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長日將盡》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長日將盡》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長日將盡》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日將盡》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長日將盡》讀後感 1

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名字,讀一遍覺得意猶未盡。作爲日本出生的英裔作家,石黑一雄首先是一個取名高手,他的作品名字都非常唯美,如遠山淡影、浮世畫家、漠失漠忘等,當然這本書《長日將盡》也是,有着和日本花道茶道一樣追求的那種意境之美。

看完此書時,我特別想到那句廣告語: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風景。故事講述一位優秀英國管家的經歷,在管家工作的莊園進行新舊主人交替後,新的主人給他放了一個長假,給他報銷油費去英格蘭南部旅遊, 20世紀初的年代就有這麼好的老闆“世界那麼大 讓你去走一走”,不得不說,這樣的老闆是如今的我們都夢寐以求的。

與其說是單獨的自駕旅行,不如說這是一個爲了與曾經一起共事的好同事見一面的一趟旅程,也是爲了工作,希望把這位曾經一起共事的好搭檔肯頓小姐重新叫回,實現一起工作的目的。過程中,管家史蒂文斯除了欣賞他從未見過的英格蘭風景外,也回憶了他長達數十年在豪門巨室達林頓府當管家職場經歷。作爲達官顯貴莊園裏收穫好評如潮的管家,專業的素養、管家的能力在書中得到細細訴說,印證了那句話:英國之外無真正的管家。因爲極端的情緒自控只有英國人才做得到。

最大收穫是通過本書瞭解到真正管家的偉大之處,那種隱忍、遇到意外也處事不驚、不急不躁的英式管家。是隻有絕不是如今國內在房地產廣告里加入一個端着銀盤,添加引進英式管家高端服務這樣粗俗字眼的說明。

而史蒂文斯所處的歷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那種特殊時期,在回憶自己成長爲成熟有尊嚴的管家所經歷過的大事件時,也透露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戰敗國人民的生活狀態,別有深意。我想石黑一雄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也有他的作品裏帶有一種讓人陷入思考,對戰爭的另一種思考。

讓我感動的一點是,史蒂文斯管家的職業操守,對於35年的僱主,達林頓勳爵的維護。在主人去世後,世人對主人有很多誤解的環境下,通過他的回憶看到一個真正的促進人類福祉的英國紳士。有太多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更高等級的崗位上工作,對於這更高的崗位所要求的素質卻又沒有絲毫的概念。而史蒂文斯貨真價實,把自己能奉獻的都基本奉獻了這位主人。

文字因爲從第一人稱來敘述,相對親近感更強,體會到這一路上史蒂文斯也經歷各種小白,比如汽車忘了加水,車開得完全沒有了汽油,在旅途中的小插曲倒是讓他有了更多經歷,對於本中規中矩遵從規則的.管家來說,意外是不可容忍的錯誤,可在旅途中這些意外充滿有趣的成分。

書的最後終於見到了肯頓小姐,但是與她來信所說的狀況卻不相同,史蒂文斯考慮了一整個旅程的事情,到最後不了了之,但是旅途並非沒有收穫。走出那個工作了近40年的豪門宅邸,去領略到不同的風景,遇見不同的人,本身就是一種收穫。

用肯頓小姐的一番話可以作爲結尾:時光是不可能倒流的,一個人是不能永遠沉溺在可能的狀況中無法自拔的。你應該明白你所擁有的並不比大多數人差,或許還更好些,應該要心存感激纔是。

《長日將盡》讀後感 2

《長日將盡》是石黑一雄於上市次80年代所寫的長篇小說。在本書中,作者以昔日的回憶貫穿全文。在記憶的長河中,我們看到了主人公虛空的一生。

故事圍繞着一名男管家史蒂文斯展開。作爲英國豪門巨族達林頓府的管家,三十年中,他見證了達林頓府在一戰和二戰之間那段輝煌的時光。但好景不長,二戰以後,由於達林頓公爵支持罪惡的親納粹主義,開始沒落。最終,爵爺在抑鬱中結束自己的生命,達林頓府轉給了法拉戴先生。在新主人的好意下,史蒂文斯開始了他的六天駕遊。夕陽西下,史蒂文斯開始了對他一生的反思。

