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的變化。

2、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冰,給每位幼兒提供一杯水。

2、鏡子、透明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小水杯裏的奧祕。

1、出示幾杯水,請幼兒觀察。這就是我們昨天一起準備的水,看看發生變化了嗎?

2、你發現了什麼?

3、幼兒討論後得出結論:昨天放進了冰箱的杯子裏仍是水。結冰的杯子裏,有些冰已經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動小水杯。

1、將已結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動室中間,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兒仔細觀察水杯裏的變化。

2、小水滴變成了冰,我們有辦法讓它變成水嗎?

3、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讓杯子裏的冰融化。如:用紙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麼變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師將一杯水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沸騰,請幼兒猜測水會怎麼樣。

2、幼兒觀察幾分鐘,看看發生了什麼,平底鍋中的水是否會減少。

3、教師用鏡子、紙、透明杯等舉到平底鍋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爲什麼都逃出來了?它被抓住了嗎?告訴幼兒細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後,又抱在一起,變成“胖胖”的水滴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礎上認識桔黃、綠色和紫色,並能自己調配顏色。

2、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觀察記錄。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每組三杯爲紅、黃、藍的顏料。吸管若干。墊板、抹布、白布(分塊)人手一份,記錄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個,示範教具一套(同幼兒)。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認識三原色,學習用吸管取色師:這裏是森林大染坊,歡迎小朋友到這裏來學習染布的本領。

(一)教師示範用吸管取色。

1、出示紅、黃、藍三杯顏料

2、提問:如果我想染一塊紅布,要用什麼顏色?

3、教師正確示範如何用吸管取色來染布。(出示紅布)

(二)請幼兒嘗試學習染一塊藍布。

1、提問:如果要染一塊藍布的話,要用什麼染料?

2、請幼兒嘗試每人染一塊藍布。(出示藍布)

3、用黃色可以染一塊什麼布?(出示黃布)

(三)小結:這些顏色是我們經常要用的。紅、黃、藍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過探索活動,學習桔黃的調配過程,並學習做記錄

1、出示木偶(小兔):老闆,老闆,我想要一塊桔黃色的布做衣服,你這裏有嗎?

2、幼兒討論:怎樣從這些顏色中變出桔黃色?

3、幼兒自己嘗試調配桔黃色。

4、請調配出桔黃色的幼兒說說: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染出一塊桔黃色的布。

5、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教師用色塊示範如何做記錄。12?紅黃桔黃

三、幼兒獨立進行探索活動,並能記錄結果。

1、繼續情境表演,提出要調配綠色、紫色的要求。

2、提問: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綠色的布?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紫色的布?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要求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4、請幼兒出示表格陳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小結:顏色真奇妙,兩種不同的顏色調在一起,就會調配出另一種顏色。

四、延伸活動:

我的染坊裏還有其他的染料,你們去試試還可變出什麼顏色,並把結果記下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常見物體的顏色。

2.對顏色變化感興趣、喜歡實驗活動。

3.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說明:能夠意識到色彩美是幼兒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觀的,但是,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比認識幾種具體的顏色更爲重要。幼兒時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即時認識活動就成了幼兒自身的需要。

2.難點: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說明:啓蒙教育不是爲了追求某種即時效果,而是爲了給幼兒今後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所以活動應該定位於讓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而不是對實驗結果的興趣。但是對於中班幼兒要通過活動,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難度的。

  活動準備

顏料和調色用具。活動室的佈置要色彩豐富、協調。

  活動過程

1.通過認識顏色的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1)分散觀察。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人的眼飾、周圍物品中豐富多彩的顏色,並初步瞭解一些顏色的名稱。

(2)集體活動。首先讓幼兒回憶觀察的顏色,教師出示相應的色塊,並讓幼兒進行顏色的指認和命名活動。然後讓幼兒談談最喜歡的顏色、什麼東西和自己喜歡的顏色是相同的……。

2.通過使用顏色的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顏色,體驗色彩的美,引起對顏色的興趣。

(1)塗色活動。爲幼兒提供各種需要塗色的畫,如樹、水果、花……,讓幼兒塗上相應的顏色,要求與實物本來的顏色相似。

(2)配色活動。讓幼兒在空白的玩具、服裝、樹葉圖上塗色,鼓勵幼兒自己配色。活動後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談談最喜歡哪幅畫的顏色。

