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董卿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導語:因爲朗讀,我們的生命具有了印刻的痕跡,就有了記憶的美麗。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十期味道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董卿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作文【1】

“我相信,包括《詩書中華》在內的所有電視文化節目,它們的價值都不是在當下可以收割的,文化的影響力是潤物細無聲的,也一定是深遠的。”《詩書中華》執行總導演李佳林如是說。

珠聯璧合還是水土不服? “詩詞並不排斥娛樂”

當傳統文化遇上電視,是珠聯璧合還是水土不服?

李佳林表示,在視頻內容泛娛樂化的當下,詩詞先天有一種曲高和寡的氣質。因此導演組從一開始就將節目的定位設爲“詩入尋常百姓家”,“我們不打算造神,只想展現詩文內容,以及被詩文浸潤的普通中國人,他們身上的光彩。”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定廣是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學術顧問與命題人,他全程參與了這檔節目的錄製。李定廣認爲,詩詞是一種特別適合通過電視進行普及的傳統文化門類,首先,“它融合了音樂的聽覺藝術和繪畫的視覺藝術,形成一種綜合的視聽藝術”;其次,詩詞與古文或儒家經典不同,它寫風景、寫愛情,也寫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娛樂性,“詩詞並不排斥娛樂,將它搬上熒屏,不違背其本性,是可以互通共融的。”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胡中行也認爲,將詩詞作爲傳統文化在電視上開疆闢土的先鋒,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它具有篇幅短小、言簡意賅、易誦易記的特點。”

然而,隨着《中國詩詞大會》的大火,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有人指出,這樣的節目會把學生引入死記硬背的誤區,胡中行卻不這麼認爲,“傳統文化本來就是以死記硬背爲基礎的,背誦是根、理解是苗、創作是花、做人是果,歸根到底落實到做人,傳統文化就是要讓我們怎麼做人。”

如何在當代激活詩文? “讓它參與到生活和社交中”

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方笑一既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命題人,又擔任了《詩書中華》學術顧問,在他看來,《中國詩詞大會》 就像一場詩詞的狂歡,而《詩書中華》更像家庭之間的雅集,無論哪種形態,最重要的在於如何將古詩文在當代生活中激活,“比如送一首詩給家中的老人或前輩,這樣就參與到社交和生活中了,它就不是和我們無關的東西了。”

那麼,如何讓詩文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不少嘉賓表示,節目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把握尤爲重要。方笑一坦言,把題目出得“難又不難”是門技術活,“文化類節目不僅要把門外漢領進來,更要拽住那些對古詩詞有進階要求的觀衆。”

其實,近年來也曾出現不少優秀的文化類節目,央視推出的《百家講堂》就火了很長一段時間。昨天的論壇上,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以自己的主講經歷舉例稱,在爲《百家講壇》寫底稿時,經常會收到這樣那樣的修改建議,一開始自己並不服氣,“我說你們不懂就聽我的。後來覺得不應該這麼想,因爲其實他是你的第一個聽衆,作爲一個電視編導,在整個社會當中的文化層次不算低,如果他都聽不懂,傳播效果不是零嗎?”甚至,姜鵬還研究了《百家講壇》的收視率採集,“我發現有60%的觀衆在農村,女性的比例還很高,所以迎合大媽的口味是非常重要的。”於是,他和節目組逐步調整,通過深入淺出的方法,讓更多普通人讀懂歷史。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作文【2】

飲食之味酸甜苦辣皆備,人生之味亦如此。品味過人生百態,才能在時光荏苒中洗滌,淘洗出思想的真金。味道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格調,是一種氣質,將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與董卿 一起品味朗讀者葉嘉瑩、張艾嘉、葉錦添、@張小嫺 、胡忠英、吳純分享的人生百味。

