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啓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想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給第二課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目標

1、通過看圖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2、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材中司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爲了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主體得到發展,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重點及難點:讓學生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聰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學的重點。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採用看圖法、質疑法、討論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體現以學生爲主的人文情懷。

2、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質疑爲主線,運用討論反饋法,引導學生質疑——討論以及反饋解疑——想象,培養學生在求異中求佳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

1、從課件中質疑。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課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進入課堂情景。

(1)從課件中你都觀察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孩子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個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一臉驚慌的樣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近缸裏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2是誰救的他,他是怎樣救的?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擬行路難》選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這本書着重從文學鑑賞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散文,進一步夯實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文藝審美能力。

第一單元爲古代詩歌鑑賞,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本單元又可分爲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四部分。

賞析指導部分明確提出本單元教學目標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所謂“以意逆志”就是指我們在鑑賞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在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的基礎上,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裏地理解詩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去推測作者的寫作本意,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謂“知人論世”就是指在分析詩歌時要結合作家的人生經歷、思想傾向、審美情趣和他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來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義。二者之間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賞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詩歌是《長恨歌》,由於篇幅較長,難度較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主賞析部分的《擬行路難》可以說是本選修教材的第一篇課文,科學地引導學生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角度來解讀詩歌既可以爲本單元的推薦作品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也可爲本教材剩下的兩單元詩歌的學習起一個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學習意義重大。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對詩歌鑑賞的要求以及14班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而制定。

(一) 《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

(二)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

1、培養和激發學生閱讀古代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3、學習鑑賞古代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 《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要求: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者可歸納爲十個字:學生 語言 形象 技巧 情感 。簡單地說,就是要以學生爲主體,從品味詩歌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表現技巧,感悟詩人情感這些角度來鑑賞詩歌。

(四) 高二(14)班學情分析:

1、在必修二必修四的閱讀鑑賞板塊的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14)班學生已有一定的詩歌積累,具備一定的詩歌鑑賞方法;

2、(14)班學生基礎差,積累實詞少,完整地理解詩歌大意尚存在問題,對文本的分析能力還需加強;

3、(14)班是理科班,邏輯能力很強,形象能力稍差,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的文采性需要加強;

基於以上教學要求和14班的學情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 瞭解鮑照的生平及作品;

(2) 理解詩歌大意,背誦全詩;

(3) 分析詩句中“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4) 賞析比興手法的運用;

(5) 分析詩人形象。

2、過程與方法:

(1) 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角度展開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從“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詩人內心的愁悶通過外在的動作表現出來;

(3) 從“知人論世”角度分析詩人悲憤苦悶的根源。

3、情感、態度與價值:

(1) 把握詩歌情感,體會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

(2) 激發學生對詩人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對其才華橫溢的敬仰。

其中,教學重點爲:

(1)把握詩歌主旨,掌握詩歌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分析“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3)詩人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爲: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

(2)比興手法的理解。

三、 教法學法

爲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環節,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爲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問題法。問題的科學設計不僅能突出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還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樂趣和好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它既強調教師給予足夠的課堂空間給學生,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種教法,又是一種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詩歌,弄清詩歌大意,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詩歌朗誦過程中,先由學生代表嘗試讀,再由學生點評朗讀效果,教師引導點評角度,最後由教師總結閱讀技巧,整個過程強調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探究詩人“愁”的根源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社會背景和詩人生平深入探討詩人“懷才不遇”的具體性和社會根源。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倡導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爲課堂的引路人,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

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杜甫和李白對鮑照的讚美導入,從感性上給學生樹立鮑照的高大形象,讓學生敬仰、欽佩詩人,爲後面分析詩人的不幸遭遇作鋪墊,前後形成鮮明對比,加深學生對詩人內心愁悶的理解和對其懷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二)詩題解讀與預習答疑:樂府詩。“行嘆復坐愁”互文;“歌”,歌詠,吟詠。

(三)誦讀詩歌(重點)

學生集體自由讀mdash;教師提要求:情感,語速,語調。

學生代表嘗試讀mdash;學生點評,教師引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完成情感、語速、語調的教學目標。

教師配樂示範讀mdash;教師示範,帶領學生逐句模仿讀。

學生代表示範讀mdash;檢查模仿效果,學生示範。

學生集體齊讀mdash;進步把握情感,揣摩語速語調。

(四)分析情感:

1、承接朗讀的情感,提問學生:詩歌中那個詞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憤苦悶?從而引出詩眼“愁”?

