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品】說課稿九篇

【精品】說課稿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精品】說課稿九篇

【精品】說課稿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相約世博會》是《品德與社會》(上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上海在前進》中的第四篇課文。在本單元前面三課學習中,學生通過對黃浦江母親河兩岸的變化與發展,感受到上海前進的步伐。當時編寫課文時,世博會還沒有開幕,今天世博會已經開幕,媒體的重複宣傳已經讓學生對世博有了朦朧的認識。所以今天上這篇課文時我對教材內容作了一定的補充,對教學目標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教學目標如下:

1、 回顧世博會開幕式,體會開幕式的喜悅、激動與自豪。

2、 通過瀏覽展館介紹,進一步瞭解世博會的意義。

3、 通過瀏覽圖片,感受世博會給上海帶來了新機遇。

4、 展望世博美景,學習做一個可愛的世博小東道主。

教學的重難點在於通過瀏覽展館介紹,初步瞭解世博會的意義。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採用了媒體教學法與啓發教學法以及實踐體驗法相結合的方法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探究討論達來獲得新知,激起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這樣四個環節的展開教學:

首先是引新環節,通過回顧世博會開幕式,讓學生體會開幕式的喜悅、激動與自豪。

其次是明理環節,抓三點來理解世博的意義:世博讓世界讓中國瞭解世界;世博讓世界瞭解中國;世博讓世界瞭解上海。

學習第一點以小組爲單位,上網瀏覽各國場館秀。通過看場館,做瀏覽報告的方式來達到目標。

學習第二點通過看場館,完成競賽題來達到預設的目標。

學習第三點通過看圖片,來了解上海的變化。以“談體會”的形式,讓學生在全面瞭解世博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世博的意義,感受世博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接着,是導行環節。大家都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先樹立社會榜樣,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是怎樣迎世博的,再看身邊的小榜樣,激起學生爭做可愛的世博小東道主的熱情。

最後總結全文,先運用一段評論點出這是一次了不起的盛會。再激勵學生要繼承世博成果和精神。

希望整堂課能給聽課的老師及學生帶來美好的感受。

20xx年5月17日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是高中必修2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圓與方程的第三節內容。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已經掌握“圓的方程”、“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後,在已獲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兩圓的位置關係,它是圓與方程章節中一種重要的位置關係。

(二)教學目標

1.瞭解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

2.掌握利用圓心距和半徑之間的大小關係判定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及其應用。

2.難點: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及數量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無定法”。所以我針對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水平,大膽地處理教材,並作了精心的安排,採用啓發式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採取類比、觀察、討論、歸納等方法,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充分體現數學是源於實踐又運用於生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意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繫,減少學生對新概念接受的困難。通過教師的引導,啓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教法的核心是類比,在直線與圓位置關係的基礎上類比出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類比、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以實際問題爲出發點,以學生活動爲主線,讓學生自己觀察、歸納,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分析

環節1,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奧迪標誌,五連環,齒輪等引出所要講的新課題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環節2,在進入新課講解之前,先給學生複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在由此拓展拓展到圓與圓的位置關係。給學生講解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和用圓心距和半徑之間的大小關係判定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環節3,例1由兩圓的方程判斷位置關係,重點講解幾何方法,若有學生提到代數法,教師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告訴學生怎樣恰當選用這兩種方法。

例2難度加深一些,要充分運用兩圓相切的幾何性質,要引導學生想到不同的解題思路。然後做一些練習進行鞏固。

環節4,對本節課小結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好!

下面我代表《機械製圖》課程組對《機械製圖》這門課程進行說課,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機械製圖》課程是數控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對象爲一年級學生,共144個學時,9個學分。

我將從4個方面進行闡述,分別是課程設置、課程開發、課程實施以及課程特色和展望。

一、課程設置

1、 設置依據

爲了讓我們的課程更加符合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充分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特色,我們通過走訪企業和開展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形式進行了專業調研,從而確定了數控專業的工作崗位,主要有數控機牀操作員,數控程序員,數控工藝員等。 對這些崗位進行分析得出應該培養學生與本課程有關的繪圖能力、讀圖能力以及查閱標準的能力,並由此形成了我們的課程體系。

2、課程定位

本課程主要研究圖示方法,標註方法,製圖標準,機械常識和製圖技能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製圖理論的學習和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讀圖和看圖的能力,以及查閱標準的能力。

《機械製圖》是機械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我們的課程體系中屬於專業核心課程,是我們的工程語言。它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後續課程的學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完成,以及畢業後從事工作的能力。

本課程的先修課程爲高中階段的數學和立體幾何課程,後續的課程有計算機輔導設計、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數控加工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專業課程,其知識的應用貫穿整個三年學習階段,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3、課程目標

