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弓箭的歷史文化、知道弓箭的射程與彈性有關。

2、發現弓弦和弓臂有彈性。嘗試用各種小物件智造出有彈性的玩具

3、體驗玩弓箭活動的樂趣,產生探索彈性的科學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玩弓箭中發現弓箭彈性的存在

難點:嘗試用各種小物件智造出有彈性的玩具

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玩弓箭的初步經驗。

2、物質準備:兒童玩具弓箭若干、皮筋、線繩、鈕釦、視頻、紙條,青蛙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瞭解弓箭歷史文化

師:大家好,我是從查幹湖畔的蒙古族幼兒園來的小韓老師。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樣有趣的玩具,這個有趣的玩具就藏在電視裏。

幼兒觀看視頻

師:小朋友在視頻裏看一看這個有趣的玩具是什麼呢?

幼兒:射箭

師提問:

(1)通過觀看視頻你們知道弓箭最早是做什麼用的嗎?

(2)蒙古族人常使用弓箭做什麼?

(3)現在我們用弓箭做什麼?

3、師:“現在弓箭是國際比賽項目,也是蒙古族那達幕的傳統項目。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射箭吧!

二、玩一玩 建構弓箭的彈性經驗

1、嘗試射箭感知彈性

全體幼兒嘗試射箭,師指導個別幼兒做示範。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持弓射箭的方法――我們要站在起射線上,左手向前握弓臂,右手捏箭搭弓弦,拉弓瞄準放手射。”

幼兒嘗試射箭活動

師提問:

(1)剛纔你是怎麼射箭的?

(2)你的箭射得遠嗎?

(3)你的箭怎樣才能射得更遠呢?

(4)爲什麼弓弦拉的開纔會射得遠呢?

2.分組比賽感知彈性

師:“現在分成兩組進行射箭比賽,看看哪組的弓箭射得更遠?”(一組使用用麻繩做的弓弦,用紅色標記弓箭,一組使用彈力繩做的弓弦,用黃色標記弓箭。請一位老師來當裁判)

第一組幼兒比賽。

師:誰的弓箭射得遠?裁判舉旗示意

他的弓箭爲什麼射得遠呢?

第二組幼兒比賽

師:“哪個弓箭射得遠?爲什麼黃色弓箭射得遠呢?”

3.比較操作驗證彈性

(1)動手觸摸比較兩把弓箭發現弓弦有彈力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拉一拉這兩把弓,會有什麼發現?黃色的弓箭爲什麼能射得更遠一些呢?”

幼兒逐一觀察,進行討論

師提問:“你怎麼發現它有彈力的?或者這個弓弦要怎樣纔能有彈力呢?”

(2)比較弓弦,驗證彈性的特徵

師:“這是製作這兩組弓箭使用的弓弦皮筋和線繩,大家動手拉一拉,看一看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變化?

幼兒比較後表述自己的發現。

師:“皮筋的彈力從哪來的?要怎樣做才能發現皮筋的彈力?爲什麼皮筋有彈力?”――幼兒討論

師小結:“很多物品像剛纔的皮筋,我們拉一拉,它的形狀會變化,手鬆開後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是皮筋的彈性。產生的這個力量就是彈力。有彈性物品纔會有彈力。

師:大家猜一猜,弓臂有沒有彈性

壓一壓弓臂會彎曲,鬆手又恢復原來的樣子.弓臂加上弓弦的彈性,這把弓箭才能射得更遠一些”

三、做一做探索玩彈性的興趣

師:1、“剛纔我們玩的弓箭是一種利用彈性製造的玩具,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物品與彈性有關?”我們可不可以用小物件智造出彈性來呢(教師爲幼兒投放鈕釦,線繩、皮筋、踢的口袋、彈簧、彈弓、、、、、)

師:下節課我們小朋友接着用小物件智造玩具。

活動總結

活動開展中,幼兒積極參與,能夠大膽的進行交流,發現了彈性的祕密。並在製造彈性玩具的過程中幼兒大膽的發揮,對彈性認識的經驗構建的豐富起來。充分體驗到了科學探索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一、設計意圖:

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二、活動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三、活動材料:

