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橋》說課稿(通用20篇)

《橋》說課稿(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1.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橋》說課稿(通用2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橋》說課稿(通用20篇)

《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課件1)

《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教學本組課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羣衆,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很有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2、學情分析。(課件2)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3、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課件3)

基於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課標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2)、通過對文字的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精神世界。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了把握,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抓住文章內容,感悟人物品質”。難點爲“理解題目的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課件4)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引生入境,感悟體會的方法引導學生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並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換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體會人物思想,領悟文章寫法。

三、說課前準備

蒐集和了解生活中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

四、說課時安排。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中的2、3項。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將設計以下教學環節:(課件5)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二)感受危況,引生入境。

(三)解決重點,體會精神。

(四)重回題目,解決難點。

(五)領悟寫法,體會效果。

(六)課後練筆,延續情感。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我將以檢測學生學過的詞語入手(出示詞語)(課件6),並引導學生用上這些詞來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事情。這樣可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同時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初步瞭解老支書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感受危況,引生入境。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課堂教學的重點就進入了教學重點的解決上。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質,我把引生入境作爲一個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當時的那種危境,那種似乎無路可退的死境。在這裏,我首先設置這樣一個問題進入,(課件7)文章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什麼樣的情境之下,請找出文中描寫當時自然環境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在學生自主學習過後,進行討論和體會,讓同學讀相關的句子,在這裏,重點從以下幾個細節引導學生體會環境,領悟寫法,從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你能不能讀出當時情景的危急。在畫,悟,讀三步之後,我及時讓學生說出形容形勢危急的詞語(並適時板書:洪水勢不可當)這樣對學生進行了一個詞語積累和運用的綜合練習。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爲學生對洪水比較陌生,通過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讀、體會,學生已經在腦子裏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與瘋狂,但並不能更深的觸及學生的心靈,因此我適時出示洪水的圖片(課件8、9)同時設疑:“同學們,假如這場瘋狂的洪水衝進了我們的村莊,衝進了我們自己的家,你該怎麼辦?”這樣設疑,學生能將自己真正融入這場洪水中,爲下文理解人們的表現埋下了伏筆。同學們,在這洪水肆虐,萬分危急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的表現呢,找出描寫人們表現的句子,交流,體會。然後進行第二個語言文字的訓練,人們的這種種表現,可以讓你聯想到哪些詞語。(適時板書:人們驚慌失措)隨着這兩步教學的遞進開展,此時的學生已經隨着那氾濫的洪水,驚慌失措的人們進入了課文爲我們鋪展的這幅洪水圖之中了。也爲下一步的教學做了有聲有形的準備。

(三)解決重點,體會精神。

這一步與上面的教學環節是緊密聯繫的,當我這樣過渡: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洪水發出死亡的獰笑的.時候,人們都慌了,可你看,卻有一位老漢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時此刻,他表現得怎樣呢?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學的重點也自然的轉移到了老支書的身上。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緊接着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學生從“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漢的沉穩、冷靜,從“黨員排在後邊”感受到老漢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後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猜測老漢的內心想法,學生會深刻體會到在生死關頭老漢心裏時刻裝着羣衆,在危急關頭老漢爲羣衆的安危而擔憂,在緊要關頭老漢用沙啞的聲音發出了一道鏗鏘有力的命令,引導學生從三個感嘆號來體會,學生紛紛入境地朗讀,他們不是用聲音,而是在心來體驗呀!

在洪水面前,老漢作爲一名黨員,一名黨支部書記,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巋然不動。這位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老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愛,這樣的老漢怎能不受人擁戴呢?可是當情況越來越危急,洪水已經漫到人們腰際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小夥子,誰知道他和老漢什麼關係?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激情的話語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師、文本、學生已經融入在了一起,這時話鋒一轉,將學生帶入故事的高潮。接着我將配樂朗讀老漢與小夥子對話的一個片段,將文中的“老漢”與“小夥子”改換成“父親”與“兒子”這樣更能讓學生如臨其境。(出示片斷11)

(父親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兒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父親兇得像只豹子。

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站到了後面。

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親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兒子。

兒子推了父親一把,說:“你先走。”

父親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兒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兒子被洪水吞沒了。

父親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揣測父親與兒子的內心獨白,(出示12)想一想,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

①父親從隊伍裏揪出兒子,心想,兒子啊

②兒子瞪了父親一眼,心想,父親啊,

③兒子推了父親一把,心想,父親啊,

④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心想,兒子啊,)

然後學生暢所欲言,真正領悟父親“揪”和“推”與小夥子“瞪”和“推”的矛盾動作後的心理世界,更是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題目,解決難點。

教學進行到這裏,已經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此時教學難點的解決已經水到渠成。指課題,文中的那座橋已經垮掉了,可是我們心中的橋已經搭建起來了,這座橋是誰?他是一座什麼橋?請用一句話把老漢和橋聯繫起來說一說。(教師適時板書:血肉之軀永不坍塌)在學生深入學文,研讀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已感悟了老漢的高大形象,這時對“橋”的含義的理解就會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領悟寫法,體會效果。

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我引導學生瀏覽課文,說出自己的發現。學生交流後,(出示13)表達方法: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4、通過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刻畫人物表情、動作、語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上教給學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生會在今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六)課後練筆,延續情感。(課件14)

同學們,老漢犧牲後,村民們會怎樣做?怎樣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

爺爺,我們想您!

老支書,慢走!

揮淚送別老支書

洪水退後……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後進行小練筆,爲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機會,搭建了傾訴情感的平臺。

六、說板書設計。

洪水勢不可當

老漢像一座山驚慌失措人們

這樣設計板書,簡潔明瞭,既體現了環境的緊張,又能將人們與老漢在危急時刻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烘托出老漢的高大形象,同時用紅粉筆畫了一座橋的形狀,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橋的深刻含義,突破教學難點。

《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四單的一篇精讀課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突如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也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這篇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習課文時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放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二、說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一些描寫自然環境的詞句想像面對死亡威脅的情景,感受當時的情況危急。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品讀,對比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說學法:

以學生自學爲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採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五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

一、懸念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它和村子裏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那個黎明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橋》這篇課文,一起去看個究竟。”上課伊始,我通過設置懸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遍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音和字詞典,聯繫上下文掃除字詞障礙。

第二遍讀,我請幾位學生接讀課文,糾正字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在兩遍讀的基礎上,檢測本課的生字新詞,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放肆”的si是平舌音,“瞪”字還有哪些形近字,字音字義上有什麼不同等。檢測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接讀,把詞語放回句子中讀等。通過反覆認讀,使生字新詞得以強化記憶,得以鞏固。課堂上還要讓學生動筆寫一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通過觀察、相互提醒、教師範寫、生生評價等形式指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第三遍讀,讓學生默讀,說說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語言概述能力。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彙報交流,我只是在疑難困惑處適時點撥,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首先,出示自學提示:

1.劃文中描寫大雨和洪水的詞句,思考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2.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課文最後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三個問題是圍繞着課後習題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提出的。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主讀書,思考,勾畫圈點,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一)第一個問題在交流時,指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語談自己的感受,如“像潑”“像倒”“咆哮”“受驚的野馬”“跳舞”“獰笑”“放肆”等,使學生明確這些描寫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讓人們感受到洪水的無情與可怕(板書:洪水如魔)。教師適時追問:如果你置身於如此情境,會是什麼感受?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又加強了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增強了對文本的感受力。然後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因爲有了切身的感受,學生定能入情入境地讀。

(二)第二個問題,先請學生談一談老漢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後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描寫老漢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感受老支書忠於職守、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學生會找到這些句子(展示課件)。對這些詞句進行品析時,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讀得鎮定,乾脆,急促和響亮,展現老漢如山的形象。(板書:老漢如山)

某些句子可以進行對比閱讀加強感悟。如“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把這句中的“衝”、“揪”、“吼”改成“跑”、“拉”,“叫”,並把後面那句改成“老漢兇得很”,讓學生在對比讀中體會老漢的果斷、不容置疑,感受他不徇私情、捨己爲人的品質。

安排小練筆,課文在寫“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時,“老漢似乎要喊什麼”,請你發揮想像,想一想老漢要喊什麼?用筆寫下來,並請幾位學生當堂讀給大家聽,再次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第三個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討論交流中達到共識,明白設置懸念的.好處是——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洗練增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

四、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同學們,面對如猛獸般的洪水,我們的老支書像山一樣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他念念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顧全大局,犧牲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這種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學習!讓我們帶着對老支書的崇敬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這裏安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由部分迴歸到了整體,避免了把課文讀得支離破碎。

學生讀課文後,我問道:“同學們,課文主要刻畫的是老支書這個形象,那麼題目爲什麼是《橋》而不是《老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再次被點燃,在交流中明確了題目“橋”的雙重意義,它既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上的橋,更是老支書用血肉之軀築起的生命橋,從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洪水退了,老漢和他的兒子犧牲了。假如同學們是村民中的一員,想想你會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同學們可以自定題目,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這樣設置作業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使學生通過想像和抒寫進一步內化了情感。

最後,我來說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篇課文的板書我力求做到簡潔明瞭,突出重點,使學生一看板書便能對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一目瞭然。

《橋》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爲我們報告的是一些動人的故事,在教學課文時要入情入境,捉住那些衝動我們的地方,領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這篇課文作者滿懷蜜意地塑造了一位平凡的老共產黨員的燦爛形象,面臨狂奔而來的大水,他以本身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奉上超已往世亡的生命橋,用本身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去世亡橋樑。課文情節跌蕩升沉,扣民氣弦;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要領上很有特色。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一是引導學生在動人故事中受到情緒的薰陶和薰染,領會作者表達的頭腦情感;二是資助學生在念書思索中意會作者的表達要領。

二、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能力。對於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是對於老漢的高尚品質恐怕理解的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三、說教法

在教學中,採用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讀感悟,讓學生自己從課文重點詞、句子、段落感悟,從而理解文本,體會出老漢身上的品質,實現與文本的對話。

四、說學法

學生讀悟結合,老師及時點撥

五、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

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同學們,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候,連續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發。橋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該是多麼重要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橋的扣人心絃的故事。(這一導入讓學生感受了課文的氛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檢驗學生掌握課文程度)學生彙報,師相機板書:洪水、老漢、村民、等關鍵詞。

(三)細讀品句,感受情勢危急

過渡:通過初讀,同學們大致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和村民們一起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這一環節給學生創造緊張的氛圍)

1、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描寫自然環境的句子(大雨和洪水)

2、彙報交流。

⑴、生讀找到的句子,師出示課件:(重點句)

①、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⑤、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2)、仔細觀察這幾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學生的交流彙報師適時引入課文的表達手法,如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短句等,並且入情入境的指導朗讀)。

3、播放視頻感受氣氛的緊張

(四)、繼續感悟,體會英雄形象

過渡語: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當一百多號人極度恐慌,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橋擁去時,唯有一個人表現的非常鎮靜,這個人是誰?在這生死關頭他又作出了怎樣的人生抉擇?

