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簡介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2單元的《尊嚴》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寫的是美國煤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眼前的食品,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食物,從這件事可以領會到,只有尊重了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引導學生從年輕人樣子容貌形狀、行動和語言的句子中,領會到年輕人有抱負的思想;從傑克遜大叔對女兒的發言中,瞭解到這種自負的難得,是本課講授的重點和難點。選編這篇課文的目標是進一步訓練學生從內容中領會盡想的本領,同時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負、自強、自主的精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品質。

3、情感目標: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裏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處在向高年級過渡階段,應該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易形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這些對學習本課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教法與學法: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教學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同學們,聽到過這麼一句話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自然界它會給我們帶來豐收和喜悅;可有時它也會給我們帶來無情的災難。(課件)

(1)1959年至1961年我國發生了建國以後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無數人因飢餓而死亡。

(2)1995年,尼加拉瓜發生火山爆發,使數千名災民流離家園。

(3)20xx年12月,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生了地震並引發了海嘯,遇難人數幾十萬,無家可歸的人不計其數。

2、各種災害過後,面對廢墟與荒涼,災民們飢腸轆轆。看着顆粒無收的田地飢腸哭無淚。除了排成長隊,等待救濟,他們無計可施。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十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麼做?(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麼做,這究竟是爲什麼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尊嚴

  (二)自學質疑

l、自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

3、質疑問難。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l、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裏,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也會怎麼想?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麼想?學生提出問題後再進行朗讀。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課件)

(1)說一說:讓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在學生自由暢談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

(3)議一議:爲什麼傑克遜大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引導學生放開討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交流收集有關“尊嚴”格言(課件出示)

尊嚴就是拒絕乞討;

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五)延伸拓展:(課件)

1、模仿格言的寫法,擬一條自己的人生格言。

2、課外找一找有關表現一個人有尊嚴的小故事來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明扼要,又重點突出。

(以上幾個步驟的設計,爲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構建了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發展平臺。)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課文是浙教版第11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布衣元帥》。本課記敘的是徐向前元帥生前生活中的三個小故事,歌頌他始終保持革命者樸實無華的本色,做人民公僕的崇高品質。課文內容真實,語言樸實,形象鮮明。課題既點明課文的主人公——元帥,又暗含中心;布衣元帥樸實無華,是人民公僕。我認爲這篇文章收錄到教材中,是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緊迫感的。在這個物慾橫流、官本位的時代,我們缺少的就是像徐帥這樣始終與平民百姓的本色要求自己的好乾部。我想通過教學,滲透一種做人的道理:無論你將來幹什麼,都要保持本色。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年段教學目標,我認爲教學重點應在把握文中的表達方式,用小標題的方式來寫三件事的寫作方法。

本單元的訓練的重點是領會文章中心思想,這是繼第二單元領會文章中心思想後的又一次訓練和鞏固。?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從三個故事的朗讀中感受徐向前元帥樸實無華、做人民公僕的崇高品質。能概括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借助文本外資源,結合課文理解“功高蓋世”“戰功赫赫”“布衣”等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能結合小標題概括三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瞭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揣摩課文的寫作方法。

4、帶着對徐元帥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詳細複述其中一個小故事。

本課的教學重點:

講讀三個小故事,能詳細地複述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布衣”一詞的意思,領悟課文中心。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課文內容“戰功赫赫”“功高蓋世”與“一身藍布舊衣”“樸實無華”,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本課我安排了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布衣”的含義,從三個故事中感受徐老的樸實無華的品質。第二課時瞭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能詳細地複述故事內容。

(我感覺領會中心思想是不是已經淡化和過期的東西呢?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說不清楚。我覺得哪怕是浙教版的,也要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整合,是不是?)

