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5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5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 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裏,我着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瞭解,背一揹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說說“你認爲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並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爲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朗讀,並根據自願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後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蒐集送別的詩。

2.蒐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童年的發現》是前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稱敘事,以一個兒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這個科學性很強的問題。文章展示了“我”對這個問題思考與探究的過程,即從“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獨立發現”到“得到證實”。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感受作者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胚、禍”等10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癡迷、釐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三、說學情:

經過近五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具備了朗讀默讀的能力。隨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他們具有了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還要爲學生提供了大量閱讀材料,課堂上大量資料的補充,對學生課外閱讀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2.說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和解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1.交流揭題,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學過的課文中描寫童年生活的片段,由片段交流引出“發現”,由片段交流引出“童年”,由對“童年”的交流引出課題完成“童年的發現”,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 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童年的發現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人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裏來的?爲了弄清楚這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探究過程?結果怎樣?

3.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閱讀開頭,瞭解發現:“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2)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3)師生對話,求解疑問。

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既然老師那裏給不出現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尋找吧。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5)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瞭解作者的祕密是怎樣被證實的,“我”當時有什麼表現,又是怎樣被老師轟出教室的。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使學生明白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爲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感受作者幽默詼諧的語言。

六、說作業設計:

互相交流學習課文受到的啓發,深化了主題;聯繫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童年的發現》爲題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的一次發現,讀寫結合,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大循環。

七、說板書設計:

運用簡潔的板書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板書能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

夢中飛行,引發思考——富於幻想

童年的發現 絞盡腦汁,驚人發現——執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風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不久前,我讀了一篇散文,文字中流露出的的真情震撼了我。它就是S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的課文《西風胡楊》,也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首先我爲大家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分析:

  (一)、內容:

《西風胡楊》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滿激情和哲理的語言描述了“沙漠神樹”胡楊的堅韌、無私、悲壯的可貴品質,抒發了對胡楊的熱愛、同情和讚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以神奇的大自然爲題材,共選編了五篇課文,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時更要意識到:人類不僅有熱愛它的權利,更有保護它的責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觀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達方法是本單元的訓練專題,《

《西風胡楊》是本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在教學中,除了要繼續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外,還要繼續學習作者觀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寫作的表達方法。

  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胡楊特點。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胡楊的熱愛、同情和讚美之情以及對環保事業的關注。

  教學重難點:

瞭解胡楊的特點及作者對胡楊的深情讚美,理解作者對胡楊命運的同情及對環保事業的關注。

  學前準備:

老師: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提前推薦孩子們閱讀《羅布泊,消失的仙湖》《沙原隱患》兩篇文章,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

學生:預習時讓孩子們通過查字典、詞典理解文中部分詞語的意思;查閱資料瞭解課文中提到的有關塔里木、羅布泊、樓蘭、西域的知識,瞭解胡楊的生存環境,生活狀態。

  教學理念:

以新課程標準以讀促講,自主感悟的理念爲指導,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爲:

1、以讀爲主,讀中想象,讀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狀物散文,語言優美,充滿激情,散文之魂“情”動其間,讓孩子們在飽含各種情感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領略胡楊精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2、抓住“兩個版塊”,體會兩種情感。一是學習“胡楊之最”部分,體會作者對“沙漠神樹”的讚美,二是學習“胡楊之悲”部分,體會作者對“沙漠神樹”的同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直觀感悟,揭示課題

上課開始,伴隨着撼動人心的《命運交響曲》,我給孩子們展示一組胡楊在荒涼的戈壁上以各種姿勢挺立的圖片,(課件展示),然後緩緩導入:“孩子們,這就是生下來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楊,他們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樹種。”這個環節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胡楊在茫茫沙海中倔強挺立地姿態,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談談對胡楊的印象,相機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孩子們憑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探究文本,品味語言,讀中領略胡楊之“最”。

進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胡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樹?讓孩子們帶着問題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讀課文。找到課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楊“最堅韌、最無私、最悲壯”的特點,孩子們彙報時我相機就板書出胡楊的三個特點(板書:最堅韌、最無私、最悲壯)。這個版塊作者用睿智的語言,生動的筆觸對胡楊的特點進行了描述,抒發了自己對胡楊由衷的讚美之情。針對這段文字的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步驟:

1、讀美文,讀中自主感悟。首先,我給孩子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胡楊的哪個特點給你的印象最深?”然後讓孩子們選擇印象深刻的內容自由讀,反覆讀,邊讀邊品味,邊讀邊欣賞,邊讀邊勾畫能反應胡楊特點的重點詞句,在讀中反覆揣摩它們的意思。

2、品詞句,領略胡楊精神。在孩子們充分品讀了課文的.2—4自然段後,讓孩子們先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從哪些詞句體會出胡楊這一個特點的?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這時課堂上可能會生成兩種情況:也許孩子們感悟頗多,都躍躍欲試,交流很順利,也許交流的孩子寥寥無幾,這時,我會帶着孩子們先領悟一個句子,等領悟方法後,再讓他們走進課文,讀中感悟。他們可能會感悟到:“胡楊能在沙漠、鹽鹼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強。”“胡楊很謙虛,不和別的植物爭名奪利。”“胡楊很堅強,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會給予肯定,讓他們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據孩子們的發言相機點撥這樣幾個句子,把孩子們的學習指向深入。(指幻燈)孩子們先說到哪一句就點撥哪一句:

(一)、點撥“他能在零上40攝氏度的炙熱中聳立……”這一句。先讓孩子們進行這樣一個句子填空(課件展示)再讓他們說說從所填的內容中體會到了什麼?然後抓住“零上40攝氏度”“零下40攝氏度”“侵入骨髓”“斑斑鹽鹼”“鋪天蓋地”“層層黃沙”等詞語進行理解,再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說說自己從這些詞語中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聽到了什麼聲音?再孩子們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時,我相機讓孩子們觀看這樣幾張圖片,(課件展示),這樣,通過理解詞語,想象描述,觀看課件,孩子們更能體會胡楊生存環境的惡劣,從而領悟到胡楊與衆不同的堅韌、頑強。此時,我便順勢讓孩子們飽含着敬佩與讚美之情朗讀這個句子。

(二)、點撥“胡楊是擋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們並不在乎。”“它們將一切浮華虛名讓給了牡丹……而是將這催肝裂肺的風沙留給了自己。”這兩句,先讓孩子們抓住“擋在”“身後”“不在乎”,三個“讓給了”,一個“留給了”體會出作者用擬人、比較的手法寫出了胡楊的無私,再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一個詞語也好,一個句子也好)來誇一誇胡楊,讓孩子們把心中對胡楊的讚美說出來,然後,我再用引讀的方式引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個自然段,把心中對胡楊的讚美讀出來。

(三)、點撥“它們生前爲保衛。”一句。這裏的點撥是在孩子們理解了“生前”“戰鬥”“死後”“仍堅定地挺立”幾個關鍵詞的意思後,我問孩子們:胡楊“生前戰鬥”是在爲了什麼而戰鬥?“死後仍堅定的

挺立着”又是在幹什麼?這一問讓孩子們聯繫第三自然段,體會胡楊是爲了身後的城市,村莊、青山綠水、芸芸衆生而與肆虐的風沙、惡劣的環境進行着戰鬥;領會胡楊爲了保護地球,保衛人類而耗盡生命作後一滴血的悲壯。

3、精讀延伸,學習寫作手法。在對課文的2—4自然段文本進行品味後,我再讓孩子們快速瀏覽這三個自然段,觀察這幾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從而啓發孩子們領悟出作者採用了先總後分的寫作手法來寫胡楊的三個特點。再以胡楊的第一個特點爲例,引導孩子們抓住“二十幾米”““零上40攝氏度”“零下40攝氏度”幾個數字來體會作者採用了數字描寫法表現胡楊堅韌的特點,當孩子們領悟方法後,再放手讓孩子們領悟描寫胡楊的無私和悲壯的特點分別用了哪些表達手法?這一個環節緊扣本單元“領悟作者用了哪些表達手法”這一訓練專題,爲孩子們今後寫作打下基礎。

4、賞美圖,情景交融,強化心中情感。在孩子們充分領略了胡楊精神後,我再向孩子們展示幾張胡楊的圖片(課件展示),當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懷着熱愛、敬佩、讚美的情感欣賞胡楊,感受胡楊的時候,我配聲情並茂的解說:胡楊曾孕育了整個西域文明。兩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蔥鬱的胡楊覆蓋,塔里木、羅布泊等水域得以長流不息,水草豐美,滋潤出樓蘭、龜茲等西域文明。這一個環節,讓孩子們對胡楊曾經的繁盛有一定的瞭解,爲接下來體會胡楊的遭遇埋下伏筆。

