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初二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初二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二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1

  【序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基於這一理念,我申報了溫州市名師課題《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並進行了積極的實踐。這篇說課稿就是根據校極公開課改編而成的,從中可見本人踐行課題的歷程。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現代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說“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爲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爲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學情分析】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一面小屏風,由此導入:

1、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工藝品、屏風)誰能用幾句話說明一下。

(這是一件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它有四扇組成,每扇長12cm,高31cm。屏風雕有“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四處西湖勝景。)

大家回憶一下在哪一篇學過的課文中提到“屏”?

(《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2、除老師拿的屏風外,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屏風?學生自由談論,並繼續展示不同形狀的屏風(蒐集到的關於屏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讓學生簡單評述。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3、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xxxx)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遇到讀不準的字查字典,並註上音。

讀一讀,寫一寫下列詞語:(多媒體展示)

屏風納涼帷幕(驀地、墳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傖俗忒雅俗美感史詩駐足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

自主回答:(多媒體展示)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並說明其作用。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導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

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來複習舊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目的,培養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限3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3)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學生閱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討論明確: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體展示)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四)品味賞析拓展延伸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學生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

(4)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這個句子,因爲它”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學生可能會提到的句子。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小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並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後派代表表達本組的意見,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合作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彙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爲:“我們小組認爲……”

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爲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

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在品味語言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

開展討論,可藉助影視媒體中的某些片斷加以重現,將使課堂更生動。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4)“…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爲‘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5)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1、拓展延伸

(6)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多媒體展示)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7)想像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六)佈置作業

必做: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

選做:學着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七)板書設計

說“屏”

陳從周

作用

↗↖

分類→設置

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後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爲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多做激勵性評價

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後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環節旨在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爲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

該題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蘊,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課無法完成,可佈置學生課後探究。

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作業佈置應分層次。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大綱分析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強調多讀多寫,規定了閱讀寫作量,增加了瀏覽、檢索、使用工具書、利用多媒體等內容,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等等。這就提醒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習慣養成、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

2、教學對象分析

參加本實驗課學習的對象是初二(6)班學生。該班是華美學校初二年級的數學特長班,學生有理性思維的優勢,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計算機操作較熟練。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學習進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們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進度、思維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天馬行空,不着邊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現代化設備和手段獲取信息,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3、教學基本內容分析

《愛蓮說》是周敦頤託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歷久傳頌不衰。教授本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以誦讀爲主。通過正確的朗讀,品味節奏、韻律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初步弄懂課文後,要求他們用“耳聽背誦法”(課堂)和“抄讀法”(課後)揣摩課文,背誦課文。至於疏通文意,理解內容,可以從能提起全文的詞、語、句入手,理清“文脈”。學生抓住了“文脈”,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詞的詞義和用法:

之:①“水陸草木之花”;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鮮:①“陶後鮮有聞”;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輕發”

而:①“學而不思則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託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徵,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徵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爲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這裏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

4、教學目標制定

基於以上對教學大綱、教學對象、教學基本內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①反覆誦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學生提交自制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②自主瀏覽信息,學習一些文言詞語,體會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的結合(完成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③參與網上討論,學會協作學習;學習寫對聯(提交五星級測試答案)。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框架設計,見如下示意圖

2、方式方法設計

(1)情景創設設計——創設“清新、樸素、高雅”的情境,將學習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

課件製作重在渲染氣氛,創設有利於本課學習的情境。當點擊鼠標進入本課首頁面時,力爭讓人產生清新、樸素、高雅而又令中學生喜愛的視覺、聽覺效果。首頁面的背景圖像設計爲一汪暗綠的靜水和碧綠寬大的荷葉襯托下的幾朵碩大、含苞欲放的蓮花;背景音樂選用陳蔚旻的古箏獨奏《出水蓮》,以烘托氣氛。學習開始時,先進入“課文介紹”頁面,這是網絡教學的第一步:“情景導入”。該頁面選擇播放一段關於蓮花與作者介紹的視頻剪輯。畫面反覆出現碧葉襯托下的鮮豔的蓮花、雨中的蓮花、含苞的蓮花、盛開的蓮花等錄像,將學習者帶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從而讓人產生朗讀慾望和不斷探究的慾望。

