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本節課講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數學(上)§3.2等差數列(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爲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爲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爲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並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瞭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並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係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並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爲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對於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爲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啓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學法指導

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一)複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舉例(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佈置作業,六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複習引入:

1.從函數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爲__________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______ .(N﹡;解析式)

通過練習1複習上節內容,爲本節課用函數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 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爲: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爲 5,15,25,35,45 ②

通過練習2和3 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徵,爲後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爲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 "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後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爲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達式:

an+1-an=d (n≥1)

同時爲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爲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第二個重點部分爲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在歸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我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給出等差數列的首項,公差d,由學生研究分組討論a4 的通項公式。通過總結a4的通項公式由學生猜想a40的通項公式,進而歸納an的通項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又化解了教學難點。

若一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a1,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a1+(n-1)d

此時指出: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導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爲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裏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即 an= a1+(n-1) d (1)

當n=1時,(1)也成立,

所以對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的通項公式。

在迭加法的證明過程中,我採用啓發式教學方法。

利用等差數列概念啓發學生寫出n-1個等式。

對照已歸納出的通項公式啓發學生想出將n-1個等式相加。證出通項公式。

在這裏通過該知識點引入迭加法這一數學思想,逐步達到"注重方法,凸現思想" 的教學要求

接着舉例說明: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1+(n-1)×2 ,即an=2n-1 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運用

同時要求畫出該數列圖象,由此說明等差數列是關於正整數n一次函數,其圖像是均勻排開的無窮多個孤立點。用函數的思想來研究數列,使數列的性質顯現得更加清楚。

(三)應用舉例

這一環節是使學生通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1和例2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a1、d、n、an這4個量之間的關係。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第30項;第4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在第一問中我添加了計算第30項和第40項以加強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第二問實際上是求正整數解的問題,而關鍵是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項a1與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礎上將例2當作練習作爲對通項公式的鞏固

例3 是一個實際建模問題

建造房屋時要設計樓梯,已知某大樓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爲3米,第三層離地面5.8米,若樓梯設計爲等高的16級臺階,問每級臺階高爲多少米?

這道題我採用啓發式和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注意每級臺階"等高"使學生想到每級臺階離地面的高度構成等差數列,引導學生將該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模型------等差數列:(學生討論分析,分別演板,教師評析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項數學生認爲是16項,應明確a1爲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級臺階離地面的高度而第16級臺階離地面高度爲a17,可用課件展示實際樓梯圖以化解難點)

設置此題的目的:1.加強同學們對應用題的綜合分析能力,2.通過數學實際問題引出等差數列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3.再者通過數學實例展示了"從實際問題出發經抽象概括建立數學模型,最後還原說明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反饋練習

1、小節後的練習中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2、書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目的:對學生加強建模思想訓練。

3、若數列{an} 是等差數列,若 bn = k an ,(k爲常數)試證明:數列{bn}是等差數列

此題是對學生進行數列問題提高訓練,學習如何用定義證明數列問題同時強化了等差數列的概念。

(五)歸納小結(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達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a1+(n-1) d會知三求一

3.用"數學建模"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課本P114 習題3.2第2,6 題

選做題:已知等差數列{an}的首項a1= -24,從第10項開始爲正數,求公差d的取值範圍。(目的:通過分層作業,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慾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註,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說課稿 篇2

《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爲主要目的實踐性課程,要保證絕大多數教學時間用於體育活動實踐。只有讓學生經常參與體育活動,他們的身體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引領學生自練自悟。用學生自己對籃球的“玩練”體會動作過程和方法,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體驗感知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同時,課標特別強調“練”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練,在練中整體感知,在練中產生感悟,在練中培養球感和球性,在練中受到小組同伴合作情感薰陶。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將摒棄繁鎖的講解分析和動作示範,力求在動作講解和示範時簡練,直接切入要點,把“體”“練”作爲這堂課的重點,讓圍繞籃球的“練”貫穿課堂始終。

基於這樣的設計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積極熱情的參與小籃球上手胸前傳接球練習和遊戲,敢於在同伴面前自我展示。

2、能初步掌握小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方法,提高傳接球的能力。

3、在練習中和遊戲中表現出與同學合作的行爲,培養良好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

爲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安排四個環節進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課程伊始,老師和學生通過語言交流及通過老師的鼓舞,讓學生隨着音樂一起做球操,使學生在快樂中接觸籃球、喜愛籃球。