3.通過實驗活動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1)調色活動。先讓幼兒自由探索,用顏料進行調色實驗,體驗發現的樂趣。然後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調色的經驗,談談顏色的變化。教師還可進一步操作實驗讓幼兒發現調色的結果是豐富多變的,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製作活動,讓幼兒通過製作和玩耍七彩風輪,引起懸念,產生求知慾。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水有浮力,有關於物體沉浮、溶解的初步經驗。

2、物質準備:教師:裝有溫水的燒杯一個,熟鵪鶉蛋一個,攪拌棒一支,鹽一杯。記錄表一張,視頻《死海的祕密》

幼兒:每人裝有同量溫水的杯子3個,熟鵪鶉蛋,糖、鹽、味精各一份,攪拌棒一根,記錄表一張,彩筆一支,毛巾1條。

  活動過程:

  一、魔術“蛋寶寶浮起來”導入,激發幼兒好奇、探究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一名魔術師,今天爲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你們看,這裏有一杯水,我還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小客人。”(出示鵪鶉蛋)

(1)夏天到了,蛋寶寶要到水裏去游泳,撲通一聲跳下水,蛋寶寶怎樣了?(蛋寶寶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寶寶不會游泳,怎麼辦呢?彆着急,我來想個好辦法,讓蛋寶寶在水中浮上來。這是我的魔術粉(鹽),我要把它倒進去,用魔棒攪一攪。

(師往杯子裏倒入魔術粉,用攪拌棒慢慢攪拌,邊說“變變變”直至蛋浮起來)

蛋寶寶怎樣了? (浮起來了)

  二、是什麼魔術粉讓蛋寶寶浮起來?引發幼兒猜想與假設

1、請你猜一猜,我是用什麼來做魔術粉的?

(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從魔術粉的顏色、形狀等方面提示幼兒)

2、剛纔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鹽、糖、味精,邊說邊出示圖卡邊貼在大表格上,我的魔術粉就藏在它們中間,那麼你認爲魔術粉是誰呢?(幼兒討論)

3、教師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猜測的方法。(教師請幼兒將猜測結果用對、錯符號的方式記錄在表格上)猜測記錄後後鼓勵幼兒相互交流。

  三:幼兒實驗,驗證猜測結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樣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對不對呢?

2、教師介紹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寶寶在什麼地方?桌上的魔術粉有哪些?(提示幼兒看清魔術粉標記圖)

3、請小朋友將每一種魔術粉倒進相同標誌的杯子中試一試,輕輕攪拌,看一看發現了什麼?每一種實驗後馬上記錄在表格上。

指導重點:觀察指導幼兒輕輕攪拌,引導幼兒間相互觀察、交流試驗的結果,感受新奇發現的樂趣。(討論交流分享)

請做完實驗的幼兒將表格粘貼到前面。彙總結果到大表格。

  四、交流試驗結論,

1、說一說水裏加入什麼魔術粉使蛋寶寶很快浮上來?

2、爲什麼水裏加入鹽蛋寶寶就能很快浮上來呢?鹽增加了水的什麼力呢?

  五、播放PPT,揭開《死海的祕密》

1、師:地球上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時候,羅馬有個統帥抓了一羣俘虜,想把他們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過了一會兒,沉下去的俘虜漂到了岸邊,一個都沒死,這是爲什麼呢?……

2、幼兒觀看視頻“死海的祕密”。

3、提問:你發現了死海的什麼祕密?

在死海里的人爲什麼不沉下去呢?

結論:(因爲死海里含有大量的鹽,是普通大海海水含鹽量的七倍。)

4、教師與幼兒總結:原來,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寶寶浮上來。

師:你們不僅救出了蛋寶寶,還發現了鹽的祕密。鹽的作用真奇妙,它還有許多奇妙的用處等我們來發現,等你找到可別忘了告訴其他小朋友哦。

科學活動奇妙的鹽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是基於幼兒對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在認識調料和發現溶解現象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兒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並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開展科學活動教師的預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動進行之前,我爲了使幼兒觀察鹽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顯,於是使用了約1/3杯的調料粉,通過操作,我發現分別放進去之後,不僅鹽水裏的鵪鶉蛋浮起來了,味精溶液裏的鵪鶉蛋也浮起來了,原來味精裏也含鹽。爲了減少材料帶給幼兒的干擾因素,我有精心挑選了無鹽味精,經過反覆操作,我選取了剛好能使蛋富起來的鹽量,在此基礎上,再投放同樣量的味精和鹽,問題解決了。我還選取了材料較軟的.木質攪拌棒,並在每組材料中添放了備用的鵪鶉蛋,以備不時之需。