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進入大班後,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瞭解很少,特別是冬天的活動中容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由此,通過有趣的關節遊戲,關節表演等內容,使幼兒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的作用,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身體中的常用關節。

2、情感目標: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有重要作用,懂得孝順父母,爲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技能目標:學會簡單的保護關節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認識身體中的常用關節,學會簡單的保護關節的方法活動準備紙筒若干,機器人兩個,幼兒遊戲中玩耍需要的光碟,人體模型。

活動過程

基本環節:

音樂:小毛驢

進場基本環節:

一、(助教扮的機器人在門外敲門)很重的敲門聲,小朋友們上位,機器人進來。

(1)向小朋友們道歉;與小朋友們一起表演節目;

(2)引出機器人和我們的不同,

(3)請工程師把機器人改造得更靈活。

二、利用人體模型講解關節

(1)教師講解,讓小朋友找自己身上的關節

(2)請小朋友找老師身上的關節,找到的小朋友在關節處粘一個標記。

三、探討關節的作用。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1)請小朋友一手按住下巴一手捂住額頭,知道關節的動與不動。

(2)請一個教師上來表演,閉合下巴關節,引出此關節可以說話吃東西。

(3)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戴上紙筒吃蘋果,知道肘關節可以彎曲。

(4)請機器人和小朋友比賽運球引出關節可以讓我們更靈活。

通過以上表演總結我們人體如果沒有關節就不會說話,不會吃飯,行動起來就很不靈活方便,所以說關節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護好關節。

5、保護我們的關節。關節對我們這麼有用,我們要保護好它們,不要讓關節拉傷或者扭傷了,不要推撞小夥伴,老師把小朋友玩耍的情況錄下來,看看誰沒有保護好他們的關節,並且請他們以後改正。

6、改進了的機器人進場。啓發幼兒觀察現在機器人和剛纔機器人的不同點,機器人邀請小朋友(自選紙筒套在身體的關節處)一起跳舞。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節極爲普通的科學活動,把介紹蚯蚓作爲主要的教學目的,沒有花哨的準備和內容,也未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其中,但這節普通的課卻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徵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直觀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識,同時,取得了用圖片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在本節課中,又利用了因特網,隨時解決幼兒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類問題,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望,同時也解決了教師對知識瞭解不全面,從而面對幼兒提問時束手無措的情況。

  教學目標:

1、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網爲日常生活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事先聽過《小蚯蚓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出課題。

細細長長像條蟲,沒手沒腳會勞動;天天躲在泥土中,鑽來鑽去把土鬆。猜猜這是什麼?(點擊謎底)

  二、蚯蚓的特徵。

用多媒體課件詳細介紹蚯蚓的各部分特徵。

教師小結:蚯蚓的身體細長,圓圓的、光滑、柔軟;全身由許多環節組成,頭較尖,嘴長在身體最前面。它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沒有腳,是靠身體的一伸一縮向前移動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體課件瞭解蚯蚓各種不同的作用。

  四、遊戲“蚯蚓愛吃什麼”

請幼兒根據蚯蚓的愛好有鼠標挑選蚯蚓愛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動。

用因特網查找關於蚯蚓的資料。

1、師:你們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師記錄)

2、師生共同上網查找資料。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磁鐵遊戲活動,感知磁鐵能吸引鐵的現象,提高幼兒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磁鐵、糖紙、鐵釘、鐵墊片、牙籤、橡皮泥、鏡子、塑料板、紙板、書。

五、活動過程

幼兒討論製作方案。

用彩色糖紙做娃娃衣服,用糖紙的一端擰出一個娃娃頭,下邊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問題:怎樣讓糖果娃娃跳起舞來。

用同種材料給糖果娃娃搭建“舞臺”。

試一試:讓糖果娃娃在“舞臺”上跳起舞來。

(1)把鐵釘倒放在鏡子上,將糖果娃娃套在釘子上,用磁鐵在鏡子下面來回移動,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將糖果娃娃用兩根牙籤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將鐵墊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後用磁鐵在鏡子下面來回移動,糖果娃娃就跳起舞來。

(3)糖果娃娃裏包上橡皮泥,鐵釘套上鐵墊片,再將鐵釘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鐵在下面來回移動,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來。