“他的選擇並非是由於某種無法預知的命運的壓制使然,更多是出於一種自我意識。”在父親的高度影響下,史蒂文斯選擇了管家這一職業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忠於主人才能體現一個管家的價值和尊嚴”是他捍衛不動的真理。史蒂文斯認爲達林頓是“維護這個世界的正義”之人,所以他全身心爲主人服務,沒有一絲保留。爲此,他犧牲了很多。

首先是親情。父親從前一直是史蒂文斯心中的'榜樣,他也是個兢兢業業的管家。儘管在父親彌留之際肯頓小姐再三報告他父親的狀況,希望他可以回去看一下他父親,史蒂文斯還是爲了職業操守放棄了親情,錯失了與她父親的最後一面。他把這種追求專業度的行爲叫做“管家的尊嚴”。

然後,就是愛情。在達林頓府工作的日子裏,雖然肯頓小姐一再向他示好,但史蒂文斯卻無動於衷。回憶中,他對於肯頓小姐的敘述一直是躲躲閃閃,也許是出於對當年過分追求職業精神導致愛情無果的悲傷。史蒂文斯的冷漠一次又一次讓肯頓小姐放棄了對愛情的希望,遠嫁而去。雖然史蒂文斯在回憶中沒有透露對肯頓小姐的真情實感,但卻可以從他的敘述中找到對她的愛意和愧疚之情。旅行中,爲解決府中人手不夠的情況,史蒂文斯再一次去找了肯頓小姐。但是這一次,史蒂文斯可以對肯頓小姐說的,只有一聲再見,也許再也無緣見面了。

夕陽西下,長日將盡。史蒂文斯一輩子的理想追求,也隨夕陽沉入大海。他在大海邊痛哭涕流。無奈爲時已晚,即使他最後終於直面了自己的情感,認清了他所謂的理想抱負,生活卻早已不可逆轉。史蒂文斯不是一個自暴自棄的人,正如他坐在長椅上所說:“我的確應該不要再這麼頻繁地回顧往事,而應該採取一種更爲積極地人生態度,把我剩餘地這段人生儘量過好。整日地自尋煩惱,憂心於當初究竟該怎麼做又不該怎麼做方是人生之正途,又有什麼意義呢?你我之輩,只要是至少曾爲了真實而又價值地事業而竭盡綿薄、稍作貢獻,諒必就已經儘夠了。我們當中若是有人準備將大部分地生命奉獻給這樣的理想和抱負,那麼毋庸置疑,值得爲之自豪和滿足地就在於這獻身的過程本身,而不應計較其結果究竟如何。”彩燈初上,他選擇了重新開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務新主人,成爲一名優秀的管家。

讀完這篇小說,給我感觸最深的無非就是史蒂文斯這個人的所作所爲。石黑一雄表示,他寫這本書的出發點是“你是如何爲了事業而荒廢了人生”。在他筆下,這點也充分體現出來了。史蒂文斯爲了他的事業成功不惜一切代價,拋棄了愛情和親情,最後卻一無所獲。史蒂文斯在本書中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經歷和遭遇也反映了社會中很多人的生活,忙忙碌碌了一輩子,到了長日將盡之時回首人生,看見的,只有空虛和悲傷。但是,過去永遠是過去,未來纔是最重要的,在遭遇悲劇後,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放棄希望。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史蒂文斯學習,不因爲失敗而止步不前,不因爲悲傷而虛度生活。

最後,無論發生什麼,記住:一個人只有正視自己,直面內心和現實,才能獲得最終成功的希望和勇氣。

《長日將盡》讀後感 3

黑石一雄的作品《長日將盡》,當我看到“如此一來,我有理由希望到我僱主回來的時候,我就能讓他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喜了。”,心裏隱約覺得故事要終結了,可是又想繼續看下去,想看看期待着主人公的轉變。

