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的心得體會(15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的心得體會(15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1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一本好書是你的一位忠誠的朋友,讀書也讓我們有很多體會。想蜜蜂採擷劃分,像小溪歡快流淌,讀書中的道理是多麼的神奇、美妙。我識字比較早,在我出生幾個月時我都可以讀寫簡單的小故事了,故事很簡單,都是些家喻戶曉的故事,如:小馬過河,小貓釣魚……這些故事的作者把原本不會說話的小動物們描寫得惟妙惟肖。但是,在那個時候,我還不會品味書中的道理,只是看插圖,看文字罷了,根本沒思考,沒有從書中悟出真正的道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上了小學一年級,這時候我的讀物變成了課本,當我翻開語文書,一首首詩歌和短文深深的吸引着我,當天晚上,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課本,並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劃好詞好句了,這些詞句,在寫文章時發揮了很大作用。到了三年級,我開始讀一些課外書了,《十萬個爲什麼》、《同步閱讀》……老師知道我們,真正讀書要概括主要內容,寫出中心思想,從中明白道理。這讓我瞭解了讀書的方法。

我回到家,翻開我小時候最喜愛的故事:小貓釣魚,得到了一個我以前從不知道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這時,我體會到了:讀書要從中學到東西,如果讀一本書一無所獲,那你讀的書就是白費的,好比上課不聽講,雖然人坐在教室上課,但你沒學到東西。複習則是對老師上課內容進行梳理,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讀書一樣,讀完了一本書,要想想你學到了什麼。總而言之,讀書要從書中學到東西,這是我對讀書的體會。

讀書的心得體會2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閱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說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爲什麼我們的教育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僞善"面孔!寧小燕以僞爲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爲一個孩子,當他小學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纔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爲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爲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讀書的心得體會3

昨晚看了畢淑敏的一篇中篇小說《女工》,最大的感覺是,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些人很壞,如果他是本性有毒的蛇,你就不要天真地以爲他會改變。裏面的壞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白二寶,一個是老姚。女主角是浦小提。背景是文革。白二寶喜歡浦小提,所以用了各種手段讓浦小提最終嫁給了他,爲他洗衣做飯生孩子放棄前程而支持他,利用完後在一腳踢開,不僅妻子,連孩子也一樣。白二寶是個壞人,人性的醜惡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或許我太天真,我現在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認爲,如果愛或喜歡一個人,必定會照顧對方爲對方着想。我以爲人心都有柔軟的地方,人都會愛自己孩子和親人。但事實上不是,有些人,自私,厚顏無恥。特別是在愛情上,不要感動於他的殷切和關心,即使那時他對你是真的好,但得手之後,利用價值沒有了之後,一樣的是冷酷和殘忍,而且沒有半點其它善良的感情。我想,年輕的女孩子最容易被這樣的'騙局所打動,最容易認爲如果一個人愛她那以後都會對她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少一點幻想,多一份清醒。

這篇小說還讓我看到了在開始時讀小學的一羣人在這個社會大的浪潮裏的痕跡,也就大概是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一羣人。因爲文革,從小學起的教育就被耽誤,然後進入工廠,然後在四十歲左右這個既無法退休也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的年紀下崗。下崗,現在我才明白這個詞鮮活而殘酷的意義。浦小提他們當時進入的是重工業工廠,工作是翻重金屬板,強酸腐蝕着衣物,一不小心就會連命都搭上去。然後,我才明白了什麼叫工廠,什麼是體力活,而白領,當初覺得光鮮現在感覺瑣碎鬱悶的工作,到底爲什麼在社會上人們仍認爲不錯。50年代出生的一羣人,現在就是六十歲左右吧,生活在我們身邊。

時間的洪流中,我們會慢慢長大,慢慢地發現你身邊的世界的真實樣子。只是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思考。不要甘於平庸。而像畢淑敏那樣生活,是目前我感到的理想人生,當然,我無法有她豐富的經歷,受過的苦,只是我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生活,就是這樣瑣瑣碎碎的事情的組合。

讀書的心得體會4

懷着對穆斯林民族的虔誠,和着如泉的淚水,一口氣讀完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夜深人靜,掩卷和衣而眠,久久不能入睡。及至深夜,抑或是夢,我竟和書中的人物融合在了一起,引領我在心靈深處,隨主人公走過了一段,悲歡離合的人生旅途。晨一醒來,淚竟還在面頰上流淌,趕緊提起筆,把我這段似幻似真的情感經歷記錄下來,權作對書中人物逝去的哀悼。真主安拉,願他們在天堂幸福的安息吧!