(2)信息資源設計——豐富、有價值、易檢索。

本課的信息資源,除爲創設情境而收集的有關蓮的圖像、視頻資料外,主要收集了有關《愛蓮說》的評介資料20多篇。資料主要來源於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師教學用書》P225~240頁和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有關文章。內容涉及作者簡介、歷史背景、文體爭鳴、詞語解釋、思想藝術分析、句意理解、語法修辭、文言釋義、佳句賞析、篇章結構、語言特色、文化知識、古人筆下的荷花、參考譯文、預習與檢測、課外閱讀等等。信息資源子網頁以目錄頁和顯示頁組成框架頁面形式出現,方便檢索與閱讀。

“網上語音室”收錄了人教版語文錄音帶中,由著名播音員丁然等朗讀的錄音和華美學校佟靜茹老師的朗讀錄音。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只要進入五星級頁面還可進入互聯網瀏覽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學習設計——體現“學生主體,自主探究”的特點。

如“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示意圖”所示,學生在老師“導讀”指引下,可自主選擇進入“網上語言室”,聽朗讀示範,朗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錄製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也可自主選擇進入“信息資源庫”瀏覽網絡資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獲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經歷後,學生將選擇進入“星級測試”嘗試闖關的樂趣。

(4)協作學習設計——師生協作、生生協作、人機協作、學科協作、遠程協作、家校協作。

“網上討論區”是師生協作、生生協作的課堂討論空間。學生可以在討論區上任意發表學習心得,任意提問、討論、交流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討論,也可以在全體學生中選擇某些學生的觀點,推薦給其他學生;學生可以按意願在網上分組進一步討論。學生做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時,計算機會根據學生輸入的答案,給出不同的提示信息,親切而友好地幫助學生逐級過關,體現了人機協作的優勢。學生到了五星級頁面,便有了資格瀏覽到“中國十大傳

統名花”的網站,這是生物學知識的網站,用來作爲語文學習寫對聯的材料,體現了跨學科協作的特性。學生還可通過互聯網遠程請教中外名師,也可在家繼續他的網上學習與探究,在家如同在校。遠程協作、家校協作更具優越性。

3、教學媒體組合設計

多媒體網絡,就是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傳播媒體與網絡技術的相互結合應用。本課有清晰的視頻;典雅的背景音樂;樸素、清新的背景圖像;“網上語言室”有感情豐富的男女聲朗讀欣賞,學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聽”和有效地模仿;還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練”,將自制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這等於將“語音室”和“復讀機”功能引進了網絡教學課堂;蓮花、荷葉的圖像,更是醒目地展現在各主要頁面上;“信息資源庫”中的文章,也被精心製作成圖文並茂的網頁;首頁上“星級測試”入口處,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進入“星級測試”頁面,又見閃爍的五角星和飛翔的小天使在歡迎。學生瀏覽每個頁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發起探究的慾望。網上作業也像玩遊戲一樣過癮。

三、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學習效果的檢測,主要通過學生提交自制錄音文件、完成星級測試、參與討論來體現。本課設計製作了五套檢測題:①預習檢查;②拓展性練習;③三星級測試;④四星級測試;⑤五星級測試。其中①和②置於“信息資源庫”中,並附答案,分別供學生課前預習自查和課後知識延伸、能力遷移訓練之用。③和④屬形成性檢測題,均由十道選擇題組成。計算機自動完成判斷、批改、評價並反饋學生的答題情況,學生須全部答對才能進入下一關。第⑤套是總結性和創造性檢測題:學生通過本課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抒發自己對本課學習的感受;通過欣賞“中國十大傳統名花”,學習寫對聯,以此展現創造性思維成果。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只有遇到伯樂,纔可發揮才幹,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託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 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 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培養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三 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爲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節,以語氣作爲切入點,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蘊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採用了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擡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由《神鵰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提出討論題:爲什麼韓愈會在文章中流露出這樣強烈的憤懣不平之情?提示學生;聯繫韓愈的生活經歷。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懷才不遇的經歷。從而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

千里馬”的寓意。

5.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馬說)教學設計

(馬說)教學設計,

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 )積累提升:

1. 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這個環節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爲課堂的主角

2. 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 背誦積累:

4. 知識遷移: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爲開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於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後再聯繫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附:板書設計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麼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麼內容?

