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我的“長生果”》。希望各位老師多指教。本單元以“創造的樂趣”爲主題,所選文章處處迸發出思想的火花,或引導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和感悟創造力的來源,或引導學生認識創造力的表現和掌握創造的方法,或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思想觀念上的衝擊和思維方式上的轉變,還有耳目一新的情感體驗。

我將本文的說課按照:說教材地位及教學目標---說教材的重難點---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評價---說教學設計,這六個環節來展開說課。

一. 說教材地位及教學目標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種娓娓交談的方式,用樸實的話語,回憶少年時代的讀書經歷和讀書收穫,真誠抒寫了閱讀和寫作帶給自己的愉悅。字裏行間融注了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真實的體驗和感受,給人思考和啓迪,其激發學生創造慾望的“廣告”作用,地位可見一斑。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五年級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據標誌性的詞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內容要點,在聽說雙方互動過程中,增強知識的篩選能力。

(2)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體味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感受散

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過刪減,調序,改換,勾連等方法,引導生學自主品析,並在一定基礎上進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情感目標:

(1)聯繫自己閱讀,寫作經歷和生活實際,暢談感受和收穫。感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2)體悟閱讀與寫作對於個人的成長,社會人生的價值意義,藉以激發學生提升心智,豐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 說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創造的樂趣”,葉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講述了創新寫作給她帶來的樂趣。編者其意,旨在希望讓閱讀帶給學生一點思想觀念上的衝擊,一些思維方式上的轉變。故而,結合單元目標和本文特點,我將本文的重難點確定爲:

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味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

難點:結合自身體驗,暢談學習本文的感受和收穫。理解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的道理,並能進行創造性的寫作。

三.說學情

我們的學生是山區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尤其體現於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具賞析和品讀一般文學作品的能力,並能結合文本談自身的閱讀體驗。但能否將體驗昇華進行創造,這又是本單元一個挑戰。

四、說教法和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爲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誦讀法:“三分散文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品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藉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爲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覆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葉聖陶先生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因而,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討論—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4.練習法:主要是進行創造性的表達(口語和寫作)。

五.說教學評價

主要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

採取這種評價相對及時,以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優點作出肯定,如:“我們班又多了一位文學家!”“你的回答有創意!”“大家鼓掌歡迎,希望你再接再厲!”對學生回答的不足之處加以提

點和修正,使其能揚長避短,更有利於學習。

六.說教學設計

(一)趣味引入,懸念入題。(從學生喜愛的神話故事人物輕鬆導入,激起學生興趣,調動全體進入學習氛圍)

(二)自讀自悟,整體把握。(《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要“要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此環節的設置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齊讀,明確“長生果”的喻意。

2.個讀,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讀書經歷和讀書收穫)。

3. 輪讀,積累優美詞句。

4.範讀,重點品讀1,2節。

(三)批註精讀,體會情感。(重點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 討論和圈點勾劃:

1.作者爲什麼把書比作“長生果”?文中哪些詞句(字裏行間)體現出我對書的喜愛?請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註在旁邊。

2.書對作者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信息的歸納整合)

3.對此,你是怎樣理解文題的?那把它更換爲“我愛讀書”,或“閱讀對我的幫助”。。。好不好,爲什麼?

4.作者由閱讀而獲得了怎樣的寫作體驗(創造的樂趣)?你有過同感嗎?請你也談談。

(四)能動創造,享受樂趣(難點突破,創新精神的培養)

1.聯繫自己閱讀,寫作經歷和生活實際延伸體驗,暢談學完本文後的感受和收穫。(再次體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對閱讀,寫作及人生的認識)

2.“我也能!”仿寫:

書,是人類文明的“長生果”;書,是-----------

3.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4.創造性表達:

①.口頭創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頭漫步,突然看到**同學(男)

②.小作文:《由“男子漢穿裙子”想到-----》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左公柳》記敘了作者在遊覽參觀玉門關途中聽到導遊所講述的左宗棠的愛國事蹟。全篇按照“總起引入一具體分述一總結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1、題目一語雙關。“左公柳”既指生長在千里戈壁灘上的大柳樹,更指爲保衛新疆、建設新疆,作出巨大貢獻的左宗棠。