《穆斯林的葬禮》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爲時代背景。展現了一個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使我們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作爲一個穆斯林家庭,作爲一個譽滿京城的玉技大師,有了更深的理解。甚或代表着整個民族的命運。

小說採用時空交錯的結構發法,圍繞一個主線,使情節的發展更曲折,更吸引人。作者注重煉字,長於繪景,善於對人物內心細膩的刻畫。作品既波瀾壯闊,又生動感人。

新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她冰清玉潔、美麗聰慧又進步向上,彷彿一個天使。但她命運不濟,在對愛情,對未來充滿希冀中隕落了,令人淚下。楚老師與新月的愛是純真的,堅毅的,堪比梁祝。

冰玉與子奇之間的愛,是戰爭催生的。雖不合人倫,然也合人情,也是對戰爭的無情控訴。

讀書的心得體會5

在我的童年裏,我看過很多書。我看的書如同天上的星星,許多許多。那你知道嗎,讀書對我們有什麼用,它能幫助我們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那我就告訴你吧。

一本本書,如同我的朋友,它時時刻刻都陪伴着我。如果有一天,去玩了,沒有帶一本書的話,我會玩不下去,馬上回家拿一本書,再回來玩。

書如同我的朋友,它能幫助我學習,幫助我解決任何難題。正如我們老師說的“我們每天要吃飯,也要讀書,吃飯跟讀書一樣,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少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書本,不能要他受到破壞。

讀書能幫我們解決我們在生活中的無聊,能幫我們解決在課上的難題,等等。正所謂“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這句話對我來說,說的太對了。我的生活是離不開書的,你別看我年級小,我看的書可是別人看的書10倍呢。

我家的書櫃,都有好幾個呢,書櫃裏有很多世界名著,比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等。大家記住,有時間一定要多看書,不能那些時間來玩。讀書對我們的好處很多,一定要多看書啊。

讀書的心得體會6

“什麼是正面教育“?這是書中曾提到的一個思考題,這本書雖說還未讀完,但是對於這個思考題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大體就兩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即:“什麼是正面教育“和”怎樣進行正面教育“。作爲一個八零後,其實在我上學階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國式教育“,傳統教育觀下的我從未體驗過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就是每次考試都想第一名,因爲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家長高興,其實說白了,不是爲了我自己。爲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師臉上失望的表情從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爲書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懲罰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將每次錯誤都當成一次成長,在錯誤中學會經驗。

但是正面教育並不是對於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孩子不是因爲害怕懲罰去改過自新,而是因爲自身反思檢討去糾錯改正。這不禁讓我想到近代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自然後果律“,即:當兒童犯了錯誤或是過失時,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和過失帶來的後果。本書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盧梭的自然後果律雖不是完全一樣,但是他們都是沒有直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制止和懲罰。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引導。

所以,我認爲,我們不管時作爲家長還是教師,要將孩子堪稱一個個體,將判斷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孩子,我們只需要稍加引導,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成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7

我覺得我和《竊讀記》中的小作者非常相像。我也嘗過這種竊讀的滋味,但我的情況和作者有些不同!我是有條件看書。

每天晚上都得看一本書才肯睡覺。而且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而老媽就像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保安!經常來我的房間查看,看我到底睡着沒有。只要一聽到有腳步聲,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牀頭燈關了,再把書放在枕頭底下,馬上裝做熟睡。等老媽一走,我就又把書拿出來,繼續看。從此,我就練成了耳聽八方的神功!所以我和作者一樣,深深體會到竊讀的滋味!但如果我正在無憂無慮地看書時,我就感受到智慧像奔騰的潮水一般,涌進我的大腦!再到第二天回憶片刻,就像被陽關曬過的小芽;剛洗過澡的嬰兒;就像吃了一頓飽飯的乞丐……

一個字:爽!我把讀書當成是玩,看見故事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悲歡離合……我也會跟着哭笑,生氣和高興!看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那快樂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懂得!

