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通用19篇)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通用19篇)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

在着重關注幼兒口語交流能力學習與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學前階段兒童的早期書面語言準備經驗。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閱讀能力被視爲當今社會獲得成功的基礎。近年的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3—8歲是兒童學習早期閱讀和讀寫的關鍵期,教育者要切實把握這個發展的時機,在培養兒童口語交流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做好書面語言學習準備。

1、前閱讀: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材料中獲取信息、建構意義的過程。幼兒的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其中最大的區別在閱讀材料和閱讀對象上。

學前兒童主要以閱讀圖畫書爲主,並遵循着從“圖畫到文字”的規律逐漸增加閱讀的經驗。學前兒童前閱讀的經驗,重點在於通過學習閱讀圖畫書,建立熱愛閱讀的行爲習慣;逐漸學習觀察理解圖畫書內容,感知圖畫和文字、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關係;並逐步形成一定的閱讀策略。

2、前識字

“前識字”的核心經驗是指幼兒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獲得的有關符號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規則上的意識,並在有目的、有意義的情景中初步習得符號與文字的經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前階段,我們不以兒童識字、認字爲目的,早期書面語言準備的經驗重在激發兒童對符號和文字的興趣,發展兒童文字意識。前識字的核心經驗範疇包括三個範疇,一是獲得符號和文字功能的意識;二是發展符號和文字形式的意識;三是形成符號和文字規則的意識。

3、前書寫

前書寫是兒童讀寫學習的一部分。主要指兒童在未接受正式的書寫教育之前,根據環境中習得的書面語言知識,通過塗鴉、圖畫、像字而非字的符號、接近正確的字等形式進行的書寫。早期的前書寫經驗對兒童整體的語言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應當在前書寫過程中獲得與漢字的紙筆互動的體驗,建立書寫行爲習慣的經驗,感知理解漢字結構的經驗,並且能夠形成創意書寫表達的經驗。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2

6月9日上午九點,學前名師基地的活動在華東師範大學藝體樓301報告廳準時開始。周兢—徐則民學前名師基地及另兩個學前名師基地的導師和學員悉數到場,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名師基地導師之一的周兢老師主持,主要內容是由三位學前教育的專家向學員們介紹三個領域PCK(專業教學知識,或者叫學科教學知識)的核心經驗及研究現狀,讓學員對於這三個領域的核心經驗有相對比較深入的瞭解,從中選擇出自己感興趣的PCK研究領域,與華師大的專家們一起進行後續的研究。

周兢教授首先做了題爲《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的報告。周兢教授首先向大家重申了PCK研究的重要性及積極作用,要大家明確掌握領域關鍵經驗(WHAT,即孩子學什麼)的意義。其意義在於:

(1)獲得有關兒童發展和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

(2)懂的兒童領域學習和發展的特點與規律;

(3)建構教師指導兒童有效學習的方法策略。

周兢教授指出,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包括:交流談話的經驗、敘事描述的經驗、說明講述的經驗(三者爲口頭語言經驗);閱讀圖書的經驗、熟識符號文字的經驗、創意書寫的經驗(三者爲書面語言的經驗);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欣賞理解文學語言的經驗及創造運用文學語言的經驗。周兢教授還向大家列舉了高瞻課程、光譜方案等課程方案中提到的語言活動關鍵經驗,與她所說的核心經驗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周兢教授就語言學習的四個關鍵經驗(談話經驗、講述經驗、文學經驗、讀寫經驗)進行了較爲詳細的闡述。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四個關鍵經驗下的不同分類及每一種分類下的具體要求,並向大家展示了這四個關鍵經驗的結構與維度。

她最後指出,一個活動中,活動領域和活動的認知要求決定着孩子學什麼以及怎麼學,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把握關鍵經驗,知道應該教孩子些什麼,通過什麼方式去教,這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接着,華東師大學前系的黃瑾老師做了題爲《數學領域的關鍵概念》的報告。她首先對“關鍵概念”做了解釋:所謂關鍵概念,是指對於兒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學科領域的一些至關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她將早期兒童數學的認知發展分成了五個維度:數、運算、測量、幾何空間和模式。

在梳理關鍵概念時,黃瑾老師詳細論述了五個維度的確定、它們與數學教育目標的關係以及各自的闡述角度。接着,黃瑾老師着重介紹了自己及其團隊在一些維度上的關鍵概念的研究情況。

