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匆匆》。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我們六年級課文第十六課《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對時光的流逝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先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然後通過“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這一系列描寫,具體再現日子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後抓住“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一句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作者關於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還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在行文中流露出時光的可貴。同時,時間是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也在進而滲透出生命的可貴,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

1、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進而珍愛生命。

2、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3、課前準備:

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圍繞文中的重點句子,發揮想象力,聯繫實際,理解句子的內涵,通過口語練習和放些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 說學法

“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基於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基本的自主學習方法,所以本節課將繼續滲透三種學習方法:一、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二、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後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即仿寫),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三、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告訴他們,閱讀的時候,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想開去,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爲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溫情導入,引出“匆匆”

老師用充滿溫情的語言導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小學生活過去了還能再回來嗎?那麼。是誰帶走了我們的往日?是誰讓我們就要和小學生活說再見?(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6課《匆匆》,齊讀課題,然後揭示課題。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

(二)、簡介作者及散文。

(三)、初讀美文,感知“匆匆”

分別請幾名同學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學生讀的時候教師適時正音,提醒他們注意節奏,注意“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頭涔涔、淚潸潸”等詞語的讀音。

(四)、精讀美文,品悟“匆匆”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教師這樣引導和鼓勵孩子:同學們,通過剛纔大家有感情的讀課文,每一個人對本文都有了一個新的瞭解和認識。那文中那些句子或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爲之感動呢呢? 然後,學生各抒己見,這裏可以打亂段落的順序,尊重學生的意見,給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的機會,但是教師要積極引導,可適當表揚,也可隨機引導,教師課堂準確調控,爲本節課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抓住以下重點段落進行品讀,當學生提到這幾個段落的時候,相機引導。

我這裏就按順序去說,所說到的也就是在師生互動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得出的。

1、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見了哪些畫面?

教師引導:……是啊,月缺月圓,花開花謝都是自然現象,是時間飛逝的痕跡,那麼你想想看作者的心裏在想些什麼?他的心情現在是怎樣的?那麼我們說說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才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作者用心寫的這篇散文,我們應該也用心靈去誦讀。

2、第二自然段。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匆匆而過,作者面對自己無意間溜走的“八千多個日子”心裏有什麼感受呢?他會說些什麼?學生想像發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惋惜之情的重點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爲何“頭涔涔”?爲何“淚潸潸”?重點指導作者對“我的手漸漸空虛”的朗讀。

3、精讀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呢?老師和同學接力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樣的不經意間消逝的?學生自由說,從切身體會到時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飛、溜”等動詞讀,讀完後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裏我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 深入作者入內心深處讀第四自然段:面對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無痕跡的日子作者覺醒了麼?他心裏在想些什麼呢?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給大家聽。把覺醒讀出來。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內心的自責,以及內心的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在學生自由說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日子除了“如輕煙”、“如薄霧”還像什麼?你能說出更美的句子嗎?在這裏以讀促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然後進一步結合文中重點句子,邊讀邊品,聯繫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五)、統觀全文,讀一讀學生喜歡的優美句子。

(六)、樹立衝突,激發學生思維碰撞。

在這裏,學生們通過品讀和想象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能夠深深感受到作者對時間的匆匆流逝的無奈,可以乘勝追擊,拋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剛纔大家的分析和品讀,你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會說出“難過、後悔、無奈、、、、、、”等一系列詞語。那麼你猜一猜本文作者朱自清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學生會衆說紛紜,然後多媒體出示朱自清先生的簡介和一生成就簡要。進而使學生明確,正是因爲珍惜了時間,朱自清先生纔有了這麼多的成就,正是因爲珍惜了時間,朱自清的生命纔會更有意義。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到,朱自清先生一生成就仍在嘆息時光的虛度,那麼作爲小學生,我們在珍惜時間的問題上又該怎樣去做呢?

