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青銅器的藝術蘊涵着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下面我將對《走進青銅》這課的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走進青銅》是贛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課的內容,屬於欣賞評述的領域,青銅器作爲古典藝術文化的代表,在現在的小學生看來,距離非常遙遠,瞭解的也很少,教材中展現了幾幅極其有代表性的青銅圖片,幫助學生更清晰的認識青銅,不同文飾的列舉,讓學生更好的瞭解中國傳統文飾的寓意。而學生作品的展示可以讓學生也動手畫一畫青銅的造型和文飾,爲他們的創作提供一個參考。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思想目標:初步認識青銅器的悠久歷史,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2.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青銅美的造型和紋飾。

3.能力目標:感受我國青銅文化的藝術魅力,激發對青銅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認識並瞭解青銅的造型和紋飾,

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五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教學過程

1、實物展示,激情導入

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一件青銅樂器,讓學生觀看,猜猜這是什麼,請學生上來通過敲一敲,摸一摸的方式感受青銅的特徵,然後讓學生自己提出心中的疑問,即看到這件東西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鼓勵他們大膽提問,老師則有針對性收集幾個最具有代表性的

問題:它是什麼?青銅器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

它的用途是什麼,有哪些種類?

青銅器的紋飾有什麼涵義?

今天我們將帶着這些問題走近青銅。出示課題—走近青銅

作爲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未知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因此我預設讓他們自己提問,這樣也可以讓他們在後面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體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樂趣。

2.視頻展示,瞭解青銅的材料與製作

在這個部分,我將帶孩子們觀看博物館的視頻展示,加深對青銅的印象,簡單播放青銅器的製作過程,期中包括青銅器的製作材料,並講解青銅器是銅和錫在高溫下煅燒,然後注入模子中形成,它多用於祭祀祖先神靈,舉行重大典禮等場合。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很直觀輕鬆的瞭解這個過程,拉近自己與幾千年久遠的文化距離感,使充滿迷惑的學習更簡單有趣。

3.瞭解不同類型青銅器的造型與紋飾的寓意

是啊,青銅器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剛剛我們看的都是青銅器中不同家族的成員,這時候我告訴學生古時候人們的生活與青銅器密不可分,做飯,裝水,喝酒,聽音樂和打仗都與它有着密切的聯繫,今天我們就請來了青銅家族的五兄弟,也就是進入到了解不同類型的青銅器。這也是我教學的一個重點部分,我用準備好的圖片道具,即酒器的爵,樂器的鐘,食器的鼎,水器及兵器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器皿,在黑板上分類張貼,引導學生逐一認識不同的青銅器的造型,具體使用功能,文飾的瞭解則貫穿在其中講解,例如認識鼎的時候,我可以用雕有饕餮紋,龍紋,雲紋等具有代表性的文飾幻燈片進行展示,期間會提問:你知道這些紋有什麼寓意嗎?在講述饕餮的時候還可以加入饕餮的傳說故事,饕餮是龍的五子,有一個大頭和大嘴,特別會吃,見到什麼吃什麼,那這樣的圖案裝飾在鼎上,請同學們猜猜看鼎在古時候是做什麼用的呢?認識樂器時,我會播放邊鍾演奏的視頻,讓學生通過直接的看和聽了解古人使用樂器的精彩藝術生活。而在講述兵器的時候,也可以用模型兵器讓學生在課堂上就玩個小遊戲,體驗一下古人用兵器打仗的情景,這樣可以使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4.合作學習,探究青銅

當孩子們在玩中體驗到學習樂趣的時候,這時候探究的慾望會更強,而青銅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又豈是教師的隻字片語能講完整的呢,因此,我要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青銅器進行自主研究,而我將爲他們準備五種類型的青銅文字知識和圖片資料袋,即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然後將學生按座位分成五個小組,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其中一種。每組的研究任務將用一塊展板完成,每塊展板上標有每組的研究題目:我最喜歡的青銅酒器是什麼,請張貼出來;我知道的酒器還有什麼?動手畫一畫我喜歡的文飾,整個展板通過圖片,文字和繪畫的形式相結合,彙集了他們這節課學習到的知識。

5.課堂小結

當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意見不統一或者其他的偶發事件,老師在巡迴指導的過程中,要當個課堂的細心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用小組民主商議,特長分工等方法及時處理。

6.課後拓展

我鼓勵學生回家研究青銅,並向學生提供網址,使資源得到共享。在以強調美術學科的欣賞評述學習之外,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青銅文化知識,有了更廣闊的學習天地和更大的學習動力。

