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錦集九篇

說課稿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錦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使至塞上》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五單元第25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邊塞詩歌,從情感到表達都堪稱一篇佳作,作者通過不同視角的描寫爲我們展示了雄奇壯美的塞外風光,飽含着羈旅中深深的孤獨和無奈。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初三的學生具豐富的字詞和詩詞知識的積累,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均已具備,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鮮活文本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品詞析句來體會文本的藝術特色,深刻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可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正確解釋全詩大意,並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詞析句和小組討論,學生可領悟詩中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可體會詩文雄渾、豪邁文字背後的孤寂、悲苦和無奈,以及對羈旅生活沉重的嘆息。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析句和小組討論,學生可領悟詩中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可體會詩文雄渾、豪邁文字背後的孤寂、悲苦和無奈,以及對羈旅生活沉重的嘆息。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此環節,教師先用出示大漠落日的圖片,並引出詩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請學生結合圖片和此句思考: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是激昂的,雄壯的,沉鬱的,惆悵的還是其它?提出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迅速關注的情感上來。

補充本詩的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兵工大唐屬國。唐玄宗任命王維以檢查御史身份奉使涼州(今甘肅武威),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本詩是作於出塞途中。

根據創作背景,學生可感受到,這次出行,作者是不太情願的,自然詩中的情感也會比較悲苦和無奈。本詩的情感表達比較含蓄隱晦,初中的學生理解時可能會出現偏差,因此在此環節教師就將情感基調拋出,在此後的環節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探究並感受這種情感。

(二)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範讀,請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解釋全文大意,並畫出詩中表示地名和官職的詞。之後教師PPT出示屬國、居延、蕭關、燕然的位置。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加直觀,會自行將遙遠的路途與孤獨、悲苦相關聯,爲下一環節深入探討詩歌情感做好鋪墊。最後請學生自由朗讀,試着讀出情感。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教師指名一個學生讀,其餘學生思考:這首詩創作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作者要去哪?請結合具體文本回答。

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時間:春天—歸雁入胡天;地點:車上—單車欲問邊;目的地:屬國—屬國過居延。接着,我會請學生思考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描寫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找出了詩中交代的創作時間、地點、狀態與目的地,在這些信息提取出之後,學生即可將精力都放在解讀情感上。

之後,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並追問:這些景物的作用一樣麼?

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找出,徵蓬、歸雁、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些意象。並且可以學習到這些意象的作用,這就爲下一環節,即對錶現手法的探討做了鋪墊。

接下來,教師會請學生分組討論:全詩中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悲苦無奈的情感?

全班學生將會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討論一聯,通過詩句中的某些字詞解讀情感。在導入環節,教師已經引導學生了解了本詩的情感基調,在整體感知環節,學生也對本詩的大意進行了大致地學習和了解。那麼在此環節,學生的任務就是深入地解讀文本,自己探究出文本與情感的連接點。

這一部分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思考正確得出的部分,因此我會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調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強了整個班級的參與度。

(四)延伸作業

在這一環節,教師依舊會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本詩的藝術特色,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找出了能夠表達作者心境和情感的關鍵字,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加以糾正和補充,總結出本詩的藝術特色集中表現在亮點: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

通過這個方式,學生可深刻理解詩歌分析的方法,爲學生以後詩歌鑑賞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小結作業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本堂課知識點,並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作業是將本詩擴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說課稿 篇2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全文。 2.指名學生複述課文基本內容。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課文內容和主題。

三、品讀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2.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3.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爲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4.學生髮言,發表自己的看法。5.思考:請你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換的標題與原標題,哪一個效果更好?爲什麼?

四、尋讀課文美點,深入賞析。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景物描寫的片段。 2.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景物描寫的片段,然後選取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妙的一個段落放聲朗讀。 3.指明學生朗讀自己所選定的段落,然後說說自己朗讀它的理由。 4.用同樣的方法賞析有關細節描寫的片段。

五、結束語: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但願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佈置作業: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着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啓示?