根據崗位職業能力的需要,我們確定了本課程的培養目標,知識目標有掌握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畫法和讀圖方法等;能力目標有掌握零件測繪的能力,空間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素質目標有培養

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以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等。

二、課程開發

1、學情分析

我們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分析,發現1、學生是初涉專業知識的新生,讀圖能力和專業知識都很有限,對專業領域只停留在感興趣和普遍的表面認識階段。針對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適當的練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2、本課程是學生進入大學所設計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以前的學習方法與本課程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差別,需要學生做適當的調整。 3、學生高中階段有文科和理科之分,進校時對本課程認知能力差別較大。其中有部分同學學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畫圖和動腦思考,具有一定的識圖和繪圖能力。 因此設計教學內容上我們重點考慮要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接受規律,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腰重視學法的指導。

2、課程設計

我們對課程進行調研。首先通過對以往的學生進行課程體系調研,發現在原有課程體系下,學生普遍認爲:課程理論性太強,內容比較難,實踐和理論沒有很好的結合。通過對崗位技能進行分析和整合,得出知識需求共性爲各種零件的測繪和識讀,以及裝配圖的繪製和識讀。然後再對原有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進行解構和重構,將課程內容從原來的三段式知識傳授體系(畫法幾何—投影基礎—機械製圖)中解脫出來,以企業常用的實際零件爲依據進行整合,重構了課程的訓練項目和學習任務,從而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3、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

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則是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從理論知識:各種零件的識讀和裝配圖的識讀,和操作技能:各種零件的繪製和裝配圖的繪製兩個方面進行選擇,符合崗位的需求。

並由此確定了課程重點和課程難點。

4、課程教學項目的設計

我們將課程內容以零部件爲載體,設計出若干學習項目,將知識點的學習溶入到項目中,具體爲項目一:軸套類零件的繪製與識讀,40學時;項目二:盤

蓋類零件的繪製與識讀,38學時;項目三:叉架類零件的繪製與識讀,20學時;項目四:箱體類零件的繪製與識讀,12學時;項目五:裝配圖的繪製與識讀,30學時。

按照不同的學習項目分成不同的學習任務,主要分成繪製、識讀和實踐任務三個部分。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總體、從簡單到複雜的有序安排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

5、課程教材的使用及建設

考慮到高職教育特點,我校選用了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我校教師參與編寫的高職教材。該教材遵循“以應用爲目的”,“以必需、夠用爲度”,體現了高職教學的新理念,適應課程改革的新情況,遵守並貫徹最新國標,較適合我院學生學習,與該套教材配套的習題冊可供學生課後練習鞏固。

另外,我們選擇了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這套《機械製圖》及其《機械製圖習題集》和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機械圖樣識讀與測繪》及《機械圖樣識讀與測繪習題集》作爲我們的重要參考教材。

三、課程實施

1、 教學方法與手段

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採用了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討論交流法、激勵教學法共同圍繞“教、學、做”結合的原則進行組織教學,實現了職業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爲了達到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也使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如實體模型、多媒體課件、典型零件和動畫等。

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從空間到平面再到空間的思維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容量,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課程支撐

根據本課程教學實施需要,我們選擇了計算機房、機械零部件成列室和多媒體教室作爲我們主要的學習場所,以滿足我們繪製、測量和模型製作等任務的要求。

另外,我們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零部件供上課使用,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直觀認

識,幫助學生建立零件正確的立體形象。

我們通過課程教學網站爲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學資源,制定了課程標準,課程教學設計等教學文件 ,製作了大量的教學課件,供教師、學生學習和參考,學生可以通過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習題和題庫的練習進行技能的提升。

同時,我們還開設了網絡課堂。通過網絡課堂,老師和學生能夠實現網絡互動。

通過對課程團隊的教師校內培訓,團隊學習等,提高了團隊教師的素質,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學歷結構合理,雙師比例合理,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本課程組除了本院專職教師以外,還聘請了企業兼職教師,具有極爲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好的理論造詣,對職業教育有高度的熱情和責任心,對課程建設規劃給予了許多的指導和建設性意見。

3、 考覈方法

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本課程採用了新的考覈方式。形成了60%過程考覈+40%結果考覈的評價體系;60%的過程考覈由專業知識與技能佔70%,方法與社會能力佔30%共同構成評價內容;由筆試、口試、操作、作品展示、效果、報告等構成評價方法;學生自評10%、小組互評20%、教師評價70%構成評價方式。40%的結果考覈則是由平常的項目考覈以及最終的學期考覈構成,最終形成本門學習領域課程立體化的評價體系。

4、 課程教學單元設計

下面我將通過一個學習項目來簡單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項目一:軸套類零件的繪製與識讀