下面我重點來說一說第一課時的安排。

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質疑課題——初讀理解“布衣”和“元帥”——再讀走近“布衣元帥”的本色——昇華情感的教學模式。

一、揭示課題,對題目質疑。出示課題,齊讀課題:今天,我來學習《布衣元帥》。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六年級的同學,在上新課之前,早就預習了課文,那麼在上導入新課時,教師先把握住學生知道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尤爲重要。這是以學定教,而不是因教‘而教,真正的把學生處於一個學習的主要地位,教師做好教學的指導者和引導者。而且這樣的以學定教,從學生的學情實際出發,能有效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根據學生的情況,學生一般會有這樣的問題:既是元帥,爲何又說“布衣”呢?

(課堂是個特殊的環境,學生有問題,才能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二、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問題去閱讀課文,這就進入了我的第二個環節初讀解什麼是布衣,爲什麼稱徐老元帥呢?看看我們能不能在閱讀完課文後解決?

在這個環節中,我帶着學生抓住“藍布舊衣”感受徐老衣着上的布衣,然後藉助工具書查找“布衣”的解釋,知道布衣的另一個意思“老百姓,平民”,從文中的“親切”、“和藹”等詞,感受徐老如同平常人一樣的親切。

通過介紹徐向前的資料介紹,理解書中的“功高蓋世”“戰功赫赫”,通過新娘的心理想法“元帥肯定很威風;元帥府,肯定車馬盈門,哨兵不少”,感受到這位元帥立了不少戰功,而且權位高。這裏我出示學習資料,並不僅僅爲讓學生了解一些背景所用,它更爲文本本身的學習服務,幫學生理解了書中的“功高蓋世”“戰功赫赫”。

三、再讀感受“布衣元帥”的本色

一元帥“功高蓋世”,一布衣“一身藍布舊衣”,說話親切,和藹,布衣與元帥,風馬牛不及的兩個不同身份,集及一個人身上,這是怎樣的一位布衣元帥呢?是成了一個更大的疑團?隨着對課文的再次閱讀,學生心中的疑團越滾越大。是呀?你心中會冒出些什麼問題呢?這裏我又把矛盾拋向學生。新課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提供學生探究的平臺。

學生可能會說:戰功赫赫的元帥,爲什麼連自己的地毯也要送給三座門招待所?威風凜凜的大元帥府應是車馬盈門,哨兵不少,可爲什麼卻是住在一條小衚衕裏,而且還有一扇脫了油漆的大門?爲什麼摁響門鈴,來開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帥?…等等等等,學生也許會有許多的爲什麼,我想正因爲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教師才能真正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語文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這裏學生的心中的許多疑問來自於對課文的再次感知,反思,理解,這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整合和對比而產生的矛盾的火花。

“是呀,大家說得不錯,元帥,多大的官職,元帥,給國家立了那麼多的汗馬功勞,享受一下未嘗不可。爲什麼你放着自己應該享受的權利,要做一個平民百姓呢?”這裏我順勢利導,將班上的學生擬作爲元帥本人,讓學生替元帥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來是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了訓練,二來又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研讀,真正瞭解這位布衣元帥。在學生的交流中,相機理解“居功自傲”、“樸實無華”。

這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第一節中的“辦公室牆上,他親筆書寫的‘人民的公僕’5個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質的寫照”,是呀,孩子們徐老用五個字概括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那就是“人民的公僕”,他的一生就是爲人民服務的呀!

四、昇華情感,走進了這位“布衣元帥”的生活,瞭解了徐帥的爲人,你想說什麼?

隨後,學生再讀故事內容,感受徐帥的“樸實無華的本色”,感受徐帥的“布衣情懷”

學習寫法,課堂練筆。可以寫身邊的同學、老師、親人,用起小標題的方法。等等。

五、說板書。

我們說板書其實是一微型教案,它是一聚焦鏡,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所以在板書設計上,以重要詞句爲點,首先我會將課題中布衣和元帥用不同大小的字體表示,元帥戰功赫赫,在字體上就表現爲氣宇軒昂些。布衣下,我對照着寫“藍布舊衣”、“和藹”、“親切”,在元帥下方則對應的板書上“功高蓋世”、“戰功赫赫”“車馬盈門”,最後在板書的正下方,寫上人民的公僕。