在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心情後進行仿寫:作者認爲自己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你的呢?請你寫一寫。寫後再次插入作者有關資料讓學生了解,正是因爲作者對人生的思索,爲自己的徘徊而不甘、而不平,才造就他的有所爲、有所痕跡,作者不是白白走了。進而引發學生思考: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你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思考後自然引出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

(七)、課外延伸,昇華“匆匆”

我們學了這篇散文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對以後的日子有新的認識和打算嗎?能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嗎?再次回到第一段,深化主題: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好好把握,讓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最後,引導學生交流剛纔的隨筆,老師也出示一篇自己的隨筆,配樂《秋日私語》,指生讀:“時間是無情的雨,時間是無聲的風,時間無處不在,時間在何處遁形?浪費了時間,時間也會將他拋棄最遠,珍惜了時間,纔會珍愛生命,纔會贏得成功。”

教師隨配樂說道:“朱自清先生,反思時間反思生命,是因爲他深深的懂得了”學生隨教師手勢齊讀:“珍惜了時間,纔會珍愛生命,纔會贏得成功。”“朱自清先生一生碩果累累,給人類文化寶庫做出了巨大貢獻,那更是因爲他深深的懂得了——”學生繼續齊讀:“珍惜了時間,纔會珍愛生命,纔會贏得成功。”

全課結束。

五、說板書設計。

16、匆匆

(朱自清)

花有重開日 逝去如飛

人無再少年 珍惜時間

(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能從時間的名言、到課文中作者的感悟、再到自己的感受,一目瞭然。)

文章內容無具體事件,板書很難找到立腳點。爲充分調動師生兩個積極性,打破板書是“教師責任田”的專制行爲,促進師生活動的默契及其合作精神的培養,我採用了合作型板書。時間如流水,我用水滴包裹着“匆匆”二字,滴入時間的河水裏,一艘艘載滿時間的小船,一去不復返地流向遠方。如詩如畫的教師板書讓學生進入了情境,引起了學生心靈的共振,緊接着讓學生板書珍惜時間的名言“時間就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學生通過學課文,寫名言,悟道理,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潛心研讀說教材

抽籤結果出來了,是一篇略讀課文《頂碗少年》。我馬上找來人教版第十二冊教材,認真研讀了起來。

《頂碗少年》是第一單元的課文,單元主題是感悟生活。主要寫一位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失敗了兩次,但他沒有氣餒,沒有放棄,在別人的鼓勵下,面對壓力,面對失敗,挑戰自我,仍然表演,最終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題鮮明,表述層次清楚,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這樣一讀教材,我對抽籤結果的不滿煙消雲散。

帶着慶幸,我又一次走進教材。無疑,《頂碗少年》能吸引學生,因爲它情節雖簡單但波瀾起伏,尤其作者對少年的神態、動作和外貌的描寫生動細膩。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適宜引導學生學習表達方法。所以,本文不僅適合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引導積累優美語言,學習表達方法。再讀教材,我居然高興我抽到了它,對自己上好課充滿了信心。

  二、準確定位說目標

教材研讀透了,該確定教學目標了。我從三個層面進行了關照: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年段教學目標,三是單元教學目標。

首先,《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段的閱讀要求是:指導朗讀、默讀。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

其次,本冊的閱讀要求,一是加快默讀速度和邊讀邊思考的訓練;二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另外,本冊教材第一組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是:“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據此,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容,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4、初步瞭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內容,懂得人生哲理,學習表達方法”作爲教學重點。

  三、觀察分析說學情

應該說,六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過失敗的體驗,很可能與頂碗少年在某些地方產生共鳴,容易激發起學生向頂碗少年學習百折不撓的精神的熱情。但他們對“驚心動魄”的感受與理解可能不是那麼深刻。這是上課之前我們就充分估計了的。另外,怎樣在學習體驗的同時受到語言的薰陶與感染,學習表達方法也是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的。

其實,學情的估計也僅僅是預測而已,畢竟沒有事先充分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的起點到底在哪裏。且待上課時去發現,去調整。

  四、關注發展說教法學法

這篇課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摯、強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薰陶,但體會表演的“驚心動魄”並不容易。怎樣突破難點?我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做充分的教學準備。首先是教師準備,研讀教材,精選閱讀材料,製作多媒體課件。其次是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讓學生帶着充分的預習走進課文。二是選擇適合的學法與教法。學法上突出以讀爲主——理清順序初讀,直奔重點再讀,細節感悟品讀,角色想象朗讀,細節描寫範讀。教法上採取了四個策略:

1、讀題想象創情

在教師激情導入板書之後,讓學生二讀課題,邊讀邊在腦中閃現文中精彩畫面,並指名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爲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和課中的情感體驗作鋪墊。

2、咬文嚼字啓情

語言是有溫度的,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體現表演“驚心動魄”的場景、細節,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於細微處體會表演的“驚心動魄”。

3、角色體驗入情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其背後有無窮的韻味。要賦予語言鮮活的形象,使其充滿生命力,就要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悟豐富美好的情感。讀了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頂碗少年,站在這裏表演,你是什麼感覺?