2、以“柳”貫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詠柳喻人。

3、課文夾敘夾議,既有對柳樹的細緻描寫,也有對柳樹的讚美;,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敵的經過,也有對左宗堂英勇無畏精神的頌揚。

4、記敘有詳有略。課文詳細記敘了左宗棠收復新疆失地的經過,略寫了建設新疆的過程。

基於課文的這些顯著特點,我把本科的教學目標定爲:

1、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領悟課文的幾種表達方法,體會左宗棠的愛國之情。教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現代課堂倡導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摸索的主體意識,教師作爲主導者,要科學地組織雙邊活動.本課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這個人物個性鮮明,感情強烈誠摯,根據這篇課文的特色,教學時宜採用讀悟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讀讀——悟悟,讀讀——寫寫"的方式,在讀中領會,在讀中質疑,在讀中昇華感情。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根本任務.新課標中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的剖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思維和情緒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緒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要珍視學生奇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以上兩點,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要運用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一是自讀自悟,交換討論,合作學習.

二是抓重點詞句,悟文章寫法,品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流程:

“疑學導練”四步導學是我校“構建以學生爲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是被實踐證明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這一模式設計了本課的教學。

第一步:疑:創設情景,質疑激趣。

上課一開始,我以課件輔助介紹左宗棠:他曾豪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爲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發展名族工業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勳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圖片:這是一株普通的柳樹,然爾它卻承載着一種精神,承載着一段永恆的歷史,它改變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沙漠荒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呢?讓學生對兩個完全沒有關聯的事物進行聯想,並把這個問題帶入到下面的自學中去,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學:學法指導,自主感悟。

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不是教師問出來、講出來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中獲得的,在學生求知慾望得到膨脹之時,我及時出示本課的自學提示:①畫出描寫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與左宗棠之間有什麼關聯。②畫一畫,讀一讀課文中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段落,並做好批註。

此環節,學生帶着自學思考的內容,自主學習,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來與文本對話。

第三步,導:以讀定教,以導促讀。

在學生充分自學之後,我要及時和學生一道歸納出作者對柳樹的描寫、讚美和對左宗棠愛國壯舉的記敘。尤其是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動請纓、擡棺出征、植樹造林。讓學生交流對劃出的重點詞句的理解,指導學生把小標題和對句子的理解寫在課本,讓學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後點撥課文爲什麼以左公柳爲題?讓學生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樣通過詠柳來喻“左公”的。真正達到語文教學以讀促寫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練:內化能力,練習鞏固。

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新課程規定的語文教學的本質。左公柳這篇課文的寫作特色很鮮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的品質,爲此在本篇課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練筆,寫一個小片斷:寫一個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徵。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訓練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

  五 、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施教的“藍圖”,是教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的縮影。爲此根據學生學習的思路,我設計瞭如下板書。既勾勒出課文的脈絡,突出教學重點,又加深對課堂所講知識的理解。

22、 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圍繞草塘的“可愛”,描寫了草塘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讚美之情。

課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的:課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膩),接着寫了草塘的美麗景色(驚喜),然後寫了草塘春、冬兩季豐富的物產(讚歎),最後通過描寫“我”在水泡子裏逮魚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愛上了草塘(愛戀)。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瞭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難點:

瞭解北大荒的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立足工具,弘揚人文”,需要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品味語言、咀嚼文字、體驗情感。本課的教學旨在捕捉課文的關鍵句段及靈動的字詞,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品味,讀中悟情。

教法學法:

爲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精神和課文特點,遵循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以讀代講、以練代講、以合作討論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

在操作過程中採用“讀、劃、練、議、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主要培養學生觀察,表達,聯想及朗讀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學了《可愛的草塘》一課,草塘的可愛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景美、物豐。那麼,這節課我們再次跟隨作者前往北大荒進行一次愉快的旅遊。

