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第八期朗讀者觀後感

第八期朗讀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導語:朗讀的莊嚴感賦予了這檔朗讀性節目獨有的精神面貌和氣質,使它與時下某些油腔滑調、痞裏痞氣、沒有正經、缺少底線的娛綜節目區別開來。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朗讀者》第八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第八期朗讀者觀後感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1】

提起江一燕,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裏溫婉恬靜的周蒙,或是《南京!南京!》裏那個勇敢站出來犧牲自己的江香君……一位鎂光燈下的明星,很難把她跟山區女教師的形象聯繫起來。江一燕更是頗爲低調,拒絕媒體去打擾自己支教以及山區孩子們的生活,因此當她走上央視《朗讀者》的朗誦臺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經前往廣西山區持續支教九年,每年都至少待一個月。走上《朗讀者》,江一燕更希望讓觀衆去了解她的老師,一位改變她人生的好老師。

“那時候其實也並不知道那段時光會帶給我什麼樣的結果,也是長大後才明白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是很深入在心底裏面,就像一粒種子一樣。”因爲這位章燕老師給予江一燕最堅定的勇氣,江一燕才下定決心前往北京,最終成就了她現在的藝術人生。江一燕告訴記者,她其實並不想宣揚自己做支教老師這件事,“也有很多人都在做這件事情,所以我覺得我不應該被過度地去關注。因此也拒絕過很多的節目和訪問,但是這次參加《朗讀者》 我是更想讓大家知道我的老師。我覺得每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如果說遇到好的老師或者好的長者、伴侶時,他帶給你的影響可能就是幫助你建立一個正面的人格。成長到今天,我想也是跟我的這些恩師有關。真的特別想去通過這個節目去感謝很多爲人師表的老師。”江一燕還將包括馮小剛、趙薇在內的二三十位明星拉成羣,共同出資資助山區的孩子們上學甚至買必需品。

所以江一燕選擇朗誦的是陳忠實的《晶瑩的淚珠》,陳忠實的這一篇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鉅作,卻感染了無數人。而江一燕未來也希望拍一部關於支教題材的電影,包括她的老師,包括支教的志願者。 王婕妤

提起江一燕,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裏溫婉恬靜的周蒙,或是《南京!南京!》裏那個勇敢站出來犧牲自己的江香君……一位鎂光燈下的明星,很難把她跟山區女教師的形象聯繫起來。江一燕更是頗爲低調,拒絕媒體去打擾自己支教以及山區孩子們的生活,因此當她走上央視《朗讀者》的朗誦臺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經前往廣西山區持續支教九年,每年都至少待一個月。走上《朗讀者》,江一燕更希望讓觀衆去了解她的老師,一位改變她人生的好老師。

“那時候其實也並不知道那段時光會帶給我什麼樣的結果,也是長大後才明白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其實是很深入在心底裏面,就像一粒種子一樣。”因爲這位章燕老師給予江一燕最堅定的勇氣,江一燕才下定決心前往北京,最終成就了她現在的藝術人生。江一燕告訴記者,她其實並不想宣揚自己做支教老師這件事,“也有很多人都在做這件事情,所以我覺得我不應該被過度地去關注。因此也拒絕過很多的節目和訪問,但是這次參加《朗讀者》 我是更想讓大家知道我的老師。我覺得每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如果說遇到好的老師或者好的長者、伴侶時,他帶給你的影響可能就是幫助你建立一個正面的人格。成長到今天,我想也是跟我的這些恩師有關。真的特別想去通過這個節目去感謝很多爲人師表的老師。”江一燕還將包括馮小剛、趙薇在內的二三十位明星拉成羣,共同出資資助山區的孩子們上學甚至買必需品。

所以江一燕選擇朗誦的是陳忠實的《晶瑩的淚珠》,陳忠實的這一篇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鉅作,卻感染了無數人。而江一燕未來也希望拍一部關於支教題材的電影,包括她的老師,包括支教的志願者。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2】

