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觀察,比較、瞭解種子發芽與水、溫度、陽光、空氣的關係。

2、教幼兒學會做觀察記錄,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及相應的植物圖片,容器五個,紙、筆,從種子到植物發芽、長成、開花、結果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植物的圖片,問幼兒:“這些大樹、蔬菜、水果是怎麼來的?”引出種子。

2、出示種子從發芽到逐漸形成一棵植物的圖片,讓幼兒瞭解種子的作用。

3、認識各種常見水果、蔬菜的種子並讓幼兒知道種子要想變成一棵樹,首先它要發芽。

4、取五個器皿,分別編上1—5號。將1號容器中放入幾粒蠶豆;2號容器中放入蠶豆後,再將容器倒滿水;3號容器中放入蠶豆倒入少量的水,水位略沒過蠶豆;4、5號容器與水量與3號相同,但4號容器外罩一層黑紙;5號容器放於冰箱中。

5、老師與幼兒一起總結,5個容器中的`蠶豆所處的不同環境。1號,有陽光、空氣、無水;2號,有陽光、水、無空氣;3號,水、陽光、空氣、一定溫度;4號無陽光;5號無定溫度。

6、取紙、筆,在教師指導下畫一張記錄表,每天觀察,各種器皿中種子的變化,看哪號種子發芽。

7、數天後,請幼兒根據觀察記錄,總結種子發芽的條件。適當的溫度、水、陽光、空氣。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2、能按一定順序操作,會整齊地擺放學具,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感知碘遇澱粉、碘遇大蘇打水所發生的變化,初步瞭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1、教具:背景相同的圖片兩張:一張用清水畫動物,另一張用米湯畫動物。

2、學具:碘酒、清水、大蘇打水、米湯或澱粉液若干,各裝在有標記的小瓶裏(每桌一份);棉棒、畫紙、抹布各若干。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導入課題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裝有碘酒的瓶子,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這是什麼?什麼時候會用到這種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隻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隻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⑵出示掛圖,引出課題: 小熊和夥伴們玩捉迷藏遊戲。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後,還是找不到夥伴們,請小朋友幫他找一找。⑶請個別幼兒用碘酒分別在兩張圖上塗抹——找動物。 引導幼兒觀察: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找到了,而另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沒有找到。(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澱粉液繪製,另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清水繪製)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揭開謎底。

2、試一試,講一講:幼兒探索,教師參與指導。

⑴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分辨清水、米湯或澱粉液。

⑵指導幼兒分別用清水和澱粉液分別畫一幅畫。引導幼兒觀察:晾乾後的畫,什麼也看不見了。

⑶指導幼兒用棕紅色的碘酒塗色,觀察兩張畫的變化,並向同伴講述。

⑷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用澱粉液畫的畫遇碘酒後變成藍色,顯示出小動物;清水畫的畫遇碘酒後沒有變色,顯示不出小動物。 3、啓發、鼓勵幼兒講述碘酒在人們生活中的用途。

4、引導幼兒觀察大蘇打水(無色、透明、但有一種氣味),啓發幼兒用大蘇打水將小動物隱形,觀察碘酒遇大蘇打水後發生的變化,並討論變化的結果。

活動延伸

演示實驗:《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進一步瞭解碘的應用,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附:知識背景材料: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 指紋,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連接成的紋理。每人、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紋可用來作爲識別人的標記。指紋顯示是一種重要的偵察手段,也是一種有趣的表面化學反應技術。 今天,我們已經能使用多種高科技的手段,讓看不見得指紋印奇蹟般地露出“廬山真面目”。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做一個指紋顯影的小實驗: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張光潔的.白紙上按一下,看上去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另取一個小玻璃管,放兩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於小火上慢慢加熱,當碘受熱漸漸變成蒸氣升到玻璃管口時,將白紙上按過手印的地方對準玻璃管口的上方,讓碘蒸氣緩緩飄過留下指紋的紙面,一會兒功夫,白紙上就清晰地顯示出你的指紋了。 爲什麼碘蒸氣能顯示出"看不見"的指紋呢?因爲在一般情況下,手指上總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們是由人的皮膚表面腺體分泌的。一般人一晝夜可以從皮膚中分泌出約15—40克油脂。有的人屬於多脂型皮膚,分泌出的油脂每晝夜可達45克。當你用手指接觸白紙時,這些油脂就粘到了紙上,只是由於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麼痕跡。 油脂與水是不相混合的,它們之間的親和力很小。但是,碘與油脂卻是“好朋友”,它們的分子結構有相似之處,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爲碘的顏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氣,也能使手指留在紙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顯的顏色,在白紙上顯示棕色的指紋印跡。如果剛用肥皂洗過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還來不及形成一層油脂時,即使用十個手指按過的紙面,碘蒸氣也不能顯印出指紋。不過當你用手在臉上或頭髮上擦幾下,讓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實驗,那麼在紙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紋了。不信,你可以試試。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3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瞭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慾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麼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瞭解影子與光線的關係。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個別幼兒演示並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誌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誌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我們什麼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製作影子鍾