二、品讀課文,感受草塘美景

閱讀是個性化行爲,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學課文第五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找出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讀後感受。這時學生在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學生們都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如“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歡笑着,翻滾着,一層趕着一層涌向遠方”這句話寫得很美。“翠綠翠綠、發光、鮮亮。”寫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歡笑着、翻滾着"寫出了草塘的動態美。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情的誦,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重難點的關鍵。因此,接下來的課文教學,我採取的“讀佔鰲頭”的學習方法。面對草塘這美妙的人間佳境,我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另外在教學中我還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示範朗讀。範讀會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找準朗讀的感覺,學生一定會情緒激昂,躍躍欲試。我適時激情引導“這美麗的草塘,是多麼令人迷戀呀!它不僅廣闊而且美麗,那一叢一叢的綠顏色向你展示它們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彷彿就是它們當中的一員。這裏的草塘顏色是綠的,但這綠並不單調,它有光澤的美,有變化的美,更有着動態的美。讓我們邊讀邊想象畫面,將這幅美麗的畫卷記在心中。”通過交流讀書的感受,引導學生去發現美;通過教師的範讀,幫助學生去感悟美;通過激發想象,促使學生去深化美;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進一步去享受美。

在教學“小河奇景”這段時,“啊!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蹟般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我抓住了學生在朗讀時對“啊”字不同處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

課文中描寫小河奇景這一部分作者用一組排比句展現出了一幅迷人的美景,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像這樣的文字,我們也能寫。這樣吧,我給大家開個頭“夕陽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裏,顯得……”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想象的閘門都會打開。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迸發出火花,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此環節也成爲本課的亮點之一。

三、自瀆自悟,感受“豐富物產”

課標中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訓練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想這幾段文字圍繞哪句話寫的?並引導學生結合小麗的介紹加上自己的創造說一說“瓢舀魚、逮野雞、追狍子”三件事。

學生說故事之前會再次閱讀課文,說故事是學生對課文中的語言內化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在故事過程中注意說話語氣,要流露出對家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此環節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聽說能力、想象力進行了訓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草塘的物產豐富、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有機統一。

四、暢談感受,結束“草塘之旅”

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十分重視讀寫結合,他說:“閱讀教學要讀寫結合,找準讀寫結合點,爲學生提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

臨近下課我對同學們說時間不早了,我們這次愉快的旅行也該結束了。在我們即將離開這片可愛的草塘的時候,同學們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感受要告訴朋友,告訴親人,告訴今天在座的老師們。好,那就在老師課前發給你的紙上(出示:編一句俗語,寫一點感受,設計一句廣告詞,當然,寫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詩、畫一幅小畫、譜一支小曲……)這一環節,有機的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學生們的精彩創作讓我詩興大發,也即興作了一首小詩:草塘茫茫綠浪涌,春冬兩季樂無窮。物豐景美惹人愛,美麗畫卷記心中。此環節設計將教學推向了**。

五、總結全文,體會作者情感變化

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完成練習;並通過板書總結課文。通過練習學生明確了作者情感的變化,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業

推薦讀文章《野河塘》

小練筆:學了課文之後,你想到你的家鄉有哪些獨特的風光,物產嗎?拿起你的筆寫一寫。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只要我們多花巧心,給學生創造更多想說、想寫的機會和空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一定能跳出更美的舞。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後通過詳細敘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闢的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爲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

二、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闢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通過反覆讀課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3、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①瞭解張騫被稱爲外交家、探險家的原因。

②學會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教法建構主義教學法

四、教具準備<<絲綢之路>>網絡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入課文。

1、導入。

連接視頻:(展示各種華美的絲綢面料,過渡到絲綢面料的衣服),由欣賞絲綢的風采導入,引起學生思考“絲綢是怎樣被世界認識的?”

2、自讀課文。

(二)、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1、課中質疑,直指重點。

課件連接出示地圖,顯示羅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有七千多公里。

2、學生就課文內容介紹當時的交通條件:(電子課文顯示)“沒有公路鐵路,沒有汽車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由此引起學生思考,並提出疑問:

中國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那是一條什麼樣的路?是誰開闢的?

爲什麼稱張騫爲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張騫是怎樣開闢絲綢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在文中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畢生的精力”這一詞?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前所查資料思考問題,邊讀邊作批註。然後學生聯機討論,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的功能,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

4、交流後反饋,並完成練習:

(1)()出使西域不幸被匈奴俘虜→被軟禁草原(),後來逃到西域→()出使西域十三年回到長安→漢武帝再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烏孫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2)這條路以()爲起點→經過()→一直通向()。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是在熟悉課文內容下,通過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電子課文顯示:“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爲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爲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爲“絲綢之路”。爲了開闢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1、2、3句爲第一部分,最後一句爲第二部分。引導學生理解: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問題,後半部分則和下面的自然段有關。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爲“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後的自然段連接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啓下。)