在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著名長篇小說《朗讀者》中,朗讀作爲一個聯結肉體和精神的載體,串起了二戰後一個關於羞恥與謊言、反思與救贖的故事。朗讀在劇中不僅是愛情的表徵,更是一種神聖的儀式和指向靈魂深處的告白,同時也是女主人公漢娜的生命得以延續的主要動力。它以這種最得體、最莊重的方式,傳達出戰爭帶給人心靈深處的創傷,給人以一種肅然心動的力量,而這力量正部分來自於朗讀所帶來的真誠和莊重,它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沖刷心靈污垢、將人導向光明的能量。

基於朗讀藝術莊嚴的詩意體驗和脫俗的端莊氣質,誦讀文化一直有着廣泛的羣衆基礎。特別是近些年,隨着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興盛和傳播,《爲你讀詩》《爲我讀詩》《我們讀詩》《讀首詩再睡覺》等微信公衆號和各種文學羣、詩詞文化朗讀羣相繼活躍起來。人們通過手機APP軟件錄製配樂音頻,藉此表達對優美文字的賞讀和對生命靈性的體悟,爲奔忙的靈魂探尋一片詩意的棲息地。此外,北京單向街書店的流動朗讀盛宴、北京植物園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紅課等讀書沙龍活動和網絡電臺,也通過現場和微信平臺互動等方式,定期與觀衆誦讀曹雪芹、魯迅、加繆、海明威、蘇珊·桑塔格、伍爾夫、辛波絲卡等大師的作品,通過文字音律之美回望歷史、品鑑經典,享受與大師同頻共振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快感。在歐美國家,朗讀作爲新書銷售的“敲門磚”一直是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心靈傾訴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歐美作家在新書籤售時往往要面對公衆朗誦自己的作品,藉着朗讀,作家向讀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歷程,讀者也借這個機會滿足了“看下蛋雞”的好奇心。在臺灣文學界,朗讀在有些作家眼裏被視爲另一種凝視。臺灣文化總會爲臺灣著名作家錄製了“爲臺灣文學朗讀”的錄音,爲臺灣文學界保留了幾代文學家真實而深情的聲音文本。這其中有黃春明開朗說故事的笑聲,鄭愁予時而激昂時而柔情的朗讀,白先勇用溫柔的聲音朗讀《永遠的尹雪豔》,王文興以地方口音朗讀《背海的人》,司馬中原用詼諧的聲音說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聲音質地和口音,一如他們的作品般特色鮮明,交融出臺灣文學深情多彩的面貌。在臺北城南歷史博物館到中正紀念堂的南海路一帶的站牌邊,設置有文化總會“爲臺灣文學朗讀”的錄音,只要用戶連上手機,就可以聆聽鄭愁予、余光中、洛夫、瘂弦、張默等臺灣著名詩人用他們自己的聲音朗讀的自己的詩作。不僅如此,臺灣文化總會爲監獄裏的服刑人員製作了文學錄音節目,以期透過文學藝術這種溫柔、安靜的力量讓犯人們走上新的人生路。實踐證明,他們看到了生命改變的可能。可見,朗讀不僅能使語言凝結成詩,使文學插上翅膀,還能消除身體裏淤積的濁氣,沖刷心靈的塵埃,撞擊生命的火花,觸動心底最柔軟處的神經,使人生的價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讀與思的結合、口與心的交匯,既悅耳又悅心,兼具美學品格和力量,蘊含着強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當前這個過度娛樂化的年代,綜藝節目《朗讀者》如一股清流,把人們從單純娛人耳目的視覺和聽覺的暴力中超拔出來,爲公衆構建了一個朗讀的空間,召喚出人們心底潛藏的讀書熱情,這正是它積極的文化意義之所在。固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幾檔文化綜藝節目就能改善閱讀的貧瘠並抵達文化的深處,但它至少爲誦讀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樸素的情懷守望了初心,讓國人從中重拾對生命的感動和敬畏,在淡淡書墨香、琅琅讀書聲的繚繞中走向雅緻、走向深邃。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3】