馬說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課交流。

(識別人才的人)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 (痛惜)

(埋沒人才的人)食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有才能的人 )其真無馬也邪 ——其真不知馬也 (嘲諷)

託物言志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爲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過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的主題。筆觸細膩,有着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瞭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蘊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的意蘊。

(2).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佈置課前預習,蒐集以思鄉爲主題的。

(2)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美的意蘊,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的意蘊”。課標對閱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爲“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的意蘊,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氳着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蘊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於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並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說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定爲: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於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爲難點。近年來中招現代文閱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四.說學法

這篇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初中生閱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範,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後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覆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說教法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蘊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範,這個示範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我的品析:“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後面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氳開來。

六.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

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

有一些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他的個性,

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麼清晰……

這酒,是什麼酒?這情是什麼情?這些人,是怎樣的人?這情事, 是什麼樣的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

二、)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讀準字音:進入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一下課文裏面生字新詞。

家醅(pēi) 氣氛(fēn) 兩頰(iá) 煨燉(wēidùn) 枸杞子(gǒuqǐ)

薏草(ì) 斟酒(zhēn) 炮製(pá) 挑剔(tī) 橄欖(gǎnlǎn)

門檻(énǎn) 過癮(guǐn)

2、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給大家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好嗎?誰讀完了、找到了,就把手舉起來,大大方方地把手舉起來,從你的手上老師可以看到你的自信。(賞讀)

只要你讀響亮了,就是好!

只要你讀得讓我感覺到你是喜歡這個句子的,就是很好!

讀得讓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由得喜歡上這個句子了,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好!

3、初步感知作者的思鄉情

明確:

1)有一種酒,一點點,就能醉你到白頭,這種酒叫——(春酒)

2)有一種情,一點點,就能牽動你的心,這種情叫——(鄉情)

3)有一個人,雖然離去,但你永遠難忘她的個性,這個人叫——(母親)

4)有一些事,雖然遙遠,卻又總是那麼清晰,這些事是——(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童年的記憶。)

板書:我 過新年

母親 喝春酒 鄉情

鄉鄰 喝會酒

三)品讀課文,鑑賞精彩的語言

細節是鮮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過文中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抒發了她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情思。閱讀文學作品,只有細細品味文中的細節,才能充分體味文中的感情,理解的意旨。

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範,這個示範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可採用學生自讀自評,自讀他評,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等多種方式激活學生,讓他們動起來,激活課堂。

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寫出了我當時情不自禁,對喝春酒充滿期望而急切的熱情;也寫出了當時“我”很“饞嘴”、可愛的樣子。“總是”一詞寫出了我對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馬當先”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請自到”讓我感受到了鄉人們相處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寫出了一個“饞嘴”的可愛的小女孩子的特別,“蜜蜂似的”,形象地寫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飽飽的樣子,突出了她的可愛。“捧”字寫出了小女孩對吃的東西的喜愛和珍惜。

2)“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

這句話寫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請一個學生起來給大家讀讀,其他同學聽他讀得怎樣。爲什麼沒讀出來了?這一語氣詞表達出了母親非常得意的心理。朗讀時注意讀出這樣的語氣。

3)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寫出了“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情趣)(甜蜜的感覺)“偷偷”而不是當着母親的面,表現“我”內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讓母親知道的隱祕心理。“好幾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見出母親的八寶酒對“我”充滿了誘惑,也顯示出“我”的可愛。

那我們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讀看,看他是否能讀出這樣的感情來。

4)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裏只倒了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寫出了“我”的可愛和情趣。(情趣) “只”和“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而感到不滿足。“走來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隻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捨不得喝。“捏”是對撒了雖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點點後的失望。“直”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滿是喜歡,舔個不停,煞是可愛。“呼呼”地睡了,表現了小花貓舔碗酒後的相當滿足和陶醉的情態。“也是”一詞,是以“我”當時的心理來揣摩小花貓的,可見“我”也同小花貓一樣饞得要命,也寫出了“我”的那種童趣。

