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什麼叫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爲,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爲什麼要這樣教。

 二、說課的意義

說課活動的好處很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根據我們的實踐和理解,說課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上幾節課,再請幾個人評評課。上課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通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爲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2、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我們檢查了很多教師的備課筆記,從總體上看教師的備課都是很認真的。但是我們的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備怎樣教,很少有人會去想爲什麼要這樣備,備課缺乏理論依據,導致了備課質量不高。通過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去思考。思考爲什麼要這樣教學,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3、說課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通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樣就可以克服教學中重點不突出,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5、說課沒有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

上課聽課等教研活動都要受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說課則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時間也可長可短,非常靈活。

 三、說課的基本原則

按照現代教學觀和方法論,成功的說課應遵循如下幾條原則:

1、說理精闢,突出理論性

說課不是宣講教案,不是濃縮課堂教學過程。說課的核心在於說理,在於說清“爲什麼這樣教”。因爲沒有在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只知道做什麼,不瞭解爲什麼這樣做,永遠是經驗型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執教者必須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主動接受教育教學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並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2、客觀再現,具有可操作性

說課的內容必須客觀真實,科學合理,不能故弄玄虛,故作艱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的專業術語。要真實地反映自己是怎樣做的,爲什麼這樣做。哪怕是並非科學、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實地說出來。引起聽者的思考,通過相互切磋,形成共識,進而完善說者的教學設計。

說課是爲課堂教學實踐服務的,說課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環節都應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說課僅僅是爲說而說,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那就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花架子”,使說課流於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靈活性

說課可以針對某一節課的內容進行,也可以圍繞某一單元、某一章節展開;可以同時說出目標的確定、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進行程序的全部內容,也可只說其中的一項內容,還可只說某一概念是如何引出的,或某一規律是如何得出的,或某個演示實驗是如何設計的等等。要做到說主不說次,說大不說小,說精不說粗,說難不說易;要堅持以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拘形式的原則,防止囿於成規的教條式的傾向。同時,在說課只要體現教學設計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學特長。

 四、說課的類型

說課的類型很多,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法。

按學科分:語文說課、數學說課、音體美說課等;按用途分:示範說課、教研說課、考覈說課等;但我們從整體來分,說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實踐型說課,一類是理論型說課。實踐型說課就是指針對某一具體課題的說課。而理論型說課是指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

 五、說課的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說課的關鍵。不同的說課類型說課的內容自然也不同。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主要研究的問題。

說課是教師間的業務交流,其根本宗旨是爲了追求課堂教學的優化。備好課是說課的前提,而說課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備課做出科學的分析和理解,從而證明自己的備課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根據我們的實踐,實踐型說課主要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教材

說課,首先教者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爲對教材理解透徹,才能制定出較完滿的教學方案。說教材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教材簡析。任何一門課程的教材,從其知識內容到編排形式,都會構成一個系統。要說出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就需要明確本課題或章節內容在整個學段、一個學年的教材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在教學中重視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準確地認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時備課中所規劃的課時結束時要實現的教學結果。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計算××習題”一類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課時目標制定中還要提出思維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目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和興趣、習慣培養目標。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一是教學大綱的規定,二是單元章節的要求,三是課時教學的任務,四是教學對象的實際。要把這四點結合在一起統盤考慮,再來確定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從而明確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關鍵。說清楚本課教學內容包含哪些知識點,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學內容的,教材敘述語言與例題怎麼搭配,按什麼順序展開的例題與習題的分佈類型,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是什麼。

此外,在以上“說教材”的常規內容基礎中,我們可以增添教師的個人思維亮點。例如對教材內容的重新組合、調整以及對教材另類處理的設計思路。

2、說教法

主要說明“教什麼”的問題和“爲什麼要教這些”的道理。即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後聯繫並說出教者是如何根據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的。例如,爲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理論依據;爲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採用的手段和理由;爲處理某個習題所採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選擇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於教師對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把握,但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始終貫徹“具有啓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性別”的原則。因此,說課者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而且,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還要創造性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

3、說學法

說學法不能停留在介紹學習方法這一層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說如何實施學法指導上。主要說明學生要“怎樣學”和“爲什麼這樣學”的道理。要講清教者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動意識的;還要講出教者是怎樣根據年級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學習規律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特別在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爲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是本次新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這也將成爲我們所有教師教學中的“指揮棒”。要說好學法,首先必須深入研究學生,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重新擺正師生的位置。要改變陳舊的師者在講臺上滔滔不絕、面部表情呆板、“我講你聽”,學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你問我答”的教學模式。其次,要注意對某方法指導過程的闡述,如教師是通過怎樣的情景設計,學生在怎樣的活動中,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領悟出何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即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樂學”。

4、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的基本內涵是課堂結構,從教師的整個說課過程來說,應該是精華、高潮所在。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爲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通常,教學過程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說課者要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針對學生實際,藉助哪些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的基本教學思想說明白。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節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講。另外注意一點是,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爲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大綱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這裏說明怎樣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教學,怎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活動和諧統一,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知識傳授與智能開發的和諧統一,德育與智育的和諧統一。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要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解決難點運用什麼方法。

(4)說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

(5)說清楚課題的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說教學程序,還要注意運用概括和轉述的語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儘可能少用課堂內師生的原話,以便壓縮實錄篇幅。