在材料的設計上,我們爲了減少幼兒間的材料干擾,精心製作了像小簸箕一樣的操作盒,裏面放置貼有三種調料標籤的三杯水,標籤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線,另外一一對應擺放貼有同樣三種標籤的調料盒,這樣幼兒一目瞭然,對應投放爲幼兒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擾。

在活動設計上,開始部分情景魔術“救救蛋寶寶”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在示範操作的同時還適時地向幼兒提出了操作要求,我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實驗過程中,當我發現有位幼兒放在鹽水裏的鵪鶉蛋沒有浮起來時,耐心和幼兒共同尋找原因,當發現原來是鵪鶉蛋破了時,及時爲幼兒更換了好的鵪鶉蛋,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在得出結論部分,我請幼兒將表格以疊壓的方式顯現操作結果,便於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教師的啓發式提問也很重要,如:你發現了什麼?——水裏加入什麼蛋寶寶浮起來?——爲什麼水裏加入鹽蛋寶寶就能浮起來呢?——鹽增加了水的什麼?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知識點,一步一步向目標靠攏。當幼兒在鹽增加了水的什麼?這一點仍有一點小困惑時,我又適時視頻“死海的祕密“從而用另一途徑加強了對這一現象的認知。

活動結束後,我並沒有認爲這是真正的結束,有全面觀察了所有幼兒的實驗結果後,發現有一位幼兒鹽水裏的蛋沒有浮起來,於是我把她找來一起找原因,發現也是蛋破了,我們有更換了一個好的,問題迎刃而解。體現了教師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教育理念。

這次活動仍由一些遺憾之處,例如教師爲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不夠充分,在座位的擺放上要更加有利與幼兒間的相互交流與探討,這也說明了教師在教育觀念上還要大膽放開,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我今後仍需努力改進的地方。

小百科: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於95%。食鹽中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硫酸鹽等雜質。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感知紙的吸水性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3、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體驗玩紙船的樂趣。

重點難點重點:

通過實驗,讓幼兒感知紙的吸水性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難點: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蠟光紙、皺紋紙、報紙若干;膠頭滴管、三種紙質紙張。

2、幼兒分四組,準備4盆水(大盆);

3、三種不同紙質的紙船若干;

4、三種紙船沉浮時間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感受紙船的樂趣。

1、幼兒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紙船,進行玩紙船遊戲。

2、在玩紙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師:在剛剛玩紙船的過程中,小朋友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二、基礎部分

(二)感知紙的不同。

師:同樣是紙船,爲什麼有的紙船沉下去了,而有的紙船還漂在水面上呢?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觀察,並說出紙的名稱。

2、討論三種紙的不同。

教師小結:三種紙的名稱不同,軟硬不同。

(三)猜測三種紙船沉浮的速度。

教師出示三種不同的紙船,請幼兒說說誰會先沉下去,誰會在水面上漂很長時間?

(四)觀看視頻並得知實驗結果。

小結:皺紋紙紙船會最先沉下,蠟光紙紙船是漂在水面上時間最長的。

(五)瞭解紙的吸水性。

1、啓發提問:同樣是紙船爲什麼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

2、幼兒實驗:分別往不同的紙上滴水觀察、發現。

3、教師小結:不同的紙吸水的快慢是不一樣的,誰吸水快誰就沉得快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小船,你們還可以試着去玩一玩紙船哦!