(1)分類。根據物體的屬性或維度可以將物體分類成集合;同樣一組物體能按照不同的特徵進行分類。這是有關於分類這一關鍵概念所要達到的目標。

(2)模式。模式就是某物的不斷重複;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規則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複或發展的);模式的識別有助於進行預測和歸納概括;模式的能力包括識別、複製、擴展、創造、比較和轉換等;同一種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徵。黃瑾老師用了大量篇幅向我們闡述了匹配、分類、模式、排序之間的關係。使我們搞清楚:匹配→分類→模式,其中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年齡線索。而模式與排序,則是交叉的關係,其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3)數概念。她簡單的介紹了數概念的基本內容,並說明了確定集合中數量的基本原則,此外還描繪了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一般線索,談到了數符號所表示的多種含義。

黃瑾老師將一些重要的有關PCK數學領域關鍵概念的研究成果給大家做了彙報,讓大家明白了數學領域的研究方向和內容。

最後,華愛華老師做了題爲《美術領域關鍵經驗》的報告。報告雖短,但是卻讓大家對於PCK的意義、PCK在中國的具體運用、教師在PCK研究背景下的行爲和作用等做了深入的剖析。

華老師首先發問:我們知道,PCK是學科教學知識(或者叫專業教學知識),它將研究的重點聚焦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特定的學科,這似乎與當前我國的“國情”不相吻合。因爲當前國內的學前教育要求課程整合、教學整合,要將每個領域的內容郵寄的融合在一個活動之中。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爲什麼要研究PCK?

華老師指出:研究PCK是相當有必要的。因爲現在的教師,往往專業知識、學科知識學習的不充分,並不清楚語言、數學、美術、音樂等領域有哪些關鍵經驗,哪些內容是真正適合幼兒的,這些內容應該通過什麼方法傳授給幼兒。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要求老師整合,其結果就會導致整合不充分、不科學,並不能真正的達到整合的目的。因此,現在就需要我們把握好每個領域的核心經驗,諳熟於胸,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整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好好的學習和研究PCK,明白對於不同年齡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到底應該教些什麼,用什麼樣的方法教。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3

本學期讀了關於幼兒《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這本書,其中對對於兒童前閱讀學習的核心經驗、教學策略方法和案例分析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一、創設閱讀情趣,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季節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幼兒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幼兒充分享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通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讓幼兒自由地選擇交流對象、交流內容、交流地點,進行閱讀各種交流活動。根據幼兒認知的水平,閱讀的材料、內容的需要,教室內設立了閱讀角,有目的、有計劃地爲幼兒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使幼兒將已有的閱讀經驗同化於自主閱讀之中。

二、追求教學藝術,吸引幼兒閱讀興趣。

幼兒的閱讀常常會依賴於耳朵的“閱讀”,爲了逐步引導幼兒,我們常常安排午間活動爲幼兒朗誦繪本故事,教師朗誦時咬字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不是完全照搬書中的文字,而是根據故事情節增添一些形容詞或象聲詞如“老山羊‘嘭嘭嘭敲門,門‘吱呀一聲開了。”“狐狸‘撲通一下摔了個四腳朝天”等等,這樣就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聽清、聽懂、愛聽,漸漸地“迷上”那些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

同樣一些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活動,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追求教師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當運用,例如:小劇場中表演的故事《拔蘿蔔》採用”感知——體驗”教學模式,教師與幼兒共同扮演圖片的角色邊看邊說邊做,從而使幼兒在模仿體驗中快樂地開展閱讀學習,使幼兒在閱讀中做到動靜交替,從“不願讀”到“願意讀”,從“被動學”到“主動學”,開啓了幼兒主動閱讀的大門。

三、強調“理解至先”,注重閱讀活動的過程。

幼兒的感知、理解、體驗是外顯的,即通過感知形象的動作,模仿形象的語言,從而完成圖畫中的形象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較複雜的認知心理活動過程。在閱讀中,可以採用大圖書來啓發幼兒思考,加深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將內容自制成大型圖畫故事書或漢字大範文,主要幫助幼兒學習按序仔細觀察畫面並加以理解的閱讀活動。在大圖書閱讀活動中,教師可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四、強化“以人爲本”,明確閱讀目標。

在閱讀中,重視“以人爲本”的原則,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在幼兒對閱讀產生興趣後,提問偏重於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幼兒找出相應的圖片來回答,並講出理由,這樣既可促使幼兒仔細觀察故事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畫面內容,又可把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對應起來,從而逐步獲得閱讀必需的能力。爲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儘量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問題涉及的範圍儘可能廣一些,使幼兒能從各個方面回答。能力強的幼兒可多講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可少講一些,當幼兒回答不出時,可以提出輔助問題進行引導,拓展幼兒回答,經常讓幼兒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使幼兒人人蔘與。

