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費城故事》是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湯姆·漢克斯、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安德魯因爲染上艾滋病而被老闆解僱,後來他在喬的幫助下爲愛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分享了費城故事電影的觀後感給大家欣賞!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1

《費城故事》講述了安德魯因同性戀染上艾滋病,被上司視爲道德敗壞並被解僱,他爲討回公道而訴諸法律的故事。這除了是艾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它也說出同性戀在美國法治與講求人人平等的社會中仍遭受歧視。

費城被稱爲“city of brotherly love”是“兄弟之愛之城”,是起草和簽署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草案的地方,是美國宣揚人權、自由、公正的城市。美國聯邦的第一部憲法就在這裏宣佈,在美國人心中,費城象徵着公平正義。本片名爲“費城故事”是有原因的。

法律是由人制定、反映人們意志活動的產物,貫徹、反映、體現的是人們現實的願望、需求、主張和見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個羣體的信仰,至高無上,只有在整個社會都在法治下才能實現。它是每個人對人的權利意識的覺醒,對人的自由、尊嚴和平等的追求,爲的是保障生命和財產。 中國當前實施的是大陸法系,而非美國的英美法系。其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中國自古採用的法律形式爲制定成文法,古時候的司法審判工作交由行政官員負責,並沒有形成判例的基礎,而判例法需要諸多判例才能形成法律體系。其次,大陸法系與中國的國情和法律傳統有某些相合之處。中國歷史上制定的法律主要以成文法爲主。還有,在清末時期,中國看到日本明治維新中的成功,於是效仿並選擇了成文法。

影片中,在準備訴訟的過程,安德魯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尋找先例,這反映了美國是判例法國家,法庭會依據以往的案件處理結果來幫助判決新的案件。在法庭上,雙方律師就“上司在解僱安德魯前是否得知其患有艾滋病”來確定上司是否存在歧視艾滋病病人的情況。儘管上司堅決否認自己事先得知安德魯患病,但喬還是從旁敲擊讓陪審團認定上司在撒謊,這是案件獲勝的關鍵。不少公司同事都上庭作證,表明有歧視事件存在,爲安德魯的案件提供支持。美國司法屬於英美法系,使用判例法,具體到案件審理美國法庭主要由雙方律師根據案件情況運用法律知識和證據進行辯論,法官主要負責維護法庭秩序和決定由何方律師發言,以及對方律師抗議是否有效,最後案件的判決則由社區隨機選出的陪審團根據法庭辯論來決定。而在中國,成文法作爲案件的依據。具體到案件審理,法官是法庭的最高權威,決定雙方律師的陳述和辯論,並負責維護法庭秩序,最終案件的判決也由法官依據憲法、相關法律和案件具體情況作出。

美國庭審制度的一大特色就是陪審團。美國法律對於陪審團有詳細規定,如果原被告私下和陪審團接觸,將面臨嚴厲懲罰。陪審團成員在庭審期間不能相互討論和做記錄。所以,陪審團的裁決在絕大多數時候值得信賴,具有公信力。在涉及重大案件時,被告一方總是希望能由陪審團裁決,因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勝訴的可能性,畢竟12個人的想法都不可能是一致的,必然帶來爭論。如果由法官一人裁決,法官的個人觀點極有可能影響判決。陪審團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錯判的產生,但這必須建立在完備的陪審團制度上,成員需具有良好法律知識及法律意識。陪審團在庭審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各方的不良影響,比如賄賂,那麼陪審團將不再具有公信力,也不再有實施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陪審團代表社會,而陪審團的判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社會的觀點。就如同安德魯的案件,陪審團的態度甚至決定了社會對於艾滋病與同性戀的態度。

片中最後的判決包含被告要給原告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又稱示範性賠償、報復性賠償,是指由法庭作出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是加重賠償的一種原則。目的是在針對被告過去故意的侵權行爲造成的損失進行彌補之外,對被告進行處罰防止重犯,同時懲戒他人。大部分懲罰性賠償針對合同責任,包括僱傭合同中的僱用人惡意解僱;而被告濫用其對原告的支配和影響力(如僱主利用其支配地位而侵害其僱員的權利)等。

從電影中不難看出人們對艾滋病人的態度是敬而遠之。歧視艾滋病人是因爲人們認爲與艾滋病有關係的人是私生活不檢點的,或認爲艾滋病容易在人與人接觸中傳播。由於艾滋病是不治之症,

得知患者患病後經歷的痛苦,所以大家幾乎“談艾色變”。正確瞭解艾滋病和傳染途徑,有助於人們理解、同情艾滋者人。人們應該給予艾滋病人關懷,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與寬容,讓他們欣慰地離開人世。在安德魯最艱難的時候,他的家人愛人朋友一直陪伴着他,給予他理解、愛護和鼓勵。最終贏了官司的安德魯帶着滿滿的祝福無憾地走到生命終點。假如我的家人或朋友得了艾滋病,雖然我無法從使對方從身體痛苦中解脫出來,但起碼要讓對方儘可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與支持。

新加坡對待艾滋病人施以嚴厲政策,會把艾滋病新娘逐出境外。而在中國,不會效仿新加坡把她們驅逐出鏡。只要是艾滋病患者都不會驅逐。中國相關法律中對艾滋病人的態度並不是排斥。比如《關於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見》中規定,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主要在社區進行管理。社區要爲他們營造一個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環境,鼓勵他們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改變高危行爲,積極配合治療,以延長生命並提高生活質量。中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量佔全球的50份之一,本地病人數目已經不少,驅逐外來病人又能減負多少呢?這明顯是治標不治本。