請一個同學來給我們來示範朗讀。其他的同學注意欣賞,聽他們讀得怎樣。師再次強調幾個重讀的詞語。大家來共同朗讀這兩句話。

5)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很撒嬌,很嘴饞的情態。(情趣) “靠”和“點”說明“我”年齡雖小但很機靈。“舔一舔”說明她想喝但又不敢當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讓她很過癮。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見她的嘴饞了。

6)因此,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寫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時候,我那企盼的神態。(情趣)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夠寫出小女孩那種盼望的眼神,目光裏滿是期待和嚮往。

7)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

“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後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婦人的樣子。“其實”這一副詞十足地寫出了母親做八寶酒就是爲了讓別人能夠品嚐到其中的濃香就很開心、榮幸和滿足了。一個賢妻良母就真實地再現了出來。

8)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寫出了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不說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爲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是非常高興的。

9)“我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

這看似十分隨意的幾筆細節描寫,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愛這小姑娘,在故鄉,鄰里之間是如此親密隨和、融洽溫馨。這種家人般的氛圍,這種溫馨的人際關係讓人嚮往不已,而這一切都只包蘊在文中極不起眼的一兩處細節中。

四)悟讀課文

1.感受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思鄉情感的段落,試讀出其中的深情

讀琦君的書像翻閱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着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作者把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濃濃的懷念之意,集中地濃縮在的哪一句話裏?請大家試着讀一讀,讀出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深情來。

究竟不是地道的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大家剛纔讀得是不是味道還不夠濃?再來讀一遍好不好?只讀最後一句。讀出這種味道來,讀出那種失落,那種追想,那種懷念,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來。

2.介紹琦君,感悟最後兩段思鄉的深摯熱烈和對家鄉味的迷戀,再讀最後一段

琦君1917年生於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臺灣,後定居美國。自去臺灣以後,琦君就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現在已經88歲了.琦君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五)遷移拓展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思親之情的詩句。古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現代有餘光中的《鄉愁》等,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知道的思親、思鄉的名詩古句,體會古今遊子的思鄉愛國情。

七、說作業

讓學生積累有關“思鄉”的詩句,寫在摘抄本上,並註明是用什麼事物寄託情感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岑參《逢入京使》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王建《宿建德江》

八、說板書

在講課過程中隨着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漸呈現板書,以人、事、情爲主導,理清課文思路,加深學生的印象。

春酒

——琦君

我 過新年

鄉情

母親 喝春酒

家鄉味

鄉鄰 喝會酒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八年級(下)語文第五課——《再塑生命》

2、知識聯繫及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生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本文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將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的表達能力;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說,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3、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字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藉助幻燈片,課堂小遊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說學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另外還有聲情並茂的朗讀方法;運用泛讀、精讀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設計

1、整體設計的教學理念:

本節課以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爲教學理念,通過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力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模式爲引導激趣。

感知課文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愛”主題昇華“愛讓生命綻放光彩!”

2、具體教學設想:導入:以“瞎子猜字”這個遊戲導入,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試着走進聾啞人的世界。

同學們,世界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感覺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花兒的婀娜多姿,鳥鳴的婉轉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裏,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對於他們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有所成就,那簡直便是一個奇蹟。今天,我們便要走進一個奇蹟,共同見證一個奇蹟的誕生時刻。讓我們共同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遊戲要求: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名同學按照幻燈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寫一個字,計算成功率;做完後,兩人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第二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蹟的認識和了解。

①學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學生將資料進行整理,用投影儀或幻燈片進行演示)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啓發等要點歸納。不重複不羅嗦,適合多媒體演示。

②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進行相應補充)

幻燈片1: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幻燈片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裏爲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幻燈片3: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着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並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後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所創造的奇蹟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於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燈片4: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幻燈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教育方法,20歲開始教海倫。她的教授方法是:將字母按入海倫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稱。

幻燈片6: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繫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編成課文,並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爲三部分,主線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學們,本篇文章的題目是《重塑生命》,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回答要求:要求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後在文中找出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xxx(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xxxx(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組把我抱在懷中的圖片)

③幸福的復甦:生命中擁有了xxxx(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識字的圖片)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xxxx(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海倫和莎莉文小姐在樹上的圖片)

⑤生命的昇華:生命中擁有了xxx(愛,課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緊緊摟住海倫的圖片)

B、談談對“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學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1、同學們,剛纔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重塑生命”的歷程,那麼同學們現在對“重塑生命”是怎樣理解的呢?