在閱讀中,要將幼兒作爲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思考者,通過圖書的名稱,提出相關的信息與問題,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能帶着問題,認真地觀察畫面,尋找線索,學着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建立畫面之間的聯繫,從而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同時,讓幼兒將閱讀中的問題提出來,進行研討,共同尋求答案,使幼兒學習了發現問題、表達觀點、聽取他人的意見的交流方法,增長了與人交流的經驗。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4

《學前兒童遊戲》是我閱讀率最高的一本書,今天和大家共讀,我是帶着一種分享珍愛之物的心情開始的。

在我們幼兒園裏,民間遊戲和角色遊戲是分別位於孩子們第一和第二喜歡的遊戲類型。我們認真研究了邱學青的《學前兒童遊戲》,依次對小、中、大班幼兒遊戲特點進行分析,明確了民間遊戲的種類、組織的方式、方法等,爲我們實踐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同時,我們還以此書作爲理論指導我園特色“民間遊戲”園本課程的研究,這本書提到了遊戲分類爲“規則遊戲”和“創造遊戲”,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理解與實現也帶給本人不一樣的視角,在此基礎上,我們纔會在“遊戲空間安排、遊戲時間、遊戲材料、遊戲態度和遊戲主題”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研究。比如,我們把遊戲拓展到時了戶外,包括操場、草地和跑道,同時優化了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在遊戲活動中,充分挖掘鄉土資源及廢舊物,依據幼兒年齡特點有目的性地投放適宜的遊戲材料,把農村資源有效地運用於戶外體育鍛煉和早操中。民間體育區域將傳統的民間遊戲納入活動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組織幼兒一起玩耍,讓幼兒自主制定遊戲規則,嘗試創新玩法,使傳統民間遊戲得以傳承並煥發出新的活力。本人邊閱讀邊思考,結合自班的事例向大家分享感悟最深的幾個觀點:首先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其次注重遊戲材料的使用細節;然後挖掘遊戲材料的多種功能;最後梳理幼兒最喜歡的遊戲類型。

第七章中,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老先生,他指出玩具在幼兒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貧瘠的山區還是繁華的城市巷道中,總能看到孩子們手中把玩着各種玩具。正因爲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才使得不論在何處,都會將那些大小不一、種類繁多的幼兒玩具羅列出來,無時不吸引幼兒的眼球,遊戲成爲孩子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古代有投壺、蹴鞠等遊戲,近代有那些打陀螺,打麪包,捉迷藏,摔泥炮等遊戲,現代的孩子則是手中玩着電子遊戲和各種工藝反覆的商品玩具了,顯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沒有不玩遊戲的兒童,沒有不喜歡玩具的兒童。令我印象頗深的還有第十一章:遊戲觀察指導。筆者根據自身實踐的困惑,與幼兒遊戲學習情況相結合,重點解讀了教師應以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去參與遊戲,幫助本人梳理如何更好的指導遊戲,同時,重點學習了兒童行爲觀察描述的方法:實況詳錄法、日記式記錄法、軼事記錄法、樣本描述法。

總而言之,每天我都會和孩子們在約定的時間段進行閱讀,由衷的希望自己的閱讀習慣和熱情也能給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期待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5

在同事的推薦的好書中,我翻閱的其中一本好書叫《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本書旨在幫助我們瞭解有關健康與健康教育的一般理論,建立科學的健康教育理念,掌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及其評價,學習設計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活動,培養以滲透的、整合的觀念開展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此書讓我收穫的許多知識,主要內容大致包括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遵循了3-6歲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促進幼兒生長髮育,提高了幼兒體質與健康水平。

其中我最爲感興趣的是第五章“學前兒童疾病防禦教育”幼兒的疾病防禦教育極爲重要,而些都在一日生活中體現出來了,孩子們的便後洗手,飯前洗手,還有打噴嚏時請用小手捂住,飯後漱口,流汗要及時跟換衣服等等,還有合理安排體育活動,也可以有效的促進幼兒心肺機能以及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優良發展,提高了幼兒健康水平。

這本書的知識很多,需要慢慢消化完,只有將書學到的知識滲透到每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才能得以真正的成長,我才能得以真正的發展。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6

