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 教材

歌曲《踩雨》節選自,湖南文藝出版社,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四課的歌曲演唱部分。歌曲《踩雨》採用降B大調,4/4拍子,分三個層次描繪了孩子們夏日在雨中踩着雨花玩耍嬉戲的情景,塑造了孩子們輕鬆、活潑、可愛的形象,反映了他們熱情純真的童心世界。歌詞的詞意充滿着童趣,特定的象聲詞“沙裏格沙”、“叭裏格叭”親切而通俗。富有想像的歌詞與歡快的旋律結合後,使歌曲更具有童稚、樂觀、浪漫的氣息。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感受到雨帶給人們的遐想,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創編動作,隨音樂即興表演,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甜美輕鬆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並複習4/4拍子。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 能夠用輕快、甜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踩雨》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的音樂學習,對音樂知識有一定的積累與掌握,但對樂理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爲;

1、感受雨和音樂的美妙。

2、對歌曲節奏的把握。

二、說 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想上對音樂學習的重視還是不夠,但他們的求知慾與好奇心的有所增強,自我意識及自主性的要求日趨強烈,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並充分予以肯定。

三、說 教法

基於以上對教材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節課我採用的教法有:

1.活動探究法

2.多媒體輔助法

3.創設情境法

四、說 學法

課堂教學作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應特別注重對學法的滲透,所以本節課我採用的學法有:

1.即興法

2.旋律模唱法

3.引導探究法。

五、說 教學過程

作爲老師要做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動學生深入的進行學習,因此我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在音樂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因此我特別注重創設情境

播放《春雨沙沙》,讓學生在《春雨沙沙》的音樂中走進教室。從而創設雨中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並設計了以下環節幫助學生感知雨的變化: 同學們,剛纔歌曲中唱到的是大雨還是小雨呢?你從哪裏聽出來的? 當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後,我繼續引導學生:

雨就是大自然爲我們彈奏的一首美妙的樂曲,而不同的雨聲會使樂曲有不一樣的變化,下面老師就播放幾段不一樣的雨聲,你們仔細聽聽它們有哪些不同?

1)播放三組雨聲,讓學生聽不同

雨滴 p輕巧

大雨 f強

雷雨 ff猛烈

2)並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你們能比較並說出它們的強弱嗎?

你們能用嘴或身邊的物品模仿出它們的聲音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並在課前就將學生分爲三個大組,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模仿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新課教授

a.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

創設畫面:“小的時候,老師特別喜歡在夏天的雨後和附近的孩子一起 在水裏奔跑嬉鬧,有時乾脆脫了鞋赤腳踩水,雨聲是多麼的美妙呀,今天,老師把我心中一段最美好的童年回憶帶給你們,聽!??”(播放歌曲《踩雨》一小段。)

我用語言爲孩子們創設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引出了新歌《踩雨》。

通過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孩子們在聽覺、視覺上都感受到了雨聲的美好。從而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爲了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感知力,熟悉歌曲、初步解決歌曲中難點,練 習發聲,爲學唱打好基礎,我設計了以下二個環節:

1)節奏遊戲

我讓學生用踏步拍手的方式體會歌曲節拍,爲歌曲不同的樂句選擇合適的節奏,然後隨樂律動,在節奏律動遊戲中熟悉歌曲。

2)發聲練習

這一環節我帶領學生自主學習並練唱前四小節,體會擬聲詞,從而打開聲音練習發聲,爲學唱做好鋪墊。並指導學生注意發聲的技巧,“沙裏格沙”要唱得輕巧有彈性。

b.學唱歌曲

《踩雨》是描繪孩子們夏日在雨中踩着雨花玩耍嬉戲的歌曲,爲了引導學生完整學唱歌曲,我對學唱過程做出瞭如下安排。

1)老師帶領學生用輕鬆、甜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播放錄音,請學生再次聆聽範唱

3)請學生看歌譜,用一分鐘的時間,找出黃顏色的八小節曲譜?請學生唱唱看,體會孩子們歡呼踩雨的快樂心情,無論唱得成果如何,都予以肯定及鼓勵。

4)再次播放錄音,聆聽錄音,請學生輕聲隨樂哼唱。

5)老師彈奏鋼琴,學生跟着鋼琴帶歌詞學唱,第一遍用‘la’音模唱,第二三遍則帶上歌詞進行學唱,並逐句引導學生探索演唱時聲音的強弱與情感的表現,進而完整學唱好歌曲。

3.鞏固練習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通過分組演唱的方式,給同學們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並鍛鍊小組協作能力。加入即興發揮身體律動進行練唱,則能提升音樂感知力,在節拍的學習中加入身體記憶。激發活力,活躍課堂的氣氛。

全班分爲兩大組進行練唱,一組唱前兩個小節,一組唱後兩個小節,唱完一遍再進行交換,以唱得最整齊的組獲勝。(注意唱出歌曲中黃色曲譜中孩子們歡樂的呼喝聲)

4.創編表演

1)討論歌曲情緒:

誰在雨後踩過雨,能說說你當時的心情嗎?