明確: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裏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問題2、同學們,“重塑生命”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說說。(引導學生分析海倫學習“懷”和“水”的區別段落,討論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燈片展示)挫折:將“杯”和“水”混爲一談(不能分清“杯”和“水”)在海倫:與老師發生爭執不耐煩,摔洋娃娃高興

房裏莎莉文:重新練習“doll”把洋娃娃掃到爐邊把帽子給我

在海倫:清泉從我手中流過理解井

房莎莉文:將我的手放在噴水口下在我掌心寫“water”

總結:海倫最終最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蹟,完成了生命的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

明確:毅力: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

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啓發

求和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的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根據學生回答補充)第四步:探究與討論:莎莉文小姐應該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爲什麼海倫重點寫“認識文字”“擁抱大自然”“理解愛”三個部分呢?

同學們,當海倫回憶起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海倫在回憶“老師”給自己的幫助時,將“認識文字”“瞭解大自然”“理解愛”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認爲莎莉文教給海倫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明確:文字是人類交流的靈魂

大自然是人類的依靠

愛讓我們變得崇高,人類因愛而偉大

……開放式命題,根據學生回答恰當引導既可。

老師小結:回顧生命再塑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美讓海倫變得堅強。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第五步:結束學習,佈置作業。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裏,但不要忘記,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裏,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讓我們一起說!(做春節晚會的手語:我愛你)

(背景音樂:劉歡《重頭再來》徐徐響起)作業:

1、到圖書館或上網蒐集更多關於殘疾人成才的事蹟,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爲:“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你也有許多關於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母親》,爲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作者胡適。我說課的內容包括教材分析、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分析、學法分析、過程設計六大部分。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五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他們或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學習時要引領學生對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要對課文涉及深廣的人文,社會背景有所拓展。本單元課文均是敘述性作品,適於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細心揣摩玩味作品的敘事風格,描述手法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的母親》是胡適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作者寫童年,寫母親,飽含深情,而行文又極自然,質樸,很好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之情。

二、學習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指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根據這方面要求,結合本文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了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學習評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母愛,學會感恩回報。

三、重點難點

時代不同了,“母親”的形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天下父母心”在每個時代都是相通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現實生活,感受母愛,學會感恩回報。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法分析

按照初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爲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爲主,採用啓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

五、學法分析

在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六、過程設計

(一)教師導入:母親是天底下最神聖的一個稱呼,母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法國有位偉大的作家說:“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母親的時候。”那就讓我們跟着胡適一起來回憶母親,一同回到世間最美麗的情境中。

(二)環節一:“整體感知”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了母親什麼品性?

(設計說明:概括地說寫了三個方面的事,一是對我的管教;而是作爲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別人對自己人格的污辱,表現了母親克己謙讓,寬容善待,和睦仁慈又很剛氣的品性,設計這一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又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同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思維能力。)

環節二:“細品文本”

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爲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自己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設計說明:這些筆墨看似遊離“母親是我的恩師”之外,其實不然,母親對我的教育不僅是體現在母親如何教導“我”上,而更多地體現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我”的影響上,因此可以理解爲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的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傳”,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設計此問題是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體現教學重點。)

環節三:“聲情並茂”

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段,深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說明:閱讀這篇文章,我們不僅會爲母親美好的性格品質所感動,而且也被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對母親的愛戴感激之情所感染,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把這“掏心”的真情朗讀出來,既鍛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

環節四:“人物再現”

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母親是一個 的人,因爲 ”的句式爲母親作一個評價。

小組討論後,把母親的美德寫到黑板上。

(設計說明:母親溫和,仁慈,剛柔並濟,在分析形象的過程中穿插對胡適及其母親資料的補充,用胡適的偉大來襯托母親的偉大,印證教育的成功)

環節五“課堂練筆”

