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今晚我們又相聚在小教天空這片成長的樂園、育人的沃土裏。非常感謝州教科所、縣教研室爲我們建始實驗小學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同時也感謝學校領導的厚愛和同事們的鼓勵與支持,你們把這個交流、學習的機會賜予了我。

現就我們選定的研究主題:讓識字走進學生的生活實際。針對我所執教的《菜園裏》一課向各位說課。懇請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批評指正。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說課:

  (一)讓生活性與實踐性走進識字教學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要把生活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針對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以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實踐中學習。比如:課前利用雙休時間我帶領班級學生去城郊參觀了農民伯伯的菜園,他們親身走進蔬菜地裏感受蔬菜的一切,一邊摸摸、聞聞、拍拍蔬菜,一邊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穫。知道了不同蔬菜的顏色、樣子以及生長特點,瞭解並收集了有關蔬菜的知識;這就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進了廣闊的生活中,不再侷限於書本。特別是學生在菜地裏,看見蘿蔔時,老師拔起一個大蘿蔔問學生:蘿蔔的根很大一部分在哪兒?學生回答:它根的很大一部分長在地裏,我們看不見。老師順勢引導說出“蘿蔔地下捉迷藏”,讓比較抽象的詞語理解融進了實際觀察所得中,學生很直觀形象地感受到“蘿蔔地下捉迷藏”。這就爲其在課堂實際中理解詞語作好了鋪墊。通過這樣一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走近了蔬菜,認識了蔬菜名,瞭解了蔬菜的特點。而更多的是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蔬菜的喜愛之情,爲課堂學習儲存了一份難得的激情與興趣。

  (二)創設情景 激情入課

《課標》指出:低年級孩子的識字教學貴在激發其識字興趣。我在努力做到這點。上課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卡通人物“農民張大爺”,他帶着各種蔬菜,爲了來看望孩子們而走進了課堂。這一設計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因爲張大爺的出現,喚醒了孩子們的記憶,讓他們的記憶閘門徐徐開啓,好象又回到了幾個星期以前快樂而有趣的參觀菜園活動之中,喚起了他們的“興奮點”;其次是張大爺這一和藹可親的人物由生活走進了課堂,而且還給孩子們帶來豐富的蔬菜, 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表現欲;再次是以課件形式出現老師要說的內容,顯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孩子們樂於接受,符合其年齡特徵。總之,開課時的激情入課,喚醒了學生的記憶,重拾其識字的興趣,爲課中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實物引導學詞識字

(1)看實物說蔬菜名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首先把各種蔬菜安放在同學們的座位裏,而且讓其不容易發現(還說是張大爺送來的)。在學習詞語時,我請同學們自由找找張大爺送來的蔬菜在哪兒?不說則矣,一說則激發起了孩子們強烈的發現欲、探究欲,他們都爭先恐後地找到了各種蔬菜,面帶自豪與微笑地高舉在手中,這樣就讓孩子門提前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接着我讓孩子們把找到的蔬菜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最後我請孩子們把自己找到的蔬菜展示給大家看,並且要響亮地叫出他們的名字來,讓實物與抽象的名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物中學詞,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找到成功的喜悅。

(2)由實物引導學詞識字

當學生興致勃勃地展示完手中的蔬菜後,我便出示相關課件:帶拼音的蔬菜名。告訴孩子們,這就是他們剛纔說的蔬菜的名字。並運用激將的語氣問:“你們想記住這些名字嗎?”讓學生很自然地由認識蔬菜實物過度到學習詞語之中去。在學詞學字的這一環節中,我又採用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如:先讓學生對照拼音自學詞語,接着檢查自學情況,檢查時又先讓學生齊讀帶拼音的詞語,再去掉拼音讀詞語。當認讀完9個蔬菜詞語時,最後只出示在這些蔬菜裏面藏着的7個去拼音的生字。這一環節的設計,就讓學生在實物中學詞,在學詞中識字,把實物和學詞、學字結合起來,和生活結合起來,讓識字教學水到渠成地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想這樣就遵循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其循序漸進的識字。

  (四)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當學生學習完蔬菜名及其其中的7個生字後,剩下的一部分生字還在課文之中。我打破常規,把該認識的生字從課文裏先提出來,放置於屏幕上,然後給孩子們明確交代,這些生字就是藏在我們兒歌裏面的另一部分生字,請同學們想辦法認識他們。當學生經過自己的重建,自我想辦法去認識生字後。老師再進行檢查。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爲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認記生字的積極性。

  (五)形式多樣 鞏固生字

當學完14個會認字時。我首先遵循了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來複習鞏固生字,讓學生齊讀所有生字兩遍;接着我做到各得其所,把蔬菜名中的生字和兒歌裏面的生字分別採用不同形式的鞏固方法,這樣就避免了鞏固識字的枯燥乏味。如我採用了“開火車”複習法,激發興趣;採用了“圖詞對照法”,讓學生再一次把識字和看圖結合起來,形象直觀的記憶;我還採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你問我答”的方法,讓一個學生到前臺當老師,這一遊戲活動,再次喚醒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也檢查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考驗了孩子們的應變能力。總之,我認爲鞏固生字這一環節的設計老師抓住孩子們的心理、年齡特徵,運用了多種方法。我想這無一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了新的營養。