  三、品讀中感悟真情,體會胡楊之“悲”。

此時此刻,孩子們剛剛領略了胡楊的風采,心中滿含着對它由衷的讚美,我話鋒一轉,進行這樣的過渡:“孩子們,而今,如此堅韌、頑強,爲着人類默默奉獻着的胡楊又遭遇着什麼呢?”然後讓他們馬上細細品讀課文5—8自然段,在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品讀完課文後,孩子們的表情變得嚴肅,有的凝重,有的憤怒,有的悲哀……這時,馬上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品出了什麼味道?心中有什麼感覺?孩子們可能會說到:從“兩千年前胡楊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從“胡楊也有哭的時候。”品出鹹鹹的味道;從“他們想求人類。”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從“我看到塔里木與額濟納旗的河水在驟減。。”這句話品出辣辣的味道,從“我怕……我擔心。。”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這整個過程,我都站在一旁靜靜地傾聽,放手讓孩子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只在最後點撥這一個句子:

點撥句子:“我站在這孑然悽立的胡楊林中……哪怕就三天。”點撥這一句時,結合課後第3題,在孩子們抓住三個“祈求”,理解了每一個“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後,讓孩子們聯繫生活,發揮想象完成這樣一道填空題:(課件展示)“此時此刻,我們也來到了這孑然悽立的胡楊林,我們繼續祈求,祈求……”這時,如果孩子們的發言不夠積極,我會給孩子們一些啓發,比如聯繫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內容,祈求“上游的人們不要攔水造壩圍墾開發”,聯繫我們的甚生活,祈求“人們要節約用水,要愛護地球水資源”…….孩子們的想象空間打開了,發言也就更加踊躍了。

這一環節的設計,緊扣了本單元關注環保,愛護大自然的主題,讓他們意識到:人類不僅有熱愛大自然的權力,更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四、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在感受完胡楊的崇高品格和悲慘遭遇後,再來解決孩子們第一課時提出的疑問:“課文標題爲何用‘西風胡楊’”?這時,孩子們只要能聯繫課文中的內容,抓住重點詞語:烈烈西風、摧肝裂膽等詞,說出胡楊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爲人類作貢獻等等我都給予肯定。最後,爲了把孩子們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設計了這樣推波助瀾式的引讀方式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課件展示),這節課,就在孩子們充滿激情與信心的回答聲中結束了。

(板書設計: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在學習“胡楊之最”這個版塊時,我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板書了胡楊的三個特點:“堅韌”“無私”“悲壯”,學習瞭解“胡楊之悲”時,我板書了最能表現胡楊悲慘遭遇的三個詞語“哭泣、擔心、祈求”,昇華情感時板書了“讚美”一詞,迴歸課題時用紅色突顯出標題中的“西風”兩個字。此設計既緊扣課文的重難點,又突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簡單明瞭,讓人一目瞭然。

尊敬的老師們,以上便是我對《西風胡楊》一課的教學設計,抓住了“胡楊之最”和“胡楊之悲”兩個版塊,以讀爲主,讓孩子讀中自主感悟,深刻體會到作者對胡楊的熱愛、讚美,也感受到了他對胡楊遭遇的同情和對環保事業的關注,教法的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重在以讀促講,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着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回擊,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學習楚王與晏子之間的三次較量,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展開敘述的,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的結構,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重點學習楚王與晏子的三次較量。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主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適時地點撥,抓住課文中關鍵的、重點的語句(詞語)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晏子這個人物。最後,再進行一點知識的拓展,出示有關晏子的另外一個小故事,讓學生繼續去體會晏子語言的藝術性以及人物的個性。

三、說學法

首先讓學生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通過反覆的朗讀、思考,以及一些重點詞的提示,理解楚王的陰險、傲慢、驕橫。接着,運用上述方法,讓學生找出晏子是如何反擊楚王的句子,談感受,談體會,進而讓學生說一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感受晏子這個人物。最後,再瞭解有關晏子的其它故事,對晏子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晏子出使到楚國,卻受到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循循引導,潛心會文

1、師: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大屏幕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知道”、“瞅”、“冷笑”、“打發”、“笑嘻嘻”等詞語理解,感受楚王的驕橫、傲慢、陰險。

3、師: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不良,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請同學們再次快速地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大屏幕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體會,說說晏子每次說話妙在哪兒?