說過程。這是說課的重點。就是說說你準備怎樣安排教學的過程,爲什麼要這樣安排。一般來說,應該把自己教學中的幾個重點環節說清楚。如課題教學、常規訓練、重點訓練、課堂練習、作業安排、板書設計等。在幾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自己教學設計的依據說清楚。這也是說課與教案交流的區別所在。理論型說課與實踐型說課有一定的區別,實踐型說課側重說教學的過程和依據,而理論型說課則側重說自己的觀點。

一般來說,理論型說課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觀點理論型說課是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立場鮮明。

2、說實例理論觀點是要用實際的事例來證實的。說課中要引用恰當的、生動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是說課的重點。

3、說作用說課不是純粹的理論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我們要在說課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把該理論在教學中的作用說清楚。

 六、說課的方法和技巧

“說課”是一種新興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師在特定的場合,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或教研人員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節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不斷趨於完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狹義的說課是指教師以口頭表達的方式,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爲依據,針對某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爲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

說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是教學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說課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廣大領導和教師的廣泛重視與關注,爲教學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幾年各校的年輕教師越來越多,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新教師的培養工作。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而言,摸不透“說課”時應該“說”什麼,怎麼“說”。而由於說課是有一定的時間要求的,所以只見講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駛”,說、說、說;聽者雲裏霧裏都跟不上趟。這樣的說課,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爲了幫助青年教師認識說課,現就說課談一下個人的幾點看法。

走出誤區,從本質上理解“說課”。

誤區之一:說課就是複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繫,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爲一談。說課稿是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的,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鐘之內爲宜;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複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爲,即體現了“教什麼”、“怎麼教”。

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它雖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華部分(說課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爲藍本,作爲參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即思維內核。簡單地說,說課稿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爲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準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準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裏,設計的依據是什麼,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是一種更爲嚴密的科學準備。

誤區之三: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說學習方法有失規範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教師在這環節中多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啓發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等。至於教師如何啓發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爲: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

誤區之四:“一窮二白”,說課過程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裏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七、說課的範例

1、實踐型說課的例子:《我家的小院》

我家有個小院子。院子裏種着許多花草樹木,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初春,迎春花開出金燦燦的小黃花,最先迎來了春天月季花像一張張笑得合不攏嘴的小臉。地上長着厚厚的苔蘚,像鋪上一層綠色的地毯。 盛夏,茉莉花散發着陣陣清香。海棠開着耀眼的紅花。葡萄架上的綠葉,一片挨着一片,密密層層。站在葡萄架下,擡頭可見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掛滿了藤架。深秋,枯黃的樹葉像飛舞的黃蝶從樹上一片片飄落下來。可是,萬年青的葉子仍舊碧綠碧綠的,顯得格外精神。一盆盆菊花正開得茂盛。隆冬,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給萬物披上了銀裝。那些嬌慣的花草都住進了溫暖的屋子,臘梅花卻昂首挺胸,迎着風雪,無所謂懼。

說課問題:

(1)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何確定,如何落實這些目標?

(2)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讀懂長句子。請你說說如何教學文中劃線的兩個長句子。

(3)請你寫出本課的板書設計,並說說你設計的思路。

2、理論型說課的例子:

(1)學法遷移是我們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請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舉例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正遷移,克服負遷移,提高教學效率。

(2)新課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率。請你結合自己任教的學科,舉一個成功的例子和失敗的例子,分別說說。

(3)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在教學關係上,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學生自身發展的主體,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應當充分受到尊重,給予其展現的機會。請你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4)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在教學方法上,必須體現教與學的交融,重視教法與學法的相互轉化。教師的教是教學生去學,教是爲學服務的,教是爲了“不教”。在具體操作中,要重視課堂訓練,通過語言文字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請你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八.說課及聽說課的評價:

衡量說課的好差,我認爲應將常規教學的合理成分與素質教育的理論結合起來去衡量。教學是門科學,千百年來優秀的教學思想都是當今素質教育應包容的。教學論、認知論、信息論、系統論等思想應合理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具體地說:

1.優化教學目標

(1)制定目標要全面(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基礎知識、學科能力、德育滲透)

(2)制定目標要適當: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符合學生實際,要有“識 記、理解、運用”等層次要求,不要隨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標要具體:要將大綱中的總體性,綜合性目標分解成本節課的具體的目標。只有具體了,才能使教師可操作,可檢測。

(4)制定目標要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要準確、簡明。

(5)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得當:重點應突出,難點要突破(看講練效果)

2.優化教學過程

(1)創設良好的教學起始情境:表現在以下幾點

導課的銜接性、導課的啓迪性、導課的含蓄性、導課的生動性、導課的創新性……

(2)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應體現出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認知規律。

(3)體現師生雙邊活動:教與學是民主、合用、互動的關係。能否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是衡量說課的主要標準,尤其是以思維爲主的智力參與程度。

(4)教學時間安排是否恰當

(5)教學有法、得法,力求新穎、靈活、實用、有效。

(6)善於發掘德育滲透點

3.優化智能訓練及反饋,構建“輸出——反饋——調節——再輸出”的教學信息傳遞系統。

4.優化教學手段:

(1)板書設計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2)語言洗練、流暢。

(3)媒體運用得當、有序、互補性、簡捷性好,有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當然,說課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爲這畢竟是“嘴上讀兵”,看不到教師如何臨場發揮,看不到教師駕馭課堂的藝術,也看不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學生實際思維的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必須把說課與集體教研、優質課等形式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水平。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天鵝的故事》主要講了一羣天鵝爲了生存,在一隻老天鵝的行動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而又壯觀的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文章情節感人,令人深思,同時又能給人以啓迪。文章語言優美,款款讀來,使人對這羣可愛的鳥兒頓生喜愛之情,是一篇朗讀訓練的好教材。課文清晰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情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文章。課文中描寫天鵝破冰的場面,既有典型場面描寫,又有整體場面描寫,是指導學生學習寫作的好文章。