當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講述了自己快樂的體驗後,我又提出了問題:

你能想辦法讓同學們在現場感受踩雨的快樂嗎?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再小組合作表演踩雨。(可以是邊唱邊律動表演;可以是合唱加情境表演;也可以是休止符處加上“xx”的踩雨動作。)

5.小結

到這裏我的教學過程基本結束了,爲了幫助學生鞏固這一節課的知識,我還設計了最後一個環節,請學生隨着熱情歡快的《電閃雷鳴波爾卡》一起走出教室,從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深了對樂理知識的掌握,進而完整的結束本堂音樂課。

六、說 板書設計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這就是我這堂課的板書內容:

以上板書重點突出,一目瞭然,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四課——《我設計的自行車》一課,是,本課是我做的一節區級觀摩課,學生要在瞭解自行車結構的基礎上學會創新、學習設計,即通過自己的想像,對自行車的形象和自行車的功能進行新的改進,創作出有個人獨特風格的自行車。這也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想像能力和造型能力的一課,學生將通過一些圖文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拓展認知,啓發思維,合作探究,藉助繪畫的形式創作出造型獨特、功能先進的自行車。

  一、教法學法 :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的研究性,側重學生的觀察和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師生交往,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參與性、有效性、興趣性。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在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觀察、比較、討論、交流、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發現並歸納,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我設計的自行車》;水彩筆、勾邊筆、彩色鉛筆等各種繪畫工具。

  二、教學過程 :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 欣賞視頻: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車”這一環節,因爲學生對自行車都比較瞭解,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騎自行車上下班的視頻短片,爲後面的設計做好鋪墊,這時提問學生:“人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麼?”學生馬上回答:“自行車是人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引出本課課題——《我設計的自行車》

2、引導啓發 瞭解自行車:

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瞭解車”一環節。先出示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自行車的起源。並通過欣賞飛鴿自行車、及自行車實物,引導探究“自行車的結構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

課堂教學進行到這個時候,我給學生推出了一輛自行車的實物,這時學生都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盯着這輛漂亮的自行車,有的孩子說:“老師這是一輛摺疊自行車。”還有的孩子說:“老師我會騎自行車,我能騎一騎這輛車嗎?”課堂氣氛立刻被點燃了。這時,我請同學們來畫畫自行車的簡單外形,他們便很快的畫出了自行車的外形與結構,讓學生在繪畫練習的時候有了合理依據,也增強了學生對本課學習的濃厚興趣。

這時,再讓學生觀察課件對比和分析:各種新款式自行車的圖片,設疑引路,“這些新款式的自行車增加了哪些實用功能?”學生很快便回答出:有的車可以摺疊、有的車可以多人騎行、還有的車是電動騎行。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3、自主探究 設計自行車: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設計車”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引導學生到書中去發現作品的創新特點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請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講解自己的設計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學生設計的與衆不同的自行車畫面。這時老師提問:“你會設計一輛什麼樣的新款自行車?”並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啓發學生從自行車的功能出發,說說自己的想法,經過討論,有的說:要設計一輛太陽能自行車、有的說要設計一輛帶翅膀的自行車、還有的說要設計一輛可以在水中騎行的自行車……學生們都踊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通過課件欣賞,其他同學的優秀作品,請學生說說這些作品的優秀之處。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

4、大膽創作 創新自行車: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設計自行車”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個性的彰顯,創作的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功能的體現、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5、展示欣賞 評價作品: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的環節,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結構、功能、設計、色彩等方面盡情感受學生創作的美。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6、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回答:收穫了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三、教學反思 :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在課的設計上,我主要是從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出發,從學生心理、生理、興趣等諸多方面出發去制定課題,設計教案。在導入中,因爲學生對自行車都比較瞭解,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採用欣賞視頻短片的方法,直接導入課題,引導學生了解自行車是人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更能增加學生對本課的瞭解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爲組織者要融入其中,讓學生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通過合作與交流,再將回答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這充分培養了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啓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這也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參與性、有效性、興趣性。

(二)創設亮點,開掘學生智慧潛能

本節課教學中的亮點是,我給學生推出了一輛自行車的實物,這樣便於學生更直觀瞭解自行車的外形與結構,增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繪畫練習的時候有了合理依據。甚至有的孩子,還想上前面來展示車技。同時也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我想在課堂所創設的寬鬆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他們無所顧忌,自由選擇、自由創造、自由表現,儘可能地挖掘智慧潛能,使新的點子、新的想法蜂擁而出,從而主動積極地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

(三)啓發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目的,所以爲了使學生的創造力能得到超常的發揮,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我在網絡上收尋到各種奇異自行車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的認識和欣賞,找到了靈感,並更加確定了自己想象的方向和空間。在這堂課的實踐環節,我又收集了一些富有新意的學生作品,讓學生找出創新設計的地方,進入繪畫階段,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高潮,以此來拓展學生思維,爲他們進一步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這節課最大的不足就在於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達到全面性,對學生評價語言也不夠豐富。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都將引以爲戒,從這幾方面去努力,從而加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總之本節課通過觀察發現、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較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地的形成——褶皺。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本節內容承接第四章第一節《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將山地作爲一個典型的案例,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內力作用在地表形態的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內力作用關係密切,然後對褶皺山、斷塊山的成因、基本形態特徵和規模進行分析。由於褶皺山和斷塊山是形成於一定的地質構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講述這兩種山地的形成時,都先從褶皺和斷層這兩種最基本的地質構造開始講起,並且教材還配以閱讀材料和活動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知識儲備上,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對中外名山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有“大陸漂移學說”的知識鋪墊,對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本節內容是具體案例的運用與拓展,更強調原理和本質的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時間內難以親眼目睹其變化過程,需要學生結合經驗,展開想象,化抽象爲具體,才能正確判斷背斜構造和向斜構造,進而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因此學習本節有一定的難度。能力上,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還較欠缺,需要加強指導;通過學案導學,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延伸課堂教學,起到點撥作用。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褶皺的概念、基本形態。