活動總結

我準備了豐富的教學材料,爲每一位幼兒提供操作材料,這樣每一位幼兒均可以得到實踐上的操作;包括我爲了實驗的真實性,我特意拍攝了視頻,這樣更加直觀和直接讓幼兒觀看了實驗效果。

幼兒:在整過活動過程中,幼兒都是積極參與在活動之中,積極性很高,參與性強,在一開始幼兒自由玩紙船時,幼兒均是自由選擇了不同的紙船玩,並沒有告訴幼兒更多的信息,就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去發現爲什麼有的船很快就沉下去,而有的船卻慢一點下沉,當有的幼兒剛放船到水中時就說:我的船怎麼沉了!其實是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這個時候會自然而然引起旁邊小朋友們的討論和發現,隨之就帶着幼兒通過實踐去探索與發現紙船下沉快慢的祕密。

教師:我有充分的準備,所以我覺得這節活動的效果非常好,所有幼兒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而且都是帶着問題在進行操作,孩子們都在玩中學,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輕鬆的氛圍。如有記錄表的經驗,是還可以準備簡單的記錄表。最後的結束部分,孩子們也是在得到實驗結果後的再次操作,這樣他們會主動帶着實驗結果進行自己的紙船遊戲,又將會有再次的實驗驗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重點)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紙的祕密,知道要愛惜和節約用紙。

活動準備:

1、摸箱,內放各種有特點的紙若干。

2、廢報紙若干,空瓶子每人一個。

3、小紙人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採用摸箱的遊戲,讓幼兒感知、回憶各種紙的外部特點。教師引導語: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玩一個摸箱的遊戲。1、請幼兒上前摸紙箱中的紙,猜出名稱,並說出理由。2、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紙。

二、通過競賽讓幼兒瞭解紙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等特點。

1、教師介紹競賽規則:每個人眼前有一個空瓶子和一張舊報紙,看誰能用各種辦法快速地把這張廢報紙快速地放到瓶子裏。(幼兒操作時,教師強調平常做紙的實驗時也要用廢舊紙,因爲紙很寶貴,同時鼓勵幼兒發散性地想出各種辦法)

2、請有代表性的幼兒演示方法,得出紙的各種特點,同時隨機教育要愛護紙。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有易折、易皺、易撕、易卷的特點,再以後使用紙製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不要把它們弄折、弄皺、弄撕、弄捲了。

三、通過小遊戲讓幼兒瞭解紙的其他特性。

1、紙寶寶迷路回不了家了,這兒有四條路,幫幫它看走哪條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師演示課件教具讓幼兒知道紙怕火、怕水、怕劃,同時進一步教育幼兒愛惜用紙。(出示課件:有四條路同向小紙人的家,長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別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請幼兒預測小紙人走這四條路會發生什麼事情,同時演示課件、現場演示)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紙還怕火、怕水、怕劃再以後使用紙製品的時候可千萬要小心、仔細,離火、水、刀子遠一點。

四、談話:讓幼兒瞭解一些特殊的紙。教師設疑:不是說紙怕水嗎?那我們平常喝水用的紙杯爲什麼不怕水呢?(原來這些紙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已經不怕水了)那你還知道哪些特殊的紙呢?(教師介紹一些特殊的紙:不怕高溫的紙,可放在微波爐裏烤;可以吃的紙等)請幼兒一起品嚐可以吃的紙。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

  設計意圖:

本活動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上冊“紅黃藍綠”主題,是“顏色對對碰”的一個生成活動。在開展區角活動“我愛顏色寶寶”時,有的幼兒喜歡挑圓瓶的水玩,有的愛挑方形的水玩,還有的幼兒想嘗試各種水的玩法,爲了滿足幼兒對水的好奇心,讓他們瞭解更多對水的知識,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水的祕密》。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玩水的活動中充分感受水是流動的、無固定形狀的特性。

  活動目標:

1、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特性;

2、在玩水中初步體驗水是流動、無固定形狀的。

  活動準備:

1、師幼人手一杯水和一杯牛奶,兩個小番茄,一雙筷子,PPT。

2、投放盛着水的大臉盆四個,毛巾若干條,各種形狀的容器。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孩子們我們一起去玩玩水,找找水的祕密吧!

二、動用多種感官感知水無色、無味、透明的特性。

1、感知水是無色的:看看牛奶是什麼顏色?水是什麼顏色?

2、感知水是無味的:幼兒品嚐水和牛奶,說說水是什麼味道,牛奶又是什麼味道的?。

3、感知水是透明的:哪個杯子能看見小番茄?