前一陣子在讀一本叫做《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這本書,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是,現在也有所收穫。

根據書中所說和生活中結合,普遍的孩子都是發音從模糊到清晰、詞彙量由少到多、語句由簡單到複合句、有情境性語言到連貫性語言、先聽後說,理解先於表達。那麼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認識能力,所以周圍的語言環境對兒童語言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我看來可以說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一方面,不光是對於孩子也同樣適用於我們成年人。

不光要孩子在好的語言環境下學習,我們需要提供給孩子們充分操作語言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操作可以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那麼要做到這些教師就要在活動中起到主體作用和主導作用,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蓋好語言這所大樓那麼詞彙量必定是這樓的磚瓦。詞彙數量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標誌之一,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標誌之一。根據兒童的個體差異性來給兒童計算詞彙量的指標。不要一味的要兒童學習太多,根據個體差異來進行增減。

我們要培養孩子好的傾聽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要讓他們想說、多說。會說。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要培養他們消除在環境中緊張的因素消除不敢說話的顧慮。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模仿,以免讓孩子在學習語言上走上彎路。這樣也能進一步避免導致口吃的發生。

慢慢的時間久了,讓孩子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可以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會說普通話。不過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英語也是現在家長關注的語言之一,很多家長由於自己不懂英語,便把孩子送到英語全日制的幼兒園。這也是一種好的方式,首先在語言環境上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可以在學校說英語回家說國語。

無論什麼方式什麼方法,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他們在學習語言中找到快樂,這對於他們將來以後的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不會厭倦學習。

通過以上的瞭解,我想總的來說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教師與家長都要與孩子創設良好的親自交往語言的空間、鼓勵兒童言語活動、樹立言語榜樣。鼓勵言語創造性。要讓孩子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7

兒童青少年的問題行爲及其干預矯治是心理學多個分支學科,包括髮展心理學、發展病理學、學校心理學、臨牀心理學等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儘管這些不同的學科分支在研究視角、方法和重點各有側重和區別。近年來,研究者比較一致地認爲,問題行爲大致可以劃分爲內化和外化兩類。內化問題行爲主要涉及情緒方面的困擾或者失調,如抑鬱、焦慮等;外化問題則是指行爲的失調,主要包括各種形式的品行障礙、攻擊以及過失行爲。

兒童問題行爲的產生與發展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非常複雜。根據發展系統理論的觀點,問題行爲是生物、認知、人格等多個水平的個體因素與家庭、教養、同伴、學校、社區等多個水平上的背景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結果,但不同類型的問題行爲又與特定的危險因素相聯繫。學前期是個體問題行爲開始出現和初步發展的時期。

雖然與童年期,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相比,學前階段兒童問題行爲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都相對較低,但是對於這一發展階段問題行爲的科學研究和干預矯治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是因爲,一方面,個體的問題行爲具有連續性,早期的問題行爲會增加個體日後適應的困難。同時,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干預矯洽,一些問題行爲會隨着個體年齡的增長轉化爲習慣性或者“慢性”失調。另一方面,發展早期的問題行爲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相對簡單,因而有利於干預矯治並取得成效。

對於教師而言,幼兒遊戲中的干預是教師參與幼兒遊戲並對幼兒遊戲施加影響的行爲,老師在介入幼兒遊戲時,常常由於對幼兒及幼兒遊戲的分析和解讀不夠,干預時機不準,干預方式與方法運用不當等原因,給幼兒遊戲帶來干擾,從而使得幼兒遊戲中的干預異化爲干涉,爲了維護教師遊戲干預行爲對幼兒遊戲的正向推動作用,提高幼兒遊戲中教師支持性行爲的有效性,教師在干預時應注意深入觀察幼兒遊戲,解讀幼兒遊戲行爲背後的原因;應結合幼兒遊戲的現實情境,正確把握介入和把握時機;在幼兒遊戲干預過程中採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

在日常遊戲活動中,我們教師常常總是希望孩子“正常”地遊戲,一旦出現了偏差,就習慣性的想要“糾正”而其實在幼兒遊戲行爲背後,通常隱藏着他們對遊戲的理解,如果教師僅僅憑空主觀判斷,就生硬介入,肯定會影響遊戲的後果,因此教師可以採取建議或提出質疑,將問題拋給幼兒,來引起幼兒的思考及對遊戲的調整,運用適當的提示,來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當然,針對不同類型的遊戲情境,教師還需要靈活把握,選擇恰當的干預方式與方法。

