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

設計意圖:

晨晨小朋友帶回來一把與衆不同的“油紙傘”。它掛在教室裏特別好看,孩子們問:“這是一把什麼傘啊?”爲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了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瞭解不同傘的製作及特徵,開拓他們的知識面。

適用對象:

中班幼兒

活動建議:

鼓勵家長多收集一些油紙傘讓孩子欣賞。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油紙傘與一般用的傘不同之處。

2、知道油紙傘是一種傳統藝術的繼承。

3、萌發愛科學愛自然的情感。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不同的油紙傘。

2、有關油紙傘製作的CD碟

3、把收集的圖片,文字資料貼在牆上,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油紙傘及一般的傘,讓幼兒自由觀察及討論這兩把傘的不同之處。

2、教師小結幼兒討論的結果。

3、讓幼兒觀看油紙傘的工藝製作CD碟,讓幼兒帶者問題來觀看。

4、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所看到的,說說油紙傘與一般傘的不同,有什麼特徵?

5、自畫一幅美麗的油紙傘圖案。

活動評價:

幼兒對油紙傘美麗的圖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知道油紙傘主要是用棉紙來繪畫的,它是一種手工製作過程,而一般的傘是機械製作過程。萌發了愛自然的情感和敢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2

  一、活動背景:

剛一入秋,班裏的陽陽就帶來了幾個看上去毛絨絨、碰上去刺刺痛的"傢伙",大家都圍過來,爭着看熱鬧,這個說:"什麼呀,像個小刺蝟?"那個說:"好像是個松果吧!"還有的說:"不對不對,一定是刺蝟寶寶在睡覺呢?"這時陽陽忍不住了:"你們不認識它吧,告訴你們,他們是毛栗子,是我爸爸從虞山上帶下來的。"聽着孩子們的爭論,看着孩子們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腦中油然生出一個念頭:我們地處虞山腳下,正是栗子的產地,何不利用這自然資源,帶孩子們認識一下栗子呢,於是產生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徵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剝栗子的各種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協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三、活動材料:

1、發動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山採栗子,同時鼓勵幼兒想出一種或幾種剝栗子取果實的方法。

2、幼兒自備各種手套、剪刀、小榔頭、小刀等。

3、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四、活動過程:

1、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①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②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

師:這麼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着什麼小祕密呢?

①先讓幼兒猜一猜。

②再讓幼兒分散操作,利用各種工具取出栗子果實。

③最後交流各自選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開來。

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腳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結:因爲栗子球外層代詞,所以在取果實時要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3、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徵。

①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②問一問:有什麼氣味?

③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間的關係?這些粒子像什麼?

⑤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再次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師: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①你想請誰幫忙?

②剝開後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自由操作剝栗子,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③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

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

請小刀幫忙,切開栗子。

請剪刀幫忙,剪開栗子。

④請個別幼兒說說栗子肉的特徵。

⑤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裏面是黃色的肉。

5、品嚐栗子,瞭解粒子的功用。

①啓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製成的食品。

②品嚐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重點)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紙的祕密,知道要愛惜和節約用紙。

活動準備:

1、摸箱,內放各種有特點的紙若干。

2、廢報紙若干,空瓶子每人一個。

3、小紙人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採用摸箱的遊戲,讓幼兒感知、回憶各種紙的外部特點。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摸箱的遊戲。1、請幼兒上前摸紙箱中的紙,猜出名稱,並說出理由。2、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紙。

二、通過競賽讓幼兒瞭解紙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等特點。

1、教師介紹競賽規則:每個人眼前有一個空瓶子和一張舊報紙,看誰能用各種辦法快速地把這張廢報紙快速地放到瓶子裏。(幼兒操作時,教師強調平常做紙的實驗時也要用廢舊紙,因爲紙很寶貴,同時鼓勵幼兒發散性地想出各種辦法)

2、請有代表性的幼兒演示方法,得出紙的各種特點,同時隨機教育要愛護紙。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有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的特點,再以後使用紙製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不要把它們弄折、弄皺、弄撕、弄捲了。

三、通過小遊戲讓幼兒瞭解紙的其他特性。

1、紙寶寶迷路回不了家了,這兒有四條路,幫幫它看走哪條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師演示課件教具讓幼兒知道紙怕火、怕水、怕劃,同時進一步教育幼兒愛惜用紙。(出示課件:有四條路同向小紙人的家,長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別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請幼兒預測小紙人走這四條路會發生什麼事情,同時演示課件、現場演示)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還怕火、怕水、怕劃再以後使用紙製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離火、水、刀子遠一點。