(放兩個小番茄到兩個杯子裏,讓幼兒觀察)

4、小結:原來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的。

  三、玩一玩水:感受水是流動的。

1、讓幼兒嘗試用手抓水。

2、討論:用我們的手能把水抓住嗎?爲什麼?

3、小結:原來水會流動,水從我們的指縫流走了。自來水會流動,我們用水後要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

  四、裝一裝水:探討水的形狀。

1、投放各種形狀的容器,幼兒盛水,觀察水的形狀。

2、引導幼兒討論:

(1)你的水裝到什麼形狀杯子裏?水又是什麼形狀?

(2)討論:水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結論:水裝到圓杯子裏變圓了,裝到正方形杯子裏像正方形,裝到長方形杯子裏像長方形,裝到橢圓形杯子裏而像橢圓形。

3、出示PPT,欣賞大自然中水的形狀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關於水的照片,看看水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4、小結:水的形狀變來變去的,我們用來裝水的容器是什麼形狀,水就變成什麼形狀,原來水是無固定形狀的。

  五、結束部分

小結:今天玩的開心嗎?我們不但玩了水,還知道了很多水的祕密,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而且沒有固定的形狀。

  六、活動延伸:

在區域裏投放材料,帶孩子繼續探索水的祕密,如在水裏加一塊糖,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

一、目標

1、複習漢字“兔、豬、鼠”,新授漢字“虎、鹿”。

2、區別各字發音的不同之處,能念準字音。

3、激發幼兒學念繞口令的興趣。

二、準備

1、佈置場景(山、路、樹、草、洞)。

2、動物圖片、字卡。

三、過程

(一)引發興趣

1、出示“兔、豬、鼠”。(幼兒自然表示歡迎:兔、豬、鼠歡迎你)

2、猜謎:

(1)“頭上長着樹權,身穿梅花衣”(鹿)(鹿、鹿、鹿,歡迎你)

(2)“像貓不是貓,森林裏面稱大王。”(虎)(虎、虎、虎,歡迎你)

(二)新授繞口令

1、提問:“想想這些小動物會躲在哪裏?”

2、出示場景(山、樹、路、草、洞)。

(1)提問:“這些是什麼地方?”

(2)區別“鹿”“路”。

(3)從場景中找出各動物並出示相關的句子,組成繞口令。

(4)如:“虎、虎、虎、在哪裏?”(幼兒在場景中找虎)“虎、虎、虎、在山上。”出示“山上一隻虎”的短句。

(5)完整念繞口令。

(三)遊戲鞏固

1、幼兒任選動物字卡,看看扮演誰?然後玩捉迷藏的遊戲。

2、幼兒念繞口令,唸到誰,誰站出來,舉起字卡(音樂伴奏)。

3、集體遊戲。

四、提示與建議

1、活動過程中幫助幼兒區別各字的讀音,念準字音。

2、活動過程中注意以老師的情感帶動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念繞口令,並認識相關的漢字。

附繞口令:

虎、兔、鹿、豬、鼠

山上一隻虎,

草裏一隻兔,

樹下一隻鹿,

路上一頭豬,

洞中一隻鼠,

虎、兔、鹿、豬、鼠,

大家別說錯。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櫃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櫃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並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爲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現,並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祕。

 活動難點:

1.能舉一反三並通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教案准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小冊子。

  教案過程:

引出→看一看→聽一聽→小小氣象員→延伸

一、引出課題

1.老師播放[CCTV—天氣預報]

“小朋友,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她是怎麼知道天氣的呢?”幼兒回答,老師點擊[圖片]。

2.老師:“氣象員能根據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可是農民伯伯不用氣象儀器,有時也能知道明後天的天氣如何。他們是怎麼知道的?是誰告訴他們的呢?”幼兒充分討論。

3.小結:除了用儀器預測氣象外,還可以觀察一些動物的表現。有些動物也是氣象預報員呢。

二、一看

1.播放[螞蟻上樹]

老師:“它們是誰?在幹什麼?爲什麼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擊[螞蟻]

“螞蟻怎麼說的?它們爲什麼要搬家?”