1、下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找描寫老漢的句子,通過這些句子你看到一個怎樣的老漢?

(閱讀是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理解代替學生的行爲。可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師可重點引導能夠彰顯老漢品質的句子。指導學生研讀課文,通過交流促讀,讀中交流,交流中讀,使學生在讀悟中探究人物形象)

2、學生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後幾個小節,理解課題含義。

(音樂聲起)就這樣一位捨己爲人的老漢,就這樣一位老共產黨員,就這樣被無情的大水沖走了……但是衝不走的是什麼?(通過對老漢品質的總結,爲理解課題含義做鋪墊)

回過頭再看題目“橋”它還是簡單意義上的橋嗎?它更是一座(生命橋,一座摧不毀的橋,一座精神之橋……)

請你讚美一下老漢吧,儘量用上橋這個字。(充分理解課題含義的基礎上升華情感)

(五)、課外拓展

課件出示生活中具有老漢一樣優秀品質的人,爲的是打開學生的視野,發現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九、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通過對重點句子的品讀,讓學生感悟好漢形象。由於不是熟習的學生,學生對課本的掌握水平我也不是分外明白,因此許多關鍵不知道可否到達本身預測的結果。好比在找句子談感覺關鍵,以及明白課題寄義,從讀悟中瞭解作者的表達要領等等。

《橋》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於美術與社會生活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體現了美術課程標準的(設計運用)這一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對平面設計單元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另外,也是對本冊教材中工藝設計類知識的一個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同時,對三維立體造型設計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掌握一般的製作技能。

教材從介紹橋的功能,樣式入手,展現了橋的歷史,文化,環境,生活變遷中的發展與沿革,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問題,通過與歷史,地理,工程學等知識的廣泛聯繫,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設計思想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理解共通的建

築藝術發展原理和規律。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收集整理信息和分析研究問題等方法,培養他們綜合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關於"橋"的課題,學生不會感到陌生,由於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體驗,因此容易引發學生共鳴,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前提;但是,也應充分估計到學生從平面設計過渡到立體造型的困惑和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

三,教學目標的擬定:

教學設計思路:根據課標精神: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從設計製作與審美體驗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獨特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願望。因此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橋樑的基本知識和各種造型方式。

2,掌握簡易橋樑模型的設計及製作方法。

3,體驗和討論優秀的'橋樑建築藝術帶給人們的審美情愫。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掌握橋樑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2,橋樑造型的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

五,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教學課件,橋樑模型實物,圖片等

2,打印紙,硬卡紙,剪刀,膠帶,直尺等

六,教學流程與教法,學法:

1,導入:

導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上來,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要注意提問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如:……

世界名橋

2,討論"關於橋,你來說點什麼","說說家鄉的橋"等,輔助手段:各種橋樑圖片展示,引導鑑賞與探討。

家鄉的橋

在此主要採取"欣賞——啓發——引導",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圖片等素材,合理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積極動腦的思維活動中,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的一般概念及審美意義,從而引出新課《我心中的橋》。

3,思考與討論:橋樑造型與實用功能的關係

爲什麼橋樑結構造型大多采用"圓拱形"和"三角形"

提出一個問題:橋樑的各種造型只是爲了好看嗎(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有多數學生沒有深入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建築橋樑爲什麼大多采用圓拱與三角造型這個問題應該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歸類,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後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樑形式,得出關於橋樑造型的一般概念,力學原理及審美意義。

一個很有趣的小實驗:

這是本課比較"出彩"的一個環節,也是本課教材裏沒有的內容。設計該環節的目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類似物理實驗的小製作,不僅要明白橋樑造型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設計橋樑最首要的任務是考慮它的實用功能性。

4,小實驗:一張硬紙,從A點到B點做一簡易橋,問題1:怎麼做,才能讓"橋"的負荷量最大

5,從問題1引出問題2,此時引出有關橋樑的一般知識:如橋樑的基本結構,力學原理,結構力學,材料學,造型與功能等。

結論:橋的負重能力與跨度和橋面形狀有關係

6,學生作業: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我心愛的橋"(時間不夠可在課外時間或下節課完成)

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一座完整的橋樑模型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本課利用大量實例和製作過程的演示,啓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簡化橋樑的複雜造型,使學生沿着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形式以簡練,實用爲主(只要有橋面和支撐物就行)的思路前提下展開設計活動,增加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7,作業的展示與評價方式

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完成作業後進行評比,內容有兩項:

1,負重比賽,看誰的橋能承載更大的重量(砝碼或其他重物)

2,造型評分,看誰的橋造型最美

綜合兩項得分。評出本班"最佳橋樑設計"獎。

七,知識拓展:發散性思維,從具象到抽象:七夕鵲橋;心靈之橋;溝通本領……團隊精神……等

這個環節應"點到爲止",有時間可討論一下,不必強求。

設計該環節仍是按照新課標精神,"爲促進學生髮展而評價",學生通過以上學習活動,積極探究,勇於嘗試,已經設計製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理應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喜悅以及成功的快樂!客觀而恰如其分的評價方式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給予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

設計製作出一個橋樑模型並不是本課的主要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橋樑建築藝術這種文化現象的研究與思考,通過具體的設計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大文化背景中,欣賞和體驗人類各種建築文化的精華,找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最終目的!

一座橋一個故事

一座橋一段歷史

謝謝大家!

一座橋一種文化

這是本課力求達到的一種境界!

《橋》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羣衆,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說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文本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爲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儘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

2.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說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說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視頻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麼可怕,洪水又是多麼的`無情啊。

2.出示課件(板書:16橋)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彙報。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裏發生了什麼?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踏在水裏。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

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麼?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着過橋,會造成什麼後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爲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麼說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着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着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衝、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說些什麼?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老漢?

《橋》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橋之美》。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首先我來談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我國傳統的建築,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瞭解什麼是說明文。

3,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5,瞭解常用說明方法。

6,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分析新課標要求)

這是我第一次拜讀畫家吳冠中的《橋之美》,我想沒有一定的藝術底蘊,沒有遍佈大江南北,飽攬祖國的名川大山,是不能寫出如此詩意的文章。這篇文章內容與寫法與本單元其他各篇文章有很大的區別,這不是一篇常規性質的說明文。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啓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有審美情操的人。(分析所說課文的內容)

無論從文章的思想內容,語言表達,選材,組材等方面,可以說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東西很多,但作爲課堂教學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事無鉅細。所以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着重在整體感知,揣摩語言上下功夫,據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積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美感,駐足"等一些雅詞妙句,瞭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3,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有審美意識的人。

目標1,2,3都是重點。

二,接下來說說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

爲幫助學生順利地達成以上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先以教師的"點撥,啓發"爲主,後以學生的"分析,討論"爲主。

因爲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發生變化,要變教師的"講堂"爲學生的"學堂",老師要成爲引領學生尋找水源的人,學生則要成爲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教學中老師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解決問題,努力營造師生,生生之間的那種民主,和諧,合作的關係,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探討,一起成長,共享學習的愉悅,讓學生口,手,腦動起來,讓他們能夠樂學,會學,能學。

2,同時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我還將採用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的媒體手段來輔助完成本節課教學。雨露沾花花更美。

三,接下來再說說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這就要求我們的教既要授學生以知,又要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探求知識,發現規律,使之成爲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課我打算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爲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點評優美詞句,積累語文知識

四,最後我重點闡述一下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一共有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慾,在課前播放各式各樣橋的美景圖片,讓學生欣賞到橋的美並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並出示問題:文中描寫了哪些橋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裏揭示相關文句"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探究主旨)談談聽後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氣氛。

3,研讀課文,授知授法。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目標2設計的。

爲面向全體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營造和諧競爭的的氛圍。請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詞語或是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動了你或是你認爲哪個詞哪個句子寫得好,爲什麼

如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撫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如此優美的文字,充滿着詩情畫意,這樣生動的意象,句句如歌,旋律動人,這決非常規說明文可比,若不將此定作教學重點,豈非失之交臂

這樣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能夠"讀有所悟",學會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和句子,同時對學生進行朗讀,圈點批註等學法的訓練。

4,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橋》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第十二課《橋之美》,這是一篇優美的小品文,作者吳冠中以一位畫家所獨有的眼光,發掘出了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文章以詩意化的描寫,幫帶着說明性文字,生動而形象的說明了橋在不同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既給人知識,又賜予人美的薰陶。尤其是議論抒情與描寫等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更使文章富有深邃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而準確的說,這不是一篇常規性質的說明文,而是擁有說明意味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潑、內容生動的優美散文。據此,我制定了下面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積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美感、駐足等詞語;瞭解橋的美學價值;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詩意化的說明性文字;感悟精讀四步法;(教學重點)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令學生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及生活品位;(教學難點)

這裏要強調說明的有以下兩點:

一是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即聽說讀寫思辯悟的能力。這是語文教學必須承擔的基本任務,無論教改的方向往何處發展,也不管他是哪一類的課文,只要是語文教學,就必須直下承當,無可卸責。這裏之所以標顯出來,是因爲近來的教學大有忽略傾向,藉此警示自己,語文教學的根本不在花色而在務實。

二是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並沒有凸顯說明方法及順序等,而是注重領受語言文字及其內涵的美的薰陶,同時感悟學習方法。這是因爲這篇小品文,他突出的個性在於擁有豐富的藝術底蘊和強烈的語言表現力及感染力,如文中俯拾皆是的精美語段: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撫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如此優美的文字,充滿着詩情畫意,這樣生動的意象,具足着藝術底蘊,句句如歌,旋律動人,這決非常規說明文可比,若不將此定作教學重點,豈非失之交臂?並且此若不悟,下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令學生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情趣及生活品位的教學難點,也就不可能得到突破。