2、親歷體驗,自主探究。通過語言的導入,使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掌握籃球的運球動作,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

3、挑戰遊戲,拓展練習。在技術拓展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和穿越迷宮使學生的運球本領有了用武之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此環節既鍛鍊了學生的機智反應能力,培養了學生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精神,又使他們更加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4、共舞放鬆,共話收穫。最後在《我們都是好孩子》的音樂中,師生共跳律舞、共話本節課的收穫。這一設計充分讓學生體會到體育課的形體、技能、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結合,從而使學生受到運動美的薰陶。

  在這四個環節中,以快樂大本營爲主線,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活動:

第一關:熱身運動,學生在《大家一起來》的音樂聲中做球操。

第二關:運球探究營——主要是學習籃球運球要領。

安排了一下環節:

1、自由運球 2、小組交流

3、學生示範

4、總結運球要領

5、鞏固運球要領

6、小比賽——看誰拍球的個數多。

第三關:運球創新營——主要是學生自己創新各種運球方法,安排了三個環節:

1、以小組爲單位創新運球方法

2、交流展示

3、練習自己喜歡的方法。

第四關:運球娛樂營,設計了遊戲:穿越迷宮。

第五關:快樂放鬆營 ,最後學生在《我們都是好孩子》的音樂聲中進行放鬆活動。

在課堂中,學生喜歡的運動情景,將發展學生素質、掌握動作技能、關注學生情感和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有機整合,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新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創新、小組合作等形式感受新知,掌握新知。教師在這期間利用展示交流、觀察評價、遊戲競賽、激勵評價等手段,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總之,本課以籃球作爲發展學生個性與特長的一種手段,通過籃球運球動作的學習,讓學生對籃球建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使籃球運動成爲學習中的一部分,成爲生活中的一部分。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代的經濟政策》,我準備六個方面來進行解說。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和多媒體的運用。

  說教材

  課程標準:

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土地制度,瞭解“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課題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二)《經濟史》第一單元第4課內容。也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在之前的三課分別講了中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相關內容,而這一節課的古代的經濟政策將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中國古代經濟狀況的瞭解,同時本課的最後一目“海禁”與“閉關鎖國”將有助於學生對本學期第三單元將講述的中國近代經濟的理解。因此,本課在高一經濟史部分的學習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3.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及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課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準備對本課的教材內容和重難點做如下處理。本課第一目講述了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使學生對我國土地制度的演變有個基本的瞭解,其中井田制的瓦解由於其發展的複雜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第二目講述了”重農抑商“政策,這是本課的重點,要重點向學生講述重農抑商政策實施的原因和影響。第三目是“海禁”與“閉關鎖國”,使學生通過學習指導這項政策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的了巨大的影響。

  說學情

就大的方面來說,高中的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但是對知識的掌握沒有形成體系,對歷史現象的認識也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問題還缺乏深度;具體到本課,高一學生已經學過初中中國古代歷史和高中歷史模塊《必修一》即政治模塊,對古代政治的發展有一定了解,也培養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於政治和經濟模塊分開,內容時間跨度大,概念較多,學生對中國古代經濟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徹,基礎知識方面還有些陌生,爲此,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對一些重點史實的瞭解,重點讓學生討論,集思廣益,充分發表意見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古代中國農業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識。

(2)瞭解“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等經濟政策,藉助於歷史文獻深入理解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原因和所帶來的經濟後果,從而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文獻的能力,及藉助歷史文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中國土地制度演變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變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4)“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時代特徵。這些政策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是中國近代落後捱打的原因之一。

2、過程與方法

(1)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考古材料、歷史文獻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大膽地比較論證,主動探究各個歷史問題的答案。

(2)初步掌握運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包括歷史圖片、文史材料)等探討土地制度、“重農抑商”政策、“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

(3)學生積極投入,主動地進行探究、思考和總結,討論評價“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等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瞭解古代土地制度的發展,體察農民生活的艱辛。

(2)瞭解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在當時產生的背景,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正確評價“重農抑商”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國的哪些經濟政策壓抑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認識到我國今天的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4)理解“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和危害,培養和樹立開放的世界觀。

(5)通過本課知識的學習,正確認識農、工、商的關係,認識國家政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自覺維護改革開放局面,對新生先進生產力及新生事物要呵護、寬容,並自覺促進新生事物的發展。