七、板書設計:

人物 情節 環境 語言

杜小康 開端: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去放鴨。 鴨羣 生動

恐慌 發展: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蘆蕩 傳神

孤獨 高潮: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風雨 意味

堅強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深長

說課稿 篇3

 1、說教材

《愛吃的水果》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中的口語交際訓練課。本課是通過實物或掛圖及投影片,讓學生運用普通話,說說這些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讓同學們來了解生活,熱愛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1)你最愛吃什麼水果?把它的樣子、顏色、味道講給同學們聽。(2)評出一兩種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

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兒童的生活實際來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如何培養學生的說話興趣和與人交流的勇氣。根據學生的識事經歷來確立本課口語交際的難點;怎樣來激發學生能圍繞水果積極地參與討論,踊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以下數學目的:進行聽和說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話和說話的能力。

 2、說教法

合理運用快樂教學法,以投影儀、掛圖、實物圖演示,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學生語言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啓迪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

教師是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看一看中學會辨別事物特徵;在想一想中學會善於思考問題;在聽一聽中學習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在嘗一嘗中學會判斷水果的味道,並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在比一比中培養學生的勇氣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演一演中培養學生創造性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逐步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說教學過程

能力的獲取過程比知識獲取的結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初識事物的特點,爲本課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場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1)內容是一盤水果。這是創設生活情景,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問題,啓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小學會思考問題的習慣。先讓學生看一看盤子裏有哪些水果,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嗎?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讓學生去說,要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同學們能聽得懂即可,不能要求過高。把學生說話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想說要說這是至關重要的。(2)是一個水果店。讓學生看一看,然後,引出問題。這些水果你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碼?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把水果店裏的水果一一辨認出來,如果有困難,大家在一起討論,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想一想:聯繫實際讓學生想一想,我們平時吃過哪些水果?誰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如果有叫不出名稱,說出水果的特徵,就讓大家來幫助你解決。在培養學生說話時,要注意那些平時不大愛說話的學生,要多激發他們的說話興趣。另外還要注重說話要有條理。讓學生能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例如按名稱樣子顏色味道來說,即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說。在這個環節教學中儘量引導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大膽發言,說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營造口語交際的環境。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我的勞動感受》是《品德與社會》學科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的成長與他人”的第一課。這一組教材的專題是“我的家鄉(社區)”,直接體現的是“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結果。”

由於過去對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認知的層面上,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膚淺,感受匱乏。本課通過身體力行的不同勞動,重在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真切體驗和感受勞動過程。進而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通過學生在校參與勞動,感受、體驗勞動的過程,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2、讓學生了解校園內的各個工作崗位,培養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讓學生在勞動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感受、體驗勞動過程的情感,讓學生“零距離”、有意識地參與勞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

1、提前一週,要求每位學生參與一項勞動,可以涉及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勞動。

2、讓學生寫一篇勞動體驗日記。

二、說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應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爲基礎,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勞動的“苦”與“樂”,使學生形成新的勞動價值觀,逐漸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在學法上,讓其主動參與勞動,自己去感受勞動的苦與樂,體驗勞動的樂趣。

四、說教學程序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爲以下四個環節:

(一)播放歌曲《勞動最幸福》,學生欣賞,談話導入。

1、你覺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鵲勞動時心情怎樣?(隨即板書:幸福、快樂)。

2、是呀,勞動有收穫讓小蜜蜂、小喜鵲產生了幸福、快樂的感受,那麼我們每個同學勞動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3、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我的勞動感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環節播放的動畫歌曲有趣、生動,一下子激發並喚起學生對勞動的興趣及過去曾經的勞動過程和體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談勞動,重感受。

1、出示課餘時間在孩子們勞動時拍的照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我們班誰的身影,他在幹什麼?心情怎麼樣?

2、找幾個在照片上勞動的孩子詢問:你當時勞動的心情怎麼樣?你覺得累嗎?經過你們的勞動,校園變得乾淨了,你高興嗎?

3、平時你還參加過哪些勞動,你是怎麼做的?有什麼感受?趕快拿出你的勞動體驗日記和朋友們交流交流。

4、課件出示一則勞動體驗日記,學生欣賞。

5、師小結:是呀,這就是我們的勞動感受,累,並且高興,累,但很幸福。是嗎?(隨機板書:累,並幸福着)。

(本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應該着重引導學生講出勞動時的感覺和勞動後最終的感受。累,並幸福着。正是因爲勞動這種獨特的感受,才能鼓舞孩子爲着最終“幸福”的感覺而克服勞動過程中的種種不良情緒和感受,體現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現場採訪,瞭解他人的勞動。

1、同學們,你們勞動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們學校也有很多的勞動崗位,很多的勞動者,你們想了解他們的勞動感受嗎?想,就請把你的問題準備好。同時課件出示:採訪問題提示。(學生主要討論採訪時該怎樣提問,教師指導學生在採訪時要注意禮貌,並幫助學生歸納采訪問題。)

2、請出學校管理學校電路、多媒體的教師—孫瑞炎老師,讓同學們做現場採訪。採訪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3、老師對採訪的情況作了總結:是呀,孫老師的感受也和我們一樣,雖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們在一天天地健康成長、慢慢成熟,他還是感到了一種幸福!