在這堂課中我要體現的,“以學定教”,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最想知道什麼,最想了解什麼,在組織教學。對於課堂環節的處理,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如“布衣”與“元帥”的對比,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

《窮人》一課所處的位置是第十一冊的第五單元,本組課文都是外國文學名篇,課文雖然不同,但都表達了作者真摯強烈的感情。因此,教學本組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瞭解一點外國文化,感受這些作品中蘊涵的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還要繼續落實上一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窮人》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文章的特色在於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爲和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了人物之間的對話及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2、素質教育目標的確立: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確定如下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顧惜、勉強、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過去”等詞語。

b.理解下列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 ……揍我一頓也好!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c.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品質,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3、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重點是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啓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是難點。

(2)解決辦法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我採用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結合教材特點,以學生爲主體,立足於學生能力的發展,採用以下教法與學法。

教法:運用反饋教學法的理論,以信息反饋爲主線,把自讀、自悟貫穿始終,教師主要採用點拔、誘導、激趣等方法指導學生讀文,儘量做到該講則講,力求達到自讀、自悟、自得。

學法:主要採用批註、朗讀、演讀等方式讓學生紮紮實實地讀,讓學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聲聲入情。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解決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弄清人物的關係,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第二課時,以讀代講,通過揣摩、品味描寫人物心理活動、行爲、語言的句段來體會作者表達上的高明之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窮人苦難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課時,續寫《窮人》,展示並評議學生的作品。

接下來向老師們展示的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觸發探究

教師出示列夫. 托爾斯泰的肖像,問:同學們,認識他嗎?他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雖然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寫出了許多傳世之作,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被譽爲“世界文豪”,這足以說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看看你能發現他文筆的高明之處嗎?生自讀全文並思索。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的源泉藏在深處,你得去挖掘,才能發現它。本環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列夫. 托爾斯泰產生敬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強烈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有助於學生再次感知課文的“語表層”,爲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打下基礎。

(二)呈現專題,潛心探究

過渡語:你們發現了作者在表達上的高明之處了嗎?估計學生會說出作者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對話等方面描寫得十分細膩、成功,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感受作者細膩的文筆吧!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先入爲主”,讓學生在還沒有細品文章時就對文章產生了好印象,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爲學生潛心探究課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專題探究一:感受窮人生活的艱難

1、出示第一個探究專題及其學習建議:⑴自由小聲地讀,用橫線畫出能體現窮人“窮”的語句,用筆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疑問,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⑵爲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瞭,建議這樣彙報:我

從 體會到(想到了) 。

設計意圖:在探究中,教師給出建議不僅僅是爲了幫助學生潛心探究,更好地解決探究專題,更是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與表達習慣。

2、生彙報交流,師隨機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個別朗讀指導,輔以重點語句的齊讀指導,其間穿插朗讀方法的介紹,如抓重點詞體會後再細讀,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讓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探究完這部分後會發現文中一處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麼窮,爲什麼文中寫到“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通過釋疑自然引出第二個探究專題。

專題探究二:感受窮人美好的品質

此探究過程與專題探究一類似,教師出示專題探究內容及學習建議後讓學生自讀、勾畫、批註、交流。由於這個專題內容涉及整篇課文,因此這一環節的朗讀指導主要抓住描寫最爲精彩的第九自然段與第二十四自然段進行品味賞讀,在微觀上探究。如何進行微觀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爲例來談談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然後分三步進行教學:⑴指名讀,學生思考桑娜的內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體會桑娜由“擔憂─害怕─後悔─堅定”的心理變化歷程。⑵抓住省略號,啓發學生想象文中沒有表達出來的桑娜此時的一些內心活動。⑶再通過個別讀、範讀等形式加深理解,豐富情感,使讀有目的、有層次、有收穫。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微觀探究主要是以點代面,把這兩處的心理活動與人物語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動與語言描寫學生領悟起來就容易多了,同時,這樣的指導也會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作用。

最後,抓住漁夫回家後與桑娜的對話進行角色朗讀。並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發揮想象,進一步體會漁夫與桑娜的善良。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前面所獲得的讀書方法,實現讀的遷移,通過看圖想象,進一步體會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爲續寫故事作好鋪墊。

