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最新央視紀錄片五年規劃觀後感

最新央視紀錄片五年規劃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五年規劃觀後感範文一

最新央視紀錄片五年規劃觀後感

央視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五年規劃》3月8日播出第一集《規劃中國》。

本集沿着“五年(計)規劃”的時間大脈絡,通過重大節點的具體項目和人物故事,解讀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建國初期“建根系”、“造血脈”、“強體系”,改革開放之後,規劃“成森林”,“拓視野”,並迎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

本集從“一五”時期的156個項目出發,途徑“三五”時期三線建設等歷程,一路追尋,瞭望“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全新的戰略規劃遠景。

在本集的節目中,您還將看到新中國第一個化學工業基地如何創建,新中國如何從“一五時期”的七個化工項目開始自己的工業化進程,如何從156個工業項目,打下中國現代工業的基礎。

在海拔2000多米的雅礱江,在綿延的崇山峻嶺之中,工人們肩扛60米長的重達2噸的錨索,像釘釘子一樣,釘入山體,確保山體的穩固。而這樣的錨索需要17000多根。這裏即將建設成中國的第三大大型水電基地。目前,中國水電的總裝機容量已超過了3億千瓦,世界第一。

爲了確保工程施工,這些工人們不怕苦不怕累,他們吃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洞已經好幾個月了,他們還將在這裏住一年左右。

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上,在高100多米的高塔上,正是這些電路工人們用他們在大山深處跳出的孤獨而美麗的“高空中的舞蹈”成就了一天比一天增長的輸電線路,如今已達百萬公里以上。

年近八旬的韓吉祿老人是投身“三線建設”的第一批建設者,當年到貴州大山時,他只有19歲。正是成千上萬個像韓吉祿老人這樣的建設者投身“三線建設”,進山洞、分散、隱蔽,用“敢教日月換新天”,經歷三個五年計劃的“三線建設”的努力,才把貴州從無到有建設成中國今天成體系的航空基地。

中國白茶發源地安吉,如何讓青山綠水成爲真正的金山銀山。村民年收入十萬、幾十萬,在這裏,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村民笑說自己比縣長縣委書記收入都要高,都要幸福。

新能源汽車、高速鐵路、區域一體化等等,都是規劃的作用。而這正是規劃的力量。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就是規劃的意義。

五年規劃觀後感範文二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如何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如何確保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確保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3月8日起將連續播出大型電視紀錄片《五年規劃》,講述從 “五年計劃”到“五年規劃”,中國如何通過一幅幅治國藍圖,提升百姓福祉,推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始於1953年,這是佔世界上人口1/5的中國實施的一項偉大實驗。60多年來,從“一五”到“十三五”,每一個五年計劃和規劃,都是一幅治國藍圖,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革產生着巨大的影響,構成了中國由羸弱走向富強的一串串腳步,勾畫出一幅中國經濟發展的“K線圖”。

紀錄片《五年規劃》,通過記錄、展現普通中國人對自己和對國家未來充滿信心的故事,表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民期待。該片以 “規劃意識”,解讀當前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實踐、新戰略背後的思想精髓和演進脈絡,展現中國的前進歷程。

《五年規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梳理“五年規劃”的紀錄片,希望通過一個個中國故事,通過每一位主人公的家國情懷,呈現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表達百姓對國家奮進的信心。

每一個人的未來,彙集成的就是中國的未來。每一個人的夢想,匯聚而成的就是中國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張國寶評價,我們通過規劃的科學地實施、科學地制訂,確實使我們的綜合國力每次都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林毅夫則說,發展中國家成敗經驗的一條規律就是,既要求有有效的市場,也要有有爲的政府,必須兩隻手同時用。我國的五年規劃已經做了12個了,現在是第13個。每一個五年規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全面發展的目標是什麼,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有哪些困難必須克服,以及我們具備哪些有利的條件,然後怎麼樣來組織協調這些有利的條件,克服前進當中的困難,來實現我們的經濟發展可以從一個臺階進入到下一個臺階。應該肯定的是,五年規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則用幾句古話強調規劃的作用。他說,不謀萬世者,不能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能謀一域。大國要有藍圖,大國要有目標管理。