總之,通過本文的學習,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到:正確的把握干預幼兒遊戲的時機,關係到教師干預的實際效果,干預的時機正確,可以幫助幼兒拓展遊戲內容和層次,提升遊戲水平,反之,可能會抑制幼兒的遊戲。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8

今天閱讀了《學前教育》裏的三篇有關於節約教育的文章,感觸頗多。

隨着時代的發展,節約富含了更多的內容,節約是一種美德,從大的方面說,節約表現在對他人、對社會的尊重,有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地球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我們現在必須依賴的煤炭石油等均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就必須合理地節儉的使用。在資源日漸緊張的情況下,節約就意味着把有限的東西讓給別人用、留給後代用,因而是一種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

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樣一個消費時代,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大多都是有求必應。孩子要什麼,都會盡量滿足。他們很容易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因而不太懂得珍惜。如何正確理解節約,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節約在我們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譬如教育孩子節約用水用電,節約糧食,愛惜圖書玩具。同時老師也要做榜樣,給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樣孩子就不會理解吃力,同時也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寓教於樂,才能使孩子真正養成好習慣。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以崇尚節儉作爲值得弘揚的美德。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節約各種寶貴的資源,避免奢侈浪費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夠讓孩子在節約的同時感到快樂,感到有成就。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9

最近在《學前教育》上讀到一篇名爲《班上來了實習老師》,使我想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相同的問題呢?

回想我剛進入社會時,總是跟在班主任老師後面輔助,而那些比較調皮的都會被領到前邊,排在後邊的是一些平時話比較少,比較內向的,其實他們並不是不喜歡說話,只要你耐心的聽她們說,時間長了他們也會主動和你說話。做遊戲的時候,其他老師可能因爲年齡的

原因不能和孩子一起跑,作爲年輕的我們,喜歡和她們一起跑跑跳跳,做遊戲。他們也越來越喜歡和我在一起。實習期到了,我要回到學校,孩子們都說:“老師你還回來嗎?”“有時間我一定會來看你們,你們可別把我忘了呀”。轉眼間幾年過去了,他們也都成了小學生,路上遇見了也會高興的和我打招呼。

在幼兒園裏能出現多少個“實習老師”呢?讓我們一起來當孩子們的“實習老師”,和他們一起遊戲,認真傾聽每個孩子的每一句話。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0

課間休息時,我讀了《學前教育》雜誌。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爲這本書涵蓋了很多材料,包括教師論文、專題研究、優秀課程、家長課程等。雖然這只是一些書面知識,但多讀是好的。至少理論知識增加了很多。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的重點是什麼?它豐富多彩。日常生活包含無數的教育材料。真的值得體驗和回味。讀完這本雜誌後,我想我應該在將來嘗試改變一些,不要因爲我的個人情緒而影響孩子們。努力營造師生互動良好的心理環境。賦予兒童平等的話語權,促進師生互動,調整主角,積極思考,提高素質。努力成爲學生喜愛的老師。

鮮花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離不開雨露的滋潤。作爲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我離不開書籍的滋潤。這些專業書籍更像是我的老師

學前教育風格簡單,材料真實。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在生活中卻很精彩,很實用。它拓寬了我的視野,改變了我傳統的育兒觀念,震驚了我的心:學前教育的原創作品是如此豐富多彩。閱讀學前教育就像與許多幼兒專家、優秀的幼兒園領導和老教師交談。在寂靜的環境中,我覺得我的思想在與他們碰撞,我的心在與他們交流,我的教學水平在慢慢提高。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1

今天看了《學前教育》三篇關於節約教育的文章,感觸頗深。

隨着《紐約時報》的發展,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從大的角度來看,節約體現在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上,有利於增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地球資源總量有限,我們現在必須依賴的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必須合理節儉地使用。在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節約意味着把有限的東西留給別人和後代,這是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

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樣一個消費時代,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大多是有要求的。儘量滿足孩子想要什麼。他們很容易得到他們想要的,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珍惜它。如何正確理解節約,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是一個重要課題。節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比如教育孩子節約用水用電,節約糧食,珍惜書籍玩具。同時,教師也要樹立榜樣,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樣,孩子們就不會理解困難,但也是孩子們喜歡聽和聽的方式,寓教於樂,讓孩子們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

自古以來,我們就以節儉爲美德。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節約各種寶貴的資源,避免奢侈浪費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讓孩子們在節約的同時感到快樂和成功。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2