試一試,厚薄不同的各種材料疊加起來,糖果娃娃在“舞臺”上會有什麼不同的變化。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用鏡子、塑料板、紙板幾種材料疊加起來,糖果娃娃可以動。

(2)用鏡子、厚書疊加起來,糖果娃娃有時能動,有時不能動。

(3)“舞臺”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動。

(4)“舞臺”越薄,糖果娃娃動得越快,隨着“舞臺”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動速度逐漸減慢,直至不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輕,二是底面大圓滑。

2、簡單瞭解物體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科學道理。

3、萌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慾望。

(二)活動準備:

不倒翁數個;木板、錐體等物體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 謎語導入:一個老爺爺,別看年紀大,走路左右擺,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教師讓不倒翁動起來,並提出問題,不倒翁爲什麼怎麼推它也不倒下?

(2)、幼兒分組,帶着問題去操作、探索和發現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

3、 進入集體活動環節,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徵:它的底部是什麼樣子?它的頂部是什麼樣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過程你發現了什麼?

(2)、不倒翁爲什麼不倒?

(3)、教師小結: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體上重下輕,底部有一塊較重的鐵塊;二是底面面積較大並且圓滑,向一邊傾斜時,重力的作用使它搖擺起來。

4、 探索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道理。

(1)、幼兒分組操作木板,錐體,讓操作物體站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領。

(2)、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站立,尋找發現物體穩定性與物體的什麼特徵有關係。錐體爲什麼錐部在下的時,它站立不起來?

(3)、操作不倒翁,讓它左右大搖大擺,發現重心與重力作用之間的簡單的關係。

5、 教師小結。

(1)、通過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發現底面面積越大,物體越穩定。

(2)、通過操作不倒翁,當不倒翁倒向左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反之相同;不倒翁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擺動就越大。

6、 幼兒邊玩不倒翁邊念兒歌邊動作結束。

7、 附兒歌:不倒翁,真好玩,樣子長的也很獨特;

頭兒小來,腳兒大,頭兒輕來,腳兒重;

左推它不倒,右搖它不倒;

傾斜的越大,擺動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右邊;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左邊;

搖搖搖,擺擺擺,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一)藝術活動:製作不倒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製作不倒翁,鞏固 和運用在科學課中學到的科學知識。

(2)、通過製作不倒翁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

(3)、激發幼兒在藝術中享受科學帶來的樂趣。

(一) 活動準備:

1、 蛋殼、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筆,剪刀,膠水,及時貼等等輔助材料。

3、 範例幾個

(三)活動過程:

1、 出示範例,邊玩邊說科學課結束時的兒歌導入課題,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2、 觀察範例,請幼兒說說自己觀察到的不倒翁的製作過程。

(1)、請幼兒搖一搖不倒翁,發現不倒翁的肚子裏首先要有東西,使其有重量。

(2)、發現一下,在不倒翁肚子裏的東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製作應該先進行那一步,然後呢?爲什麼?

(4)、講講自己打算製作的不倒翁的樣子是怎麼樣的?

3、 分組製作不倒翁,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製作。幼兒製作過程中,教師進行及時、適時的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示範,及時發現有創意的幼兒進行表揚。

4、 進行講評活動。先讓幼兒與小夥伴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麼製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師進行個別講評,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兒,注意發現他的作品的優點,以激發其自信心。

5、 與不到翁一起跳舞結束課程。(健康歌的曲子進行伴奏,兒歌是:左搖搖,右搖搖,頭兒小小,腳兒圓圓,頭輕腳重一起來做運動,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搖晃真呀麼真可愛!

教育隨筆: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豐富知識,教育契機隱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每個細節。