讀書的心得體會8

這天,在書櫃中我發現了一本書,叫《夏洛的網》,上面注着一個感動了半個世紀的童話——寫給孩子,也寫給大人。從這以後我與女孩兒費恩、小豬威爾伯、蜘蛛夏洛以及倉庫中的各種牲畜成爲了最好的朋友。

早飯前女孩兒費恩得到了一隻小豬,取名爲威爾伯。因爲威爾伯是隻落腳豬,身體又弱,所以不久後將會殺掉他。果真,幾個月後的晚上威爾伯聽到了死訊——明天中午將是阿拉貝爾先生負責宰殺他!就在這危在旦夕的時刻,他的好友夏洛,一個機智的蜘蛛在網上織出了讚美與鼓勵它的字樣,從而使小豬在展覽會上贏得風光,也倖存地活了下來。這種奇特而溫馨的友誼感染了無數的人。夏洛在剩下最後一口氣時,爲威爾伯編織了最後一個奇蹟……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感動這真摯的友誼與夏洛的美好品質。在我們的生活裏,有一種寶貴的財富叫友誼,它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雖然夏洛沒能永遠陪伴着威爾伯,但是,威爾伯的一生卻是那麼地幸福,因爲在那段幸福的時光中它有一個成天陪伴它,而且爲了救它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朋友,威爾伯註定不會孤單,直到永遠,永遠……

讀書的心得體會9

在我小的時候,我認爲看書是很累、很煩的一件事情,所以根本就不願意看書。爸爸媽媽總是叫我——“去看看書吧!” 日記暑假日記

在我家的書櫃裏爸爸媽媽收藏了很多好書。什麼四大名著、散文集之類的書都有,許多小夥伴都很羨慕我,但我很少去六閱讀。我總認爲只要聽老師講的重要部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就行了。但事實上並不是我想的那樣,有很多課外的知識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大部分都是從課外書學到的知識。要不還買這些書做什麼?

後來,我嘗試着去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本不像我原來想的那樣。原來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我漸漸地希望看書了,尤其是《紅與黑》這本書深受我的厚愛。裏面的故事情節使我牽腸掛肚,使我難以忘懷。

書,就是一位人類最好的老師,它賜予我們知識;書,就是一粒開心果,它賜予我們快樂和歡聲笑語;……人們都說時間是寶貴的,生命是寶貴的,但我認爲書纔是人類最寶貴的。

一本好書就是一座寶藏,一篇好文章就是一盞明燈,她給我知識,教我做人,使我能夠健康成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10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厭惡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十分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向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我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我愛的特點認爲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我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十分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爲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齊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爲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我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我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我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着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着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最終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我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忙他們,因爲她期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着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齊,也執着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我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着地要再爲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着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能夠在亂世找到自我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終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瞭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經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終,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讀書的心得體會11

讀完高爾基《童年》的瞬間,心中伴隨着深深的嘆息!

高爾基的整個童年都是灰濛濛的,他記憶的童年,快樂的事情很少,大多數是不幸的事情。

從4歲到11歲,7年時間,高爾基經歷的苦難,濃縮了許多人一生的大部分苦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喪父,喪母,喪失親密的朋友,冷酷的親情,虐打,險些致命的疾病,遠去的母愛,學校裏同學們的鄙視和侮辱,家庭破產。

除了殘疾和作業多,所有孩子可以經歷的磨難,高爾基幾乎都經歷了,而且是反覆經歷了。

苦難的陰風慘雨,過早地凋謝了高爾基的童年。

苦難的電閃雷鳴,同時也淬鍊出了高爾基,這個世界級的大文豪。甚至在一些權威評價中,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爲什麼是大文豪,我不知道。

但是他對事物觀察的細緻程度,令我歎爲觀止,小說裏大量的比喻和細節的描寫,就像綢緞上的精緻的錦繡,那麼華美,又有觸碰心靈的柔軟。

要想錘鍊出一塊精鋼,首先得是一塊鐵,如果是塊木頭,只能錘成壓縮板。

要想成爲大文豪,首先得有天賦,還要有毅力。

從高爾基童年的歷程裏,就能看出高爾基有非凡的天賦和毅力。

他特別喜歡觀察,對什麼事情都好奇,喜歡外祖母的童話,喜歡外祖父的祈禱詞,在禱告詞中找錯。記憶力驚人,但是又不循規蹈矩。把母親教給他的詩歌,隨便改成自己身邊的故事。

高爾基還有着非凡的毅力,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高爾基沒有受到他表哥逃學的影響,沒有在同學的鄙視和欺負面前退縮,堅持讀書,並且成績優異。

在那樣一個不幸的家庭中,在衆多的痛苦下,高爾基可能被錘鍊成魔鬼,也可能錘鍊成天使。

爲高爾基把握了這個方向的,就是他那個既善良隱忍,又會講故事的外祖母。是高爾基的外祖母扶着這個幼苗走上了正路。

無盡的黑暗裏一定要有光明。

外祖父和外祖母其實都是很善良的人,他們心中都有上帝。只是表現得截然相反。因爲他們的社會家庭角色不同。

他倆的上帝看着不同,其實是同一個上帝。

就像一堵牆,有人覺得這堵牆很溫暖,可以保護自己。有人卻懼怕這堵牆,因爲他總是冒犯這堵牆,卻總被這堵牆撞疼。

外祖母愛這堵牆,外祖父怕這堵牆。牆都是一樣的牆!