  二、 說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理解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愛護珍惜動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三、 說教法、學法

1、先從整體把握課文的情節,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老天鵝及天鵝羣的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

2、通過朗讀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感悟,並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情。

3、朗讀感悟、自讀自悟。

4、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四、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齊讀課題。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板書:破冰

二、新授

1、本文三次寫到天鵝的叫聲,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天鵝叫聲的語句,朗讀揣摩:這三次叫聲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叫聲表達了天鵝怎樣的內心世界

2、交流。第一次:

(1)交流出示:這時,從一大羣天鵝。

(2)理解清脆)

(3)指導朗讀。

(4)這清脆的啼叫聲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表達了天鵝怎樣的內心世界自由朗讀三、四小節,把你認爲重要的詞、句畫出來。

(5)交流

(6)小結。

(7)指導朗讀。

第二次:

1、指名讀第二次叫聲,注意破折號要延長。

2、交流討論:這叫聲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讀五、六小節,畫出最讓你感動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3、組織交流。指導理解破冰勇士。指導體會天鵝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和團結拼搏的可貴品質。

4、指導朗讀。

第三次:

1、引讀。

2、指導學生抓住昂着、挺着胸、來體會天鵝們爲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3、指導朗讀。

4、引讀最後兩小節,說說我爲什麼放下了槍

5、總結齊讀課文。

三、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鳥也很可愛,說說理由。

四、作業學了課文,你一定很感動,你想對老天鵝說些什麼請你把他們寫下來。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以鳥語爲線索,作者通過插敘的方法,回憶了鄉村中雲雀、麻雀的叫聲,記下了作者所見識到的人們爲追求鳥語而作的種種努力,用都市中散步時突然聽到鳥叫聲的感動來表明:人們正在爲生態問題而做的不懈的努力。最後愛人的那句:“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實際上一語雙關,既指月亮出來了,鳥兒歸林了,也指經過人們的努力都市中的生態環境開始有了好轉。整篇文章表明瞭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嚮往。

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品味文章的語言

二、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 導入新課

我的家在農村,門前有一個大大的池塘,一到夏天,池塘裏開滿了蓮花,鴨子在蓮梗間跳着優美的芭蕾。周圍是大片的農田,屋子的四周有我親手栽下的22課枇杷樹,三九時節樹上便會掛滿白色的粉粉的花,來年的端午前後樹上便會掛滿果子,那時會有各種各樣的鳥兒爭吃樹上的果子。你們說老師的家鄉美不美?

(二)分析課文 比較兩種生活

問題1、

文章中也有兩小節是寫鄉村生活的,請你找出這兩小節,大聲地朗讀這兩小節,用這兩小節的內容爲老師的家鄉增彩。

[明確]

這裏主要是文章的第8、9兩小節,要注意文章對雲雀、麻雀的細節描寫。如:“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許是雲雀知道人們在看她”“盡往有糧食的地方鑽”。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充分感受到鳥語花香的鄉村生活的美好。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找幾幅關於鳥的圖片,找幾支關於鳥的聲音的音樂增強學生的這種感受。

問題2、與老師的家鄉相比,作者生存的大都市是怎樣的呢?

[明確]可以引導學生藉助一般大都市鋼筋、水泥、鐵籠子的生存環境來描述作者的家鄉。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到作者的家鄉有鳥聲,理由是和愛人一起散步聽到鳥聲,那麼老師就由此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2—5)小節體會“新修”、“突然”、“一驚”、“最真切”、“幾分感動”、“喜形於色”、“提神、鎮痛、療傷”這些詞的表達作用。

[明確]這些詞表明瞭都市中這幾聲鳥叫聲來之不易。

問題3 、讓學生說說喜歡作者家鄉還是喜歡老師的家鄉。

[明確]學生會分爲兩派,一派傾向於都市生活,因爲都市生活現代。一派傾向於鄉村生活因爲它美麗、它貼近自然。

(三)分析課文 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

問題1、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明確]讓學生結合本文談談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當然是“繁華大都市中的悠閒鄉村生活”

問題2、人們爲追尋“鳥語”作了怎樣的努力?

[明確]1、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

2、建人工的鳥語林

3、養寵物鳥

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在其中享受到的樂趣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問題、文章的第五小節說“鳥語具有提神、鎮痛、療傷的作用”,從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例:置身於鳥語的夢幻中,一切都變得純粹、優雅、安寧。

(五)結束全課

這麼皎潔的月色,這麼美妙的鳥語,讓我們也一起來三個步。如果沒有鳥語那是多麼的冷清,好在“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讓我們都來一起爲之而努力吧!

