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通用11篇)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惟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纔不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通用11篇)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1

影片質樸無華,卻深深的打動了我。陳教員到貧困山區下鄉,降臨月亮灣小學,本來城裏有自己的親人期待他早早兒回去,沒想到命運讓他在山裏幹了生平。在教師這個崗位上,他由1箇舊日的英俊小夥變成了白髮鬢鬢的老者。雖然遠離親人,紮根在山裏,但是1個教師的稱謂讓他執迷不悟。陳教員對學生有着一種樸素的感情。

這種感情透自他的內心,每個學生都是他的孩子,並且每個學生永遠都是他的孩子。當他的學生期間排節目讀錯了字,當時勞教的他硬是走進排演現場給學生指了出來;當他了解到自己已經成家的學生家境貧寒,就將學生的孩子帶到自己家中,並送孩子到少年活動機構學習聲樂;當學生期待一身標緻的表演服,他就帶領孩子勤工儉學,編出竹籃竹筐賣錢。他的事情如此普通,普通的讓人心生敬佩!陳教員對教育有着不竭的豪情。

在月亮灣這所山間的簡易小學他帶領孩子們一起排場歌曲;他給孩子們講述人體衛生的常識;他在退休之後還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青少年活動基地。月亮灣小學有了他,就有了生機,孩子們就有了笑臉。生平的坎坷,在他的教育豪情之中顯得如此淺薄。豪情燃燒,陳教員燃燒了生平。最感動的莫過於兩位白叟相會依偎在電視前,看自己的學生在中央電視臺演唱的鏡頭。學生的歌聲在屋內飄蕩,醉了兩位白叟的心,他們滿臉的驚喜,不覺間竟老淚縱橫。

當初要不是陳教員的一再堅持,這個孩子哪有機會登上舞臺?教師有時候就是如此:不是最主要的演員更不是出名的導演,然而卻甘願做學生最忠實的觀衆!對學生的關注決不會停留在任教的幾年,一日爲師,終生關注。陳教員的一生從1個側面表現了農村教師的艱苦。物質條件差些也就罷了,不懂的題目是政治的因素讓人迷亂了雙眼,1個舉目無親的小教員就在這政治的波浪中顛簸,甚或沉浮。

當自己給學生買表演服的錢被騙,他向自己舊日的學生借錢,把自己的豬賣掉,愣是湊齊了錢,讓孩子們在六一那天穿上了鮮豔的表演服。陳教員的孩子因爲幾分的緣故沒有考上高中,妻子催促他找熟人辦辦,然而他沒有這樣辦,以至剛初級中學畢業的孩子隻身一人到北京做工。電影的末端很有韻味。步履蹣跚的老陳在月亮灣的一處風景前給自己留影,咔喳一聲,白叟的身影沒有留下,只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

教員不正是如此嗎?生平的清苦,默默的離開,留下身後最美的風景。爲了孩子的一切,《我的教師生涯》是一部由兩位影帝影后梁家輝、秦海璐主演的平淡無奇的戲,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卻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視線,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2

今天,我看了由梁家輝和秦海璐主演的電影《我的教師生涯》,電影講述的是1963年夏天,主人公陳玉由於出生的原因,來到遠離家鄉,遠離初戀愛人,遠離師範學校的老師,來到大山深處的月亮灣小學教書,從而開始了他坎坷的教師生涯的故事。電影情節感人至深,讓我再一次被鄉村教師的偉大所感動!也回憶起了自己的讀書時光。

主人公陳玉是個治學嚴謹,不被世俗所同化的優秀教師。在60年代的農村,正規師範畢業的老師並不多,但陳玉卻是其中之一。他由於給學生傳授生理衛生的知識,而引來非議。其實,就是在現在的農村小學能夠給學生講授和性有關的知識的老師也是鳳毛麟角啊!可以說電影中的陳玉應該是一個思想新銳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們的非議。

在80年代,當陳玉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時,年輕人勸他副科讓主科,但陳玉卻說“我按照教學大綱上課,有錯嗎”。在升學的壓力面前,能頂住壓力讓學生全面接受教育的老師並不多,更不要說是老年教師了。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執着,他的一個學生成了歌唱家。

主人公陳玉還是一個體恤農民,熱愛學生的老師。在學生們需要演出服,而家長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陳老師帶領孩子們自力更生,編竹筐,賣錢來買演出服。他爲了自己喜愛的音樂,喜愛的教育事業,想盡了辦法。終於使得演出成功舉行。當面臨經濟大潮的衝擊,學生們輟學打工的時候,他四處尋找,甚至把孩子領到自己家裏住。這體現了陳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鄉村孩子的熱愛,體現了一名鄉村教師偉大的人格。

當陳玉退休之後,他回到了開始他教師生涯的月亮灣小學,用盡畢生的繼續,辦了一家青少年活動中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鄉村教育,獻給了農民的孩子。

看了電影《我的教師生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人能夠敢於平凡,能夠甘於一輩子平凡,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在主人公身上我沒有看到轟轟烈烈,我看到的只有平凡二字,但在這平凡的後面確有一種大山一般的厚重。對!主人公雖然有些文弱,但給人的映像就是一座大山!

