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是著名作家樑曉聲的名作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說,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字裏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

二、說目標

本單元教學目標是抓住人物描寫的重點語句,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感情,在閱讀中披 文以入情”,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的特點、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以及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時間爲一課時,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識3個生字理解“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1、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本篇課文寫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當時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大多數人民羣衆的家境都很困難,“一元五毛錢”買一本書在當時是不容易的事情由於學生不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就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這是本課學習的難點課前,我與學生交流,向學生介紹了時代背景,爲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根據高年級略讀課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創設情境、以讀代講、合作交流、指導點撥等教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 我藉助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體會父母之愛在本篇課文的處理當中,我想借助一個“酸”字,引導學生從而母親“瘦弱的背影、疲憊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堅定的話語”這個四個層面,尋找作者爲何接過母親的錢會鼻子一酸的原因通過品悟結合,多重朗讀,比較學習的方式,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和語言樣式,在言意結合的過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古詩導入,激發興趣

我採用學生熟悉的古詩《遊子吟》導入,讓學生讀讀這首詩,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慈母,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情,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另一方面用學生熟悉的關於母愛的一首詩導入,讓學生邁出成功的第一步,緩和緊張的心情,爲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此環節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學生的預習效果,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我讓學生填寫課文出現的重點新詞,讓學生自己發現如何概括主要內容,一舉兩得,爲新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體會情深

新課標強調以讀爲本,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我這個環節主要有三步:

(1)圍繞一個“酸”字,自己默讀課文畫出讓自己讀起來酸溜溜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師巡迴與學生個別交流,掌握學生自主解讀情況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要求。

(2)交流學生自讀,教師適時點撥我和學生一起抓住四個重點語段,分成四個版塊,引導學生在想象畫面,默讀、齊讀、比較讀、引讀等形式的感情朗讀中增進體驗,昇華情感,豐富了文本內涵,凸顯情感體驗閱讀方法在此類課文教學中的無可替代功能濃濃的慈母情,深深的愛母情洋溢課堂,課堂成了學生、教師自主宣泄情感的場所。

(3)學生有感情讀出其他讓自己讀起來酸溜溜的語句並說說自己的體會既給了學生展示的機又可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四環節:補白練筆,體驗情深

創設情境,我攥着母親的血汗,攥着母親的疲憊,也攥着母親無私而偉大的愛,跑了出去(音樂起)教師用深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鳴,進行補白練習交流時,教師適當板書詞語,加深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喚起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再次感受偉大的母愛,昇華情感。

五、課後反思

這節課後,自我感覺還好,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效果還行不過,我覺得自己上課時,教學語言還可以進一步精煉第三環節的交流時,如果以適當的導語,引導學生自己讀出探討的語句,加以品讀體會,效果會更好四個“立刻”如果採用換詞體會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工作的單調和枯燥,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母親的忙碌加深對母親的艱辛的理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與除數間的關係”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③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等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教學流程

爲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擺一擺,比較感知

(一)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1.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2.問: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問:這個算式什麼意思?

(溝通算式、文字、擺的過程之間的對應關係。)

(三)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7個草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

2、交流彙報擺的結果,並說發現。

3、引導學生根據擺的過程列算式。

4、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講解:算式裏的“1”表示剩下的1個草莓,在算式中稱爲“餘數”,今天我們研究的是“有餘數的除法”。

追問:餘數表示什麼?

三、對比觀察,理解關係

(一)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用9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動手擺一擺。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

3、如果用10根小棒來擺呢?

4、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5、餘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餘數<除數

(二)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1. 讀一讀,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

2. 你是怎麼想的?和同伴說一說,也可以擺一擺證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四、課堂作業: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第2題。

五、課堂總結,明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師:看來,在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爲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爲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與理念,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爲教師靈活的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基於對教材以上的認識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①通過學生猜、測、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爲了使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的設計有獨立活動、二人活動及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爲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爲“談話激趣設疑導入——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四、說教學程序

1、談話激趣設疑導入: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我就以前面學過的知識“三角形的分類”爲切入點,讓學生叫出各類三角形的名稱{激趣},隨後提出挑戰——畫一個很特殊的三角形{即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結果沒有沒有一個學生能畫出來,爲什麼呢{設疑}?這樣,我在很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爲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2、猜想: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大膽猜想,形成統一的認識,使後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驗證{自主探索}: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後,我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我既不像過去那樣告訴學生怎麼動手去驗證,讓學生做機械的操作員,不是隨意放開讓學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爲: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看一看。