(品德課的課堂教學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課程資源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傳遞和升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產生經歷,感受經驗,形成新知。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現場採訪孫老師的勞動感受,不但深化了自己的勞動感受,也從另一個側面使孩子們有機會走近老師,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從而實現了師生互動。)

(四)現場勞動,體驗真實。

1、剛纔,我們聽了班上同學的勞動感受,也現場採訪了老師的勞動感受。既然勞動能讓我們快樂、幸福,那麼我們就在課堂上嘗試一下吧!

2、分工合作,安排勞動任務:第一組:疊衣服;第二組:縫鈕釦;第三組:剝花生;第四組:整理教室。(課件出示課本P42頁“勞動須知”)

3、學生進行勞動。

4、剛纔的勞動,你遇到困難了嗎?你用什麼辦法解決的?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我預設學生可能會說:①原先我覺得“穿針線”是很簡單的工作,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呢!②疊衣服時需要耐心才能疊好。③我在剝花生時,發現有些殼特別硬,我怎麼也剝不開,後來我就用東西把它砸開了。④拖地板真累,現在我知道媽媽平時幹家務很辛苦。)

5、展示勞動成果:整齊的衣服、縫好的衣服、一盤花生仁、乾淨整潔的教室。當你看到這些後,你有什麼感受?說一說。

6、勞動讓你有什麼收穫呢?(課件出示:課本P45頁“勞動的收穫”)讓學生說一說。

7、師小結:同學們在勞動中學會了方法,開動了腦筋,培養了能力,所以勞動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給我們創造出幸福的生活,勞動最光榮。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會從勞動中得到更多的快樂,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板書:忙,但有樂趣!)

(新課程強調,學生思想品德與社會實踐性的發展不只是一種依靠道德知識灌輸的單向傳遞過程,而是依靠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經歷、體驗、建構的高效率的品德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是以學生個體的親身經歷、主題體驗爲前提的,離開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德育的自立建構,提高品德課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活學生主體,通過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的創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發和深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本課堂我以“勞動感受”爲主線貫穿課堂,通過“談自己的勞動感受”、“訪問別人的勞動感受”、“當堂勞動體驗感受”這些親身經歷或互動體驗活動,實現了學生的主題道德教育與構建過程。)

五、說板書設計:

累,並幸福着!

我的勞動感受: 幸福 快樂

忙,但有樂趣!

(本堂課我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勞動經歷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勞動的“苦”與“樂”,獲得了對勞動的真實感受,從中得出了勞動的最終感受:累,並幸福着!忙,但有樂趣!爲此,我設計了以上板書,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勞動的感受。)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體育與健康》二年級教材內容:立定跳遠——單腳跳。

  一、 說教材

單腳跳是水平二的跳躍部分,一課時。它是立定跳遠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在今後的立定跳遠運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二、教材處理:

根據我校現況和學生特點,我對現有教材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動:

1、取消了原有的熱身運動《墊上操》”,用自編的熱身操《北斗神拳》取而代之。

2、修改教材中原有的《單腳跳接力賽》遊戲並調整到教學版塊中來。

3、重新設定遊戲。使用新遊戲《踏圈》。

4、替換原有的放鬆操《兔子舞》,使用自編放鬆操《我真的很棒》。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掌握單腳跳的概念及動作方法。

2、能力目標:發展下肢力量和彈跳的能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節奏感以及勇敢頑強的心理品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快速反應與合作能力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相互觀察和交流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單腳跳時,單腿屈膝腳及前掌用力蹬地的方法;難點是:屈膝腳後跟落地。

  五、教法學法:

學法指導只有與教法相結合,與教材特點相結合,與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先用談話啓發法的趣味問答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轉入學習,然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比一比等方式,把枯燥、單一的單腳跳轉換成趣味性強的一節體育課。最後用誘導法利用競賽的模式,引導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主動的將學到的知識利用起來,充分做到學爲所用。

