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紹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不爲人所關注,甚至厭惡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文章,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學習本文,要使學生體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着無窮的樂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同時,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學生對於舊式的“吆喝”是陌生的,這就爲教學帶來了難度。爲此,教師可以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蒐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某種“吆喝”。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學目標的設定。

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的生活真諦。

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是學習重點。創設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結構、層次:

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爲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深入研讀——選點品讀。

2、思路、理念:

爲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採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再創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①引導入境儘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②明確目標爲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並有利於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③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爲“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形式要多樣。

④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散文的寫法及風格,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言材料,提高其整體把握、概括提煉的能力,做到從語言品味中領悟內涵,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地學習語言。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3、手段及依據:

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爲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爲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2、培養調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上集市調查、收集、整理如今當地的種種“吆喝”,研究其規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行動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2、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爲搶救文化遺產工作做一點貢獻。

(四)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3、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週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並做簡單的書面描述歸類和評論。

教師:

1、蒐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並進行歸類。

2、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

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講述了新修的公路佔據了我家四季常翠的菜園。望着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父親開闢了一片荒地。在父親的精心侍侯下,這塊原本貧瘠的黃土地,變成了肥沃的黑土地,於是,我家的菜園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綠。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講我家的菜園被新修的公路佔了,所以父親要重新開闢一個菜園。第二、三自然段講了父親選擇了後山坡貧瘠的坡地,並撒上了豌豆種子。第五、六、七自然段講第二年豌豆長成了,父親把它翻到地裏作肥料,併到處拾糞精心侍侯,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了。最後一段講這快地至今仍是我家的菜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懂得土地能從貧瘠變得肥沃,是由於父親的勞動,是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教學重點]

從父親的兩次話體會父親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討論結尾一段是否多餘

  [設計思路]

一、抓重點句子感悟。

在閱讀教學時,我特別關注父親的兩次對話。第一次,是在我對這塊貧瘠的坡地產生懷疑時,父親信心十足地告訴我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穫。父親的話其實是在告訴我一個人生哲理: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第二次是在我期盼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時,父親竟然把豌豆全翻在泥土裏,當我疑惑不解時,父親告訴我不能光顧眼前,要學會保養土地,保護資源。從父親的告誡中,不僅表現父親是個熱愛土地的老農民,有足夠的種田經驗,而且還看得出父親能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父親種地的道理,使我感悟到人生道理:不能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父親對土地的熱愛。

二、充份調動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認真讀文的好習慣。

文中寫了作者看到父親早出晚歸,看到父親辛勞一週後的成果——一片剛翻過的黃土地,並沒有直接具體寫父親是怎樣翻地的,我就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想象父親是怎樣細心翻地的呢?比如父親把坡地上的柴草拔掉,刨除坡地裏的樹根、石頭,把坡地的硬土翻鬆,把大土塊砸碎,用簸箕細心篩土等。通過細緻入微的想象來感悟父親的不辭辛苦。

三、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父親勤勞、堅韌的品質。

如決定開荒到開荒墾地,父親每天天色未亮,父親就扛着鋤頭、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在讀中感悟父親的辛勞。另外通過父親用豌豆肥田,拾糞肥田等動作體現了父親的節儉和對土地的熱愛。

四、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突破難點。

文章在講到在父親的辛勤勞作下,我家的菜園已經變得一年四季翠綠,像一塊翡翠嵌在山坡上,文章到此並沒有結束,又寫了最後一段,那這一段可否不寫,讓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爲應該寫,因爲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感受到正是因爲父親的勞動使得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斷,是勞動創造了一切美好的生活,這段不能不寫,它起到了前後呼應,昇華主題的作用,表達出我對父親的熱愛,更是對勞動進行了深情地讚美。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出師表》。

新課標指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本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實在不可多得。教學應該通過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高。學習時,還應該結合文章組織相關分析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二、說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在學習中瞭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

B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用法,能夠背誦文章的重點段落

c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遷移性閱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反覆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

B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

c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相互動;

D引導學生聯繫本人的生活體驗進列多角度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陳述本人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本人的恩惠;怎樣看待本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繫本人的生活體驗,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本人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本人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1、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2、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列多元化思考。

3、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4、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成功的喜悅。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天然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爲了完成目標而強列設計教學環節。

6、要藉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鏈接的形式,將學生對文本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爲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構思

(一)以詩句引入的方式,通過“出師一表”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通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爲目標,以教師範讀爲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覆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四)分析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分析其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段,展開競背,師生共評。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綱對高中階段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一般用法;了

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點;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廉頗藺相如列傳》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是基本篇目、講讀課文,是高一新生所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要點是:一、怎樣學習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書。因此,本文的教學要幫助學生在文言文中達到“雙重結構”即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以及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本課教材的特點、重點、難點。

①特點:《廉頗藺相如列傳》選自紀傳體通史《史記》,其一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語言材料和語法現象;其二故事性強、篇幅長,敘述和描寫技藝卓著;其三人物形象精神崇高,人格偉大,令人景仰。

②重點:學習課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多義詞及詞類活用現象,以及瞭解文言文句式的一般特點。

③難點:理解作者通過藺相如這一大智大勇的形象所表達出的先進史學思想——鴻雁“匹夫精神”。

二、教學目標

⒈學習廉頗、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品質和以大局爲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⒉體會本文把任務放在矛盾鬥爭的'激流旋渦中,調動多種手段從不同側面表現人物近世境界的寫法。

⒊掌握“負” “幸” “引” “顧”等多義詞及“以” “之”等虛詞的用法,理解“刃” “懷” “歸” “羞”等詞的活用情況,正確辨識特殊的文言句式,並能準確翻譯。