目標制定之後,便要選擇確定符合課文個性特徵的教學方法,針對這一課,我以爲詩化意象的語言,應當以讀攝之。因爲只有讀,才易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領會文章的精妙之處,進而領悟其內涵。因此,鑑於課型,私下設計了“精讀四步法”展開教學,即:

一讀通字詞整體感知,

二讀品佳句領悟印證,

三讀析特色實現收穫,

四讀重遷移能力提升。

實踐證明,這一方法在實施二類閱讀課文的教學時,效果較爲理想,甚至一類課文的教學也可在這基礎上細化運用,具體原理將在教學設計的程序中加以解釋。

那麼確立科學規範的教學模式流程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準備工作之一,鑑於新課標理念中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這一理念已成共識,這兒不再多說。

接下來,談一談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創情景,自然導入 (旨在將學生導入學習境界)

(具體做法:採用與上一課《中國石拱橋》作對比的方法導入,兩課的作者,一是科學家,一是畫家,藝術家,他們眼中的橋分別是怎樣的呢?激起疑情,導入學習。)

二、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

㈠ 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橋之美

(指名口述感受及感覺,訓練感悟思辨及語言表述能力)

1、 聽讀,說感受

(要求聽出關鍵詞句,之後說出自己的感受,旨在落實聽力訓練)

2、圈點勾畫,解決字詞 (重視積累的習慣培養)

深化感知,發現疑問 (引導學生初步進入自主學習)

㈡ 快速默讀課文,要求:

1、圈劃自己喜歡的詞句,同時批註喜愛的理由 (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

(這正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這種閱讀放中有收,既能發散思維又能深化感受,即可讀中內化又可寫中運用,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感情需要,十分重要,並且圈點批註也是讀書必須的基本功訓練之一,他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故而有此設計。)

2、交流互動 (引導落實課後練習中四句美文)

(在交流中解決重點)

3、小組合作 討論探究:

①橋美何處?揭示相關文句 (探究主旨)

②劃分層次,思考文章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及順序?(理清思路(重點))

(這裏要說明的是,以上兩個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學生很容易地就可解決,但卻不可缺少。第一個問題“橋美何處?”實際上在整體感知及前面的`個性化閱讀中已經得到了較爲充分的解決,這兒提出探究,一是想在交流探討中進一步完善答案,深化印象。再者意在降低由感知到探究的難度,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成功感,令其產生愉悅,從而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崇高精神。第二個問題的設計也基於此,只是他還肩負着解決教學重點的使命,文章思路的理清,十分有助於明瞭說明方法和順序,很好地鞏固單元學習重點。)

③讀後有何啓示?哪裏最值所學?(發散思維 爲下伏筆(突破難點))

(這是爲突破難點而設計的問題,一方面他是探究的核心,有利於深層次把握文意,吸收文章營養,另一方面他能更好地發散思維,爲下面三讀收穫而伏筆。更重要的是,本節教學難點“提高審美情趣及生活品味”,將在這成熟的契機中得到解決。大家知道,所謂提高審美情趣及生活品味,實際上是難以具體操作的教學目標,他的突破只能依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見識增廣、見地開發、觀點觀念的形成等理性境界的提升來實現。而在以上的學習、討論、交流、探究中,學生已經得到美的薰陶,他們的思維已經經受許多次碰撞,那些閃耀着智慧之光的靈感,已不同程度地促使他們的見識增廣、見地開發、觀點乃至觀念漸趨形成。於是,在這種成熟的契機中,拋出這一問題,便能很好地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④討論小組成員個性化閱讀疑問 (照應開頭,借智慧開釋疑情)

(以上四個問題的設計,其難度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正適宜八年級學生的學情及心理特徵。)

4、彙報、點撥 (深化思維 提供語言組織鍛鍊機會)

㈢ 三讀課文,出聲朗讀,要求:

1、在與中國石拱橋的對比中,說出本文特色(深化印象,實現內化建構)

(一方面對比閱讀可以明辨思維,另一方面,之所以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認爲,新舊知識之間一旦建立了聯繫,便易於同化而內化。這裏兩文對比,即可彰顯其意。同時也照應了開頭,解決了導入疑情。)

2、集體整理與本文相關的生動形象的詞彙

從中精選十個左右(爲四讀遷移作準備)

(這是爲四讀遷移做準備工作,在前面我講過,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的核心卻是思維,於是激活發展思維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另外,大家所共知,學語文就是要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讀書而不學會運用文字,那就收效甚微了。怎樣把二者結合起來?我從語文教學通訊中得到啓示:串詞成段,乃至串詞成篇!就是讀好課文,便着手蒐集學習過程中的有關精美詞句,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條目,通過想象、聯想等手段來表達經驗,串詞成段或成篇。這一方法實質上正是把學生課堂內化的知識乃至經驗、情感等,通過思維訓練外化爲能力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極爲理想的。他足以打破某些語文課堂的花色教學,真正的落實語文能力的培養。)

㈣ 選讀課文,要求:

1、讀精美句段,悟寫作方法

2、將精選詞彙串成文段 (寫作訓練,將內化知識外化爲能力)

三、反思過程,總結學法(要求爲學法命名)

一讀感知 二讀領悟 三讀收穫 四讀遷移

(精讀四步學習法)

四、板書設計:

橋之美

━━━ ━━━ ━━━

橋之美(?)→ ━━━ ━━━ ━━━ → 串詞成段

━━━ ━━━ ━━━

一讀感知 二讀領悟 三讀收穫 四讀遷移

(精讀四步學習法)

整個教學過程,依學法展開,既實現了過程中的自主合作與探究,也讓學生在變幻着的意義閱讀中體驗到了快樂,收穫到了學法,提升了聽說讀寫思辯悟等多種語文基本功能力。

總之,該課教學重在實上着力,一方面繼承傳統,着實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深刻發掘其思辯智慧,另一方面,吸收時代營養,賦予學生會學習、愛學習、能合作、敢探究的人文素養。這是我所設計的基本思路。當然,鑑於水平,疏漏與錯失難免,願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橋》說課稿8

一、說設計意圖:

前幾天我們去春遊的時候,汽車開過高架,孩子們都很興奮的說上橋了上橋了,於是我問這是什麼橋?孩子們有的就說是高架橋。路上我們還遇到了很多別的橋,特別是太戶大橋和公園裏的小木橋等等,一路上我引導孩子們觀察這些橋。作爲水城的蘇州,橋是我們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一種建築物,於是我建議孩子們回去蒐集各種各樣的橋,去找找看有些什麼橋?作爲大班的孩子,對橋是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的,因此我針對這些情況決定將孩子們對與橋的興趣引入到我們的課堂之中,並指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各樣的橋以及與人們的關係。

2、瞭解橋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的建造材料和橋的各種功用。

3、對各種各樣的橋有興趣,能夠積極的參加討論和探索。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瞭解橋的不同外形特徵、使用的不同建築材料和橋的各種功用。

活動的準備是爲了活動目標更好的得到實現,因此所有的活動準備都是圍繞活動的目標而選擇的:活動之前利用建構遊戲和幼兒一起搭建一些橋樑並將他們拜訪成列在活動場地上有關各種各樣的橋的cd音像製品幼兒蒐集的有關橋的圖片和模型等等以及去春遊時拍攝的有關橋的照片

二、說說教法和學法

對於這個活動幼兒有着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作爲孩子學習中的支持者、和作者和引導者,我主要採用的是情境法,給與孩子一個情境,然後在整個活動中貫穿以交流討論法、觀察法和啓發聯想法讓孩子在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形成對橋樑的初步印象。在解決活動的重難點的時候我是先讓孩子觀察橋樑的各種形狀,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橋樑的形狀引申到橋的建築材料和使用功能,在這個過程中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讓孩子通過感知、回憶聯想等方法經過提煉形成新的經驗,讓幼兒在湖動和開放的活動中發展觀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

三、說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參觀模型展覽引起幼兒對橋興趣——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橋,並知道橋的建造材料——知道橋的各種功用並引發幼兒對於橋的觀察興趣和思考

1、參觀橋的模型展覽。

小朋友排好隊,象春遊一樣,教師發出嘟嘟嘟的聲音表示開着小汽車對小朋友說我們做上汽車一起去玩好嗎?以一種遊戲的情景導入,能夠引起幼兒對於活動的關注。一邊開,一邊引導幼兒看模型,問這是什麼橋啊?模型中有太湖大橋和高架橋以及九曲橋等,這些模型是幼兒帶來和與教師共同製作的,所以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橋,完全能夠說出來也就能夠激發幼兒說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橋

幼兒坐在橋的旁邊,說說看到的那些橋是什麼樣子的?是用什麼做的?在春遊的時候,孩子們對於太湖大橋等有着很好的比喻,現在請他們再講一遍,他們會很積極。對延伸到下面的問題起着很好的引子作用:那你還見過什麼橋?是什麼樣的?是用什麼做的?請幼兒來說說。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圖片或者是在電腦上展示。孩子們對橋進行過蒐集和觀察活動,因此他們對於橋有着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有話說。同時,在述說橋是什麼材料做的時候,對於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要求他將教師的問題一起回答,但是對於個別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他還不能將這些問題一起說出來,那麼就相應的提醒一下,比如那他是什麼做的呢?在讓幼兒說橋象什麼而是後有的橋比較特別,比如黃浦大橋,有的孩子或許會說象琴,有的會說象扇子,等等,對於幼兒的大膽想象要給與表揚和肯定。

3、瞭解橋的主要功用,印發幼兒對於橋的觀察興趣和思考

我們的橋有各種不同形狀,有的象什麼有的象什麼,有的又象什麼,運用複式句來總結,有的是木頭做的,有的是用水泥澆注的,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有的又是用鋼絲切所做的,那這些橋有什麼用?引起幼兒對於橋功能的.思考。孩子們在說橋的功能的時候大多數說的都可能是橋上可以開汽車,可以走人,有的橋可以通過火車,孩子們的回答是很籠統的,沒有準確的分類,於是我會問是不是所有的橋都可以讓汽車和人一起走呢?因幼兒對於橋的分類,因爲孩子們已經有了高架上只可以走汽車,人行橋上只可以走人的經驗,所以一提問,孩子們馬上就會說出不是的,當孩子知道有的橋只能走人,有的橋只能通過汽車後,問爲什麼有的只能通過汽車,有的只能讓人走呢?通過讓孩子思考討論,知道將橋的功能具體化後可以改善我們現在的交通擁擠的狀況。最後,活動結束的時候,教師小結:我們的橋幫助我們改善了交通狀況,讓我們不同地方的人聯繫更方便,而且那麼漂亮的橋也美化了我們的環境,你想不

想來設計一座漂亮的橋呢?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想設計什麼樣的橋?