4、鞏固內化: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設計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說一說爲什麼畫不出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的問題,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讓學生判斷有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再如:根據三角形兩個角或一個角的度數或三角形的特徵求出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具體在練習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題及遊戲中都有體現},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5、拓展創新: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既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一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生爲主體,思維爲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於落實和發展。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漁童》的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學”爲主題。幾篇課文篇幅雖長,但都情節曲折生動,情感豐富動人,都會給學生幼小心靈中烙下真善美的印記。《漁童》作爲本單元開篇主體課文,結合課文特點和學段目標,它承載着速讀,想象,旁註,複述,續說等任務。爲落實單元知識目標,在教學《漁童》一課時,我把同類文章整合到一起,作爲一個整體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和探討,達到鞏固單元訓練重點,獲得寫法知識的目的。如何在教學中整合處理這些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我的做法是讓學生在讀中想像,用旁註表達體會,在複述中內化情節,在續說中深化理解。

教學目標:

1、 學習瀏覽課文,默讀課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課文故事情節,創造性複述、續 編故事。

2、 通過語言文字領會作者的表達手法。

3、用正確的善惡觀評價故事中的人物,熱愛民間文學。

教學重難點

學習瀏覽課文的方法,練習有一定速度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創造性地複述、

續編故事。

二、說教法

本課是一篇民間故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讀中感悟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故事。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讓孩子與文本產生共鳴,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生質疑問題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感悟,把對詞語的理解內化。把文本知識內化,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因此,在教學中我儘量給學生創造機會,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在理解中讀、在感悟中讀。在讀中放飛個性,使他們充分、準確地感知文本、感悟語言,在多元評價的氛圍中交流、思索、提升觀點。 四、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首先,我採用提問激趣的方式來導入新課,如:

1、同學們,你們喜歡民間故事嗎?

2、這一單元的民間文學你都讀了哪些故事?

3、能用一句話表達你的讀後感受嗎?

通過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既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慾望,給下面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2速讀瀏覽,我採用速讀瀏覽的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感知課文,體會大意。讓學生善於從段落的關鍵句子中把握整體意思。要在最短時間內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把故事的梗概說清楚。培養學生速讀的能力。

3問題質疑,深入領悟

在這一教學環節,我設計瞭如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再去讀課文

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老漁翁的命運是怎樣的?讀了故事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作者爲什麼能把漁童的天真活潑頑皮表現得淋漓盡致?(主要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

作者運用排比句式有什麼好處?文中的破折號起到了什麼作用?課文多次用到了分號,能不能用逗號或句號代替?體會分號與逗號句號在用法上的區別。你能用分號也說一段話嗎?

4複述課文 創造性加工

小組內—小組推薦代表交流

通過複述 鍛鍊口語表達 加深理解

5、續說故事

讓學生進行合理的想像,把故事繼續想象下去,續說漁童和老漁翁走出衙門以後的事。 通過學生的續說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意識,口語表達能力,寫作水平

6、總結全文 昇華主題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認識民間故事,知道民間故事之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外,還有故事中鮮明的人物形象。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以鳥語爲線索,作者通過插敘的方法,回憶了鄉村中雲雀、麻雀的叫聲,記下了作者所見識到的人們爲追求鳥語而作的種種努力,用都市中散步時突然聽到鳥叫聲的感動來表明:人們正在爲生態問題而做的不懈的努力。最後愛人的那句:“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實際上一語雙關,既指月亮出來了,鳥兒歸林了,也指經過人們的努力都市中的生態環境開始有了好轉。整篇文章表明瞭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嚮往。

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品味文章的語言

二、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 導入新課

我的家在農村,門前有一個大大的池塘,一到夏天,池塘裏開滿了蓮花,鴨子在蓮梗間跳着優美的芭蕾。周圍是大片的農田,屋子的四周有我親手栽下的22課枇杷樹,三九時節樹上便會掛滿白色的粉粉的花,來年的端午前後樹上便會掛滿果子,那時會有各種各樣的鳥兒爭吃樹上的果子。你們說老師的家鄉美不美?

(二)分析課文 比較兩種生活

問題1、

文章中也有兩小節是寫鄉村生活的,請你找出這兩小節,大聲地朗讀這兩小節,用這兩小節的內容爲老師的家鄉增彩。

[明確]

這裏主要是文章的第8、9兩小節,要注意文章對雲雀、麻雀的細節描寫。如:“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許是雲雀知道人們在看她”“盡往有糧食的地方鑽”。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充分感受到鳥語花香的鄉村生活的美好。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找幾幅關於鳥的圖片,找幾支關於鳥的聲音的音樂增強學生的這種感受。

問題2、與老師的家鄉相比,作者生存的大都市是怎樣的呢?