在主人公陳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優良的師德師風,可以看到學高爲人師,身正爲人範的崇高品格。而今,像這樣歌頌鄉村教師的,弘揚主旋律的影片並不多見,我們看到的經常是媒體對教育的曝光!教育和教師需要關注,但是更需要關懷。教師本來就是新興的弱勢羣體,希望我們的全社會予以關懷!

總之,《我的教師生涯》這部電影拍得真實、樸素、感人,表現出了平凡中的偉大,表現出了創作者對鄉村教育的關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3

今天晚上,幾十位家人們聚在呱呱房間389968,共同欣賞電影《我的教師生涯》,給我一種特別的感覺——在對人的影響上,電影或許比一篇文章更有效果,更能啓迪人的感官,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的笨笨的理解力很慢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我比較喜歡這裏的電影研討,總能從電影中看到自己。既然這麼有效,就可以用到自己的教學中,看來學生的電影課應該定期開展了。這世界真的變化太快,以前家長阻止的內容現在都可以搬上學習日程了,網絡遊戲竟也開始申奧了,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也開始面對了,不做個好的學習者就不能好好工作了。

除此之外,靜下心來做自己也是根本。看了主人公陳玉從年輕氣盛到白髮蒼蒼,心中不免傷感。這就是自己的一生嗎?人都是有終點的嗎?以前,我很少想這樣的問題所以生活無憂無慮,但是卻不自覺地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很多身邊的人,沒有像陳玉夫妻那樣時刻想到別人,想到對方。既然生命短暫,既然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既然生命只能自己親自經歷,我又何苦去模仿別人,何苦照別人的樣子去生活,就像陳玉老師一樣,像蔣自立老師像李鎮西老師一樣,"讓別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動幸福"作爲自己最大的幸福,這何嘗不是最大的幸福。陳玉老師看似平凡的一生,但對於他自己,是最大的滿足。或許,成就別人的幸福,是人生終極的幸福吧。他始終靜下心來敢於做平凡的人——

他不但教育學生做有用的人,而且把學生的天賦發揮極致,這是老師們最容易忽略的。也是這部電影最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現在,我身邊的老師,教學好一點就提拔搞行政去了,不能把專業發揮更好。不能像陳玉老師一樣"敢於平凡",更不能像他一樣保證自己一生平凡。看來自己需要靜下心來,做好平凡的工作。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是事實,那麼做學生的心靈捕手,陪伴它綻放便是非常偉大的事,只是需要能力,需要智慧。明白了這點,試着做平凡的人,與生命一起成長成最美的樣子,的確也不錯。

想起楊老師的幾句話:

1.跪着拜師,站着做人。

2.你可以讚美,不可以溢美。

3.你可以友好,不可以討好。總而言之,無論什麼時候不要丟了自己。陳玉老師做到了。成長路上,對自己該做的事盡心盡力,不偏不倚地堅持,不爲兩邊的風景所吸引,享受自己追逐的過程,靜下心來沉浸其中,爲煩擾的生活增添風景,做看風景的人。這也是快生活不能給予的。

當然,影片中也有美好的愛情。可我更加看重的是,一點遺憾。陳玉老師並沒有盡到爸爸對孩子的責任,導致孩子生氣而去了北京。看到妻子對他的怨氣,他對兒子陪伴太少,是電影中忽略了還是真實?我更願意相信真實,因爲這是生活的樣子,很多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遺憾。這是說着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實——習慣於管別人的娃,不能及時挑戰情緒看到自己的娃。不能淡定地關照好兩個方面。

幸福的家庭無法複製,但不幸的教訓卻很真實。也希望引起自己的重視——好好調整自己,爭取做一名優雅的老師,把生活和事業都要好好照顧,不能顧此失彼。但這件事做起來的確很難。

由於我成長較晚,也的確喜歡當老師,所以很喜歡讀書。但是由於基礎差而讀得很慢,太多的雜事也無形中影響了家庭。一時也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想讓自己一不小心誤了自己的孩子。春節後,我發現自己有些焦慮,通過分析後,竟然是對家庭的焦慮。我開始調整自己,試着用自己教育引導學生,騰出更多的時間關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家長》,那麼忙碌的李老師竟然有時間給孩子寫信,批日記等,還把女兒培養得很優秀,我一定也有時間的,只是沒有好好安排吧。一直記得研究會楊富志老師一直提倡的——做優雅的老師,今天才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如果老師不能好好生活,學生憑什麼佩服自己。楊宏傑老師也教育我說,熱情是好的,但不能荒了生活,年輕時就要調整好自己的格局,做個會生活的優雅人。的確,或許是老師背後的根本問題,把真正的平凡落實於生活的角角落落,尤其是家人,自己好纔是真的好!自己好才能帶給別人真正的好!這是不留遺憾的實實在在,是安心做老師,安心做事的根本,是一個人必須面對的最基本的底色。好好調整自己,新的學期爭取做優雅的自己。先成爲優雅的人,成爲優秀的父母,然後纔是優秀的老師,跟着自己的內心,踏實地成長在路上。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4