  (六)緊扣寫字重點分層指導化難爲易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四個。其中“心”和“風”是比較難寫的兩個字。而且在他們中間分別呈現了一個新筆畫和一個新偏旁。爲了減小在寫字時這兩個字的學習難度,我在識字教學中就相機出示這兩個字進行合理的指導,把寫字融入到識字中去,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識字,讓識字、寫字有機結合。在學習這兩個字的寫法時,學生就已經很清楚的瞭解了哪個筆畫難寫,這樣就做到了化難爲易。

  (七)趣味盎然學兒歌鞏固認識生字

兒歌雖然不是本堂課的重點。但其在輔助學生識字的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爲了充分發揮其作用。我用趣味盎然 、由淺入深學習兒歌的方法來把識字教學融入其間。如,當我要求學生自讀兒歌時,便要求其一邊讀兒歌一邊看生字是否認識,還有不認識的要對照音節拼讀;爲了檢查其是否認識全部生字,我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爲了讓學生自我反省是否都讀對生字時,我點名讀文,師生評議;最後爲了讓學生感受會讀兒歌、會認生字的快樂,老師和他們一起自由表演朗讀課文。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把鞏固生字的認識寓於朗讀課文之中。

總之,我在此次教學活動中,以《課程標準》爲依據,以本次研究主題爲準繩,努力做到在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預設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竭盡全力讓識字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我認爲此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實”,真正體現了“踏踏實實”教語文這一理念。但我深知,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的教學中存在諸多不足。如老師的普通話不太標準;評價學生的語言不夠精煉豐富;老師的親和力不夠等。在此懇請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課文《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全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海邊美景,第二部分寫的是小城美景。這篇課文文字精美,條理清楚,應重在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從文字上去懂得海邊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爲觀賞爲主,運用爲輔,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賞海邊美景,激起他們對大海的憧憬之情。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課文通過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的順序進行敘述,使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敘述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3、瞭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海濱和小城各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難點。

1、理解本課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海濱小城的景色的,學習這種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2、聯繫上下文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五、說教法。

1、觀賞法:本課目標既是觀賞爲主,那樣教學教程中,我將觀賞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從進課堂開始,帶領學生觀賞海邊風光的圖片,到分析課文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精美的語言。整堂課讓學生在美的畫面與語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麗和整潔。

2、提問法: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缺點,在教學中,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以激起學生探究交流的興趣與信心,接着"順承""深化",帶出這堂課的重點與難點,逐個擊破。希望以此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

3、練習法:本課縱然是觀賞爲主,運用爲輔,但也不能疏忽運用帶給學生的積極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仿寫練習。運用練習法以突破難點和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六、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要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引導、點拔和培養。對照教法和教學內容,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創設了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啓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環境中閱讀課文,培養了他們收集、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七、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藉助相關圖片,教師簡單介紹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瞭解大意。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閱讀要求,引領學生對教材獨立探究。通過合作交流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根據課文內容劃分段落。

(三)範讀課文,質疑明標。

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標出不懂的內容。聽之後用簡單的話說說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共同制定學習目標。使學生的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四)學習第一至三段。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教學時應充分體現"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乃教學之宗旨也。作爲授課者,應在讀上下功夫,以讀代講,讓讀貫穿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使得學生通過自讀感悟,感悟文中所蘊含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讀中昇華情感,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與文章產生共鳴。

在這部分課文的教學中,我以朗讀爲主要方法,採用默讀、輕聲讀、集體讀、個人讀、感情引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學完這部分課文後,引導學生總結學法,(讀,找地點,標景物;讀,抓特點,體會美;讀,有感情,讀出美。)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學習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裏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小城的公園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麗、整潔,領略作者地點轉換的寫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描寫的方法。

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薰陶和感染。因此,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於是,學生的朗讀自然就會帶上感情色彩。同時,我還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課文小結是全文的點睛之處,通過小結我使學生更深刻懂得海濱小城是美麗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

(六)作業練習,豐富知識。

1、課件循環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賞,是學生從總體上了解課文第一部分寫海濱的景象。由遠及近,先寫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寫海灘的景觀。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寫,文中描繪的景物色彩斑斕:有藍色、棕色、銀白色、灰色、金黃色、青色……這些豐富多彩的顏色,展示了海濱的美麗。課文第二部分寫小城美麗的景色。分別描寫了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三處景物,突出了美麗、整潔的特點。

課文先寫海濱,再寫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濱這個大的背景下,更加突顯小城的美麗。