四、談話:讓幼兒瞭解一些特殊的紙。教師設疑:不是說紙怕水嗎?那我們平常喝水用的紙杯爲什麼不怕水呢?(原來這些紙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已經不怕水了)那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紙呢?(教師介紹一些特殊的紙:不怕高溫的紙,可放在微波爐裏烤;可以吃的紙等)請幼兒一起品嚐可以吃的紙。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冬天過去春天會來。

2、觀察春天的景象

3、知道春天昆蟲會出來活動。

4、享受聽故事和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

2、冬天圖片和昆蟲圖片若干。

3、春天背景圖。

4、彩筆、多媒體。

活動建議:

一、出示冬天圖片,引起幼兒興趣,並簡單瞭解動物的冬眠。

二、欣賞錄象,引導幼兒觀察並描繪春天的特點。

三、出示故事圖片,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昆蟲運動會》。

教師提問:

1、爲什麼昆蟲都躲起來睡覺了?

2、爲什麼蜜蜂平平後來能到外面玩了?

3、運動會上,平平的朋友參加了什麼比賽?

4、如果你是平平,你喜歡冬天還是春天?爲什麼?

四、教師出示昆蟲圖片,請幼兒觀察並描述昆蟲的外形特徵。

五、請幼兒爲昆蟲穿上漂亮的衣服並貼到春天的大背景圖上,集體創作一幅合作畫。

六、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春天。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兩次做傘,探究傘的結構,知道傘有傘面、傘柄、傘骨。

2.能積極主動探究、動手動腦,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

3.增強關愛小動物的社會性情感。

活動準備

製作傘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籤、橡皮泥、火柴棒等,實物傘若干,多媒體PPT課件(小雞淋雨的情景),各種各樣的傘,《傘舞》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傘的構造;難點:嘗試自制小傘。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做傘的願望

1.師:小朋友請仔細聽一聽,你昕到了什麼?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羣小雞在幹什麼?(欣賞多媒體畫面:小雞淋雨並尖叫着四處逃竄。)

2.師:天很冷,淋雨的小雞會怎樣呢?我們趕快想個好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許多幫助小雞的辦法,許多小朋友想做把小傘送給小雞,這個辦法真不錯!

二、幼兒第一次探索製作小傘

1.出示做傘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籤、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紹。

師:桌上有許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材料做傘?

師:現在我們就來動手爲小雞做小傘吧。

2.展示幼兒第一次嘗試的作品。(將做好的小傘插在吸水海綿上的小雞旁)

師:請你將傘送給小雞,並對小雞說句有禮貌的話。

3.幼兒交流,瞭解傘的結構。

(1)引導幼兒認識傘面、傘柄。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傘?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籤,先找塊圓形的布,然後用牙籤撐在下面。

師:聽聽小雞說什麼?(出示PPT畫面:小雞說,小朋友做的傘不能擋雨。)問題出在哪兒?

(2)每人一把實物小傘與自制傘比較,認識傘骨。

師:剛纔大家自己做的傘與手裏的傘有什麼不一樣?哪裏不一樣?

幼:我做的小傘撐不開。

小結:傘都有傘骨,傘骨就像人的骨架,沒有傘骨,傘面就撐不開。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製作小傘

1.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

師:剛纔我們做的傘因爲沒有傘骨,所以還不能幫小雞擋雨,怎麼辦?拿什麼材料做傘骨呢?(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做傘骨)

師:第二把傘做好後趕快送給小雞,仍然要對小雞說句好聽的話。

2.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

師: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

幼:用牙籤、火柴棒都可以做傘骨。

師:這次小朋友做的傘都有傘骨,小雞能撐開小傘遮雨了,小雞真開心。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能撐開的傘,並知道傘不僅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四、瞭解傘的作用

1.師:你們平時用過或看到過什麼樣的傘?