(6)以史爲鑑,在國家獨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融入世界發展的潮流,最終有利於中國的發展、富強。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課時。

(二)教材分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時,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對此的評價分別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爲一位著名作家。同時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滲透着深刻的哲理,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中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啓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教學本文,要重視引導學生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組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在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它是前四組文訓練重點“體會的思想感情”的複習和鞏固。

(三)課時劃分:

本課的教學分爲二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導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課時:精讀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總結全文。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3、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白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難點: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說教學理念的定位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這節課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定位爲: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注重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理念的定位,聯繫學生實際,我準備以“討論式教學”爲主,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充分討論中,讓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互動對話。同時,輔以“談話法”、“朗讀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說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具:

1、多媒體

2、板書內容的文字貼畫

3、寫着“小記者”和寫着“巴德·舒爾伯格”的牌子各一塊

4、記者證一份

學具:記者證若干

五、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舊課,設疑導入

1、談話引入課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讀出對比的語氣)。

2、學生簡述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設疑導入:“我既得到母親的讚揚,又受到父親的批評,究竟成年後‘我’對這兩種不同評價有什麼新的認識呢?”

【從課題入手,通過複習舊知,並設下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形成閱讀期待。】

(二)精讀課文,悟情明理

1、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出示]

(2)學生自讀課文並自由提出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的問題:

①“我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糟糕的詩。”句中“不得不”一詞說明了什麼?

②作者爲什麼說“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③ “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④作者爲什麼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⑤成年後,作者爲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

⑥“‘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也是創新學習的開端。】

2、歸納整理,引出重點

(1)師生共同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性問題理解課文。[出示重點問題:成年後,作者爲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

【在尊重學生個性選擇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引導,引出關鍵的問題,讓學生達成共識,使接下來的學習目標更明確。】

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帶着問題精讀課文,自主探究。

(2)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3)小組彙報交流情況。其他小組補充,教師相機點撥並板書。(見板書設計)

4、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讓學生在讀中深化理解。(自由讀、開火車讀、教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現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也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

5、現場採訪,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採訪他?不過巴迪先生有一個要求: [出示:

①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②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③“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

④我從心底裏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他請大家讀懂上面的句子,並能針對其中一個句子向他提個問題,他纔會接受大家的採訪。同學們同意嗎?那就開始吧!

(2)學生自由讀句子,領悟句子的含義,並想好準備提出的問題。

(3)召開“‘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

A、說明活動要求:[出示:“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

①全班學生按意願分爲兩組:一組當 “小記者” ,一組當“巴迪先生” 。

②採訪時,“巴迪先生”回答“小記者”提出的問題,一個“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補充。

B、展開採訪活動。

①把寫着“小記者”和寫着“巴德·舒爾伯格”的牌子分別擺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記者”的扮演者戴上記者證。

②教師示範採訪。

③學生進行採訪。[教師相機點擊,對錶現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④教師小結。

(4)感情朗讀重點句子,讀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讀、同桌互讀、擂臺賽讀、齊讀)

【創設“‘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現場採訪,意在激發學生的“讀悟”興趣,讓學生主動去“讀”、去“悟”。通過採訪,師生、生生靈活互動,真正實現與文本間的對話。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談一談:學了本文,自己有什麼收穫。

②說一說: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或看到的、聽到的類似巴迪的事例說出來,和同學們分享。

2、小組交流、彙報。

3、以詩作結。

①出示現代詩《教育與孩子》,同時播放樂曲《愛的奉獻》。

②教師飽含激情地進行配樂朗誦。

③學生一齊配樂朗誦。

教育與孩子

敵視伴隨着孩子,他學會爭鬥;

嘲弄伴隨着孩子,他羞澀靦腆;

鼓勵伴隨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讚美伴隨着孩子,他鑑賞有方;

認可伴隨着孩子,他愛心常存;

分享伴隨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誠實與公正伴隨着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

說課稿 篇5

一、設計用意:

本活動意在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活潑的音樂圖譜,以激勵、賞識的辦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高興地投入到全部活動中。這首樂曲的旋律有兩段對照性較強,一段生動生動、節奏感強,一段比擬深厚、莊重。這兩段的作風順次表現了兔子輕佻、自豪的形象和烏龜勤奮、塌實的形象。中班幼兒對音樂的形象與情緒的變更無比感興趣,因而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二、教材剖析:

幼兒根據對不同情感已有的經驗,聯合音樂,心靈雞湯,通過"音樂律動"這種藝術表示情勢,懂得"生涯"和"藝術"之間的關聯,加強幼兒對社會的感觸力。在熱潮中停止活動,會給幼兒留下意猶未盡的感到,有利於幼兒在活動後持續訓練,一直翻新。

三、目標定位:

當代教育論認爲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來往積極互動,獨特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摸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自動學習的引誘者、支撐者與增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明者、欣賞者、學習者。先生自覺不自發地把暗含的冀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念頭和探索的興趣,實現音樂教導對幼兒感情、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作用。根據《綱要》中藝術範疇教育目標準則的側重提出:"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遊戲之中,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形,我爲本次活動斷定了以下的目標:

1、初步熟習和感想樂曲的旋律,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龜兔賽跑的情景

2、根據已有教訓、技巧大膽地創編動作

3、體驗錯誤之間友愛協作帶來的快活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綱要和幼兒已有的程度,我以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分段觀賞音樂的基本上,分段創編韻律動作。

(分析):我制訂的重、難點往往是從目的自身動身,由於是韻律活動,要以動作爲主軸,所以能依據音樂特色來創編動作是十分主要的,所以我設爲重點,但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本次教養中的難點是:在分段創編動作的同時體現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跟發明性

五、說運動籌備:

新《綱要》指出"要爲幼兒提供豐盛的可操作的資料,讓幼兒可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供給活動的前提"。爲了使活動浮現趣味性、綜合性,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預備:

1、音樂磁帶《龜兔賽跑》

2、動畫課件

3、場景創設:屋子大樹竹籬

4、圖譜

六、說教法:

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惡、親熱的形象,豐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我應用了遊戲法、圖譜教學法、發問法等教學方式。

遊戲法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能源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覺得單調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羣體活動中的樂趣。

七、說活動進程:

本次活動的總體思路:以新《綱領》精力爲引領,鑑戒建構主義、多元智能實踐及做中學思維。從"看故事-用身材動作創編故事-表演故事-分角色配合表演"四大塊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位置,用幼兒感興致的方法表演<龜兔賽跑>的故事,從感知到休會到創作,充足調動幼兒的踊躍性。

詳細活動環節、時光部署如下:

第一環節:觀看動畫課件,引發幼兒興趣,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龜兔賽跑"。提出問題"兔子和烏龜競賽是誰贏了?"此環節爲導入環節,預計用時5分鐘。

第二環節:播放樂曲,讓幼兒聽聽樂曲的故事,讓幼兒勇敢設想,用本人的身體來講講這個故事,老師領導幼兒創編動作。此環節爲重點環節,預計用時15分鐘。

建構主義理論提醒咱們:每個人從誕生都是主動的學習者,是在主動地建構自己的常識。在此環節中我請幼兒首先主動說說兔子在輕浮活躍的音樂中會做什麼樣的動作,再播放課件,輔助幼兒加深對快節奏發生的印象。在來說說在冷靜,慎重是音樂中,烏龜是做什麼樣的動作的,使幼兒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樹立有機接洽。

第三環節:讓幼兒分段來創編動作,並進行表演。此環節難堪點,預計用時10分鐘。

八、活動延長

讓幼兒到戶外邊聽樂曲邊和教師一起玩《龜兔賽跑》的遊戲。

活動的延伸是爲了孩子再一次堅固所學到的本事,應用遊戲結束天然又輕鬆,能夠讓整節課推向高潮,令人意猶未盡。

在教室做一個"龜兔賽跑"的主題牆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有提高的幼兒加以表彰。

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繫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根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有誰見過山雀呢?

出示掛圖:誰來說說山雀的樣子?(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學習生字的方式自學生字。

3、教師檢查學習生字情況。

三、指導書寫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課文主要是寫什麼。

3、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山雀的,並說說作者在不同的地方個觀察到了什麼?

(在此教學引導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語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導體會:你從山雀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什麼?(你喜歡山雀嗎?爲什麼?)