四、注意事項

爲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

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4

設計思路:

今天我的這個活動是圍繞我們的課題《大班幼兒鄉土遊戲創造性玩法的研究》來設計的,《課程指南》指出:“大班幼兒由於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兒童的雙手很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在體育活動中常常會別出心裁,想出獨特的玩法。”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投放了一些能激發幼兒創造性的材料,引發孩子創造性地玩。同時我們在平時的活動中發現孩子們關注自己的`較多,不太善於與同伴合作遊戲,因此今天我設計這一活動,鼓勵孩子們創造性的玩,並有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 積極探索玩彈珠的各種方法,學習與同伴合作遊戲。

2、 能將遊戲結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高記錄的能力。

活動準備:

彈珠若干、有洞的板3塊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看看今天我們要和誰來玩遊戲?

二、 自由玩彈珠

積極探索彈珠的各種玩法,提高合作能力

1、 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

分別觀察各種材料,想想可以怎麼玩?

請小朋友自己選擇活動材料,並自由分組。

2、幼兒自由玩彈珠,教師指導。

集體交流:你們小組是怎麼玩的?

幼兒演示遊戲玩法,並介紹怎樣玩算贏。

三、 玩彈珠比賽:學習記錄的方法

1、你們想不想來一次玩彈珠比賽?把你們比賽的情況記錄下來,在比賽時請大家遵守遊戲規則。

2、幼兒再次遊戲,教師指導

3、幼兒介紹記錄表

教師爲獲勝的幼兒發小獎品。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5

一、活動題目

積木躺倒了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感知力的傳遞現象後,知道力的傳遞速度與物體的厚薄、輕重有關。

2.培養幼兒大膽探索、仔細觀察的學習態度。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積木、牙膏盒、沙子。

五、活動過程

場地佈置:若干遊戲區。

看一看遊戲區裏有些什麼?

(1)遊戲區有多米諾骨牌。

(2)牙膏盒。

(3)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積木。

探究的問題:排在一起的三組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積木,推倒第一塊積木後,餘下的積木倒下的速度一樣快嗎?

幼兒討論。

(1)積木會同時倒下。

(2)薄的積木先倒。

(3)厚的、重的先倒。

試一試:分別給三組積木排隊,同時推倒第一塊積木。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們的積木最薄,推倒第一塊,後面很快都倒了。

(2)我們的.積木厚,倒下的速度比他們組的慢。

(3)我們的積木最厚,倒下得最慢。

玩一玩。幼兒分兩組,分別用空牙膏盒和裝有沙子的牙膏盒排隊,同時推倒第一個牙膏盒。

(1)裝有沙子的盒子倒得慢。

(2)空牙膏盒倒得快。

六、注意事項

引導幼兒在排列時應注意物體的間距。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6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爲什麼"。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就問我"朱老師,我手上本來有水,爲什麼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沒了呢?"爭對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我們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遊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並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幼兒有主動探究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2、通過遊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現象。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並在實驗中能主動與人合作。

三、活動準備:

1、遊戲《幫水搬家》

(1)、紅綠塑料盆個5個(紅塑料盆盛合適的水)

