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黃山奇鬆》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描寫了我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黃山奇鬆》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黃山鬆的讚歎和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的表達很有特色,採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把黃山鬆的奇和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如身臨其境。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訓練的美文。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獨立識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語言評價能力,但是受年齡限制,閱歷淺,認知水平差,對黃山鬆比較陌生,對它的姿態缺乏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以及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黃山鬆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針對新課標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指導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和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1、創設情境法2、朗讀法3、討論交流法4、勾畫圈點法

五、教學過程

本課時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上課開始,爲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播放黃山風景區視頻。學生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播放黃山風景錄像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欣賞了黃山風景區的視頻,大家都有什麼感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調動,很想去揭開黃山奇鬆那一層神祕的面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過渡語:黃山被譽爲“天下第一奇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課件出示黃山四絕)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鬆特別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說,“更是情有獨鍾”。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鬆,今天,我們一起盡情飽覽一下“四絕”之首的黃山奇鬆。齊讀課題,讀出“奇”,學生質疑問難,問題集中在“奇”上,在旁邊板書“奇?”。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檢查難讀的詞語,句子。預習是爲培養自學能力服務的。檢查預習還可以瞭解學生學情,解決了字音,會讀課文了,課文的解讀、感悟纔可以開始。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松樹?(板書: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學中的重點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分別標畫出描寫不同松樹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寫了哪幾種松樹?把描寫自己喜歡的那種松樹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這樣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後逐句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悟,讀出黃山鬆的奇和美,讀出作者對黃山奇鬆的喜愛和讚歎之情。指生讀寫迎客鬆的句子。(課件出示迎客鬆圖和句子)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名鬆迎客鬆。讓我們細細地品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迎客鬆的“奇”。迎客鬆的奇還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迎客鬆被稱爲什麼?(板書:好客的主人。)

引導學生學習迎客鬆,總結學習方法,再運用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鬆。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課件出示陪客鬆、送客鬆圖片,指生上前面說哪幅圖是陪客鬆,哪幅圖是送客鬆,主要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談理由,說出陪客鬆、送客鬆的“奇”。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探究寫作方法,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的聯繫起來,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才能較快的提高寫作水平。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黃山鬆還“奇”在哪兒?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千姿百態)再次提問黃山鬆到底有哪些姿態?(引讀第二句)讓同學根據第三自然段發揮想象說話。根據第三段總分總的結構寫一寫黃山的其他鬆,也可以寫寫我們美麗的校園,更可以寫寫黃山其他三絕:怪石、雲海、溫泉。之後出示黃山怪石圖後指導仿寫“怪石”。

六、說作業設計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因此,在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摒棄枯燥機械的重複式作業,滲透“以人爲本”的理念,凸顯出個性化的特徵,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的作業設計是這樣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並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當小導遊,向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鬆,說出“奇”,也許明年暑假你就能來一次黃山之旅。

3、推薦文章:《黃山奇石》,徐霞客的《遊黃山日記》,袁牧的《遊黃山記》,葉聖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體現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相關的書籍讀一讀。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的思路,簡潔明瞭有助於學生學習本課的學習任務。在板書設計方面,我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把本課內容表現出來。我的板書如下:

迎客鬆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鬆陪客鬆綠色的巨人千姿百態

送客鬆天然盆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選題意義: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閱讀數量,就不可能形成語感,不可能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無法爲學生的發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段學生所應達到閱讀總量就有了基本要求:“第三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本文試着從調查瞭解當前我校高段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情況爲出發點,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課文爲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策略,尋找提高農村高段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途徑。

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要靠老師的培養。我們母語的特點,決不是幾本教科書所能包涵的,許多民族精華的積澱,也都藏在課外書本之中。課外閱讀的目標首先應該是讓學生喜歡讀書,這樣纔可能有比較豐富的積累,並行成良好的語感。並在此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發展學生個性。也許,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所取得的成績不會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但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要從育人的高度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二、前期研究:

從三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查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如作者,寫作背景,相關的故事,到了五年級,我們班健立了QQ羣,我和管理員把相關的知識上傳到共享裏,讓有條件的同學一起看,並做下筆記。

三、四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以較快的速度默讀、瀏覽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文章表達順序。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並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4、本課研究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勵志類的文章,通過閱讀要知道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學會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鬥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無私奉獻”,《艾滋病小鬥士》是本組課文的最後一篇,在單元教學中起着承上啓下、鞏固運用的作用。課文講述了南非黑人兒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與他一樣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動人故事。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描寫具體,用詞準確生動,融科學知識、語言積累、思想啓迪於一體,爲啓迪學生的思想智慧、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憑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並在第三學段目標中明確提出:“默讀有一定速度”、“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等要求。