看完“我的教師生涯”這部在電影頻道播出的電影后,直到現在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無不爲影片裏的主人翁陳玉所感動,他勤勞樸實,忘我工作的作風,爲了孩子們,將自己的一身都獻給了一個窮山村的教育事業。

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多少知識分子被無情摧殘;多少有識之士被那種“革命”氣勢所壓倒;多少仁人志士被那個時代“拋棄”。

此時,想到了我的啓蒙老師楊秀立,(聽別人說教過三代人)。在我們那個貧窮的山村,爲教育,爲育人,沒工資沒獎金,當時那個年代是記工分。每天按8分記工作日,在我們那個窮山僻壤,不說講臺就連課桌黑板都沒有。課桌是一塊石板,石頭就是凳子。有的同學連寫字的鉛筆、寫字本都買不起。能用上的都是家裏比較有錢的人家了,沒有的同學是很羨慕的。老師上完一天課,就連開水都喝不上一口,渴了喝口涼水,冷了只有忍着。老師用的粉筆別說有多金貴了,剩下的粉筆頭用一個指頭在黑板上都要畫上一筆。唉!那個年代別提有多苦了,多少個春夏秋冬?老師:辛苦了!

說到老師就情不自禁說上自己的老師了,回憶嘛對每個人都是即痛苦又美好的。

影片裏雖說沒提到我所說的這些,寫得最多的是老師如何關心家庭較困難的學生。在去北京找“紅旗服裝廠”的過程中,尤其是當陳玉老師得知服裝廠因效益差倒閉的情況後,一臉的茫然和無助。給學生做演出服這麼一大筆現金就這樣石沉大海,到處打聽也無消息,這都是學生們勤工儉學好不容易掙來的辛苦錢。在當時那個環境就是一筆天文數字,何況是收入微薄的老師呢?那就更是如此了。回到學校後,同事問他去北京的情況,爲了不讓老師們爲他着急,他卻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已經將錢要回了。

他利用休息時間,拼命編竹筐賣。尤其是寫他的妻子,雖然對話不多,沒有山盟海誓,沒有卿卿我我。不難看出兩人的恩愛之情比對話更有說服力。爲了支持愛人的教育工作,得知愛人的情況後,她找孃家人借錢,爲了完成他們青年時代未完成的心願,她將年豬都賣了,拿出來給愛人買演出服。體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勤勞、樸實、高尚的思想情操。

陳玉拿着妻子給他的錢,眼裏的淚水奪眶而出,多少天的委屈,此時沒有語言,沒有表白。一切的一切酸甜苦辣全部在淚水裏。

看着孩子們在臺上穿得花枝招展,唱着他們年青時唱的那支“讓我們蕩起雙漿”,老兩口流出了激動的熱淚。這部影片沒有着意刻畫愛情,很自然的展現給觀衆,讓觀衆自己去感受藝術,讓人品味。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5

開始看題目以爲是主旋律片子,完全是衝着梁家輝來的。但看着看着漸漸忘了他,只記住了那個在鄉下度過一生的陳玉,那個愛護學生、堅持理念、熱愛音樂、性格要強、死愛面子的知青教師!這就是戲精的厲害,演什麼像什麼!——相對而言,秦海璐無疑要遜色許多。

本片以文革爲背景,但沒有在這上邊過多停留,我認爲處理的很好。

情節像時間一樣緩緩流淌,一年又一年,水漲了又退,草黃了又綠,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們在不斷重複和堅持着這平凡簡單而有瑣碎的點滴,腰彎了,發白了,而這還沒有變。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只是爲了心中那一點想法:不能可惜了孩子,不能對不起孩子!

在醫院長長的樓道里,陽光把兩個相互攙扶的影子拖得老長;在綠樹籠罩的小院子裏,躺椅上,老伴講起了多年前的故事,眼角的淚水隨着悠揚的琴聲一起飛揚;電視裏,當昔日的學生在舞臺上放聲歌唱,電視機前,老兩口激動而欣慰。

樸實而平淡的場景,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想起了曾經做過老師的父親。我找到了他們的影子。

所以,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真實。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或者說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6

《我的教師生涯》是一部由兩位影帝影后梁家輝、秦海璐主演的平淡無奇的戲,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卻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視線。