2.播放PPT,欣賞多種有趣的傘。

小結:傘不僅能擋雨、遮陽,還能裝飾和表演,傘,的用處很多。

3.幼兒與老師一起跳《傘舞》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確實,這是實現“幼兒爲本”教學理念的正確方法。在追求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今天,有效教學引領我們在教育中實踐智慧,在教育中體驗世界,在教育中開啓新的行程。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實踐中,我這樣讓有效教學行動起來。

1.關注興趣,有效組織。

杜威說過“爲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爲思維的開始階段”。科學探究活動大多數比較抽象,以遊戲化的方式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之中,感受活動的樂趣。

上面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體動畫課件,巧用小雞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看着雨中四處躲避、凍得瑟瑟發抖的小雞,爲小雞做小傘的慾望一下被激發了。他們利用廢舊材料探究製作小傘,並邊做傘邊安慰小雞:“小雞、小雞彆着急,馬上就有小花傘啦。”要想吸引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教學所呈現的情景除了能激發幼兒興趣,還要能喚醒幼兒已有的相關經驗或知識,讓幼兒內在的創造衝動釋放出來,陶醉在充滿樂趣的探究活動中。

幼兒的情感總是處於變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滅”。爲使幼兒在導入活動時被激發出來的熱情保持不減,我將情境性貫穿活動的始終。雖然是科學探究活動,但孩子們在認知、語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發展區”挑戰的機會。

2.關注能力,有效體驗。

認識傘,傳統教法往往是教師讓孩子從觀察入手,而此活動一開始就遵循皮亞傑的建構理論,即通過情景導入,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傘,讓孩子在主動探究、主動建構中獲取知識。

第一次探索製作後,幼兒交流,再與實物傘比較,瞭解傘的結構。通過嘗試,孩子們發現傘不僅要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然後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學習與探究之間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係,這種體驗式學習使教學更有效。

3.關注問題,有效引導。

爲保證活動的有效、高質,教師要運用智慧把要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願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繫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導航,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去追求實效性。在科學活動“傘”中,我實施了這樣幾個策略:

(1)讓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問題是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活動中我注意營造幼兒主動探索的氛圍,讓幼兒帶着疑問去探索,比如:“爲什麼我做的小傘撐不起來?”“拿什麼樣的材料做傘骨更合適?”鼓勵幼兒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比如:“和實物傘比比,哪裏不一樣?”發展幼兒的類比、聯想等思維能力。

(2)讓幼兒主動解決問題。合理運用指導策略,能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強調以幼兒發現學習爲主,並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只是教師的作用由直接指導變爲間接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活動中,幼兒第一次做傘送給小雞後,我設置了小雞仍然急聲高叫的情境,啓發孩子思考:小雞爲什麼拿到了傘還是急得嘰嘰叫?此時,再出現實物傘讓孩子撐一撐、轉一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找出原因:沒有傘骨的傘,小雞是撐不開的。於是,孩子們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爲小雞做傘。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很自然地間接指導了孩子,讓孩子發現問題後主動解決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對於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和發現,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幼兒知道“學什麼”和“怎麼學”,從願意學、喜歡學到主動學,自然會將自己從旁觀者變爲參與者,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教學也就變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讀懂幼兒心靈、創造教學奇蹟、共享教育幸福的藝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鑽研,爲平淡增添光彩,將了無生趣引導得生機盎然,讓師生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彼此受益!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6

教學目標:

1.瞭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教學理論依據: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爲,善於發現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杯子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杯子,使用的也比較頻繁,但大多數幼兒對杯子外部特徵、及功能並不瞭解。爲了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爲什麼? (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電熱杯)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鏽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裏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麼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2.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用高昂的熱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用開創性的語言啓發幼兒的創造性,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根據活動的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蒐集了多種不同的杯子,同時製作了大量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彩色面泥。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判斷杯子的不同,並能比較同種材質杯子的不同之處,提高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在比較杯子時,教師讓幼兒在瞭解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的同時,知道了什麼是白色垃圾,使他們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最後,幼兒利用彩色面泥動手製作杯子,活動達到高潮,他們想象和製作出了多種多樣,色彩豐富的杯子,並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和表達,體現了成功的愉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

一、活動名稱:

科學《小車迷》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汽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認識轎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引發幼兒對汽車奧祕的探究興趣。

3.感受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汽車,並統計自己看到的汽車。

2.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3.玩具大汽車一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通過觀察轎車模具瞭解轎車的組成部分及部件數量;

難點是引起幼兒探索轎車的興趣,並大膽向別人發問。

四、活動過程:

1.請幼兒結合統計表交流“我在馬路上看到的汽車”,瞭解汽車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提問:昨天我請小朋友和媽媽對馬路上都有什麼汽車進行了統計,誰來說一說你們都見過那些汽車?它們的外形特徵是怎樣的?能做什麼呢?