向晚時分,我陪愛人到公園去散步。

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園,狹長,半自然,依水築路,頗具水鄉特色。突然聽到鳥的叫聲,清脆而婉轉。我一驚,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來聽到的最真切的鳥語。如此近距離,不能不讓我生出幾分感動。

“是什麼鳥?”“黃鸝,兩個黃鸝鳴翠柳。”愛人脫口而出,喜形於色,完全不像久病後的康復者。顯然是鳥語的作用。

鳥語如歌,一隻鳥就是一個歌手,一個大徹大悟的歌手。鳥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發生什麼,即便在呻吟,也不放棄,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鳥語引路,我的面前打開了一片記憶的天空。

最有鄉土情結的要算俗稱叫天子的雲雀,也叫雲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動感。靈如雀,形似燕,飛入雲,叫滿天。初夏時節,小麥抽穗,勞作後稍事休息的牛兒正搖着尾巴,悠閒地吃着農民從麥田裏扯起的燕麥或從溝壟邊割來的青草,這時就有云雀從草叢中“嗖”地射出,像鳴鏑,直衝雲霄。隨着吱嘎吱嘎的叫聲滿天盪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許是雲雀知道人們在看它,又怕因爲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遼遼遠遠地叫,然後一動不動地定格在那兒,像依附着什麼,只把一雙翅膀扇動。雲雀的叫聲裏,溢滿了小麥灌漿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語言簡短得像方言。麻雀小,盡往有糧食的地方鑽,成羣結夥,吵鬧聲不絕於耳。麻雀的叫聲與趕秧雀的姑娘的歌聲交織在一起,成爲稻草人的音樂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觀。

鳥語給我們幻想,讓我們迷惑。鳥語的情感,鳥語的色彩,使我們始終無法窮盡其奧妙。

對鳥語的模擬,大概是藝術家們激發創作靈感的一條通幽的曲徑。劉天華是一個用手指抵達鳥語的高人。他創作的二胡曲《空山鳥語》是解讀鳥語的一次嘗試。兩根弦,流淌出山與鳥的和諧之源,天籟之音。在鳥語的招引下,我們感受着樂曲音色的聽辨和情緒布陳的風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萬物的無窮之大。置身於鳥語的夢幻中,一切都變得純粹、優雅、安寧。

我到過武漢東湖邊的鳥語林。那可真正稱得上是鳥語天空。那些悅耳動聽的鳥語無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鳥語斑斕,直讓人順利地完成了從聽覺到視覺的過渡。你看,那麼多鳥的花冠,鳥的羽毛,鳥的翅膀與它們個性迥異的叫聲相得益彰,成爲大自然天造的傑作。以鳴禽爲亮色,組成了一個偌大規模的歌劇院。丹頂鶴、綠孔雀、白鸛、紅腹錦雞、金雕、烏雕,還有來自異國的金剛鸚鵡、黑天鵝、火烈鳥……全都雲集於巨大的鳥類活動網之下,又不捨其飛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賞鳥語林的設計宗旨:既求鳥類生態環境,又求造園藝術精美。走進鳥語林,你不能不萌生與鳥們交流的意想與慾望。

衆多的鳥語,就像潤物的細雨,構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啓蒙教材。鷓鴣喊雨,喜鵲報喜,布穀催耕,雁過留聲……鳥語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人間四季,天下六合,鳥語,原來是會歌唱、會飛翔的星辰。

或許生態是一個矛盾體。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長,才構成了萬物生靈的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講,留住鳥聲,讓鳥語滋潤或者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又成了我們別無選擇的一種責任。

我們行走着,月亮出來了,愛人說:“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

說課稿 篇4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小學《品德與社會》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第四課《當災害降臨的時候 》中的第一課時《無情的災害》。

一、說教學內容

本單元以人類的家園爲主線,引導學生認識人類與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的關係,通過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存在問題,在災難面前人們所做的努力,讓學生心中形成環保意識,感受我們在自然災害面前所帶來的損害,以及在人類自救互救中閃現的真情。本節課“自然災害”對於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五年級學生來說,雖然有所瞭解,但對自然災害的無情以及造成的巨大損失的認識比較膚淺,對於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認識不足。而本課的活動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深刻感受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性。到底怎樣才能拉近學生與話題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有所感悟呢?找準切入點顯得尤其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學情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爲以下兩條:

1、 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網絡蒐集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瞭解其到給人類和社會的危害。

2、 小組合作利用網絡蒐集資料、整理資料,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

3、 認識自然災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時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程標準、學生的學習實際,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的重、難點確立爲: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網絡蒐集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瞭解其給人類和社會的危害。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少,綜合能力不夠全面,這堂課需要學生收集有關自然災害方面的資料,很多資料在書籍或網站上都有,但是有些學生因家庭條件限制,也許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完成,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落實突破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品德與社會》課,是“學”的課程而非“教”的課程,因此這堂課在教法上主要是以情感渲染爲主,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災害的冷酷無情。在學法上我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網絡高速發展的現代生活,網絡已經成爲人們不可或缺的蒐集資料的重要渠道,而五年級的孩子往往只對網絡中的遊戲功能感興趣。對於利用網絡蒐集、整理資料應該說還是一個盲區。因此,本節課我決定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優勢,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利用網絡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學會科學合理的分工合作,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收集材料,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單純的接受式學習變爲主動參與式學習。學生通過蒐集、彙報的方式,在活動中自主體味、自主探究。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從學科特點和孩子的認知現狀出發,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擬定了以下教學框架:

(一)談話導入

這學期我們學校少先隊都開展了哪些活動?學生交流到給雅安地區的同學捐款引出最近四川發生的雅安地震。

(二)從印象最深的地震談起

觀看雅安地震發生時的學生逃生視頻讓學生認識到地震的可怕危害。之後拋出問題:“地震給人類到來了無盡的災難,那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無情的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嗎?”激發學生的求知期望。看過《地震小百科》視頻,教師通過學生的彙報過程,認真地傾聽,適時總結。並通過同桌合作網絡搜索、填寫調查表,瞭解歷史上發生的大地震帶來的損失使學生深入感受地震災害的危害之大。