這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故事講述的是鄉村教師陳玉將近四十年平凡而又真切的教師生活。影片以一種回憶敘述的方式,很平和的講述着這個家常的故事,充滿了感人的細節,百轉千回,像一條潺潺的小溪,在陳玉老師與學生,學校之間的事件中慢慢流淌。

陳玉把心思放在教學上,一心只想把學生教育爲有文化有希望的人,卻常常沒能得到學生和校長的認同。校長把音樂課一週三節改成一週一節,他跟校長理論,校長說: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是想讓孩子學點實用的東西,如果只是寫點對聯,祭文等,就不用上學掏錢請別人寫好了。然而陳玉他卻相信音樂會帶着孩子們走的更遠。

_革特殊時期,他的學生葉寶富因爲要照顧腿傷的父親葉少國,輟學在家,他就到學生家爲學生補課,當週敏提醒他少跟葉少國來往,因爲葉少國是四清對象,還有歷史問題,他卻說一個農民有什麼歷史問題。人家都背毛主席語錄,他卻教學生青春期生理知識,因爲他想讓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最後學生都不敢來上課,他也被下放到農村勞動改造養豬。

_革結束,恢復當老師後,他自己家裏並不寬裕,卻送學生小洋去參加聲樂培訓班,因爲小洋家條件不好,他就幫別人出錢教學費,還把小洋接到自己家住,每天騎自行車接送孩子即使在自己的孩子離家出走,自己又生病在牀的情況下,還堅持接送小洋。

改革開放後,爲了給孩子參加文藝演出定做統一的服裝,他帶學生自己打工,編竹籃,結果錢被騙了,他不相信這個世界有人會騙孩子的錢,自己去北京去找那家工廠,結果被告知工廠倒閉了。他沒有跟學校裏說,自己墊付了服裝費,老婆把豬賣了才湊足了錢。學校爲了升學率,把副課讓給主課,每週模擬考試,他卻堅持教學生美術,讓學生欣賞優美的書法作品。學生輟學打工,他卻到燈紅酒綠的世界,把稚氣未脫的學生接回自己家住,讓她繼續上學。

看了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人能夠敢於平凡,能夠敢於一輩子平凡,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老一輩的教師是我學習的榜樣。唯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纔不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總之,這部電影拍得真實、感人,表現出了平凡中的偉大,表現出了創作者對鄉村教育的關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7

倪學武,小學高級教師,1966年12月15日出生,1987年考取安徽省桐城師範,1999年自考安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1987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小學任教,現爲桐城市大關鎮旵衝小學教師。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梁家輝(在片中飾男主角陳老師)、秦海璐主演的電影《我的教師生涯》,心靈得到淨化,靈魂再次經受洗禮。如果說師德,這便是師德教育的最生動的教材。

1963年夏,由於家庭出身不好,他來到月亮灣小學接受鍛鍊。

這是一所極爲簡陋、落後的小學。第一天報到,正遇到校長一個個地鞭打肇事的孩子,原因是孩子們在操場邊,通過柵欄,對着下面玉米地裏的校長撒尿。學校就一個房間,他來了校長就叫周老師回家住,讓房給他。第一次點名時,葉寶富已好久沒來上課了,往後也幾乎每學期都有人輟學。吳春燕趴在桌子上半天不做聲,陳老師來到座位上問:'你是吳春燕嗎?'吳春燕陰陽怪氣地說:'老師說是就是唄!'學生馬上跟着起鬨,要求老師對黑板上的對聯。這是一副絕對,校長爲掂掂他的斤兩給他出的難題。陳老師說對不起,這副對聯老師對不上。學生說對不上當什麼老師啊,玩去嘍,紛紛跑出去教室,教室只剩下幾個個。中午他一人在煮麪條,煙火嗆得直咳嗽,校長帶給他一棵白菜和一小瓶醬。兩間教室,談不上密封效果,那邊上課聲音大了點,這邊就沒法聽課。他在上課時,校長帶話讓張宏纔去,他跟去喊,校長正在體罰張宏才。他教學生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大概學校已很久沒聽見歌聲了,周老師也隔着窗戶看。校長呵斥周老師,並馬上把音樂課由每週三節改爲一節,希望把時間騰出來教點實用的東西,如對聯、狀子、祭文什麼的。學校廁所一個牌子都沒有,他寫'男、女'兩個牌釘上。他的房間自然的天窗很多,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臉盆、飯盒、菜碗、罐都在接水。

稍感無奈後他就振作起來,愉快地接受鍛鍊。他努力給學生提供先進的、科學的教育。

下午走進課堂時,學生正不停地搖頭晃腦地背'……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老師說是你們講呢還是老師講,張宏才說黑板上的上聯你不是還沒想出來嗎?老師說,看你胸有成竹的樣子,你是不是已經想出來了?張宏才說我要是想出來了,我就是老師了。老師說,那你一定知道它的出處,要不要給大家講一講?張宏才低下了頭。他問有誰知道呢,沒人回答。他說那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這才鎮住大家。