2.會運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斷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鍛鍊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爲:

【重點】

1.褶皺的基本形態;

2.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難點】

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五、說教法方法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褶皺山的自然風光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其形成原因,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運用圖片導入法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基本概念

我會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73第二段,思考問題:什麼是褶皺?什麼是褶曲?褶皺的基本形態有哪些?學生找出褶皺和褶曲的概念。並讓學生用自己的書本演示一下褶皺的形成,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歸納總結: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即褶皺的一個彎曲。褶曲的基本形態是背斜、向斜。

2.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第一步:我會多媒體展示背斜、向斜的示意圖,把重點分解爲幾個小問題並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問題:背斜和向斜的岩層是如何彎曲變形的?新老關係是怎樣的?我會引導學生從上到下、從中間向兩翼思考。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背斜的岩層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層一般向下彎曲。岩層從上到下越來越老;背斜從中間向兩翼由老到新,向斜從中間向兩翼由新變老。

第二步:多媒體播放動畫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動畫過程。學生根據動畫演示加深對背斜向斜形成過程的理解。並順勢引出判斷背斜、向斜的方法:從形態和岩層的新老關係進行判斷。教師板書講解說出背斜向斜的判斷方法。

第三步:我會在黑板上講解動畫演示,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褶曲,標出1-4個岩層,1-4代表岩層由老到新,在適當的位置畫出一條水平線,穿過這四個岩層,沿着水平線比較得出:背斜中間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向斜中間是新岩層,兩翼是老岩層。

3.構造地貌和地形倒置。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背斜和向斜分別會形成怎樣的地形?引導學生畫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方向。根據實際經驗回答問題。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背斜形成山嶺,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作用,巖性比較疏鬆,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風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蝕,所以就有可能變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擠壓力作用,巖性比較堅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爲山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種現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最後結合所學知識,列表比較背斜和向斜的相關知識。並講解褶皺山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動畫演示和板書講解,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感受褶皺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我會組織學生完成教材P74活動題,學生以前後桌四人爲一小組,用五分鐘的時間討論,討論期間我會適時點撥,最後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我會讓學生嘗試以畫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本節所學內容,暢談自己的收穫。

作業: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選址上的應用。

【設計意圖】有助於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這樣設計有利於學生能完成知識建構的補充,以及有助於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說課稿 篇4

從容說課

“力”這個字學生非常熟悉,用得很廣泛,用在不同的地方含義也不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就要使學生明確物理學中所講的力的含義.

因爲力的概念對初學者來說比較抽象,因此教材以學生熟悉的體育項目爲基礎並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從感覺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過探究活動得到“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結論.

本節課的難點是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和探究得到學生容易理解的結論,難點就能突破.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和探究.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瞭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實踐和探究,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和探究.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力的概念.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物體運動狀態及形狀的改變,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法:通過學生積極的探究活動,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結論.

教具準備

磁鐵、小鐵球、鐵塊、小車兩輛、旱冰鞋、彈簧、鋼尺(或鋼鋸片)、投影儀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用投影儀投影放大“力”字.

[師]請同學們用“力”字組詞.

[生]力量、力氣、能力、藥力……

[生]理解力、戰鬥力……

[生]力不從心、力所能及、身體力行、身強力壯、力爭上游、四肢無力……

[師]“力”這個字大家太熟悉了,在同學們說出的這麼多“力”中,力的含義各不相同.在物理學中,“力”又是什麼呢?同學們先來試試力能幹什麼.

二、新課教學

1.力的作用效果

[想想做做]

請三位同學分別拿着彈簧、鋼尺(或鋼鋸條)、已充氣的氣球向同學們展示.

[師]請三位同學分別用力拉彈簧、彎鋼尺、壓氣球,同學們仔細觀察,說出你觀察到的現象.

[生]用力的時候,彈簧被拉長、氣球被壓扁、鋼尺也由直變彎了.

[師]短變長、圓變扁、直變彎,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生]它們的樣子都和原來不一樣了.

[生]它們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

[師]物體形狀的改變我們稱之爲形變.形變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是力,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師]同學們接着來做一個好玩的遊戲.同桌的兩位同學爲一個小組,每組一個小鐵球、一塊磁鐵.將小鐵球放在桌子上,手拿着磁鐵慢慢向小鐵球靠近但不要接觸,觀察發生的現象.

[生]小鐵球原來是靜止的,當磁鐵慢慢靠近時,到了一定距離,小鐵球就會運動起來,向磁鐵靠近.

