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5篇

語文說課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語文說課稿5篇

語文說課稿5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衆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爲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爲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爲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爲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我們在設計《自選商場》一課的教學時,着重體現了以下指導思想。

1、緊緊把握住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走向:

我們在紛繁複雜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浪潮中,感覺到語文課程發展最基本的走向是“整合、自主、開放”。整合包括目標的整合、內容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自主是改變學習方式的關鍵;開放是新的語文課程與教學體系的重要特徵

2、充分體現課程標準關於識字教學的要求:

第一學段識字目標中的“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教學建議中的“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評價建議中的“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

3、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將我市正在開展的“小學開放性語文教育實驗研究”中成功的做法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一是在識字的途徑上,增加生活識字;二是在識字的方式上,強調自主識字。

二、學習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我們確定《自選商場》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爲:?

1、喜歡識字,增強自主識字的願望

2、會讀會認“商、場”等14個生字

3、大致瞭解在自選商場購物方便的特點。

三、教學基本思路?

1、抓住三條線索?

⑴ 生活識字,展示交流。將識字與生活結合起來,拓展識字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

⑵ 自主識字,探究發現。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主動識字,發現識字的奧祕,形成自主識字的習慣

⑶ 創設情境、鞏固識字。根據一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識字成果

2、理順三個關係?

⑴ 課內外的關係。打破傳統課堂從課內到課外的模式,根據課內外溝通的思想,從生活識字出發,從學生的生活識字中提取課內識字的重點,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再回到生活識字中鞏固擴大識字成果,給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臺

⑵ 自主和示範的關係。識字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爲基礎,但需要教師進行示範性指導時,教師應適時示範。比如一些容易讀錯的字音,最好在學生初步探索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即予以示範甚至教讀

⑶ 自主和合作的關係。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而合作學習實際也是另一個層面上的自主學習。因此,要在自主基礎上合作,在合作學習中發展自主意識。在小組活動中學會分工、配合和協調,是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

3、突出四個環節?

⑴ 生字的呈現。本課生字採用分散呈現的方式,“商、場”在出示課題時呈現,“東、西”在出示句子時呈現,其餘在出示詞語時呈現。呈現步驟爲:詞句字詞句

⑵ 識記的方法。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爲主。如“本、牙”兩字可結合已學過“木、體、穿”,採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識記;“筆”字可通過直觀教具毛筆進行形象識記

⑶ 識字的鞏固。採用變換詞序,變換字序,換個環境,遊戲活動(組字、走迷宮)等方式鞏固識字

⑷ 識字的檢測。採用自測、互測、抽測結合的方式,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分步聚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落實

4、講究三個策略?

⑴ 激勵的策略。摒棄常見的實物、小紅花、掌聲等外在激勵的方式,而採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等內激勵的方式。外在激勵大多是淺層的、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勵少數的同時打擊大多數。而內激勵是深層的、長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難忘的

⑵ 提問的策略。對一年級上學期的小孩來說,提問一定要明確,避免走冤枉路。如果提問目的不明,學生就會答非所問,浪費時間。例如教師想引導學生說出“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的意思,假如問“圖上的小孩可能說什麼”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可能就和教師希望得到的答案相距甚遠

⑶ 環節轉換的策略。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學環節一定要適時轉換。同一種形式的活動,時間不宜太長。只有在井然有序而又不斷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才能在較長的時間裏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複習導入

那麼在你印象中,調達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第三部分

1、那事實是這樣的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麼原因使他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

2、這時候,課文中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國王。他是一開始就像傷害九色鹿嗎?

3、對呀!國王沒有辦法,爲了自己心愛的王妃,只能張貼皇榜。皇榜的內容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4、見利忘義的調達是怎樣“恩將仇報”的?請同學們齊讀第七自然段。(生齊讀)

5、而這時國王是怎麼做的呢?理解“浩浩蕩蕩”。

聯繫上下文來解釋詞語的意思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6、這時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經一步步向它靠近,讓我們和烏鴉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這危急時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裏會怎麼想?

指導朗讀

8、這一番話真是讀得鏗鏘有力,國王聽了也被感動了,他知道真相後——(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9、國王明白了真相後,做了哪三件事?

10、現在給你至高無上的權利,你就是威風八面的國王了,你會怎樣處置調達這個小人呢?

11、假如現在你是調達,國王要對你處以重刑,你還有什麼話說?

12、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讓調達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啊!各位國王,你現在會怎樣處理調達呀?