2.引導幼兒分組玩玩具汽車,並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汽車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師:這裏有許多玩具車,請你選一輛最喜歡的車,和它一起玩玩吧。

提問:你爲什麼喜歡它?

幼兒:我喜歡這輛垃圾車,因爲它可以運垃圾的。老師:是啊,垃圾車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很乾淨。

幼兒:我喜歡公共汽車,它可以坐許多人。幼兒:我喜歡警車,因爲它可以提壞人。

老師:警車的用處就是讓大家安全。幼兒:我喜歡這車,它可以運黃沙。老師:這是卡車,一般是運東西的。

3.出示ppt,進一步瞭解車輛的特徵及汽車的不同用途。

教師小結:所以,有的車是乘人的,有的車是運貨的,有的是特殊用途的車。

4.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

(1)提問:都坐過什麼汽車?去過哪裏?如果沒有汽車會怎樣?

感受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引導幼兒討論:汽車除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哪些不好的影響?

小結:大量的汽車尾氣使空氣變得渾濁,損害了人們的健康,給環境造成了污染。

5.引導幼兒探索轎車的奧祕,瞭解轎車的組成部分和用途。

(1)師:今天我爲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師:小朋友們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轎車,玩玩方向盤,打開前蓋和後備箱看看、轉動雨刮器,看看反光鏡等。

(3)請幼兒找找轎車部件的數量。

師:我請小朋友找一找他們都有哪些部件呢?

小結:方向盤一個,後備箱一個,前面車燈兩個,後面車燈兩個,有四個車門。

6.鼓勵幼兒交流自己發現的祕密。

提問:你們還對車裏的什麼東西最感興趣?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五、活動延伸

師:小轎車還有哪些主要部件名稱和作用呢?回家找一找,回來和小朋友分享一下。

《小車迷》課後反思

車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幾乎每天要用車。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思考、回答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不知不覺突破了幼兒製作的難點,爲下一步自由創作作了鋪墊。首先從選材上看,車子是孩子經常見到而又非常喜歡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活動要從孩子的身邊出發,選擇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這就爲孩子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前,我讓孩子們和家長把見過的汽車面下來進行了統計,孩子們都能很好的講述自己所見的汽車名稱、特徵及用途,然後,我就將提前收集的玩具小汽車陳列出來,並請幼兒玩一玩,上前介紹自己喜歡的車輛,鼓勵他們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引導他們說出車輛的名字,用途等。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表達也令人滿意。接下來我運用ppt對照講述不同的車輛及他們的用途,還請幼兒及時補充。最後,出示汽車,讓孩子們摸摸、看看、說說,更加深入瞭解汽車的特徵及組成部件,知道車輛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及危害。孩子們都能很好的掌握活動重點。

整節活動中,個別孩子比較活躍,我適當做了一些制止,而且,問題提問不夠深入,沒有更好的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後我反思自己,孩子們對於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他們更想做的是與同伴表達分享,而不能滿足只聽老師的一言堂。活動或許可以更活一些,教師可以隨機應變,在活動中設計一個車輛研討會,讓幼兒盡情地說。這樣不盡滿足幼兒想說的需求,也能讓教師的活動進行得更順暢。

總之,教師不能忘記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只是扮演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每一次的活動設計應更符合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

內容與要求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爲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悅。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重點

爲螺絲和螺帽配對,並簡要地說說爲什麼這樣配對。

材料準備

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製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

(1)師:我們教室裏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爲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於個別不願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2.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爲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說說在爲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3)問題一:你們發現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4)問題二:你們發現螺帽有哪些形狀?

(5)問題三:你們覺得螺絲像什麼?螺帽像什麼?

(6)問題四:你是怎樣爲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結: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纔可以配成對。

3.模仿遊戲

(1)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這麼多的螺絲和螺帽,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於螺絲和螺帽的遊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遊戲設計: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然後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鑽S形。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去找找螺絲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麼地方。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實物觀察,瞭解貓的外形特徵(主要是腳部分與臉部)及相應的生活習性。

2、在視頻錄像中瞭解其生活習性、感受貓的各種趣事,激發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備:

視頻、小貓、手套、貓糧。

活動過程:

1、幼兒對貓已有經驗的反饋。

教:今天有隻小貓來我們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貓的一些事嗎?誰來介紹一下。

教師把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板畫形式給予展示記錄。

2、出示小貓(提醒小貓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別發出很大的聲音)。

3、觀察小貓腳部特徵(同時對幼兒的已有經驗進行驗證)老師戴上手套抱出小貓。

教:老師爲什麼要戴上手套?