第二個教學環節總的設計意圖: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養?只有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形成。此環節的兩個探究專題是根據課文內容確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時這兩個探究專題具有集中性(因爲它們涵蓋了課文的最大內容)、開放性(因爲它們答案多維),爲學生提供了自主閱讀的平臺。在探究中,教師指導學生心入其境地讀書,更能讓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和諧共振。

(三)課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師總結:通篇課文,除了課題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裏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與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通篇文章卻讚美了窮人美好的品質。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同學們可以試着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多讀多體會),去自學本組剩下的兩篇課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找找列夫.托爾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筆的精妙。

設計意圖:此環節可以延續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課餘自己讀,自覺地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板書設計:

窮人

勤 勞

善 良

桑娜 抱 擔憂 後悔 決定

漁夫 熬 憂慮 思考 決定

寧可……也不……

設計意圖:此板書力求做到緊扣教材,選詞精當,從整體看線索分明,重點突出,使人一目瞭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一篇略讀課文。我將本課說爲五大內容。一、說教材,二、說目標,三、重難點,四、過程及板書,五、仿照寫文。

一、說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一共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寫香港的位置及美麗與繁華,中間2-5自然段具體介紹香港,結尾點明中心:香港就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首尾呼應,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優美。

二、說目標:

1、理解課題含義,有感情的讀出香港的美麗與繁華,體會愛港愛國的情懷。

2、仿照寫文。

三、說重難點: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調動情感、激情作文。

以上三個內容是略講,重點講過程及仿寫作文。

四、說過程。

過程歸納爲五種方法,分別是:

1、續文唱歌法:讀課文後,播放《東方之珠》的歌曲。“小河彎彎,向東流,……,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伴隨美妙的歌曲師生一起走進香港。

2、直觀教學法:

充分發揮形象直觀的作用,播放課件,感受香港的位置、美食及公園的美麗與繁華。圖文並茂,激發興趣。

3、創設情趣法:

古希臘學者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被點燃的火把。”老師當導遊員,帶同學去有香港,誘發同學閱讀的期待。邊讀邊畫重點的詞、句子,反覆品味,同學們興趣盎然。

4、合作探究法:

看來香港的萬國市場、美食天堂,自然的記住了物美價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的詞語,體會了美麗與繁華。玩了著名的海洋公園,自然也喜形於色,看了海豚的動作描寫,也會忍禁不禁,領略了燈的海洋更是大爲驚歎。此時,同學們如同身臨奇境。走進香港,再次體會了美麗與繁華。板書爲:

總----分--總

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明珠海洋公園美麗與繁華

燈的海洋

看板書一目瞭然,反覆抓中心句,反覆品味2--5自然段的內容,讀比喻、擬人等句子,理解並感悟香港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5、昇華激情法:

師小結:香港這顆閃耀的明珠曾經歷經滄桑,曾經一度離開祖國母親的懷抱。1997年香港迴歸了,回到了祖國的懷裏。香港的迴歸是我們國家國力強盛的一大體現。所以,我們要熱愛偉大的祖國。

五、激情作文。

本文“總-分-總”的方法比較明顯,我用此方法也教同學寫作文。第一段總寫我愛家鄉。第二重點自然段分別具體寫步行街、上次、鋼廠、路燈燈四個地方寫家鄉的美麗與繁華。第三自然段寫家鄉是明珠,也是磁鐵吸引外來遊客,從而再次表達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總之,語文是聽、讀、說、寫能力的綜合體現。三年級是啓蒙作文的階段,只讀不會寫是件憾事。既會品讀、賞文又會有滋有味地寫,既爲高年級作文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又是語文教學中的快樂事。這是我教學中“邊教邊指導作文的一個嘗試”,敬請指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輕輕地》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四課的第四、五部分。第四部分是帶調拼讀音節,認識五個生字,配有一副情境圖,蘊含着一個故事情節:一匹馬馱着米袋在lus走,路邊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麼時候漏了,小馬卻沒有發現,小兔子飛快地追上來告訴它:你的米袋漏了,第五部分是一首兒歌。