1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6-9自然段,把對九色鹿的喜歡的對調達的譴責讀出來。

14、小結。

三、拓展,民間故事推薦

《九色鹿》評課記錄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老師執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開放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試圖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

2.結構意識。

黃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體悟九色鹿的品質後,歸納了學習方法:讀課文,找關鍵詞句,談感受,用這樣的方法同桌合作學習調達是個怎樣的人,這就是新基礎的“教結構用結構”。

語文說課稿 篇4

2.初讀課文。每讀一遍,都有明確的要求,都讓學生有自己練讀的機會,再根據學生興趣指名朗讀,有目的性地進行檢查,以便接收到學生讀書的真實情況。

3.整體感知。通讀全文後,就課前質疑的問題再進行解答,也就達到了初步感知課文的教學目標。

4.識字教學。對於生字的識記,讓學生各抒己見,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記住生字,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整段的學習以讀爲主,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最終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

(第二課時)

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象在兒童的學習和思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人類社會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匯起來,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1.當“我”把小鳥關進籠子裏,小鳥在想些什麼?藉助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進行想象,關注小鳥的命運,開始走進小鳥的心靈世界,從而準確理解課文內容,並能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2.小鳥與鳥媽媽見面了,小鳥會說些什麼呢?鳥媽媽會說些什麼呢?當一回動物語言翻譯家。通過學生形象逼真的表演,真真切切感受到關在籠子裏的小鳥的痛苦。

3.小鳥回到了大自然會幹些什麼呢?課堂對於語文教學來說,實在太小了。爲此,陶行知老先生要推倒學校的圍牆,地爲牀,天爲被。我們也要打破語文教學的課堂侷限,將學生由課堂引向課外。只有瞭解小鳥會對人類所作的貢獻,才能真正感受到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五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爲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裏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爲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爲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

教學重點: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維也納成爲音樂之都的原因。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了解維也納的有關資料,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上網查找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課前我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羣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說教學程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理清層次;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興趣;自主感悟,討論交流;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彙報交流,積累內化;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下面我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第一段及維也納風光圖,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爲什麼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你認爲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爲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帶着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學生自學課文2—7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

問題。

2、2—4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啓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重點抓住以下的問題:

(1)爲什麼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2)爲什麼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3)爲什麼說“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4)爲什麼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爲“世界歌劇中心”?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爲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爲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爲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爲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爲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4、討論疑難。

A、出示第二自然段,緊扣“搖籃”,理解問題1

(1)、出示課件:

奧地利的地形圖以及古典樂派的三位代表人——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圖片。

貝多芬等人的樂譜手稿及相關圖片。

(2)、理解“搖籃”的本義和引申義。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教師適當引導)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 )的搖籃。

( )是( )的搖籃。

(4)、伴隨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補充,讓學生了解維也納給許多作曲家以豐富的靈感,創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頓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舒伯特的《小夜曲》、《冬之旅》是在維也納完成的,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維也納完成的,從而理解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出示第三自然段,緊扣“裝飾”, 理解問題2

(1)、“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裝飾”是什麼意思?維也納怎麼可以用音樂來裝飾呢?

(一是“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築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三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爲裝飾”。)

出示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

出示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建築。

出示王宮公園的音樂符號

(2)、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生答)你能讀出數量多、影響大的語氣嗎?(生讀)

(3)、在維也納爲什麼有很多的建築物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是他們不會命名嗎?

(不是他們不會命名。而是這些維出納是許多大音樂家的搖籃,他們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後人爲了紀念他們,才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

導讀: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爲了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在維也納,“到處——”讀!

(4)、在維也納用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爲裝飾,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嗎?(想象這些音樂符號的大小、形狀、顏色)你看到這麼美的音樂符號會說些什麼?

(5)、導讀: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而在維也納,“就連王宮花園——”讀!

C、出示第四自然段,緊扣“離不開”。

(1)、從哪些地方看出維也納人離不開音樂?

(2)、理解“摻和”。

(3)、出示“露天廣場音樂會”和“家庭室內演奏”的課件。

(4)、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依戀。

(5)、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熱愛。

5、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着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

6、小結寫法。

(1)、瀏覽2—4自然段,觀察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並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7、自學5—7自然段

(1)、默讀5—7自然段,用簡潔的語句在書上記下自己讀某一句或幾句話之後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出示第五節,讓學生從具體數字及圖片感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

出示第六節,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及圖片感受“金色大廳”的金碧輝煌並欣賞“音樂女神”像。

4、簡介中國的宋祖英等音樂家曾在此舉辦過音樂會。

5、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爲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纔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爲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作業:課後,請大家完成兩個作業:(1)蒐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2)設計一箇中心句,然後練 習圍繞中心句從各個方面展開敘述。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