他用鏡頭記錄他和孩子們年輕、快樂又鮮活的面孔。他和學生走在田間地頭,學生自制的槍他也學着玩,結果打傷了自己的眼睛。相信這時他已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完全接納了他。

一朵泥巴落在他的胸前潔白的襯衣上,正是張宏才用彈弓乾的好事,他將校長專用懲罰學生的藤條舉起又狠狠扔在地上。他給同學們推薦兩篇作文,一篇是葉寶富《我的父親》,一篇是張宏才《星期天》。

學校除了上課再也沒有別的娛樂活動,他決定教孩子們唱歌,讓孩子們看到另外一個世界,他相信音樂會帶着孩子們走得更遠。

吳春燕說她媽媽不讓她碰冷水,讓陳老師揹她過河。他趁機講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知識,進行青春期教育。

上美術課,講書法的欣賞。當時學校規定副科讓給主科,追求升學率,他說年輕人,我按教學大綱上課有錯嗎。

少先隊隊日,他帶領學生參觀水庫,親眼看看水能是怎麼轉化成電能的。他全身心爲學生付出,具有高尚的職業操守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

他看吳春燕嗓子好,買來《>音樂論文集》、《實用歌唱法》送給吳春燕。

吳春燕的孩子小洋唱歌有天賦,縣文化館在鎮上辦了聲樂>培訓班,他想讓小洋每個週末都去學習,但吳春燕迫於家庭窘境心灰意冷,他替吳春燕做主,把小洋接到他家,又爲她付了上音樂班的學費。後來小洋的歌在中央電視臺播放。

葉寶富沒來上學,他去葉寶富家訪問。葉寶富媽媽不在了,爸爸腿有創傷,需要人照料,他答應這段時間來給葉寶富補課。

又有兩個學生出去打工了,吳桂蓮和劉小麗。去吳桂蓮家家訪,鐵將軍把門,坐在門前等候。吳桂蓮的爸媽出去打工,爺爺生病被姑姑接去。他去街上找吳桂蓮,妻子在家苦苦等候他吃晚飯。一大晚,他把吳桂蓮帶回家,要在家住一陣子。

1984年夏,他重回學校,組建學校合唱團,要買演出服。演出服每套20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他帶領學生砍竹子編竹籃賣,不讓家裏掏一分錢。

服裝款被騙,他親自去北京追討,無功而返。兒子考大學差幾分,說一聲肯定行,但他不願意求人。兒子趁陪他去北京之機離家出走,後來在北京一家公司當保安。學校匯演的日子越來越近,他向以前的學生張宏才借了400元,妻子又賣了家裏的年豬幫他做演出服。

他原是來鍛鍊的,希望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回到城裏,想不到居然堅守了一輩子。他是師範學校的高材生,他的恩師與他情同父子,恩師的女兒小蘭與他情投意合,他們都希望他早點回來。他原本有一個更好的生活,但他不忍丟掉鄉下的孩子們。直到恩師去世他也沒有再回去,二十一年前的離別竟成了訣別。妻子周敏要死了,還不知道他老家在哪兒。退休後,兒子讓他去北京,他不去,回到月亮灣,用一生的積蓄創辦了月亮灣青少年活動中心。在他還走得動時,他揹着相機顫巍巍地來到月亮灣,將美好的歲月永遠珍藏。

究竟是爲了什麼,他在農村駐守了一輩子?

他已經很老了,頭髮花白。小洋唱的歌要在中央電視臺播了,老眼昏花的他趴在電視前看。相信這時候他會感到無比幸福。他的一生雖然在物質上不富有,但精神上肯定是非常幸福的。那臺手風琴以及《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美動聽的旋律貫穿着影片始終。蕩起雙槳的是他的孩子們,清貧樂道的是他。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8

閒着無聊坐在電腦前隨意的瀏覽,然後不經意地看到了《我的教師生涯》。當我看到這個電影名時就提起了我的興趣,首先我也是一個師範生,對教師職業有種由衷的熱愛,再者現在表現一個教師的電影很少,物以稀爲貴。於是懷着滿腔的熱情靜靜的開始觀看起來。

影片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寂靜山村的早晨。田野綠油油一片,山中小鳥輕叫,山中田野籠罩在一層薄薄的輕霧之中。很美、很靜,似乎來到了一片世外桃源。靜靜田野的小路上出現了電影的主人公陳玉(梁家輝飾),提着他的手風琴和行李。遠離家鄉,遠離初戀情人,遠離待他如親生兒子的老師來到湖北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月亮灣開始他的教師生涯。

