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繼續第一單元主題生命,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進行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通過兩個事例告訴人們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經歷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並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些句子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材料的詳略安排,敘議結合的寫法,也是寫作的範文。

二、學情分析

剛入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生活經歷,對一切都有一種新鮮感和期盼,但又往往僅停留在表層,難以深入。表現在語文學科,就是隻滿足於對字詞句的理解和積累,而對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理解較淺。這篇課文學生理解並不難,除了語言的積累、內容結構的掌握,主要是解決如何引導學生真正深切體會“第一次真好”的內涵,與作者形成心與心的交流碰撞,讓他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不斷勇於嘗試,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些理念應體現在每一節課中。再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認爲本文應達成的學習目標爲: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

3、體會文中詳略安排的妙處,及敘議結合的特點。

4、聯繫生活實際,領會文章的深意,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人生第一次的意義,培養傾聽、表達的能力。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教法學法

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的心理特徵,我將採用以下教法:

朗讀感悟法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過學生默讀、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啓迪。

合作探究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讓學生成爲對話的中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建構文本意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多媒體輔助教學,現代教學工具的使用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

採用勾圈批註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討論交流法(培養學生興趣,從而更有效的學習)

五、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爲教學理念,通過朗讀、談話、小組交流等形式,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過程由激趣導入、自學互動、適時點撥、測評訓練個板塊構成。

一、激趣導入:(3分)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覺會是怎樣的呢?

(出示課題:第一次真好,請同學大聲朗讀題目)請問,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寫些什麼?

(設計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學習,通過釋題,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快速進入閱讀狀態)

2、作者簡介

3、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

(3)、體會文中詳略安排的妙處,及敘議結合的特點。

(4)、聯繫生活實際,領會文章的深意,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4、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指名學生上黑板寫)

墮落()點綴()貪婪()姊妹()牙齦()

雛形()豐碩()累累()沉甸甸()玲瓏剔透()冉冉()稀疏()苦熬()

(設計目的:檢查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情況,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二、自學互動

集體朗讀,整理體把握文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探究交流1

1、作者說第一次好,好在哪裏?(在文中找出能體現作者情感體驗的詞語)找出適當的詞語用“第一次真好,好在”的句式說話。

2、《第一次真好》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文中詳細敘寫了哪兩次“第一次”的人生經歷?請加以概括。爲什麼要這樣安排?3、爲什麼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比不說“風景畫”、“風光畫”?

(設計目的:這一環節以讀爲本,讓學生有目的的閱讀課文,並集體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展示自學結果,點撥講解探究題。

(二)探究交流2

1、文中寫十姊妹孵出的小鳥時選用的“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麼區別?2、爲什麼“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無窮”?

3、爲什麼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短文末句說:“願你珍重第一次”的含義是什麼?

(設計目的:結合語境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

三、展示自學結果,點撥講解探究題。

四、拓展、總結深化

1、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要嘗試?

2、大家來說說,哪些是有益的第一次,哪些是不能嘗試的第一次?

3、課文講第一次真好,那麼怎樣纔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4、你知道哪些“第一次真好”的事件,說說好在哪?

(意圖:讓學生說自己的第一次,有利於學生平時的積累,並說感覺,旨在讓學生理解奇妙的含義。同時通過振奮人心的故事鼓勵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五、測評訓練

1.按原文填入恰當的詞語,品味語言韻味。

(1)一顆顆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________在枝頭。

(2)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________畫。

(3)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________。

(4)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

(5)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

(6)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覺真。

(7)願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目的:用句子填空方式引導學生把握文意。)

六、作業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試着也寫一篇關於“第一次”的文章。

七、板書設計如下:

第一次看到柚子樹及感受(詳寫)

第一次看到小鳥孵出及感受(詳寫)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露營、動手做飯、坐火車、坐飛機、看見雪、

看見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略寫)

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瞭解概括介紹和通過一件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掌握侶、予、滯、躬、錨、賦等6個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邊聽邊記、能完整的複述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主人公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課文刻畫的是送牛奶的好爺爺,要求學生感受好爺爺的奉獻精神。那麼文章是怎樣刻畫“好爺爺”這一人物形象?課文是通過概括介紹和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的,因此,學習這一寫法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本文是側聽寫訓練課文,知識教學應落實在能力訓練上,因此學會邊聽邊記,抓住要點和主要詞語複述故事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手段:

討論式。

四、教學時間: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通過一件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感受主人公的奉獻精神。

2、初步學會邊聽邊記,抓住要點和主要詞語複述故事。

3、掌握侶、予、滯、躬、錨、賦等六個字。

(二)教學過程

1、認識生字詞、

伴侶( ) 拋錨( ) 無償( )躬( )

賦( )予 蒼穹( ) 翹( )首

熹( 微 由衷( ) 攜( )帶 凝滯( )

伴侶: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凝滯:(液體)停止流動。

躬身:彎下身子。

拋錨:汽車等中途發生故障而停止行駛。

2、聽一遍錄音、理清課文結構。說說送牛奶的好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課文記敘了他什麼事蹟?作者對們怎樣評價的?