2016年,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即將出臺。這是實現中國的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五年。

對於百姓而言,每一位個體憧憬的未來五年,集結的正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五年;每一位個體的親身經歷,記錄的正是一個國家的故事。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之交,紀錄片《五年規劃》直觀呈現的,既有大開大合的宏觀敘事,也有人文感性的人物故事。它有溫暖人心的細節,有震撼靈魂的感悟,有歲月雕刻的歷史縱深,有人生命運的嬗變 ——以人物故事來承載“十三五”的宏大主題,立足當下,關照未來,是本片“講好中國故事,表達中國觀點”的誠意創舉。

五年規劃觀後感範文三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之交,紀錄片《五年規劃》直觀呈現的,既有大開大合的宏觀敘事,也有人文感性的人物故事。它有溫暖人心的細節,有震撼靈魂的感悟,有歲月雕刻的歷史縱深,有人生命運的嬗變 ——以人物故事來承載“十三五”的宏大主題,立足當下,關照未來,是本片“講好中國故事,表達中國觀點”的誠意創舉。

第一集:《規劃中國》。“五年規劃”爲什麼能成爲中國的國家藍圖,它如何體現國家戰略意圖,如何成爲全國人民的奮鬥綱領,如何成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南針?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爲發展宏圖,必“有戰略”、“有佈局”、“有步驟”地鋪陳開來。本集將沿着“五年(計)規劃”的時間大脈絡,通過重大節點的具體項目和人物故事,解讀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和階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脈絡:建國初期“建根系”、“造血脈”、“強體系”,改革開放之後,規劃“成森林”,“拓視野”,並迎來“全民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本集將從“一五”時期的156個項目出發,途徑“三五”時期三線建設等歷程,一路追尋,瞭望“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全新的戰略規劃遠景。

第二集:《工業強國》。“一五”時期中國開始建設156個工業項目,直到“五五”,一個完備的中國工業體系佈局基本建成。改革開放、放眼世界,最先進的工業製造技術紛紛進入中國,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努力下,中國成爲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完成了由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轉變。本集通過選取“中國製造2025”中的規劃要點,圍繞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製造領域當中,“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爲本”的那些重大項目和人物,追蹤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腳步。

第三集:《民生爲大》。改革開放以來,國民收入大幅增長,教育水準全面提高,醫療制度不斷健全,衣食住行的全面保障,無不證實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這一樸素而美好的願望。小康,一個民族爲之奮鬥的目標,正在中國人的雙手上變成現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路上。本集將從糧食生產、精準扶貧、棚戶區改造、生態文明建設、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文化民生等不同方面,闡述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治國理政新實踐和新思想。

第四集:《天塹通途》。中國橋,中國路,中國高鐵,中國地鐵,中國港口,一個個打上了中國標記的基礎設施,在一個個“五年計(規)劃”的目標中,由夢想變成現實。爲百姓福祉的提升,爲中國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併成爲中國的國家名片,以鏗鏘的腳步邁向世界。

第五集:《開放視野》。打開國門,對外開放,引進來、走出去。中國大步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世界逐漸認識並接納中國。面對東西部資源的不平衡,中國一直在規劃着“經濟地理空間”。“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規劃藍圖已經徐徐展開。開放的中國,已經可以望向更遠的遠方。

第六集:《五年之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市場創新、業態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創新,中國正走向“創時代”。創新的智慧與行動,鑄就了一個個“中國奇蹟”;邁向富裕的汗水與艱辛,凝結一個個“中國故事”;腳踏實地的創新精神,是奔向幸福的“中國力量”。承載着人們五年之後的夢想,中國開啓了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