2、接着提問:詩人是怎樣表現這種愁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歸納出通過外部的動作行爲來表現內心的愁悶的寫法,引導學生找出《擬行路難》表現詩人內心的動詞。

3、學生分四個小組用四字短語概括這些動詞所在的詩句,師生合作,通過比較辨別,得出最好的概括。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出詩人“愁”的層次感。

以上問題,既培養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情感的能力,又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詩歌語言的能力,強調師生的合作學習,注意從“以意逆志”角度鑑賞詩歌。

4、提問:詩人“愁”的原因是什麼? 引出從“知人論世”角度鑑賞詩歌。

5、提問:詩人對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沒有清醒的認識?有。

6、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容易答出“命”,很難答到第一二句。教師引導:“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提問:第一二句明明是寫的水呀?怎麼會是愁的根源呢?該怎樣理解?教師引導:此處用的是一種表現手法。學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師補充“起興”,綜合起來即“比興”。

8、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人對“命”的態度:知命認命 抗命 認命

這個問題的設計,注重文本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度。

9、教師小結: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瀉水興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嘆愁”“酌酒消愁”“悲歌斷愁”,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愁緒在不斷流動,不斷加深,當詩人情不能自已時,他發出了生命中的最強有力的吶喊:“心非木石豈無感?”可最終,也只能吞聲躑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後是詩人對不公平的命運的抗爭,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學完詩歌,我想,在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鮑照。

10、詩人形象分析:讓大家在紙上寫,教師引導學生從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來展開。教師朗讀習作,然後點評。本環節調動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完成了分析詩人形象的教學目標。

11、背誦詩歌:個人背mdash;分組背mdash;集體背

12、作業:蒐集“愁”的詩句。

七、教學板書

板書分爲正板和副板。正板的設計圍繞兩個字:“愁”“命”。“愁”分爲:瀉水興愁 行嘆坐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斷愁 吞聲咽愁。“命”分爲:知命 認命 抗命 認命。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爲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 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至於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爲重點。 學生分析。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爲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

2.教學目標

1、美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和掌握對偶、排比、頂針、互文等常用的修辭格。

3、通過木蘭形象分析,體會木蘭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1. 背誦古詩。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依據“三有利”原則,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 教法:誦讀法 複述法 鑑賞法 討論探究法 競賽法

2. 教學手段-----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語文說課稿 篇4

我執教的是小學語文第一冊《g、、h》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g、、h三個聲母。認準字形,發音準確。2、正確書寫g、、h三個聲母。

圍繞這些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

由前面認識的8個聲母,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3個新聲母。

二、引出新授內容。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情境圖,通過學生想象說話和教師總結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也引出了”鴿子圖”、”蝌蚪圖”與”喝水圖”,並引出了音節ge、e、he。

三、教學g、、h的讀音。

我由“鴿子圖”引出“g”,通過範讀,講發音方法,再範讀,指名讀,讓學生正確讀出“g”。爲了使學生讀準音,我編了順口溜:一隻白鴿g g g。爲了讓學生認準形,我讓學生找藏着的g,並讓學生說說g還像什麼,又編了順口溜9字拐彎g g g。

“”和“h”的教學與“g”的教學基本相同,只是在“”的教學時,我穿插了一個小實驗,拿一張紙放在嘴前,讓學生比較出:發“”時,吐出的氣還要強一點。

四、課中操。

教學到此時,我覺得學生比較累了,我便穿插了課中操《找朋友》,讓學生輕鬆一下。

五、教學g、、h的寫法

1.歌曲《找朋友》之後,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說說出示的三幅圖分別像什麼,他們的朋友是誰。從而引出了g、、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順口溜讓學生再次記憶了字形。

2.出示字母卡,讓學生自己觀察說說筆順與格式。

3.在h的書寫指導時,我進行了h與n的比較。

4.最後是學生練習描紅書寫。

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本課的學習目標是: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課文中的對話、感情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讀中悟,悟中讀”是我突破重難點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中採用簡筆畫、貼圖、做實驗、講故事、表演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讀、想、說、做,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運用談話、質疑、想象、拓展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思路

一、談閱讀、導新課:

1、讀過哪些寓言、成語故事?知道了什麼?