2、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網絡環境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啓發學生研讀重點詞句: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2)從“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

(3)“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燕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着,準備着。”

(4)從“忍受着炎熱和乾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

結合相關圖片和視頻《絲綢之路》,引導學生想象:在這十一年中,張騫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誘惑,他是怎麼想的。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愛國情懷,從而理解“爲什麼稱張騫爲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3、全班交流。協作討論反饋,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指導朗讀相關句段。

(四)情感昇華

1、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觀看視頻(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

2、瀏覽網頁:(交流物品)

3、學生結合課文和收集的資料談“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4、練習。(網頁出示)

填空:有了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和四大()開始陸續西傳。西域的()、()、()以及()、()、()藝術也傳到了中國。

5、總結:絲綢之路是連接古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紐帶和文化走廊,將四大文明古國串聯起來,組成一個橫亙亞非歐三大洲的歷史文化大舞臺;絲綢之路有恢弘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瀾壯闊的宗教民族融合,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激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和不盡的歷史之謎。

絲綢之路在等待着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五)課外延伸

1、留言板:寫下你學習課文後的感想和收穫、或者是你所瞭解到的自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的發展情況。

2、給學生提供相關網址及主要搜索引擎,瞭解自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的發展。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1、寫作訓練分析:

本冊教材習作訓練,把一件事寫清楚,安排了兩次(第一、三單元)。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落實在把一件事情寫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第三單元側重把事情的經過部分寫具體。教材安排了本單元(第五單元)看圖寫話訓練,是爲了配合把事情經過寫具體的訓練。

2、本作文指導課分析:

這次看圖作文訓練,基本習作要求與第三次習作訓練相同,都是“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但是訓練的角度不一樣。這次是看圖作文,一要仔細觀察畫面,瞭解圖意;二是要發揮想象,化靜爲動,以想象來彌補圖畫的內容。這兩點是本單元訓練的新要求。本課時先指導學生口述作文,第二課時再指導書面作文。

3、本課時的重點、難點。

(1)重點:仔細觀察插圖,比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

(2)難點:依據圖畫,展開合理想象。

二、說學情分析,目標制定。

課前瞭解班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作文能力,老師按能力的強弱將學生分爲三個層次:優生佔30%左右;中等生佔55%左右;能力弱者佔15%左右。

爲此,制定課時教學目標也可分爲三個層次。優生能具體流利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中等生能完整、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能力弱者,只要求完整,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大致講完整,把事情經過的一個片斷說完整清楚。

三、說課前準備。

課前,師要估計到能力弱的學生的口頭作文,特別是發揮想象是難點,有些同學會無從說起,無話可說。因此,可在課前協助中下生去收集有關愛惜糧食的故多,可以是偉人方面的或日常生活方面遇到的事。並指導他們試說。

教師準備若干個愛惜糧食方面的故事。

四、說課堂操作程序。

1、本課時的操作程序是:

2、優化操作程序,變作文教學的單一性、刻板性爲多樣性、趣味性。從激發學生的興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導學生觀察、想象、訓練學生的口述作文能力,讓學生把口述作文作爲一件趣事。

①引入新課時,用自制投影片,引出古詩《鋤禾》,明確寫作內容和寫作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把要求學生髮揮想象的部分處理成兩大塊:一大塊是一家三口吃飯時的對話;另一大塊是門外農民在烈日炎炎下種田的情景。

③把兩大塊片斷作爲一個訓練點放手讓學生口述,特別是放手讓中下生訓練。學生分角色說全過程(表演形式),這是第二個訓練點。也可分爲兩部分:先自由組合在位置上說;再教師指名或學生隨意組合上講臺前表演。讓優生充分發揮應有的才能,讓中下生得到啓示。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④作文技法指導,側重兩方面:

一是詳略得當。有些學生會不分主次,把事情的起因說得很長。所以特別要強調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並付之於指導過程,這是本課時的重點。

二是對話時,對提示語在話的前面、中間、後面(即對話的幾種類型)的指導。不光要讓學生理解對話的幾種類型,而且要指導學生寫好提示語。學生口述作文時,對話的提示語往往很簡單,如只說,“媽媽說”、“爸爸說”、“我說”。這樣就不易理解人物的神態、心理和感情,就不能很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文章就不生動了。