課時:40課時

這個項目下面一共設置了8個學習任務,分別是光軸的繪製與識讀、從動軸的繪製與識讀、減速器輸出軸零件的繪製與識讀和齒輪油泵主動軸測繪和識讀;3個實踐任務:油泵拆裝及零部件認知、三視圖模型製作和齒輪油泵從動軸測繪。圍繞知識點的實際情況,將學習任務和實踐任務進行了整合,在每個項目的最後,我們設置了項目考試環節。

根據學習任務,我們首先確定了學習目標,具體體現爲終極目標和促成目標,

在下發給學生的任務單上體現出來。然後確定了學習的重點難點。針對不同的重點難點,我們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解決:

對於圖形繪製、尺寸標註、表達方法應用等方面,我們結合多媒體、模型等手段進行教學,通過做典型習題強化和鞏固理論知識;

對於加工方法的理解,我們採取動畫、視頻等手段進行教學,增加直觀感知; 對於繪製技巧、空間想象等方面,通過抄繪練習、測繪零件、模型製作等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圖技能。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按照佈置任務,學習引導,任務實踐、任務評價、項目考覈和教學反饋六個步驟來完成。

1)佈置任務:課前教師將任務單和圖紙下發給學生,任務單中有學習目標、任務描述、課堂練習、對學生要求和知識整理等內容。使學生明確工作任務,針對其中的知識點展開學習,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對任務有初步的認識瞭解。在這個教學單元裏面的任務是減速器從動軸的繪製。

2)學習引導:佈置完任務以後,教師針對完成任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在這個環節裏,老師手頭會有一份信息單,信息單裏面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任務實施和相關理論知識。比如在這個部分我們會講解零件圖樣繪製的基本規定,三視圖的選擇及表達、鍵銷的繪製等等。對於其中較難想象的知識點,如鍵的加工,我們採用動畫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階段我們鼓勵學生集體討論,並積極提出問題。

3)任務實踐:任務實踐階段就是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本教學單元要求學生根據任務裏面下發的圖紙,重新抄繪一張。在訓練中,可以採取小組模式進行研討,重點強調方法,整個過程以學生爲主,老師輔導爲次。抄繪的手段,根據零件的難度不同會有所調整,前期簡單零件的時候會要求學生使用手繪的方式進行,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手繪功力後,我們就會將教學場所轉換到機房,教學生用計算機繪製圖紙。另外,根據知識點的需要,我們還會在這裏設置其他的動手。比如在這裏,由於三視圖的知識點比較難以掌握,並需要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我們通過習題給學生設置了模型製作環節,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佈置任務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會給出不同層次的題目,如空間想象能力偏弱的同學,我們直接給予立體圖形,而對於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的同學,則給出三視圖,甚至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甘羅》是《史記》選讀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話 題是“面對現實的智慧” 。在複雜多變的人生境遇中,採取 巧妙的方式 以獲得最大的成功,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人, 註定要用智慧面對現實,用創意解決問題,用清醒的態度面 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本單元所選的《甘羅》 《淳于髡》 《範 蠡》 《毛遂自薦》等四篇文章中的人物都以各自的方式贏得 了成功,使現實的人生閃耀出智慧的光芒,爲學生。 本文選自《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生動記述了一位少年政 治家的事蹟,甘羅少年有爲,十二歲即能洞察時局,利用人 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解決了城鄉呂不韋解決不了的問 題,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趙國數座城池,從而被封 爲秦國上卿。學生學習本文, “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 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 思想傾向。 這是《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 ” 學目標的規定。所以文本知識的教學應該也必須是文言文教 學的重點。所以,本課的知識目標是:進一步學習積累文言 知識,掌握重點實詞“請、相、難”和虛詞“與、之、其” 等。

 能力目標是:

  教學程序:

一、課前練字

課前,利用預備鈴響後五分鐘時間,學生臨摹印發的“現代 詩歌字帖” ,並用1 分鐘朗誦詩歌。 寫字,是語文最基本的素養之一。但由於各種原因,學生到 了高中,仍然不能寫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實際上,並不 是學生意識不到字的重要性,只是缺乏練字的恆心,不能忍 受練字過程中的枯燥而長期堅持下來。所以,我們就給他規 定可以監督的時間,給他提供文學性最濃詩歌作爲字帖,雖 然現代詩歌的水平不高,但正因其水平不高才易於被水平不 高的學生理解、喜愛並模仿。而詩歌的朗誦,既可調動學生 的興趣,又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學案糾錯

1、利用大屏幕展示學生學案中錯誤集中的句子。學生小組討 論研究解決學案中的疑難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雖然能很好地完成學案,但 並不能真正掌握學案上的知識,而許多知識學生通過組內討 論可以解決。特別是許多學生