《學前教育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等五本書是孩子出世後,我託阿兵從上海購買的。書拿到手後,每本都隨手翻開了幾頁,終因孩子小、瑣事纏身而未進行到底。

隨着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多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迫使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關於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於是我將這些書翻出來,決定騰出時間一一認真拜讀,領會其中精神、要害,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知識與能力。

因爲孩子在上幼兒園,屬於學前教育階段,所以首先挑選了《學前教育學》。翻開這本書,看了幾頁,方知它是爲幼師而寫的,是夠專業的。但這無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嘛,也應該知道如何擔當幼兒的老師。繼續着……

書在一天天地翻動着,由厚變薄,我也在這翻動中,逐漸瞭解和明白:爲什麼要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家長、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角色與作用是不一樣的;遊戲是實施幼兒教育的重要工具且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教育孩子僅憑家庭或幼兒園是不夠的,只有家園共教,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保證幼兒身心獲得健康地成長。在這些中,我對遊戲的認識尤爲深刻,可以說有了質的變化。此前,我知道孩子小時以玩爲主,也經常給孩子購買各種玩具,任由她玩耍擺弄,而不任何干涉,除非她求助於我。但讀了這本書後,才知曉我們的家庭幼兒玩耍與幼兒園的遊戲相比相差甚遠:前者讓孩子玩耍,無非是想通過玩玩具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呆在一旁,不過多地纏繞着我們;後者是通過遊戲,有意識地開發孩子的智商、培養孩子的情商、發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從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寓學習於遊戲中的。兩者相比,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片面的。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全面發展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是最有利的,但怎樣教育才能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且孩子在發展中仍能始終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去獲得各方面的信息?

其實,教育孩子,難的不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獲得,難的是度的把握。是向左好,還是向右好?有時真是難以把握。過於嚴厲,怕不利於孩子本性的發展;過於寬容,又怕幼苗長不好。真是左右爲難。所以,讀《來吧,孩子》時,我是非常能理解和明白池莉關於教育孩子心歷路程的描寫的。

關於孩子的書,我會一直繼續讀下去,不爲別的,只是不想因爲我的無知與簡單、粗暴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長。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3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範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餘各章,有北京師範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爲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裏發生發展有關規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可以提高自己瞭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律。才能使自己“快速”瞭解 “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瞭解學前兒童的發展,以及如何運用於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裏發展的年齡特徵”、學前兒童注意到發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麼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後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展的特徵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初步發展。有意注意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於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4

打開《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一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寫在前面”的話,它將我帶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在這裏,作者虞永平教授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這本書是他對幼兒生活、幼兒生命、童年幸福及其與幼兒園課程的關係等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立場,雖然策略和方法是有變化的,但虞永平教授的基本觀點卻始終如一而不曾改變。他認爲幼兒園的課程應該是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各種活動,使幼兒重要的生活內容,所以幼兒園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充實幼兒的生活,促進幼兒的生命,幼兒園課程應該關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現實基礎。所有幼兒園的課程是能讓幼兒獲得有益經驗的一切活動,它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但又不失死板,而是有靈活性的,是預成與生成相結合的。在這些話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幼兒園課程與幼兒幸福之間的關係。

書中的文章中明確的指出了幼兒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幼兒生命成長,提倡幼兒園的課程應該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幼兒生活的本職,承認、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長的現實和需要,對“競爭觀”進行了批評,自裏行間感受到了幸福對與學前課程的重要性,也深刻的探討了幼兒教育與幸福的關係,對幼兒園課程存在不良現象進行了分析,幫助我們找出了學前教育質量低的真正原因。

