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7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

2017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素質教育應着重四種能力培養:一是良好自學能力的培養,二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三是非智力能力的培養,四是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2017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

  【2017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1】

好些年來,每當提起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從家長到老師再到學生,似乎都有解答不完的疑惑和倒不完的“苦水”:孩子不聽話、家長太嚴苛、老師看分數,怎麼辦?

其實,將這些困惑總括起來,也就能初步理清解答問題的線索:素質教育絕不僅是孩子的事,老師和家長的“素質”也不可忽視。否則,老師缺乏恰當的教育方法,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和示範,孩子無法從一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認知和學習能力,素質教育就只能繼續“苦下去”。

近段時間,一檔名爲《一年級》的紀實節目延伸出的多個教育話題引起關注,其中老師獨到的教育方法、不同家長和孩子的互動等,展現給人們多重思考。

學生不聽話,怎麼辦?有人說,西方國家的孩子成長無拘無束,讓小學生順應天性纔是素質教育。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卻實在誤會了所謂“無拘無束”的西方教育。

有人就介紹說,荷蘭在幼齡教育裏首先教的是規矩以及對規則和權威的遵從,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在沒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會容忍散漫無禮。恐怕不少中國家長和學生會驚呼:這不是“很中國”的教育方式嗎?事實上,讓孩子自小樹立起規則意識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素質教育極其重要的方面。

而《一年級》里老師之所以能讓孩子們“服服帖帖”,其法寶就在於傳授“小眼睛、看黑板”“大手牽小手、安安靜靜走”的基本規則意識,讓剛剛從“小朋友”轉變爲“小學生”的孩子們能夠對自我新身份和外部世界有新的認知,從而爲成長打好基礎。試想,一個打小就不懂禮貌、目無規矩的學生,怎能奢談“綜合素質”呢?“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讓學生聽話絕對不是當分數的奴隸。究竟如何跳脫分數至上的認識?有專家指出,對童蒙時期的孩子來講,分數不僅是在給學生打分,更是在給老師和家長打分。通過分數,可以檢測出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水平和粗心大意等行爲習慣,但以成績的高低來苛責孩子、一味要求孩子考高分的家長和老師就是“素質不及格”了。

合理的思路是,以考試來找出問題,順勢引導、因材施教,並抱有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比如,《一年級》中的家長耐心教導孩子辨別左右方向;比如,指出學生的粗心大意,鼓勵他們一點點進步;再比如,將孩子的每一次成績與他們自己作比較,而非看做學生間對比的“起跑線”,給他們小小的進步以掌聲。順應成長和學習規律,收穫只是早晚的事。

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啓蒙時期的學生對自我行爲習慣有初步判斷,還能對學習有正確理解,對分數有合理認知,也便邁進了素質教育理想的大門。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是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的事,三方良性互動來做好基礎教育,變分數崇拜爲素質提升,素質教育的這盤大棋也就能逐漸“下活了”。

  【2017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2】

在我國長期的中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着一種對學習的焦慮,即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和教師對教學現狀的無奈,讓教學出現了一種畸形發展的現狀。新學期即將開始,如何更新觀念,推進素質教育,成爲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搞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是教師的教育思想要有一個大的轉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一、遵紀守法,嚴格執行師德規範要求,樹立崇高的愛崗敬業精神,尊重並愛護自己的學生,具有奉獻精神。二、多學習,多研究,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以便把學到的知識能應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三、學習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理論,提高心理素質,學會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自己的情感,也可掌握學生的情緒狀態,更好地溝通交流。

良好自學能力的培養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劇增。而在中學階段,只能選取最基礎、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一要通過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培養自學能力。教師可按每一節課的內容,列出自學提綱,啓發學生開動腦筋,認真梳理本節基本內容,注意發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規律及各種邏輯因素。學生按這樣的提綱自學,更容易抓住看書的要領,逐步養成看書的習慣和方法。

二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有機會問,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維的開端,疑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然具有敢於質疑的思想品質。質疑解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質疑,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對於那些有創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而對於缺乏想象的學生,也可以設計一些熟知的知識作爲鋪墊,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讓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滿足,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要通過課後複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講完一節課、一個單元或一章之後,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讓知識系統起來。促使學生自己把每一章知識歸納爲幾個主要問題,記住它的內容、方法和重要結論,特別是要對教學中已經選用過的例題、習題,以整章的知識爲背景進行審視、總結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對本章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這種由厚變薄的讀書方法,本身就是一種自學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對於中學生來說,思維能力已趨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佔了優勢,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而素質教育主要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爲核心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必然成爲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徵,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捕捉身邊的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景,提出問題,這樣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的也更輕鬆。因此,教師有必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非智力能力的培養

心理素質已成爲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核心部分,據此中學素質教育決不可忽視心理教育。中學心理教育可以從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兩方面來實施。在心理認知過程中重點加強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活動進行自我體驗、觀察、監控和調節,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智力,解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良好心理素質是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鍵。

每個學科都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嚴密性、邏輯性、實用性、唯美性等特點,在培養心理素質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地位。例如,知識的抽象性會使得很多問題的解決經常伴隨着困難,會使學生體會到挫折和失敗,而這種問題正是學生磨練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最好時機,越受挫折越發奮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心理素質。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的,學生只有具有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而且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於促進學科教學。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

在我們學習的知識中包含着許多美的因素。如物理理論的簡單性、統一性;數學圖形的協調性、對稱性;英語語法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適性;化學方法和結論的奇異性等等都是學科美的具體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內容非常廣泛。

在中學教學中加強學科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對各學科的愛好,啓發他們學習的最佳動機,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