1963年陳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校長並沒有因爲陳玉的到來而放棄對孩子們的懲罰,看來小學對孩子們的懲罰是習以爲常的。可孩子們並沒有因爲新老師的到來而有所改變自己的行爲,上第一堂課就敗下陣來。之後陳玉憑藉自己的學識博得了孩子們的尊敬,漸漸地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陳玉是一個很普通的鄉村教師,自來到月亮灣之後就再也沒有沒有回去了,城裏有自己的親人期盼他早日回去,甚至錯過了和初戀情人小蘭結成因緣的機會,沒想到命運讓他在山裏幹了一輩子,在教師這個崗位上,他由一個昔日的英俊小夥變成了白髮鬢鬢的老者。

陳玉對學生有着一種樸素的感情。這種感情透自他的內心,每個學生都是他的孩子,並且每個學生永遠都是他的孩子。當他的學生在期間排節目讀錯了字,當時勞教的他硬是走進排演現場給學生指了出來;當他了解到自己已經成家的學生家境貧寒,就將學生的孩子帶到自己家中,並送孩子到少年宮學習聲樂;當學生期待一身漂亮的演出服,他就帶領孩子勤工儉學,編出竹籃竹筐賣錢......

陳玉對教育有着不竭的激情。在月亮灣這所山間的簡易小學他帶領孩子們一起排場歌曲;他給孩子們講述人體衛生的知識;他在退休之後還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青少年活動基地......

兩位老人相會依偎在電視前,看自己的學生在中央電視臺演唱的鏡頭。學生的歌聲在屋內飄蕩,醉了兩位老人的心,他們滿臉的驚喜,不覺間竟老淚縱橫。當初要不是陳老師的`一再堅持,這個孩子哪有機會登上舞臺?看到那一幕我感動了。也許陳玉就是如此:不是最主要的演員更不是出名的導演,然而卻甘願做學生最忠實的觀衆!對學生的關注決不會停留在任教的幾年,一日爲師,終生關注。

電影的結尾很有韻味。步履蹣跚的老陳在月亮灣的一處風景前給自己留影,咔喳一聲,老人的身影沒有留下,只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老師不正是如此嗎?一輩子的清苦,默默的離開,留下身後最美的風景。

看了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人能夠敢於平凡,能夠敢於一輩子平凡,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在主人公陳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優良的師德師風,可以看到學高爲人師,身正爲人範的崇高品格。總之,這部電影拍得真實、感人,表現出了平凡中的偉大,表現出了創作者對鄉村教育的關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9

我生長在一個教師家庭,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的工作,他每天忙忙碌碌,但樂此不疲,不幸的是他得了肺癌,在他臨終前記掛的還是他的學生。我明白他是在實現他的人生夢想。我目睹他平凡的一生,爲之感動。同時,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成爲我追求的夢想。

金色的九月,我終於如願以償走上了那神聖的講臺。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我憧憬着我的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

初爲人師,起步對我來說是艱辛的。作爲新教師,它意味着你要比別人付出的更多。因爲很多事物你都缺乏經驗,雖說是完成同樣的任務,但你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當我走在校園裏,看到學生那燦爛歡快的笑臉時,聽到一聲聲甜甜的“老師好”時,我會發出由衷的感慨:孩子們真好!

站在講臺上,當我面對着學生那求知上進的雙眼時,當家長滿懷感激與期望緊握我的雙手時,我感到了責任!同時也明白了父親那種甘於清貧,奉獻教育的精神。

在忙碌而又尋常的日子裏,在那僅有三尺的舞臺,平和的心永遠存在着不息地嚮往,我知道自己只是芸芸衆生中那最平凡的一分子,是教師隊伍中不起眼的一片小綠葉;我渴望平和,平和地走過日升日落……

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爲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一切,希望構成我與衆不同的個人魅力,希望自己達到一種意境。

爲此,我也父親一樣傾盡自己僅有的智慧與全部的努力,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過好每一天。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欣然。

因爲,我在心靈深處有一個暖暖的、沉沉的、甜甜的願望——我的學生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常想人生短短几十年,爲何不讓自己過得精彩一些?什麼才能讓自己的一生不那麼平淡無味?年少時,我總以爲轟轟烈烈的愛情可以讓我的生命更加絢爛,隨着年齡的增大,我越來越覺得一個人除了有個幸福的家庭之外,真的應該有點什麼追求,讓它成爲自己精神的支柱,那支柱就是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才能把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致力於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天地,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廣泛地閱讀天下文章,成爲我的教育夢想。多年來,我一直把美文的誦讀當作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孩子們聲情並茂地朗誦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柳永以及毛澤東等名家名作。領略了老子的灑脫、孔子的智慧和莊子的飄逸;和杜甫一同感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情懷;同白居易一起體會“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碳賤願天寒。”的憂民情結;隨着蘇軾唱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古曲,共抒“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願望和遊覽赤壁讚頌“三國周郎”,抒發“大江東去”壯士難酬的遺憾;感悟李煜“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怨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緒;與范仲淹共賞“岳陽樓”美景,感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脫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體驗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愛國豪情;跟着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沿着領袖的足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領略偉人“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志向和抱負……孩子們成長的根深深地紮在民族文化的沃土裏。此時此刻,也喚起了我作爲語文教師的內在歡樂,享受到了教育給語文教師所帶來的幸福,讓我觸摸到引領孩子走進文學殿堂的教育之夢。