(1)理清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7節)寫退休老教授自願無償開車送牛奶。

第二部分(8-13節)寫人們終於在雪野裏找到被暴風雪奪去生命的好爺爺。

第三部分(14—15節)補敘老人的身世,讚頌老人精神永存。

(2)送牛奶的好爺爺原是退休的大學教授,有着很不平常的過去,他本來完全有理由安度晚年,卻自願無償開車送牛奶是一個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奉獻精神的人。

(3)課文記敘老教授義務送牛奶而不幸在風雪途中獻身的事蹟。

(4)作者評價:老人是一個“把歡樂留在人間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們心中。

3、重聽一次錄音,補充有關課文細節,從下面四個題目中任一題,用普通話把故事講述出來,要用上主要詞語,比一比哪。和學講得具體、生動、流利,富有感情。

(結合保後練習題二)

(1)他終於穿上了白大褂。

(2)車輪歡快地飛轉。

(3)他一動不動地躬身站着。

(4)好爺爺,您在哪裏?

(情節要點和主要詞語略)

4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二次

(2)把《送牛奶的好爺爺》複述要求內容清楚、語言流暢,感情真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有詳有略、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

2、感受好爺爺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

第一段把室內溫暖如春和室外的陰沉寒冷對比,把人們心理的不平靜和周圍的一片寧靜對比,使我們想到正是好爺爺的室外顛簸才換來了人們寧靜的生活,寫出人們對好爺爺的思念。第二段把狂風奪去了好爺爺的生命和利不掉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敬意作對

比,說明好爺爺的精神是不死的,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2、指導這兩段文章的話和表。

第一段語速較緩,前一部分語調較平靜,後一部分較激昂,要說出人們的焦急心理。第二段請速滯緩,要說出人們對好爺爺去世的無限悲痛的心情。第~段着重聲音變化上去表,第二段着重從態勢上去表,還可擬聲,使說得有聲有色。

3、學生練習,教師評點。

4、進一步閱讀課文,列出課文結構提綱,並且可以看着提綱,把故事有聲有色地說給大家聽。(結合練習三)

(1)請學生講述故事。(兩名學生講述)

(2)其他同學根據下列標準打分,比一比誰說得好些。

故事完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3分,語言流暢、語調親切,感情真摯4分,抑揚頓挫,注意態勢,表得較好3分。

5、作業;用學到的話、表技巧說好一個小故事。

書面作業:完成作業本練習。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

今天,我授課的內容詩《在山的那邊》。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對貫徹課程標準和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着深遠的影響。教師一定要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這篇課文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並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才能達到理想境界。

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爲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着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詩的第一節詩人以一個孩子的語調來寫,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徵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品味語言2、聯繫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課文:

聯繫青島的地域特點,提問: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青島的海濱,而是生活在蒼茫的大山裏,同學們會想些什麼呢?引發學生想象山裏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樑。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初一是起始年級,一定培養學生打好基礎,不能忽視認字、寫字的訓練。

四、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仿讀並思考:山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象徵意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爲什麼分爲兩節?

五、研讀賞析:

學生通過朗讀,自己主動品味揣摩語言,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六、體驗反思: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這首詩給自己的啓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走過文字的橋樑,用自己的心靈與詩人溝通達到共鳴,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啓示,豐富自己的個性,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佈置作業: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穫表達成文字。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2、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難點是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學情分析:

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詩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美麗的青島海濱,而是生活在大山裏,每天擡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麼呢?爲什麼?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從大山裏走出來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習目標: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出示目標,學生看屏幕。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2、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詩歌是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得到有益啓示,幫助自己成長。

三、檢查預習:

正確朗讀下列詞語,並給加線的字注音:

癡想chī 隱祕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òu 喧騰xuān 紮下zhā 漫溼màn 一瞬間shùn

四、整體感知:

山那邊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思考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含義是什麼?