請爲這位偉大的母親寫一段文字簡介。

(設計說明:母親是一個很懂教育的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選擇恰當時機進行教育,不但進行言傳,更注重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最終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所以胡適在文中稱自己的母親爲“慈母,嚴父,恩師”,“讀書是爲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之愛”,關注生活,關注人生,淨化思想。由文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

示例:十六歲嫁入胡家,四十六歲辭別人世。三十年含辛茹苦,歷盡人世滄桑。忍辱負重只求家庭和睦,嚴格管束惟願望子成龍。溫和是你,仁慈是你,堅強也是你。慈母,嚴父,恩師,你一人身兼三職,用柔弱的雙手把一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推向了歷史大舞臺。

(四)盤點收穫

一堂課下來,引導學生深入淺出,明確整堂課的學習收穫很有必要,從作者資料,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三方面做梳理歸納,以知識樹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直觀形象。

(五)堂清練習

1、字詞的掌握。

2、詞語的品析和錘鍊。

(六)推薦閱讀書目,拓寬學生視野。

老舍: 《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老鬼: 《母親楊沫》

七、結語

新課標下文本的學習,不應僅滿足於課文學完,會讀會背,而更應注重用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去陶冶學生的性情,淨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而我們作爲語文教師則應多讀書,多學習,豐富自己,提升自己,這樣我們纔會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引領學生不斷開拓美的領域,,讓我們的學生在求知路上收穫頗豐!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爲主,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鬥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

本文節選自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選段透過我的眼睛,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敘述了一個盲聾啞兒童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走進大自然,體驗人間真情,從黑暗、迷茫走入愛的光明之中,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說,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說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⑴ 理清文章思路,複述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題。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能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並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⑵ 品味文章清新樸實的語言。

3、情感價值觀: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學會關注、關心弱勢羣體,讓心靈接受一次愛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⑴ 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解決辦法:扣住文本,設身體驗。)

⑵ 品味文章細膩優美的語言。

(解決辦法:多讀。)

2、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

(解決辦法:深入淺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維佔優勢,對文章的理解浮於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爲粗糙,情感體驗不夠真切、很難與文本的內容產生心靈共鳴,篩選、提煉、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表達能力也較差。

根據教材特點、初中學生思維行爲特點,設計五步教學法,思路爲:導──讀──悟──賞──結。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其中導包括課前指導學生蒐集資料,課上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讀則是研讀文本;悟和賞則是對人物,對主題、對語言的理解和賞析,結則是小結。

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結合學生實際,符合認識規律的方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引入討論式、啓發式教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法設計

1、個人情感體驗法:

以讀爲本,先速讀,再精讀,朗讀、默讀、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2、合作探究學習:

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一方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方面善於與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三、手段選用

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海倫、莎莉文的照片和千手觀音的舞蹈。

音頻播放《愛的奉獻》,烘托課堂愛的氛圍。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文預習:

⑴ 通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自,掃清字詞障礙。

⑵ 對比較感興趣的句子請在文中劃出,並在此句旁邊註明欣賞的理由。

陶行知老先生說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讀文章,能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2、課外準備:

⑴ 蒐集整理有關作者的信息;

⑵ 蒐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蹟;

⑶ 蒐集有關愛的名言。

課外的準備,拓寬學生知識面,利於對課文內涵的深入理解。

 二、課堂環節

 1、直觀導入,初步感知(5分鐘)

⑴ 播放《千手觀音》:

由《千手觀音》導入新課。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切的視頻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和又一次對殘疾人的同情和敬仰,這種靜靜的觀賞最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美好情感。

⑵ 過渡語: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們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蹟。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倫·凱勒。(教師課通過屏幕出示有關畫面)

是誰引領海倫·凱勒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是誰把海倫·凱勒帶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是誰給海倫·凱勒再塑了生命?

老師動情的介紹,爲整節課的開場渲染了感人的氣氛:這些爲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學生齊讀題目。

  2、粗讀文本,理解主題:

⑴ 析題:

從題目入手,指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信息,帶着思考進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麼意思?

再塑誰的生命?