5、指導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五、課外拓展:

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猜一猜它在想什麼,會說些什麼,並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 瑞雪圖 》 (板書 課題) ,下面我將從 教材、 學情、 教法學法、教學過程 和 說板書設計 等幾 個方面 對本課 進行 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 瑞雪圖 》 是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 十 二 單元的第 一 篇課文,該單元以 雪 爲主題展開。 《 瑞雪圖 》 是一篇講讀 課文,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傳統散文,作者按雪前、雪中和雪後的順序用生動優美的語言爲我們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的美,表達對這一場預兆來年豐收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根據新課 標 第二學段的 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 、 能夠運用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獨立識字, 認 字 8 個,寫字 6 個 ;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 、品味重點語句所包含的情感。

2 、 研讀課文, 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合作解疑的探究性學習能力,通過合作學習 使學生 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課文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

3 、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 使學生 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這樣的目標設計,目的是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通過三者的相互滲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的整體提高。

重點難點:

爲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 本課 教學重點確定爲: 感受瑞雪的大而美麗,體會課文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

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爲 : 體會課文觀察,描寫景物的順序。

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 2 個課時 進行教學 。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爲第 二 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 說學情

我們班共有 54 名學生,學生家長的個人素養非常高,所以這些孩子較過去的孩子而言,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信息量大,見識廣、思維活躍、求知慾強、願意交流、樂於表達。在學習上,他們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 如:蒐集資料的能力, “ 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的 能力 ,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等。 《 瑞雪圖 》 安排在本冊書第 十 二 單元, 學生通過前 幾個單元的 學習, 已經 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 、分類處理問題的能力; 標畫重點詞句,在閱讀中品詞析 句的 能力、默讀的能力 也 一直在訓練當中,所以,這些孩子應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導者就行。

三, 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 學生是學習 的 主體。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 閱讀是教師、學生、教材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 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的 教學內容,結合 四 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 " 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 。通過自主 閱 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 , 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 在 第一課我已經完成了以下目標

1 、指導學生完成摘錄筆記,學習了生字生詞。

2 、 瞭解了文章大意 ,理清了文章的寫作順序 。

本 課 教學設計基於“研究性閱讀”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下面 我分六 個環節說說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複習舊知,整體感知 。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支持。《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指出第二學段要在默讀的基礎上學會略讀,能粗知文章大意。基於此目標, 我在上課伊始,

1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 瑞雪圖 》, 利用題目拓展法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 、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 通過說說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這場雪的, 帶領學生迅速回顧全文,理清線索。

我相機引板書: 下雪前下雪時 下雪後聯想

第二環節: 靜心讀文 , 質疑思考 。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無論思考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讀,自己產生問題,引起思考。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靜下心來,再次 默讀課文,隨手標記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是字詞也可以是課文內容。接下來分類處理問題,簡單的字詞問題當時處理,大家共性的問題 以及突破課文難點的重點問題在深入學文時處理。例如: 課題爲什麼是《瑞雪圖》 ?“北國寒冬瑞雪豐年”是什麼意思?

緊接着,我以“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 再次走進課文,深入學習課文 ”一句話引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 悟情明理 。

新課程標準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於這一目標,在第三環節的學習中 我採用了這樣的學習流程:自主閱讀 —— 深入品析—— 探究討論

第一步, 自主閱讀 。讓默讀課文 3 、 4 、 5 自然段 ,在閱讀中勾畫 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

第二步,深入品析。 這一步,是教學 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對下雪時 和 下 雪後的美景感興趣,我們就去看看雪是怎麼下的 。 ”我指導學生用“讀 --- 思 --- 議 --- 讀”的方法學習課文第三段。讀內容;思考雪下得怎麼樣。議哪一句話突出“下得大”這一特點;感情讀。

讀中引導學生抓住“大片大片、一會兒地上就白了”“萬籟俱寂、沙 沙聲、咯吱聲”體會作者是通過看到的、聽到的來描寫雪大的特點。

並相機板書: 看聽理解 “萬籟俱寂”可以通過查字典來實現。

四五段 “ 雪後美景” 是全文的重點,是最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所在。我讓學生用學習第三段的方法“讀 --- 思 --- 議 --- 讀”來學習四五自然段。讀內容,思雪後景色怎麼樣,議那些語句突出了雪景美,感情讀。

全班交流第四段時, 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 “極目遠眺”, 發現 這段描寫有 遠景、近景、 有 動態描寫、靜態描寫。孩子們雖然身處北方,但是這樣大的雪是不曾見到過的,爲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 雪大、雪美,我利用多媒體適時出示圖片,拉進學生和文本的距離。爲了讓學生讀出美感,我引導學生讀描寫近景的句子,將去掉“毛茸茸、亮晶晶、蓬鬆鬆、沉甸甸”等形容詞的句子和原句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這樣學生就會讀的有滋有味。