然後相機指導學生閱讀《中國地震帶分佈圖》,看看哪些地區易發生地震,從地圖上找到我們的家鄉,瞭解我們威海與曾經發生過唐山大地震的京津唐渤張地震帶近在咫尺。

(三)擴展到其它自然災害

針對威海本地頻繁發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學生自主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通過網絡搜索展開專題研究,之後上臺通過調查表、圖片、視頻等形式彙報交流。讓孩子們明白除了地震之外,還有一些像水災、旱災、火山等自然災害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威脅。

以圖片配字和視頻的形式出示各種災害所帶來的傷害,讓孩子們重溫那悲慘的一幕一幕,給學生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意識到自然災害的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災害?作爲小學生我們能做些什麼?”提出質疑,激發起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昇華學生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情感,發自內心地想要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都是地球的主人,防災、減災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應該從我們每個人做起。課後作業是用搜集到的資料來出一期“自然災害報”,並向周圍的人宣傳自然災害的危害和減少自然災害的知識,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六、說板書

板書是畫了一個破碎的心的簡筆畫,將學生交流到的各種災害寫在上面,簡單明瞭,突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本節課,我通過圖片及影象資料,爲學生再現了災害的場面。瞭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及其帶給人類和社會的危害。認識自然災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時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但畢竟“學無止境”,我的教學設計還有待於改進,懇請各位專家給予指點。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生物學下冊第四章第三節一一《輸送血液的泵一一心 髒》下面,就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序 等方面說說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人體體內物質的運輸是依靠人體循環系統來完成的。人體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兩部分。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組成。其中心臟是推動血液在體內循環流動的動力結構,所以本節的重點是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這節課的內容爲學習血液循環奠定了知識基礎,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心臟的位置。

2、理解人體心臟的活動規律。

3、掌握人體心臟的結構特點,以及與其相連的血管。

(二)能力目標:

(1)識圖能力的培養,通過觀察,識別人體心臟的外形圖,解剖圖和圖示的方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新鮮的豬心臟,觀看課件的有關內容,使學生掌握觀察心臟結構的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總結心臟瓣膜與心臟內血液流動的關係,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過有關內容的學習,說明體育鍛煉對心臟的有利影響,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心臟潛力,增強體質。

(四)教學重點分析:人體心臟結構和與其相連的血管關係複雜,它們共同構成血液流動的管道,心臟是促使血液在這個管道中流動的重要動力器官,掌握這部分知識爲下一節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因此,心臟的結構及其相連的血管是本節課的重點。

(五)教學難點分析:血液在心臟內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即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這是由於心臟內具有瓣膜,心臟瓣膜只能朝一個方向開啓,從而控 制血液在心臟內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且,心臟瓣膜的位置及其開啓、關閉與心臟內血流方向的關係是比較抽象和複雜, 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那麼如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說教法

1、自學導思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直觀教學法。通過觀察新鮮的豬心臟,媒體動畫演示,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逐步將學生從感性的認識引導到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三、說學法

1、指導觀察新鮮的豬心臟,圖片和媒體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着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髮現並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繫,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並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學習。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運用。

四、教學程序

首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學生觀察課件內容,老師舉例說明汽車開動要用發動機,抽水要用水泵,人體內血液流動也需要動力,這就是心臟。設問:那麼心臟有什麼樣的結構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動力作用呢?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引入新課。

其次,新知識傳授(約35分鐘)

1、學生活動:要求學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臟搏動,初步瞭解心臟的位置。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胸腔透視圖,心臟的位置。展示人體心臟外形圖,觀察心臟的形態,識別人體心臟的各個方位。

2、識別心臟的各個方位後,通過觀察豬心臟的掛圖結合課件,講授心臟的結構。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比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人體四種基本組織,同時設問: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心房與心室有什麼不同?左心室與右心室又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講出心臟的組成及心臟壁的厚薄。然後結合人體心臟解剖的課件,分部觀察人體心臟的四個腔,使學生明確左心房與左心室相通,右心房與右心室相通,左右兩邊不相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新鮮的豬心臟,找出與心臟相連的幾條大血管。同時教師邊講邊畫出心臟結構簡易黑板圖,肯定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最後用課件展示心臟解剖圖,要求學生寫出心臟四腔及連通的大血管加以鞏固。這樣,由分解到綜合最後形成整體概念,重點突出,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人體心臟的結構。

3、在學生掌握心臟的結構及其相連血管知識的基礎上,講授心臟瓣膜的位置及其開啓關閉與心臟內血流方向的關係,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爲突破難點,我準備利用多媒體手段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68頁,通過指導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然後,課件展示人體心臟瓣膜縱剖放大圖,指導學生觀察人體心臟瓣膜的位置與開關方向;緊接着課件展示人體心臟瓣膜橫剖面放大圖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瓣膜的分佈及組成。設問: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有什麼特殊的結構?通過觀察與提問使學生明白心臟中有房室瓣和動脈瓣,房室瓣位於心房與心室之間,只能朝向心室開,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能朝向動脈開。在此基礎上,爲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心臟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課件展示血液在心臟內流動的動畫圖,顯示血液在心臟內流動的方向與心臟瓣膜開閉的關係,同時設問:同學們,從圖中我們看到血液在心臟中是如何流動的?心臟瓣膜在血液流動中起什麼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從而歸納出瓣膜的開閉與血液流動的關係: 即心臟瓣膜能控制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也就是隻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