善良可親的外祖母扶着高爾基這塊頑鐵,不讓他亂動,亂蹦。而周圍一切的人,特別是他的外祖父,拿着大錘,把高爾基錘鍊成了一塊精鋼。

但是,這塊精鋼要想做成一把鋒利的寶劍,外祖母和外祖父就無能爲力了。

10多歲的高爾基就開始不願意聽外祖母的童話了,不願意和奧夫相尼科夫的孩子們玩耍了,外祖父的話再也引不起他的興趣了,表兄弟的到來只會讓他恐懼。他自己開始搭建只屬於自己的草棚子,他喜歡孤獨了,他長大了。

高爾基長大了,家庭已經不給予他更多的錘鍊了,他就到人間去了。

有些人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家庭的寵兒,但他卻是上帝的棄兒。

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是家庭的棄兒,但他卻是上帝的寵兒。

讀書的心得體會12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作爲教師的我們,更應將書視作精神的食糧。學校佈置了讀專着談體會活動,更讓我與教育類書籍有了更深的接觸。愛的教育這就是我讀的其中一本。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愛的教育》中,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兄弟之間的關懷,子女與父母之間偉大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天真無邪的心靈,處處爲人着想的品格,知錯就改的行爲習慣,無一不衝擊着我的心靈,洗滌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流淚,但是,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麼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 朋友間互相安慰……

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 東西啊!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而我做爲一名小學教師,就更加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沒有成熟,許多事情都不懂,做爲老師更應該正確的輔導。

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愛,當你,我,他都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每個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愛,你會發現: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如果你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永遠健康快樂的成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13

看完《父母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孩子的很多成長點滴不禁浮上心頭,結合自身,特將感悟總結如下:

一、與孩子成爲夥伴

在與孩子玩的方面,我家孩兒他爹還是值得我去學習的。父親好像更容易和兒子打成一片,能徹底放下身段和他一起瘋、一起跑、一起跳。雖然陪伴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但是能感覺到兒子非常快樂。與孩子交流,我們的行爲就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去對待他。有些老人經常孩子放學回家就問,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啦?誰打你啦?手上的傷是怎麼弄得?硬生生的問孩子什麼也不說,怎麼問也問不出來。殊不知,與孩子溝通也需要有技巧。要選定一定的時間、場合、情境,在他完全放鬆的時候,他就會慢慢解開話匣子。我經常會在晚上和他說說枕邊話。或者出去玩兒的時候,心情好的時候,選擇性的問一些簡單的。如果問今天吃的什麼他一定不會說話,盤問的語氣,很快就會結束這個對話。而換一種方式簡單一點今天在幼兒園吃的香蕉還是蘋果?他就會說蘋果,香蕉英語是什麼來?芭娜娜今天LZH去上學啦嗎?去啦,瑤瑤也去啦,睿睿也去啦小巖媽媽在不在?小巖媽媽走了。和老李買好吃的去了這樣慢慢地,他能和我走一路,說一路。

他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傾聽,而不是邊聽邊忙。如果是在做家務,或者是在廚房裏,只要他叫我,我一定會放下手頭的活,去認真聽他說。在生活中,碰到問題需要我們像朋友一樣耐心,一起商量,相互尊重。如果我們錯了,真誠的像對待朋友一樣,說聲對不起孩子錯了,像對待朋友一樣私下裏批評,在公共場合給孩子留面子,而不要急於維護自己的面子。相信孩子們在某些方面比我們懂。放下架子,與他做朋友,他才更樂意聽你講話,你所講的話,他纔不會左耳進、右耳出。所以與孩子成爲夥伴,不僅能融入他的世界,增長親子間的情感,而且能使孩子變得自信,更好地引導教育他們。