  四、教學評價,展示成果

最後當學生完成之後,我們佈置一個成果展。將每組所研究的青銅器展示出來,組長分別做介紹,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評價,既可以介紹自己組的成果,又可以瞭解其他小組研究的器皿,教師最後加以點評,特別提出要孩子們樹立起保護國家青銅文物的意識。

在整個課堂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研究問題是我的構思,通過這節課使孩子們學習並欣賞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這也正是作爲美術教師的使命!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女。

2、模擬自選商場,設置購物情況,在環境識字同時進行口語交際,瞭解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體會它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讓學生願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商品的詞卡、學生自帶的商品、學生蒐集的食品包裝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探究生活,談話引入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揭示課題。

2、認讀生字:商、場。

3、教師扮演記者採訪學生,請學生談談自己去自選商場購物的感受。(如:商品很多,價格比校便宜,可以自由選購,很方便等等。)

二、聯繫生活,交流展示

1、聽說大家蒐集了許多商品包裝袋,也認識了部分漢字,請讀給同伴聽。

2、學習小組的組員互相交流。

3、將學生蒐集的包裝袋貼在展示板上。

三、走進生活,情境識字

1、創設情境。

教室的四周擺着許多自選商場的商品,有面包、牛奶、糖果、方便麪、火腿腸、牙膏、毛巾、洗衣粉、鉛筆、臉盆、牛肉乾、尺子、作業本、鉛筆盒

2、談話:小朋友,現在我們這兒便是自選商場了,你們瞧,這個自選商場的東西也不少。

3、學習生字:東、西。

4、教師出示詞語卡片。

miàn bāo niú nǎi huǒ tuǐ chánɡ yá ɡāo máo jīn

面 包 牛 奶 火 腿 腸 牙 膏 毛 巾

xǐ yī fěn qiān bǐ chǐ zi zuò yè běn

洗衣 粉 鉛 筆 尺 子 作 業 本

5、教師要求:哪一小組最快記住的詞語,便能拿下詞卡,作爲提貨單,憑提貨單馬上可以拿到相對應的商品。

6、小組合作學習:藉助拼音認讀詞語,小組交流,用什麼方法最快記住詞語,對小夥伴提醒什麼?

7、鞏固字詞:小組派代表認讀卡片,憑卡片現場選購相對應的商品。

⑴ 認讀注音的詞語。

⑵ 認讀不注音的詞語。

⑵ 認讀詞語中的生字。

⑷ 怎樣記住漢字本、筆?(本用木字加一橫的方法記;筆用出示毛筆引導識記。)

⑸ 把認讀的字詞讀給同伴聽,讀給其他學習小組的組員聽。

⑹ 到教室四周找相對應的商品。

8、商品分類。

哪些商品擺放在同一貨架上。

⑴ 指名擺詞卡(麪包、牙膏、鉛筆、牛奶、毛巾、洗衣粉、火腿腸、作業本)。

⑵ 讀詞。

9、小結:商品分類擺放,人們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

10、出示句子: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真方便指導朗讀。

四、熱愛生活,拓展識字

1、環境識字:教室四周中還擺放了許多商品,上面有些字大家可能認識也可能不認識,現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商品包裝或商標上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學習夥伴,也可以請教老師。

⑴ 生挑選商品,並認讀商品包裝上的漢字。

⑵ 生到講臺上,找一找相對應的詞卡貼在商品上,並讀一讀。

2、教師採訪購物的學生。

你選購了什麼商品,讀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聽。

3、指名生去認讀上課時貼在展示板上的食品包裝中的漢字、詞。

4、佈置任務,課後延伸。

小朋友們課後再去搜集商品包裝袋或商標帶到學校,貼在展示板上,當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們認字。

5、總結:在生活中,只要小朋友們用心去觀察去思考;會認識更多的字。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提醒幸福》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文章。針對生活中人們過多關注風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們什麼是幸福,告訴人們如何尋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啓示人們進而去創造幸福。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課文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爲:

1、在整體感悟全文的基礎上,提煉文章的主旨

2、品味並積累優美語言。

3、體會幸福生活中的幸福,學會“提醒幸福”,從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 說教法

爲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我把教法定爲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師生通過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共同去探究,發現問題,達到教學目標。本文的教學時間爲一課時

三 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學習,主要通過學生與教師,與學生,與作品,與生活對話來完成,使學生的語感廣化,深化,美化。