隨着年齡的增長,雖沒有年輕的那份激情,但做一個胸懷理想,不斷挑戰自己、善於合作,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富有創新精神、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具有社會責任感、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是我一生追求的教育夢想,我將爲之努力。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10

記憶在時光的罅隙中游走,在夏日浪漫多情的季節裏開出荼蘼的花,分外妖嬈。舊日時光,如古剎蒼老的鐘聲,揚着繽紛的花瓣向我襲來。

有人說,喜歡回憶是開始衰老的表現記憶是一種殘酷的美,曾經滄海,老了歲月,也老了年華。那些遙遙的日子已然塵封爲歲月的繭,無可掙脫。只一些回憶的浪花依舊在指尖上翻卷着來去,於是,靈魂深處總有一則記憶的蒙太奇,變幻着手法,任紅顏易去,歲月迢迢。

如果不是有人喊我老師,我似乎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教師身份。那是一段美好而充實的時光,美得不忍回憶。彷彿主人公不會是我,而是瓊瑤小說中的女主角,一個美麗的鄉村中學女教師,在一個浪漫唯美的年代,演繹純粹的青春,純粹的愛情,以及純粹的事業。

那時候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迎着東方山崗上噴薄而出的朝陽去收穫希望。一雙雙渴求聖潔的眼,一張張純淨的臉,就是頂着風雪,踏着泥濘前行的動力。彷彿進行的不是課時,而是漫遊在理想的樂園。那是一種令人親切崇敬的姿態,詩一般的神情,飛揚着青春的活力,煥耀知識的光彩,智慧的魅力。曼妙間,佇立於自信的微笑,在三尺臺前幻化成一道誘人的風景。

那時候的我,更像一株靜靜地盛開在山野裏的百合,清淨,淡雅,幽遠,不與世俗爭豔,超然物外,散發靜謐的芳香,這種沁人心脾的馨香,讓人淡泊寧靜,令人心馳神往。

碧綠的鄉野背景襯托我蔥蘢的青春年華,我的生命如花,青春如花。

回味我的教師生涯,似生命中潺潺流過的山泉,澄明清澈,滋潤心扉;如夏夜縷縷吹過的微風,溫柔細膩,彌補靈魂的空白。

我的教師生涯觀後感 篇11

許多朋友讓我寫點有關我職業的東西,心裏有太多的話要說,提起筆來卻大腦空空,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我的教師生涯領路人_政治試題。

想起我成爲一個教師的誘因,我總在偷笑。這裏面實在沒有什麼高尚的成分,只是被一個很不起眼的人所誘惑。

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叫宋曉林,一個其貌不揚,甚至可以用醜陋來形容的中年邋遢男人。

那個時候是一個唾棄知識的年代,學生和老師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既然已經被統治者定位爲一個戰壕的戰友,宋曉林雖然身爲教師,當然就不敢在我們這些“戰友”面前有任何趾高氣揚的表現。

宋曉林總是左手空着,右手也空着悄悄地走進教室。站在講臺上,從有着稠密圓圈的鏡片後面,宋曉林探出稍有些恐懼的目光看着我們。教室裏唧唧喳喳地響亮着我們的聲音,聊天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符合年齡特徵的嗜好,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老師是無法用紀律來阻止我們快樂的,他們也不敢這樣做。如果引起學生的不滿,很可能他們就會站在高高的臺子上,一遍又一遍的做檢查。每當我們喋喋不休的時候,宋曉林總是靜悄悄的站立在講臺前,偶爾用拇指和其他的四個手指頭圈成話筒形狀,堵在嘴前咳嗽兩聲。他雖然不阻止我們停止聊天,他的靜靜站立卻似乎有一種震懾力,幾分鐘之後我們就會停下來,開始認真聽課。

我從小就喜歡語文,其他的課在我心裏就是一種吃飯時的音樂,可聽也可不聽。有也能容忍,沒有也不追求,唯獨語文課我是認真的。

在語文方面,我最喜歡的還應該是作文,我的作文分數在班上總是第一。記得有一次,我的作文得了第二,而班上一個平時錯字連篇,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女同學得了第一,我心裏難受極了。終於受不了這種即憤怒又嫉妒的情感煎熬,我找到了宋曉林。宋曉林聽完了我的一番申訴之後,拿出我和那個同學的作文讓我自己看。等我看完之後,他說,你自己看看,作文講究的是情感要真實,而不能誇大其詞胡編亂造。這篇作文通過日常生活的小事,清晰準確的描繪了一個人的性格和他本質上的誠實和善良,讓人看後受到感染,可能還會在潛意識中產生向他學習的願望。你再看看你的作文,什麼你勇敢的和壞人做了鬥爭啊,什麼面對敵人的屠刀,你英勇不屈啊,這是可能的事情嗎?你寫的是報紙上的英雄事蹟,它最大的失敗是虛假。