2、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寫一個片斷。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特點寫具體,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本課時採用對應式的板書,便於體現出海濱小城的特點;便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體現了文章的重點,使板書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雪地裏的小畫家》。詩歌朗誦一遍。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小動物在雪中的腳印比喻成形狀優美的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潑、生動、優美的畫面,既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適合即將到來的有關冬天的主題活動

《綱要》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學會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3)樂於參與遊戲,並感受到遊戲的快樂。

其中重點是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難點是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瞭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識別各種動物的腳印。

(2)製作電腦課件,將詩歌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3)小動物和小動物的腳印的圖片各半。

二、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和遊戲法。

通過生動活潑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詩歌。

通過啓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並積極思維。

通過輕鬆愉快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各種動物的腳印,激發創編慾望。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這一現代化手段,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和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

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音畫結合,引出詩歌。

活動一開始,我就打開電腦畫面,戰線出這樣一幅美麗的情景:天空中飄着朵朵雪花,優美的《雪絨花》音樂慢慢響起。這時,我對小朋友說:“你們看,天空裏下起了什麼?”這樣視聽結合,一下子就能調動起幼兒的興致。

2、動畫演示,理解詩歌。

首先我請小朋友觀看雪地上出現的的各種腳印,並以神祕的語氣問幼兒:“這些都是誰留下的腳印呢?”讓幼兒自由猜測,然後再播放小動物走過雪地的動畫,以此來驗證幼兒的猜測。接着我又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地說一說:“這些小動物的腳印象什麼?”幼兒在與同伴的.討論中能夠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夠吸收到別人的知識,從而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小朋友討論完以後,我又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見解在集體中發表,並且加以肯定和鼓勵,培養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同時,爲了將小朋友引入詩歌的主題中來,我直接說:“小朋友看,西歐啊動物在雪中留下的腳印就象一幅美麗的畫一樣,它們都是雪地裏的小畫家。我們平時畫畫都要用顏料和筆,可是小動物們畫畫是不用顏料不用筆的。你們說,它們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呢?”這樣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幼兒理解了詩歌中的“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一句。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最後一句的時候,我還是利用電腦畫面中“小貓奇怪地問:‘小青蛙怎麼沒來?’”這樣一個動畫來完成的。小朋友已經有了一些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來。

3、多種方法,學習詩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這樣幾步進行:(1)整體欣賞。我讓幼兒一邊看動畫一邊完整地欣賞詩歌。(2)分句教學。就是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師唸的時候要有感情,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這樣利用自己的情感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比如詩歌中的前兩句,我會這樣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再如後兩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很快就能將老師的語氣、神態模仿的惟妙惟肖。(3)表演詩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詩歌的時候,我啓發幼兒爲詩歌加上合適的動作,可以分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這樣既幫助他們記憶,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至此,活動的重點就解決了。

4、發揮想象,創編詩歌。

這裏有兩個過程:(1)幼兒討論,演示動畫。“還有那些小動物會象小雞它們一樣可以在雪地裏畫畫呢?它們會畫些什麼呢?”讓幼兒分組展開討論,然後請小朋友將討論的結果在集體面前講述出來。沒說出一個動物以後,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出這個小動物在雪地裏行走的畫面。第二個過程就是觀看畫面,創編詩歌。這裏我是這樣引導的:“小朋友相處的動物可真多,你們看,它們在雪地裏畫的畫也很美,我們能不能把它們也編進詩歌裏呢?誰願意來試一試?”有了上一個步驟做鋪墊,熱切幼兒對詩歌的語言形式已經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開動腦筋,發揮想象,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編出新的詩歌來。他們可能會說“小熊畫面包,大象畫小船......”這裏可以讓個別幼兒示範仿編以後,再讓小朋友們互相編,讓每個幼兒都表現的自我的機會。這樣,活動的難點也就解決了。

5、遊戲《幫小畫家找畫》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遊戲,進一步感知動物的腳印,同時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染個一半幼兒手拿畫有各種小動物腳印的圖片,另一半幼兒手拿畫有相應的小動物的圖片,然後讓小朋友一一對應幫手裏的“小畫家”找畫,看誰先找到。

最後,我對小朋友說:“小動物們一直站在雪地裏太冷了,他們要回家了。我們和這些‘雪地裏的小畫家’說再見吧!”同時,畫面上也出現小動物邊揮手邊踏步走的情景,以此來結束活動。

我們都知道,語言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次活動中,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孩子,爲他們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他們在“回答提問、自由討論、朗誦詩歌、表演詩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創編,從而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蘭蘭過橋》。

(一)說教材

本教學設計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讀爲主線,由“初讀”到“細讀”到“精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朗讀、表達中感悟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試圖採用“扶”與“放”相結合,再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讀,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並自主、合作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裏始終處於積級主動的學習狀態。通過“求異、創新”及“課外練習”收集有關橋的圖片、文字,舉辦拓展活動——展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內容結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什麼樣的橋?在哪裏見過?快把你見過的橋說給同學、老師聽。(學生自由答)

2.課件(出示不同橋的圖片)邊播放邊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橋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着的巨大的作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橋也在不斷地變化着。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課題),課文裏所講的橋會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二、初步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蘭蘭跟爺爺過了幾種橋?各是什麼橋?