(2)、塑料框5個:毛巾、海綿、毛線團、醫用脫脂棉。

2、遊戲《紙樹吸水》

(1)、塑料小盆4個(盛合適的水)

(2)、皺紋紙、餐巾紙、生宣紙、水粉紙等

3、遊戲《蔬菜、細線吸水》

(1)、塑料筐5個,每一個筐中裝有蔬菜

(2)、紅墨水活動過程

四、師生共同總結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7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會變的影子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影子,使幼兒感知太陽移動會使同一物體的影子發生變化,發現時間與影子的關係。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責任感及認真觀察、記錄的習慣。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粉筆、記錄卡。

五、活動過程

想一想,同一個物體的影子在一天中會變化嗎?

幼兒討論。

(1)會變化。

(2)不會變化。

做一做:會變的影子。

幼兒在早晨、中午、傍晚畫出物體影子,並記錄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

(1)自由討論觀察對象(小朋友、椅子、棍子等)。

(2)幼兒到戶外陽光下畫影子。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早晨小朋友的影子長,中午最短。

(2)早晨和晚上小棒影子的位置不一樣。

(3)中午的時候物體的影子最短。

記錄我的實驗現象。

六、注意事項

要注意天氣的狀況,晴朗的天氣才能便於活動順利地開展。

七、拓展性活動方案

1.運用影子的原理玩“手影”遊戲。

2.運用影子的原理製作“皮影”。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細微變化,初步感知事物的可變性。

2、通過不時的嘗試,激發幼兒探索新事物的慾望。

3、培養幼兒的挑戰性和對新事物的適應性。

活動準備:

1、已有的認知經驗的準備:對周圍環境變化的密切關注。

2、氣球、軟鉛絲、木頭積木、顏料、溫開水、果凍粉、紙、橡皮泥、麪粉、碘、蘇打等。

3、大灰狼頭像一個、玩具水槍一把。

活動過程:

一、“變”,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1、出示未吹氣的氣球提問:假如往裏面吹氣會怎麼樣?往裏面放水又會怎麼樣?

(請個別幼兒操作並講述)原來氣球是怎樣的?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後,又是怎樣的?(重點引導幼兒講動身現的變化)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小節。

氣球由扁——圓,由小——大,又由大——小,由圓——扁。

二、實驗活動——“變變變”。

1、出示局部準備的.操作資料,提問:大家能想什麼方法,使它們變得和原來不一樣嗎?比比誰想的方法多。

2、幼兒實驗,教師巡迴觀察、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如:軟鉛絲變圖形,麪粉加水的變化,用果凍粉製做果凍……

3、請幼兒講述操作變化過程和實驗結果。

三、遊戲:消滅大灰狼。

1、出示大灰狼頭像,用準備好的水槍對準噴射,大灰狼消失……

(引起幼兒對感知“變”的興趣。)這是怎麼回事呢?再看一次魔術。

2、發現祕密——變

出示一個空瓶,請一名幼兒往裏灌水——出示碘,引導幼兒認識。

師:假如往水裏加點咖啡色的水,會發生什麼變化?

再讓咖啡色的水變成沒有顏色的水行不行?

(教師蓋上瓶蓋搖晃瓶子,讓幼兒觀察水中的顏色沒有了。)

(重點:設置懸念。)

四、活動延伸

把水會變色又能變回來的祕密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探索、研究。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9

活動設計: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

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1、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2、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3、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塗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後面是什麼。三張全出示後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反思:

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爲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爲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爲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作者的此活動反思全面、到位,可以供我們借鑑。也驗證了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探究圖形奧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判斷、分類的能力。

3、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按圖形的兩種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不同形狀、顏色的圖形卡片若干。

2、《找朋友》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看圖找形,出示拼貼圖樣引導幼兒觀察,啓發幼兒說出每種物體都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二、送圖形回家,啓發幼兒按圖形特徵將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梯形的小卡片分別放在相應的“圖形房”內。

三、讓幼兒根據圖形特徵將自己的'各種卡片進行分類(根據圖形的形狀、顏色兩種特徵)。

四、聽音樂《找朋友》做遊戲。玩法:在音樂聲中幼兒找顏色、形狀相同的卡片或物體爲好朋友,鞏固按兩種特徵分類。

大班科學活動――猜猜我是誰(聶莉莉)

活動目標:

1、以自我欣賞的眼光發現自己與衆不同的頭部特徵。

2、嘗試在同伴面前大膽、誇張地介紹自己的特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面鏡子,足量的紙,筆。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7-8頁。

活動過程:

一、猜猜是誰。

1、觀察活動材料的畫面,看看他們是什麼?