四、延伸活動

在讓孩子對橋有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後,就帶領幼兒去把自己設計的橋畫下下來,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自主活動的手工區,可以專門開闢一個橋樑設計院的遊戲,同時還可以配合建構區的積木,讓孩子們去構建自己的橋。使孩子們對橋的興趣得以延續,並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將科學活動和美術活動等進行有機的整合。

《橋》說課稿9

人人都向往溫情的友誼,如何讓友誼之花遍開,讓友誼之樹常青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友誼橋》這一課吧!

這篇童話中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一羣有着不同膚色的蠟筆娃娃的爭吵,到後來他們聽從了紫娃娃的勸告,聯手共同描繪了一道象徵友誼的彩虹橋的故事。全文共十三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的重點是蠟筆娃娃們爲炫耀自己的長處而引發的爭吵,第二個部分敘述的重點是在紫娃娃的提議下所有的蠟筆娃娃共同合作,畫出了令他們驚歎不已的美麗畫卷。文中沒有空洞的說教,孩子們通過閱讀、比較、表演、感悟,就能夠照見自己的影子,自然而然的懂得其中蘊藏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真摯、美好的友誼,珍愛我們的集體。

我打算本課分兩課時完成,在這裏我着重分析第一課時。

本單元教材編寫的意圖是通過學習,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多彩的童年,感受童年的無限樂趣,並且《新課標》中對低年級閱讀提倡讓孩子們喜歡閱讀,能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學時,應抓住蠟筆娃娃們情感、態度、言語、行爲的變化,引導學生多方位的朗讀二~七個自然段感悟蠟筆娃娃的爭吵是因爲只看到了自己的本領大,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引發學生迫切地想要去認識友情。將圖畫與八~九個自然段的學習相結合,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演演的形式中去發現友誼,體驗友誼,從而激發孩子們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領悟友誼的真諦。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讓孩子們建立友誼,感受合作的快樂。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具體情況,我將“通過在研讀蠟筆娃娃們的對話和認字、識字中,品味語文學習的樂趣”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如何讓孩子們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真摯的友誼,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將其作爲難點來處理。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友誼橋》一文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圖畫導入。

出示CAI課件:蠟筆娃娃們合作畫的一幅畫,在學生欣賞的同時,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對這幅圖畫的感覺,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小組合作檢查字音。出示CAI課件檢查生字和生詞的讀音,誰讀對了就可以過橋。

三、細讀課文。

品讀感悟,認識友誼。

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與文本對話,如小組讀,師生合作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範讀,男女生賽讀等等。以教學藍娃娃的話爲例,先老師範讀藍娃娃的話,請學生評價,你聽出來了藍娃娃說話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抓住詞語“傲慢”,鼓勵學生誰還能讀出傲慢的語氣,並進行現場的表演。男女生再次賽讀藍娃娃的話。

(設計意圖:感受課文的情感美,離不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葉聖陶先生稱之謂“美讀”。葉老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此,要想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感知,應進一步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對課文的美讀中體會課文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通過以羣體和個體的形式讀蠟筆娃娃的爭吵,並進行自我評價,引發他們想要去尋找蠟筆們爭吵的原因,從而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創設角色,發現友誼。

在這部分教學中,創設了一個角色"智慧老人",演演當小蠟筆們爭吵的時候,智慧老人會怎樣勸說小蠟筆們?過渡到紫娃娃的話,通過讀紫娃娃的話,領悟到不能只說自己的本領大,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把學生變成了一個發現者,首先爲他們創設了一個角色"智慧老人",使他們親身參與到童話中,讓他們來勸勸小蠟筆們,接着過渡到紫娃娃的話,通過讀紫娃娃的話,領悟到不能只說自己的本領大,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昇華情感,體驗友誼。

出示CAI課件,再次欣賞蠟筆娃娃們的畫,談談當你再看到這幅畫時,自己有什麼新的感受嗎?引導學生帶驚歎、欣喜的語氣讀第八~九自然段,體驗小蠟筆的感受。

(設計意圖:本單元教材編寫的意圖是通過學習,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多彩的童年,感受童年的無限樂趣。所以我將"品味樂趣,感悟友誼"作爲本課的難點。爲了突破難點,在開課時先用CAI圖片,讓孩子們欣賞蠟筆娃娃們一起畫的"藍天、白雲、青山、小溪、麥田……"詢問孩子們對圖畫的第一體會,當學到課文的第九個自然段時,再次將圖片拿出,繼續引導學生看圖,因爲在前段學習中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尤其是讀蠟筆娃娃爭吵的對話中和扮演智慧老人的親身體驗中,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再次看到圖畫的時候無疑是情感的一次昇華。這時他們再聊的不僅僅是圖畫很美了,他們會談到自己受到的思想的啓迪,即對友誼的自我理解。在此時教學的難點得到了突破。在這個片段教學中,給學生充分和開放的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體驗,學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給予認可和鼓勵,並利用這種差異進一步推進教學。)

四、識字、寫字。

合作創新,建立友誼。

小組合作學認生字"娃、膚",比比哪一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效率最高。師範寫,生評價。描紅,相互欣賞。

五、課後練習。(任選一題)

自由組合創作一幅畫,寫寫感受或收穫。或是排演一次課本劇,寫寫感受或收穫。

(設計意圖:當孩子們經歷了認識友誼―――發現友誼―――體驗友誼這三個過程以後,對於"友誼是什麼"有了更深的瞭解,那麼該聯繫實際來體驗一下,友誼的魔力了!於是安排了一次小組合作識字和選作的練習,讓學生有了實踐的體驗。)

不要只說自己的本領大,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2、友誼橋

板書設計

我覺得板書是我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在板書的設計上我抓住低年級孩子喜歡圖畫的特點,瞧,蠟筆娃娃發生爭吵的時候,他們臉上帶着難受的表情,當他們聽了紫娃娃和智慧老人的勸告後,一起合作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蠟筆娃娃們開心地笑了,合作令人多麼的愉快呀!學生通過板書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友誼給人帶來的快樂。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探究、發現和創作的完成,勢必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和人性美的薰陶感染,我想這就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最後願我們的語文課堂在探究、體驗、實踐中更加的精彩;願我們的孩子在創新、合作、個性中更健康的成長!

《橋》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影子橋》是北師大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2單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家鄉的橋。第一段交代影子橋的位置和歷史。第二、三段寫站在橋上俯視,看見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也可以說是“影子橋”的得名。第四、五段在橋下看影子橋,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最後寫“我愛影子橋”。清清的水中這個單元中,《瀑布》一詩和《影子橋》一文都非常優美;特別是《影子橋》一文對橋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語言又充滿童趣,這樣更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瞭解故事的欲。要達到這一目的,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讀,在讀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的獨立識字的習慣,有助於提高獨立識字能力。而且思想教育內涵也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由於我們是一所鄉村學校,學生對教材中所描述的小橋、流水、游魚等有頗深的感觸,對於學生來說,本課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還有本班學生已經過一年多的學習,識字量與一年級相比,已有教大的進步。在識字量增加的基礎上,朗讀、品讀課文又加快了速度。因此,要讓學生感悟出美,讀出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關鍵,從而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上述教材編排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我”喜歡影子橋的原因,在朗讀中理解我對影子橋的喜愛。

3、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感情。確定以上三個教學目標,符合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識字規律,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審美樂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特點,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以識字寫字教學爲主,在朗讀、品讀中理解文章,體會情感,通過朗讀、品讀、鞏固識字。我在本課中的教學重點是會認生字,繼續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我對影子橋的喜愛。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我對影子橋的喜愛,讓學生感悟出美。在本文中首先掃除了生字障礙,就加快了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品讀→理解→體會情感會更深入。所以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重中之重掃除生字障礙,難點的突破也落實。思想教育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也就容易體現。

五、課前準備:

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加強聽讀識字、隨文識字,並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提高獨立識字能力。因此教學中要反饋識字就尤爲重要。所以我準備了生字、生詞卡片,以及小黑板出示重點句子,以便更好地抓重點詞句,有效地對文本材料的理解。

六、說教學方法

1、識字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不斷運用掌握的識字方法,鼓勵獨立識字。再通過小組合作快速識字,達到掃除生字的障礙。在合作學習中滲透合作學習的理念,提高合作意識。這樣設計,遵循了學生識字規律,根據學生需要,輕鬆學習漢字。

2、對文本材料的理解中,採用讓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兩遍,並在小組中讀一讀,說一說你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在全班中交流。在交流中教師注意恰當、及時的運用激勵性評價。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把選擇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真正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注意新課堂關注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注重發展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個性盡情展現。

3、學法指導

通過合作快速識字,合作交流,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合作和交流中發展學生思維,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這樣,爲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臺。

七、說教學程序

(一)出示畫面,激發興趣

1、出示老師在黑板上畫好的石拱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引出“石拱橋”,說一說還有什麼樣的橋。而出示課題“影子橋”,讀課題,矯正讀音。

2、老師指着畫面描述以及課題引導學生質疑:你想知道什麼? 這兩個步驟的設計,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利醒目的圖畫,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教師引導學生:第一遍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引導學生不斷運用掌握的識字方法,力求學生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小組合作,快速識字

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生字媽媽找寶寶”的遊戲。教師巡視,找出速度最快的小組,並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這個小組找得特別快?(趁機對學生滲透“合作學習是集體 行爲,要有組織、有分工、團結合作”的理念。)

3、出示卡片,反饋識字

出示準備好的生字、生詞卡片通過個別齊讀,男女賽讀,開火車賽讀等多種形成的識字活動,檢查識字情況,教師在反饋識字過程中相機恰當、及時利用激勵性評價,激發 識字興趣。通過這樣教學遵循了識字規律,根據了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能輕鬆識字,又能提高識字能力。

(三)深入感悟,交流感受

在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有感情讀課文”的指導訓練,同時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展開想象,爲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提升對文本資料的理解;並在讀的基礎上加強語言積累。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兩遍,並在小組中讀一讀,說一說你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理解及朗讀。

(1)聽學生讀到“這橋很老了,是爺爺的爺爺那時修的。”這句時,啓發:“老”在這裏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怎樣讀才能讀出這座橋的古老?師指導朗讀。

(2)聽學生讀到“站在橋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五顏六色的小石子,還有好多好多的小魚游來游去。”一句時,教師指導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美美地讀,引導學生注意邊讀邊想象文中的畫面。

(3)生讀到“風兒吹來,水面好象奶奶的臉,起了好多好多的皺紋”這一句時,啓發學生思考丁丁爲什麼會想到奶奶的臉?拓展: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風兒吹來,水面還好象什麼?