(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談讀後感受,既激發鼓勵了學生課外閱讀,瞭解了學生學情,又爲後面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做好鋪墊!)

2、今天學習一個有趣的寓言成語故事,相信學完之後你們一定也會有所收穫!

(再次爲突破難點作出提示,也給學生學習目標以引導。)

3、板書課題:坐井觀天、誰解釋一下課題?看了課題有什麼問題沒有?

(質疑課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讀中悟,悟中讀:

1、一起聽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教師範讀全文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感受到對於小學生而言,教師的範讀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感染學生,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讀文學文的'興趣。)

2、同桌讀,比比誰讀得正確、通順。

3、生字寶寶出來和讀書認真的同學交朋友。

點名讀生字“沿、際、信”

提示容易寫錯的“沿”的“ ”,複習“際”的“ ”的筆畫

4、讀了課文之後,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讀後質疑,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問難的思維習慣。)

5、理解“井沿”

師畫簡筆畫(一口井),點名貼圖(青蛙和小鳥),他們該待在什麼地方?

6、再讀課文2—7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鳥說些什麼?

(這是一個很自然、開放、跨度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能看出學生水平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對於此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照着書本念幾句青蛙和小鳥之間的對話,有的學生可能就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內容。比如:“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卻說天大得很。”又或“青蛙和小鳥在爭論天有多大。”也就是說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答。此問題對於老師而言也是一個更高的挑戰。要抓住學生的回答點,引申以下教學。)

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天大?

理解“一百多裏、無邊無際”

(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小鳥都飛過了哪些地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還可以說( )無邊無際?

指導2—5自然段感情朗讀,讀出天的“大”

②爲什麼青蛙和小鳥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做小實驗)

(溯源讓學生明白青蛙爲什麼笑小鳥,小鳥爲什麼笑青蛙?也爲學生讀好6、7自然段做好鋪墊。)

指導6、7自然段感情朗讀

7、聽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吧!

男女分角色朗讀對話

表演讀對話

三、明寓意、來拓展:

1、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

(想象思維、思維活度的訓練。)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適時點明:我們平時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給學生一個理性的高度。)

3、教師講述《夜郎自大》的故事。

(此舉不僅是拓展,也給學生一個講故事的示範。)

你也來講講課外讀過的寓言、成語故事吧!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勵學生課外閱讀。)

板書: 12 坐井觀天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青蛙 天 井口大 眼界狹小

說設計理念:

列寧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如果你給兒童講童話時,其中的雞兒、貓兒不會說人話,那麼兒童便不會對它發生興趣。”《坐井觀天》是一個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在學生眼裏它可能更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怎樣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有所發展呢?我力求老課文加入新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課堂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勵課外閱讀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語感、加強積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揮想象,激活訓練學生思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裏飛翔,積澱厚實的語文素養,沉澱健全的人格與生命!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第12課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五個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和三個整體認讀音節yuɑn、yin、yun,配有圖畫。第二部分是拼音學習。包括兩項內容,(1)聲母與ɑn en in un ün的拼音,鞏固新學的韻母,複習j、q、x跟ü組成音節省寫ü上的規則。(2)看圖讀音節詞語。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準確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圖藉助漢語拼音認字讀韻文。第四部分兒歌,配有圖畫,我們根據新課程標準。根據本組拼音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習聲母與前鼻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正確拼讀,讀準三拼音節,複習ü上兩點省寫規則。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好漢語拼音,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前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前鼻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

三、教學難點:

三 拼音節的拼讀。

四、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談話法、觀察法、遊戲法、先扶後放的方法及教學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爲了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創新情境,複習引入。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所以一上課老師放一首歌曲引入。學生自由地做動作,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接着讓他們做摘蘋果遊戲,將學生帶入拼音樂園中去,從而激發學生對拼音的興趣。