[生]小鐵球向磁鐵靠近時,如果讓磁鐵慢慢離開小鐵球,小鐵球還會跟着磁鐵跑.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現在請大家接着用文具盒和書做成一個斜面,按教材P31圖11.4-1所示,讓小鐵球從斜面滾下,觀察小鐵球的運動情況.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給予必要的指導)

[生]讓小鐵球從斜面上滾下時,小鐵球做的是直線運動,如果在和它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上磁鐵,小鐵球的運動方向就會向磁鐵的方向彎曲.

[生]小鐵球不僅運動方向改變了,我們這一組的小鐵球運動方向改變後還停在了磁鐵旁邊,靜止了.

[師]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請同學們討論.

[生]磁鐵就是吸鐵石,它對小鐵球有吸引力,所以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力”.

[師]大家覺得這樣的分析有道理嗎?能不能從另一個方面去驗證?

(同學們思考、討論、試驗)

[生]我們用鉛筆或鋼筆慢慢靠近靜止在桌面上的小鐵球時,小鐵球就不會產生像原來那樣的運動,因此,我們認爲剛纔那位同學的分析是對的,就是因爲磁鐵對小鐵球有力的作用.

[師]由磁鐵使小鐵球運動,大家說力能幹什麼?

[生]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還可以使運動的物體停止運動.

[師]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處於靜止狀態,其速度是多少?

[生]物體靜止時的(相對)速度是零.

[生]也可以說靜止是(相對)速度爲零的運動,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

[師]因此,無論物體是從靜止到運動,還是從運動到靜止,或者是運動的快慢和方向發生了改變,我們都可以認爲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由磁鐵使小鐵球的運動,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同學們一起說)

[生]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師]總結同學們的實驗,結合P31圖11.4-2,大家說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呢?

[生]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二是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ewtn),簡稱爲牛,符號是N.1 N是多大的力呢?

[投影]

托起一個蘋果的力大約是1N.

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是1 N.

一個質量是40 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 N.

一般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大約是560 N,左手的大約是430 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400 N,女子大約是390 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起你們面前的橡皮筋或彈簧,先輕輕地拉,然後慢慢加力,注意不要拉斷了.在拉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彈簧或橡皮筋的變化.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嗎?

[生]用的力越大,彈簧或橡皮筋被拉得越長,形變越明顯.

[生]這說明了力的大小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師]講得非常好.同學們拿着彈簧如果不是拉,而是壓,會怎麼樣?同學們試試.

[生]壓彈簧時,彈簧縮短了.

[師]用彈簧實驗時,拉——長,壓——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剛纔用磁鐵和小鐵球實驗時,磁鐵從右端靠近小鐵球,球就向右運動;磁鐵從左端靠近小鐵球時,球就向左運動.

[生]我們教室的門,向里拉是開了,向外推是關了.

[師]長短、左右、開關,力產生的效果一樣嗎?爲什麼?

[生]因爲力的方向不同,所以產生的結果不同,說明力的方向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師]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把教室的門打開(或關上),手的位置先從門把手開始逐漸向轉軸靠近,重複幾次.(靠窗戶的同學可以開關窗戶)向大家說說你的感覺.

[生]越靠近轉軸的地方門越不容易開(關),用同樣大小的力,在門把手的地方開(關)門最容易.

[師]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生]同樣大的力作用在門上,產生了不同的效果,是因爲手作用在門上的位置不同,說明了力的作用點(的位置)也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生]這下我還明白了門把手爲什麼裝在現在那個地方了.

[師]同學們還能舉出生活中力的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嗎?

[生]用扳手擰螺母的時候,手一般握在把的末端,這樣比較省力.

[生]足球運動員頭球攻門時,頭頂在球的不同位置,球走的弧線也不同,破門的效果也就不同.

[師]經過同學們的實驗,大家知道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就把它們稱爲“力的三要素”,請同學們看書P32最下面及P33上面一段文字,瞭解怎樣表示力的三要素,並表示出老師水平向右推課桌的力的三要素.

(同學們看書、作圖,教師巡視指導,選擇兩名同學將教師推課桌的力的三要素畫在黑板上)

[師]結合學生畫在黑板上的圖說明,像同學們這樣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的圖叫力的示意圖.大家能總結出畫力的示意圖的一般步驟嗎?

[生]要先確定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起沿着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時,力越大,線段應該越長.

[師]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生]作力的示意圖時,不需要畫出物體,一般是畫一個方框來代替物體,這樣省事.

[生]力的作用點可以用線段的起點表示,也可以用終點來表示.

[師]還有表示力的方向的箭頭必須畫在線段的末端.

[投影]

練習:畫出下列力的示意圖.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體A的拉力.

②沿豎直方向向下壓物體B的壓力.

③水平地面上的小車受到水平向左20 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 N的拉力.

學生練習,三名同學分別板演三題.練習結束後教師點評.

[師]第①題的力的作用點畫在了線段的起點,第②題的力的作用點在線段的終點,第③題有兩個力作用在小車上,兩個力的作用點就可以畫在一點上,並且用數值和單位表示出了力的大小.爲三名同學的出色表現,大家鼓掌(擊掌)祝賀.

[師]同學們剛纔在鼓掌(擊掌)的時候,你的手有感覺嗎?

(同學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很奇怪,接着有人會再拍手感覺一下,最後同學們會肯定地回答:有)

[師]有什麼樣的感覺?爲什麼?