倒流。這樣通過多層次,多方向的反覆觀察和教學,難點被逐一突破。

4、通過以上的`學習,教師接着可提問:“人體心臟的功能是什麼?”從而歸納出人體心臟的功能是推動血液在血管中循環流動。然後又問:“體育鍛煉和適宜體力勞動對心臟有何好處?”對學生進行衛生保健的教育。

最後是課堂小結:課件展示心臟解剖放大圖,結合板書設計,請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我的板書設計見附表,這種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簡潔明快,體現了板書設計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與藝術性。

附板書設計:

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臟

左心房一一連通肺靜脈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左心室一一連通主動脈

右心房一一連通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一一連通肺動脈

2、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 房室瓣一位於心房與心室之間

動脈瓣一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

五、教學思想

下面我簡要地說明一下這節課教學設計的優點,以及理論依據。

1、注重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模型、實物、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教學設計中有大量的學生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通過啓發式教學,逐步引導學生觀察和思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說課稿 篇6

一、研讀教材找聯繫

《識字4》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它以“轉轉盤識字”的形式出現。本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轉盤圖和生字圖。轉盤圖顯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組成的字;轉盤下面是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謎歌和4幅插圖。字謎歌是一首扣住謎底“也”的詩,四幅插圖直觀地再現了字謎的各句意思。圖文結合,不僅有利於學生讀懂字謎,還幫助學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詞語。轉盤圖、字謎歌、插圖互相聯繫,緊密結合,使識字變得趣味無窮。

二、明暗結合定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依據課標,我的教學設想是以識字爲切人口,以識詞爲中介,最後再以誦讀字謎歌來鞏固、加深識字、識詞的成果。在加深理解字義的同時,領悟到形聲字的學習方法——“看看偏旁就知道”。 爲增強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我還假設將“也”稱爲孩子們熟知的朋友貫穿與教學始終,衍生出一連串與“也”相結合的偏旁,組成的新字。

本課設計我主要突出一條明線:通過轉盤識字、誦讀韻文,鞏固積累識字成果;一條暗線:滲透形旁意義教學,學會偏旁識字方法。

依據本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認識6個偏旁,並能書寫正確、美觀的生字。

2、初步瞭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其他字的知識,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誦讀謎語,理解謎語,體驗猜字謎的樂趣。

上述目標1是教學重點,目標2是教學難點。

三、多樣識字重書寫

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從激發興趣開始,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昂的興趣是我在教學設計時思考最多的,基於此,本課的教學環節就有了以下的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引出字盤識字

上課伊始,我創設情景:孩子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出示“也“),還記得他叫什麼呀?(齊讀)你會正確書寫“也”字嗎?(指生書空,注意筆順)接着,我出示轉盤上的偏旁問:誰認識他們?(着重認讀這節課的兩個新偏旁—“馬字旁”和“土字旁”)。轉動字盤,分別和“也”手拉手交朋友,並相機板書今天要學習的生字:“馳、地、他、池”。這一導入設計充滿童真童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架起由舊知走向新知的橋樑。

(二)自主認讀字詞,指導偏旁識字

1、繼續鞏固拼音識字。在調動起學生識字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打開書,藉助拼音自己認讀,然後檢查學生認讀情況,對“池”和“馳”的讀音着重強調,回憶整體認讀音節的讀法,進一步熟化拼音技能。

2、滲透偏旁識字方法。讀準了字音,初步感知了字形,我接着引導學生理解並識記新詞“池塘”與“奔馳”。爲了增強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能力,我先出示插圖,讓學生藉助插圖形象感知詞義。再聯繫以前的學習經歷回憶“三點水”所表示的意義,由此啓發學生說一說帶有“馬字旁”的字都表示什麼意思呢?學生頭腦中會立刻展現出馬的飛奔疾馳的情景,很快就明白了“馬字旁”所表示的就是速度飛快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由“池塘”“奔馳”延伸出更多意思相關的詞語:“水池”“池水”“飛馳”“疾馳”……這一環節體現了由淺入深、由表及內、由抽象到具體的認知過程,領會藉助情景圖和偏旁識字的識字方法。

3、辨析感知偏旁意義。在理解了“奔馳”“池塘”的意思基礎上出

示轉盤,讓學生觀察“馳、地、他、池”字形特點,說說有什麼發現?有的孩子會說:“這四個字的右邊都是‘也’字”;有的孩子會說:“四個字的偏旁不一樣,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還有的會說:“四個字的讀音有點相似”……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對偏旁的意義有所領悟,這時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四個字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聲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這樣的字,我們就叫形聲字。在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抓住這個特點可以幫助我們牢牢地記住這些字。”形聲字在漢字中佔到80%以上,讓學生建立偏旁部首的初步概念,掌握形聲字的規律,對學習漢字十分有用。

4、轉盤遊戲加強識記。出示轉盤並轉動,老師採用一邊誦讀“小小轉盤轉呀轉,轉呀轉,轉來一個( ),搖身變成( )”一邊指示多名學生來認讀。然後再變換轉盤上的偏旁和字,採取搶答的形式讓大家認讀。最後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大家在小組內、同桌之間互相玩“轉轉盤”遊戲。學生在遊戲中快樂識字,發揮了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提高了識字效率。

