覺就是在自我安慰。只是找到了一個好的方法而已。當自己某天遇到了“加班”與“音樂會”的時候,可以試一試所謂的“原則”能帶來多大的影響力。、

要合作,一面卻以旅遊爲誘惑,實際上是鼓勵彼此競爭。許多企業都有這個問題所在。酒店中,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本位主義(損人利己)往往存在,一個酒店的發展是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作,相互配合,而不是各管各的。比如在會議室開會的客人待會要上臺演講,但是衣服有褶皺,需要熨斗熨平,去借熨斗,客房部不讓借,讓客人自己來借,餐飲部的不能借。最終的結果就只有客人的投訴以及對這家酒店的差評了。所以利人利己的人際關很重要。

個人與團隊之間要達到一個平衡點,書中所說的一家公司的年度表揚大會,只有40人受到了“業績最高”等獎項,但是參會的700人,表面上都在鼓掌,內心冷暖自知。很可能產生損人利己的競爭關係。說的嚴重點就是直到這家公司分崩離析。如果增設團隊獎,樹立利人利己的觀念,在表揚大會上,達成目標的團隊共同獲獎,那會是另一種結果,公司只會越來越好。所以個人固爲重要,但是團隊的力量更重要。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篇14

最近有幸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收穫頗豐,書中展示的七大習慣,對應着七個做人、做事的原則,前三個習慣能幫助個人獲得個人領域的成功,後三個習慣則能幫助個人獲得公衆領域的成功,最後一個“不斷更新”的習慣則貫穿着個人領域與公衆領域,是一種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細細品味書中真言,不難發現,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堅持這七個習慣,貫穿這七個做人、做事的原則,確實會爲我們的工作帶來積極的影響。

1、積極主動,在工作中催生改變

在工作中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很重要,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由於我是一畢業就進入我們公司,對待工作十分積極主動,這些主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缺乏經驗所帶來的失誤,就像在開車時候,如果拐彎時方向盤打多了也能及時補救。同時,積極主動還帶來其他好處,當遭遇有挑戰性的工作時,積極主動的人即使自己力有不逮,仍會主動地選擇迎難而上,會把握住很多試煉自己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誠如書中所說,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對待工作積極主動的人始終懷抱着個人的願景,所以充滿活力與創造性,能充分調動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去完成工作任務。

2、以終爲始,在工作中領導自我

在工作中設立工作目標很重要,如果把我們每個人比作工作的舵手,目標便是我們航行的方向。書中的第二大習慣以終爲始的意思便是,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堅持自我領導的原則。具體到每天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會爲自己每天的工作設立目標,這是很好的習慣。但如果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也建議大家設立一個長遠的目標,奔着一個長遠的目標去工作,至少可以保障自己不會偏離軌道太多。

3、要事第一,在工作中做好管理

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通常都是許多小事情集合而成,並沒有很明顯的大事小事之分,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事情方法,最終工作的成果卻會很明顯的優劣分明。如何成爲工作中那些處理問題的能手呢?書中給出了一個答案:要事第一。要事第一要求我們始終聚焦要事,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做好自我管理。關於這一點的重要性,應該是無需贅述的,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當我們的時間不夠完成所有的事情時,必須根據事情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行合理安排,否則只能被動地以加班作爲我們每天工作的結尾。

4、雙贏思維,在工作中共享促雙贏

工作中涉及與他人的合作應該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如何更好地進行合作呢?書中認爲大家應當有雙贏思維,鼓勵大家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和資源,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而非敵對式的競爭。從“共享經濟”一詞出現後,大家應該能很明顯地體會到共享爲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少便利,知識的共享、交通工具的共享、財富的共享不一而足。迴歸到我們工作中的合作,如果能堅持雙贏的人際領導原則,當然大有裨益。

5、知彼解己,在工作中溝通提效率

與合作一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另一項內容是溝通。在工作中的溝通往往不是說話這麼簡單,而通常是工作內容的交接、工作板塊的交流,這需要的是有效的溝通。書中認爲要達到有效溝通需培養知彼解己的習慣,即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聆聽別人,這是移情溝通的原則。我在工作中常常感受到與人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因爲做銷售工作最需要後臺人員的大力配合,但同時,他們不熟悉不同產品的要求和特點。於是,在不多的溝通中,需明確表達我們需要後臺人員配合的原因和操作的方式。後臺人員難免有疏漏,那麼這些疏漏就需在日後的工作中一層層溝通以彌補。我很慶幸,在工作中已經慢慢學會先聆聽清楚別人反饋的真正意見,再對應提出自己的意見,這確實促進了問題的有效解決。

6、綜合統效,在工作中創造更有效的方法

工作的成效往往取決於事務的解決程度,工作經驗是指我們在工作中累積的更有效的事務解決方法。而書中認爲,培養綜合統效的習慣,使第三種遠勝個人見識的選擇得以被創造,這種創造性合作的原則能幫助我們找到更有效的事務解決方法。映照到我的工作中,在對產品數據進行完善、提取、應用時,每個人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有些人依賴數學公式,有些人則關注文字信息的對比,有的人則在不同的數據處理階段有不同的操作側重。而當大家開始交流這些方式的不同體驗後,我們往往都學會了更有效的方法。

7、不斷更新,始終堅持自我提升。

在大學裏,老師說過一句話對我影響很深:“技能需要漫長的笨拙期”,他鼓勵我們始終抱有信心,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能。書中最後一大習慣“不斷更新”與老師的話遙相呼應,這一習慣指向的是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四個基本生活層面不斷更新自己,進行平衡的自我提升。前面說到這一習慣貫穿着個人領域與公衆領域,在工作中培養這一習慣也變成了自動自發會做的事情,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才能使自身在工作中的價值也不斷提升。

讀一本好書,確實就像交了一個好友,雖然文字有限,可帶來的啓發卻是無限的,書中展示的七大習慣,有些是自己已經不自覺在踐行的,有些是自己開始有意識培養的。所謂“道不易,法簡易,術常易”,書中展示的便是不常變化的“法”,在學習過這本書後,我開始聚焦於培養自身的這七大習慣,希望能早日找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