(4)當學生讀到“我明白了,石拱橋爲什麼待在這兒,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喲!”一句時,教師相機啓發:大家想一想,石拱橋還可能幹什麼呢?

(5)當學生讀到“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趕,多快樂,他們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裏。他們是在藏貓貓吧?”此時,教師出示小黑板上的這些句子。啓發:魚兒怎麼會在“橋上”追來逐去呢?指導“躥”上橋面的“躥”換一個詞怎麼說?(跳)。比較“躥”和“跳”的不同。知道的輕聲讀這段。“一忽兒”“一忽兒”可以換成什麼?師啓發:大家想一想,魚兒還可能幹什麼呢?

(6)當學生讀到“我愛影子橋,我不喜歡別人來這兒釣魚,只要有人來釣魚,我不是向水裏拋石子,就是大聲吆喝”這句時,啓發:什麼叫“吆喝”?小朋友爲什麼會這樣做?通過這一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獨特體驗,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抓語句中的關鍵字詞,想象畫面,展開想象,能提升對文本材料的理解。

(四)板書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完善板書,回憶課文內容,在感情上引起共鳴,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

(1)引導學生上黑板完善板書:其餘學生美美地齊讀課文。

(2)談話:師:我們生活學習的地方(學校)美不美?你們想怎樣保護這美麗的地方?

(3)總結:是啊!只要我們的都來保護我們身邊這些美麗的地方,它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快樂和方便的,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吧?

(五)、板書設計

師畫拱橋以及橋邊的景物,後由學生完善板書。

由於低年級學生喜歡形象思維。讓學生欣賞畫面,朗讀中理解文本材料,再把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展示在黑板上,既提升了對文本材料的理解,還爲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臺,更好地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橋》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課文《影子橋》是二年級語文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以兒童的視角,用優美的詞語、形象生動的比喻、充滿情趣的語言,描寫出了水中影子橋的美及水中魚兒的快樂,表達小朋友對影子橋的喜歡,從而自覺保護影子橋這兒的環境。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第一課時:

(1)認讀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大意,知道影子橋名字的由來。

第二課時:

1、讓學生感受河水的清澈以及作者對影子橋的喜愛。

2、用"。。。。。。像。。。。。。"說句子,替換詞語,在說話拓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運用劃出重點和喜歡的句子的方法學習閱讀課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

我這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着重從後一個教學目標出發,確定教法、學法,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

二、說教法。

本課採用“遷移學法,先扶後放”的教學方式,將課文六個自然段分兩部分進行教學。前面三個自然段教給學生新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後面三個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提出問題,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再來全班解決,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對於文中影子橋的景色美、魚兒的“上躥下跳”等重難點,我借用多媒體的生動直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並用“……像……”說話。在學生體會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此外,指導學生學文時,我主要採用:“讀文——品句——指導讀”的步驟,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三、 說學法。

學生學會“劃出重要或喜歡的句子”是這一單元的一個新的閱讀方法,我認爲可以在《影子橋》這篇課文中讓學生鞏固和運用。因此,我在這篇課文第2自然段採用"扶"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這個學法在課文的後3個自然段中採用"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運用學法自學課文,接着在學文中發現問題,並在小組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然後全班討論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鞏固雙基。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美景。

通過實景的錄像,讓學生找出相對應描寫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在教師幫助下運用學法進行學習,找出喜歡的句子。教師再指導學生在讀中領悟影子橋的美景;在領悟中展開合理想象,用“……像……”學說句子;理解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影子橋的美景。

(三)、遷移學法,合作探究第四至六自然段。

學生在學習四至六自然段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小組交流學懂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再來大組解決。以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課文的意境。

(四)、總結學法,擴展知識,深化情感。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收穫,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說說還見過什麼有趣的倒影,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說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的感受很多,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有幾點意外的收穫:

1、"劃出自己認爲重要和喜歡的句子。"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我採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學法學習;在四至六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自學,並提出問題,合作解決。通過這節課與學生的互動,我覺得"先扶後放"、"學法遷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改教學中仍有很強的實效性,真正達到"授之以漁"。

2、"學貴有疑",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己讀文,自己提問題,自己試着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當我也加入他們的小組時,他們變得更踊躍,並且樂於從文本中發現問題,並提出來考考同組的其他同學,促使其他同學去研讀課本,再次主動積極地與文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在這多重對話中,學生的疑問冰釋了,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合理使用多媒體。把多媒體用在點子上,用在關鍵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理解"水面的波紋像老奶奶的臉"時,有許多同學說不上來,這時出現風吹來,水面泛起波紋的錄像,學生一下理解了,還說出了許多相關的比喻。又如引導學生理解"魚兒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裏。"一句時,我認爲"躥上橋面"是躥上真正的橋面,還是影子橋,應該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這裏借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學生不僅體會感受到了小魚的可愛,影子橋的美麗,而且親眼看到了小魚怎樣躥上橋面,又跳進水裏,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這節課中,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展開想象,用“……像……”說話,我只想讓學生能夠展開想象來說話,並不要求說比喻句,所以學生前面說到:“石拱橋的倒影像影子橋。”時,我能給予評價,但到了學生說到:“月亮像太陽”時,就沒有進一步評價,這個學生是抓住他們的形狀進行想象的。所以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呈現出的各種問題,運用問題資源進行有效教學,仍是我今後將繼續與同行們探討的課題之一。

《橋》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教學本組課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羣衆,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很有特點: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2。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準備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進行自主、探究性教學,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從而實現與文本的對話。

四、說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自讀自悟,換位思考,探究等方法學習本課。

五、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過程與方法: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位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2、。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課題所蘊涵的深意。

六、說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和了解生活中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

教師:準備洪水暴發的視頻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第二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八、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同學們,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候,連續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發。橋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該是多麼重要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橋的扣人心絃的故事。(這一導入讓學生感受了課文的氛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遇到不好讀的字、句子,多讀幾遍。

2、開火車分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重點字、詞讀音。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檢查學生對字、詞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

(三)課件創設情境,感悟洪水猛烈

課件播放山洪暴發視頻。如果是你面對這樣的山洪會怎樣?(慌亂、恐懼、不知所措、逃命)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來讀讀3—6自然段,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

1、再次播放山洪暴發視頻。多麼可怕的洪水,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所看到的山洪暴發的情景。

2、書中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劃出突出洪水猛烈的詞句,感悟感悟。

3、交流句子,指導入情入境朗讀。

出示短句子例子,再找找文中還有哪些短句子,讓人感受請情況危急。(把學生的描述和書中的描述形成對比,相機點撥使學生明白用簡單句段,用比喻、擬人描述能渲染氣氛)

(四)細讀課文,探究人物。

過渡:同學們剛纔初讀了課文,已經感受到了洪水的兇猛與人們的恐慌,在這危急時刻,我們看看村民擁戴的黨書記留下的感人的故事,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

1、默讀課文7—23自然段,想想老漢是怎樣的一個人?劃出你有感受的或者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做批註。

2、學生交流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生可能會彙報:沉着、冷靜、勇敢、捨己爲人、深受愛戴、盡職盡責、不徇私情)爲什麼?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聽別人發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

3、學生交流有感受的或者感動的句子,師相機指導。閱讀是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理解代替學生的行爲。可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師重點點撥以下句子:

(1)出示: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盯”是什麼樣的眼神?堅定、沉着。這麼多的人,亂哄哄的,擁向橋,即將失去生命,這多麼可怕,我們的老漢此時此刻像一座山一樣不說話,心裏是多麼焦急,多麼擔心啊!老漢心裏會想些什麼?)

(2)出示10自然段(在危急情況下,用短句合乎情理。如果老漢此時不喊,那麼窄的橋,那麼擁擠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危險面前,黨員要把生的希望留給羣衆,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雖然沙啞,可感嘆號表示傳出來的聲音像大山一樣堅定。)

(3)出示11、12自然段(師質疑黨員也是人,爲什麼黨員要排在後,說明黨員要保護羣衆,爲羣衆着想。)

(4)出示15自然段(爲什麼兇得像只豹子,“揪”說明形式危急,是黨員就該先人後己。再次讓學生體會黨員就該留在後面,把生的希望留給羣衆。)

(5)出示22自然段(想象老漢會喊些什麼?)

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感動,教師相機指導。(指導學生研讀課文,通過交流促讀,讀中交流,交流中讀,使學生在讀悟中探究人物)

(五)再評老漢,聚焦父子。

同學們,在抗爭中,老漢與小夥子之間發生的一幕一定讓大家難以忘懷,老師已將相關自然段呈現,自由讀。

1、師範讀24—27自然段。

2、出示15、20兩個自然段,比較,質疑老漢前後舉動有什麼矛盾嗎?老漢愛不愛兒子?從字、詞中體會老漢愛兒子,更愛村民,把村民的生命看得比兒子的生命還重,把羣衆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通過對老漢的再評,爲理解課題含義做鋪墊)

(六)評讀課題,昇華感情。

1、橋給人以逃生的希望,是不是有了橋,村民就一定能逃生?

2、生回答,師總結:對,不是,老支書是真正連接生命的橋,這是黨員聯繫羣衆的橋。(由於在交流感動的句子時,反覆強調黨員和羣衆,使得此時理解含義水道渠成。)

(七)總結,佈置作業。

總結:作者筆下的老漢感動了鄉親們,也感動了每一個人,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會用崇高的心靈、美好的言行,架起一座愛心橋,友誼橋,成功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你感動的句子。

3、寫一寫父親的揪和推的內心世界或者兒子的瞪和推的內心世界。

4、進一步蒐集優秀黨員的故事。

《橋》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爲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臺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運用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三、說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說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故事導入,引發愛:

1、講故事,談感受。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孩子正從自己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後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試驗,讓這位母親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爲什麼呢?