(三)誦讀字謎韻歌,鞏固識字成果。

轉盤識字後,出示配圖字謎歌讓學生猜一猜,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猜出了謎底,接着採用多種方式誦讀韻文,如老師範讀、學生自讀、指生朗讀、分組賽讀、展示背誦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馳、地、他、池”字義的理解,強化對字、詞的認讀,完成從字到詞、由詞到句的過渡。

誦讀之後,相機出示字謎歌中出現了另外五個生字“行、千、莊、養、蝦”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記字形,如“行”“莊”“蝦”用新學的偏旁識字法來識記;“千”“養”可以藉助原有的知識經驗,用加減筆畫法、想象法、拆字法等多種識字法來識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識字重在教給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最後,我出示幾個課外蒐集的字謎,讓學生猜一猜。課內學識字方法,課外遷移運用,豐富積累語言,符合語文教學規律。

(四)指導書寫

“讀書是識字的重要手段,而寫字訓練又是識字教學的重中之重。”對於寫字教學,我採用“四步教學法”:一觀、二描、三臨、四正。①“觀”觀察生字字形、筆順、筆畫以及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指導:“奔”、“馳”、“塘”、“行”四個字,說一說怎樣才能把這字寫規範,寫漂亮?②“描”繼續堅持用好每篇課後設計的“描紅”字貼,強調保持正確的握筆方法和書寫姿勢,認真做好描紅練習;③“臨”對照生字表在本上規範書寫兩遍,老師做好巡視指導;④“正”在巡視中發現問題即及時給予糾正指導。寫字教學要堅持既動眼用心,又要動手操作。課內加強指導,嚴格訓練,掌握寫好字的本領,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寫好後,組織學生將寫得好的字在全班比一比、評一評、賞一賞。讓學生享受寫字帶來的快樂,產生熱愛祖國漢字美的情感。

四、動態板書凸重點。

本課的板書按照教學過程,以張貼字詞卡片與生字示範書寫依次呈現。貼生字卡片爲課內節約了時間,偏旁與字,字與詞組合起來也更爲便捷。最後指導學生寫字時,老師要在黑板上對重點字進行示範書寫。這樣板書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動態展示也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附板書)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年級美術上冊第7課《想象中的太陽》這一課,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二:說教法學法

三:說教學思路

四:說教學設想

其中第一部分我又把他分成四部分:教材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想象是人類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任何科學成就都是由人類的想象開始的,因此培養兒童的想像力不僅有助於兒童繪畫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兒童的全面發展也大有益處。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太陽只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顆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但是自古以來,太陽一直是人類崇拜的對象,關於太陽流傳的故事、神話、傳說數不勝數,其中無不凝聚着世界上各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爲我們今天的教學提供了豐沃的人文土壤,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地運用好多方面的素材,不斷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作熱情,引導他們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心目中的一個或幾個與衆不同的太陽形象。

2、學生分析

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愛動、愛說、

愛唱、愛跳,他們對每件事物都感到新奇,這其中會產生很多的疑問,這疑問中就包含他們大膽而豐富的想象,這種想象正是我們教學中的切入點,因此,美術課在這一階段應以美術活動和遊戲爲載體,給學生廣闊的自由想象空間,使學生在輕鬆愉悅中感受美術的學習樂趣。

3: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以下三點: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抓住基本形狀特徵對太陽進行大膽想象,用各自喜愛的方法創造出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過程與方法:運用討論、談話的方法豐富學生關於太陽的知識,瞭解太陽與動植物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美術活動中表現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肯定和表揚兒童獨特的想法,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獲得成功感。

教學難點

1、怎樣用線和色來豐富太陽的形象;

2、採用誇張手法和擬人化處理,創作出一個與衆不同的生動有趣的太陽形象。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愛動,愛玩的心理特點,本課我將採用①創設情境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畫太陽的情境。②:啓發引導法,啓發學生用不同的形和光來表達心中的太陽,除以上兩種方法之外,我還結合了講話法,討論法,練習法進行教學,通過這些方法運用讓學生看一看有關太陽的圖片,聽一聽關於太陽的故事,說一說對太陽的“顏色”“形”“光”的表現方法,想一想太陽的特徵,練一練對太陽的想象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最後通過賞識學生作品,用大拇指和掌聲來肯定學生作品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設計思想:

1、體現“以美術切入的綜合”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設計的教學活動,設計綜合性學習。在教學內容上體現了以美術爲主的綜合。在美術教學中,圍繞“種太陽”這一主線,自然的融入、自然科學、音樂等學科的內容。

2、體現“以人爲本”的教改理念

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課程內容,採取活潑多樣的遊戲活動和新型的學習方式,遊戲在課堂中反覆出現,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還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成爲學生的朋友和夥伴,是他們遇到困難時的援助者,也是他們的積極的讚賞者、激勵者。

  四、教學設想。

1、首先以神祕嘉賓爲引子, 激發學生好奇心,導入課題。

2、講新授課

(1)通過回憶、觀察、說出太陽的特點,通過小組回答說出蒐集到的有關太陽的資料,最後通過課件,瞭解太陽的科學知識。

(2)播放《后羿射日》的故事,激發興趣,感受傳統文化,啓發學生思考。

(3)欣賞同齡人作品,學習繪畫方法。欣賞同齡人的作品能夠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達到良好的欣賞效果。

3、學生創作,老師進行巡迴指導。

學生創作前我將提出要求,可以讓小朋友通過小組合作或者個別完成的方法運用各種材料的方法進行創作。這個過程我將會給學生20分鐘的創作時間。

4、離下課還有5分鐘時。我會將一些優秀學生作品進行收集並貼與黑板,這些是我收集來的學生作品(出示圖片)讓學生自評,互評,評價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評述別人作品的獨特和不足之處,然後老師進行總結性評述。