4、引導學生抓住:“嚴肅”、“爲難”、“拱手”、“面不改色”、“也許”等詞語理解,同時抓住這些重點句子體會晏子說話的巧妙,進一步感受晏子這個人物,感受他的能言善辯,愛國情懷、高超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對晏子的喜愛之情、敬佩之情。

4、帶着對晏子的這種喜愛、敬佩之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觀賞《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感受晏子的人物形象

師:今天,我們一直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晏子這個人物,其實關於《晏子使楚》這個故事還有一段影像資料,你們想看嗎?(想)下面,讓我們跟隨這段影像資料進一步去感受晏子這個充滿智慧的人物。

(四)課外拓展

師:還想不想多瞭解一些關於晏子的故事呢?在這裏,老師就滿足大家的願望。(大屏幕出示晏子的故事——鳥)

(五)佈置任務

繼續蒐集有關晏子的故事或是找《晏子春秋》這本書讀一讀。

(六)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擊)———— 結果

鑽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陪着笑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不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在選擇這一課時,我的腦海中久久地浮現着王崧舟老師那一堂兩個小時的《慈母情深》的課,那不着痕跡地引導與深情地朗讀,激活了文字裏的詩意,喚醒了孩子們的感覺,讓學生讀出了心酸,讀出了慈愛。

那麼我在上這一課之前,我就在思考:我如何利用四十分鐘的時間,既從王崧舟老師的課中受到啓發,又根據自己班學生的特色上出自己的風格,使孩子們也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呢?

下面,我就簡要地說說自己的設計和想法。

一、精選鏡頭,感悟深情

《慈母情深》節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對母親的描寫並沒有濃筆重彩,沒有直白地流露,只是從富有生活化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細微之處體現出來,刻畫了一個爲生計疲於奔命的母親,仍堅守着家庭的溫暖,堅守着對兒女的希望。

因此,我在設計時,教會學生自讀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帶着方法,通過自讀,找出描寫母親的語句品讀、交流、感悟,再從中篩選出幾個鏡頭來細細體會。

鏡頭一:工作中的母親——勞累

這個鏡頭攫取了幾個描寫母親工作的段落,引導學生既讀出文字表面的意思,也讀出文字背後的情感,猜測母親的生活狀況,揣摩母親的心理活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其中一組慢鏡頭和一組快鏡頭,寫法相似,但描寫出母親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疲勞和忙碌。我引導學生從寫法的獨特之處入手,通過對比朗讀、師生配合讀等方式,感悟母親這一慢一快背後的艱辛付出,更能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深刻領悟,再指導學生用朗讀傳情達意,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鏡頭二:給錢時的母親——慷慨

一個如此貧窮而勞累的母親,當作者向她要錢買書時,她會如何呢?爲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母親的用心,我先設想了生活中的母親對自己的小氣與節省,來反襯出對孩子的慷慨。這慷慨從一“塞”中流露得最淋漓盡致。有了前面對家庭情況的拮据和母親工作的勞累的感悟作爲鋪墊,此時“塞”出的真情便水到渠成了——塞出的是心血,是慈愛,是期望……

二、還原生活,引起共鳴

於漪老師說:“語文與生活同在。把學生關在教室裏,侷限在課本中,必然遠離實踐。一定要打開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這告訴我們語文與生活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篇《慈母情深》便是作者樑小聲在成功之後,回憶一件小事中慈母對他的期望與鼓舞,對他創作人生的影響。故事本源於生活,讀來更是樸實無華,母親的言行舉止恍如就在身邊一樣自然。因此品讀過程中,孩子們很容易迴歸生活,找到共鳴,設身處地談出自己的感受。

特別是文中慈母情深感動了作者,作者懂得回報母親時,我設計了一組詩,由學生從生活中找鏡頭來填寫,這既是對文中反覆、排比段落的仿寫,又能引導學生髮現母愛,感恩親情,達到更高層次的共鳴。

當然,因爲今天是公開課,學生面對這麼多聽課的老師,有些緊張,不敢表達,所以我特意把教學節奏放慢下來,引導時難免會有些囉唆重複,但是,我想只要能讓儘量多的孩子們參與其中,即使超過一點點時間,又何妨呢?畢竟我們不能爲了自己的教學設想和進度來拔苗助長吧!所以,這堂課雖留有遺憾,仍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