五、教學設計(略)

六、落實研討課題《從課文引向課外閱讀》,我們的設計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利用了超鏈接文本,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課前查找關於愛滋病的資料。結合相關的知識來讀課文,學生就比較快地進放課文,爲下文教學做鋪墊。首先,學生必須有這些知識他們才能瞭解恩科西的不幸,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體現他生活中的艱辛,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恩科思的同情,關心,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明白愛滋病的可怕,在記者採訪那一環節中,爲學生與老師進行口語交際提供了材料,幫助我們打開學生的嘴巴,讓學生有話可說,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節課是否順利上下去的關鍵。也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到有效和高效。

2、利用視頻的超鏈接。老師還運用了視頻的超鏈接,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這一點黃榮華做得很出色。

3、介紹海倫凱勒與生命的不幸抗爭的事蹟,這一環節也利用了視頻超接,這裏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海倫凱勒,面對不幸的生活,她用自己生存方式,不埋怨,不放棄,笑對人生,讓自己擁有堅強的生命力,戰勝一切的苦難。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激發學生去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慾望。

4、讓學生談談自己還知道那些相關的例子和書籍。這裏是一個機動的環節,有足夠的時間時,我們做老師的有義務幫學生喚醒他心中的巨人。讓學生明白,生活讓我們乘受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當我們無法改變命運轉折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安然接受現實,要勇敢地面對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對主題的又一次昇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五月端陽》這篇主要對端午節的習俗進行了介紹,分姑娘們做香袋,小夥子們賽龍舟,婦女們包糉子,老人們講屈原的故事幾塊內容,反映了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課文可以說是結構簡單、脈絡清晰,語言通俗。課文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寫哪一天是端午節和家家門上掛菖蒲、艾草的節日氣氛。第二段是寫姑娘們、婦女們、小夥子們過端午節的情景。第三段是寫端午節包糉子、划龍舟的來歷。課文總共安排了兩課時完成教學。

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課時。內容是初讀課文,重點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根據對教材的理解,我從三個維度預設了教學目標:認知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菖蒲、艾草、流蘇、衣襟、削職流放”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操作目標:通過朗讀課文詞句,感受端陽濃濃的節日氣氛,體會屈原的愛國熱情。情感目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感受屈原那火熱的愛國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課堂的生成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生學習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應作爲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這樣的課堂,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建構的過程,也是根據學生需要、不斷調整、動態發展的過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落實以上教學理念的:

  一、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初學課文,讀通、讀順、讀對是關鍵。試想,字、詞都讀不正確,句子也讀不通順,何來理解和體會,更談不上正確運用。所以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讀。在檢查朗讀時,逐個糾正字音。這一個個教學環節無不體現語文工具性的一面。語文是一個大整體,一篇課文更是一個緊湊的小整體。整體把握是培養語感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正確理解課文的一個必要條件,更是培養語文美感不可缺少的條件。在初讀課文後,隨即以一句話談談你對端午節的感受。既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聯繫實際,加深體驗。

葉聖陶說過:“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即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再現生活,享受生活。比如學生對文中的菖蒲、艾草不熟悉、不瞭解,就用圖片使學生對之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對他們產生了興趣,就會在課後主動去找尋、通過課外讀物去了解它。

  三、認識屈原,豐富情感

《五月端陽》屬於說明文。說明文區別於其他文體較顯著的特點是簡單、明瞭,沒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在處理文本時我採用了新的手法,賦予《五月端陽》感情的外衣——屈原的愛國情、後人對屈原的悼念情。也正是這樣的處理,學生才能更珍惜五月端陽,從而更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四、拓展文本,加深理解

教材要爲我所用,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把課文作爲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基本依據;但又不能作爲唯一的依據,不能拘泥於教材。本課中介紹屈原的知識比較侷限,從而使學生的認知範圍比較狹窄,學生也很難體會屈原當時那種痛苦無奈的心情。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充分利用語文這個知識的大缸,拓寬文本。因此,在課前,我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大量查閱了有關端午節與屈原的傳統文化,爲課文的教學作知識上的鋪墊。