4、想象朗讀表情。

  五、優化組合說教學過程

圍繞着我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大教學環節:

(一)、揭題反饋,把握主要內容(此環節預計5分鐘)

此環節首先借單元導語導入,板書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接着讓學生齊讀課題,結合課前的預習想象畫面,描述畫面。對課前的

預習進行檢測,讓學生帶着充分的預習走進課文學習。然後引導學生理清課文順序,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內容,點撥學法。

【通過對課前安排的預習情況的檢測,既能督促學生認真預習新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奔中心,初識表演之驚心動魄。(此環節預計2分鐘)

一是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作者評價表演的話,引導理解“驚心動魄”,在追問的基礎上自然引出課文2—7自然段的學習。

(三)、聚焦細節,體會表演之驚心動魄。(此環節預計25分鐘)

在學生默讀2—7自然段,找重點、品細節、談感受、讀片段的基礎上,體會表演的驚心動魄。

(四)、想象、寫話,獲得人生啓示。(此環節預計8分鐘)

此環節雖短,但很重要。在這個環節教學之前,我給了一個鋪墊:引導想象老者的話。再讓學生聯繫開頭與結尾,認真讀,讀出體會。人生啓示的獲得就水到渠成了。

  六、回味課堂說反思

回看教學流程,把握一個“情”字,勾畫一根主線,牢記四個目標,抓住三個細節,課中有悟有讀,教學上有細節有“粗節”。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課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上完這節競賽課,我想了很多,現將自己的教學感受與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預設,分步落實教學目標

本節課我確定了四個教學目標,怎樣在各個環節去落實?我是這樣做的:課前20分鐘預習解決課文讀正確的問題,糾正相關字的讀音;課上讀悟環節多種方式讀,體會與讀齊頭並進。如此,第一個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弄清課文內容,瞭解表達吮吸”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落實,“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學環節落實。第三個教學環節主要達成第三、四個教學目標。

另外,關於人生哲理的感悟,雖然教學目標照搬教學參考時寫的是“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實際教學時,並沒有牽引着學生往“失敗乃成功之母”上靠,重在獲得人生啓示。

  2、創新讀題,搭設把握主要內容的.階梯

把握主要內容是高年段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導高年級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直接讓學生說,效果不好。“要素串聯法”無疑很方便。但在這樣的競賽課裏,如何體現?難度大。我根據學生實際,在“要素串聯法”中加入畫面想象的因子,讓學生兩次讀課題,邊讀邊想象文中的精彩畫面,爲學生搭了一步臺階。今天是第五次實踐,效果很好。

  3、善用媒體,幫助體會場面宏大

在集體備課時,我們認爲“表演場所”是一個切入點,值得好好咀嚼。我們研讀教材時,從文字中找到兩個詞“座無虛席”“異國旅遊者”。相信學生也能找到。但是,如果僅僅抓“座無虛席”體會人多,抓“異國旅遊者”體會演出的重要性,似乎有點空中樓閣,感受不出環境氣勢的驚心動魄。怎麼辦?在教研組老師的提醒了,我選擇了圖片。雖然我一貫反對用圖片,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告訴我,圖片幫助學生體會了場面的宏大。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給足了學生自主感悟的時間,給足了學生想象表達的空間,注重了學法指導,真正落實了讀寫訓練。但是課堂上仍然有美麗的遺憾,比如學生的寫話那麼精彩,可我忙於結束課以保持課堂教學的完整性,所以只交流了兩個孩子,沒讓學生充分展示。其實,我也可以講優秀學生作品收起來,疊加在一起,用實物投影儀一起展示。另外,感覺整節課環節雖緊湊,學生髮言雖精彩,但總感覺語言不夠鮮活,課不夠靈動。以後我會慢慢改進,真正讓我的語文課堂高效起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在這個環節,首先會爲同學們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首什麼樣子的曲子,並引導學生說出文章的課題《月光曲》。

說出文章題目後,會對學生說,看到題目後,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與問題呢?