她原來的生命是個什麼樣子?現在又是什麼樣子?(結合文章內容做答)

指導學生由題目產生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提出問題,有利於其自覺的梳理文章的思路,獲得整體印象,較好的體會文章的主題;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⑵ 讀文:

① 快速瀏覽課文,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1~13);

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14~21);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22~39)。

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② 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大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情節進行復述)

通過複述,既鍛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瞭解和對人物的理解。

③各抒己見:

讀完本文,海倫·凱勒和莎莉文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第五段的關鍵句她就是那個對我啓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

 3、賞讀文本,自悟體驗

⑴ 賞讀文本:

(如果有自已比較喜歡的句子、段落,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也可小組交流所想)教師可推薦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於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此文語言清新樸實,有的含意豐富,很適合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已選擇喜歡的句子,尊重他們的閱讀愛好。

⑵ 難點突破:

① 請說說對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裏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此問題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難點。解決好這個問題,學生就能抓住本文的靈魂。在課堂開頭,學生已有一定的理解,經過反覆的研讀,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悟。

② 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髮言,師生一起總結:

A、莎莉文老師的幫助:

瞭解兒童心理;

講究教育方式;

教學循序漸進;

充滿愛心、耐心。

B、自身因素:

內心敏感、求知慾強、好奇、好學自強、不屈不撓。

本文一體兩面,海倫與莎莉文老師相輔相成海倫成爲一個不平凡的人,與沙利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觀努力的結果,設計此問題,是希望學生正確看待一個人的成功,從老師身上學習她真切的愛心,從海倫身上學習她好學自強、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執著。以達成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4、拓展延伸,小結全文:

⑴ 莎莉文小姐認爲: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你也有許多關於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麼是愛的句子,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着寫幾句話。

課文中討論愛的句子有:

愛是什麼?

愛是花的香味嗎?──在海倫看來,愛是給人類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在海倫看來,世界上沒有比太陽更好的東西了,它的熱力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的雲彩。也不想玩了。──愛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了。

⑵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象作者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傑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請概括他們的事蹟。

⑶ 課文小結:

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學生齊讀):啊,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話,我該看些什麼東西呢?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着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 麥西夫人的臉,她就是靠溫柔與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要從她的眼睛裏看出那使她能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她那經常向我顯示出的對於人類的同情心。

希望同學們也能關愛他人,讓生命得到昇華。師生共同總結,

(屏幕顯示文字、音頻播放《愛的奉獻》)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再次點出主題,這主題由海倫說出顯得更自然。

用簡潔的話滲透愛的教育理解文中作者對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5、佈置作業:

⑴ 寫給海倫·凱勒的一封信;(屏幕顯示)

⑵ 拓展延伸的第一個問題;

⑶ 好書推薦:海倫 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史鐵生《好運設計》。

作業靈活,重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滲透人文教育。

以書信的形式比單純的讀後感更爲親切,學生更易吐露心聲,心靈更易得到淨化,更易理解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

總需時間:45分鐘。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8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認爲:綜合性學習應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語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主動參與精神,特別要注重探索和參與過程,並且要提倡跨學科領域的學習。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發展。

二、說教材

本節課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后面的一個專題。實踐性、綜合性很強,通過探究學與學習,要使學生認識到鳥的美以及它與人類的關係,並且要學會保護鳥,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本專題的地位我特定了以下教學目標要重難點。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對鳥的種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狀態能有一些瞭解。

2、識記一些關與鳥的詩詞名句,學會欣賞關於鳥的歌曲。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美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次活動。

2、學會欣賞鳥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神態美、並能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從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3、學會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並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使學生認識到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國家的巨大的自然財富,也 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資源,應該積極地保護和合理的利用鳥資源,養成愛鳥的美德。

2、 爲自己的生活環境能處處花香鳥語獻計出力。

重難點:

1、重 點:

①識記一些關與鳥的詩詞名句,學會欣賞關於鳥的歌曲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次活動

2、難點:

①學會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並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結論。

②使學生認識到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國家的巨大的自然財富,也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資源,應該積極地保護和合理的利用鳥資源,養成愛鳥的美德。

四、說教法:

1、情景描繪法:

本節課一開時我就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從視角上認識到鳥的美。然後接美讓學生感知美、欣賞美、最終達到品味美、探討美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使學生學會表達美並且創造美。