再翻開下一頁的時候,看到了譯者的後記,心裏一沉,同時也釋然了。就這樣,主人公跟他過往的生活做了一個告別,即將以新時代的管家身份,繼續服務於他的主人。不知道爲什麼自己覺得很是悲涼,一陣酸楚涌現出來。還沒有仔細回味,就繼續把譯者的.後記給看了。有點後悔,因爲後記裏有太多深刻的分析,一些自己想到的沒想到都給出來了,讓自己對作者的立意和主人公的性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主人公史蒂文斯作爲一名管家,一直都想要成爲所謂偉大的管家,爲此可謂是竭盡全力。從我的角度看,他對偉大管家的定義應該是:服務於一個優秀的主人,而自己有尊嚴的協助成就主人的事業。這導致他爲了自己的職業身份,直接忽視,或者說根本沒能夠感受到自己與女管家肯頓小姐之間的感情。經過多次的努力試探後,肯頓小姐不得不選擇放棄自己的愛情嫁作他人婦,然後過着不滿足的生活。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史蒂文斯這種對情感疏離和壓抑的表現,根源在於他的原生家庭,從他跟父親的對手戲中可見一斑。他跟父親同在一個屋檐下工作,但是在這段回憶裏父親出現的並不多,雖然他視父親爲自己作爲管家的榜樣,兩個人的交流卻沒有絲毫的親密。直到父親去世,史蒂文斯都還在忙乎他的職責,沒有守在父親的病榻前,父親也是同樣的態度。父子兩人之間的氣氛,讓讀者一看就覺得壓抑,想要逃離,這種情緒對當事人來說應該更具有殺傷力吧。所以成就了主人公克制的性格,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即便是前面幾十年,受時代的影響,沒有機會更好的表達自己,這樣的時代或許是更適合他的呢。因爲時間來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整個世界都變得更加追求自我了,(這一點從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美國主人就可以看出,)史蒂文斯反而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了!因爲他似乎沒有自我,他沒有辦法感受到自己的情感。這也是爲什麼在看到他結束自己的旅途,跟過往告別之後,邁向新生活的時候,我感到的是深深的悲哀。因爲他居然一直想到的仍舊是自己要如何訓練去讓僱主愉悅!

《長日將盡》讀後感 4

讀這本書是很久之前了。想到這本書,首先想起的就是它美好又充滿無限失落的名字。有一版翻譯將書名譯爲《長日留痕》,呆板的直譯,頓覺無味,私以爲沒有“長日將盡”好。其次就是想到了作者石黑一雄談到這本書的寫作意圖時所說的:

“你是如何爲了成就事業而荒廢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個人的層面上蹉跎了一輩子的。”

史蒂文斯的父親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管家,追隨父親步伐的史蒂文斯,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爲一名“偉大的管家”。

“他在指點自己多年的服務生涯時能夠自豪地說,他已經將他的全副才能用以服務一位偉大的紳士了,而通過這樣的一位紳士,他也等於是服務了全世界。”

爲了達到這一目標,史蒂文斯在達林頓府兢兢業業的服務了35年。這三十五年間,他謹小慎微,犧牲了愛情、親情。因爲出於對“偉大意義”的追求,他爲了工作放棄了自己擁有愛情的可能性,放棄了見父親最後一面的機會。他的工作生涯也確確實實達到了足夠輝煌的程度,達林頓府“經常舉辦盛大聚會,貴客盈門”。

府上舉辦的會議也確實改變了世界,達林頓勳爵也確實影響了世界。不過,未能看破政治的風雲變幻的達林頓勳爵並未達到自己最初的目的,反而是淪爲納粹的棋子和幫兇。這完全同史蒂文斯所追求的“偉大”背道而馳,甚至史蒂文斯也開始迴避自己曾爲達林頓勳爵服務的事實。

和媒體打完官司後,偉大的紳士名聲毀掉,昔日的華美府邸也門可羅雀,達林頓勳爵自殺,達林頓府也易手新僱主法拉戴先生。所以史蒂文斯半生的兢兢業業有意義嗎,爲了職業所放棄的一起值得嗎?後來見過多年未見的肯頓小姐後的史蒂文斯說是值得的,因爲他不再去追求所謂的“偉大的意義”,只要自己服務的人,是個好人,是個真正的紳士就夠了;而達林頓勳爵,確實是一位紳士,是好人。

當時讀完書,看到好多書評都在爲肯頓小姐惋惜。我也很惋惜,但我情願更多的把肯頓小姐視爲史蒂文斯這“兢兢業業”的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史蒂文斯何止是放棄了擁有愛情的可能呢?他甚至沒什麼朋友。他對肯頓小姐的猶疑和徘徊,也是他對於生活中的變化,生活的另一種可能的遲疑。