教師小結。

2.點擊[選擇]

“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樣來預報天氣的嗎?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討論。

“請你來說說,誰能預報氣象?”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擊四幅[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烏龜“冒汗”)。“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後,教師點擊[動物的頭部],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溼、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三、聽一聽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氣象,他們還能通過聽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氣象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教師用小結圖片內容。點擊[知了]學念。“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天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塘邊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學學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採蜜,早出晚歸忙得歡;陰雨天氣不出門,在家釀蜜不停工。”

③播放[雞]“天要下雨,雞不進窩”

教師小結。

教師介紹晴雨表,並運用玩。

四、製作晴雨表。

介紹日記本式的晴雨表,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棗),鹽。

2、每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教室周圍擺放玻璃水池若干,攪拌棒若干。

關於沉浮定理的課件。

活動重點與難點:

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教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選擇了這些教學法: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探索法:爲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爲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法、示範法、操作法、講解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

教師出示桔子和冬棗,引導幼兒辨認。

師:你們猜,要是把這些水果放到水裏,會怎樣呢?

幼兒大膽猜測:

幼1:我覺得桔子和冬棗都會在水的下面。

幼2:我覺得桔子會在水的下面,冬棗會在水的上面。

幼3:冬棗那麼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麼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師:老師要告訴你們,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來,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看看到底哪個小朋友猜的是對的,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請幼兒猜測原因。

師:小朋友看看,孫老師這裏有個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棗一樣能浮在水面上,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幼兒猜測大膽,並說說原因:

幼1:這個桔子裏面什麼都沒有了,老師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覺得這個桔子只有皮,沒有肉。

幼3:這個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輕很輕,所以浮起來了。

………………師:哈哈,你們都沒猜對,這個可是一個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師來告訴你們,祕密呀就藏在老師的手裏(手掌攤開,讓幼兒觀察這個神奇的東西),其實呢,老師在水裏放了很多這個神奇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東西是怎麼讓桔子浮起來的,好嗎?

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在清水中不斷加鹽攪拌,直至桔子浮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在水裏加了什麼神奇的東西啊!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嚐嚐這個水是什麼味道的。(鹹)是呀,老師在水裏加了很多很多的鹽,所以桔子纔會浮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爲什麼水裏加了鹽桔子就會浮起來了呢?

觀看課件,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

教師播放課件,使幼兒瞭解知識點:在水中加鹽,使水的濃度變大,浮力就變大,桔子就會浮起來。併爲幼兒簡單介紹“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體托起來的力量。

四、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個在水裏加鹽,一個用攪拌棒把水攪拌一下,觀察什麼時候桔子纔會浮起來。

五、延伸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學會了一個新的本領,把本來沉下去的桔子寶寶變得浮起來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把浮着冬棗寶寶變得沉在水裏面呢?我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明天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麼樣?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本篇是一篇優秀的託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尖尖的東西》,教案流程設計的非常合理,把需要用到的科學方面和適合教學的圖片做了補充,看完如果覺得有用請記得收藏,更多關於託班科學方面的教案推薦給大家,幼兒園科學教案設計意圖,幼兒園科學活動目標如何寫。

 一、活動目標:

在課堂上,老師給幼兒們講。讓幼兒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尖利的東西,會傷害我們的身體。瞭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傷害身體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各種尖利的物品,如:筆、剪刀、樹枝、筷子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師出示帶有尖頭的筆,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爲什麼這樣的筆碰到小猴的眼睛裏,它會大哭?”(筆有一個尖尖的筆頭,戳在我們的身體上會覺得痛。有時尖尖的東西戳破我們的身體,導致流血。尖利的東西對眼睛的傷害特別大。)

1、討論:你們還見過哪些東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東西有很多,如各種刀、樹枝的尖頭、筷子等,幼兒每講一件物品教師就拿一樣,放在幼兒面前。

2、看錶演,比較不同行爲的性質。

請幼兒觀看錶演,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做纔不會讓自己受傷害?