2、教學目標:(1)認識大、米、土、地、馬、兔六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讀兒歌。(3)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及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認識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兒歌。難點是能根據畫面展開想象,說幾句簡單的話。

4、課時安排:一課時完成二、說教法、學法。指導學生認識生字,首先要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有什麼,再帶調拼讀音節,讀出詞語,最後認識大、米、土、地、馬、兔五個字,在鞏固認讀時,口頭組詞,說話。教學兒歌,讓學生初步理解意思,認讀音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二、說教學程序:

(一)學習生字,看圖編故事。

1、看圖導入、引導詞語:

板書:大米土地馬兔

2、採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詞看黑板讀詞語看卡片讀生字生字口頭組詞、說話

3、看圖編故事在小組內交流自願報名講故事

(二)學兒歌

1、講故事引入。剛纔小朋友們生字學的好,故事講的也好,下邊老師也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好嗎?春天來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盛開着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小花,有一隻小狗和一隻小兔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又蹦又跳,這時,在遠處的小馬看見了,連忙大聲喊小兔小兔!小狗小狗!小馬要對它們說些什麼呢?請小朋友想一想,再說一說。

2、自由讀書中兒歌。

3、找出兒歌中紅色的音節讀一讀。

板書:detuleni

4、師範讀兒歌,生思考:哪兒讀得快?哪兒讀得慢?哪兒讀得輕?哪兒讀得重?

5、學生練習讀(採用多種形式)

(三)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穫

1、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們都知道了什麼?

(談認識的小動物,認識的字,懂得的道理,愛護花草等)

2、課外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後,把自己這節課知道的給爸爸媽媽讀一讀,說一說好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首篇講讀課文“古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這首詩畫面明麗,情感歡悅,語言形象,音韻暢達。依據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朗讀呤誦,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以達到培養讀悟能力,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根據上述分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展開想象,初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培養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默寫。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細細體味詩人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說教法】

爲了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重點,達成預定教學目標,我採用“激情引入——自讀釋義——繪畫會意——品味誦讀”這四大主要步驟進行教學。力求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新《課標》這指出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說明學習方法遠遠比學得的知識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讀書,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參與,充分地合作。主要學習步驟爲:自讀、交流、質疑、繪畫、品讀。

【說學法】

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穫。

【說教學過程】

操作教學過程分如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誘發創新激情

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多取決於興趣。教學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詩意圖(出示圖)由此而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哪一首詩?”由畫中的荷花和蜻蜓,學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詩《小池》,讓學生背誦後,我接着說:“這幅畫是我們班×××同學學習古詩《小池》後爲它配的一幅圖,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詩《宿新市徐公店》學完後,讓你們也爲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圖畫。”這樣導入很自然地把學習帶籬新知識的學習環節,學生都覺得挺新鮮,躍躍欲試,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讀畫結合,訓練創新思維。

這一環節,主要分2個步驟進行教學。

1、自讀釋義

“釋義”包含“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這些內容。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在課堂的教學中實現主體自主學習,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學要求:①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②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麼?③標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後讓學生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課後註釋或插圖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了解古詩的作者,詩句的意思。其次讓學生把自學的成果在小組交流、討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筆記下來;接着全班同學交流,彙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糾錯等,最後學生質疑進行合作學習。

課堂上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立體交流,使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傳播信息。幫助學生自學、自悟、理解古詩。

2、體驗意境

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學生理解詩文大意後的昇華。把學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最終受到思想教育。

怎樣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通過自學基本瞭解詩意時,我適時提出:“你覺得詩中應該有哪些景物”?同時鼓勵學生想到了什麼就說什麼,學生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拓展了創新思維的空間,學生的回答除了詩中描寫的景物“籬落、一徑、樹頭、兒童、黃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說:“我覺得還應該有藍天、白雲”。還有的說:“我覺得應該有一隻小鳥和一隻小貓,就更真實了。”等等。顯然學生對詩中的景物已瞭如指掌。胸有成竹。爲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進一步拓展,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所說的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現在,請你們把這富有情趣的兒時生活畫下來吧!”於是,學生在歡快的音樂陪伴下,開始了繪畫,畫完後要求學生爲這幅畫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覺地進入詩人創設的情境中。