2、展示討論結果

 3、提問學案出錯較多學生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三、分析文本對話

 1、直譯對話中的重點句子。 在考試閱卷中,經常發現一些考生能夠翻譯出文言語句的大 意,卻沒有按照“直譯爲主”的原則進行翻譯,因漏掉得分點 而失分。

 2、總結文本對話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由於學生都有輔導書,所以多數學生都能總結出具體的作 用。

3、選取班內朗誦水平較高的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其中的一 段對話。

4、 展示話劇 《甘羅十二爲使臣》 的片段, 引導學生模仿劇本, 爲課文人物對話的“曰”前加上表示說話人心理變化或情感 態度的修飾詞。

 四、作業 將文本改變成話劇劇本。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喂——出來》是一篇科幻小說,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篇課文。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環境爲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日本科幻小說作家星新一的《喂——出來》作爲其名作之一,一改現代科幻小說多以感官刺激爲目的之惡疾,寄寓了作者真正的人文關懷,且不是以其刻板地講述道理著稱,而代之以出人意料的情節和流暢生動的語言來引人深思,樸素中透着深層的人類反思。小說通過這個“漏洞”,讓我們得以“洞”窺世人、“洞”窺社會,也“洞”窺了我們自己,以此表達了他對我們現代社會的隱憂和反思。 二、教法與學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生動有趣的科幻小說,情節全然出於幻想,理念卻發人深省。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情節,讓學生尋找關鍵詞,以畫“情節鏈”的形式走進文本,在此基礎上覆述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閱讀這篇小說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苟且偷安,終究要自食其果。破壞大自然,必將會遭到報復。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豐富的特點,並學以致用,通過續寫課文,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科學的情趣。

結合這一理念,以期達到如下目標:

1、品讀分析小說關鍵字句,感受人物的荒唐表現和社會的荒誕行爲。

2、注重學生自讀、自悟。本篇課文比較適合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感悟更加深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學生自主蒐集概括文本信息還是師生共同探究,都強調學生的真實體驗和主動參與。

3、能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適時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發現並挖掘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激發學生靈感,引起共鳴。

4、在小說的特定語境下,創作性地續寫結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並與小說原結尾的對比、碰撞中進一步深入文本,發出學生自己的聲音。 三、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注重“參與式”學習,強調個性培養。在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中心。 2、瞭解科幻小說,訓練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把握情節,感悟主旨。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科學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精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瞭解科幻小說及作者生平貢獻

1、科幻小說: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

2、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特》。

3、科幻小說之父是法國作家凡爾納,代表作品《海底兩萬裏》。

4、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高士其。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寫一寫 2、掌握詞語

3、根據情節鏈複述課文內容

四、對比-研討-探究

1、課文中深深的無底洞有什麼用場?

2、現實生活中人們是怎樣處理城市中的垃圾的?

3、小說中深不可測的洞最初給社會環境帶來些什麼?(用原文中的話來說明) 4、“喂——出來”這個叫聲,工人覺得奇怪,你覺得奇怪嗎?這預示着什麼? 5、結尾那位工人聽到的聲音,是從哪裏來的?

6、“啊,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啦!”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7、結尾的“小石頭”的出現意味着什麼? 爲什麼說“小石頭”是“微不足道”的?

五、揣摩理解

1、文章中哪些人去探洞了?他們各有怎樣的行爲表現? 2、關於主題,有以下幾種說法,你同意哪種?說說理由。

六、思考交流

1、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環境? 2、這篇小說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七、拓展延伸

爲更好地保護環境,建立美好家園,你認爲我們應該怎麼做?試提出一些主張和建議。

八、佈置作業

《喂——出來》續篇

面對着這麼一個深不可測的洞,人們有着各種各樣的表現,而小說的結尾更是奇特,天上掉下那塊石頭後,又會發生什麼呢?讓我們跟隨着作者的想象,大膽地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吧。寫200字左右的續篇,要有承前性,合乎小說情節的發展。 四、教後反思

小說語言比較淺顯,情節也耐人尋味,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從課堂效果看,應該說比較成功。學生的參與面比較廣,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是時間比較緊張。同時也覺得課堂教學的創設往往只是一種預設,就象此設計,上述的一些問題就是教師所預設的。而真正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教師備課時意想不到的情況或情景,需要教師作出敏銳反應與判斷的。學生自主地發展已經成爲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如何把這一理念落實到閱讀教學中,應該是我往後教學所應特別關注的問題。