(二)聯繫語境,教學發音,指導書寫。

出示情境圖,在看圖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首先學習兩個前韻母時,老師示範發音,講解發音的方法,讓學生模仿、交流。小組學習,老師巡視作個別指導。然後放手讓學生學習後面的三個後鼻韻母。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的過程,探究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點,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指導書寫時,老師用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看清五個前鼻韻母的位置,再讓學生在本子上練習寫幾個,這樣學生記住字母的形,講練結合。

(三)合作探究,拼讀音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聲母與ɑn en in un ün相拼時,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帶着學生學習第一組拼讀音節,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學習其它的三組音節,然後交流反饋。

(四)複習舊知,突破難點。

三拼音節拼讀是難點,老師用填空形式g―( )―ɑn→ɡuɑn、q―( )―ɑn→quɑn讓學生說出介母是誰,然後指導拼準三拼音,在j、q、x與ü的相拼省寫兩點學生已學過,但學生易忘記。教師先複習j、q、x與ü的拼讀規律 。讓學生拼讀,使學生化難爲易。最後用遊戲的形式彙報拼讀音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在興趣盎然中學拼音,在遊戲中學,學生就會學得輕鬆又愉快。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本詩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高三階段對詩歌的學習不能僅限於讀懂而要鑑賞。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座高峯,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爲後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風格的勸酒詩,李白飲酒悲歌,一吐爲快,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蘊涵其中的開闊與曠達打動人心而又引發思考。教材雖然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詩歌學生較熟悉,以此爲例培養學生理性的鑑賞詩歌,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好。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高二詩歌單元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對詩歌不感興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詩歌本身表達含蓄,跳躍性又大,學生對詩歌產生了敬而遠之望而卻步的態度,這節課就要以《將進酒》爲例結合實踐滲透學法激發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體會詩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詩人充實深厚的內在情感及潛在的鬱怒情緒。

2、體會李白詩歌誇張的藝術手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聲情並茂,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勇於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整體內弄,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難點:發表對李白痛飲狂歌的見解,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授之以魚”的基礎上“授之以漁”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和學生共同鑑賞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帶着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學習目標的鑑賞中力圖結合時代背景體會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朗讀、討論、質疑這些方式使學生動口動腦。教學手段是多媒體。

五、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根本途徑,因此本節詩歌教學也十分注重學法的滲透:1通過強調朗讀加強學生讀的意識,尤其是詩歌這一體裁。2李白其人及其詩歌學生略知一二,通過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加深學生對詩人的瞭解和對作品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仙是哪位大詩人,酒中仙又是誰的自稱?李白一生詩酒相隨,“李白一斗詩百篇”而又“舉杯銷愁愁更愁”。大濟蒼生而又處處碰壁的李白有悲嘆,有憂愁,但李白畢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也不是賀鑄“一川菸草,梅子黃時雨”的愁,李白的憂愁中有達觀,李白的憂愁中有豪放,《將進酒》就是酒助詩興,筆酣墨飽的豪放之作。

說明:《將進酒》是鮮明表現詩人個性的勸酒詩,導入時將詩和酒聯繫起來,既關照了全詩內容,又感受了詩人飲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傷,憂而不愁的開闊、曠達,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體展示配樂朗誦,同時,展示於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等。

說明:朗讀詩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教材也非常重視誦讀和背誦,朗讀錄音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又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學生準備後,指明朗讀詩歌

(四)師生研討,完成教學目標

師:《將進酒》中的“將”是什麼意思,從內容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首什麼詩?

說明:學生根據註解和預習提示首先明確這是一首勸酒詩,這樣才能照應導入,也讓學生有整體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讀書,從註解、預習提示、課後習題、補充知識等篩選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師:雖然是勸酒詩,詩人一落筆卻先寫了一個什麼闊大的場面,詩人在描寫時視角是什麼樣的?山巔俯瞰詩人聯想到什麼?

說明: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慷慨生悲並不是沒來由的,而這來由與悲嘆構成了詩歌的“興”的手法。讓學生通過具體分析感受“興”的手法的特點:“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師:整日窮愁並非李白本性更何況白髮如絲悲無益,所以詩人的情感陡然變化,哪個詞表明詩人從悲嘆中跳出來,這個“歡”字控制到哪句?