元旦日日臨近了,每個班都沉浸在元旦節目的排演中,大班雙語劇的排演中 ,需要個西瓜的道具,用什麼做呢?思來想去決定用氣球吹上一定量的氣,然後外加裝飾,可是氣球吹起來後,發現氣球太輕了,自己就動了,怎麼辦呢?孩子們說:“裏面加點東西,讓它重點不就行了嗎?是呀,於是我放掉了裏面的氣體,把在奇妙的植物主題中幼兒帶來的種子和孩子們一顆一顆地放氣球裏去,然後把口紮緊放到了桌子上,這時,李鑫傑小朋友喊道:”老師,老師!氣球不跑了,還左右搖晃起來!和我家的那個玩具不倒翁一樣!可不是嗎!氣球象不倒翁一樣左右搖晃起來,並且不倒下了。我心裏暗喜,孩子們又發現科學的奧祕了。我馬上問:“爲什麼氣球不跑了?劉力源說:”它肚子裏有種子,沉了!我又問:“爲什麼氣球不倒了呢?孩子有點答不上來了,一個個自言自語地說:“爲什麼呢?爲什麼呢?”過了一小回,杜琳林嘟囔着有點不自信的說:“氣球的的底是圓的,還有它下面有種子沉了壓的氣球不倒下。”我表揚了剛纔發言的孩子,同時對孩子們說:“我也很想知道它爲什不倒?剛纔小朋友說和不倒翁一樣,明天把自己有不倒翁玩具帶來咱們一起發現不倒翁爲什麼不倒,好不好?”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

就這樣一堂科學課形成了,在孩子們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學道理後,又產生了動手製作不倒翁的想法,於是一堂科學和藝術整合的課程形成了。

在藝術課製作不倒翁的過程中,幼兒興趣盎然,積極參與,這時,鄒宇軒小朋友大聲喊:“老師老師!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連忙過去,原來雞蛋裝上種子等東西后,並不象想象中的那樣搖晃起來,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馬上明白了,原來放入的種子由於沒有固定,雞蛋歪向哪,其內的種子一起就過去了,所以起不來,我故意裝做沒有辦法的樣子,着急的說:“那怎麼辦呀?”孩子們附和着:“對呀!怎麼辦呢?孩子們啞然了了一會,潘泰說:“讓種子不跑不就行了嗎?”這一提孩子開了鍋一樣的七嘴八舌的說開了:“用東西壓住!”不行,不行!口小東西進不去!”老師!老師!有了,用雙面膠帶呀!”老師老師!用膠水粘!”我沒有給予他們答案,我說:“孩子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自己去試試吧!”在嘗試操作中,孩子們即既要考慮別把蛋殼弄破了,考慮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辦法把其內的種子固定,孩子熱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結果最後出來,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把種子裝進蛋殼(或者)後,然後倒上適量的膠水,讓膠水把種子固定在底部。製作現場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殼,有廢棄的膠帶,有各色的剪紙……

製作過程中,孩子們在學習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學到了和鞏固了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的:

1、通過比較認識狐狸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徵。並瞭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羣居、野獸。複習詞:狡猾、蓬鬆

活動準備:狐狸和狼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介紹狐狸

1、提問:

(1)什麼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圖片)

(2)狸什麼地是很狡猾的?(狐狸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燻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狐狸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狐狸住在哪裏?吃什麼東西?(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麼動物?

2、比較狼和狐狸的不同點

(1)狐狸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麼?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麼吃得下?(狼的身體比狐狸大,狼是一羣一羣出來找食的)

(3)狼和狐狸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小結:不同點:通過比較認識狐狸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徵。並瞭解它們的共性。豐富詞:羣居、野獸。複習詞:狡猾、蓬鬆

狐狸:狡猾、是一隻或兩隻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鬆。

狼:冬天羣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相同點:狐狸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裏,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狐狸和狼誰兇?誰比狼還兇?(老虎、獅子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着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爲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爲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裏、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裏、商場裏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一、設計意圖:

根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幼兒園的種植園裏,在和媽媽奶奶逛菜場時,在幫媽媽奶奶撿菜時,都能看到各種蔬菜的根,但是,這個“看見”,是孩子的無意注意,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將孩子的無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也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們將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學中,從幼兒的第一次探索到他們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從他們的自我結合分組、組長的選出、工作的分工、回答問題的人選等等,教師都只是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充分自由發揮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根的不同形態,知道植物的根生長在土裏。

2、在活動中能大膽表述,體驗探索不同植物根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樹根、黑板、籃筐。

2、園內種植園

3、幼兒問卷《列舉三種根的樣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

  四、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樹根,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2、你們還知道什麼植物有根?