5、小結:太陽給我們帶來溫暖與光明,使我們的生活幸福又快樂,使我們每天都有燦爛的笑容,讓我們好好學習,多瞭解大自然,美化環境,減輕污染,也讓太陽每天都能露出笑臉。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字形與字體》是福建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word的文本編輯的延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練習之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字形與字體的編輯設置,實現文檔的美化。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點,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讓學生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設置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字體的部分設置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字形與字體的變化以及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

  三、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己動手,完成對作文的再次編輯、排版。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獨立操練——思考討論”。 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

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談話引入,由學生所看過的涉及字形變化的報刊、雜誌發問學生,這些特殊字形是怎樣編輯的?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告訴學生這堂課探討的問題就是使用word給我們提供的工具美化自己的作文。

接下來佈置任務,讓學生翻開課本15頁,自己先認識一下這些工具。然後再打開第三課寫的作文,利用這此工具再次編輯作文。讓學生獨立操練,遇到困難交流討論,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再利用廣播教學規範操作,最後再由學生操作。利用同樣的教學方法繼續認識字體設置,以及學會插入符號的兩種方法,並思考這兩種方法有什麼.

說課稿 篇9

問題探究:

1、文章一開始連用“天下事……”兩個設問句,有何作用?(爲什麼從天下事寫起?

2、第二段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論證了什麼道理?

3、開頭提到僧的貧富有何作用?你有何啓示?

4、何恃而往?一句有何作用?

5、交待“一瓶一鉢足矣”表現了什麼?

6、“蜀僧”的故事似乎與爲學沒有直接關係,選取這一事例有何作用?

7、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用了反問句有何作用?

8、是故一句是文章的結論,有何作用?

9、天下事是不是沒有難易分別?你學後有什麼感受?

學:人之爲學 學之

者:學之,則難者亦易 富者有慚色

用:屏棄用而不用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

古今義:

吾資之昏: 蜀之鄙有二僧

越明年: 顧不如蜀 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 貧者語於富者

詞類活用: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

特殊句式:

倒裝句:

子何恃而往:

何如

語於富者

判斷句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幾者也

省略句

以告富者

《爲學》導學案

一、給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

不逮人 迄乎成 昏與庸 屏棄 蜀之鄙

何恃飯鉢 慚色 語於富者 僧人 久而不怠

二、瞭解下邊文言詞語的意義或用法:(13)

1、下邊句中加黑的詞,有的意義跟現代漢詞不同有的讀音也不同在括號里加以說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貧者語於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顧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當於“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等。試解釋下邊句子中的“者”字。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 ) 富者有慚色( ) 能者爲師( ) 普通勞動者

(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說明加點詞所表達的語氣A、天下事有難易乎( ) B、爲之,則難者亦易矣( )

C、吾數年來欲舟而下,猶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 )

E、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釋詞語(39)

1、爲之,則難者亦易矣。( ) 2、屏棄而不用( ) ( )

3、豈有常哉( ) 4、猶未能也( )

5、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鄙( )

7、買舟而下( ) 8、越明年( )

9、貧者語於富者( )( ) 10、吾資之昏,不逮人也資: 逮:______

11、旦旦而學之 旦旦: 學: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怠:________

13、 迄乎成 迄: 成:______14、 吾資之聰,倍人也 聰:_______倍:________

15、屏棄而不用 屏:____屏棄:_____

16、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 道:_____ 卒:________傳:________ 17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然則: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子何恃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鉢足矣 足:________21、富者有慚色 慚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3、 自敗者也 敗:________

24、 自力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爲學有難易乎?學:____

26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學:___

四、翻譯句子(20)

1、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2、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3、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鉢足矣。

6、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

7、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於庸也。

8、吾資之聰,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訴我們爲學要具備兩個條件: 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質條件截然不同。

3、.二僧對話中,富者兩次說“_______________”,表現了他只強調,

“______________”則不但表明富者計劃去南海的時間之長,而且表明他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貧者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寫貧者的行動,他終於克服艱難險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質條件準備永無完備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則暗寫富者到底沒能去南海。

5、講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闡明學習方面的一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請用原文回答)

5、《爲學》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過的故事,說明了的道理,從而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爲學》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的:

1、理解爲學由難向易轉化的關鍵是“事在人爲”。

2、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爲”、“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3、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感情,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不同語氣和情感,並背誦課文。

2、理解“認知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

教學方法:閱讀式、討論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中一定都遇到過困難,那麼面對困難,應該怎樣做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吧。

二、引導學生讀課前“閱讀提示”及書下注釋①,瞭解如下內容:

①解題:爲學即求學、做學問。本文原題爲《爲學一首示子侄》,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是勉勵他的子侄們努力學習的。示:給??看。

②作者的簡單情況。

三、讀文體會

1、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生字詞看註釋或查字典

2、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讀一聽,互相糾正錯誤。

3、三讀,訂正讀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體訂正。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棄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

4、學生再次放聲讀。提示:讀準字音。

5、指導朗讀,讀順句子,讀好停頓

出示下列語句,要求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然後讀課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錯字。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蜀之鄙/有二僧貧者語於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6、讀、譯課文

兩人小組互說互訂正,存疑。

讀、集體讀並討論

全班齊讀。小組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集體討論,老師適當點撥。 說出下列語句的意思和加點詞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