要加強指導對話中的提示語,如“媽媽溫和地問”、“爸爸嚴厲地呵斥”、“我含着眼淚小聲辨解”等等。

對於其他方面的作文技法指導,如遣詞造句等,可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有重點地加以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

五、說教學方法。

1、變重形式輕內容爲堅持從內容入手,邊指導邊實踐。

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偏重寫作形式,忽視寫作內容的啓發,導致學生寫作內容貧乏。爲改變這種狀況,本課時從指導學生觀察、構思入手,指導學生想象,開拓學生的思路。如看圖時,指導學生想想並講講自己知道的或爸爸、媽媽、老師講過的愛惜糧食的故事,能力弱的學生則把課前收集到的故事說說,這樣,讓學生言之有物。在這個前提下,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與方法。

2、變師指導作文爲學生自能作文。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師講,生聽;師出題,生寫:師修改,生看,……。爲了解決這一弊端,我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教師儘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學生講得好的故事、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培養學生獨立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頭修改作文能力。

3、先說後寫,從口頭作文到書面作文。

本課時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口述作文。如讓學生說故事;說片斷;對說;扮演角色表演等,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內容豐富,氣氛活躍,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訓練。“不怕學生胡說八道,就怕學生閉口不言。”特級教師張化萬說過“口頭作文若能持之以恆,會讓學生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我在教學中把口頭作文技能順利地遷移到書面作文上去,收到了較好效果。

4、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個性培養,分層遞進教學,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品質。

教師心中已給學生分爲三個層次,制定目標時又分爲不同層次,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分層遞進教學,做到各方面心中有一定尺寸。操作過程中,分層施教,也是本課時的特點之一。所謂分層施教,就是教學分合有效,動靜結合,學生全體參與,各得其所。如把整幅圖先分成兩個片斷,引導中下生說,又引導把整幅畫的內容說具體,發揮合理的想象,一會兒又讓學生自由大膽地對話,扮演角色表演等。讓中下生有話可說,讓優生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分層施教過程中,還注意分層評價,分層提高,分層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品質。

5、注意德育、美育等學科的滲透,使教學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

本課時除了完成作文指導外,還有一個育人方面的要求,就是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並能在行動中落實。在操作過程中特別注重這一點。如開頭揭題時引出《鋤禾》一詩,就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的道理,在學生口述作文過程中也始終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告訴學生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

6、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情趣。

如開頭的引題,兩次觀察畫面,作文技法的指導,都製作了投影片,採用了電化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遨遊漢字王國”是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本是爲了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其中“有趣的漢字”部分有四個閱讀材料,分別是字謎,有趣的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遊戲形式。《字謎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範例。《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爲了幫助表達,記性等。《“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和我國曆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二、說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爲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瞭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學習,發展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幻燈片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渴望。

2、活動探究法: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材料通過的形式獲取知識,並且在選定調查內容以後,制定出活動計劃,分工明確。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歷史。讓學生體會我們漢字特點,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彙報交流轉變,成爲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漢字

1.對於“漢字”同學們是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許多世界名人是這樣評價漢字的。

2.課件出示:

3、過渡:一個漢字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請同學們靜靜的欣賞(課件演繹漢字的演變過程)

師: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現在與之相對應的簡化字,當兩個跨越幾千年的漢字同時出現在眼前,你們心裏有何感想。

相機板書:有趣 神奇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的76頁,快速默讀,你對漢字又會有新的瞭解。

3.學生默讀後出示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分顏色朗讀,並畫出重點語句,加強對漢字的認識。

4.同學們,想去了解更多的漢字嗎?讓我們在這段時間裏一起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板書課題 有趣的漢字)

(二)閱讀材料,初感漢字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裏?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爲什麼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後同桌交流。(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4、學生彙報,出示課件,教師點撥。

將四個板塊的閱讀材料展示出來,其中猜字謎讓學生說出謎底的依據;諧音部分體會諧音帶來的效果,出示幾個歇後語讓學生猜,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讓學生複述倉頡造字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一起體會“冊”“典”“刪”造字的來歷。

(三)合作學習,制定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將活動計劃的內容展示出來,同時配樂。讓學生在優雅的樂曲中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四)小結: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後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蒐集查找,整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作業:蒐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七、說板書: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有趣的漢字