勇氣,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珍貴品質。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伴隨着自身或他人給予的勇氣。本週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將上演以“勇氣”爲核心主題的朗讀。董卿將與熱衷公益支教的演員江一燕[微博],養育了一對自閉症孩子的秋爸秋媽,“敦煌女兒”樊錦詩,“體操王子”李寧,單人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中國第一人翟墨以及著名演員汪明荃[微博]、羅家英[微博]夫婦一同在朗讀中分享那些和勇氣有關的故事。

  江一燕自曝小時候很孤獨

每個孩子,在成長時都會收穫很多勇氣,這些勇氣支撐着我們面對長大後的各種困苦。大衆眼中的江一燕,熱情且充滿活力,除了做演員,她還有許多不同身份:拍照拿過《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獎,做公益支教入選過《感動中國》候選人,此外她還寫書、拍電影,生活豐富多彩得令人羨慕。但在《朗讀者》的現場,江一燕卻坦言:“我小時候是一個很孤獨的孩子,不知道跟誰交流。”

這種孤獨的改變起始於一位名叫章燕的舞蹈老師,江一燕坦言,這位名字中也有一個“燕”字的“燕子老師”給了她許多勇氣,幾乎重塑了她的生命,她說:“突然有一天有這樣一個老師出現在你的生命裏,她又像你的大姐姐又像你最親密的朋友,我覺得完全改變了我。”

在江一燕的記憶中,最幸福時刻之一就是燕子老師騎車送她回家的時候,“在一個孩子很孤獨的階段,她讓我覺得很溫暖。”甚至現在江一燕堅持的公益支教的事業,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燕子老師的影響。究竟江一燕和燕子老師之間還有怎樣的溫暖故事?她又會爲燕子老師朗讀怎樣的文字呢?

  汪明荃、羅家英現場“鬥嘴”秀恩愛

對於孩子來說,勇氣能讓你收穫成長,而對於成年人來說,勇氣更多時候被用來收穫愛。從1987年認識到現在,汪明荃和羅家英相識相戀了整整30年。兩人談了22年的戀愛,直到2009年,61歲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歲的羅家英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在《朗讀者》的現場,汪明荃坦言這是她做過的最有勇氣的事:“因爲我們倆單身了很久,然後在六十歲的時候才決定結婚,我覺得這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

普通人或許很難理解汪明荃和羅家英之間的情感,與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雖然兩人相戀了那麼久,但其實在結婚之前,他們一直都是分開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續了幾十年這樣的“分居戀愛”後,突然要住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兩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實很不相同。

現場汪明荃“吐槽”羅家英:“我這個人喜歡乾淨整潔,他就東西扔的到處都是。”羅家英也忍不住腹誹:“她是個大女人,我也是個大男人,不曉得誰聽誰的。”現場這樣的鬥嘴小插曲幾乎伴隨着整個訪談,一會羅家英說:“吵不過她們,她們說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擊:“現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觀衆,你要小心。”於是羅家英只好敗下陣來,灰溜溜地表示“不說了,喝茶”,可愛的表現令場面顯得溫情至極。

  李寧:最有勇氣的事就是不做運動員去創業

除了成長和愛情,從小到大,我們都需要勇氣去面對不同的挑戰。對於李寧來說,到目前爲止,他做過的最有勇氣的事不是在世界大賽上挑戰各種高難度動作,而是當初離開運動隊直接去了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縣城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最開始,面對運動休閒商品稀缺的市場,李寧很快便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然而隨着其他競爭對手相繼入場,李寧公司也經營上也開始遇上了越來越多的阻力。2012年,李寧公司調整戰略佈局,甚至一度遭遇經營危機。爲了幫助公司度過危機,李寧重出江湖,開始代理李寧公司的CEO,力圖重振當年創建品牌時的雄風。

談起這次公司的低谷和當年身爲運動員時在漢城奧運會上接連失誤遭國人批評造成的低谷,哪一個更需要勇氣面對?李寧坦言:“作爲運動員,個人的挑戰會大一點,成功也是你,失敗也是你。作爲一個企業大股東,一個有決策權的人,是否能平衡好最終往哪走,需要勇氣。”現場,李寧將朗讀一篇文章獻給帶給他勇氣的李寧團隊和那些陪伴李寧品牌成長的人,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