2、揭示課題: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慘禍,拯救了孩子。是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我們要學習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爲真實,因爲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

(二)初讀課文,體會愛:

1、自由讀課文:

(1)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讀後你有何感想?

2、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說你能理解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

(緊扣文本理解詞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感悟課文內容)

(2)回答問題2

(三)研讀課文,感悟愛:

1、學習課文第二段,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當時情況的緊急性。

如:小錢靜靜地躺在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得連紅潤起來。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2、學習3-6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劃出是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

(2)、有感情地練讀你劃記得語句或段落,說說理由。

(3)、學生交流體會。

(隨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機的指導,指導學生如情入境的反覆朗讀,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從大地震剛過,臺青年靜靜地躺在牀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體會臺青年一心只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從禮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鎮定沉着,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晝夜,體會其不顧個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醫德。同時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3、學習第7自然段

4、說寫練習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臺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青年說些什麼?

5、學完課文,談談你對課題理解。

(四)拓展延伸,暢談愛:

1、組織討論;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班機,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怎樣?

2、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學生在欣賞《愛的奉獻》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

《橋》說課稿14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飛奪瀘定橋》。

一、教學內容:

《飛奪瀘定橋》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七組中的一篇精讀敘事體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光輝業績、崇高品格使學生深受教育和啓發,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紅軍戰士北上抗日途中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壯舉,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氣概,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按一定的順序寫"這一重點訓練項目的第三篇課文。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四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通過教學本組前面兩篇課文,也已經初步瞭解到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1、知識和技能目標有四個:一是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飛"、"奪"的含義,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本課生字,;三是能夠在重點的詞下標註並理解感興趣的詞語。四是弄清作者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三: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品味詞語;三是理清文章的順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情感,繼而學習紅軍不怕困難、忠於革命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各有兩個:重點一是抓"飛""奪"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主要想體現以下兩個目地: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

重點之二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由於概括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最高體現,但與學生實際概括能力尚有距離,所以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本文教學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紅軍的崇敬之情,讓學生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只要依據是文中故事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差太遠,較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情況,我確定本課的學法主要爲以下三點:

①注重學生讀書的個體情感體驗,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的爲本,注重讀的效果;

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橋的"險",紅軍的"勇";

③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六、教學方法: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爲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爲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以情帶動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爲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七、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飛奪瀘定橋》影片和本課幻燈片課件;學生準備收集到有關飛奪瀘定橋的的課外資料

八、教學時間:2課時,本次說的是第一課時的設計安排。

九、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以體會紅軍英勇無敵的精神爲主線,主要從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學習目標。

(一)揭題質疑環節

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紅軍的故事,接着通過激情談話引出課題。然後指導學生題,要求讀出紅軍英勇、一往無前的氣概。這一設計主要是爲了感染學生情緒,爲本文教學確定情感指向。

教師設問:看了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答,隨機梳理問題並板書:誰飛奪?爲什麼飛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淺層次的問題如"誰飛奪"可以立即解決,對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價值的問題,留在黑板上。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二)學習"搶時間" 環節

首先,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和課文內容瞭解爲什麼要"飛"一樣

地奪下瀘定橋?學生會初步談出瀘定橋險和當時的敵我雙方的情況。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必須"飛"速行軍的原因。

然後,讓學生分別畫出描寫紅軍戰士遇到的困難的語句和克服困難的語句。採用對讀的方式,請一名學生讀標出的困難,另一名學生跟着讀出標出的克服困難的方法。教師邊訂正,邊進行朗讀指導着重指導"扯着嗓子喊"、"高聲答話"的內容。從中體會紅軍克服困難,按時趕到瀘定橋簡直就像飛一樣。這一設計我主要想體現分層訓練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規定時間裏各取所需,差生、中等生和優等生找到的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會有所區別,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思考一定給予鼓勵。這種承認學生差異的訓練方式,目地就是爲了讓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高,使學生在形成良好語文能力的同時,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機制。

(三)學習奪橋部分環節

這個環節我注重了以讀促悟。以情促悟,以情促讀。首先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終於,我們的紅軍提前到達了瀘定橋,同學們,大家看,這橋到底什麼樣?"這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天險瀘定橋的圖片,配上震耳欲聾的流水聲,給學生一個形象的感知。然後,引導學生朗讀對橋險的描寫感悟詞語意思。讀後激發學生的體驗:"如果你站在這瀘定橋上,會有怎樣的感受?爲什麼?"根據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的體驗理:橋險、水急。

進而體會敵人兇。同時提出質疑:"敵人說:看你們飛過來來吧!我們的紅軍能夠飛過去嗎?"爲下面英勇奪橋做好鋪墊。

再後,繼續將學生帶入情境中:"面對這兇險的鐵索、湍急的流水、狂妄的敵人,紅軍能奪下瀘定橋嗎?" 這一設計我認爲有兩個功能:1、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2、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學習奪橋的戰鬥

出示投影並引導學生朗讀第7、8小節,讓學生弄清紅軍是怎樣飛過去的?這節教學主要讓學生注意體會作者對動詞的準確運用及作者敘述的順序(發起總攻、突擊連衝、三連鋪橋、橋頭激戰。

隨即讓學生思考:①在奪橋戰鬥中哪個詞最能說明紅軍英勇頑強,在課文中,畫出表現紅軍"奮不顧身"的語句和詞語?談談從中體會到什麼?②黨的號召是什麼?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這說明了什麼?通過交流,然後帶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讀紅軍的英勇表現。師生評價指導。

隨後播放飛渡瀘定橋的影視短片,讓學生形象感知紅軍奪橋經過。感受紅軍的英雄氣概?這一設計我想體現以下三點思想:1、推動教學體現學法的延續性;2、體現訓練的彈性策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3、通過推敲、比較、聯繫等方式,訓練學生理解、思維、表達等能力。

(五)全文總結

帶着勝利的喜悅齊讀結尾。師生小結紅軍英勇無敵奪下瀘定橋的意義。

(六)作業拓展:

課下收集有關長征和解放鬥爭故事,引入課外資源,加深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

十、說板書設計:

本課在設計板書時,緊緊抓住"飛奪"二字展開。板書設計重點突出,脈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師的教路,又體現了學生的學路,對文章的內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還體現了文章的敘事順序,對學生理解文章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路途遙遠 橋險

飛 時間緊迫 奪 水急 瀘定橋

行路艱難 敵毒

(紅軍英勇無敵)

以上就是我對於本課教材的理解和教學設計,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橋》說課稿1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髮、號召、奮不顧身、浩浩蕩蕩、狼狽、奔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瞭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題目是《飛奪瀘定橋》,作者爲什麼以主要篇幅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這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詞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重點理解“飛”、“奪”)

2、現在,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組織自讀:

1、學生小組學習:

(1)學習生字詞;

(2)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

(3)對課文再質疑,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2、交流自讀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的掌握情況。

(2)剛纔提出的問題,哪些已經讀懂了?

(3)在讀書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新的問題?

3、課文重點寫的是什麼?

課文重點寫了“飛”、“奪”:

§2——5:飛

§6——8:奪

學生根據重點分清課文的條理:

§1:起因

§2——8:經過

§9:結果

三、學習起因:

1、爲什麼要“飛奪瀘定橋”?學生找出課文中說明“天險”的詞句。

2、朗讀體會。

四、引導學生理解奪橋的艱難:

1、佈置自讀:找出描寫瀘定橋的句子,然後說說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2、組織交流,重點體會奪橋的艱難:

(1)分小組閱讀,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奪橋的困難?

(2)交流:橋險、水急、敵狂

(3)朗讀體會。

3、作者是怎樣介紹瀘定橋的?有沒有順序?

先寫橋面——下——岸(近——遠)

五、佈置作業 :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

1、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紅軍爲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佔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麼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爲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攻天險)

二、指導學生理解“飛”:

1、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爲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後面,在搶時間一戰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士們碰到什麼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語串聯起來。戰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讚一讚他們?

4、顯示:雖然,但是。他們啊!

5、小結:戰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靠着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指導學生理解“奪”:

1、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後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麼?

2、指讀第六節,思考。

3、用“因爲/所以”這組關聯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顯示瀘定橋,出現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攻下天險的?

6、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衝去。

(1)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後填空。

(2)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戰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鬥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顯示:戰士們有的;有的;有的。

10、練筆:發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鬥場面。

11、學生交流。

12、他們的英勇行爲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13、說話訓練:說出戰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讚美之情。

14、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於衝到了對岸,可是戰鬥卻並沒有結束,戰士們又碰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克服的?戰鬥結果怎樣?

15、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結合所看過的戰鬥畫面,想象戰士們衝進城去後的激烈搏鬥場面。口頭練說。

四、學習結果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鬆、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複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蒐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橋》說課稿1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一支畫筆,一張紙,一個夢想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奇妙的美術世界。今天我和孩子們就用七彩的畫筆,靈巧的雙手,大膽的想象來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橋的。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美版美術教材第六冊第一課《家鄉的橋》的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根據《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瞭解有關橋的知識,欣賞古今中外的橋,讓學生對橋的造型進有一定了解,總結橋的結構特點。通過讓學生看看,畫畫的形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家鄉的橋》一課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在語文課上已經學習了《趙州橋》,《立交橋》等課,對橋比較感興趣。學習好《家鄉的橋》一課,用繪畫的形式進行橋的造型,爲今後學習類似課程《塔》打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和課文內容,我爲本課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瞭解有關橋的相關文化,欣賞橋的美麗。

2.情感態度目標:瞭解橋的基本結構和形狀,通過對橋的欣賞,描繪進行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3.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記憶能力以及表現畫面,表現視覺的創造能力。

由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欣賞橋、認識橋的基礎上了解橋的組成和造型特色。教學難點是用繪畫或製作的形式獨立創作各種造型的橋。

三.說教學策略。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將採用遊戲法,啓發式引導教學法,歸納法爲你本課教法。學法是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配套的多媒體課件和橋的模型。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橋的資料,準備繪畫工具。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我分三步進行: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二)欣賞體驗,認識瞭解。