他的.輝煌管家生涯隨着二戰的結束而灰飛煙滅,在新僱主給他的六天旅行中,他一路上的見聞和思考,以及和肯頓小姐的見面,讓他從所謂的“偉大意義”中解脫出來。

第六天和肯頓小姐的見面,他們之間的談話讓史蒂文斯徹底的放下那段“輝煌又羞於承認”的過往。說出這些話的是當初的肯頓小姐,也是現在的貝恩夫人,史蒂文斯的心碎大概多少是有一點因爲肯頓小姐的吧。

可當然囉,那也並不意味着,偶爾也不存在這種時候—特別是那孤獨的時候—那時你暗自思忖:“我對生活犯下了一個多麼可怕的錯誤啊!“而且你會開始構想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你也許曾經可能擁有的更美好的生活。比如說,我開始構想我也許曾經可能與您共冋擁有的那種生活,史蒂文斯先生。我想那造成有時我會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發雷霆而且離家出走。可每次我這樣做時,要不了多久我便認識到適合我的地方便是與我丈夫待在一起。總而言之,現在完全不可能讓時鐘倒轉了。你不能永遠總是對過去也許會發生的事耿耿於懷。你應該認識到你與大多數人一樣地過得很好,或許還要好得多,那就應該心滿意足了。

在夕陽中,斯蒂文斯和一位曾經也是管家的男人在海邊講他在達林頓府的工作,在男人走後,他在海風中思考起自己的新工作。過去的可以說出口,以後的可以去想象。

六天的旅行,是一趟和自己達成和解的旅行,接受自己過去因構想出的偉大,所謂的尊嚴,和那些“崇高的理想”而“蹉跎”的時光。長日將盡,但尚有餘暉可看;個人命運虛空,但生命的鮮活無可抹殺。

最後還是忍不住感嘆一下石黑一雄的厲害,雖然是英國長大的日裔作家,但在情感表達上,卻沒有丟失日本作家慣有的細膩,史蒂文斯隱忍剋制中的細膩的情感一度讓我看得很壓抑。

書裏關於肯頓小姐和史蒂文斯之間的情愫描寫的我感覺還是很細膩的,如果覺得沒磕到的話可以去找《告別有情天》這部電影看看,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史蒂文斯,挺值得一看的,電影主要展現的就是肯頓小姐和史蒂文斯之間的愛情,很能讓我磕到。

《長日將盡》讀後感 5

爲無所慰藉之人提供心靈慰藉……是讀此書最貼切的感受。展開談一談:

首先閱讀時第一感覺是想到唐頓莊園的管家卡森。會不由自主將兩個人物想象成同一個人。典型的英式貴族管家,做事一絲不苟,冷酷無情,對主人無條件效忠,唯命是從。老派英國紳士派頭,時時刻刻表現出“尊嚴”二字。書中也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討尊嚴的命題。

其次是敘事結構和冰山法則。小說採用了第一人稱視角,代入感很強,好處是便於將回憶穿插於現實中,同時表達男主人公的那種剋制和隱忍。回憶是一種不準確的帶有虛構式的回憶,經常將回憶記錯,營造出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厚重色彩。冰山法則是小說敘述的另一大特點,行文平淡沒有波瀾起伏,文字刻意的剋制,但是在冰山之下暗流涌動,父子之間的情感,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等等,越是剋制隱藏,背後蘊含的能量密度越大,最後在史蒂文斯一句:“真的',那一瞬間,我的心都碎了。”所有的情感徹底爆發了……

最後是帶給讀者的思考。爲了成就事業而荒廢了自己的人生,在個人層面蹉跎了一輩子,值得嗎?人的一生該怎樣過,纔算是不枉此生?從不同的緯度思考,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男主人公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成爲偉大管家這一目標,像摒棄七情六慾,一路三叩九拜去聖地朝拜的佛教的苦行僧一般,爲了心中的信仰!不要世俗、不要親情和愛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隱藏剋制自己的情感。他既成功了,實現了成爲一個偉大管家的理想,受到同行的讚譽和旁人的尊敬;他又失敗了,夕陽西下時他坐在海邊的長椅上,回憶起這一生,只感到“一片空虛”涌上心頭……