我雖然嘴裏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其實心裏已經心悅誠服,並且對他產生了深一層的欽佩。從那之後,幾乎所有的我文字都是盡我最大的努力,讓它來源於生活,絕不誇張華麗。

那個年代是不允許真正的好作品出現在課堂上的,所有好的作品都被打上封資修的字樣,不允許在太陽下面閃爍。課本上的文字幾乎都是口號式的,而且歌頌所謂英雄的居多,學生不喜歡看,老師也不喜歡講。宋曉林卻總有辦法加上自己對文章獨特的理解,把一篇枯燥乏味的文章講的生動活潑,使人久久不能忘懷。而且他在講課的時候有一個獨到的動作,就是把一大把粉筆頭一個一個的往自己中山裝的口袋裏裝,然後再一個一個的掏出來。講到最興奮的時候,他甚至會把一大把粉筆頭一起裝在口袋裏,逗的同學們哈哈大笑。他尷尬的看看同學說,我錯了,這是公家的財產,我有貪污的嫌疑,我改正。接着他把所有的粉筆頭從口袋裏掏出來。不過幾分鐘之後,那些粉筆頭會依舊在他的口袋和手上游蕩。

也許是他自己也無奈於課本上的東西了,也許是他太想讓同學們真正欣賞到文學的魅力,有一天,在快速講完課本的時候,他神祕的關上教室的門,然後對我們說,我來講一首詩給你們聽,政治試題《我的教師生涯領路人_政治試題》。

記得那首詩是一個外國作家寫的,特點是隻有十四行。他細緻的有聲有色的講解了這首詩的含義。詩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愛人比喻成爲糧食,比喻成爲萬物生長所需的甘霖。爲了愛人,詩人用生命抗爭着。爲了求得愛人的陪伴,詩人整日受着精神的煎熬,最後詩人幾乎是用生命,用自己發自肺腑的詩句對着愛人傾訴出了自己深藏的愛情。

詩人的十四行詩在翻譯成漢語之後,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美麗,可是經過宋曉林繪聲繪色的講解,我們沉默了。講解這些詩句的時候,宋曉林隨着詩人的歡笑而喜笑顏開,又隨着詩人絕望的情緒眼含熱淚。班上寂靜的掉一根針都給人以震動。班上最調皮的學生都直愣愣的望着宋曉林,靜靜的聽着,不再發出譁衆取寵的嘈雜聲。也許我的職業去向就是在他講解這些詩句之時產生的。我成人之後讀了很多外國作家的作品,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宋曉林口中的詩人就是偉大的普希金。

因爲宋曉林屢屢在課堂上講解外國詩人的詩句,學校終於找到他,並且把這件事上報了教育局,最後的結果是他被清理出教師隊伍。在知道他要走的消息之後,我和另一個喜歡語文課的同學去了他家裏。我以爲他會非常沮喪,沒有想到他好像很不在乎這件事情。我問他爲什麼非要冒天下之大不諱,他說,我是個教師,我要對得起良心。當時對這句話我似懂非懂,長大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一個想要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的人,是應該這樣做的,儘管這裏牽扯到了自己絕對的切身利益。

大學畢業之後,我被分配到父親老家的縣城裏工作。父親動用了所有的關係,然後通知讓我挑選單位。當時答應要我的單位有工商、財稅,公安,商業、甚至醫院。我什麼也沒有挑選,直截了當的告訴父親,我不改行,我要當教師。

父親和母親還有哥哥苦口婆心的給我做了好幾天工作,希望我不要去當老師,他們說教師又累有窮,希望我改變主意。我什麼也不說,一口咬死要當教師。父親沒有辦法,只好滿足了我的願望。在我報到的前夕,父親說了一句話,路是你自己要走的,不能後悔。

身爲教師多少年之後,在我想脫離教師行業的時候,我細細的揣摩了我當時挑選職業時的心情,這個時候我才明白,我的堅定不移都是因爲當年我的語文老師宋曉林所引起。

一個教師的最大成功不僅僅在於教授知識,主要在於是否能夠潛移默化的吸引學生們吸收教師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光輝之處,並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閃爍。宋曉林成功了,他用他的人格魅力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至今有人問我,是否後悔當時的選擇,我真誠的回答,偶然會後悔,但是面對學生的時候,在學生給我任何人和任何物質都給不了的快樂的時候,我不後悔,永遠都不會後悔。

宋曉林老師已經在我的視線裏消失多年,可是記憶中,他永遠都是原來的模樣,一個邋遢的中年人,一個能夠使沒有生命的文字,鮮活生動的跳躍在學生面前的優秀語文教師,一個把優秀品格融會到一舉手一投足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