[明確]可以引導學生藉助一般大都市鋼筋、水泥、鐵籠子的生存環境來描述作者的家鄉。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到作者的家鄉有鳥聲,理由是和愛人一起散步聽到鳥聲,那麼老師就由此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2—5)小節體會“新修”、“突然”、“一驚”、“最真切”、“幾分感動”、“喜形於色”、“提神、鎮痛、療傷”這些詞的表達作用。

[明確]這些詞表明瞭都市中這幾聲鳥叫聲來之不易。

問題3 、讓學生說說喜歡作者家鄉還是喜歡老師的家鄉。

[明確]學生會分爲兩派,一派傾向於都市生活,因爲都市生活現代。一派傾向於鄉村生活因爲它美麗、它貼近自然。

(三)分析課文 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

問題1、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明確]讓學生結合本文談談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當然是“繁華大都市中的悠閒鄉村生活”

問題2、人們爲追尋“鳥語”作了怎樣的努力?

[明確]1、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

2、建人工的鳥語林

3、養寵物鳥

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在其中享受到的樂趣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問題、文章的第五小節說“鳥語具有提神、鎮痛、療傷的作用”,從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例:置身於鳥語的夢幻中,一切都變得純粹、優雅、安寧。

(五)結束全課

這麼皎潔的月色,這麼美妙的鳥語,讓我們也一起來三個步。如果沒有鳥語那是多麼的冷清,好在“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讓我們都來一起爲之而努力吧!

向晚時分,我陪愛人到公園去散步。

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園,狹長,半自然,依水築路,頗具水鄉特色。突然聽到鳥的叫聲,清脆而婉轉。我一驚,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來聽到的最真切的鳥語。如此近距離,不能不讓我生出幾分感動。

“是什麼鳥?”“黃鸝,兩個黃鸝鳴翠柳。”愛人脫口而出,喜形於色,完全不像久病後的康復者。顯然是鳥語的作用。

鳥語如歌,一隻鳥就是一個歌手,一個大徹大悟的歌手。鳥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發生什麼,即便在呻吟,也不放棄,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鳥語引路,我的面前打開了一片記憶的天空。

最有鄉土情結的要算俗稱叫天子的雲雀,也叫雲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動感。靈如雀,形似燕,飛入雲,叫滿天。初夏時節,小麥抽穗,勞作後稍事休息的牛兒正搖着尾巴,悠閒地吃着農民從麥田裏扯起的燕麥或從溝壟邊割來的青草,這時就有云雀從草叢中“嗖”地射出,像鳴鏑,直衝雲霄。隨着吱嘎吱嘎的叫聲滿天盪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許是雲雀知道人們在看它,又怕因爲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遼遼遠遠地叫,然後一動不動地定格在那兒,像依附着什麼,只把一雙翅膀扇動。雲雀的叫聲裏,溢滿了小麥灌漿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語言簡短得像方言。麻雀小,盡往有糧食的地方鑽,成羣結夥,吵鬧聲不絕於耳。麻雀的叫聲與趕秧雀的姑娘的歌聲交織在一起,成爲稻草人的音樂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觀。

鳥語給我們幻想,讓我們迷惑。鳥語的情感,鳥語的色彩,使我們始終無法窮盡其奧妙。

對鳥語的模擬,大概是藝術家們激發創作靈感的一條通幽的曲徑。劉天華是一個用手指抵達鳥語的高人。他創作的二胡曲《空山鳥語》是解讀鳥語的一次嘗試。兩根弦,流淌出山與鳥的和諧之源,天籟之音。在鳥語的招引下,我們感受着樂曲音色的聽辨和情緒布陳的風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萬物的無窮之大。置身於鳥語的夢幻中,一切都變得純粹、優雅、安寧。

我到過武漢東湖邊的鳥語林。那可真正稱得上是鳥語天空。那些悅耳動聽的鳥語無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鳥語斑斕,直讓人順利地完成了從聽覺到視覺的過渡。你看,那麼多鳥的花冠,鳥的羽毛,鳥的翅膀與它們個性迥異的叫聲相得益彰,成爲大自然天造的傑作。以鳴禽爲亮色,組成了一個偌大規模的歌劇院。丹頂鶴、綠孔雀、白鸛、紅腹錦雞、金雕、烏雕,還有來自異國的金剛鸚鵡、黑天鵝、火烈鳥……全都雲集於巨大的鳥類活動網之下,又不捨其飛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賞鳥語林的設計宗旨:既求鳥類生態環境,又求造園藝術精美。走進鳥語林,你不能不萌生與鳥們交流的意想與慾望。

衆多的鳥語,就像潤物的細雨,構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啓蒙教材。鷓鴣喊雨,喜鵲報喜,布穀催耕,雁過留聲……鳥語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人間四季,天下六合,鳥語,原來是會歌唱、會飛翔的星辰。

或許生態是一個矛盾體。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長,才構成了萬物生靈的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講,留住鳥聲,讓鳥語滋潤或者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又成了我們別無選擇的一種責任。

我們行走着,月亮出來了,愛人說:“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