課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對這堂課以及課文的思考遠遠沒有結束。從今天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對課文的學習是非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在課堂上提出了許多我意想不到的問題,我也佩服學生的知識儲備,課堂上我們是相互學習,一起探究的過程。自己感到不足的地方仍是挺多的,對教材的理解或說是鑽研吧,要透徹,這樣纔能有更充分的預設。當學生提出句子“香袋的式樣很多,有雞心型的,虎頭型的,菱角型的,辣椒型的,下面垂着五顏六色的流蘇。”爲什麼這裏不用省略號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稍有慌張,隨即以“如果此處用的是逗號的話,後面句子就不完整了”來應付。課後我想,其實此時我完全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如果學生都不能確定,那就應該在我做出解釋後跟學生講明,課後我們一起去找答案,而不是這樣不管對錯搪塞過去。課堂中還有幾處學生的質疑我都沒有妥善地處理好。就比如當學生指出“屈原這樣的死是不值得的,他應該好好地活下去,這樣纔有救國的希望……”,雖然在課前我也預設到這樣的問題,但學生始終沒有講到“點子”上去,我也沒有引導好,直接自己生硬地套上幾句話,感覺不妥。還有許多考慮欠周的地方,有待於提高。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使這樣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爲王。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漢語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通過以下幾點來解決文章重點的。

1、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後,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討論不懂的問題。

3、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進行課後閱讀。

在感悟語言上有三個層次:視覺美;韻律美;意境美。我相信班上學生的朗讀能力,但也不排除所有同學的水平是一樣的,在朗讀上出現的層次性就很明顯。我就從朗讀直觀上去感受語言的視覺美:利用小黑板,象詩歌一樣抄寫文中句段;再通過與白話文的改寫比較,感受古典語言的韻律美;通過想象去體會古典語言的意境美。我想通過課文學習後讓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化有一些個人的認識,或是喜愛上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再通過課外的興趣閱讀與習作實踐,進一步加深學生學習後的印象。體會古典名著的寫作語言特點:

1、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描寫,使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2、將人的特點和猴的特點融爲一體。

從而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在本節課上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着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回擊,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學習楚王與晏子之間的三次較量,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展開敘述的,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的結構,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重點學習楚王與晏子的三次較量。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主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適時地點撥,抓住課文中關鍵的、重點的語句(詞語)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晏子這個人物。最後,再進行一點知識的拓展,出示有關晏子的另外一個小故事,讓學生繼續去體會晏子語言的藝術性以及人物的個性。

三、說學法

首先讓學生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通過反覆的朗讀、思考,以及一些重點詞的提示,理解楚王的陰險、傲慢、驕橫。接着,運用上述方法,讓學生找出晏子是如何反擊楚王的句子,談感受,談體會,進而讓學生說一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感受晏子這個人物。最後,再瞭解有關晏子的其它故事,對晏子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晏子出使到楚國,卻受到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循循引導,潛心會文

1、師: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大屏幕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知道”、“瞅”、“冷笑”、“打發”、“笑嘻嘻”等詞語理解,感受楚王的驕橫、傲慢、陰險。

3、師: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不良,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請同學們再次快速地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大屏幕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體會,說說晏子每次說話妙在哪兒?

4、引導學生抓住:“嚴肅”、“爲難”、“拱手”、“面不改色”、“也許”等詞語理解,同時抓住這些重點句子體會晏子說話的巧妙,進一步感受晏子這個人物,感受他的能言善辯,愛國情懷、高超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對晏子的喜愛之情、敬佩之情。

4、帶着對晏子的這種喜愛、敬佩之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觀賞《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感受晏子的人物形象

師:今天,我們一直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晏子這個人物,其實關於《晏子使楚》這個故事還有一段影像資料,你們想看嗎?(想)下面,讓我們跟隨這段影像資料進一步去感受晏子這個充滿智慧的人物。

(四)課外拓展

師:還想不想多瞭解一些關於晏子的故事呢?在這裏,老師就滿足大家的願望。(大屏幕出示晏子的故事——鳥)

(五)佈置任務

繼續蒐集有關晏子的故事或是找《晏子春秋》這本書讀一讀。

(六)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擊)———— 結果

鑽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陪着笑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不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小麻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教材的開場是有其特殊的含義的,說明了這篇課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不聽勸告媽媽,試圖飛出窩來卻一不留神落到窩下,遭遇到了大花貓襲擊,麻雀媽媽爲救他,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擋住大花貓,最後導致自己的尾巴被花貓咬掉的故事。

本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

根據新課標的第三階段(5-6年級習作)的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爲:

重點:能夠正確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理解課文並抓住重點句子,瞭解其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去把握文中的重點句,並理解其意蘊是本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閱讀“學習鏈接”,或查找更多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找高爾基的《童年》等作品來讀一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在教學方法上,我認爲,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設計,貴在創新,貴在切合學生實際,葉老先生曾說