[生]輕拍的時候,兩隻手接觸時感覺到了有障礙;用力拍的時候,手就感覺到有點疼.

[生]我認爲手感覺到疼,是因爲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師]哪隻手(或誰的手)疼,誰的手受到了力呢?

[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同學們再用手用力拍一下桌子,看有什麼感覺?

[生]很疼.

[師]你們用手拍桌子,是誰對誰有力的作用呢?

[生]是我們的手對桌子有力的作用,是桌子受到了力.

[師]桌子受到了力應該桌子疼,你們的手爲什麼會疼呢?(提出問題)

[生]手是被桌子碰疼了.

[生]是不是手在拍桌子,對桌子有作用力的同時,桌子對手也有作用力!(猜想與假設)

[師]同學們可以分成幾個小組自己驗證一下,然後交流你們的感想.

(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同學們的討論)

第一組:我們已經知道磁鐵對鐵塊肯定有力的作用,還需要知道鐵塊對磁鐵有沒有力的作用.因此,我們選擇了一塊磁鐵、和磁鐵外形相同的長方體鐵塊、兩輛小車.(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1:將磁鐵放在小車上,手拿鐵塊慢慢靠近,當近到一定距離時,載着磁鐵的小車運動起來.如慢慢移開鐵塊,載着磁鐵的小車還會隨着鐵塊一起運動.

實驗2:將磁鐵和鐵塊分別放在兩輛小車上,讓它們慢慢靠近,靠近到一定距離時,兩輛車會自動地一起運動起來,最後靠在一起.(進行實驗)

從實驗現象看到載着磁鐵靜止不動的小車,當鐵塊靠近它時,就會運動起來,說明磁鐵也受到了鐵塊對它的作用力.(分析與論證)

第二組:穿着旱冰鞋的兩名同學面對面站在一起,甲用力推乙時.甲乙兩同學同時向後運動.甲用力推乙時,給乙一個作用力,同時甲也產生了向後的運動,說明甲也受到了乙對他的作用力.

第三組:用手用力提起裝滿水的水桶,手對水桶有向上的作用力,同時人會感覺到手被向下拉,說明手對桶有向上的作用力的同時,桶對手也有向下的作用力.(評估和交流)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證實了自己的想法.總結各組同學的實驗,我們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生]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作用力.

[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一個物體受到了力,肯定有另一個物體施加這個力.受到力的物體我們稱它爲受力物體,施加這個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投影]

練習:分析下面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①人推車.

②馬拉犁.

③磁鐵吸引鐵釘.

④推土機推土.

⑤起重機吊起貨物.

[生]人、馬、磁鐵、推土機、起重機是施力物體;車、犁、鐵釘、土、貨物是受力物體.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師]所以我們不能離開力去討論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也不能離開物體去討論力.有時爲討論問題方便,只說物體受到了力而沒有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是一定存在的.

[師]現在同學們能不能說說物理學中的力是什麼?

[生]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或者說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師]回答得非常好.請同學們一起小結本節內容.

三、小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

1.初步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體發生形變;二是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可以用力的示意圖直觀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四、動手動腦學物理

1.力的三要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很多,應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實踐,例如:讓同學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教學用的刻度尺,使尺面沿水平方向提起來.第一次捏在尺的一端,第二次捏在尺的中間,比較其難易程度(作用點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打乒乓球時,可以打出不同旋轉、不同弧線和不同角度的球,這主要與擊球點(作用點)和對球施力的方向有關,要打出不同速度的球,主要與對球施力的大小有關.

2.腳;腳.

3.手對桌子施加力的同時.也受到桌子對手的作用力.

4.略.

5.被馬拉動的車輛不僅受到馬的拉力,還受重力、支持力,

甚至還有摩擦力,如果要求畫出被馬拉動的車輛受到的拉力,

只畫一個拉力即可.題目要求用示意圖表示被馬拉動的車輛受

到的力,則車輛所受的全部力都要表示出來,如右圖.

五、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5

“比一比”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生活中的大數”這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和活動過程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萬以內的大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萬以內的數的比較方法,並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大數,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出示四幅生活中的圖片——黃山、香山、恆山和華山,並給出了相應的海拔高度,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大數,讓學生比較大小,並概括總結出比較萬以內大數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將本課設計成數學實踐活動課,並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熟練掌握萬以內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和對聯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兒童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

  三、說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三)猜數遊戲,應用知識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由於本節課是二年級下冊,正值學生春遊時期,因此我以春遊爲引子,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喜不喜歡春遊啊?這次春遊啊,老師想帶大家去看一看泉州的幾個特殊的景點,我們先去參觀一下蘇寧電器城,跟老師一起出發去看看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春遊,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遊動物園”“進泉州圖書館”三個實踐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和認識掌握。

1.購買電器

教師通過課件呈現蘇寧電器城的一些商品及價格,即:

美的空調 三星空調 長虹電視機 康佳電視機 海爾電冰箱 三星電冰箱

1999元 2350元 1074元 846元 3756元 2999元

(1)教師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根據信息回答後,教師再問:如果老師想挑最便宜的電器帶回去,你們能幫老師挑出來嗎?