(小貓有爪子)小貓的爪子是怎麼樣的?幼兒先說再驗證,教師抱着小貓給幼兒近距離看爪子,尖尖的、彎彎的象什麼一樣?(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詞說說),你知道小貓尖尖的爪子有什麼作用呀?(幼兒學學爪子抓老鼠的樣子,教師配音幫助幼兒感受其厲害之處)(補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時是縮在裏面的,所以我們剛纔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來)

教:尖尖的爪子長在哪裏呀?(腳上)小貓有幾隻腳?教師畫出四隻腳,並畫上尖尖的爪子誰也有四隻腳的啊?

教:小貓的腳上除了爪子還有什麼?再次近距離給幼兒看看腳,說說那塊肉墊,引申到已學兒歌的詞(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小貓爲什麼走路要靜悄悄。(把貓放下來讓它走走,大家傾聽其走路無聲。)

4、通過餵食觀察其臉部特徵回憶一下貓愛吃的食物,再出示貓糧,這是小貓的食物,老師進行餵食(根據情況是否能請幼兒嘗試餵食)

教:看,小貓在幹嘛?看看她的嘴巴有什麼特別嗎?(三瓣嘴)瞧,它邊吃嘴邊還有什麼在動啊?(鬍子)誰也長鬍子的啊?怎樣的鬍子?(細細長長)小貓的鬍子有什麼本領你知道嗎?這些都長在小貓的哪裏啊?(臉上)教師勾畫貓臉,畫上嘴巴鬍子,小貓像了嗎?還少什麼?添畫眼睛、耳朵(誰來說說小貓眼睛、耳朵的事情)隨意說說即可看看黑板上的小貓還少什麼?添畫長長地身體和尾巴。簡單表示小貓全身的毛。

5、通過視頻感受貓的生活習性教師交待:小貓主人給小貓拍了些錄像,看看小貓在家都幹什麼呢?

欣賞碟片(分段看、三段內容)

第一段:調皮的小貓看看這裏的小貓在幹嘛?邊看邊加點配音小貓在家在幹嘛呢?怎麼玩得呀?看得出來這是隻怎麼樣的小貓?

第二段:睡覺的貓調皮的小貓玩累了,要幹嘛啦?(睡覺)我們來看看小貓睡覺的照片,爲什麼它白天總喜歡睡覺啊?

第三段:愛乾淨的貓再看看這裏的小貓在幹嘛呀?它爲什麼老舔自己的貓呢?說明小貓怎麼樣?

接下來有一段小貓和小狗的錄像(看時間進行)你猜它們在一起會是好朋友還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誰會先動手呢?觀看錄像(邊看講述小貓的動態)知道結果了吧。

6、小結:

小貓可以做我們的小夥伴,我們都要保護愛護它們,不要傷害它們,只有你去傷害它它纔會攻擊你。小貓還有很多品種,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種類的小貓是怎麼樣的?(看照片)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

  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現象,瞭解火的用途與危害,增進幼兒安全防火的意識。

  準備:

蠟燭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爐等。

  過程:

1、燃燒蠟燭

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並說說有什麼感覺。

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着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

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啓發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裏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爲什麼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

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麼危害?(如燙傷皮膚、燒燬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請幼兒參與做點心,然後用小烤爐烘烤點心。實際體驗火給人帶來的快樂。

建議:

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火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安全防火要求。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熱水變涼的一些簡單方法,在生活中我們要用熱水泡東西。

2。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熱水,並嘗試通過觀察討論熱水、冷水泡咖啡的現象,明白熱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強。

3。喜歡參見科學探究活動,在觀察、發現、交流中體會熱水的祕密。

活動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熱水;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交流或學習使熱水變涼的一些簡單方法。

活動難點:

嘗試通過觀察討論熱水、冷水泡咖啡的現象,明白生活中我們要用熱水泡東西的原因熱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強。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中班幼兒對熱水有一定的瞭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別出哪杯是熱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熱水慢慢變涼。