就我這堂課的教學預設而言,教學設計的新穎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也許是一個典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不默契表現,兩者沒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課堂的僵硬。這是我今後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敗最沉重的收穫。我想,首要原因是課堂組織的稚嫩和教學經驗的匱乏,所以出現問題後就不免緊張,而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這種緊張狀態不僅影響到了課堂的從容和節奏,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情緒和發揮。這急需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關注自己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間的融合,更關注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的培養,更關注自己對課堂“火花”的抓取和課堂機智的訓練,以求課堂組織的成熟和圓潤。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駑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的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課文按照人們觀察事物,瞭解事物的規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細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順序來結構全文。文章開篇並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爲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洶涌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歎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鐵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着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爲“黃河的主人”。縱觀全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悟文字,積累語言,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因爲學生沒有真正感受過黃河那波浪滔天的氣勢,更無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駕船技術,所以透過文本感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結合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標理念,我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準確找出最能體現本課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這句話的含義。

4. 道理。

5. 能結合課文內容,激發挑戰大自然的豪邁氣概。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分別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這句話的含義和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領會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四、設計理念:

1.以讀爲本。以語言文字爲“根”,通過情境展示、拓展閱讀、自悟討論、情感朗讀等方法,始終引領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賞析和運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的人物形象,使學生從黃河的磅礴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而輕,面對艱難險阻艄公的表現、乘客的談笑風生等方面來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鎮靜的風采。讓學生在自主積極的閱讀實踐中來獲得心靈的震撼和人生的啓迪。

2.讀寫結合。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要用好這個資源,創設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學生理解感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創設“當艄公遇到艱難險阻時的不同場面會怎麼做怎麼想”的情境,讓他們及時表達,從而把寫作字訓練和學生心靈的感悟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把她分爲四大板塊

一、多管齊下,感受黃河的壯美

首先複習文中詞語,讓學生在對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

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黃河,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氣勢,讀出黃河的壯爲了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內容,可以通過黃河的視頻欣賞,引導學生感悟眼前的黃河的洶涌澎湃的景象。

(簡評:這一個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黃河的驚濤駭浪所帶給作者的震撼。)

二、賞讀結合,體驗筏子的驚險

這個環節可以分三步進行:

1.認識筏子。出示筏子的圖片並介紹讓學生體會筏子的渺小,從而認識水上這一交通工具。並介紹一些筏子的駕駛知識,讓學生初步瞭解艄公的技術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學習2-3小節,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作者看到筏子後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這其中抓住重點句是數數的和一個小小的“啊”字進行品讀,感受作者的那份擔心、驚訝,體會筏子在黃河上的那份驚險。

3.創設情境,體會乘坐的險。老師設問:如果是你,敢坐這樣的筏子嗎?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乘坐羊皮讓人膽戰心驚的情景。然後老師過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鷹的旁邊,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雙眼緊閒,不敢看一眼,因爲腳下就是滾滾的黃河。

(這一個環節由直觀圖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觀的影像讓學生對羊皮筏子在黃河上漂流的那份驚險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感悟到乘筏的心驚膽寒的體驗,爲下文感悟人物品質做了反襯與鋪墊。

三、讀寫結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

首先,老師老師渲染情境,動情描述在這樣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學習第六自然段。

老師引導:看一看,課文中乘客們怎們樣呢?讓學生髮揮想象,想象一下,他們談笑風生,可能會談些什麼,說些什麼,笑些什麼呢?爲什麼乘客們會談笑風生呢?

引導學生感悟,他們是憑着對艄公的信任纔會如此的談笑風生,那艄公又憑什麼贏得乘客的信任?

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呢?課文沒有具體的描寫,僅用了一句話來寫:“那艄公卻很沉着,他專心致志的撐着篙,小心地注視着黃河水勢,大膽破浪前行。”如果僅憑這一句話就讓學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學生很難形成具體形象的認識。而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爲此,老師首先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一句話,深入到文本,自讀自悟,互論互品,用自己的話談談梢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分別表現在哪裏?讀相關的句子,適當地點撥、評價,讓學生讀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後,創設具體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再一次走進艄公,深入艄公的內心世界,去發現艄公能戰勝黃河的其它原因。老師設計在艄公駕筏行進過程中遇到的不同情況是怎麼解決的,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想象當時的場景寫下來,這樣不僅豐富了對文本的內容,又深化了對艄公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形成鮮活的印象,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評價: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通過想象具體的語言情境來感悟人物品質,與文本對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圖。同時,以“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潛心會文,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在交流中將自己的認識不斷完善。)

四、化文爲詩,昇華艄公的精神

1.學生從外到內認識了艄公,認識了這樣一位看似普通卻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學最後一自然段時,以詩歌的形式在屏幕顯示,先讓學生自由練讀,然後採取師生配合朗讀,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再一次面對滾滾的黃河,面對滾滾黃河上的艄公,昇華對艄公精神品質的理解——因爲他們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終於成了這黃河的主人。

《黃河的主人》教案

漣水縣南門小學 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齊讀課題

2.同學們,上節課有的同學說有個心願,想去親眼看看黃河是什麼樣子?這也是我們在座每個同學的心願,是不是?