2、同樣是樹葉,同樣是斑點狗,它們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每一個個體之間的差異。

二、特別的朋友。

1、翻看幼兒活動材料第7 頁的照片。這裏有三位小朋友,他們都說自己很特別,你們看出來了沒有?聽聽

2、找一個好朋友,仔細比一比我們的長相,把我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3、教師鼓勵幼兒兩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號記錄觀察結果。

4、教師參與與幼兒的觀察、記錄。引導幼兒從關注身高、胖瘦等明顯特徵轉向關注有趣的、不太明顯的細微特徵,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彎曲度,頭頂的旋渦、眉毛的濃淡等。

5、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將幼兒的觀察記錄彙總到大的記錄表中。

6、我們原來有那麼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

三、尋人啓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說他的名字。你們可以問我他是男孩還是女孩,長的什麼樣,然後通過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誰。

2、教師根據幼兒觀察記錄上的特徵,有選擇的進行描述,請幼兒裁裁老師說的是誰?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小學,初小了解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熟悉校園環境、教師和學生,瞭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

2、激發幼兒入學的嚮往之情,不斷加深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的.自豪感。

二、活動時間:20xx年6月18日

三、參加對象:全體大班幼兒、大班老師、保育員及行政後勤、保教處成員

四、活動地點:參觀良村鎮中心小學

五、活動準備:

1、對幼兒進行參觀前的談話活動。

2、返園路上各路口安排後勤人員值守。

3、與參觀良村鎮中心小學聯繫參觀事項。

六、活動流程:

1、7:30—7:50全體人員準時在參觀良村鎮中心小學大門口集合,分班列隊

2、7:50排隊進入參觀良村鎮中心小學

3、8:00—8:10參觀良村鎮中心小學校長給小朋友講話

4、8:10—8:20分班上廁所

5、8:20觀看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

6、8:35—9:15(第一節課)幼兒分班進入一年級教室旁聽一節課瞭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的。

7、9:15—9:25(課間十分鐘)瞭解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麼

8、9:35在小學老師的帶領下,幼兒分班參觀小學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電視臺、廁所、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食堂等地,瞭解各設施的功能以及學生應遵守的公共規則,知道這些地方是小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

9、10:50與小學老師、哥哥姐姐們告別,請小朋友向小學老師說表示感謝的話。

10、11:00全體人員集中,安全返園。

(返園路線:參觀良村鎮中心小學——幼兒園)

11、延伸活動:回園後,各班組織幼兒圍繞“我向往的小學生活”展開討論,講講自己在小學中的所見所聞及所感。

七、注意事項:

1、請家長在7:50前準時將孩子送到良小門口本班老師手中。

2、各班做好拍照存檔工作。

3、在小學老師帶領下進行參觀。

4、在參觀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安全,遵守活動規則,聽從老師安排。

(2)有禮貌,專心聽老師解說。

(3)排好隊,上下樓梯靠右邊。

(4)參觀時不擁擠,不大聲喧譁,保持安靜。

(5)愛護花草樹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6)注意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7)跟隨班集體,不個別行動。

5、全體人員一起返園,返園時一定要清點好人數,教育幼兒過馬路要注意安全,跟好老師和夥伴不掉隊、不擅自離隊,路上不喧譁不吵鬧等。後勤人員在各個路口值守。

八、應急備註

1、活動中安全第一,如遇安全情況,一切以幼兒爲先,注意相關協調工作。

2、如遇下雨天氣,參觀活動時間順延。

3、參觀活動的有效性,注意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整合相關經驗,達成發展目標,實現教育價值。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2

一.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五月主題探索活動“水”的一個幼兒生成活動。源自幼兒對衝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後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