影片一方面探討艾滋病人的合法權益應受保障,另一方面更爲深刻地探討同性戀者在當今社會的種種處境,他們面對社會歧視的反應,以及他們原本就擁有的對愛的渴望、對生命的渴望的人性情感。面對酒吧裏挑釁的人,喬說:“那些人(同性戀)也讓我噁心,但有人觸犯了法律,你總該還記得法律吧!”獨立宣言寫道:人人生來平等,不管他(她)的性取向、膚色、性別。儘管最終安德魯贏了這場官司,但是其實並沒有贏過世俗,社會的歧視和偏見仍在,不過至少啓示人們思考如何看待同性戀者。不管效果是否理想,大膽地向社會提出這一問題的本身就標誌着這個社會正在前進。

個人覺得,艾滋病人或同性戀者被其他人歧視時,內心很不好受,畢竟自己並沒有作奸犯科卻要被人們唾棄、厭惡甚至憎恨。就像在電視新聞裏看到“打擊河南籍犯罪團伙的犯罪活動”,感覺在影射河南人是罪犯,相信同鄉人看見會覺得恥辱與受鄙視。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爲同性別的人,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的人被稱爲同性戀者。筆者認爲尊重同性戀是應該的,因爲同性戀者也有人權。隨着醫學上爲同性戀者正名,法律法規上對同性戀的歧視逐漸消失,同性戀者在法律地位上獲得與其他人平等的地位。所以同性戀人不應被剝奪他們的合法權利,既然異性戀的可以結婚、生小孩,那麼同性戀也應該可以。假如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是同性戀,首先就得承認並接受現實,然後就是互相尊重,需要更大的寬容和謙讓。

假如我是安德魯,遭到如此不公平的對待,而又身處法律制度如此嚴謹的國家,會起訴控告我的上級領導們,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假如我是律師喬,也會答應接這個案子,雖然勝訴不是很大,但是這案子必然會引起相當大的迴響,引起人們反思對艾滋病人與同性戀者的態度。

影片開頭就是安德魯和喬兩位律師在法官面前爲各自的當事人辯護,安德魯代表肯多建築公司,喬是爲社區居民爭取利益。這個橋段反映當時美國司法現狀,從各細節中都強烈感受到美國司法制度的嚴謹。在電梯門關上時,電梯門上寫着:NO JUSTICE,NO PEACE.這似乎在暗示在美國司法制度下,只要正義沒得到伸張,訴訟就永不停息地進行下去。

消除對同性戀、艾滋病的歧視並非一天兩天能做到,電影也沒指望能改變社會不公平的看法。或許片尾一曲《Philadelphia》和安德魯兒時的玩耍情景表達了美好憧憬——讓整個世界回到純真的時代,沒有痛苦、偏見或歧視。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2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是愛,是一分鐘都不能缺少的感情和安慰。愛和感情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讓一個活着的人獲得生命,獲得成長的力量和勇氣……

——題記

前幾天看了一部想看很久的影片《費城故事》,先前就聽說過它是講關於同性戀方面的,但我對於此類類主題並不是大感興趣,而真正地原因是在於其獲得過奧斯卡大獎及其主演是湯姆。漢克斯,恰巧我又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所以便抽出空來去學校禮堂瞧了一瞧,因爲這場電影是爲了紀念世界艾滋病日而專門放映的,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空位不少,隨便挑了一張椅子坐下,可這一座,便是90分鐘……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十分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裏去尋找只屬於自我的快樂。但是十分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明白,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爲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社會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明白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明白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能夠預見其當時的絕望情緒,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但是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爲“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爲他們是社會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爲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光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裏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期望。

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衆的胃口了,觀衆急於想明白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下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閱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一樣。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爲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就應是有意爲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說點什麼的意思。

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爲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纔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能夠說一聲“I’mready”。他深知自我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我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情感上,也沒有過多的描述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

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

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社會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情感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

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爲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

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3

大二的第一節聽力課,老師讓我們去看一部電影,老實說,我的第一感覺是驚訝。但是,對於這位冷美人的出牌,我相信大部分同學還是能夠理解得了滴。但是,對於費城故事這部電影呢?我看未必會全部人都能理解得了。

讓我來看,整部片子所透露出來的氣息是相當的前衛,裏面的主題——同性戀、艾滋病,即便是放在今時今日,依然讓人覺得很難以去理解。更何況這部影片是在1993年放映。片子是由一場官司貫穿其始終,但是,別忘了它但是叫做費城故事。一場官司就是關係到整個城市。它掀開這個城市的一層布,一個被刻意隱藏了的羣體在這場官司中浮出了水面,他們因爲性取向的不一樣,或因爲身患世紀絕症AIDS,所以而要受到這座城市的歧視。並且,影片的一開頭,就用略過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一羣生活在底層的人的狀態。但是,他們臉上的歡笑卻掩蓋了許多鮮爲人知的辛酸。所以,這部影片公映時必定引起了一系列轟動。

由於,受於時光的限制,我並沒有看完了整部影片,直到離開那時,已經接近尾聲了。結局也就應不會超出預想。而在這個過程裏面,我也想起我們中國第一承認患上AIDS的女大學生朱力亞,這件事情,同樣引起了國人的關注,顯然其影響力是不能與這片相比的,其寫實的場景,在法院上的雙方的辯論直挑戰當下的價值觀,挑動着每一位保守者的神經。我承認,我也是像裏面的大多數人那樣,感到了恐懼。而誰不能恐懼呢?

而未來,我想大多數人會像裏面的正派人物喬那樣,先是經歷一個過程,由抵制再到接,再到幫忙。但是,這需要時光。讓我們再來看看喬,或許,他纔是代表這座費城的未來,他有完整的家庭,有新生兒。而且,作爲黑人的他有一份正當且高收入的律師職業,象徵費城正一步一步地邁向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