有 字謎

趣 諧音

神 倉頡造字

奇 “冊”“典”“刪”的來歷

結束語:這節課學生們從閱讀材料中感受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進一步瞭解了漢字,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國廣爲流傳。黛玉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把它送到榮國府,與外祖母賈母一起生活。寶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兒子,也是賈母的寶貝孫子。

《紅樓春趣》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題目爲後人所加。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裏放風箏的故事。曹雪芹用變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學中,簡要介紹《紅樓夢》、作者及寫作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瞭解放風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教學中啓發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中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在交流中使學生懂得多讀書、多思考、多借鑑。

教學本篇課文,要求學生能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小說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賞析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

1、學會課文中的“恰、屜”等9個生字,讀準課文中難讀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重點語句,通過閱讀、想象等策略,大致讀懂課文,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品味本文語言,初步學習鑑賞小說的技巧,激發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鑑賞小說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學習鑑賞小說的技巧,激發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難點:

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鑑賞小說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

  三、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對於《紅樓夢》比較陌生,課文又是節選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語言艱澀難懂,甚至連讀通都不容易;而且學生所掌握的《紅樓夢》的背景知識和關於《紅樓夢》的生活體驗幾乎爲零,理解更爲不易。因此,在教學中要致力於指導學生讀通課文,通過課文中的相關描寫了解課文描寫的場景,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所以,本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的自讀感悟和教師的引導並舉,突出學生的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感悟語言文字。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時,也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重點體會語言、肖像描寫。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播放歌曲,激趣導入。

播放《紅樓夢》插曲,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交流並相繼導入課題。導入課題後,爲學生補充有關《紅樓夢》、作者、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提出閱讀要求:自由讀文,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通讀順,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自學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新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

(2)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激發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重點做好學生對課文朗讀情況的檢查,指名多個學生合作讀課文,通過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引導學生把句子讀通,把課文讀順。

(4)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後,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文中描寫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語言的句段,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爲了解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5)交流資料,說說讀對文中人物的瞭解。在交流中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文中人物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3、瞭解內容,感受人物。

(1)爲了讓學生較快地瞭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提出閱讀要求:課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覺得中心人物是誰?本記敘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表現了什麼?你對課文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印象最深?爲什麼?

(2)鼓勵學生帶着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閱讀中瞭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閱讀要求的提出其實也是爲了繼續培養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

(3)在瞭解故事內容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本文記敘了賈寶玉和衆姐妹、丫頭們在大觀園放風箏的經過。在概括出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段,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確本文的產旨,感受他們放風箏的自由歡樂,感受賈寶玉等對大觀園美好生活的熱愛。

(4)在感受人物形象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課文中出現的人物,然後仔細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對哪個人物描寫最多。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間的關係確定中心人物。引導學生從文中衆多人物中挑選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並說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例如,在引導學生針對文中的中心人物賈寶玉的交流中,結合整個放風箏的過程中,抓住對賈寶玉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看見美人風箏做得十分精緻,心中歡喜;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來了,便急得頭上出汗,怕被嘲笑等,感受賈寶玉完全沒有公子哥兒的架子,十分率直純真。

4、通過回顧全文,總結寫法,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深入感受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嚮往。總結在閱讀中藉助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感受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5、在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中描寫“鳳辣子”的一個片段,感受作者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的妙筆生花,並仔細品味語言的精彩,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中國漢語言文學在表達形式上,在遣詞造句上,在文字表面,在朗讀感覺上所特有的魅力;引導學生感受讀來朗朗上口的語言風格,感受明清小說“古白話文”特別的語言風味。受到沒得薰陶和享受。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

6、在佈置作業環節,推薦學生從《紅樓夢》中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閱讀,讀出《紅樓夢》中悠久的歷史,讀出《紅樓夢》中燦爛的文化,讀出作者表現人物特點的獨到之處。成功的將閱讀的視野引向課外是必要的,課文的閱讀彷彿是一扇大門,打開了大門,學生就可以從大門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閱讀空間。而大門裏的閱讀給予學生的是“方法”──讀懂人物方法。也正是這方法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讓語文課堂最終迴歸到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去。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根據學生課堂上自主閱讀中對課文的瞭解和感悟體會逐步形成的。內容簡單,概括性強,有助於學生通過板書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