“教是爲了不教”,因此,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本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習,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五個

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將採用啓發式談話導入:四年級是我們學過了一篇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讓我們看到了動物中偉大的母愛,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也是關於麻雀的課文《小麻雀》。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著名大作家高爾基的這篇童話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收穫呢?隨後揭開課題,並簡要了解作者高爾基的概況後,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普季克是怎樣的一隻麻雀,麻雀媽媽又是個怎樣的媽媽?同時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設臵一個問題:從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與麻雀媽媽的對話你瞭解到了什麼?採用分角色的辦法,抽選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媽媽來朗讀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問題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讀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媽媽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重點理解課後練習第二題的句子,並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能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課後星號題中的那個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

3體驗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細緻,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作業2: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過不聽父母勸告的情況,是一件什麼事,結果怎麼樣,課後把它寫出來。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鐘)

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大致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母子對話:小麻雀充滿好奇,充滿疑問;媽媽則細心照看,再三告誡;第二個階段是經歷危險: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窩下;媽媽奮不顧身,保護孩子;第三個是內心感受:小麻雀既高興又難過。最後總結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聽勸告吃苦頭;經受磨練長本領!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求全面而簡潔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內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爲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展語言、啓發思維、啓迪智慧的好課文。

二、教學目標

本組教材讀寫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教學時,應當把這一練重點有機地融進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知道草船借箭這件事有它的前因後果,文中每個細節也有它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在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後果的方法,並能在學習本組教材的後兩篇課文中加以運用,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能力,並領會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於此,教學目標爲: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傑出的才幹和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2.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領會其在閱讀和寫作中的作用。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委託”、“輕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從重點詞入手讀懂課文、探究課文的讀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上述的第1、2 、4進行。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爲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啓發誘導,變“教”’爲“導”,變爲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項目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項目,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爲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爲:

1.採用啓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導讀法”教學。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導之以寫、導之以疑。分頁標題#e#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着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爲“清清楚楚一條線”。

四、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爲“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根據本課特點,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以課題的“借”字爲線索:爲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怎樣?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後果。

五、教學程序

1.複習引入

複習舊課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爲新課作墊鋪,使教學前後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說說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分別用四個字概括。

(2)諸葛亮爲什麼敢於向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之內籌得千萬支箭?請從課文中找出一箇中心詞概括說明,並用上“因爲……所以……”(板書:種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麼問題?

2.導之以讀

通過插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諸葛亮怎樣神機妙算?分別體現在課文什麼地方?爲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

生(先讀):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等諸葛亮調度。

師(插問):那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在算?

生(接讀):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朝北岸開去。

師(插問):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一邊大聲吶喊。

師(插問):諸葛亮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魯肅吃驚地說……天亮了就回去。

師(插問):諸葛亮“算”準了沒有?

生(接讀):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箭好像下雨一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種妙法是什麼?分頁標題#e#

生(接讀):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兩邊的草把子插滿了箭。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要追也來不

3.導之以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神機妙算”一詞,出示兩道思考題,深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究竟“算”到了什麼。思考題(一)採用“扶”的方法,指導讀書方法。思考題(二)採用“半扶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運用讀書方法,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思考題(一):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說明了諸葛亮懂得什麼?首先引導學生指讀有關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再指導學生摘錄句子中的“大霧漫天”,最後啓發學生明白: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後“大霧漫天”,是因爲他懂天文。思考題(二):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麼?

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曹操說的話體現了他是個怎樣的人?先指導學生看插圖,聽魯肅和諸葛亮的談話錄音,再讓學生摘錄句子中的“不敢出兵”,從曹操說的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用兵謹慎、多疑的人。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導之以練

“練”就是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放手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學法、獨立思考的能力。練習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種妙法,劃去有關句子,分別用八個字概括。

先檢查、討論概括爲:繩索連接、朝北開去;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掉轉船頭、逼近水寨,齊聲高喊、駛回南岸。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句子,加深對四種妙法的理解。

5.導之以說

思考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種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說明了什麼?這道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使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悟出各法的奧妙:“繩索連接”使霧中的船不會離散,“一字擺開”是爲了擴大受箭的面積,“掉轉船頭”既能船兩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爲迅速撤兵做好準備,“駛回南岸”是說明諸葛亮曉得地理。這一環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最後,利用板書總結課文,明確因果,再佈置作業預習第一、二段,以果尋因,落實本組課文的訓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