那我們現在就去看一看吧。(配樂放黃河錄相)同學們,這就是黃河!看着這驚心動魄的畫面,你們一定有話要說吧,想說什麼呢?

3.今天我們學的《黃河的主人》,黃河在作者袁鷹的眼中是怎樣的情景呢?一起把課文第一段朗讀一遍

再讀一遍。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中華民族,她養育了中華兒女。多少年來,我國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聲讚美黃河。無數詩人都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出示),讓我們一起來和着詩人的感情,讚美一下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起。(生讀)

師:(充滿感情色彩)黃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滾滾流到了人間,奔騰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讓我們再一次吟誦這兩句詩詞!“黃河之水——”起。

(學生大聲朗誦)

4.這就是詩人眼中的黃河。

看着這樣的黃河,作者的感受是什麼啊?書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語啊?板書膽戰心驚,理解。

這是我們站在偉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黃河面前的感受——膽戰心驚!拿起書,再讀,把作者第一次見到黃河的感情讀出來。

“黃河滾滾——”起。

師:膽在顫抖,心在害怕,這就是黃河,這就是母親河,來再讀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這樣的黃河怎能不令作者膽戰心驚呢!可就在這波濤滾滾、讓人膽戰心驚的黃河上卻有一個小小的東西在漂流,是什麼呢?讀讀課文234節。

作者看到了什麼了呀?

見過羊皮筏子嗎?(屏幕顯示羊皮筏子)介紹。

這麼小這麼輕的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漂流,站在旁邊的作者袁鷹看到這樣的情形心情怎樣?

2.出示:自由讀課文234節,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並劃出有關詞句,多讀幾遍,再與同桌交流交流。

3.這兒有個詞,老師不知道該怎麼讀?(啊 變紅)

師範讀

4.這裏面還有一句話,是數數的,該怎麼數?

真不敢相信,這麼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還有人,還不只一個人,坐着六個人。哎呀,真讓人擔心。讓我們一起來讀讀234節,感受一下作者擔心、驚訝的心情。

5.出示圖片

同學們請看,在湍急的黃河上有一隻羊皮筏子在貼着水面漂流,它那麼小,那麼輕,彷彿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難怪作者會如此擔心,如此驚訝。

讓我們捧起書,再來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節

同學們,這樣的羊皮筏子讓你坐,你敢坐嗎?

如果我在作者袁鷹的旁邊,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雙眼緊閒,不敢看一眼,因爲腳下就是滾滾的黃河。

聽坐過羊皮筏子的人說(口述第7節)

1.課文中乘客們怎麼樣呢,讀6自然段,找一找。

2.板書 談笑風生

一起讀讀,什麼意思?

3.誰來讀讀乘客們談笑風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樣的笑談風生,那座古塔是怎樣的古塔?那裏的景色好美。

4.爲什麼乘客們會談笑風生呢?板書 艄公

那稍公憑什麼贏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書:勇敢和智慧

鎮靜和機敏

從哪兒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鎮靜、機敏?

請同學們再讀第6小節,劃一劃,寫一寫。

5.交流。

6.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既然他大膽了嗎,爲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嗎?

(小心黃河水勢,大膽破浪前行)

7.同學們,這可是在波浪滔滔、一瀉千里的黃河上呀,艄公在駕馭羊皮筏子的時候一定是困難重重,險象環生。遇到危險時,請同學們想一想,艄公是怎樣沉着應對的呢?

出示

請同學們拿起筆,選擇一處,想一想,寫一寫。

指名讀。

引讀:

正因爲艄公這麼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皮筏上的乘客讀------

之所以乘客能談笑風生,那是因爲再讀——

這樣的艄公令我們肅然起敬,讓我們不由得讚頌。一起讀最後一節。

8.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壯的詩。

自由讀。(屏顯:用詩歌的形式顯示最後一小節)

師生讀。分組讀。全班讀。

此時,我們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誰來說?

(出示填空:( )——他,就是黃河的主人!

師:此時的語言已經匯成了一首壯麗的詩篇,這不僅是艄公戰勝黃河的動人詩篇,更有艄公對黃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對黃河的熱愛!

