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範文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範文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範文1

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製作人的《朗讀者》也在此後不久接棒央視黃金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介紹,《朗讀者》力求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希望這檔節目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對於充斥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衆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着傾聽着。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篇章詩文、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從這幾檔節目的共性中不難看出,當下,觀衆對於高品質的文化節目,已經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此,成功製作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的關正文介紹:“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處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價值,很多體驗若不能親歷,就會期待在別人的故事裏找到啓發和依據。這是人們離不開故事閱讀的根本原因,也是《見字如面》等節目最堅實的底氣。”

同時,關正文直言,“當我們不斷地親近經典,真正地進行經典傳播時,我們找到了更利於紮根的沃土,這個沃土是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的源頭。”更能帶來啓發意義的是,從幾檔節目的熱播能夠看出,其實文化與娛樂並不矛盾。在清晰的賽制、良性競爭的氛圍中,好的內容不僅不會被遮蔽,反而會煥發出更富有朝氣的生命力。

《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他們自己的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非常融合、恰到好處。針對不同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說起做《朗讀者》的初衷,董卿說,幾乎所有綜藝節目形態她都已經嘗試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

"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可能朗讀者所朗讀的內容,我們自己也會去讀,去品味。但那與《朗讀者》的現場氛圍與感染力還是大有不同。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繚繞中,在慾望縱橫的嘈雜中,隨着朗讀者的思緒,讀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讀出一天的燦爛和啓迪,讓這份洗盡世間鉛華的情思、盪滌或沖淡腐臭污濁的蔓延,讓精神家園變得落英繽紛,青春常在。歲月靜好、靜美,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去感受吧。《朗讀者》等你。

“正如一封封觸動人心的書信、一段段不因歲月流逝而失去光澤的文學作品可以跨越時間的長河、空間的隔阻,與今時今地的觀衆心靈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產品,一定能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空間。”

有的節目可以做一時,但有的節目可以做一世。讓觀衆在電視熒屏上邂逅“詩與遠方”,需要電視創作人對人文精神的堅守,正如關正文所說,“一個精神上特別豐富的`人,生產的產品才具有深厚的精神價值。”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範文2

提到“味道”這個詞我們第一想到的是餐桌上品嚐到那些味道。隨着我們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多,我們所聽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的都會成爲一種特殊的味道。

氣質是一種味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品格是一種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時候心情也是一種味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在這期節目中能夠聽到那麼多朗讀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也是很有“味道”的一件事。張小嫺筆下的愛情是苦澀的,現實中的她談起自己的愛情覺得最好的愛情是兩個自我彼此包容。她心中愛情的味道是相愛時間久了的兩個人彼此的愛情會成爲一種恩情,一種長久的感情。

張忠英作爲G20峯會的餐飲文化專家組組長向我們講述了籌備這場盛宴大大小小的細節,他向我們闡述了“味道”的含義,“味”即是指酸甜苦辣,“道”是指方法。餐飲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兼收幷蓄,博採衆長。

吳純是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他向我們講述了母親爲了供養他上學以及他自己在國外忍受苦難努力完成學業的過程。讓我們感動的是吳純講述母親爲了去機場迎接他的那個畫面。他的母親因爲不捨得打的士於是便坐公交車到離機場還有幾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踏着輔路去迎接他。從小家庭不富裕的他一步步忍受着苦難走到了今天。他說到苦難帶給他的是堅毅、沉着、從容,以後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想想那段苦難的日子都會覺得沒什麼。

葉錦添用自己獨特的視覺,創造了中國的美學經典。葉嘉瑩先生作爲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向我們講述了詩詞裏的故事。93歲高齡的她很多事情記不住於是便通過詩詞來記錄。她說寫下的詩詞都是她自己的親身經歷,詩詞佐證了她如何度過艱辛的歲月,從葉嘉瑩老人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詩詞的味道。

在這期節目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艾嘉,60歲的她依舊在續寫自己的傳奇。每個女人都不願正視年齡這個問題但是張艾嘉卻敢於面對自己的年齡,她說她還是蠻滿意60歲的她還能工作。一首《愛的代價》感動過很多的人。每句歌詞都是一個畫面,一句走吧走吧……聽了讓人不免很感傷。張艾嘉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很印象很深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都是孤獨的。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我就我,你就你。那些曾經轟轟烈烈愛過的人可能不會最終走到一起,或許註定了有些人只能陪你到那裏,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一分。張艾嘉認爲“女人的味道”是自己對人生的態度,怎麼好好走過那條路,就是自己的味道。經歷還不夠豐富的我尚且還不能很好的聽出那首《愛的代價》中感傷、對人生了解通透的味道但當我多年以後重新聽到這首歌或許就能體會到其中歌詞的味道。

味道,落在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裏就成了鄉愁,刻在心裏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結。記憶中的味道是母親做的那道酸菜魚,那是家的味道,是在外求學時會懷念的一種味道。“味道”還是在看完一本書合書之後細細回味的一種滿足。

人生百味,經歷的越多越能體會到人生的味道。讓我們盡情的感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的越多,我們便生活的越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