然後問學生文章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自己介紹作者,教師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指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地方。

播放月光曲是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二、 初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文章的字詞,指導學生讀準詞語。

因爲上一環節、提出看到題目後有什麼感想的基礎,因此在這個環節首先會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通讀課文,然後教學生讀字,學會本節課的生字,並會組詞。學會生字後,我會找學生起來讀課文,在讀完課文後,指出剛纔學生讀錯或不準的字和字詞,引導學生讀準這些字詞,並理解個別字詞。

字詞教學是閱讀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於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三、 再次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在學生掌握字詞後,通讀文章,並讓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文章的大意。

通過上面對貝多芬的介紹,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文章大意的瞭解,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分角色朗讀文章,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讓學生再次帶着看到題目後的問題繼續讀課文,然後通過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盲姑娘彈一曲爲引子,進入文章,通過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進行分析課文,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並着重分析《月光曲》的三幅畫面,來體會貝多芬的心情,並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這個學習中,我主要採取讓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完成。

在讀課文時,我會伴着音樂,讓學生陶醉於音樂中,感悟音樂的意境,使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體會《月光曲》的在幅畫面,感悟其畫面的美景,並充分兼顧學生實際,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文章脈絡。

五、 配樂、分角色朗讀第九自然段,達到會背誦的目的。

通過多次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熟讀百遍,其意自現,體會文章的思想,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分角色朗讀爲下一步的背誦理清思路,在細讀中悟境,於悟境上背誦,既能完成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難點,讓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質疑難的習慣和解決問題能力。

文章多處運用“讀”來貫穿全文,是以讀爲本,駕馭文本,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六、 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2、,對肖邦《夜曲》的描寫。

要求:1)運用“實寫”與“聯想”的寫作方法;

2) 用一段簡短的文字來寫。

板書設計是爲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感悟畫面。

板書設計:

26 月光曲

茵 蠟 陌 盲

鍵 粼 霎 錄

三幅畫面:月亮升起——輕幽、舒緩

月亮升高——漸速、有力

月亮照耀——高昂、激盪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編排意圖及學情分析

《回家》是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安排的四篇課文,旨在讓學生領略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懷,感受到美好的感情。

《回家》是一篇略讀課文,它記述了一個叫海子的人,少年時代無論怎樣也要回家,但中年當上警察後卻因公務繁忙很少回家,最後在處理一起案件時光榮犧牲的事。文章採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以樸實的筆風將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如同放電影般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使得主人公海子愛崗敬業、愛國愛家、“爲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在閱讀此類敘事性作品時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對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有一定難度。他們剛進入青春期,情感豐富,對於作品中的人物命運感同身受。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和學情分析,從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出發,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從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犧牲的過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所飽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和高尚的理想。

4、 關注語言文字,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海子犧牲後海子爹孃說的那兩句含義深刻的話。

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要抵達心靈,其主要途徑是憑藉語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意義,並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彙報交流——情感朗讀——拓展延伸的思路進行教學。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圈劃詞句、批註體會、賞析品讀的方法來落實重點。體會海子愛家以及海子爹孃內心複雜的感情,感悟海子愛家更愛國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及方法

我以“找準切口,品讀詞句,凸顯真情”爲指導思想,把教學過程設計爲五大板塊:

一、激情導入,渲染氛圍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麼?家是人生的驛站,家是生活的樂園,家是避風的港灣,家就是離你心靈最近的地方,是你心頭縈繞的那分永遠的牽掛。

(意圖: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情”。只有激起學生親近文本的慾望,才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不容易讀準、不理解的詞語作上記號。

2、引導學生運用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查找工具書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學情況,重點糾正“拎”、“凜”、“親戚”、“嗚咽”的讀音和“風雨無阻”、“天寒地凍”的意思。

(意圖:《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掃清字詞障礙是學習文本的基礎。這樣做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思考:這篇課文圍繞回家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意圖:葉老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我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的脈絡,既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又爲後面的深入研讀作鋪墊。)

三、自主學文,感悟品質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把課文分成“少年時代的海子回家難”和“中年時代的海子回家更難”這兩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 理解少年時代的海子回家難,體會他對家的熱愛

1、學生自主讀文,勾畫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難的句子,然後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三個重點句通過討論、交流和反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少年時代的海子對家的熱愛,不論多難都要回家。