提起味道,我們率先會想到的一定是舌尖上的滿足。悠久的歷史和遼闊的地域給了中國飲食豐富多樣、變化多端的味道。本期嘉賓胡忠英,就是一位從業50年的名廚,也是杭幫菜的掌門人。在去年杭州G20峯會上,他擔任餐飲文化組的組長,爲全球幾十位政要人物奉獻了獨具特色的宴席,展示中國味道的獨特魅力。他將味道融入故事,用中國文化驚豔世界舌尖。CCTV-1本週六20:00、CCTV-3本週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胡忠英講述他的中國味道。

他是目前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家,童年卻沒有一架屬於自己的鋼琴。他獲得過多項國際大獎,少年時卻和單親、下崗的母親,飽嘗貧苦、分離之痛。吳純的`人生是他和母親的苦難澆灌出的花朵,不過苦澀與甜蜜總是相依相伴,品嚐人生之極苦才能讓成功時的甜更加誘人。CCTV-1本週六20:00、CCTV-3本週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吳純講述苦澀的味道。

1994年第一部小說《麪包樹上的女人》在《明報》上連載,張小嫺開始走紅。她創作的60本書,全都與愛情有關,她的作品被稱爲“愛情治癒文學”,許多讀者習慣從她的文字中來尋找處理感情的方式。CCTV-1本週六20:00、CCTV-3本週日19:30,一起“卿”聽朗讀者@張小嫺 解讀“愛情的味道”。

93歲高齡的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這位老先生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甘爲夸父死,敢笑魯陽癡」,來表達她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心意。她不計高齡,往來奔走,爲的是不讓這傳沿千年的中國味道所期無人。一起“卿”聽朗讀者葉嘉瑩講述她的詩詞味道。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作文【3】

很喜歡中央電視臺的《朗讀者》節目。不同的朗讀者,用聲音講述悠悠歲月裏的故事,表達着內心深處的情感。濮存昕、張梓琳、徐靜蕾、麥家……一個個朗讀者爲我們展現了生命中最動情的時刻,讓情感在某一個瞬間凝固。

我以爲,朗讀的妙處在於把故事和情感用真情演繹一遍,以便於我們更深刻、更豐富地體味人生的種種況味,讓生命更加豐盈和厚重。朗讀,讓我們深深銘記,讓我們懂得珍惜。朗讀,讓記憶永存,讓生命昇華。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遭遇了人生的重創,以爲自己永遠也走不出那個幽深的黑洞,再也飛不起來。這個時候,朋友送給我幾本書,對我說:“每天早晨起來,你就大聲朗讀裏面的文章。朗讀的同時,心中的濁氣會慢慢消散,文字的清氣會瀰漫心間……”書裏面的文字,充滿了陽光的味道和向上的力量。我想,生命除了磨難和痛苦,還有那麼多值得珍惜的。即使磨難和痛苦,翻開它們的背面,依稀可以看到它們帶給生命的深度和廣度——無論如何,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每天,我大聲地讀那些智慧而美麗的文字,就如同沿着陽光的指引,終於抵達了春色無邊的彼岸。

走出了困境,我依然喜歡朗讀,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用聲音演繹出來。我成爲了生命的朗讀者,人生悲歡離合,語調抑揚頓挫,把生命的各個章節朗讀出來,我收穫了一份沉澱着生活百味的禮物。生命如酒,散發着醇香的味道,而且愈久彌香。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生命的朗讀者。即使你的生命再平凡卑微,人生的歷程也不可能波瀾不驚。人生中總有一些濃墨重彩的片段,是我們用盡心力來完成的,值得銘記;也有一些不期然的喜與悲,毫無徵兆地來打破寧靜,這些記憶甚至成爲了人生的分水嶺,左右了生命的走向,所以需要我們回味。

不可否認,人生中除了偶有大喜或大悲,大部分日子是平凡的。平靜如水的日子,正是最真實的幸福,我們仍然要做生命的朗讀者,好好品味歲月靜好的味道。做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一路走,一路歌,輕輕吟唱着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