  六、教學手段: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好動,易引導,好勝心強、好奇心重等特點,對於說教過多,技術有要求的教學方式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音樂和遊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誘發學習熱情,不讓學生感覺到在學,而是讓學生以爲在玩兒。

  七、教學程序:

1、激趣熱身。(8′)

在激趣熱身的環節,替換原有的“墊上操”,使用我自編的熱身操“北斗神拳”。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們的生理機能從相對較低的水平逐漸調整起來,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運動損傷的發生。

2、學習體驗:(18′)

第一個內容是導入新課:

通過趣味問答: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是依靠跳躍的方式前進的嗎?那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跳躍嗎?使學生主動地去解決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和學習。

第二個內容是學習單腳跳。

首先是講解示範,在講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重點內容的重視程度,示範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看清楚技術,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接着是分解教學,通過分解動作降低其難度,使學生更清楚的瞭解身體各部位的聯繫性,最終完整掌握技術動作。然後是自主練習,教師只是監督孩學生們的學習過程,而不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法強迫學生學習。通過點撥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輕鬆地學習。最後是競賽教學,增加競賽環節,設立獎勵機制。利用該年齡段學生的好勝心理,使用團體制模式進行競賽,增強團體意識並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3、拓展訓練:(10′)

遊戲“踏圈”,該遊戲在長度6米的賽道上以五人爲一組蒙目行進直至到達圈內。遊戲過程中,參賽者不能變道或踏入別人的圈中否則被視爲成績失效。

4、放鬆與講評:(4′)

(1)、放鬆:

使用自編的放鬆操“我真的很棒”。在這套放鬆操中,學生們不僅在舒緩柔美的音樂聲中能夠真正的放鬆下來還增強了學生們的自信心。

(2)、講評:

突出課堂中學生們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表揚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建立學習楷模,重視該年齡段學生心理防線脆弱等特點,不批評,多鼓勵。

  八、教學反思:

學生對體育課有無興趣,關鍵在於教師的誘導和培養,而學生對體育活動直接的興趣來源於豐富多彩的遊戲與競賽活動,無論多大的學生都是一樣,教學時學生們進行遊戲競賽活動,情緒特別高漲,競爭非常激烈,即使活動結束了學生們還意猶未盡,如此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享受運動的樂趣,也是讓教師從教學實踐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獲得教學成功的喜悅。 我認爲我個人的教學能力仍多有不足之處,一是對學生的心理情況掌握的不夠全面。二是不能充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使之學習進度不能夠很好的做到同步進行。作爲一名教者,尤其是在教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時,我認爲教者本身應該具有一顆童心,持有一份童趣,保有一份童趣教者應該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處在教學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才能很好的完成與學生的契合度,從而真正的上好每一節課。

說課稿 篇6

活動來源:

此次活動選材於人教版學前班社會領域《各種各樣的標誌》。標誌廣泛地運用於人們的生活。綱要中提到:“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我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爲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

目標分析:

爲了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此次活動,我制定了下面幾個目標:

認知目標:

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並能對其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

過程分析:

總述:

基本流程:

以遊戲《開汽車》導題――自由探索,認識標誌――看情景圖片選擇標誌,區別認識標誌――標誌歸類――幼兒自主貼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

教學方法有:討論法、知識遷移法、遊戲法、觀察法等。

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

分述:

一、通過遊戲《開汽車》,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探索興趣。

1、遊戲《開汽車》幼兒隨着音樂開汽車進入進入活動室,教師出示紅綠燈提示牌,指揮交通:紅燈停,綠燈行。

2、教師提問:老師沒說話,你們爲什麼一會兒停車,一會兒開車?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紅綠燈?紅綠燈告訴我們什麼?(歡快的遊戲音樂,活潑有趣的遊戲內容,使幼兒情緒愉快地投入活動,啓發性的問題可以引發幼兒教育思考,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自然地導入活動主題。)

二、自由探索,認識標誌

1、幼兒自由選擇標誌圖,觀察並相互交流討論標誌上的內容與所表示的意思。老師巡迴傾聽,引導幼兒觀察。

2、利用幻燈片展示所有的標誌圖。讓幼兒集體觀察,並請個別幼兒找出剛纔自己手裏的標誌,說說自己對圖片意思的理解。(在這個環節裏,我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給孩子創設了自由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察、交流、討論中,初步理解認識標誌,對孩子對標誌的理解,我不及時評價對錯,而是把這個機會讓給幼兒自己去發現。使幼兒帶着疑問,饒有興趣地進入到下一環節。)

三、看情景圖片選擇標誌,區別認識標誌。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並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標誌。

第一幅圖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欄杆,然後提出問題:我們該告訴圖上的小孩什麼?你手裏有適合貼在這兒的的標誌嗎?