(三)品味誦讀

俗話說:“熟讀詩歌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有感情地誦讀,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想象,還可更好的使學生領會詩的意境,學生對繪畫評價之後,我接着說:“詩人也被這幅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刻,他會怎麼想呢?”這時,學生不言而喻地會想到這首詩,之後請學生站起來,加上動作和表情一起朗誦這首詩。

(四)總結拓展

課末,我整理板書並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村生活的愛。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呀!”最後佈置課下作業。

①默寫古詩。

②把古詩改寫成一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教學大綱,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活動中,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飛躍,使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裏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儘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麼,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隻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裏,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纔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麼補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後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圍繞培養學生“優秀品格”選編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講的是小男孩雄日面對繼承王位的誘惑,選擇了誠實,得到了國王的賞識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課文以國王選擇繼承人爲線索,分爲:國王宣佈選擇的方式→雄日精心培育卻不見發芽→國王選擇手捧空花盆的雄日爲繼承人,這三部分來敘述。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明白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2、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入部分

1、直接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2、教師手舉花朵讀詞語(捧着、花盆、鮮花、最美、繼承),學生讀後,教師把“最美、繼承”兩朵花貼在黑板空花盆上。讓學生用這兩個詞圍繞課文說一句話。

設計目的:複習要掌握的詞語,讓學生用“最美、繼承”連詞成句,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第二環節深入感悟部分

設計理念:用國王的特殊考題“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引出下面三次比較。

重點設計了三次比較:

1、面對種不出花的相同結果,雄日的選擇和其他孩子的選擇相比較。比較出雄日選擇誠實的可貴。

2、孩子們手捧鮮花的高興和國王看見鮮花的不高興進行比較。比較出他們對最美麗的花不同的理解。

3、國王先不高興與後來看見手捧空花盆的雄日而高興進行對比。突出出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特殊考題

1、問:“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這是誰宣佈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什麼花?重點突出“最美”。

設計目的: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爲了比較孩子們和國王對"最美的花"不同的理解,爲下文作出鋪墊。

2、思考:爲什麼國王會出這樣一道“特殊考題”?

設計目的:讓學生心中產生疑問(種花很簡單爲什麼會出這樣的考題),激發他們積極學習的興趣。

第一次比較

1、讓學生找出雄日十分用心種花的句子“有個叫雄日的男孩兒,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讓學生用“十分”“用心”換詞理解和說句子。抓住“十分”“用心”指導朗讀。

2、再找出能體現“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的句子:“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可是花盆裏的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雄日又給種子施了些肥,澆了點兒水。他天天看哪,看哪,種子還是不發芽。”先觀察課文插圖,再採取試讀、範讀、抽讀等形式來體會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種和長久等待種子發芽時的傷心、難過。

3、在此處設計了一個補白“問:想一想其他的孩子拿到種子後會怎樣種花?結果怎樣?心裏怎麼想的?”

4、思考:如果你是那個國家的孩子你會怎麼做?面對相同的結果,雄日和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的選擇。

設計目的:換詞說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詞語以及體會雄日種花的專心,與他後文沒有種出花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反差。

通過抓住“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天天”“看哪”“看哪”重點詞句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雄日十分用心的種花,結果卻“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努力的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強烈地突出雄日選擇“誠實”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去抵制自己面對王位繼承人的誘惑!

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明白其他孩子也會像雄日一樣“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同樣沒有種出花來,而面對相同的結果卻選擇的是欺騙的手段,反襯出雄日選擇“誠實”是多麼難能可貴!