(2)學生根據商品價格進行比較,並將其比較結果寫在本子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概括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

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通過列舉三種電器不同品牌的價格進行比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兩個最高位不同的四位數的比較,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2.遊動物園

春遊的第二站是東湖公園裏的動物園。這一環節是將教材中“試一試”的內容進行富有動態性和故事化處理,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的遊玩活動。在這個景點中,學生將看到六隻可愛的小動物,也將遇到動物們的難題:六隻小動物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決定一兄弟姐妹相稱,可比來比去也沒弄清楚誰大誰小,請小朋友們幫忙按他們的年齡排好順序?

(1)教師課件出示各種動物及年齡,同時讓學生用桌上的數字卡片排序。

烏龜 鱉 鱷魚 亞洲象 猛馬象 河蚌

4300歲 1725歲 809歲 387歲 345歲 99歲

(2)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師生交流。

本環節以可愛的小動物們爲活動主角,學生以裁判員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活動中,並以承擔問題解決者作爲推動力,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鞏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並能用符號表示,既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活動動機,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的學習熱情上了一個臺階,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

3.進泉州圖書館

在這個活動的設計上,我將兩個問題:“最小的四位數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數是多少”分別作爲泉州圖書館門口的對聯,要求學生只有答對後才能進館。這樣一來,學生就必須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

  (三)猜數遊戲,應用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節課還設計了“猜數遊戲”這一課堂活動,即: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數,猜數的人提問,想數的人只能答“對”“不對”,一直猜直到對爲止,猜的次數要儘可能少。遊戲結束後,教師小結,並呈現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大數的具體例子,如教科書上的四幅圖,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爲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發展數感,提高小組間的合作能力。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1.說一說你在這次春遊中的表現?誰表現得最好?

2.說一說你在這次春遊中的收穫?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大數的問題?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不但學會反思和評價自己,而且學會反思和評價他人,與此同時,我準備將本節課的學習延伸到課外,以“你能利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媽媽理財嗎?回家以後跟媽媽說說。”這一問題作爲家庭作業,引導學生思考並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說課稿 篇6

  一、緊扣特點說教材

這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語言優美,感情充實,主要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說明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大事,以此告誡人們要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大瀑布今昔對比,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會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在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學習。

3、通過品詞析句,領悟課文內容,理解大瀑布悲劇形成的原因。

4、引導學生讀出情,品出味,喚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責任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迫使大瀑布逐漸消失的各種原因,受到環保教育。

2、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喚起學生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現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劇的原因,體會巴西總統親自主持瀑布葬禮的深遠意義,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通過品詞析句,瞭解大瀑布今昔景象,理解大瀑布悲劇形成的原因,喚起學生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增強環保意識。

  二、依據課標說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是一篇能夠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課文,要創設一定的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昔日的雄偉壯觀,今日的奄奄一息,從而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還努力通過練筆、展開想象、實踐活動實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根據實際說方法

  (一)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了解大瀑布今昔景象,瞭解大瀑布悲劇形成的原因,激起學生在情感上與文本的共鳴。

2、合作探究

——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分析大瀑布悲劇形成的原因、同時爲環保出謀劃策。

3、巧用媒體

——採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大瀑布昔日的雄偉景象,化解難點,使課堂生動,更能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生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重要。我主要讓學生學會以下學習方法:

1、質疑法——激發興趣

2、讀悟法——潛心品味

3、批註法——表達情感

4、想象法——再現情景

教學準備:製作塞特凱達斯瀑布的多媒體課件。

  四、立足發展說流程

  (一)質疑激趣,揭題定標。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設計由學生感興趣的旅遊開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同學們,你們旅遊過嗎?去過哪些地方?(學生全班交流)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去巴西觀賞一處美麗的瀑布。

  (二)感知壯美,讀中體會

(“讀書百遍”是讀書的一劑良方。的確,朗讀對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課文如果學生能夠讀得聲情並茂,那麼說明學生對課文已經理解了,如果閱讀被學生所深愛,那麼朗讀就會是他們的樂趣。)

  1、巧用多媒體,感知瀑布的壯美。

同學們,請看我身後的大瀑布,它就是舉世聞名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經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驕傲。

(多媒體出示配上音樂的大瀑布圖片,教師用語言文字介紹大瀑布的雄偉壯觀。)

  2、研讀語言文字,感受瀑布的壯美。

(1)自由朗讀:

同學們,剛纔我們去欣賞了美麗的塞特凱達斯瀑布,你喜歡這兒的瀑布嗎?找出描寫瀑布雄偉壯觀的部分,自由地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後交流:

通過剛纔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在小組內交流。

(3)情感批註:

再讀本段,在你喜歡的句子旁邊批註出自己此時的情感。(讀後抽生交流)

(4)媒體輔助:

利用多媒體再次出示大瀑布昔日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文字再感受大瀑布的壯美。

(5)讀中悟情:

課件出示: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1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O公里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配樂朗讀,引導讀出氣勢,想象昔日瀑布的景象。

激情過渡:美麗的瀑布,雄偉壯觀,吸引了不少的遊客,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長期以來,塞特凱達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驕傲。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紛至沓來,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於細細的水霧中,感受着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氣,遊客們常常爲此陶醉不已,流連忘返。

(引導學生通過“紛至沓來”“陶醉不已”“流連忘返”來感受大瀑布昔日的魅力。)