人生,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這麼宏大的命題,誰又能說得清楚。

《長日將盡》讀後感 6

好險啊,差點就錯過了一本經典好書!回憶開始之前,小說讀起來瑣碎無聊,一句話要繞好幾個彎子才能弄明白,但從第二章起,現實線、愛情線和歷史線巧妙地交織在了一起,匯聚成具有哲學深度的敘事和探討,讓人大呼過癮。

結合馬克斯?韋伯《學術作爲志業》、《政治作爲志業》的演講來讀,風味更佳,對全書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長日將盡”送葬的是那傍晚的夕陽,是史蒂文斯的愛情,是英國管家的地位,是貴族精英的權威,是大英帝國的榮光,也是啓蒙時代以來人類的.夢想。不再有善的政治,秉持道德的政治家已經被時代拋棄,被斥爲“外行”。人類再次叩問自己的理知和良心,叩問自己究竟能爲社會和未來承擔多大的責任。

最後,石黑一雄和譯者都忍不住要給過往的墳墓掛上一個花環,給拆解得支離破碎的回憶一點希望,要安慰那不可慰藉者(to console the unconsoled),給他們“緩慢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我則要悲觀一點,這樣的安慰不過是欺騙那不受欺騙者(to deceive the undeceived)罷了。那將山石推上絕巔的西西弗斯們,你們可做好了兩手空空的準備?當一切無意義、無價值、無結果,你們還有勇氣安然地度過你們的人生嗎?

《長日將盡》讀後感 7

讀完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的小說《長日將盡》,我只想吐槽,吐槽,吐槽。

整部小說從一個管家回憶過去的角度敘述的。這是一個怎樣的管家呢?他人生唯一的追求是成爲一名偉大的管家。他認爲偉大的管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守職業精神和專業風範,全身心地化入其職業角色,而絕不會爲外部事件所動搖,不管這些事件是何等出人意料、令人恐慌或者惹人煩惱。他做到了。他在英國尊貴顯赫的達林頓勳爵府當管家。父親生病,他沒時間照顧,因爲要爲府上即將召開的重大會議做準備。父親臨終,他沒時間看望,因爲要伺候勳爵宴會廳的客人們酒水。我不明白,手下有二十多個員工,幹嘛不安排別人幫他一下呢?老爸快要死了,他還以堅守崗位,敬業爲榮。不顧親情,他還放棄了愛情。肯頓小姐是府上和他一起共事的年輕女管家,愛他表白他,可他卻視而不見。最後肯頓小姐爲了試探他的反應,告訴他她要和別人結婚了,他也只是說:“啊,真的嗎,肯頓小姐?那就請您允許我向您道賀了。”說得那麼禮貌,那麼客氣,那麼無可挑剔,卻絲毫不流露一點個人感情。是的,他一直都很嚴謹認真,從不流露個人喜怒哀樂。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這部小說的文字是多麼一本正經,單調乏味。我讀的時候就想伸手往管家咯吱窩撓幾下癢,逼他笑,讓他放鬆。

他還認爲偉大的管家要爲偉大的人物服務。達林頓勳爵在他眼裏是一位能影響世界文明的偉大紳士。他參加過一站,親自打敗了德國。但是本着高貴的.紳士精神,在一戰後他爲戰敗的德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於是多年來堅持邀請世界各國的政要、外交官、傑出人物在府上會談,運籌帷幄,殫精竭慮,以支持和幫助德國。悲劇的是,最後成了被希特勒利用的一枚棋子,淒涼去世,傳爲笑話。管家爲達林頓勳爵服務三十多年,一直引以自豪,最後卻禁不住要懷疑人生,甚至不敢讓別人知道他的僱主是達林頓勳爵。這個時候,他的專業和職業精神何在?