(三)師生探究,學習畫橋。

下面我們就來走進第一步。“好的引入是課成功的一半”。課前我佈置了學生查找有關橋的資料,這節課我先和孩子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搶答遊戲,並評出“橋樑小博士”。通過遊戲,並激發學生興趣,爲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接下來走進第二步,這一環節我要完成兩個任務:1.欣賞橋。2. 認識橋的作用,瞭解橋的造型特色。我們先來欣賞古代的橋,畫面上的這些都是石拱橋,他們外形古樸,有着上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它們都是單一的圓拱形,都由橋墩,橋孔,橋臺組成。接下來是紹興的八字橋,它打破了石拱橋圓拱形的造法,採用了八字橋的造型,故而得名。這是著名的趙州橋,特點在於大橋洞的肩上有四個小橋孔,它由一個橋孔演變爲多橋孔,造型十分獨特。說到盧溝橋,我們就會想到“七七事變”,其實除去歷史原因,盧溝橋本身也是一座造型精美的橋,特別是橋欄上千姿百態的獅子,增加了橋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這是揚州的五亭橋和廣西的廊橋,他們都是在橋面上建造美觀實用的亭子而聞名。

小結:通過學生觀察發現,古代建造的橋有單孔橋發展到多孔橋,再到橋面的精美設計,造型越來約美觀,觀賞性和藝術性也越來約大。

現在來欣賞現代的橋:

南浦大橋是世界上第四大雙塔雙索麪斜拉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這座橋身懸掛在兩根索纜上,橫跨在兩山之間,造型簡潔而優美,如從天而降一般的叫懸索橋。縱橫交錯在城市繁華路口的立交橋,如同一座“空中馬路”給城市交通幫了大忙。

小結:隨着經濟的發展,未來的橋必定會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大便利。

看了這麼多古今中外的名橋,現在來關注我們家鄉吉安的橋。

這座美陂的古橋由幾塊木板簡易搭建,橋身由斜立的木板支撐着。這是龍源口石橋,它被印在我國第二套人民幣3元背面,真是我們吉安人民的驕傲。這是吉安大橋,現代的橋,夜晚的'吉安大橋,在白熾的燈光的襯映下,千米橫橋如一串閃閃發光的珍珠項鍊,分外明亮。這座橋獲得了中國建築的最高榮譽“魯班獎”。

小結:通過這三座橋的變化,學生可以感受到我們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心中產生自豪之情,希望孩子們以後爲家鄉造出更漂亮的橋。

以上環節我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觀察發現橋基本是由橋墩,橋臺,橋孔構成的。通過比較橋的異同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由學生討論得出由於用途,地形,材料的不同而設計建造的橋千姿百態,從而有效地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三)師生探究,學習畫橋。

最後走進師生探究,學習畫橋。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難點,我分四部分來教學:

1,創設情境,爲家鄉設計一座橋。

2,欣賞同齡孩子的作品。

3,學習畫橋的步驟。

4,展示作品,師生共評。現在展示的是同齡孩子表現橋的作品,有各種造型的橋,未來的橋。

再由我指導繪畫步驟:

先畫出橋的基本型,用線描方法對橋的基本結構做簡單概括,(直線勾勒橋基線,弧線刻畫橋身,短線確定橋面寬度,)畫出整個橋面,完成橋洞設計,最後將整幅圖塗上鮮豔美麗的顏色。還可以再刻畫橋的細部,如橋上的行人車輛,或者添加四周的環境和背景。然後由學生創造橋,我適時恰當輔導。這環節設計依據學生認知的規律,從說—看—學—畫四個步驟讓學生學習化難爲易,逐步突破難點。最後通過師生共評的方式評價學生作品,讓學生感受橋姿態各異的美,進而激發熱愛家鄉,造福家鄉之情。

本課以“情”字作爲一條暗線貫穿下來,通過欣賞,瞭解,繪畫的美術學習,瞭解了橋的知識,造型特色,創造了橋的作品,這不但豐富了美術課堂活動,提高了學習效率,拓展了小學美術課堂的內涵,而且令學生享受到藝術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橋》說課稿17

橋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橋》

本節課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橋》第十冊第四組第十六課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爲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本、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爲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大意。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本。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本對話,歸納出的大意,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瞭解之前掃除閱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本。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啓思中說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採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瞭解的大意後,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髮,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纔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於通行的建築物外,還有什麼意思呢?(形狀如橋樑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裏的“橋”又是指什麼呢?

(二) 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鍊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說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麼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2..剛纔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說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四)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麼?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爲什麼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後,課文的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通過剛纔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裏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的內涵;不深入到字裏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着自己對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五)小結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着學習!

四、教後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後,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爲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本、抓住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後都能基本回答課後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瞭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爲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等等,爲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本,瞭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橋》說課稿18

一、說教材

《橋》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小說單元,引導學生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這篇課文處處充滿着人性的美,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塑造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威信、沉穩、果斷地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羣衆,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咆、哮”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咆哮、沙啞、呻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3.在讀中感受老支書捨己爲人的精神品質,感受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研究性閱讀和感悟的能力,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讀、思、記課文中需要重點領悟的部分。這篇課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繪的人物形象和場景都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較難被文中老漢的形象、精神所打動,特別是對文章以“橋”爲題的理解。爲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計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

1.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抓住文中一些渲染環境的詞語和句子,想象面對死亡威脅的情景,切實感受當時的生命垂危,從而更好地理解老支書的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高貴品質。

2.朗讀法。葉聖陶老先生認爲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朱熹也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篇課文語言簡練,人物語言的刻畫也很有表現力。讓學生用多種形式的讀,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效果。通過朗讀、感悟、交流,讓學生領會課題“橋”不僅僅是那座窄窄的木橋,更是老支書用自己的身軀架起的生命之橋!

3.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漢動作、神態、語言和自然環境的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通過抓住重點來理解課文的主旨。

四、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以山洪圖片導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山洪的威力。由圖片建立直觀印象,爲後面學習課文時,感受情勢的危急奠定基礎。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可通過和聯繫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決,也可以向同學請教。

2.檢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情況。

(1)注意:

“廢”的裏面是“發”,不要少寫一點。

(2)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朗讀。

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在自由朗讀中認識生字新詞,讀通課文,並藉助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我再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隨機指導。同時也引導學生交流討論生字詞的識記方法及寫字的注意要點。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解決生字詞,獲得學習的滿足與成就感。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4.根據故事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給課文分段:

起因(1-6段):村莊突遇山洪

發展(7-13段):老漢疏導撤離

高潮(14-23段):橋塌殉職

結果(24-27段):祭奠英靈

讓學生在疏通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知故事情節,梳理內容,爲後面的重點研讀分析做好鋪墊。

(三)再讀課文,感受險情。(第1—6段)

1.讀課文第一部分(1—6段),找出文中描寫雨水(或洪水)可怕的句子。

2.學生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修辭體會當時的環境危急,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在讀中表現出洪水的兇猛、危險的迫近。

3.感受人們的緊張。

引導學生圈點勾畫相關詞語,體會人們的心情,感受當時的緊張氛圍。

結合詞語,創設情境,引導想象,感受當時情勢的危急。

引導代入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是什麼感受?渲染緊張的氣氛,加深學生的感受,爲體會老支書的高大形象和高尚品質做鋪墊。

(四)研讀文本,感悟精神。

1.班齊讀第7—23段。想想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2.學生交流彙報。

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句子

(1)“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①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②不說話的老漢會想些什麼?

引導入境想象,體會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形象。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讓學生抓住短句的表達和標點符號蘊含的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3)“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引導學生抓住態度、語言的描寫,豐富對人物形象的`感知,體會老漢的高尚品質。冷冷的是老漢的話,不會冷卻的是一顆爲人民羣衆的心。

(4)“老漢突然衝上前……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引導學生抓住動詞,體會人物形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感受老漢的兇。

引導性提問:老漢揪出來的人是誰?(他的兒子)把兒子揪出來排到後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險更大,老漢不愛自己的兒子嗎?從哪裏看出來?激發學生閱讀後文的興趣,同時爲感知老漢的崇高精神做鋪墊。

(5)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①抓住“吼”“用力”“推”等詞來理解老漢對兒子的愛。

②既然老漢這麼愛自己的兒子,爲什麼要把他從隊伍中拉出來呢? 通過對語言、動作、表情、態度等描寫的分析,讓學生對老漢的認識逐漸豐滿起來,感受老支書的高尚品質。同時自然的過渡提問,引起對下文的探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三部分(7—23自然段)。

(五)學習結尾,抒發感情。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

2.思考:課文爲什麼在最後才交待兩人的關係呢?

3.想像說話:祭奠時,老太太在墳前可能會說些什麼呢?

4.寫話抒情:此時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書的墳前,你想怎樣讚頌這位老共產黨員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寫下來,最好用上“橋”這個字。

啓發性提問,讓學生感知小說設置懸念的寫法和好處。

創設情境,想象說話,讓學生轉換角色,深刻感受老支書和兒子的感人形象,昇華情感。同時緊接着讓學生寫話抒情,將自己內心的情感用筆抒發出來,加深情感的薰陶。

(六)理解題意,總結全文。

文章以“橋”爲題,有什麼深刻含義呢? 在理解文章內容、深刻感受老支書的感人形象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理解文題“橋”的深刻內涵,就不會有那麼大的難度了。學生已經對老支書的形象有了認知,同時前面的分析中對老支書語言的反覆朗讀,也能感受到一個共產黨員對人民的熱忱與責任,此時再分析課題的含義,也是對老漢爲代表的這一共產黨人形象的拓展和昇華。

(七)品味語言,感情朗讀。

1.這篇課文是根據談歌的小小說改編的,全文只有六百來字,卻被評選爲優秀短篇小說,它好在哪兒?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4)通過自然環境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刻畫人物表情、動作、語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讓學生思考、交流這篇課文好在哪兒,既是對全文的再次回顧,同時也是讓學生通過這一分析,感受小說的魅力,激發課後閱讀小說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最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將受到的情感教育通過讀的形式外化出來。

(八)課文小結。

課文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遠離死亡的生命橋,自己卻同兒子一起被洪水吞沒。課文歌頌了老共產黨員這種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根據課文情節展開,按故事的發展依次提煉內容,概括板書,最後總結中心,得出“橋”的意義。層次清晰地幫學生串起故事內容,引導認識小說的情節,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薰陶。