此時,我們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這裏的美景讓我們陶醉不已,流連忘返,請用自己的話讚美眼前的美景。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此時,通過剛纔的學習,已經爲學生創設了寬鬆愉快的情境,學生已經有了交際的慾望,此時他們的情感會隨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三)今昔對比,尋找原因。

1、多美的瀑布啊!可是如今,它卻變得面目全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塞特凱達斯。(課件出示逐漸枯竭的大瀑布圖片,並配樂朗讀,感受大瀑布逐漸枯竭的樣子以及遊人們失望的心理。)

2、尋找原因,練習用“因爲……所以……”說話。

3、由於瀑布周圍的環境被破壞,塞特凱達斯現在猶如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後的消亡,請同學們再讀第8自然段,體會人們此時的心情。

  (四)舉行葬禮,喚醒意識。

1、回顧今昔,激情再讀。

昔日的大瀑布氣勢磅礴,,讓我們站大瀑布腳下,豪情萬丈地放聲朗讀吧!齊讀“壯觀”部分。

然而今天,大瀑布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讓我們心懷惆悵再讀“枯竭”部分。

(語文要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同時,通過多媒體、教師激情導語給學生的聽覺、情感以強烈的衝擊,實現教師、文本、學生間的互動。)

2、舉行葬禮,喚醒意識。

(1)美麗的瀑布即將消失,巴西總統特意穿上了葬禮的專用的黑色禮服,爲大瀑布舉行

葬禮。

(2)(板書課題)自由讀這一部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並想象葬禮的場面,說說舉行

葬禮的目的。

讀後交流,教師板書。

(3)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讓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此時,我們真希望 (課件出示練習寫詩: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設計目的: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出示環保圖片,提出希望: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手拉手,心連心,愛護我們的地球。

  五、精心設計說練習

(運用語言表達感受,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一吐爲快,就需要精心設計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表達自己體驗和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欣賞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練習上,我精心設計了說話練習:1、讀了大瀑布昔日美景後讚美大瀑布。2、尋找大瀑布消失的原因用上因果關係的關聯詞說話。

同時,還設計了寫詩練習,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我真希望。

另外,設計了實踐活動:蒐集環保廣告語,並用行動號召人們愛護我們的地球。

  六、簡潔別緻說板書。

大瀑布的葬禮

(板書簡明,體現了文章的中心,也激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設計最大特色體現在朗讀訓練上,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了學生對課文的多元解讀,讓學生受到了薰陶,真正的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視唱教學,第十一單元第二課時,一個降號的各種調式(一)第7條《丟手絹》、第8條《這是什麼》的教學,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這節課使用的教材進行分析: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所選用的教材是《音樂》(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用書 謝莉莉 主編)。教材共分五線譜視唱練習、基本樂理、練耳練習和音樂欣賞四大板塊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五線譜視唱練習中的一個升降號各調式的視唱譜例學習與訓練,在此之前,學生通過學習已經能夠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並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來分析視唱內容,同時還具備包括識譜、視唱、聽辨、記譜以及對音高、音準、節奏、節拍、速度、音程關係之間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這爲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做爲教師要想很好的成爲自己教學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就要對學生的整體素質與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瞭解,以便更好的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接下來,我便針對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2)班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2)班同學在入學前根本沒有接觸過音樂理論教學和基本音樂素養的訓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他們自身對

視唱練耳的認知情況,從最基礎、最簡單、最易懂的音樂聽覺訓練以及視唱音階,基本節奏型的節拍打法等方面入手,引導培養學生們由“盲唱”(盲目模仿老師教唱的譜例片段)走入真正的視唱(自主識譜並能夠完整唱譜)。這就意味着在教學中必須以基礎樂理爲鋪墊,將樂理、視唱、練耳有機的從最簡單的各個部分融合起來,真正做到讓學生們理解並掌握學習視唱、識譜唱詞的準確方法。培養學生們在潛意識中具備固定的音高音準和節奏概念,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和教學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教材分析,結合學生們的基本學情,我爲這節課設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通過講解、視唱,鞏固並熟練掌握附點和切分節奏,學會視唱短跳音;

②通過識譜、模唱,學會用固定調及首調兩種唱名視唱一個降號各種調式的樂曲;

③通過學習,學會識譜唱詞,學會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風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德育目標:

通過節奏、音高、識譜的訓練及音樂遊戲使學生能夠喜歡音樂、同時能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基本的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設立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用首調唱名法準確視唱一個降號各種調式的樂曲,學會識譜唱詞。 教學難點:

附點、切分等各種節奏的掌握,音樂作品風格的把握。

 五、重、難點依據:

1.用首調唱名法視唱一個降號各種調式的樂曲,學生剛剛接觸,識譜速度較慢。

2.識譜唱詞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

3.附點、切分等各種節奏較難,概念抽象,學生沒有音樂基礎,不易於理解。

 六、說教法、學法。

爲了講清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兩方面來談一談。

1.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節奏朗誦,從中提取“節奏基石”再組成反應訓練,基本動作變奏和動作組合來完成附點、切分等基本節奏型的學習,在學習中要求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沉浸在一種遊戲般的快樂之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着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從而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順利的解決了這節課教學重點。