3、教師小結:原來,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二)、第一次探索

1、幼兒動手找青菜的根

(1)今天,我們來到了種植園,那你們知道我們的種植園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們真棒,那我要考考你們:請你們找一找青菜在哪裏,它的根又在哪裏?請你動手拔一拔,看誰的動作最快。

2、集合,提問: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在哪裏?你從哪裏找到青菜的根?

2、小結:原來根喜歡住在泥土裏。

(三)、第二次探索

1、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長得什麼樣子。

2、小結: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邊有許多小毛毛。

3、我們的種植園裏有那麼多植物,是不是每種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長的一樣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發現根的祕密呢?

4、接下來給你們一個任務:請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教案 ) 菜園裏其他植物的根。要求:(1)自由組合,三人爲一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選好組長到老師這裏拿筐。(2)每種植物只能拔一顆,並且拔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出示記錄紙)(3)聽到鈴鼓聲請你們以小組爲單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兒分組介紹自己的記錄(從幼兒記錄的方法、形式上進行點評)

6、幼兒觀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問:你們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們的根分別是怎樣的?(每組一個代表發言回答,其他組員補充)

7、根據幼兒觀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徵進行分類。

小結:我們今天都發現了根的祕密,想菠菜、青菜這樣直直的根,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爺爺的鬍鬚,叫鬚根系。像蘿蔔這樣的根粗粗大大的,叫變態跟。

(四)、結束

剛纔我們發現了根的祕密,那你們知道根有什麼用途嗎?回家查查資料,我們下次再討論。

  五、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來源:

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見大人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氣球、皮球等打氣,並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同時,讓孩子們動手動腦瞭解打氣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構造,並使幼兒樹立起"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科學探索。

◎活動目標:

1、科學小實驗,並大膽動手動腦完成小實驗

2、筒的作用以及構造,正確的使用打氣筒

3、"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科學探索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打氣筒1個 ,記錄表每人一張,彩色筆若干盒

2、經驗準備:用打氣筒◎活動重難點:

1、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實踐,瞭解打氣筒的構造

2、難點:讓幼兒通過實驗辨別打氣筒的兩個孔的功能

◎活動過程:

1、提問:你們玩過氣球麼?什麼時候?怎麼玩的?(出示打氣筒)怎樣用?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孔,打氣管應屆到哪個孔上?讓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預測打氣筒的,並記錄下他們的猜想。

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公共探討實驗結果:打氣管應該接到哪個孔上?你猜對了麼?

4、老師提問:打氣筒上的兩個孔哪個是進氣口,哪個是出氣孔?幼兒預測;教師操作:分別用手捂住出氣口和進氣口,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討論 。

5、實驗探索的結果

◎活動延伸:

生活中除這樣的打氣筒,還有哪些打氣筒,它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麼?回去觀察一下家裏的打氣筒,通過你的觀察,記錄下打氣筒的進氣口和出氣口。

◎活動評析:

該活動來自生活,打氣筒是幼兒感興趣的工具;活動所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強,有助於幼兒獲得科學經驗。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實驗探索,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知識,並推進活動的順利進行。通過科學活動有利於幼兒樹立探索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爲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

(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沉與浮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裏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裏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爲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爲什麼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麼,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裏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雲的變化,有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2、幼兒瞭解雲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初步瞭解雲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感受天上雲的變化與天氣現象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和難點:

瞭解雨、雪是由雲變成的。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平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雲

材料準備:多變的雲視頻、各種雲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回顧和交流幼兒關於多變的雲的已有經驗。

引導語:這段時間,我們在晴天、多雲、陰雨的天氣帶小朋友觀察過各種各樣的雲,雲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雲像什麼?

提問:雲會不會移動?云爲什麼會移動?怎樣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雲。

討論:雲會不會變成其他的樣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雲?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時候見到的?

3、觀看雲變成雨、變成雪的課件,感知雲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的現象。

討論:誰知道雲會變成什麼?