(1)你是從課文的哪個地方找到這個答案的?

(2)鼓勵引導:你很會讀書,請再往下讀課文,看看爺爺是怎麼告訴蘭蘭的。

3.課文的哪段寫潛水橋?誰來讀讀?

4.課文的哪段寫塑料橋?誰願意讀讀?請舉手的學生齊讀。

5.再讀全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教學目標

1、學會5~10自然段的5個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塑料橋的輕巧簡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瞭解課文中介紹的兩種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五)、說板書

我的板書採用文字式,把課文中關鍵詞句列舉出來,簡單明瞭,能讓學生更清晰理解、記憶課文內容。

潛水橋:架在水裏 玻璃磚造 像一幢長長的房子

塑料橋: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準備:

課件、圖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觀察天氣變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生字,看圖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雷雨的課件,問:小朋友,剛纔我們看到的是夏天什麼時候的景象呢?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你們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嗎?請自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齊讀。

(注意:垂是翹舌音。壓是多音字,在本課讀一聲。)

3、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4、擴詞練習

5、說記字方法

6、抽生分自然段讀文,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評議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想想本課寫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

2、出示雷雨前的圖,誰看着圖來說說雷雨前的景象。誰來讀讀雷雨前的景象,從他的讀書聲中,你們有什麼感受?(壓抑)讓我們一塊來看看此時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課件,你現在有什麼感受?帶着這種感受再讀一讀,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評議。是啊,雨前的氣氛真可怕,想讀的小朋友一起來讀讀。

3、不一會兒,雨下起來了,出示圖,看,雨中的景象怎樣?誰來說說?

誰來讀一讀,你們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從哪兒感受到的?誰再來讀讀。配雨聲齊讀。

4、漸漸地,雷聲和雨聲都小了,天也亮起來了,雨後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看圖說一說,誰來讀一讀,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把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吧。(可畫畫、可表演、可讀讀等)上臺展示。

5、雨後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請你們看着畫面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齊讀。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者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麼?自己動筆寫一寫。

6、雷雨真是神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天氣時好時壞,變幻莫測,十分有趣。不過,只有細心的小朋友纔可以感受到。你們願意做細心的孩子嗎?讓我們一塊兒來觀察,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寫成日記吧。

四、拓展訓練

1、感情朗讀

2、觀察天氣,寫日記。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自己對略讀課文的認識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精讀課文教學的多,研究略讀課文教學的少。基於這點,我邊實踐邊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從略讀課文承擔的教學任務看,它也同樣重要。每組兩篇略讀課文,緊緊地跟在精讀課文之後。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的遷移,使學生在講讀課文中所學到的各種方法,在此有一個充分的實踐機會,是精讀課文的練兵場,它和精讀課文共同承載着深化單元訓練重點的任務,比如說,第二單元總的情感目標是: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總的能力目標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彩色的翅膀》這篇略讀課文,就是對“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的” 一個補充、深化,對“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的一個實踐和訓練。 爲什麼羅嗦這麼多來討論略讀課文的重要性呢?因爲前幾年我自己就不很重視略讀課文的教學,你想,沒有生字、詞的教學任務,也不考試,讓學生自己讀讀就是了。但現在想想,那真是錯誤的。

二、談談本節課的教學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有兩個:

一是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是繼續領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綜觀本課教學,我注意了五個方面問題:

(一)、充分預習

我覺得五年級的學生了,都應該養成一個預習的好習慣了。這對講讀課文很重要,對略讀課文更重要。學生充分的預習可以克服略讀課文篇幅長、教學時間短的不利因素。學生在預習時,就已經讀準了字音,讀通了句子,從而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明確任務

本節課,我從課前的連接語入手,讓學生迅速地提煉出兩個學習任務,即教學目標。第一個學習任務,是個次要目標。即,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小高爲什麼要把昆蟲帶往寶石島。這個目標設立有兩個意圖,其一,訓練學生快速默讀,培養學生迅速提取、整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其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體內容。由於是次要目標,也不難。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的時間比較短,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 第二個學習任務是個重點目標,即:抓住關鍵詞句,交流讀文後的體會,這個目標的落實,正是單元訓練重點——“讓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的前提。我整堂課的教學,主要圍繞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展開,花大氣力來落實這個重點目標。教學中,我讓學生認真讀課文,走進的字裏行間,靜靜地看,細細地品,找到最能體現出戰士熱愛海島的詞語句子,然後,緊緊地抓住這些關鍵詞句去體會,真正感受到戰士對海島對祖國的熱愛。

(三)、寫出批註

爲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我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第二遍默讀,邊讀邊要畫出相關的詞句,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這個過程就是寫出批註的過程。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講“不動筆墨不讀書”,教育他們,讀書過程中,一定要邊讀邊想,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並把讀書的感受寫在旁邊,留下思考的痕跡,也就是寫出批註。這是一種很好的引領學生潛心讀書的方法。讓學生邊讀書邊寫批註的做法,我已經在自己的班級中堅持三年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突出重點