 三、教材設想

⒈教學本文的教學思想:

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三主”的教學思想以及素質教育的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健全的認識結構,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學會學習。

⒉教法和學法:

高一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已具備了一些基礎知識和積累,但對如何學習文言文,還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獨立學習的境界。

教法:循序漸進,分佈進行——先辨清詞義,再翻譯句子;先引導討論“寫什麼”,再引導討論“怎麼寫”。

(此教法設計意圖:①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啓發點撥,“導”之有序。②體現教師教學策略上的整體意識和整體觀念,即先使學生在“認知”層面整體把握“寫什麼”,再從“理解”層面通過局部分析學習“怎麼寫”,以突出整體。)

學法:熟讀課文,統觀全篇;瞻前顧後,首尾相聯;抓住關鍵,舉一反三。

(此學法設計意圖:①體現學生爲“主體”的地位,以課文爲例子,培養並提高其閱讀能力,達到“學會怎樣學習”的目的。飽羅·郎格朗在《學會生存》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體現了對受教育者的終極關懷。②突出了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聯繫性原則和主導性原則。即既注重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繫、局部與局部的聯繫,局部與整體的聯繫,“雕蟲”莫忘“雕龍”;又堅持認清主旨,把握讀物思想的主導傾向,辨清主次,分別輕重,區別表象與本質,在“雕龍”的前提下“雕蟲”。)

⒊電教手段:投影、觀看CSC朗讀音像。

⒋課時安排:4教時

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爲“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安塞腰鼓》課件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爲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導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頻片段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着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爲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着,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頻,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導入;

課件導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瞭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束課堂。

語文說課稿 篇6

1、 教師展示蒐集來的冰花的圖片。並向學生提出觀察要求:邊看邊想像,你

覺得冰花像什麼?看完後由學生自由地交流,彙報。

(意圖:用美麗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直觀地感受冰花姿態的優美,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要求,發揮他們的想像力,爲理解後面三個比喻句的做好鋪墊。)

2、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並畫出描寫冰花姿態優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意圖:讓學生帶着美的感受去朗讀美文,更能引起共鳴。“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3、 當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機出示課文句子:“啊,真漂亮!它像寬大的樹葉,

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指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一定要醒目地顯示出來,並在深入理解前讀正確。)

4、 接着,教師以“你覺得哪種冰花最漂亮?”引導學生邊看圖邊

展開討論。

重點是理解“寬大”、“柔嫩”、“豐滿”的三個詞語的意思。

教師可以這樣點撥:①觀察想像一下,像什麼樹的葉子?(梧桐葉、芭蕉葉)對,這些樹葉看起來又寬又大,感受了“寬大”。

②可以準備一些小草,讓學生親手摸一摸,問問他們“有什麼感覺?”感受了“柔嫩”。

③準備兩朵花,一朵飽滿的,一朵乾癟點。讓學生比一比,感受“哪一朵開得好看?爲什麼?”因爲色彩鮮豔,形狀飽滿。理解了“豐滿”。

最後指導讀好三個比喻句,表現出不同的美。

(意圖:“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所以教師在此環節中,教給了學生觀察想像、動手實踐、對比感受等方法,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化難爲簡,生動直觀。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在此處得到充分地體現。)

5、教師出示拓展練習,啓發學生,“小童的想像力好豐富呀,同學們的想像一定也很豐富,你覺得冰花還像什麼?”它像( 的 ),像( 的 ),像( 的 )。

(意圖:“學以致用”,及時拓展,有助於學生將知識轉化爲能力,藉此滲透比喻句的概念。這個練習要求不能太高,應充分考慮到各各層面的學生,以激發想像爲主,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

5、 在感受了不同姿態的冰花後,再引導學生讀書,“冰花還美在何處?”重點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瑩”、“潔白”。這些詞語體現了冰花的多,質地和色澤的美。然後指導讀好整個句子。

(意圖:這半句是從另外幾個角度去描寫冰花的,所以也要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細心體味去理解,並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6、 在啓發學生:“看到這樣美麗的冰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驚奇、讚歎)然後來學習第一句。還是通過喚起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的感受來理解什麼是“驚奇”?就是“驚訝”、“奇怪”。小童和我們有一樣的感覺。 接着出示小童的話。指名讀。引導喊出驚奇的感覺。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意圖:這又是一次聯繫生活實際來學習詞語的例子,朗讀時加上動作更能提起學生們的興趣,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動態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7、 在學句的同時,相機學習生字“他”、“它”。

教師指着句子中的“他”問:這個“他”是指誰?學生說“小童”。教師解釋:他是個男孩子,所以用“亻”。緊接着啓發學生,“你會不會記‘他’字?”學生肯定會用上一課中的“她”來記憶,教師抓住切入點,再追問下去:“文中‘她’是指誰?”學生異口同聲“大海”。教師點撥:作者把大海比作媽媽,媽媽是女的,所以用“女”字旁。教師再指着句子:“它”在課文中是指誰?學生答:冰花。 師:冰花是人嗎?生:不是。師:所以用在除人以外的事物上的是“宀”寶蓋頭的“它”。

8、 出示練習,及時鞏固。

選字填空:

她 他 它

(1)( )是我哥哥。

(2)媽媽拿着( )的書,走進了房間。

(3)( )是一隻可愛的小貓。

(意圖:隨課文識字,可以將字的音、形、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三個字是本單元識字的難點,把它們放在課文中,結合所在的句子,利用得天獨厚的現成的語言文字環境來,將字音和字形相結合着來理解,直觀生動,更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及時練習,鞏固加深,實現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9、齊讀全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