2.講授法:針對教學中的個別基本節奏型的學習,教師進行直接明瞭的講述,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示範法:直觀系統的示範使學生對短跳音、附點及切分節奏等教學難點能夠一目瞭然。

4.練習法:通過大量的課堂練習,加強學生對知識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七、說教學環節

最後我再來說一說這節課的教學環節。

1、課堂教學:

通過講解分析節奏特點,使學生清晰、明瞭的掌握知識點,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解決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練習:

根據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視唱、識譜唱詞能力的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

3、課後作業:

爲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要求學生課後要唱熟學習過的譜例,教師通過下節課的提問進行檢查。

4、教學反思:

教師及時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將其作爲教學資料以備後用。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如何使學生更好的在視唱教學中更有效的學習,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更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在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的基礎知識外,我也非常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從機械的“學會”向“會學”進行轉變。力求使學生在通過學習,提高唱、聽、想、記、辯等綜合音樂能力。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怎樣描述他人的性格特徵。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認真觀察的能力。

1. 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a. 基本能聽懂,會說,會讀詞彙:cool, little, cute.

b. 學會用“This is my …” “He is cool/cute…”的語言結構。

2) 能力目標:

學會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徵

3) 情感目標:

學會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每一個人。

2. 說教學重點,難點:

1) 對單詞cool, little, cute,句型“This is my …” “He is cool/cute…”的掌握。

2) 靈活,正確運用本課的句子。、

  二. 說教法

聽說法,遊戲法,情景教學法等

  三. 說學法

在課堂中多設計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知英語,運用英語。讓學生互動,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 說教學程序

(一).熱身

1. Greetings

2.Revision

1) 複習形容詞: nice, clever, naughty, shy fat-thin / tall –short

2) 複習家庭成員單詞:grandpa, grandma,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3) 複習Uni1的內容:

T: 請同學們依次描述小組成員和自己的性格特徵。

e.g.s1:I’m Zhanghua .I’m a bit shy.

S2: Zhanghua is a bit shy. I’m Linan. I’m very naughty.

S3: ……

(二).導入

教師拿出一張自己的全家照,向學生介紹:“Look!This is my grandpa,he is very nice! This is my grandma,she is very old. This is my father, he’s very clever. This is my mother,she’s a bit shy. This is me. I’m very cute! This is my little brother,he’s very naughty. This is our dog,it’s naughty,too! This is my borther,he’s cool!”引出課題:He’s cool.

(三).新授

T:剛纔老師介紹了自己的家人,你們對我的家人有了初步的瞭解,今天Panpan也要把自己的家庭成員介紹給我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Part1的學習 讓學生聽錄音,第一遍,熟悉課文,聽聽盼盼都有哪些家

人;第二遍,找出單詞cool,little,cute;第三遍,小聲跟讀課文。

1. 單詞的學習:教師講解單詞並範讀,領讀,學生跟讀,學會朗讀這些單詞。

2. 句型呈現:板書 This is my … He is cool/cute…重點講解句子的用法。E.g.:This is my friend Lihua.(指着一名學生)She’s cute.

(四).鞏固

1. T:我們認識了盼盼的家人,現在我想讓大家來說說他們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T: Panpan’s father. S1:He’s very clever.

T: Panpan’s mother. S2:She’s very nice.

T: Panpan’s big brother.S3:He’s cool.

T: Panpan’s little sister. S4:She’s cute.

T: Panpan’s friend. S5:He’s very naughty.

2.現在,我要求大家4人一組,分別當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然後說說相互說說自己的性格。之後,看看哪個家庭想讓我們大家認識認識,告訴全部同學你們自己或者別人的性格特徵,好嗎?

S1: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bit fat but he is very clever.

S2:This is my sister,she is very cute!

S3:This is my mother,she is clever.

S4:……

(五).Homework

1. 抄寫單詞cool,little,cute.

2. 介紹你的一位家人或者好朋友,說說他的性格特徵。

  五. 教學總結

在這節課上,我設置了儘量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組織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並創設出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發展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的知識。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小學數學》58—63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爲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說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課件,每位學生一張以操場爲中心的校園平面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讓學生介紹臨山公園旅遊景點,自然引入課題位置與方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二)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1、辨別方向

步驟1: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看太陽辨別方向,學生說後,師生邊說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學生說後,師生邊說邊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步驟2: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況,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東西,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步驟3:遊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1):老師叫口令,師生做動作;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

活動(2):學生幫助老師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學坐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 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做中學,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輕鬆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

步驟4:引導學生歸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去發現,有利於學生掌握這四個方向的關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2、體驗方位的相對性,到操場上辨方向

由於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由老師帶領大家在操場上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小組內合作,看看東、西、南、北各有什麼,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製作校園平面圖:利用小組內合作製出以操場爲中心的學校平面圖,既讓學生感受到校園建築佈局合理、美觀,又讓學生認識了學校建築物所在的方向。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明確地圖上的方位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三)實踐運用,發展新知

通過靈活有趣,富有創新的練習,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二(1)班的王小紅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學回家怎麼走?二(2)班同學到公園看菊花怎麼走?判斷胡老師要去的廣場或超市;小導遊摸擬走風景點。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運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說一說”、“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看一看”、“畫一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悅,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