2、自由研討法:

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體,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我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內與課外相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本專題的感悟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3、合作交流法:

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取長補知,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4、 媒體輔助、添色課堂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見過的鳥類並不是很多,那知,怎麼體會到這些鳥的美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網絡資源,使學生對此形成直觀的感受。

五、說學法:

本節課的特點從內容上講,專題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專題教學是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踐。它把看、聽、說、讀、寫打通,學科間打通,課內外打通,實現綜合教學。本專題意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學習探究,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培養其情感,學會學習。從學習方式上講,本專題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引導他們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同時體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因此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課件1、2)

導語設計:我是一隻小小鳥,曾經在枝頭快活的歌唱,曾經在高空自由的翱翔,曾經在風雨中迅猛地疾飛。我有漂亮的羽毛,動聽的歌喉,優美的動作,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曾以我爲題材吟詩作賦。今天,我又走進了課堂,和同學生一起開一個鳥文化博覽會。

[說明]

①、此設計親切自然,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的距離,便於後面的溝通與合作。

②、同時,播放《我是一隻小小鳥》歌曲,創設了學生的情境,將學生一下子引進了課堂。

2、觀鳥獲得美感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鳥的美麗之處,並且激發學生詠鳥的興趣。

3、準備博覽會——小組合作探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爲了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我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

① 朗誦關於鳥的詩歌

② 唱關於鳥的歌曲

③ 自己動手畫鳥

④ 講關於鳥的故事

⑤ 收集關於鳥的成語

⑥ 模仿鳥的語言和動作

⑦ 爲自己喜愛的鳥寫讚歌

⑧ 其它……

本課在設計中,注重過程與方法,不是簡單追求結論。根據本專題學科互通、課內外互通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初讀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課外廣泛收集鳥的資料和信息,以供課上補充、加工和整理。

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完成以上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播放輕音樂創設情境並巡迴參與,以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

4、鳥文化鳥文化博覽會正始開始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方面:

①、 分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師適當給予鼓勵)

②、 集體參與:爲圖配詩句

③、 看視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鳥的動作

④、 探討的作用

⑤、 探討人與鳥的關係

這五個方面環環相扣,緊密結合,既體現了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法同時又有學生的自主參與,特別是最後通過探討人與鳥的關係引出了保護鳥這一話題,進而讓學生髮表意見,爲愛鳥護鳥獻計獻策。最後,由學生自己總結愛鳥方案。

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又關注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養成愛鳥美德。

七、課作業佈置

最後我設計了三道作業題:其中第一題是形爲方面的,而第二題則涉及到了語文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實踐,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三題讓學生寫鳥,三道題側重點不同,全面、有效的鞏固了本節課所探究的內容。

① 愛護小鳥:做到不掏鳥窩,不捉鳥玩,不故意打傷小鳥,並且對傷害小鳥的行爲進行勸阻。

② 在班級中開展愛鳥活動

③ 把你與鳥之間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評評。

初二語文說課稿 篇9

《馬說》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鬱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係的思考。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1、作爲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託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爲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於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於表現。

【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新課標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並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新課標提出“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

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並能配合說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範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內容、主旨意蘊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並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蹟。

5、說說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纔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該怎麼做。

學情預設:

對於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因此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相信隨着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設計理念:

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爲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爲主要依靠“學”。

【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爲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麼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說是大大的“馬”字,會說是許多不同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說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約5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屏顯)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彙報展示的內容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籤確定本小組彙報內容)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

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內容,先小組彙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爲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並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情預設:在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於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佔交流平臺,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平臺,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能力。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說說你知道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彙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着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並講解)rarr;全班討論〖學情預設〗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況,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複雜的,學

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不過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以段爲單位朗讀,並說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能力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着大家領悟語句內容和情感,提高朗讀能力。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rarr;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瞭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內容,小組彙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聯繫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啓示。不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說說你所知道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蹟(3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同學們通過課內外資料蒐集應有內容可講,關鍵在於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說說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老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說,老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會有傾吐的慾望。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5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積極踊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自信自知,善於表現自己

適應環境,發揮潛能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一定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爲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爲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積極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老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