起因(1—6) 山洪暴發 村民逃生 橋

發展(7—13) 指揮過橋 穩重果敢 連心橋、

高潮(14—23) 保全他人 父子犧牲 生命橋

結果(24—27) 洪水退去 祭奠英靈

《橋》說課稿19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唱歌曲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本課選自義務教育北婦版藝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遊戲與童謠》。

《搖啊要,搖到外婆橋》是一首上海童謠,歌詞親切、質樸,旋律優美、寧靜、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細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發着童謠的魅力與芬芳。讓我們在輕輕吟唱中,也不知不覺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時光。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和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唱上海童謠《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從音樂中感受並體驗童年生活的快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過即興創編形體動作,表現歌曲抒情優美、靜謐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合作能力。

(3)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能夠了解、喜歡上海童謠,開拓音樂視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是首6/8拍子的歌曲,旋律優美、意境悠遠,由於這首歌曲表現的年代距現在較遠,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些難度。所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是本課的重點。而“體會6/8拍子的節拍與強弱”則成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聽唱法和視譜法進行教學。聽唱法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失爲一種關注學生年齡特點和情感需求的教學方法。而視譜法則關注到了學生全方位的學習,使學生在輕鬆學唱的同時滲透知識技能的學習。

三、學法指導

新課程主張自主、創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唱、聽、動等多個有效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歌曲帶來的溫馨與甜美。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叫賣行頭。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爲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大致分爲以下幾個版塊:朗誦導入課堂——觀看童年照片——再現三代人的童年——學唱歌曲——拓展和提升課堂)。

(第一版塊)朗誦導入課堂

課堂伊始,我朗誦導入:“童年是一首動聽的歌,充滿夢幻,充滿歡樂;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詩,無憂無慮,樂陶陶;童年是一幅多彩的畫,五光十色,絢麗奪目。”

(設計意圖:這是我的配樂朗誦,我希望我聲情並茂的`朗誦,能夠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這美妙的背景音樂和深情的朗誦,給大家營造一種淡雅、悠遠的意境,能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入美的境界,爲本課的學習奠定柔美的基調。)

(第二版塊)觀看童年照片

我繼續說道:“剛纔的小詩描寫的是作家筆下的童年,而我們同學們現在正是童年時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美麗的童年吧。”(多媒體播放學生照片)。

我和同學們邊看邊討論,我希望我們的討論能夠激起他們強烈的內心體驗。

(第三版塊)再現三代人的童年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許老師的童年時代是什麼樣子的呢?”學生肯定回答道:“想!”“好!你們看!”這時我跟隨《採蘑菇的小姑娘》的音樂邊歌邊舞,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們再現我的童年生活情景。“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媽媽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就明白了。”(播放歌曲《我們多麼幸福》)歌曲聽完後,我們討論總結出爸爸媽媽的童年原來能夠有學上就是最快樂的事情了。“那麼,爺爺奶奶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時,我爲同學們範唱歌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設計意圖:這一版塊旨在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唱、聽、看”等有效方法,讓學生順理成章地進入歌曲的情緒。)

(第四版塊)學唱歌曲

1、聽完我的範唱後,我讓同學們試着說說歌曲的情緒和節拍。然後,在歌曲背景下做“開火車”的遊戲。我和另一個同學做火車頭,將學生分成兩組帶領他們從相反的方向隨三拍子的強弱起伏繞教室圓場。這主要是爲下面的歌曲學習做鋪墊。因爲,節奏是音樂的骨架。而掌握好6/8拍子的節拍基本上也就掌握了這首上海民謠的節奏特徵。

接下來我按照節拍爲同學們範讀歌詞,這也是強化節奏的練習。之後,讓同學們試着讀歌詞,體驗歌曲的三拍子特徵。

2、在讀過歌詞以後,我及時引領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首先讓他們聽,然後再唱,齊唱、個別唱、指名唱等多種形式去唱,在唱中走個來回,以加深理解和領悟,從而內化爲自己的感情。同時,根據孩子們的彙報適時對唱得不準確的地方加以糾正。

在這一環節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有困難的樂句,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將學生談到的困難的樂句反覆吟唱,師生共同研唱。這樣既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另外,反覆演唱有助於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於回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增強樂感,以聲傳情。“唱”,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理解歌曲、體會歌曲的方法。

歌曲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現成的作品的演唱指導,還要幫助學生進行歌詞的創編。接下來,我讓學生仿寫歌詞。只要節奏合理,節拍準確,我都鼓勵他們大膽創作。

3、最後,回顧整首歌曲,讓學生談談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五)拓展和提升課堂

爲了拓展課堂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我向同學們提出問題:用什麼好辦法可以留住我們美麗的童年呢?我讓同學們自主分成四個小組,羣策羣立,經過思考、討論、創作,然後將自己的好辦法拿出來跟大家一同分享。最後,帶着對童年的無限眷戀和遐想,結束本課。

《橋》說課稿20

一、說教材

《家鄉的橋》是西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記憶中故鄉美麗的小橋,展現了江南那份悠遠的意境,字裏行間透出作者想念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全文采用了“總-----分”的結構形式,首先總起全文,寫“我”的故鄉在江南,故鄉的小河多,接下來具體介紹了家鄉橋的數量、造型、名稱及橋是我們的“樂園”來追憶、描寫家鄉的橋。

二、說學生情況: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處於10-11歲之間,活潑好動,求知慾旺盛.對感性的文章特別容易受感動,所以在這節課上必須及時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體會文章中作者的心情。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由愛家鄉的橋到愛家鄉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統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爲使我的語文課堂上真正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將文本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寓於語言之中。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體現語文教學特色。因此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藉助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三學一拓”的教學模式來品味課文中的描述,結合課件和閱讀講述創設一定的情景,帶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把握作者的情感,體會作者憶家鄉的心情,並能用朗讀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離開家鄉後思念家鄉的心情,喚起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情感,提升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設計教學時,我力圖使傳統與創新走向融合,既抓重點詞,句,段的教學,體現對語文優秀傳統的迴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精神世界也得到豐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因此,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品味課文中的描寫內容,把握其中蘊含的情感,體會作者的心情,用朗讀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鄉心情,培養同學們對家鄉熱愛的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我着重從情出發又迴歸到情感的昇華,讓學生在充滿深情的情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字裏行間體會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法上,我引導學生抓住“在家鄉,我們孩子最戀的是橋”這句話構建一個學習平臺,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研讀,落實語言文字的揣摩與理解,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將學校目標充分落實。

(二)說學法:

學法上,則相對應地通過學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語段,讀寫結合,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的溝通與共鳴,以達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們的朗讀上,從而讓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與提升,真正的入情入境,不僅將作者思念家鄉、熱愛家鄉的感情融入心間,更要以此激發起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三學一拓”教學模式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導學:運用一首白居易的《憶江南》和幾幅圖片將同學們帶入江南水鄉那種河流湖泊星羅棋佈,小橋流水人家的情境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但對於遠離家鄉江南的作者來說,最憶的還是家鄉的橋。這時板書課題《家鄉的橋》。接着再提出問題“你的家鄉有沒有橋”,引起情感上同學們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更快的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二)自學:自學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我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在這一環節,首要任務是讓學生進行整體感悟,一邊聽配樂範讀的課文錄音,一邊讓他們在心裏跟着默讀,讓學生通過聽和讀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並提出一個自學要求:課文從哪些地方來對家鄉的橋進行了描寫?從課文的哪些字詞段能夠看出來?找到後拿出筆劃一劃關鍵的'字詞句,想一想,寫一寫自已讀到的感受,並和同桌之間交流各自的體會。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這個問題我預計他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明白課文是從橋的造型,名字,是我們的樂園三方面來對家鄉的橋進行描寫的。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這樣的安排我認爲也符合新課標對語文課堂自主,合作,

探究的要求。

三)點學:學生的自學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並不是放任學生的自流,老師及時地的點撥,引導,促使學生向文章更深處探索,把教材的情,景化作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在自學過程結束後,我緊緊圍繞自學問題,出示重點句子,讓學生讀中感悟,然後播放課件,圍繞家鄉的橋的造型,名字和作爲孩子們童年樂園向學生展示江南水鄉橋的種種特點。緊接着讓學生髮揮想象,家鄉的橋還會有哪些造型和名字,我們小孩子在橋上橋下還會玩些什麼呢?讓學生置身於課文中,也讓課文迴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在學生的快樂想象中,激發了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橋的造型,名字和作爲孩子們童年樂園的種種特點的描述中流露出來的深深眷戀和喜愛之情也就洋溢在了大家的心中。這時抓住時機再出示重點句子,反覆地讓學生去讀,讀出自已對作者心情的理解,這樣感情朗讀的指導水到渠成,也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在這個過程裏,結合課文的層層分析,在閱讀時利用想象和情感體驗充分地創設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情境,讓學生漸漸將感情抒發出來,增強自己的情感表達和體驗能力。

四)拓展:學以致用。拓展是對課堂學習的一個延伸,在學習了課文之後,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一些地方橋的特點,或關於橋的一些歷史傳說、經典故事,比如《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張良拾鞋》等。也可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格式說說自己家鄉的橋的一些特點,比如造型,名字,自己在那裏經歷的故事等。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充分交流。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爲了讓更多的學生有話可說,鼓勵學生多讀書積累,也可以爲作文課積累一些材料,同時還鍛鍊了口頭表達的能力,爲語文作爲重要的交際工具做了準備,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五)總結:語言的魅力應該是讓人着迷的,尤其是融合了情感的語言。所以,總結的環節上,我在舒緩的音樂中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做了簡單回顧後,又朗讀了課文的最後一段。(今天,我們隨着作者的回憶一起走進了令作者魂牽夢縈的故鄉,領略了江南古鎮的秀麗風光,彷彿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家鄉小橋的多,千姿百態,橋的名稱美極了,橋還是我們的樂園。)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細細感受到這篇文章飽含的濃濃的情感,也讓學生對課文的結尾加深了印象,爲本單元互動平臺中“課文的結尾”這一話題的學習打下基礎。作業的佈置我認爲也是一種拓展,因此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閱讀作家鄭瑩的文章《家鄉的橋》,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不同點。

七、說板書

這樣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直觀形象,能高度地概括和濃縮課文的內容,便於學生整體把握,而且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對《家鄉的橋》一課的教學理解,不足之處希望能夠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正和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