看了此書以後,讓我對幼兒園課程建設工作有了深刻的認識,要全面的進行課程建設的基礎是要以幼兒爲主,以幼兒發展的出發點爲主。幼兒園課程和幼兒的幸福這兩者並不是矛盾的,想想現實生活中,許多幼兒園爲了追逐利益,過多的進行課程的過度開發,對幼兒進行“輪番轟炸”,讓幼兒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樣的課程是與幼兒發展相違背的,也是我們堅決杜絕的課程;還有書中提到的“競爭觀”,也引起了我的思索。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好的世界,幼兒需要的不是競爭,而是一個能得到積極支持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教師的幸福的,只有這樣才能把幸福的理念與味道傳遞給幼兒,讓幼兒感受到幸福:在一個充滿支持的生活和環境中,他們需要、興趣被充分關注,他們的天性被充分關注,他們的學習特點和規律被充分關注,他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學習,能將思考與行動結合起來,這纔是真正的幼兒喜歡的學習方式,與真正感興趣的課程。作爲幼教工作者,只有有了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念才能使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結合自身工作來說,園所進行課程建設的時候,雖然能夠較全面的考慮諸多因素,但是有時對課程觀的原始認識存在偏差,導致工作起來事倍功半,嚴重影響了課程的建設,也影響了幼兒的發展,通過此書,給我們一個提醒,讓我們在經過探尋之後,有回到了幼兒園課程應走的道路上,對課程的全面詮釋讓我們清晰的找尋到課程建設應該走的“幸福”路程,明確了所追尋的兒童幸福是什麼,也讓我們這些從事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具體實踐者有了開成開發的依據,指導我們進行幼兒園課程建設,讓幼兒獲得幸福的童年。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5

今天,我從幼兒園又借了一本名字叫做《小恐龍幼兒園》的繪本,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讀完了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位老師帶領6個小朋友做愛心卡片獻給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臨時媽媽還有好朋友的故事。一開始,幾個小朋友都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稍有困難就找老師。後來有個小朋友發現老師實在是忙不過來,太辛苦了。於是他們想了個好主意,一起精心做一個大大的愛心卡片獻給了自己的老師。讀完之後,媽媽說,書中的小朋友們因爲一些小事要吵架,雖然做錯了事,但後來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都是好孩子。

爸爸跟我說在幼兒園上學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總是依賴別人幫忙。還要學會禮讓、寬容別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前去幫忙。還要懂得感恩。懂得感謝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6

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深入的去讀《幼兒園指導綱要》。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時間把綱要仔細的讀了一遍,領悟了一邊,我的腦細胞也跟隨着我閱讀的視線,一次又一次的沖刷着,洗禮着,讓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見解和想法 。

作爲擔任十年的幼兒園教師,深刻體會到:要得到孩子的喜愛,尊重。必須要學會尊重、信任孩子。要用發展,個別差異、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進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瞭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個性,從而幫助自己更好的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比如:我們一再說要“蹲下來”看幼兒,尊重幼兒,從形體語言來看,要做到蹲下來是一件不難的事。事實上,在幼兒園很多老師已經在傾聽孩子、與孩子交流、應答孩子、幫助孩子的過程中蹲下身來;而有時往往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着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不能真正營造了《綱要》所說的“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呢?我認爲最關鍵的還是教師要將“心也蹲下來”,“……,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給予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綱要》)纔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說實話,我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再讀《綱要》,我發現我做得遠遠不夠。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細緻觀察瞭解幼兒的行爲,用心地傾聽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教師蹲下身體傾聽孩子的聲音是將幼兒置於平等地位的基礎,是營造良好心理環境的基礎。正如巴特爾所指出的 “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

其次,要做到真誠,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爲兒童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7

今天我有幸閱讀了《讓寶寶愛上幼兒園》這本書,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園長寫的一本關於寶寶入園問題的一本書,幼兒園讀後感。這是一本涵蓋寶寶家長從寶寶入園到幼兒園畢業所能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答案的"錦囊妙計集".它不僅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書,這本書裏支撐每一個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兒童觀、兒童教育觀是更值得我們熟讀和深思的。

作爲母親,我體驗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樣的甜蜜和滿足,也體驗到了一樣的困惑和掙扎。作爲幼教工作者,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長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園時,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頭髮不肯放開的拉扯、用噙滿淚水的雙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媽媽"的請求以及在個別家長交談中流露出的"該送"還是"不該送"的內心糾結、一天好幾個電話打給我背後的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揪心、幾乎什麼也不想幹只要可以在幼兒園的某一個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內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令人心酸。此時的我,既要擔負起引導幼兒儘快的度過入園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責任,又要做好家長工作,隨機的解決家長提出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幫助家長緩解比幼兒還要焦慮的心態。經過不懈的努力,幼兒適應了幼兒園,可每一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針對每一個個體都會有需要我們解決的不同問題。這使我們絞盡腦汁,在這本書裏讓我們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長解答問題的對策。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是關於幼兒入園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的解答;下篇是關於幼兒入園後父母在孩子教養以及與幼兒園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地解答。雖然不是父母們提出的所有問題,但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上幼兒園;孩子愛玩、好動、坐不住,會不會被老師訓斥;如何激發幼兒入園的願望;孩子有病史該不該和幼兒園說;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是否可以由着孩子歇兩天再去;孩子回家後經常亂髮脾氣睡覺時還會驚醒哭鬧,是不是在幼兒園受了委屈、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老是生病,是不是幼兒園條件差或是老師照顧的不好導致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學什麼,回來怎麼什麼也不說;孩子內向膽小,在幼兒園不愛說話怎麼辦等等,有針對性的做了解答,啓到了很好的啓迪和引導作用。