(1)小兔子用畫畫的筆在別人的臉上點墨水。

(2)小猴在玩樹枝。

(3)小兔子一邊望着窗外,一邊在用剪刀剪紙。

(4)小鵝用筷子對着老師的眼睛說話。

3、教師小結。

教師:首先要用正確的方法使用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鬨鬧、玩耍;第三,當週圍有同伴在這樣鬨鬧時要提醒他們,並躲開他們。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3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擁有寬大的草坪,有多條小路,有樹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綠了,桃花開了,一些小蟲子也出來了。孩子們很愛在草坪上玩過家家、挖土、玩沙。有時老師會聽到幾個男孩子說:“老師,我捉了一隻西瓜蟲。”引得其他孩子都來觀看,都來找西瓜蟲。西瓜蟲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蟲,因名字感覺親切,還會像變魔術一樣變成西瓜樣子,一直受到孩子們的關注。

西瓜蟲爲什麼會變成西瓜樣子?在哪裏容易找到西瓜蟲?西瓜蟲吃什麼?……等問題都是孩子們愛問的問題。教師由此設計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西瓜蟲”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瞭解、認識西瓜蟲的祕密。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小蟲子,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2、認識西瓜蟲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

3、學會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捉到西瓜蟲裝在觀察瓶中;

2、放大鏡、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蟲圖片課件,多媒體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夥伴,瞭解西瓜蟲的生活環境及名稱

今天小朋友到這裏來玩,還帶了一個小夥伴呢。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小夥伴叫什麼名字?爲什麼叫這個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蟲吧。)

你是在哪裏找到這個小夥伴的?這些地方是乾燥的還是潮溼的?原來西瓜蟲喜歡住陰暗、潮溼的地方。姜老師告訴你們,西瓜蟲還有一個大名,學名叫“潮蟲”。

二、觀察西瓜蟲,認識西瓜蟲的身體、外形特徵和習性

1、我們的小夥伴太小了,用什麼可以幫我們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鏡

現在你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西瓜成身上有什麼?(它背上有什麼、頭上有什麼?有多少對腳呢)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教師指導觀察,瞭解幼兒觀察情況

2、交流西瓜蟲的外形,西瓜蟲爲什麼會蜷起來?

讓我們的小夥伴休息一下,我們輕輕坐到這邊來。

提問:你看到西瓜蟲身上有什麼?

①你知道哪邊是頭嗎?

②你數清它有幾對腳嗎?

③西瓜蟲爲什麼可以蜷起來?

小結西瓜蟲外形:

頭、觸角、軀幹、許多節、七對腳

(以上邊講邊看圖片)

3、西瓜蟲什麼時候會蜷起來?它爲什麼要蜷成球形?

西瓜蟲真的死了嗎?

教師小結:西瓜蟲蜷起來是爲了躲避敵害,假死。是一種自我保護。

你還知道什麼動物會這樣自我保護?

4、跟西瓜蟲遊戲

(大塊積木,紙棒)

你可以把小夥伴請出來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蟲的小房子裏玩。你可要照顧好你的小夥伴,別把它弄丟或踩到了。

幼兒自由玩蟲。

5、結束

1)我們要帶小夥伴回去了(集中幼兒)

2)你跟西瓜蟲玩的快樂嗎?我們玩了昆蟲,要把手洗乾淨。

活動延伸:

1)你知道西瓜蟲吃什麼嗎?它是益蟲還是害蟲?

2)我們回去喂西瓜蟲就會知道答案了。

3)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小朋友要耐心觀察,看誰先發現西瓜蟲的祕密。

活動反思:

首先,從內容選擇、材料準備方面來看。孩子們很喜歡小動物,西瓜蟲因爲會蜷起來而顯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會太害怕。西瓜蟲很容易找到,材料準備上,每人一隻蟲、一個觀察盒,方便孩子仔細觀察、親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蟲爲什麼會蜷起來這一過程中,讓每位孩子照顧好自己的小夥伴,介紹夥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蟲的關係,又反映了孩子對西瓜蟲已有的經驗、認識。認識西瓜蟲首先從觀察身體結構開始,觀察西瓜蟲實物,用放大鏡能看得更清楚。看圖片可以準確的認清頭、觸角、幾對腳和變成球形的樣子。孩子們很驚喜地發現西瓜蟲身上一條一條的線。認識西瓜蟲也是爲探究西瓜蟲爲什麼會蜷起來做準備。因爲西瓜蟲的身體特徵才使它可以蜷起來。