學生交流第五段 “雪後人歡笑”我引導學生思考: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來嗎?根據上下文,學生自然明白作者是爲了表達人們的喜悅之情。

第三步,探究討論。我們欣賞了下雪時和下雪後的美景,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可能會說到孩子們歡笑就體現了作者的快樂,可能會說到文中直抒胸歐臆的句子:嗬!好大的雪啊!等等,我藉機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6xx年到 62 年,正是我國經濟嚴重困難時期,糧棉歉收,人們特別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 62 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看到了這一場雪,聯想到了諺語:瑞雪兆豐年,寫下了這篇散文。

這時請學生說說瑞雪兆豐年的意思, 理解“瑞”的含義是吉祥。 你你還知道哪句諺語也說明了冬天下大雪預示着會豐收?(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 此時,我問學生:現在,你知道課題爲什麼是瑞雪圖了嗎? 課前學生的 問題迎刃而解 。 指出“借景抒情”手法,並板書。

讓我們帶着無比喜悅的心情再來朗讀一次全文!“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第四環節: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

我指導學生 回顧雪景的那一部分,根據板書回顧 寫法, “這場雨下得真大啊!”開頭寫一段話。

這樣的練習 根據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原則, 巧妙地 把 “ 聽、說、讀、寫 ” 真正地落到實 處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海量閱讀。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努力樹立拓展性閱讀教學觀,就教學中與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主題,搜尋更多的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進而加深對 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在此課中設計拓展的內容 是 :

1, 諺語積累 : 瑞雪兆豐年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

2, 讀“秋色賦”

第六環節: 佈置作業。

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

五,說板書設計。

瑞雪圖(借景抒情)

下雪前

下雪時看聽

下雪後遠近靜動

聯想 (喜悅)

此板書清晰明瞭 的展示文章的寫作順序,以及作者描寫雪景時所運用的方法 ,易於學生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寫作方法 。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這是一篇敘事的記敘文,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談花→送花”爲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也是按時間的不同分爲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寫我家門前開滿了紅豔豔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在花叢中摘了一片花瓣,飛快地跑遠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這是文章的重點段,寫“我”通過與小女孩對話,得知她摘花瓣是爲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第四部份(最後一個自然段):寫我買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花叢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會讀、會寫、會用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認、讀1個二類識字。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說教、學法

說教法:

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法:

1.據圖想象法:“圖”是對內容的描繪,“內容”是語言文字對事件的記載。本文可以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純樸的親情。

說學法:

1.回答問題法:解答問題是加強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動腦。聽別人解答,也能對問題有所認識。

2.對話練習法: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對話練習。訓練口語,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五、說教學設計

我是抓住“小女孩”這個主要人物與“花”來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說一說小女孩在幹什麼?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麼?談話後揭示課題。並提出問題“花瓣飄香”是什麼意思?課文爲什麼以“花瓣飄香”爲題?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啓發思考:這篇課文是怎樣圍繞月季花展開敘述的?

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教師出示板書:

第一自然段寫花開。第二自然段寫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寫談花。第十一自然段寫送花。

(三)逐層理解,品位語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爲什麼要用“小心”與“飛快”兩個字來描寫小女孩摘花後的神態與動作?

我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

3. 精讀第三段,因爲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是以人物對話爲主線展開敘述的。教學中啓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如“我輕輕地問”)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要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從中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她雖然爲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具體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親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讓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省略號省掉的會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還有着一顆美好的心。她不光爲了媽媽,還要想到別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啓發學生思考。作者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後,爲什麼買了兩盆月季花?爲什麼要擺放一盆在母親的窗臺上?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女孩的行動,給作者心靈上帶來的極大震撼與感染。

5.最後總結:

①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解答揭題時提出的疑問。這一點要注意,準確地進行點撥、引導。

②根據板書對全文進行概括性複習。

六、說板書設計

略。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紫藤羅瀑布》,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七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七~九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單元,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影響深遠。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寫作意圖,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本單元是以“人生”爲主題,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羅瀑布》就是本單元的第四篇課文。它是以生動而細膩的筆觸,採用多種修辭手法從色、形、態多方面描寫一樹盛開的紫藤羅花,生機勃發,輝煌燦爛,讓人感受到它的繁茂與頑強的生命力,從而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時的不幸,個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奮發的,進取的。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