四、總結

今天,我們跟隨作者袁鷹一起領略了黃河的氣勢,艄公的丰采。

我們第一眼看到黃河時——膽戰心驚,我們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時——擔心,驚訝,但是筏子上的乘客們卻談笑風生,因爲他們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

同學們,作者袁鷹寫第一眼看到黃河時膽戰心驚,寫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談笑風生,這與艄公成爲黃河的主人這一中心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叫襯托

我們以後在寫作時,不妨學習運用側面襯托的方法來更好地表達中心,這樣你的文章將更具感染力。

作業。

板書:

黃河的主人

“我” 膽戰心驚

乘客 談笑風生

艄公 勇敢和智慧 鎮靜和機敏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三個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理解平均數、衆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衆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衆數與中位數,培養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三個基本統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衆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爲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並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啓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採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3分鐘)引入採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瞭解並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瞭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自學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範化並抽象出統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於理解和記憶。自學輔導:(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計量,並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爲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並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展。鞏固整理:(20分鐘)

本節課的概念是一種動態性、操作性校強,所以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操作演練中去體驗、理解與鞏固概念。爲此,首先給學生編排瞭如下的練習任務,其中任務1是要求學生基本獨立完成:

作業單:

1、填表(6分鐘)數 據平均數中位數衆數

15,20,20,22,35,38

3,0,-1,5,9,-3,14

-5,-4,-4,0,4,21

2、小組討論訂正,總結三個統計量的求法。(4分鐘)3、小組交流,完成書後練習。(4分鐘、6分鐘)同時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困惑,如:表中第二行的衆數如何確定?第三行中位數如何確定?這些希望學生能總結出來,當然不一定能實現,但能使它們有所體驗。必要時教師給一定的指導,如看教村長某一地方等。

這樣讓學生在練習中,特別是在“小組的相互訂正中”熟練三個統計量的計算方法;加深對概念理解;有效鞏固概念與算法。

(三)、探究交流,發展能力。(6分鐘)

作爲這節課的內容,還可以適當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閱讀圖表、分析數據並計算的綜全能力。爲此,我設計一個機動題:

TOM班數學成績有兩張統計表下:

表176829082908776635195

100766182768787958287

76767687828276878282

76828776828776877635

表2

人數111112108351

成績355161637682879095100

就第一表我們已經算出這個班的成績的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你能只用第2表的數據算出這三個統計量嗎?小組爲單位進行,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計算,首先需要學生讀懂這些數據的含義,其次能正確的使用小學裏乘法的意義導出“加權平均數”計算方法,第三這樣的數據的中位數的確定有一定的技巧,對學生的思維與分析要求教高。這是對學生的一次挑戰,利於對學生“思想方法”與“意志品質”的提升。

(四)結束新課,佈置作業。(5分鐘)

學生交流心得。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衆數:作好頻數統計。完成作業本10.2.1。

四、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臺階》,這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爲線索,敘述了一位勤勞“父親”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

這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以“愛”爲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啓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臺階》正是訴說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啓示學生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

二、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1、情感目標: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傳統美德的謙卑精神。培養學生面對人生困苦時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2、知識目標:

(1) 理解、揣摩關鍵性的詞語。像:“尷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

(2) 培養閱讀小說的能力,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3) 學習作者怎樣以“臺階”爲線索,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深入實際、觀察生活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討的能力。培養學生髮表見解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農民的典型形象特徵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難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四、教法與建議

教法:誦讀法、點撥提問法,情景設置法,研討探究法

課時安排:用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1、默讀法:指導學生在課後熟讀課文,從而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

2、點撥提問法:引導學生積極探討,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 3、情景設置法:利用多媒體,圖片等創設出文本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情境中。

五、學法與要求。

1、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六、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們的身影,今天學習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獨特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臺階》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zào):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衆: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2、初步感知文章內容,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從人物形象入手默讀課文。

(1)、統領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臺階高、層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哪些品質?

勤勞、樸質?? 善良、執着?? 摳門,小氣??

摳門,小氣是爲了修屋,農村特定的環境逼迫父親必須積銖累寸,一點一點攢

錢,才能實現心中的目標。父親身上有關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3、整體感知課文,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結論,3, 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可以解決文章的重點難點。 幻燈片展示問題:(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很羨慕別人家的高臺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新屋的?

每天撿磚撿瓦、塞角票、冬天砍柴賣柴,一點一滴的攢起來蓋房子的錢。用這樣的細節說明了父親爲建造新房的辛苦。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樣了?

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人也感覺不自在了。

師補充: 新臺階砌好了,父親的理想實現了,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臺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同時也說明父親身上具有的謙卑精神,他不願意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看別人。

(4)、可作者爲什麼要在臺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而不去突出表現父親的終年辛苦呢?