在“假死”討論這一環節,孩子們對“危險—自我保護”討論不夠,教師就在操作活動中再引導、觀察、討論。跟西瓜蟲做遊戲孩子們可開心了。利用積木、紙和筆,讓西瓜蟲爬、滾、比賽,讓西瓜蟲的有趣發揮得更好,還有幾個孩子自發地給西瓜蟲畫像,把自己的認識展示出來。

總的來說,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在原有認識基礎上提升了經驗,知道了“潮蟲”這一名字,對西瓜蟲的生活環境、西瓜蟲的身體和“假死”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一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慾。活動中,孩子和老師、孩子和蟲、孩子之間親近、愉悅,樂於探索,較好地達到了三個目標。課後,孩子們對興趣更濃了,紛紛要求帶回家去餵養,延伸活動很自然。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知道螢火蟲的特徵,並用發光物模仿螢火蟲。

仿照故事結構編故事。

活動準備:

1、"故事":調皮的光光。

2、手電筒。

3、1——10的數字卡數套。

4、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紹。

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用書,運用故事大書與幼兒分享故事《調皮的光光》:

——提示幼兒注意故事畫面的變化,猜想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讓幼兒邊看書邊欣賞故事。

與幼兒一起展開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故事裏有誰?說了什麼事情?

——你喜歡光光嗎?爲什麼?

——如果你是光光,會把發光的本領用在哪裏?

見到說明螢火蟲發光的特徵、原因及方式。

——誰見過螢火蟲?(如果有幼兒看見過,請他講述他的經驗。)

——螢火蟲爲什麼會發光?

玩"螢火蟲找朋友"的遊戲:

——將幼兒分爲數組,每組6——7人,當雄螢火蟲。

——將數字卡分給各組,每組數字卡的張數、數目相同;同時每組發一隻手電筒。

——拉上窗簾,關上燈,教師持手電筒當雌螢火蟲,一明一暗地打光數下。

——各組幼兒根據教師所打出的次數,找到對應的數字牌後,以自己這一組的手電筒打光響應;動作最快且正確的一組表示找到了朋友,請一名幼兒"飛"到老師身旁。

仿照故事《調皮的光光》的結構,創編故事《我的昆蟲朋友》。請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一個自己與昆蟲朋友的故事。

指導幼兒用畫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書。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

製作意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及認知規律利用廢舊物品,科學性的製作了趣味性與知識性皆強的自制玩具“綵球升空”。使幼兒在體驗中不斷探索總結,同時發展幼兒手眼肢體的協調和手臂的力量、手腕的靈活與控制力。冉冉升起的彩色氣球給幼兒美好視覺感受的同時,使幼兒產生一種要攻克難關並不懈努力的積極向上的精神。並且此項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自然界中去觀察風的大小會帶來的影響,展開一系列的科學探索與發現。

教育價值:鍛鍊幼兒臂力與手及腕部的控制與靈活性,同時引發幼兒思考、探索自然界中存在科學性的事物。

選用材料:廢舊硬紙箱(大小各一個)、廢紗網(一個)、廢舊泡末塊、塑料膜、色卡紙、膠、彩色氣球、扇子。

製作過程:

(1)先將塑料膜捲成筒狀,固定。

(2)小紙箱量距,挖洞,將紗網覆蓋洞口,固定;裁片與小紙箱同寬的硬紙卡,一面接於小紙箱開口處,一面接於洞下底部。

(3)將捲筒口與紙箱洞口對接,固定。將風筒與風道置於大紙箱內,四壁用泡末塊固定牢固。

(4)裝飾玩具的外觀。

操作方法:

取扇子對準進風口處煽風,控制好氣流的連續與煽風的節奏和頻率,在有限時間內,將氣球由桶內煽出,落地爲準。比較煽出氣球的數目,數多爲勝!

備註:

1、按幼兒年齡大小計時間的長短。

2、操作過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取氣球。

適用年齡和地點:4歲以上均可;室內外皆可進行活動。

【活動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動深受幼兒喜歡。在活動開展期間孩子們夠認真傾聽、討論、參與人們喜聞樂見的話題中。在親子自制小報時,孩子與家長共同蒐集圖片信息積極主動,增進了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觀看課件時,孩子們流露出認真專注的傾聽狀態,通過討論交流獲得同伴的經驗;在話題討論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孩子們參與討論的積極和踊躍和輕鬆的交往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