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這部紀錄片前後觀看了有四五遍了,然而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穫,紀錄片《幼兒園》觀後感。體會最大的就是,深刻認識到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的不足,離開了實踐的理論必將浮於空洞。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紀錄片一開始便呈現給我們,幼兒第一天入園的情景,哭聲一片,簡直有驚天動地之勢。在校內上分享了這一視頻,很多朋友都說看到這些孩子哭的實在是太可憐了,心裏真不是滋味。可能因爲學了這個專業,我反而沒這麼深切的體驗,更多的將這看做是一個正常現象。一些幼兒有分離焦慮症,哭鬧不適應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幼兒,是真的當成正常現象置之不理麼?我想不然。畢竟聲嘶力竭地哭,對幼兒的健康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我們還是要採取一些措施幫助幼兒。首先我覺得紀錄片中教師對幼兒採取的欺騙策略是不正確的,騙他們不哭就打電話給媽媽,或叫媽媽來接他們,這隻能起一時作用,等幼兒發現媽媽沒有來會哭得更厲害。我們要做的應是努力引導幼兒適應新的環境,而不是跟幼兒一起逃避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來分散他們的焦慮情緒,比如幼兒喜歡小動物,讓他去飼養角喂喂小動物,讓幼兒玩玩喜歡的遊戲,以逐漸轉移其注意力。之所以哭鬧焦慮,歸根結底還是幼兒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幼兒園可以辦親子班,讓家長陪同幼兒來園一段時間幫助幼兒適應新環境,還可以允許幼兒帶其心愛的玩具來園。我們隊這樣的幼兒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恐嚇威脅,適當的時候抱抱幼兒,親撫他們也能使他們平靜下來,觀後感《紀錄片《幼兒園》觀後感》。

幼兒多方面尚未發展全面,就更多的需要我們的幫助。紀錄片中第一頓飯,小女孩將飯菜潑了一身,怯怯地叫着老師"潑了"。此刻的老師應當立即去幫助幼兒處理一下,提供適當的幫助並鼓勵她學會自己用餐。

夕陽下,昏黃的教室中,一個小男孩在一排凳子前反覆嘗試,怎麼也不能將自己的椅子倒扣上面。他翻來覆去地嘗試着,這時老師在後面提示"反過來,掉個面",小男孩聽到聲音後急切扭頭並立刻將椅子轉了個面,然而仍舊沒有成功。畫面定格在小男孩無止境的嘗試中。任何一個人看到這個情景都會心酸,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心裏是多麼渴望得到幫助。對於一個理解能力尚處於象徵性段的幼兒,言語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爲什麼我們不能親身示範一下呢?

紀錄片中還有很多,另外從紀錄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小中大班幼兒的差別,小班幼兒主要與老師的溝通較多,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是很少的。到了中班,同伴交往增多,伴隨而來的衝突和攻擊性行爲也在增多。紀錄片中有一箇中班的小男孩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連續打傷幾個同伴後,老師威脅將其送回小班。這種做法實際是很不理智的,老師應當做的是引導幼兒化解衝突,而不是帶領其他幼兒去孤立打人的幼兒。更不能隨意給幼兒貼標籤,說他就是個壞孩子,幼兒有攻擊性行爲必然是有其原因的,老師應瞭解原因幫助幼兒去克服。期待的作用是強大的,只要我們相信每個幼兒都是好的,他們都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否則就會造成"5+2=0"的現象,即幼兒園5天加上家裏的2天等於零。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時候父母纔是影響幼兒最大的人。紀錄片中關於"愛"的一個調查不禁讓人心寒。"你有沒有想對誰說我愛你呀?""沒有""媽媽對你說過愛你麼""沒有""你爲什麼不好意思說""我覺得那個噁心"…誠然中國傳統文化重於含蓄內斂,但是何以我們的孩子如此冷漠?又是什麼價值觀讓我們的孩子覺得愛是個噁心的東西?還有個小男孩說:"我爸爸媽媽都很忙,我媽媽忙着去醫院做美容,我爸爸忙着接人家吃飯…",也許我們會覺得很可笑,但是孩子不會這樣想,他們內心可能充滿了失落與孤獨。對於他們而言,父母的愛是無可替代的。片中還有一個等媽媽來接的小男孩,前瞻後顧的神情,噙滿淚水的眼睛,等待的焦急與失落。對於他而言,看着同伴一個個被父母接走,心裏該是多麼彷徨。有時候,我們的父母也該深刻的反思,不要一味斥責幼兒園的失職,想一想作爲父母自己做的夠不夠。

培養一個幼兒需要一個社會的力量。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或者社會,都應給我們的孩子以愛和尊重,套用一句常說的話,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未來的我作爲一名幼師,我相信我不會忘記自己今日所看所感,不會忘記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一定努力爲孩子,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