二、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身爲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因爲在孩子的生長環境中接觸最多、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尤其是我家兒子,最愛模仿爸爸,爸爸就是他的偶像。(不過女兒心中的爸爸,更是高大無比的。可見爸爸是有多重要!)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都拍下父母的形象。雖然我經常提醒自己給他做一個好的榜樣,但是也無意中傳遞給他很多負面的情緒。看,還總說讓孩子別滿地打滾,隨意哭鬧,要讓孩子控制情緒,別說孩子了,我們大人都做不到。我自己脾氣急,總是催他快點幹這、快點幹那。到他在等我出門的時候也學會了催我媽媽快點!呵呵。孩子的性格表現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難以管教等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們家長言傳身教影響的結果。而往往作爲家長,卻很難以去認識反思和改正自身的錯誤,只會一味責怪和要求孩子,讓孩子成爲了受大人錯誤引導的替罪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人生路上,寶貝兒,我願意與你一同成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14

帶着濃厚的興趣,我看完了《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篇孫中山小時候不懂就要問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故事主要寫:孫中山小時候讀書十分勤學好問,一天孫中山照例流利的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接着,先生又讓他去背一段書,孫中山讀幾遍就背熟了,但他不知道那段書是什麼意思,就壯起膽子問先生,同學們都嚇呆了,以前他們都不敢提問先生,怕捱打……

讀到這裏,我想起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在講一道數學難題,同學們都認真地聽。老師講完了,問:“還有誰不會的,請舉手提問。”由於這道題比較難,我還有一點不明白,可是卻不敢鼓起勇氣舉手提問,怕捱罵。老師又重複了一句:“不懂的就提問。”我還是不敢舉手。老師見沒人舉手,以爲全都會了,就接着講下一道題了。到了考試的時候,我看了看試卷,居然有這一題。“糟了,老師講時就該舉手提問弄明白,可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結果這一道題我不會做,試卷發下來,我看着鮮紅的“×”,後悔得不得了……

這篇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蘊含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孫中山說的那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爲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給我很大啓發。自己以後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一定要像孫中山那樣勤學好問,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讀書的心得體會15

《簡愛》是19世紀英國最出色的小說之一。它描述了人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幾樣東西,那就是勇氣、愛與尊嚴。,那時女主人公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舅母裏德太太家裏,那時小小的簡。愛不明白爲什麼自己百般努力去做個好孩子,仍難以討舅媽的喜愛。她爲此迷茫,痛苦,後來,她得知有個進學校的機會,便努力爲自己爭取,儘管這意味着10歲的她將孤身上路,獨自奔赴渺茫的前途,但對學校和對新環境的渴望讓她不再畏懼,是勇氣爲簡。愛贏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轉機。

簡。愛所上的羅沃德慈善學校實行所謂懲罰肉體,拯救靈魂的殘酷教育,生活及其艱苦,但簡愛忍耐了下來,努力學習知識,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段生活給了簡愛豐富的才學,也奠定了她堅持一生的簡樸生活方式和純真的思想境界。

畢業後的簡再次鼓起勇氣迎接新生活的挑戰。她應聘到桑菲尓德莊園當家庭教師,在那裏,她感受到了愛的力量。不同於平等、溫暖的友情。這份突如其來的愛情曾經因爲兩人地位的懸殊,讓簡。愛既興奮又焦慮,但她相信在真愛面前,地位和虛名都不值得一提。然而命運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就在簡。愛答應了羅切斯特先生的求婚時,一樁隱瞞了十五年的祕密使婚禮成爲泡影,感到被欺騙、被剝奪尊嚴的簡痛苦萬分,毅然出走異鄉。

在故事的結尾,簡。愛重新返回愛人身旁,並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幸福。是什麼令她忘卻了痛苦?難道她最終放棄了堅持?不,缺乏關愛和尊重的生活從來不是簡。愛想要的。無論是孤苦的童年,還是在富貴生活的誘惑面前,簡。愛從未放棄過自尊自愛,但不同的是,童年的她只會倔強地守衛着自己,而成年以後,經歷了人生不慟的她,已經學會了寬容與施與,這是比自尊自愛更廣闊的愛,是除了能帶給自己尊嚴,也能溫暖他人的博大的愛。

你是否也如同簡。愛一樣,曾經感受到生活中的痛苦,成長帶來的迷惘?是否也渴望擁有簡。愛所獲得的幸福?那麼就別畏懼對自己信念的堅守,勇敢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在你的關注下,每一步成長的足跡都可能帶給你新的啓示。無論是挫折,還是成就,無論是喜悅,還是憂傷,點點滴滴,對於心靈的成長都是彌足珍貴。記錄下這些心路歷程,你會發現,故事裏的人生,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而在我們自己的人生之中,同樣有那麼多精彩的故事,深刻的感悟。

讓我們攜手簡。愛,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