2、全詩爲什麼分爲二節?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教師範讀,學生仿讀,討論三個問題。明確:

1、在山的那邊是海。山,是重重艱難險阻;海是理想境界。

2、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現實中的“山”和“海”。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詩人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羣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

3、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五、研讀賞析

詩人的這種感情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的,從詩中找出你認爲含義深刻活不理解的的詞語或句子,並說明理由。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全班討論交流,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教師引導、組織、補充。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裏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了“我”從小就不願意困居於狹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鐵青着臉”是我的主觀感受,詩人將大山擬人化表現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動。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見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紮下深根。

4、“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着我不懈的奮鬥,就像大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着心靈,是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5、“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當理想實現的時候,詩人興奮、驚喜,一個全新的世界光輝燦爛。

在邊讀邊議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體驗與反思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啓示。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學生投入的齊讀最後幾句詩,讓他成爲自己成長中的動力。

七、作業練習:

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標準中的新內容,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課題,沒有多少經驗可供借鑑,作業一個嘗試,下面我就這節課做簡要說明。

首先談談教材內容及特點,是新課程標準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自然展開,沒有現成的教材。教材來自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來自於教師的知識準備,資料的準備。大自然是富饒、美麗、慷慨的,它給予人類取之不盡的食物,飲之不盡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氣;自然又是多情可愛的,它所擁有的山川草木,風花雪月、藍天、黑土、大漠、綠洲,激發了一代又一代風格各異的人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偉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美學教科書,一本哲學教科書,一本優秀的文學畫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藉助這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意義重大。學生在蒐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與同學實現了合作。在這種教材的指導下,聽說讀寫,尤其是口語交際滲透於綜合性學習中,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從教法看,本節課着重從以下幾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眼,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時間、空間,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動手收集材料:優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斕的大自然,讓學生一飽眼福;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表達情感;讓學生大膽想像、聯想,豐富自己。從材料蒐集、整理到成果展現,學生經過許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種滋味都是寶貴的。

2、注重創設情境。在鋼筋水泥房裏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遺憾。但大量自然風光圖景彌補了不足,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

3、把聽說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融匯課堂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學生能力的提高。

從學法上看,本節課力求使學生鞏固一些學習要求,改變不好的學習習慣:

1、動手、動腦習慣。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課前收集、整理材料,準備解說詞,讓學生養成好思考好動手的習慣。

2、敢於表現,顯示風度。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評價中一直提到“現場風度”,因爲它是一個人爲人處事的素質,不可忽視的能力。在不斷練習實踐中,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

3、協作精神。本節課涉及小組活動,要求他們團體合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好作品。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周國平先生的《白兔和月亮》(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兩則中的第一篇寓言。這個單元所選課文同上一個單元一樣,都是以“人生”爲主題,只是更側重於理想和信念,理性的成分更多。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寓言,進一步感悟人生。

《白兔和月亮》敘述的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很喜歡賞月,但她擁有月亮之後反而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故事短小生動,很適宜初一學生學習。

2、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與能力:瞭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寓意。進而學習寫作現代寓言。

過程與方法:運用討論、辯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運用點撥法,啓發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感;運用賞讀法,提高語言表達和文學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把握人生態度,體會“無私的快樂”,提倡美感的性質,培養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對寓意的恰當理解了。而難點的關鍵又在於如何理解月亮的象徵意義。月亮象徵着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財富,但絕不只是財富。本文雖然篇幅短小,卻意味深長,也不乏優美的語言,需要學生準確理解寓意和學會欣賞,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要引導學生從課文實際出發,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現象,自然而然地得出恰當的結論。同時也要容許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意見。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可了。

二、說學生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對這堂課總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即“主動學習來源於好奇心”。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寓言,在輕鬆氛圍中走進寓言,並主動創作寓言。

三、說教法和學法

心裏學家多依奇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構成學生三種不同的目標結構:合作、競爭和個性化目標結構。合作使學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愛的強烈願望,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到學習中;競爭使學生更有不屈的意志;而張揚的個性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因此,爲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及媒體教學法。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生動了課堂,也給了學生創作的的空間和靈感。在反覆閱讀、品詞析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現象,較爲通脫地領悟本篇寓言的本質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讓學生能大膽而自信地站起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我們的課堂更自由化,生活化。老師也一定會被他們的活力四射,張揚的個性所感動了。

同時,針對課文簡短的特點,適當擴展有關月亮的古詩詞、神話等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注重語言、思維、遷移等方面的培養訓練,從而實現人文、知識、能力“三維目標”。

四、說準備

1、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生字詞,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創作話劇《白兔和月亮》,並自行表演。

3、蒐集有關月亮的美詞,佳句,詩詞等資料,以備課上交流。

4、爲了使教學手段更直觀、更形象,我製作了簡單的課件,以創設情境,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整體教學思路是:名言導入——走進寓言----創設情境,感知文意——疏通文意,感知寓意----想像拓展,交流資料,欣賞月亮,推究文理——瞭解寓言,學習寫作。