第二幅圖是:小朋友取開水喝的場景。針對此圖,我設計的的問題是: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我們需要怎樣提醒她呢?用個什麼標誌貼在這兒合適呢?

2、利用幼兒選擇的這兩種標誌,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兩種標誌的不同之處。

(在這一環節裏,我沒有先教幼兒認識標誌再解釋標誌,而是引導幼兒通過逆向思維來認識區別標誌,即讓幼兒先看情景圖片,然後根據圖片內容選擇標誌,從觀察形象直觀的.情景圖片到找出抽象的相應標誌,使幼兒從具體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認識標誌。在引導幼兒觀察兩種標誌的不同時,我會用一些啓發性的語言,暗示性的動作,引導幼兒自己去細緻觀察,最終發現,發展幼兒細緻觀察的能力。)

四、標誌歸類

學前班的幼兒,邏輯思維已初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能力,此環節的設計,會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

1、標誌分類,集體感知每一類標誌的特點:這些標誌是什麼形狀的?有些什麼顏色呢?初步建立類概念。

2、引出禁止標誌和警告標誌的概念。

3、介紹禁止標誌。觀察並思考:圖上畫了些什麼?它會是禁止我們做些什麼呢?你們在哪兒見過這種標誌呢?(這些開放式的提問有利於幼兒進一步探索與思考,有利擴展,整理幼兒的經驗。在幼兒結論的基礎上,教師整理並與幼兒一起得出每一種標誌的規範名稱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標誌的方法同上。

5、遷移學習經驗,引導幼兒討論: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幼兒園哪些東西,哪些地方會有危險,什麼樣的標誌適合貼在哪兒?

五、結束活動

以遊戲活動《爭當小衛士》作爲本次活動的結束部分。最後由教師帶着這些小衛士,把適合的安全標誌貼到教室和幼兒園的一些危險物體或地方,來保護我們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導幼兒能能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六、預設效果

此次活動,希望能充分發揮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發現並掌握各種標誌符號,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詣在通過兩項目標的達成,促使孩子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教育。

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的八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一節中的第三個內容——工作表和單元格,是在學生初步認識Excel,熟悉Excel窗口之後,進一步深入學習Excel的一節理論準備課。

2、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①、瞭解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與相互關係。

②、瞭解行號、列標的概念。

③、瞭解單元格的定義。

(二)能力目標:

①、能夠準確說出單元格地址。

②、弄清楚工作簿、工作表和單元格之間的關係。

(三)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①、教學重點:

②、教學難點:

二、說學生:

信息技術課雖然已經成爲初中的必修科目,但是城鄉學生之間掌握情況的差異卻相當大,條件好一點的城裏學生不僅已經熟練掌握了課本上的內容,還對一些常用軟件有所瞭解;而條件差一點的農村學生可以說是從初中開始才正式接觸到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他們需要多鍛鍊、多指導,所以協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幫助很大。因此,本節課將以學生自己實踐爲主,老師只需指出注意的要點,讓學生通過合作協調構思創新的方式完成整節課的內容,以鍛鍊學生的實踐操作計算機的能力。

三、說教學策略:

1、教法分析:

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學習中存在很大差異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任務驅動法”“新舊知識遷移法”和“自主學習法”來組織教學。

2、學法指導: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一、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勇於表達,大膽嘗試;三、善於協作學習;四、能將知識遷移。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

教師讓學生們啓動Excel,熟悉一下它的窗口組成。通過 動手操作複習 ,師生共同進入新課學習之中。

(二)講授新課:教師佈置任務

1、讓學生看書找到概念(工作表、工作簿,二者之間的關係,行號、列標)

2、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書上第8頁的“試試看”,動手體會

3、讓學生看書找到概念(單元格、當前單元格、單元格區域、單元格地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教師講解單元格地址的定義及構成

5、讓學生分組討論書第9頁的“說說看”,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6、玩一玩:設計一個輕鬆的小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三)、課堂小結:

引導、歸納、討論分析總結,鞏固當堂所學知識

(四)、課堂練習:

佈置練習題:書15頁“鞏固練習”,練習2,練習3

五、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任務驅動法”,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如何啓動Excel,單元格的概念,行和列的標記,以及其它的常用工具欄和格式工具欄,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的任務中,激發學習興趣,體驗團結協作和合作交流學習的帶來的成功喜悅。在這一堂課中,總的來說,課堂是活躍的,學習興趣是濃厚的,我的講解是生動的,通過運用任務驅動法,學生的掌握情況也很令人滿意。但同時,在時間把握上,還稍有不足,教師講的還是有些過多。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第四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中括號,理解並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及三步計算中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這些都爲本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進一步爲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做鋪墊。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認識中括號,以及中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理解並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獲得發現數學結論的成功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括號。

二、教法與學法

1.說教法

教法措施:

(1)新舊知識的遷移,通過遷移與對比的教學方式,導出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加固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課堂練習中針對教學重難點設計了增添括號的練習,讓學生既加深了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明確要保證計算準確就必須養成認真、細緻的學習作風,從而突破重難點。

2.說學法

學法措施:

本節課我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進行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1)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重視觀察法、遷移法、比較法和討論法的應用,在觀察、比較和驗證中幫助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自我創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設計針對性練習突出重點,根據反饋情況及時給與引導和補救突破重難點,使之形成技能。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舊知

先組織學生觀察下面兩道算式120÷6+4×2,120÷(6+4)×2,說一說運算順序,再分析運算順序爲什麼不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使學生回憶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體會小括號可以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爲接下來學習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奠定經驗基礎。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先出示例題: 525÷[(81-56)×3],再組織學生觀察這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新課內容。接下來組織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瞭解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的運算順序,然後再試着計算結果。

525÷[(81-56)×3]

=525÷[____×3]

=525÷____

=___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習得運算的順序,然後再具體說說這個題目的運算順序,這是對自學效果的及時檢測。然後再讓學生通過填空的形式完成本題計算,教材把沒有參與運算的部分照抄下來,只要求學生算出小括號裏的得數,這樣,將運算順序和計算步驟進行適當的分解,更有利於學生在教材的引領下,按正確的順序完成計算。

2.總結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設計意圖】在例題結束後應當進行適當的小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也是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3.教學“練一練”。

42×[169-(78+35)]

同桌先互相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完成計算。

【設計意圖】練一練也是一道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這裏先讓學生互相說一說運算順序再獨立完成,意在進一步鞏固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規範書寫。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本題先組織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找出每組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嘗試算一算,計算之後說一說結果爲什麼不一樣,最後再總結出所有學過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即不含括號的、含有小括號的、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比較和計算,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算式中的括號對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進行整理,系統地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根據要求添加合適的括號。

36+24÷15-18 先加、再除、後減

320÷5×26-18 先減、再乘、後除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括號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本題的設計恰巧是對運算順序的針對性檢測,與前面單純的計算相比,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同時也爲下一題解決問題奠定經驗基礎。

3.“小好漢”劇團要購買4套女裝,每套女裝的上衣標價爲60元,裙子標價爲40元。購買男裝一共花了1200元,那麼用於購買男裝的錢是購買女裝的多少倍?

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綜合算式,並介紹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書上也有一題解決問題,但是沒有用到括號,我們小組經過商量一致認爲可以換成一道稍微簡單一點的含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雖然在難度上有點拔高,但是能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中括號和小括號在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時的妙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興趣。

我的說課結束了,請各位評委多提寶貴的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精衛填海》是小學二年級的一節語文課,本篇課文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經典之作,這個故事圍繞精衛及其子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讓人感受到其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介紹精衛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講精衛用什麼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主要講述了海神和精衛之間的對話。這段文字與課文中的插圖相呼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海神的樣子是憤怒的,感受到這種情緒,應注意在讀這一段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從精衛平靜、堅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讀精衛的話時要用堅定的語氣來讀,在朗讀中體會精衛那種堅強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寫的是精衛的子孫們日夜堅持填海。從“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體會到精衛的子孫們堅忍不拔的精神。這一課一共要兩課時完成。