一直不動感情的管家爲何要回憶人生?契機是老僱主英國人達林頓勳爵去世了,新主人美國人法拉戴先生來了。爲風格迥異的新老闆服務,工作一直不太順利,交流也有待磨合。法拉戴先生故意讓他放假幾天。大概是職業生涯中第一次空閒下來,他很不習慣,幾度糾結。老闆說你出門看看山水旅遊一下吧,他說那我去見見以前的老同事肯頓小姐吧,順便邀請她來工作,解決我們目前人手不夠的問題。你看,這把年紀了還裝,不就是一直對肯頓小姐念念不忘嘛。

於是乎在獨自一人的六天旅遊途中,他不停地回憶過去,意識到曾經把工作看得高於一切,而最終工作也不能帶給他全部的滿足;意識到曾經不在乎的親情和愛情,失去後卻是多麼的遺憾和感傷;意識到完美是不存在的,現實是殘酷而無奈的,歸根結底,我們別無選擇。

小說的結尾終於不那麼端着了,瀰漫着傷感,並打雞血:整日地自尋煩惱,憂心於當初究竟該怎麼做又不該怎麼做方是人生之正途,又有什麼意義呢?你我之輩,只要是至少曾爲了某項真實而有價值的事業而竭盡綿薄、稍作貢獻,諒必就已經足夠了。

可惜的是,遮遮掩掩,淺嘗輒止的回憶和文字,缺乏豐富和細膩度,始終和讀者保持着距離,使得那些遺憾和傷感力量不足,反顯矯情。

《長日將盡》讀後感 8

在作品中,石黑一雄以他一貫嫺熟的零散回憶的手法展開故事。管家史蒂文斯的回憶超越了個人的回憶層面,延伸至更深刻的集體記憶層面,民族記憶層面。主人公不僅實在回憶追述自己的一生,也在回憶中追尋自己的.存在的文化記憶,身份記憶,甚至是隱藏在背後的歷史記憶。

對於史蒂芬斯來講,爲了所謂的事業而放棄親情和愛情,知道晚年才醒悟反思,對於英國,是曾經輝煌鼎盛的日不落帝國經歷了戰爭洗禮,最終走向衰落。本書用平靜的語調重現了那一段豪門往事,帝國餘音,將宏觀歷史下小人物的悲劇命運抽絲剝繭。

薩特說過,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人生的結尾,史蒂芬斯終於通過旅行構築了溫情,反思了過去,原諒了自己。

《長日將盡》讀後感 9

職業管家史蒂文斯一邊遊覽優美的鄉村勝景,一邊回憶蹉跎了自我的人生風景。此書的文風有些像書中所說的英格蘭的風景“在於那種靜穆的優美,高貴的剋制。”

史蒂文斯認爲:“在歐洲,極端的情緒自控只有英國人做得到”。如若果真如此,當年英國人爲何不遠萬里入侵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或許英國人具有雙重性,對內的光榮革命可以佐證英國人具有情緒自控的一種性情,對外的`侵略和殖民又說明其野蠻程序不亞於歐洲其它民族。或者像本書評論所說,是一種不可靠的敘述。

書中有數次筆墨談及尊嚴,幾個人物也對尊嚴進行過饒有興趣的討論:

格雷厄姆先生認爲這個尊嚴有點類似女性之美的,試圖對其進行分析是無甚意義。

老管家史蒂文斯家父終其一生都在踐行“與其職位相稱的尊嚴”,即在於其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堅守其職業生命的能力。

史蒂文斯竭盡所能保持了一種與職位相稱的高尚尊嚴,以服務於顯赫府邸爲榮。

哈里。史密斯先生,一位鄉村的競選人員認爲:“尊嚴並非紳士們所獨有的,尊嚴是這個國家的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並能是最終得到的東西。奴隸是沒有任何尊嚴的,你生而自由,有明確的見解,這就是尊嚴的真正意義。

卡萊爾醫生,一位鄉民們公認的紳士認爲哈里。史密斯關於尊嚴的演說是一派胡言,腦子就像一鍋粥。

達林頓勳爵認爲哈里。史密斯關於有明確見解的觀點導致數不勝數辯論、爭吵,導致停滯不前。

達林頓勳爵一生獨自決斷,最後誤入歧途,史蒂文斯說我作爲管家又什麼可損尊嚴的呢?