(一)、名言導入,初步感知

運用留白藝術,引用肖伯納的名言“幸與不幸”導入。新和巧,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的熱情;三是名言如一線貫穿,隨着探究的深入,不斷翻出新意。

(二)走進寓言

對於寓言,我們的學生並不陌生,所以,利用所學和寓言來加深對寓言的瞭解,也強調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達到複習的效果。也讓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走進了寓言。

(三)、創設情境,感知文意

優美的意境總是能激起人心底裏最浪漫和最愉悅的情懷,喚起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憧憬。所以,一導入課題後,我馬上進入到我的第二個步驟:創設情境,感知寓意。首先出示優美的圖片作背景,用優美的音樂烘托氣氛,讓學生表演課前創作的小話劇——《白兔和月亮》。讓學生一下進入到課文內容中去,進入到美麗的童話中去。當然,課前我會作一些預設:讓學生在課前將這篇小短文編排成一個小話劇:把課文的內容稍加以改編一下,加進小白兔和月亮的對話,加進小白兔和諸神之王的對話,再讓學生給畫面配上合適的音樂,然後讓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表演。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到創作的快樂,表演的樂趣,親身參與的愉悅。也改變了那種由老師或者聽範讀錄音磁帶所帶來的乏味和單調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應該說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吧!畢竟,我們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到初中,他們富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能力,還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尋找着最美麗的童話。而這篇童話似的寓言正好可以發揮他們的這些潛質。

(四)、疏通文意,感知寓意

從“情景”中,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有最切身的體會和感覺了,許多的問題由此而來了,他們一定會站起來大膽而自信地談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了。這時,正是疏通文意,感知寓意的最佳時機。這時,可以把學生的理解暫時放在一邊,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將白兔賞月前後的兩種不同的心境的詞語找出來作一下對照,找到白兔得到月亮前後的兩次轉折,然後進入寓意的理解: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五)、想像拓展,交流資料,欣賞月亮,深究文理

有了對寓意的簡單理解,還只是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較爲膚淺的認識,並不能深入到學生的生活。而在沒有內心體驗的情況下更會出現空泛、單線條。因此,我將課文內容進行了擴展:想像自己是小白兔,用幾句話描寫白兔眼中的月亮美景。小白兔賞月時會有怎麼樣的擔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之後,白兔眼中的月亮還會是以前的月亮嗎?其心情會不會有新的變化?你能爲她補上一個結尾嗎?

我們的學生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他們一定會有多姿多彩的想像。

而關於月亮,古往今來,人們仰望一輪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和情思,因而,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讚美月景、借月抒情的詩詞、音樂、繪畫。你知道的月亮有多少呢?再讓學生將課前蒐集的資料卡片拿出來交流一下,給學生有進一步瞭解月亮,探索美麗的月球的機會。

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纔會煥發出它的“活力”。教學中注意了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教學生學會了自己閱讀的方法。自制資料卡片,也將會大大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上開展交流活動,學生積極性高,說話的慾望很強。通過互相交流,有利於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然後,將文意進一步推向高潮:月亮僅僅象徵財富?而通過以上的交流,學生一定會明白:月亮象徵着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財富,但絕不只是財富。而白兔卻把它僅僅當作了一種財富。那麼,擁有利益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在你的生活中,看到過這種現象了嗎?你的人生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或變化?

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時的課堂氣氛一定是自由而活躍的。因爲每個人都有理由來進行反駁和推斷,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引領他們進入辯論的境界。

然後,我提出了變換角色的假設,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進行啓發;當學生聯繫自身談得失之患時,我也說了同是獨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並積極啓發他們,最後還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給學生,彼此共同領悟,共同進步!

再回想肖伯納的名言,使整堂課達到呼應之美。

這也將是文意的又一次擴展,提高學生對審美情感的把握。而總結學生的觀點,引領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身邊的財富,以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來處世,也正是我們要達到的一種目標啊!

(六)、瞭解寓言,學習寫作

(有了以上的學習和交流,應該對本課作一個總結和疏理了。這就可以自然地進入到最後一個環節:瞭解寓言,學習寫作。)

對於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就可以理解了: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爲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如本文,一個短小的故事,卻給了我們許多的哲理,大家也可以寫。你們只要留心生活,就一定會寫出最有哲理的寓言來。不妨留意一下,試着創作一篇寓言,如果實在不會寫也可以收集一些,從中領悟人生的哲理。

鼓勵學生大膽創作正是我們的目標,讓學生多留意生活,多從生活中去發現,去創作。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想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整個板書都用媒體進行,因爲,用媒體的形式設計的這個板書更具有童話特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涵。

以上這就是我對這篇寓言的教學設想。謝謝各位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