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緻的觀察力。

二.活動流程和教學方法

首先把活動室佈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嘗試1:幼兒自行實驗→記錄結果並進行比較→交流討論

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幼兒,傾聽幼兒的'想法,但並不真正加入實驗,旨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操作能力。

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嘗試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行實驗→交流討論。

教師以平行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實驗,進行個別輔導。

得出結論:容器內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卻不再溶解於水,這種現象叫飽和。

三.活動分析

在活動中,幼兒對顏色鮮豔、常見的實驗材料興趣較濃,使用頻繁。同時,幼兒獲得多次嘗試機會,運用一定的觀察操作方法,能將所獲取的經驗用記錄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動

在嘗試2中,幼兒發現飽和現象,提出許多解除飽和現象的方法,鼓勵。

幼兒進行嘗試,看看是否會解決飽和現象。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3

活動目標:

1.識鏡中影像和鏡子外物品的關係。

2.建立初步的鏡面反射的概念。

活動準備:

1.科學:《奇妙的鏡子》

2.鏡子,照片,時鐘。

活動過程: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觀察鏡子中的自己,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有什麼是不同的。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2)它有什麼作用?

(3)現在要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照照自己,照照喜歡的東西,並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有什麼是不同的?

2、師生互動。

(1)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用兩面鏡,三面鏡;照這些東西。

(2)你們用鏡子看到了什麼呢?

(3)在照鏡子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4)重點:讓幼兒瞭解和認識鏡中影像和鏡子外物品的關係。

3、教師在鏡子前放一個時鐘,請幼兒進行觀察。

(1)請你看看鏡子裏的時鐘,說說哪裏不一樣了?

(2)再將鏡子放在時鐘的中線上,你又會看到什麼?(鼓勵孩子大膽的描述他所看到的)。

(3)難點:幫助幼兒初步建立鏡面反射的概念。

4、結合幼兒用書,讓孩子嘗試更多的鏡子游戲。

(1)你知道鏡子還有哪些遊戲嗎?

(2)請你看看書中還有哪些鏡子的遊戲,告訴大家?

(3)說說鏡子裏的物體和鏡子外的物體有哪些變化?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4

活動目標:

1、結合已有資料及生活經驗,大膽談論對雲的認識。

2、運用合適的材料、方法表現雲的形態。

活動準備:

藍色繪畫紙、油畫棒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9頁。

活動過程:

一、 各種各樣的雲。

1、應道幼兒觀看幼兒活動材料中雲的.圖片。

2、談論集中雲的外形和相關天氣。如積雲,胖胖的,又濃又厚,像一座山,形狀易變;捲雲,像羽毛,一行行,一羣羣;厚雲,寬大,灰色,位置很低。

3、這些又大又白、一簇簇在天空中到處浮動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4、他們不是棉花,不是肥皂泡,不是軟糖,他們是成千上萬噸水漂浮在高空中。

二、 我看見的雲。

1、 引導幼兒在藍色紙上用棉絮或白色油畫棒表現出自己看見的雪白、柔軟的雲,鼓勵幼兒爲自己的作品說一小段話,教師幫助其記錄。如;雲像一座座山,雲連起來像蘑菇等。

2、 將幼兒的畫一張張貼在牆壁上,供幼兒相互欣賞雲彩壁畫。

三、 遊戲:白雲烏雲。

1、 教師說"白雲",幼兒邊做蝴蝶飛的動作,邊念"白雲飄飄天氣好"。教師說"烏雲",幼兒邊做蹲下的動作,邊念"烏雲滾滾要下雨,快快停下避避雨"。

2、 根據幼兒的興趣,遊戲進行若干次。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

活動目標:

1、 通過玩電動玩具,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 讓幼兒瞭解電池的正負極會影響玩具的啓動或靜止。

活動過程:

1、 準備一些電動玩具先讓幼兒玩,並讓幼兒思考:電動玩具爲什麼會動起來?

2、 師幼共同探索。裝反電池的正負極,啓發:"老師這裏的'玩具也有電池,誰來試試電動玩具能動起來嗎?"3、 教師總結:電池的正負極的不同,會影響玩具的動或靜。

4、 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玩具裏面裝的節數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