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是這樣安排的,以幸福爲話題,讓學生討論 來引出這篇課文。讓學生不經過教師的傳遞直接去閱讀課文,達到對這篇課文的整體理解和感悟。然後圍繞文章的主題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掌握文章的脈絡,尋找文中幸福的定義,讓學生品位作者的幸福觀,進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觀,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表達生活的技巧。

五 鏈接生活

找一些生活中典型的話題讓學生討論,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與現實生活的直接交流中結束這篇課文的學習

六 [板書設計]

一. 提醒災禍——忘記幸福

二. 認識幸福——學會感受

三. 享受幸福——珍惜幸福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和編寫意圖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第二單元第2課《公共場所拒絕危險》第一課時。《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教學要與同學的生活緊密相連,以體驗去感受生活,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體驗,從而使同學認識一些公共平安標誌、設施的用途,並維護它們,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規則。教材的活動佈置即是虛擬的社會生活也是實際生活實際,同學易於接受和理解,便於操作。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和同學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一些公共平安標誌、瞭解一些公共設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規則,並且維護它們。

(2)、能力目標:增強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生主動遵守公共平安規則的意識,有維護公共設施的想法和願望。

3、教學重點:

(1)、讓同學認識一些公共平安標誌、設施的用途,並維護它們。

(2)、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規則。

教學難點: 平安事故會給個人、周圍人帶來傷害和社會造成影響和損失。

4、教學準備:完成“社會調查記錄” 和幾個不同種類的平安標誌。

  二、說教法學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發相應的道德情感。我在設計《公共場所拒絕危險》一課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和教學情境,能使同學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發生共鳴。深刻地體驗到了認識公共平安標誌並維護公共設施的重要性,以和平安事故帶給我們的傷害和影響。這種情境教學法,注重讓同學從自身的生活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同學通過親身的體驗,進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動,從而獲得思想的昇華。

  三、說過程:

(一)、漫畫故事導入

新課標指出:貼近同學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同學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教學一開始我播放課件,關於小朋友在公共場所造成事故的漫畫,把同學帶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喚起小朋友們對公共場所平安的關注,這時引出這節課的課題《公共場所拒絕危險》。

(二)、觀察體驗,突出重點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內容:

(1)觀看報道和圖片談感受、提問題,通過小組內談感受,提疑問,在一起研討中學習體會公共場所中存在的危險對於我們是存在的,而且我們必需要關注它,因爲它刻不容緩;這裏在課前我安排了一個社會小調查是關於公共平安的,給同學安排了一個尋找公共場所中存在的平安隱患有哪些的小調查,可以以拍照片,做記錄,錄製成錄像的形式記錄下來,小組內交流自身的調查結果。讓同學們小組內討論公共場所存在哪些平安隱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小組內一起設計解決方案。從發現問題,再認識問題,最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同學意識到公共場所的平安和我們息息相關,必需遵守公共平安規則才幹防止危險的發生。那麼,要遵守公共平安規則的前提是我們必需要先認識公共平安標誌和設施長什麼樣子啊?所以我設計了一個活動,當然必需要貼近同學的生活,還要求同學能感興趣,所以設計了第二個環節。

(2)設計了一個猜一猜的環節,一個同學上前來描述平安標誌和設施,但不具體說出是什麼,通過他的語言讓其餘同學猜是什麼標誌和設施,爲了怕小朋友們對標誌和設施不感興趣,特意設計以一種“看誰知道的最多”大拼比形式,來吸引同學的參與興趣。我希望通過這個環節,可以讓同學一步認識平安標誌有哪些,具體長什麼模樣。猜對的同學說一說這個標誌或者設施都出現在什麼地方還有它的作用是什麼。

(3)我想突出維護公共平安標誌的重要性,因此,在幻燈片中放映了一個由於平安標誌遭到破壞,一名小同學發生以外導致傷亡的故事和圖片,讓同學談談看法,從而推出,假如公共平安標誌和設施被毀壞了,會有什麼影響和後果。讓同學認識到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應該多注意維護這些公共平安標誌和設施。

(三)、提高認識,昇華情感

讓同學說一說平時都做了哪些違反公共平安的事情,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何彌補,再有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破壞公共場所的平安設施的現象,你有什麼好方法,設計一個宣傳活動。使同學不只關注自身,更體會到公共場所的平安需要人人負責。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 搭一搭 》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起始課,它主要考察學生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立體圖形,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物體的範圍的變化。並能由觀察到的形狀還原立體圖形,它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繫。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不多於4個小正方體組合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爲今後高中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學習打下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能根據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本課中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是重點,。能根據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是本課的難點,其理論依據是有具體圖形觀察,比較形象直觀,而由形到立體圖形則比較抽象。

下面,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一)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1:採用情景教學法;

2、擺畫議講結合法;

3: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法;

4:教學過程中堅持啓發式教學的原則,充分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手段,直觀形象展示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學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

心理學研究指出,小學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

⑴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有的已遺忘,所以課前有必要進行復習。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立體圖形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結合直觀圖形、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

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我首先由一首古詩《題西林壁》引入,讓學生說一說這首詩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2、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3、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麼形狀?