我會把我所學到的這些經驗應用到我的工作當中,使我的工作做的更加得心應手,我要找到最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寶貝;用最合適的語言來解決家長的疑問。願每一個父母都有無限愛和耐心接納孩子,願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讓寶寶愛上幼兒園吧,愛上幼兒園就是愛上集體生活,就是健康順利的步入社會。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8

很多人常把教師比喻爲“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其實,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纔是我們幼教工作者的真實寫照,《幼兒園教師標準》讀後感。

在別人眼中,教師就是知識的使者,愛的化身。我也深知,要當好一名人民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它既要有嚴父的教誨,更要有慈母般的溫柔和釣魚式的耐性,要像一個雕塑家一樣,時刻注意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然後用自己的感悟,膽大心細地去雕刻每一塊璞玉……於是,乘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航帆,將開啓愛和責任的延續和執着追求。

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我們“園丁”的呵護和培養,讀後感《《幼兒園教師標準》讀後感》。但是,有些事往往事與願違,當你滿懷期待與熱忱,可能換來的卻是一潑冷水……可這種時候,我們老師需要的正是教育的責任感和給予幼兒更多的“愛”。我們如果能夠和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歡笑”,如果在與孩子嬉笑遊戲時,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玩進孩子中間,用愛心融化孩子,時時處處以孩子爲重,尊重他、關心他,無疑會被他們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孩子最純真的心靈,和孩子成爲“無話不談”的朋友。“以愛育愛”,懂得“愛”比“罰”更有益,那麼我們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因爲有愛,所以感動。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幼兒教師由於工作的繁瑣,孩子的調皮經常會頭昏腦脹,從而引發不必要的衝動,所以我們要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幼兒教師,更要時時變換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長和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我們教師要始終抱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愛”的心態,在“愛”的道路上才能感染到更多的人。

現在的我,回首以往,每每看到孩子進步後的一張張甜美的笑顏,被愛呵護後的一句句真摯的喜歡,被感動後的一個個甜蜜的親吻和擁抱,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教師“愛”和“責任”對幼兒的影響,我也將本着《標準》中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的理念,繼續向“愛”出發!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篇19

有幸拜讀了陳鶴琴的《怎樣做幼稚園教師》,一邊讀書我也一邊對這個從事了三年的幼教職業產生了新的認識。書本開篇就說:“教師是最偉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負的任務是非常艱鉅的。”看到這句話我很感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許多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認爲幼兒園老師不過是帶帶小孩子,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對我們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精髓是“活教育”。按他自己的說法,“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而“死的教育”就是“書本主義的教育”。在我看來,“活教育”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我在工作時也嘗試着“活教育”的實踐。我非常強調班上的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嘴巴”。學前兒童大部分還處於動作思維階段,通過鍛鍊動作能力來提高思維能力,同時促進語言的發展。比如,讓幼兒進行開鎖遊戲,先讓他們自己動手嘗試,孩子們一邊嘗試開鎖,一邊思考:怎樣把鑰匙插入鑰匙孔;怎樣開鎖;怎樣轉動鑰匙?嘗試之後,引導孩子們將自己的發現用語言總結出來,之後再次操作。第二次操作時,孩子們的多餘動作明顯減少,開鎖時間減少了許多。

陳鶴琴先生說:“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一原則我要不斷理解、不斷實踐纔會做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剛來上幼兒園時不說話,他很內向,既不喜歡和老師說話,也不喜歡和小朋友講話,我每天都和他聊天,即使他不講話,我也會講一些有趣的事給他聽。有一天他早上上學時,主動和我打招呼,說:“老師早!”我知道他在慢慢接受我,慢慢學會和老師打招呼,於是我開始用問他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告訴他可以點頭或搖頭來回答,慢慢的,他開始會說話並且也願意說了。現在的他改變了,可以主動和老師講話,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句話,我想,就是這樣體現的。不僅孩子進步了,我也從中得到了啓發,從中我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是:引發、供給、指導、欣賞。

陳鶴琴先生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的話,比如“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