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不同於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樣理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說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設計此問讓學生通過討論,透過現象看到詩人的這種蔑視權貴、建功立業的心志和報負。

師:待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酣暢淋漓地向友人一吐爲快,李白狂歌的12句話根據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樣分爲兩個層次

說明:讓學生以感情爲標準劃分層次,還是繼續體會詩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過由悲到歡這一感情變化過程很明顯,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這兩個層次中作者的激憤與狂放並沒有明顯的語言標誌,問題難度的加大會讓學生知難而進,深入探究,準確與否畢竟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準確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啓發:

師:第一層次中直接表明詩人態度的詞有哪些?(“不足貴”和“不復醒”)“鐘鼓饌玉”指什麼,“鐘鼓饌玉”真的不足貴嗎,詩人說富貴不足貴是出於什麼,詩人爲什麼願長醉不醒?請大家聯繫背景思考這個問題。

說明:電腦屏幕打出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年唐玄宗眈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爲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

師:所以這兩句集中表現了詩人的什麼情感。(激憤)

師:詩人的激憤不僅是爲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古來聖賢,古來聖賢皆寂寞,豈止寂寞,爲人民苦難疾呼甚而拋灑熱血的經天維地之才大有人在,請學生追念歷史長河中可親可敬的他們,請舉出你崇敬的抑鬱不得志的古來聖賢。

說明:通過此環節激發學生對那些有經天緯地才能的大聖賢的深刻理解,感受他們壯志難酬的苦惱。

師:古來聖賢不計其數,何以偏舉陳王?

說明:此環節讓學生體會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擠,抑鬱不得志的聖賢中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這是典型其一;陳王與酒聯繫較多,這是典型其二。

師:第二層次的內容是什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盡顯詩人怎樣的氣魄?

師: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激憤,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明確什麼是感情基調。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感情色彩或氛圍。這首詩初讀一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後,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占主導地位,確切的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激憤。

(五)體會藝術特色:詩人好用誇張寫法,這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爲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5.教具準備

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爲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

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爲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纔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閱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說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準確把握說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共有四篇識字課文,《識字6》是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前二課採用"詞串"的形式識字,後二課採用形聲字歸類的方法識字。《識字6》是屬於"詞串"識字形式。

《識字6》這篇課文圍繞夏天的鄉村夜晚,把12個詞語按一定邏輯關係,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韻,與前面識字課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後的詞語都是三個字,這種形式的詞串讀起來富有七言詩的韻味,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文配有相應的插圖,圖文對照,既有利於幫助學生識字和理解詞語,又能把學生帶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遐思。

  學生準備:生字本語文書鉛筆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目標:2課時

根據本課特點,分爲兩課時進行,本節課爲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感知全文,識識圖上所描繪的事物,並於所學的詞語聯繫起來,學習三個生字"星、奶、爺"。

  ①認知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掌握新筆畫""

2、瞭解農村夏夜的情趣。

  ②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③感情目標:

1、感受農村夏夜的情趣。

2、養成細緻觀察,認真書寫及閱讀時"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二、發揮主導說教法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兒童的認知特點是好奇心強,準確性差,識字記得快,遺忘得也快。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和課時目標及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空間觀念不強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愉快教學法

創設和詣輕鬆的課堂教學氣氛,把微笑帶入課堂,把激勵帶入課堂,把情感帶入課堂。教學時以唱《閃爍的小星》這首歌引入,做到課伊始,趣即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後激勵學生想問題,解問題,教師的情感跟着學生走,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詣、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2、直觀教學法

藉助多媒體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等優越功能輔助教學,讓學生將課文的內容還原其人,還原其事,還原其景,並進行再創造。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形象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內容表達出來,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提高。

3、開展開放式討論,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老師不斷地創設情境,開展開放式討論,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大膽發表與老師、課本不同的看法,如:爺爺拿着蒲扇指着天空,你們想一想他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討論,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三、明確主體,說學法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把課堂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參與狀態、合作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等有機聯繫起來,以學生的"學"爲教學出發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求知。

本課我指導學生主要運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1、培養學生自能識字的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基礎"。葉聖陶先生也說過:"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自能學習的能力,在學生通過自學,同桌交流討論後,再各自發表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個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能識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