六年級上冊《搭一搭》說課稿此問題的出示,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複習的同時,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4、剛纔是我們已學過的知識,如果有更多的正方體搭成長方體,你有沒有信心?今天我們就用五個正方體來搭一搭。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挑戰一:同位之間用五個小正方體擺一擺,搭成立體圖形,並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畫下來。小組內交流,怎樣擺的,怎樣畫的。

本活動的我沒按教材設計,直接給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而是放手先讓學生自主擺出圖形,這樣就有效的給於學生一個開發的思維空間,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集體交流。利用實物與投影,充分展示學生搭成的立體圖形和觀察到的圖形。

3、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

通過同一問題展示,集體交流,統一認識,觀察的方法讓學生說,畫法讓學生總結。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小結;剛纔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麼給你立體圖形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樣的嗎?

(三)活動二:根據給出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 出示2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彙報:你是怎麼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3、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給出兩個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搭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立方塊?最多可以有幾個小立方塊?搭一搭。

重視課本問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組比賽

分兩組進行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總結反饋

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六)、佈置作業。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說課稿 篇6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

二、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爲主線,向我們展示了岩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 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文中涉及到許多自然科學知識,不必作過細的講解,藉助圖片讓學生對岩石有個形象、直觀的印象,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就可以了,應避免上成科學課。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說方式,因此,教學中,還應把握文中對話多的特點,把朗讀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釋疑,並初步感受對話出現的三種不同的形式。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並教學課文1-8自然段。

第二課時:學習全文,練習朗讀,在朗讀感受對話的不同句式,激發探究自然的興趣。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刨”“巖”,並聯系語境理解“地質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3、初步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質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三、說教學程序及其中的教法、學法。

(一) 揭題質疑,激發興趣

1、直接板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鼓勵學生讀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問題起到導向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碰到生字詞多讀幾次,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教師巡視,讓學生充分地自由讀。

【豐厚初讀,能爲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2、出示生字,檢查自學

(1)逐個出示 “地質勘探隊員 岩石 一冊 厚厚的 腳印 波痕 刨根問底 煤炭 寶藏”檢查讀,並隨機進行指導:

地質勘探隊員:你知道地質勘探隊員是幹什麼的嗎?

寶藏:寶藏的“藏”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是——cang,什麼時候讀cang。

給“寶”找朋友。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並隨機正音。

【在這一環節,我以“紮實、樸實”爲目標,重視字詞教學,努力在字詞上抓落實,爲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讀了課文,你解決剛纔的疑問了嗎?

5、在學生反饋“‘書’爲什麼加引號?”中指導板書:岩石,並指導練寫“巖”。

(三)研讀課文,再次釋疑

1、爲什麼說岩石就是“書”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來。

2、交流反饋:

(1)預設一:

“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出示句子,結合課文插圖,形象直觀地理解岩石一層一層地就像是厚厚的書。

(2)預設二:有字。“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最大的“書”(第一課時)說課稿

a、書上有哪些字?

b、對於這句學生理解有困難,我並結合課前收集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結合教師引讀、合作讀來練習朗讀。

(3)預設三:有圖。出示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出示化石圖片,輔助學生理解地質勘探隊員說的話。

課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學生讀一讀。看始祖鳥的化石

指導朗讀。着重讀好感嘆句的語氣(可引導學生想,"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後爲什麼加歎號?叔叔從岩石上發現小魚會是什麼心情?)