這些,誰又能說得清呢,也許矛盾本來就存在於萬事萬物中。

時移事轉,達林頓府第主人變爲美國人。肯頓小姐與生活、歲月達成了和解,她最後愛上了她的丈夫,孫子也即將出生。史蒂文斯也將不再沉湎於回憶,努力地學習揶揄打趣以適應新的主人。

長日將盡,且賞餘暉,也是一種曠達。

《長日將盡》讀後感 10

常看到對英國貴族的讚美,對英國人剋制理性的讚美,看完《長日將盡》這本書,也許會懷疑這種遠距離的想象的讚美。不過,雖然整個故事呈現出淡淡的憂傷的情緒,雖然評論區多數讀者否定性評價主人公的行爲方式,但是我更傾向於“達成自我和解”的接納,因爲人們是靠“理性”的後知之明來評價主人公史蒂文森的“理性”。而事實上,就象在莫斯科斯姆村裏,曾經的勳爵家的管家被村民當成勳爵般尊崇,而管家回憶在勳爵家宴會上自己因爲平頭百姓的理所當然的無知而被蔑視;就象三十年後從書信聯繫到現實見面後肯頓小姐終於不再以爲“我的餘生在我面前伸展爲一片虛空”;就象車站裏退休管家欣賞享受傍晚的'休息。雖然史蒂文森也有遺憾,但是在別無選擇的命運中,“值得爲之自豪和滿足的就在於這獻身的過程本身,而不應計較其結果究竟如何。”當然,結果是那麼的重要(因爲通常情況下“成功”的標準就是完滿做成某事),但是,人也得接受付出不及得到的虧損的現實(未完成的狀態)。

有說,“石黑一雄的文學創作的三個關鍵詞是時間、記憶與自我欺騙”。

那麼故事最後,已爲本恩夫人的肯頓小姐說“不再虛空”,從貴族管家下降爲鉅富管家的史蒂文森說“值得爲之自豪和滿足的就在於這獻身的過程本身,而不應計較其結果究竟如何”,兩者是否都是“自我欺騙”呢?通常意義上,“自我欺騙”具有否定性;但是,換一個詞“自我安慰”,則中性得多。除了必需的日常生活及需求,“頭頂的星空”,“詩與遠方及藝術”,“宗教及神性”被賦予高於生活的崇高與審美與超越的地位,然而,在“偉大與頂點”之後,人生自然面臨下坡路,這下坡路總要走完的;或者說,曾經自以爲的“偉大與頂點”原來只是虛妄,那迷途之返總要持續的;或者說,更多人壓根都沒想過“偉大與頂點”這碼概念;欺騙與清醒,是從旁觀者角度的審視,而作爲當局者,“不能”與“不爲”並非黑白鮮明的決絕。

無論是史蒂文森機器人般無情剋制服從的頂級管家生涯,還是達林頓勳爵好心辦壞事的精英政治生涯,還是莫斯科斯姆村村民的平民政治熱情,還是肯頓小姐的“多情總被無情惱”,都不必後悔自己的人生,因爲每個人活成的樣子都別無選擇。或者,你會否定我這番宿命論的消極言論,沒關係,因爲,我們誰也不能代替別人去生活。

《長日將盡》讀後感 11

一直以爲石黑一雄是日本作家,實際是年少隨父親到英國生活的日籍英國作家。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的作品三個關鍵詞:時間、記憶、自我欺騙。在這部小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六天的駕車旅行,史蒂文斯一路回顧自己三十年的管家生涯,服務過的“真正的紳士”達林頓勳爵在一戰二戰期間促成的英國和德國中的系列重要會面,每走一天,就像又多撥開一點雲霧,得以窺見回憶更多一些的面貌,他在回憶中告訴我們達林頓府曾經的輝煌和最終的'黯淡收場,告訴我們達林頓勳爵是一名真正的紳士卻最終因爲這份難得的品格反而被納粹利用淪爲棋子,告訴我們他自己如何兢兢業業朝着職業頂點一路前行卻沿途錯失親情錯過愛人,而他以爲的那個夜晚到來的“職業生涯頂點”,卻是連同達林頓勳爵一起助長了納粹意圖的“惡”。那晚指責他只知無條件順從勳爵意圖的勳爵教子最終也在隨後的戰爭陣亡。而這一切的真相,在史蒂文斯的回憶中遮遮掩掩一度披着各種辯解的外衣。

勳爵自殺後,達林頓府易主美國人,史蒂文斯雖然依舊是那的管家,然而一切都不一樣了,長日將盡,不僅是大英帝國時代暮色,也是他一生錯付的最終結局。大概作者也不忍心,所以會在結局藉由那個看彩燈的老人的口來安慰史蒂文斯:雖然長日將近,但往往黃昏纔是一天最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