師:臺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辛勞

的濃縮,從臺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撥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作者迫切希望落後的生活能夠得到改變,農民生活能夠得到改觀。

小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八、作業:

1、把課後詞語加意思、造句寫一遍。

2、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九、板書設計

臺階的意義:“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 老屋 九級臺階 新屋

要求:地位 尊重

父親形象:要強 老實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臺 階

嫌舊臺階低做新臺階

愛新臺階

頌揚之情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呼吸器官》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第四單元第二課《呼吸和循環》的第一課時。它在前面學生已經測量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脈搏的次數的基礎上,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瞭解呼吸的實質和意義,並對此進行呼吸健康衛生教育,從而讓敘述懂得提生命活動中許多看似毫不相關的過程其實是緊密聯繫着的,人的身體是一部結構精巧、功能完善的大機器。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我制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樂於合作交流;體驗探究科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知道呼吸衛生的基本知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科學探究: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呼吸的意義和呼吸器官的作用,並藉助信息技術進一步瞭解呼吸現象,培養學會上收集、處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科學知識:瞭解呼吸器官的作用,知道人呼吸時,主要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教學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和網上衝浪瞭解呼吸的有關知識。

  二、說教學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求量尤其強烈。”關於呼吸現象,學生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呼吸,陌生的是由於呼吸的內部過程是無法直接從外部看到的,所以學生對於這個生理現象還是一知半解的。學生頭腦中有許多模糊甚至錯誤的觀念,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知道氣體在人體內是不是如何交換的,又是如何從人體內出來的。很多學生都認爲,人的肺部充滿氣體就會舒張開來,就象充氣的氣球一樣。還有,人的肺部充滿空氣後,胸部的肋骨會展開等。

那麼,如何提供豐富的材料和信息資源,激發孩子們探究人體呼吸器官的祕密的樂趣,讓他們對呼吸現象有一個比較科學、系統的認識呢?我將實驗探究和e-learning課有機整合,以此相互取長補短,有效、高效地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真正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1、實驗區佈置:廣口瓶、膠塞、玻璃管、清石灰水、水槽、玻璃片、火柴、水等。

2、 電腦區:構建《呼吸器官》的教學專題網站。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學設計思路

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1、通過兩個活動來感受呼吸,啓發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2、實驗探究呼吸的意義;3、利用網絡資源進一步認識呼吸;4、整理信息,交流彙報。

(2)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著名教育家於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新課引入,我首先請學生閉上嘴,把兩個手指放在鼻孔下待上一會兒,並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緊接着,我和學生一起來玩憋氣遊戲,來體驗一下呼吸的重要性。在學生充分活動開來時,我再提問:關於呼吸,你們想了解什麼呢?學生的探究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紛紛對呼吸現象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人爲什麼要呼吸?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它們是怎樣工作的?人不呼吸爲什麼憋得難受?人是怎樣呼吸的?呼出的氣與吸進的氣相同嗎……這樣,老師可以在豐富學生表象的基礎上,掌握學生的思維層次,瞭解他們的現有知識水平。

(二)實驗探究呼吸的意義

針對大家提出的不同研究話題,我確定了一個可以用現有材料進行實驗研究的問題即:呼出和吸進的氣體有什麼不同?首先利用學生所掌握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特性,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2、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實驗方法,探討實驗裝置的使用方法,比如問一問:怎樣收集呼出的氣體呢?學生可能會說用袋子裝,用吸管將氣吹到瓶子裏,有些基礎好的可能會聯想到空氣佔據空間的知識,採取排水集氣法等;3、動手實驗,並作好記錄;4、彙報交流,討論實驗現象。

這裏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科學探究,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氣體在吸進和呼出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人體的各個器官都在不停地工作,要工作就要有能量,因此需要不斷的地吸進氧氣和消化吸收的養料發生反應產生能量,在反應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廢氣,也就是二氧化碳。

(三)利用網絡資源進一步認識人的呼吸器官

就學生目前的基礎,對呼吸能做的實驗探究也就這些問題。那其他的問題怎麼辦?探究是否就此停止呢?由此,我想到了先進、迅速、資源豐富的網絡,構建了一個《呼吸》的專題站。(打開網站)這是一個“呼吸篇”科學專題站,裏面設有“我的研究”、“聚焦呼吸”、“呼吸動漫”、“呼吸論壇”、“網上衝浪”等版塊/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可以在資源區查找信息,也可以到“網上衝浪”去其他地方搜索信息,還可以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並將自己的觀點發布到論壇上與人分享。

在這個環節中是讓課有機地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利用網絡資源讓那些不能用實驗研究的問題成了有米之炊。這樣一來,學生既可以對實驗探究中遇到的疑點,尋求網絡支持,還可以對原來提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獨立研究。當然,前提是假設學生具備一定的網絡資源。

(四)整理信息,交流彙報

課的最後,交流彙報研究的成果和自己的觀點。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想呢?在這裏,結合學生的彙報適時進行呼吸衛生教育,並請他們結合生活實際,討論怎樣才能保護人的呼吸器官,使其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培養。最後佈置課後作業進行延伸:設計一幅宣稱畫,教育人們保護呼吸器官。

綜上所述,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實驗探究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帶着興趣、帶着期望,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索,獲取正確的信息,進而提高探究的能力。並注重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能力爲出發點,讓探究層層深入。學生的兩次探究各有側重,程度各不相同,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知識、能力基礎。

2、 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用網絡對未解事物的探究亦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