第二次比較

1、問:國王規定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們怎麼做的?讓學生找出句子。(出示句子)“許許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開的鮮花擁上街頭。”指導朗讀,突出花之多,花之美。

2、問:國王從孩子們面前走過,臉上是什麼表情?(出示句子)“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着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指導朗讀出國王的不高興。

3、追問:國王看見孩子們手捧鮮花爲什麼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學生回答後出示句子:“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這樣的種子,能長出美麗的鮮花嗎?”重點指導朗讀這一句。

設計目的:在課件中我把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指導朗讀出花之多、花之美和國王的不高興。通過探究國王不高興的原因,讓學生明白:國王發給孩子們煮熟的花種的真實用意,是看誰具有“誠實”的優秀品質!

第三次比較

問:國王看到孩子們手捧鮮花不高興,看見雄日手捧空花盆反而高興起來,還說“你就是我要找的繼承人!”這是爲什麼?

設計目的:我在課件中把寫國王表情的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通過朗讀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國王選雄日當繼承人的主要原因——誠實!

第三環節總結(深入挖掘)部分

1、雄日沒有種出花來,爲什麼他還要來?

2、雄日的花盆真的是空的嗎?他真的什麼也沒有種出來?

3、國王所說的最美的花是什麼樣的花?

設計目的: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使理解到:雄日手捧空花盆還要來,說明雄日不光具有誠實的品質,還具有敢於面對失敗的勇氣。作爲一個國王,既要有誠實的品質,也要有面對困難、失敗的勇氣,才能統領國家。這也是國王選擇雄日作爲繼承人的原因。

雄日的花盆不是空的,他種出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花———“誠實”的心靈之花,這就是國王心目中最美的花,所以雄日才能繼承王位!(板書)

第四環節拓展部分

朗誦拍手兒歌《誠信兒歌》

附:小朋友,要誠實,

不撒謊,要牢記。

考試時,不作弊,

做作業,靠自己。

說的話,記心裏,

守誠信,從小起。

設計目的:通過對兒歌的朗誦,讓學生加深感悟,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做到“誠實守信,從小做起!”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教材簡析: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好教材。這篇閱讀課文生動感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采用倒敘的寫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即:常常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帕。最後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文在寫作上有以下特點:

1、緊緊圍繞外祖父在國外思念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展開回憶,中心突出。

2、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借梅花來表情,蘊意深刻。

本課是五年制小語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遠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愛國之情。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聯繫緊密。但是本組有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不僅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呼應,首尾連貫”的,並能在今後的作文中注意做到。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訓練重點及新大綱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目標1、3爲本課教學重點;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兩點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

本課的教學任務將分在以下五個環節中完成。

第一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課文講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分組認真讀課文,在充分的閱讀中整體感知,並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第二環節:學生彙報,教師點撥各小組選代表將集中了組員智慧的見解發表出來,其他組員可以適時補充,別的小組可以發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髮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對其中問題做以點撥,如:作者小時候,外祖父爲什麼常常教她唐詩宋詞?外祖父爲什麼讓我擺弄古玩,而墨梅圖卻碰都不讓碰?老人爲什麼把心愛的圖畫送給外孫女呢?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第三環節:重點感悟,領會含義重點讀“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總要有梅花的稟性纔好”這段話,想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和通過梅花寄託的愛國之情,並從中領會課題“梅花魂”的含義。

第四環節:拓展引申,品味情感爲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繫王安石的《梅花》詩和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詞,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加深學生的感受,並結合所學,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讓學生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第五環節:總結全文,學習寫法出示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學生讀後,讓他們說出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學生也許只能說出“聯繫緊密”之類的籠統感受,教師可進一步指出: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首尾連貫,前後呼應,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至此完成教學目標1、2、3。

教學目標4的完成分散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新課標明確指出: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重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篇課文感情充沛,文辭優美,尤其適合於學生誦讀,在體會到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之後,讓學生帶著這位老人未了的遺憾反覆誦讀;在理解課文思考問題時,學生可默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體會老華僑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時,讓學生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講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話(這梅花,總要有梅花的稟性纔好)這兩節內容,意思含蓄,感情深刻,最能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蘊含感情。因此,要做爲朗讀重點,通過小聲讀,細體會,誦讀表感情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充分體現閱讀課文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