通過課件向幼兒介紹天上下雨就是雲變成的,冬天下的雪也是雲變成的,進一步感知雲的變化。

4、感受和發現雲朵變化與天氣的關係。

爲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雲呢?(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後,向幼兒介紹不同的雲是和天氣有關係的)

引導幼兒分小組將觀察記錄按天氣進行分類整理和比較,製作小組大記錄表,並向大家介紹本組的觀察發現。

5、活動延伸:

讓幼兒去戶外觀察天上的雲,分別說說天上的雲塊像什麼?並把它畫下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內容:

神奇的光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祕的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動難點:

能理解淺顯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硬幣、手電筒

2、活動記錄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兒兩張

3、多媒體課件: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裏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活動過程:

一、瞭解光的種類:

1、設置場景(使室內變暗)師:提問:

小朋友,屋裏爲什麼變暗了?

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裏變暗了”(打開燈)提問:爲什麼屋裏又亮了?幼兒:因爲有燈光了,所以屋裏變亮了。師:那麼,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2、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激光、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

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自然光: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燈光、激光、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認識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戶遮住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過去的,比如:太陽光、月光、手電筒的光、應急燈的光等等,因此,這種光的照射過程成直線的現象稱之爲直射現象。

實驗(二)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裏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發現小鏡子反光,發現水盆裏的水也反光、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彎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這是由於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陽光會照在地上,我們身上,也會穿過清水照進水裏,可是水和空氣不一樣,光鑽進水裏,走得慢了,也發生了一點變化,我們的眼睛看下去,水裏的筷子好像變彎了,其實是光在和我們做遊戲呀!是光的第三個特性:光的折射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並讓幼兒做記錄。

三、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

2)、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在醫院裏,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3)、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畫到記錄紙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瞭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瞭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

3、知道製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爲,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1、自制“聲音魔箱”一隻,內有一些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等。

2、不同材料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

3、錄有多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歌唱、傾聽活動:周圍世界隨意的聲音。

(1)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摸箱觸物遊戲,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1)(出示“聲音魔箱”)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看!這裏有一個“聲音魔箱”。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並讓它發出聲音,下面的小朋友要猜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3~4位幼兒上前遊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並說說自己的聽辨理由。

3、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瞭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麼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請你們去試試看,說說自己是用什麼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而且,在觀察中瞭解物體的振動會讓物體發出聲音。

4、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麼聲音?爲什麼?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如:放鞭炮聲、救護車聲、水流聲、嘈雜的人聲、琴聲等等)。說說自己喜歡聽到什麼聲音?不喜歡聽到什麼聲音?爲什麼?

(2)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麼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5、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麼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裏。)

幼兒園裏有沒有噪音呢?(小朋友下課以後大聲吵鬧的聲音。)

在幼兒園裏,小朋友什麼時候可以發出熱鬧的聲音?什麼時候應該發出輕輕的聲音?(遊戲時可以熱鬧,看書、學習或休息時應該安靜,平時應該輕聲講話。)

6、教師小結並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1)教師: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爲了讓別人聽清楚;人多地方說話聲音輕是爲了不影響別人,不製造噪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2)一分鐘輕聲交流時間,在學會控制音量禮儀的喜悅中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1、活動區域創設:把“聲音魔箱”、錄音機、磁帶、一些餐具、玩具、工具等物品投放到“科學探索區”,成立一個“聲音總動員”。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進一步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發現和了解聲音的祕密。

2、家園共育:建議家長朋友帶孩子到大自然傾聽、感受天然的聲音,並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不在公共場合製造噪音。

3、活動延伸:教師將幼兒在課堂上對聲音“輕或重、好或壞”發表的看法記錄下來,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交談。

4、領域活動滲透:在語言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聽聲音自編故事”、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繪畫“藏在聲音裏的祕密”、在音樂活動中學習與同伴進行合唱,學會在集體歌唱中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矇眼聽辨聲音、變換方向走”,進一步體驗聲音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瞭解。

2、認識沙漠裏的駱駝,瞭解駱駝的主要特徵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3、引導幼兒知道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

3、讓幼兒懂得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漠沙化。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瞭解駱駝的主要特徵。

-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駱駝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駱駝的身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教師:駱駝喜歡吃什麼?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

-教師:駱駝有什麼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裏,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裏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幹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裏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峯。可以分爲單駝峯和雙駝峯。駝峯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裏。駱駝是沙漠裏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爲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沙漠裏有什麼?(仙人掌、蠍子等)

-教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瞭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裏生活的動植物。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觀察畫面,說說:沙漠裏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麼名字?

-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小百科: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