⑴ 海子氣喘吁吁地說:“爹,娘,你們別不高興,我沒坐車,我是跑着回來的。”

⑵ 那一次,海子回家時,天寒地凍。娘老遠就看見海子赤着雙腳,一雙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氣跑回來了。

⑶ 海子看着爹孃,怯怯地說:“我沒有穿鞋,我是光着腳跑回來的。”

2、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爹孃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圈出重點詞語,並批註自己的體會。

3、交流彙報,感受爹孃內心的無奈、愧疚和對兒子的心疼。

(意圖:高段的閱讀教學除了書聲琅琅之外,還應有潛心會文、靜心閱讀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相機進行語基訓練:

(1)結合本單元的《積累與運用》的練習,理解省略號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爲一個亮點。

(2)設計選用關聯詞:“無論……都……”、“即使……也……”來描述少年時的海子回家的難和對家的渴求,對家的熱愛,讓濃濃的親情來打動學生的心。

(意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礎上來進行語基訓練,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薰陶,而且培養了語文實踐能力。)

(二) 理解中年時代的海子回家更難,感悟他愛崗敬業,爲大家舍小家的品質。

1、出示學法“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彙報交流——情感朗讀”,讓學生根據這一方法自主學習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兩個重點句,採用個別讀、齊讀的方式,感悟海子對家有很深的眷戀。

⑴ “倒是海子的媳婦常常領着女兒,拎一堆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回來,說是海子讓帶回來的。”

⑵海子犧牲時的臨終遺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個月沒回……”

(意圖:閱讀教學應重視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學生交流自己身邊或者瞭解到的警察的事蹟,體會他愛崗敬業、愛國愛家、爲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質。

四、突破難點,情感昇華

1、以“海子是那麼眷念他的家,他最終回家了嗎?”這個問題爲切入點,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說的話的含義,即:海子雖然犧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質卻永遠留在了親人和祖國、人民的心中。從而突破難點。

2、創設多種情境,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圖:《新課標》在5——6年級階段性目標中提到,要求學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從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在反覆的引讀中,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激發起他們對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養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這一目標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課堂在高潮中結束)

五、關注表達,學習寫法

1、關注作者在文章中採用的對比寫法表達人物的高尚品質。

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和文中的標點符號,表達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是課文的精髓。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清晰地瞭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回家難

少年時代 中年時代

(愛家) (更愛國)

總結設計

回顧整篇文章的設計理念,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略讀課文的特點,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注重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又注重了情感的薰陶。這樣做,不正是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三維一體”的觀點嗎?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我和五(1)班的同學們一起去山中訪友。短短的四十分鐘眨眼而過,我不知道有沒有給各位評委老師帶來好心情。那麼下面就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反思一下有沒有達到簡單、有效。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和內容選擇上,這篇課文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都是描寫景物的,但和之前學過描寫景物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截然不同。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着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爲了讓同學們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體會到這種情感。我選擇了最能表達情感的三、四、五自然段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樣處理,爲後面的教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我想說說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化。因爲是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況且這篇文章句句含情,很適合同學們朗讀。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以讀爲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在讀中領悟表達上的特點;在讀中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人文薰陶。我的主導主要放在引導同學們學習語言文字上。在教學環節上,從課文的導入到默讀,以及到品味課文內容,再到最後的回顧拓展,力求簡單有效。例如第四自然段的讀中想象、質疑導讀,第五自然段的配樂朗讀,我想都落到實處,紮紮實實訓練了同學們的語言文字能力。

第三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整堂課我以爲什麼用山中訪友作爲題目展開教學。我想這一堂課留在同學們心中的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是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文章濃濃的深情,領悟到文章中獨特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當然教學無止境,希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六年級《山中訪友》說課稿

學習目標: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溫習內容。學生帶着幾個小問題去讀。(快速默讀)

1、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用筆做上記號)

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

2、內容寫的是自然景物,爲何題爲山中訪友?這樣行文有什麼好處?你感受到什麼?

課文以山中訪友爲題是因爲作者十分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體現出作者與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二.討論問題2(題略,見前面)

1.設下懸念,使人產生追問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誰,是什麼樣朋友。

2.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這是課後第一題中第2小題: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的答案)

3.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提問,啓發學生回答。

1.作者都是怎樣稱呼這些朋友的?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