在學生交流自己讀書體會的環節中,我也很好的領會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點。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戰士熱愛海島的?”學生可以從中找到很多有關戰士熱愛海島詞句。對這麼多詞句的體會,在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重點指導理解句子時,我主要引領學生深入地理解了一個句子,就是“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這個小瓜”。首先幫學生喚起自己照料嬰兒的回憶,體會到照料嬰兒怎樣不容易,然後創設幾個情景,如,當下暴雨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颳大風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嚴重乾旱時,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照料小瓜如何像撫養嬰兒一樣不容易,從而更進一步地使學生體會到戰士愛海島的思想感情。 重點指導“朗讀”時,也是抓住了一個句子,就是戰士怎樣吃瓜那段。教師通過讓學生做動作表演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體會,然後再指導學生個人讀、齊讀,讀出了戰士自豪、喜悅、激動和不捨之情。這樣,以讀代講,以讀促思,達到了訓練朗讀,理解了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另外,我想說的一點是,在教學環節的編排上,我也時刻本着“突出重點”的原則。本課有些四字詞語也很美,像碧空如洗,波濤起伏;還有插敘的知識。但由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不宜貪多求全,這些地方就不用講,而可以讓學生在寫課內讀書筆記的時候再做簡單的指導。“捨得捨得”,有“舍” 纔有“得”。一堂課,要圍繞教學重點安排各個環節,對落實教學目標作用不大的環節完全可以刪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有所得,否則,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哪一樣都蜻蜓點水,造成訓練不紮實、不到位的後果。

(五)、讀寫結合。

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安排了一個讀寫結合的小練筆。在引導學生深讀了課文,深刻地體會到戰士們是如何去改造海島、建設海島的愛國深情後,我又用富有詩意的語言,鼓勵學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去想今天的海島又是什麼樣子,以 “海島新景象”爲題寫一段話。我想,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內心一定涌動着許多屬於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說出來不快的感覺。此時,我剛好就爲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傾吐的平臺,使學生從文本里跳出來,積極調動自己儲備倉庫裏原有的讀寫知識,以 “寫”促使“想象”,又用想象促使寫作內容不斷豐富、生動,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想象能力。這更是學生自己對內容的一個總結和昇華,更深刻地感知了課文。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今天這堂課在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有欠缺,學生對課文讀得力度還不夠,對有些語句的理解也不到位等。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我也是在摸着石頭過河,很多問題也感到迷茫,希望能借此機會向大家學習,希望老師們多批評多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課標對五年級的學段要求,本單元以“情”立意,以“感受親情”爲人文主題,以“有感情的朗讀和琢磨課文語言文字,學習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親情”爲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四篇課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樑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語言平實,筆觸細膩,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不顧別人勸阻毅然拿錢給我買書的故事,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的描寫,勾勒出一位辛勞、瘦弱、開明、慈愛的母親形象,字裏行間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本科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三、教案

本文情感豐富,每句語言都蘊含情意,但因爲是略讀課文,學習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華中的精華,在教學時,我緊扣目標,安排教學內容,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

第一環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孩子們,在上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我們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迸發出父愛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現父愛的力量呢?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世界,用同樣的方法,感悟母愛的力量。”通過回顧複習,注重了專題單元間課文之間的聯繫,知識的遷移,揭示了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揭示課題後,問:“你注意到了那個字?你如何理解課題的?”又爲更好感悟課文內容作一鋪墊。

第二環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邊讀邊感知主要內容是必備的能力,是閱讀的基礎。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讓學生試着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把覺得最有價值、最能幫助分析、理解課文的問題提出來。目的是鼓勵學生善於提問題,教會學生會提問題。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體會情深

因爲本篇課文時略讀課,文字淺顯易懂,所以本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動筆劃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注重閱讀批註的訓練。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再通過對母親外貌、行動、語言描寫語句的朗讀,解決了一箇中心問題“作者是如何表現母親的深沉?”體會了母情對我深深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敬仰。最後分角色朗讀全文。目的把學生支離分散的感受整體化一。

這個環節目的問題少而精重點突出,避免挖掘太多太細。“以人爲本”注重朗讀,再讀中悟、悟中讀。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情感共鳴

這個環節精心設計了從畫面、詩歌、古詩、名言等方面,讓學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愛。

設計意圖1、讓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共鳴,加深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喚起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再次感受偉大的母愛。2、對學生課外閱讀傾力引導。3、激起學生網上學習查找資料的興趣。

第五環節:昇華情感,情感內化

在《燭光裏的媽媽》樂曲聲中,讓學生寫出此刻最想對母親說的話。目的是把作者熱愛母親的情感內化爲自己的情感,進行人文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設計目的使學生與母親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融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解讀

1、內容概述:

《生日禮物》是西師大版一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短小活潑,意思簡明。課文寫生日那天,媽媽送給“我”一隻美麗、可愛的小鳥,而“我”卻把自己十分喜歡的小鳥放回了大自然。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兒童的生活和感知特徵,更有利於孩子們感受閱讀的樂趣。識字和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本課設計了11個要求學生認識的字,其中8個要求會寫。爲了突出生字,課文中每個生字的拼音都用紅色標出,起到加強和提示的作用。

2、地位作用

本單元有六篇課文,通過愛護動物、種草植樹、綠化荒山、節約用水等內容,樹立熱愛自然、關注環境的意識。本篇課文以生日那天爲特殊的時間情景;以“媽媽送給我的一份特殊的禮物---小鳥”作爲大自然的一個縮影;以“我放飛小鳥”這一行動,引導兒童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對加深兒童認識自然,熱愛自然,關注環境,愛護環境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清新、鮮明”的圖片刺激孩子們的視覺,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的願望。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三維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及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瞭如下教目標: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通過學習,使孩子們能夠把愛鳥與熱愛大自然和保護生態環境聯繫起來,增強環保意識。本課的重點是課文的最後一段,特別是“我想了想,打開鳥籠,放出小鳥。”這一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結合課後題充分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三、說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觀察、瞭解自己周圍有哪些鳥,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四、說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理解起來並不那麼困難,只要能拼讀拼音,就可以讀懂課文。但是,課文最後說“這是我送給大自然的禮物”比較難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前後聯繫體會:媽媽愛‘我’送小鳥給‘我’,‘我’愛大自然和小鳥,才把小鳥放回大自然,這是‘我’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見證。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所以,我的教法設計以引導爲主,適當穿插談話法。學生的學法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爲主,兼顧對行爲習慣地培養,如學會合作、交流、傾聽,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讀書方法等。

六、說教學流程

這首兒歌短小精悍,蘊涵感情豐富深厚,我打算以“自主識字---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爲主線設計教學,按照這一思路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三、再讀課文,合作交流。

四、深讀課文,理解品味。

五、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低年級孩子的無意注意效果較好,爲了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我打算創設一個過生日的情景。課始,課件播放《生日快樂》歌,並顯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告訴同學們今天是圖中小朋友的生日,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說下來。播放小朋友們熟悉的歌曲旋律,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孩子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感知課文,讓他們很快融入到課堂中來。等學生交流完畢,教師再提出“現在,你對這兩幅圖有什麼小問號嗎?”初步激起學生探究,質疑的慾望,然後導入課題,水到渠成。

爲了培養孩子們自主識字的能力,在教學的第二環節,我要用“識字寶貝”的遊戲,鼓勵學生利用拼音自瀆課文,畫出生字娃娃多讀幾遍,從而掃清閱讀障礙,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要學習的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換一換和編字謎等。學生充分學習後,課件出示小鳥生字圖,每一隻小鳥的嘴裏都叼着一張帶有生字的卡片。第一次逐一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告訴學生喜歡哪個字就讀得響亮些;第二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示意學生只要會讀就站起來搶讀;第三次出示所有的生字,先讓男、女同學輪讀,再比賽讀,看看誰站得端,讀得準,聲音更自信。然後是自我評價,能全部認讀下來的同學成爲本節課的“識字寶貝”,在認讀生字時,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讀,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展示的機會和享受參與的機會。我的醉翁之意在於讓孩子們不再機械的張口,而是興味盎然地讀和記憶。

《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第三個環節,我打算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讀懂的地方畫上笑臉娃娃,在不懂的地方畫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因爲學生的認知和理解不盡相同,這樣設計,可以讓他們各盡其才,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然後把問題拿到小組內解決,經過討論,不但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傾聽和交流的習慣。揚長避短,避免出現“弱的吃不了,強的吃不飽,或者吃了不消化”的課堂頑疾。活動結束,哪個小組對自己的交流滿意,就可以在課文裏面畫一顆“閱讀合作星”。通過自評和互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信心十足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當中。

“在知識的大廈中,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所以,當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入理解之後,按照課文順序在班內交流他們自己對文本的思考。重點是通過最後一段,“我想了想,打開鳥籠,放出小鳥”讓學生充分想象“我可能想了什麼?想的結果會怎樣?”爲了拓展學生思維,課件播放歌曲《小鳥,小鳥》,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讓小朋友們感知小鳥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和歡樂。從而鼓勵和別人說的不一樣的學生,深入體會“我”之所以放飛小鳥,是因爲愛護小鳥,更體現了“我”對大自然的愛,揭示課文的德育意義所在。

有人說“好的語言是98℅的文字+1℅的聲音+1℅的形”。在最後的拓展環節,教師不但要用極富感情的文字和聲音,還要利用自己積極的肢體語言感染學生,提出拓展話題“假如你是那隻小鳥,你可能會飛到哪裏?你想對‘我’說些什麼?”恩格斯曾把“思維着的精神”說成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研究這朵“美麗的花”怎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展開而至絢麗多彩。設計這樣的拓展題,不但可以激起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而且讓他們利用角色互換,從內心體會對小鳥的關心和愛所帶來的濃濃深情。達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已結而情尤在”的良好效果。