我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好。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三、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2、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3、學習並運用寫景狀物的方法,瞭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4、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並能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四、說重難點

根據學情及本課的內容,我把重點放在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深化對人生的思索。難點放在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五、說教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據新《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採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本文文質兼美,適於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六、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七、說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臘梅、紫藤蘿花的滾動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同學們,當你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時,你會感受到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許多。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關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讚美臘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玉簪、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這些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着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有炫人眼目的美麗,有跳躍閃爍的生命。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並藉此表達對於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樣傳達了這樣的一種追求。(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讓學生速讀全文,然後將自己預習中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勾畫圈點出來,共同來解決。解決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據語境推斷。在正音之後對字詞讀一遍。對詞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理解或說話。(重視語言積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運用中積累,而不是死記硬背。)

2、作者簡介

學生自主地介紹在課餘時間蒐集作者及課文的相關資料。所花的時間不要過長,指導學生介紹有價值的、與本課有關的資料。通過查找資料培養了學生篩選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根據校情,學生能在閱覽室、電子圖書館查閱資料而設立的環節。)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範讀,學生在聽讀中思考如下問題。(配樂範讀時,用大屏幕出示如下問題)

a、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後相互補充。

老師進行簡單的歸結: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樹盛開藤蘿花的生機勃發、輝煌燦爛的景象,抒發自己由焦急、悲憤轉化爲寧靜和喜悅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來藤蘿的變遷史,由藤蘿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長河雖有曲折,但永遠前進。並板書:賞花——如人生的美好熱烈

憶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恆意義

2、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

3、抽取兩位同學朗讀自選片斷,老師作簡要評價。

(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研讀與賞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總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讀好這些片段,是對文章內涵的具體把握,也是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體味。)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老師提示:需結合作者的簡介來感悟。可以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理解,展開思考。

(這個問題學生能夠漂亮地作答,要求他們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

2、互動平臺

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將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出來並說出感悟出了什麼?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允許思維發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小結]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後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其實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作者對人生有了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由此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首先投影出示朗讀方法:重音、節奏及停頓,注重內化和感情。佳詞妙句細品味,內容中心都理清。在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片斷時,老師要參與學生的互評活動中,進行誦讀指導。

(朗讀方法的指導,學生的朗讀與研討,重視了語文全面素養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語文當作純粹的技能訓練,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

(“互動平臺”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要求學生在對文章整體感悟後,在瞭解作者生平的基礎上,通過對賞花、憶花、悟花三個部分內容賞析,讓學生對生命、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認識,談談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從而陶冶自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其健康個性。

重點研讀“手足情、生死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兩部分,讓學生在“憶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時代給予人的感受;“憶花”部分重點在於對人的感情的昇華,而這種時代氣息和人文精神又是潛移默化的自然的滲透,使學生從優美的文章中崇尚生命、珍惜生活、珍愛人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把人文教育放在顯著地位。富有時代氣息,加強人文教育。)

3、合作探究

通過合作、探究,進一步品味文章的寫景妙處,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這是本課的難點,再加上學生是七年級的學生特點,所以老師可先舉一例子,隨後同方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語句,體會寫景之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這是用帆和船艙作比喻,細緻地描繪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愛的感覺,也抒發了喜悅之情。

學生可以找出多處,從內容上、從寫作特點上去理解、品味、鑑賞、把握。

學生談到花的特點時,適時板書:

花形——猶如瀑布

花色——熱烈沉靜

花香——懵龍長久

(此環節突破了教學難點,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感悟生命)

 (五)拓展延伸

請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畫面(可出示一組花木的畫面,如:菊、梅、荷、松樹、牡丹等等),讓學生現場觀察,進行聯想,做口頭作文:《我看()花》。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延伸了教學難點)

 (六)教師總結

紫藤蘿瀑布爲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卷:藤蘿不與羣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地爲自己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纔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七)延伸作業

根據課標對寫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的作業:

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徵意義,回去後可以蒐集一些有關花木的文章,與同學進行交流,並提出自己新的聯想和見解。並進行實地觀察,寫一篇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八)板書設計

紫藤羅瀑布

宗璞

花形——猶如瀑布 賞花——如人生的美好熱烈

花色——熱烈沉靜 憶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懵龍長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恆意義

(如果說練習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

我的整個教學流程順暢,可操作性強,既重視了人文精神,又不忽視語文素養的提高;使語文達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統一,也使學生提高了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