學習者特徵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所以識字對於孩子們來說並不難。但是,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感悟精衛堅忍不拔的精神,卻是有難度的,因爲二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技巧方面還不夠成熟,不能準確的抓住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導學生多讀,自讀自悟就顯得非常重要;另外,能針對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孩子們課堂上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的特點,營造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也很重要,所以我在課的開始就引領學生進入了有趣的故事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從表面上理解精衛的勇敢很容易,但是要讓他們結合實際來談生活中的“精衛”是很難的,特別是在學習方面如何向精衛學習,因此我在課後延伸部分設計了小練筆,讓孩子們敞開心扉、自由表達,可以不受拘束,不必爲寫不好被同學笑話而煩惱,也沒有字數限制,孩子們自願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信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複習本課生字,並積累帶有生字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讀出精衛的勇敢堅定和大海憤怒的語氣。

2、過程與方法:利用多種朗讀,對話等方式來感悟氾濫、憤怒、堅定等詞語,發揮想象力,想象海神與精衛對話的情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懂得什麼是勇敢,知道精衛的行爲就是勇敢的行爲。

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爲根本出發點,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針對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營造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多讀,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動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隻小鳥在遼闊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樹枝)

2、師:誰能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呢?(生:一隻小鳥嘴裏叼着樹枝,準備把它扔到海里。)

師:誰知道它爲什麼要這樣做呢?(生討論)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精衛填海》這篇課文,從中找出答案吧![板書課題:精衛填海]

3、齊讀課題。

師:讀過課題之後,你都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提問題)

4、介紹精衛。

二、複習生字

1、師:讀課文,圈畫生字、新詞。

2、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平時我們是怎樣學習生字的?(學生交流:有不會的生字我們可以問問老師或者同學:我有不會的生字就查字典:我們小組的學習組長學習好,有不會的生字我就問他:不會的生字還可以到書後的生字表中查……)

師:同學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呀!

3、選擇你最喜歡、最熟悉的識字、記字的方法,以組爲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複習一下生字。看哪一小組採用的方法最好。

4、把你認識的生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吧!

生字都彙報完了,老師想請一位小老師到前邊領大家讀一讀這些生字,誰願意來試試?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自然段?

2、師:很多同學都喜歡第三自然段,那麼喜歡這段的同學願意讀一讀嗎?

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

(以學生自主閱讀爲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

(生1:我最喜歡第3自然段。因爲這一段寫了精衛和大海的對話。 生2:我最喜歡第3自然段,因爲從這段看出了精衛非常勇敢。 )

(1)大海和精衛分別說了些什麼呢?請大家用"--"畫出大海說的話。用"~~~"畫出精衛說的話。誰願意上來試試?其他同學在你們的書上勾畫,畫好了自己讀一讀。

師:你們來噹噹評委,你認爲自己讀得怎麼樣? (生評價)

師:你怎樣理解“憤怒”呢? (生討論)

師:你認爲怎樣是“堅定”呢? (生討論)

師:對了,大海的憤怒,精衛的堅定,該怎樣讀呢?(生踊躍舉手)

師:我們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試一試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以讀來體會、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憤怒、堅定。本來晦澀難懂的詞語,學生在朗讀的體驗中領悟到了,較比起傳統的查字典解釋,這樣的方式更適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師:剛纔大家把大海、精衛的語氣讀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夠表現出大海和精衛,你們願意來試一試嗎?(生先在小組內練習,再由小組成員推薦表演)

3、小組內練習讀一讀其它段落。(組內交流學習心得)

4、師:從同學們的表演來看,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出現了精衛和大海這兩個角色,你欣賞誰呢?

(生各抒己見)[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地讀書,深入地思考,積極地表達,既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發展了辯證思維能力,提高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能力。

5、講訴《愚公移山》的故事,供學生欣賞。

四、課後延伸:小練筆,教師出示兩個主題,學生選其一進行寫。

全班交流。

五、師小結:同學們既欣賞精衛的善良勇敢,又欣賞大海的美麗,如果你是勇敢的精衛,運用21世紀小學生的智慧,你會怎樣減少洪水的發生呢?(學生交流)

師:大家爲精衛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精衛一定很感謝大家,讓我們學習精衛的勇敢善良,一起來保護地球,減少災害的發生。

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

在這一部分,要重點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爲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在這一部分,要說明課堂教學中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學反思:本課中靈活運用網絡資源讓語文與自然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對學生成功的進行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利用多種朗讀,對話等方式來感悟氾濫、憤怒、堅定等詞語,發揮想象力,是學生進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衛的勇敢,這些都是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在於我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夠富於激情和感染力,沒能將學生心底的聲音呼喚出來,在課後小練筆這一環節,有一小部分同學發揮的不夠好,如果能讓學生結合實際談出精衛的精神在學習上放光,那樣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