七、說板書設計

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板書不僅要體現課文內涵,更要適合兒童特點。因此,我的板書以簡明、活潑爲主。在交流的過程中,抓住“媽媽送給我一隻小鳥”和“我把小鳥放回大自然”這兩句,先板書本課的兩個主要人物“媽媽”、“我”,再板書兩個關鍵詞“送”和“放”,然後圍繞這四個字畫出小鳥的翅膀。此時教師總結,“我有了媽媽的愛可以茁壯的成長,小鳥有了我的愛能夠自由的飛翔,趁機板書“愛”和“大自然”,然後畫成一隻小鳥。整個板書是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不但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提示學生,大自然有了小鳥的身影纔會更加美麗,把“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根植於孩子們稚嫩的心田,伴隨着他們一起成長。

八、說後反思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理念,就可以指導出什麼樣的課堂。但是,再好的理論不付諸實踐,可能會成爲空談。所以,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把課改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完善,伴隨着課程改革一起成長!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兩隻鳥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這一組教材以保護大自然爲專題進行編排。本單元共4篇課文:

《兩隻鳥蛋》、《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失物招領》,它們有的是紀實文章,有的是童話故事,學生能從課文中感受到人類與

自然的關係,體會到關注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自己應該負起保護環境的義務。教材從內容到語言上,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

點,並結合低年級學生當前的認識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本課結合導語提示“我們

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大家都要愛她。”以兒童敘事詩的形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隻鳥蛋到送

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文章語言輕快、押韻,

一下子就抓住了低年級孩子的心。

2.教材位置

《兩隻鳥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在專題是“保護大自然”。本專題要學習的內容在

知識上要求學生認識64個生字,會寫30個生字;在情感上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態度上要培養學生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有愛護樹木

、保護環境衛生的願望和行動。學習《兩隻鳥蛋》,應該在學生認知生字的基礎上,喜歡朗讀詩歌,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提高學生保護

環境、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較難的詞語和句子。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漢語拼音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拼讀音節,也能夠藉助漢語拼音幫助識字與閱讀。並通過教材認識了600多個字,會寫300個字左右。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如藉助拼音識字、加一加、減一減、換部件、換偏旁等等。部分學生已養成了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初步瞭解了漢字基本知識,能努力把硬筆字寫得規範、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漢字的特點,區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逐步學會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而且通過模仿與練習,已初步學會了朗讀的技巧,願意朗讀課文。通過上學期大量兒歌與詩歌的學習,如《我多想去看看》、《平平搭積木》,學生對於本文的寫作體裁併不陌生。

但由於一年級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其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相對狹小,對於詩歌中重點詞句的理解能力還遠遠不夠。如課文的最後一小節:“我彷彿聽見鳥兒的歡唱,擡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這句話飽含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而作爲一年級學生如何去理解這樣一份展望呢?這也就增加了學文的難度。因此教學時老師要幫助學生增加體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採用自主、合作、讀中感悟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喜歡朗讀詩歌。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與寫字。

難點是體會文中重點的詞句。如“我彷彿聽見鳥兒的歡唱”,爲什麼是“彷彿”而不是真的聽見鳥兒的歡唱。“擡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作者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並能背誦課文

五、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導入課題”、“整體感知”、“重點深究”三個環節。第二課時完成“識字鞏固”、“寫字練習”、“拓展延伸”三個環節。下面,我重點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圖片導入,激趣引題

對於低年級學生,圖片的直觀性能很好的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觀。所以上課伊始,我採用圖片展示的方式把學生帶進鳥類的天堂,讓學生由衷

地讚美這些鳥兒,萌生對鳥兒的喜愛,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而這些圖中的鳥兒卻已經滅絕,這也將在教學最後告知學生,激起學

生的婉惜,繼而激發學生愛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位新朋友,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出示幾種鳥類的圖片,對鳥類的外形簡作描述,讓學生感受到鳥兒的美

麗,激發學生對鳥類的喜愛之情。

2.質疑引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小鳥是從哪裏來的嗎?引出鳥兒是由鳥蛋慢慢孵化出來,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與鳥

蛋有關的課文,好嗎?