2。材料準備:每組兩個透明杯子,一個裝有冷水、一個裝有熱水;裝有熱水的杯子若干,裝水的大容器一個、空杯子若干、冰塊若干;兩個大一點的透明杯子,一個裝有冷水、一個裝有熱水,兩包咖啡。

活動過程:

一、哪杯是熱水感知熱水、冷水的區別

1。引導語:你們的桌子上放了兩杯水,哪杯是熱水、你是怎麼發現的?(看到:熱水冒熱氣、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燙燙的、一杯涼涼的)

2。小結:我們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熱氣、有小水珠的杯子裏裝的是熱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來燙燙的杯子裏裝的是熱水。

二、熱水變涼交流使熱水降溫的方法

1。引導語:口渴了,想喝水,我們喝熱水?冷水?(我們喝溫水)那麼你知道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熱水很快變涼,變成溫水呢?(交流原有知識經驗)

2。教師操作並補充簡單的方法:活動結束我們還可以看看哪種辦法可以使熱水涼得更快!(①放通風口②熱水裏放冰塊③熱水分裝幾個杯子④熱水連同杯子放進裝冷水的容器內)

3。小結:原來有這麼多好辦法可以讓熱水變涼,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小朋友、老師看到、聽到的,以後,我們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多問問、多想想。

三、熱水泡東西探索咖啡在熱水、冷水中的溶解情況

1。引導語:現在老師要泡杯咖啡,要用什麼水好呢?這是爲什麼呢?

2。小實驗熱水、冷水泡咖啡

引導幼兒觀察用熱水、用冷水泡的兩杯咖啡,討論現象:在熱水裏咖啡泡得開、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開,很難熔化(溶解)。

3。小結:我們剛剛做小實驗發現,在熱水裏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們一般用熱水泡奶粉、果珍、豆漿粉。

四、活動小結及延伸。

1。幼兒講講自己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教師總結。

2。延伸:我們從小小的一杯熱水中就可以學到這麼多的知識,關於熱水還有很多祕密,以後我們小朋友發現了,再一起來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瞭解昆蟲的外形特徵與活動方式,並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活動(一)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活動(二)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後腿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爲什麼不會跳?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爲什麼會飛。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活動(三)飼養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地常見的種類。

活動反思:

多元整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內容我們也把學習活動的內容於我們的課題研究進行有機整合,把孩子對昆蟲積累的經驗和對體育運動有那些等方面經驗的收集進行有機整合,使孩子對兩個不同的內容出發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便於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得以體現。

活動目標也是有機整合,在活動中,把對昆蟲特徵的感知與不同運動的操作的方式進行有機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觀察昆蟲的特徵,還要尋求不同運動的玩法,通過觀察比較讓孩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知道什麼樣的運動更能適合這個昆蟲參加比賽。

還有組織形式的有機整合,活動中通過集體交流、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的有效運動,使得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積極表現得慾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經驗在活動中通過老師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 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 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個。

4.紙板、搓板數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從回答中找出)“滾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滾着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彙:“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纔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現了什麼?它們會幹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 (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 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爲什麼?”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爲什麼呢?”

2.集體

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 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現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現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現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並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窪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佔多數;搓板、紙板數個,支架數個。玩具筐三個 。

(操作玩教具不宜過多,與幼兒人數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儘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彙“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並請回答問題的幼兒師範玩法)

發現: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並進行分類

(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

(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去集體分散遊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重複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爲什麼?

集體總結:滾動的條件—有角的物體不能滾動,沒角的物體能滾動。

(1)請兩位幼兒來檢查。

(2)找出、發現易拉罐與球的不同之處。

提問:“爲什麼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樣隨意滾動呢?”

總結:因爲球都是圓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問:“兩個東西都能滾動,那碰到牆後會如何?”

教師操作,解答問題。總結:易拉罐碰牆後會停住,而球會往別處跑。)

2.二次分類:“請你們把像小球一樣可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樣

不能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集體檢查。

第三部分:操作實驗——

1.不同高度,滾落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裏還有一些紙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請你們認真看,看

你們能從中發現什麼?”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不同高度的滾動速度不同。高架紙板上的球先滾動下來,低架紙板上的球后滾動下來。

2.不同平面條件,滾動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有兩塊板,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你們覺的球會在哪塊板上滾的快?”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櫃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櫃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快思www。heibanzhijia。com)另一方面特意請剛纔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爲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旋轉的知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