小結:這神祕的化石猶如一份份珍貴的資料,向人們訴說着往日的變化滄桑。

【語文課要給學生留下什麼?首先是語言。如何留下呢?楊再隋先生說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所以以上環節,我引導學生立足文本,結合圖片,讀通、讀懂、讀順、讀好,留下語言。】

(四)迴歸整體,練習朗讀

1、出示1-8自然段,師生分角色朗讀,指導獨好川川的問話。在多次分角色朗讀中感受川川的愛提問題。

2、讀到這,你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刨根問底,指導書寫“刨”。

(五)設疑結課,延伸興趣

1、川川又提了哪些問題呢?地質勘探隊員又告訴我們哪些知識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保持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持續的必要條件,正由課標中強調的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以上的結課設計以問題激發學生再探究的慾望,將閱讀興趣不斷延伸。】

板書:

最大的“書”

岩石

但課堂是動態生成的,以上只是我的教學預設。在教學中,我會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我的教學設計,使“教案”真正成爲學生的“學案”。

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三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是一篇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寫細緻,中心突出,故事情節緊湊。本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裏,許多人卻重財輕義,他們也疼愛自己的子女,但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也並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 課文讚美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們的友誼。

學習這篇文章,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同時更加珍愛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閱讀理解、辨別是非的能力。

2、提高朗讀能力,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

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領悟並倡揚文中所表現的純潔真誠的人情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三)學生分析

“代溝”是現代中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話題。“親情”與“友情”發生矛盾也時有所聞。因此,本文所寫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在當今社會日益強調個性張揚的環境裏,如何看待親情與友情,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如教材中的“我”與萬芳的友誼、“我”與父母的衝突,確實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學生的感情傾向可能會與教材不一致,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會觸發學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師的眼光不要侷限在如何解決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的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而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爲重要的。

  二、 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理念

該文是一偏反映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內心情感衝突的散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去領悟文章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師要注意使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轉變,由過去的被動式閱讀轉變爲主動式閱讀,力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像〈羚羊木雕〉這樣的課文,如果不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很難有大的收穫。課堂討論時,教師不要用唯一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次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實現學生知識與人格的同步發展。

教學思路

1、朗讀與討論並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而言,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讓學生圍繞文章的主旨進行研討,從中感悟文章的親情與友情。

2、閱讀與寫作並行。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採用拓展寫作的方式,讓學生摹仿學習。

  三、教學程序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設計此環節,主要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對字詞的掌握程度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教學設計構想:設計此環節,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給學生一個發表自我閱讀感受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設計構想: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四、交流自主合作學習情況

1、在這場矛盾衝突中,誰是誰非?你是怎麼認爲的?

2、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與家長髮生過矛盾?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麼處理?怎麼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3、如果萬芳沒有追出來,你如何挽回我們的友誼?

4、你認爲作者會不會挽回這段友誼?

設計構想: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主旨,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家庭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至愛親朋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問題探究

設計構想:體會本文構思的巧妙,學習本文多種描寫方法,並用之於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寫出至少兩則關於友情的名言。

2、給家人寫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個不足的方面。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方法,練習寫一個片段,要求選擇班上某一位同學的某一點進行描寫,突出其特點。

設計構想:從語文學習延伸到語文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8

  一、教學理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新課程理念也強調:“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因此我在這設計這一課的基本理念是:“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

  二、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髮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峯。明代罷中書省、廢丞相,內閣製爲中央輔政機構;清代以內閣及軍機處爲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明清兩代,以六部爲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皇權兼併了相權,使皇權發展到頂端。本節課承接本單元的第2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同時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西方國家,揭示了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一個原因,從而爲學生以後學生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礎。(這裏可以根據你自己的需要簡化一些,或者用你自己的話說)

2、 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這的要求:瞭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目標: 我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瞭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展。

(4)、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5)、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並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徵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6)、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以上幾個方面你在試講的時侯可以挑幾個知識點說也行)

過程與方法:

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爲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三、說學情與學法

高中學生自身的知識、個性與社會性都比初中有了較爲充分的發展,他們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他們的分析能力、辯證思維也明顯增強,而且獲得比較豐富的學習策略。對於本課內容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時接觸過,知道一些感性知識“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在現實生活中也接觸過“馬克思主義”這個名詞,但對它的認識比較膚淺,大多停留在表層,沒有形成系統、深刻的認識。

新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重要含義之一是,學生要有自覺、主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正確態度、要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其中,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激發學習激情的重要因素。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以下兩種學習方法:一是觀察學習法,我充分運用材料作鋪墊,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期望學生在運用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培養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與辨析歷史材料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以史實爲依據”的歷史學習習慣。二是思辨學習法。通過提供相關知識背景,創設各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開展課堂討論,形成互動的課堂氛圍,在合作與交流中切實體驗歷史,深刻理解歷史。