3.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二)初步感知,識字學文

識字是1——2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只有在良好的識字基礎上才能去通讀全文,理解文本。所以教學之初,我先與學生一起初讀文本,讓學生藉助拼音的幫助,初步增加識字量。之後出示詞、字,與學生讀詞識字。本環節的設計主要考慮學生的識字量有限,藉助拼音和詞語先讓學生對生字的讀音有個正確的認識,並對字詞的意思有個初步的瞭解。根據現階段孩子的學習特點,在識字教學時,我以遊戲“送生字寶寶回家”創設情境,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結合兒童的已有經驗,與學生交流如何識記這些生字。幫助學生識字、解意,提高學生自我識字的能力,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1.請大家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同學們,讀得那麼認真,兩隻鳥蛋給大家帶來了很多詞語寶寶呢。(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詞語。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3.小老師領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現學生之間的幫扶作用。

4.同桌互讀,合作展示。凸顯語文學習中的合作意識。

5.出示生字。同學們認字可真快,現在只剩生字寶寶了,你還會讀嗎?教學中不斷表揚與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以“送生字回家”的遊戲,分別認讀各個生字。尋找生字之間的關聯,歸納識字方法。如:生字寶寶中有一對雙胞胎,他們是誰?三胞胎呢?爲什麼是他們啊?生字寶寶還給大家出了些謎語呢,你來猜一猜吧。引導學生識字的途徑、方法,體會學習漢字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7.最後,卡片認讀,鞏固識記。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指導。以確保孩子真真正正、紮紮實實地認讀字詞。

(三)再讀文本,走進詩歌

有了識字的基礎,學生再讀文本順暢很多。教學時我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並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讀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讀出感情。

1.請你去讀一讀課文,找一找鳥蛋是什麼樣子的?小男孩喜歡這兩隻鳥蛋嗎?學生找到後,出示鳥蛋,讓學生通過親手觸摸感受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指導朗讀。

2.這樣小小的、涼涼的鳥蛋,男孩喜歡嗎?你從哪兒知道的?指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去理解、朗讀出它的好玩。讀出男孩對它的喜愛之情,讀出自己對鳥蛋的喜歡之情。

3.那鳥蛋是怎樣在鳥媽媽的呵護下變成小鳥的呢?播放短片,配以簡單的旁白,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曼妙。

小鳥出生了。我終於從蛋殼中鑽出來了。好想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瞧,我的身上開始長毛了,媽媽每天都陪着我,餵我吃飯,我的毛也一天天變多,我的翅膀也一天天變硬了。我也長成了一隻漂亮的小鳥,像媽媽一樣可以歡快唱歌的小鳥了。

通過短片,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句子“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你是鳥媽媽,你的寶寶不見了,你會怎麼想?”

指導學生體會鳥媽媽的焦急不安,並指導朗讀。

4.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現在你打算怎麼做?”引出下文,課件出示。並讓學生通過自讀之後進行表演,來體會第三小節的重點詞。“小心地捧着”“連忙”“輕輕地”你爲什麼這樣做?一個問題貫穿整個小節,每一個重點詞,讓學生真真正正的換位思考,理

解文本。同時通過朗讀、表演,體會男孩是如何送還鳥蛋的。

5.課文最後一小節,是最難理解的一節。

“我彷彿聽見了鳥兒的歡唱”爲什麼是“彷彿”而不是“真的聽到了鳥兒的歡唱?”我首先與學生交流什麼是“彷彿”。學生會說“彷彿就

是好像。”於是我預設幾個句子:我彷彿聽見臺下有同學在唱歌。換句話說“我好像聽見有同學在唱歌。”老師並沒有真的聽見,只是在猜

測,好像是,卻不一定是。先幫助學生理解何爲“彷彿”。

現在的小男孩,他的手中捧的是什麼?他送還的是什麼?學生會說“是鳥蛋”。鳥蛋現在是小鳥嗎?所以它現在會“歡唱”嗎?但兩隻鳥蛋以後會變成兩隻小鳥,等它變成了小鳥,我們也就會聽到它的歡唱了。這樣突破了第一個難點。

“把目光投向了高遠的藍天”時,小男孩看到的是什麼?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來讀。在我範讀時,我會同時將課件中插入許多飛翔的小鳥,並伴有鳥兒的鳴叫聲,以給學生創設情境。孩子們你們聽到了什麼?睜開眼睛你們看到了什麼?只要我們都去保護鳥類,我們將會在這片藍天上看到更多更美的鳥兒。通過情境創設,理解解決第二個難點。

3.讀後提問:你喜歡這個男孩嗎?爲什麼?與學生再讀文本,感受男孩對小鳥的關愛。

(四)拓展延伸,挖掘主題

再次出示課前展示的鳥類圖片。

1.同學們,還記得課前我給大家帶來的新朋友嗎?我要很抱歉地告訴各位,這些鳥兒已經滅絕了。

2.理解“滅絕”的意思。

3.配圖簡作情感鋪墊,讓學生感覺到保護鳥類的任務刻不容緩。.一隻只的鳥兒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留住它們?

4.提出保護大自然的重要,與學生髮起倡議,保護鳥類,保護植物,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齊背課文,向鳥兒表達我們的決心。

5.師小結: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保護我們身邊的每一隻小鳥,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吧。現在就讓我們懷着對那些已經離開的鳥兒的懷念,試着背一下本課好嗎?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讀、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

以上內容便是我對《兩隻鳥蛋》這一課所做的分析與設想。我試着在新課標精神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積極的、努力的嘗試。當然,也還存在着很多不足,還需要改進,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