  四、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知識是主體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師生能動的建構起來的,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情境教學模式,我充分利用歷史學科蘊含豐富圖片、史料資料的特點,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使教學過程成爲一個動態的、有機的整體。使學習過程成爲“感知-理解-運用”的過程,更是掌握方法、積累經驗、發展能力、生成情感的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說一說我對這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

1、 新課導入:

在講本節課之前,我首先帶領同學們回顧一下第2、3課學習的內容,因爲第2課講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講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對這兩節課內容的複習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發展脈絡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接下來就通過對胡惟庸案的講解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2、問題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① 導入新課後,我便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們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的資料,提示學生大肆殺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導學生看課本提問他們朱元璋爲了加強中央集權還採取了哪些措施,從而得出明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關於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憶清宮戲中見到的一些現象,通過討論來總結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因爲最近有關清代宮廷的電視劇比較多,學生們應該都接觸過。這是難點“明清時期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解決方案。

②難點“宰相制和內閣制區別”解決方案: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其《國史大綱》曾指出:“(明朝)國家並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爲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衆議。”引導同學們認識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權的閣臣只是“權臣”。然後通過課本P17“歷史縱橫”中張居正的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本身並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並不來自於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比如張居正當時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張居正死後的下場可以證明這點。因此,儘管有人認爲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

難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解決方案:我主要是想通過對西方內閣和明清時期內閣的比較這一探究性問題來認同學們認識到:明朝的內閣是皇權專制強化的產物,它加強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君主對全國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於防止專制獨裁。中國的內閣使得中國走向專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內格使他們走向民主、科學。從而引導同學們來總結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

3、小結:在講授完本節課的內容後,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力求本課內容當堂消化,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作個小結。

4、知能訓練,運用遷移

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5、佈置作業。

  六、最後請看我的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9

大家好!我是xx,我說課的題目是《光的反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學中的重要定律。它是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延伸,又是後面理解平面鏡、球面鏡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礎。在光學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知識點也是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基礎。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麼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③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並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光反射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測量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的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於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②密切聯繫實際,增強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難點: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實驗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從而加強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4、教具與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激光筆、鉛筆、平面鏡、硬紙板、量角器、三角板等

學具:激光筆、鉛筆、平面鏡、硬紙板、量角器、三角板等

  二、說學情

因所教班級屬於農村中學,只有小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但是他們又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基礎較差。老師利用“實驗探究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學習、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能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模擬學生實驗,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效果。

2、學法指導:

以探究爲主,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分析和論證——鞏固練習。

  四、說教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並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繫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採用觀察、探究、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反射規律,應用反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由生活中問題入手,並以回顧前面所學知識爲基礎。

問題:我們知道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光源發光使光進入人的眼睛,人就能看到物體,那麼對於一些不發光的物體,如同學間,課本,鉛筆等,爲什麼我們也能看到呢?

(這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意識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光的反射(板書)

(二)新授:

【演示實驗】 用激光筆照射教室地板磚地面。

【實驗現象】 可以看到牆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

(通過簡單的實驗現象,使學生很快回憶起有關光的知識,通過猜想使學生對有關光的現象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了求知慾望,並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課。)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當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反射光線的方向會變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什麼關係?光在反射時有沒有什麼特點和可遵循的規律呢?先認識幾個反射現象中的物理名詞。

入射點:(O)入射光線與鏡面的接觸點。

入射光線(AO)

反射光線(BO)

法線:(ON):通過入射點且垂直於鏡面的直線。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師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①當E、F屏在同一平面上時,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時,不能同時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導學生此現象說明:“三線共面”。

②讓學生觀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的位置關係。引導學生分析此現象說明:“兩線分居”。

③讓學生根據現象和測量填充表格,引導學生髮現現象規律: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總等於入射角。

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實驗方法有了進一步理解,而且,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提出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並分析得出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等幾個過程。而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光的反射現象,從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雖然,這樣安排教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因此,本節課在老師的演示實驗後要求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法”的過程,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光的反射定律有了感性認識。要求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2、交流探究成果,及時調控矯正。

這一環節的操作要點,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爲主。其目的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反饋,對學生參與實驗態度和效果進行反饋,這一階段學生的認識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將在教師對學生參與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和各小組在班級中的彙報情況中得到昇華。

3、鞏固反饋,知識遷移。

爲了加深學生對光的反射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應用光的反射規律作圖,達到鞏固光的反射規律作圖題的目的;另一類是應用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解釋生活中一些現象。知道物理從生活中來,與會運用物理到生活中。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光的反射類型:

①鏡面反射

②漫反射

(可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

4、課堂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易於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規律的認識,便於學生筆記和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