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5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5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2

聯合國專家斷言:“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新一代人無與倫比的痛苦。”也有人預言“心理衛生將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主題。”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未來。”黨的的又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優先發展教育”。但面對當前人類面臨的心理危機,我們當務之急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培養具備“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新一代。“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志,則中國志”,能否培養出具有優秀心理品質、健康人格的新一代,關係到整個教育的成敗。

一、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的需要,教師還要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人的心靈進行教育。如果教師本身存在心理問題,又怎麼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所以,爲了減少教育的障礙,我們應該首先來檢討一下自己的心理。可能你因忽視自己的優點而自卑心態嚴重;可能你會因同事比你強而產生強烈的忌妒情緒,也可能你會因生存的壓力而終日愁眉緊鎖、內心焦灼,等等。這使得我們的心理空間陰暗不寬敞,變得心胸狹窄。

我們已經經歷過是是非非,比學生的人生經驗豐富的多,我們可以通過冷靜的思考發現自己的不足,有通過意志的磨礪改善自我的能力。所以作爲教師要積極調整自我心態,創造張弛有度、樂觀和諧的“體內環境”,開闢一方寬敞明亮的心靈綠地。如果你心存自卑,請尊重你優點,把眼光投向浩瀚的世界,走出封閉的自我;如果你因薪水太少而煩惱,請把你的物質擁有和消費降低一點要求和標準,以“帶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淡然、怡然心態去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如果你因學生的無知和調皮而憤怒,請你用心思索你的學生,竭力發現他的優點,採取正面的教育,你將從中發掘無限的了趣,教育會變成一種“享受”……

只要我們保持對自我現實的清醒認識,對自我價值的理性把握,對自我事業的充分悅納,我們就能夠以平和而愉悅的健康心態面對我們的學生。

二、走進孩子,捕捉孩子的不健康因素,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小學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世界沒有正確的認識,價值觀念模糊,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其容易走向心理“彎路”。我們要對孩子潛在的心理困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及時發現孩子的不健康因素,給予力所能及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每一個生命都是五顏六色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世界。只有我們深入瞭解學生,平等的和學生交流,傾注我們的真心真愛,和學生心理相容,纔能有機會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對症下藥,解除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礙。

有這樣一個農村的孩子:她原本有一個完整的家,但從她還不能記事起就生活在充滿戰爭的家庭裏,爸爸、媽媽因爲她不明白的原因三天兩頭打架,媽媽因不堪忍受現實的刺激,開始了無休止的“逃亡”生活,但最終還是以神經錯亂收場。而從此她的孩子便在缺乏母愛的打擊下長大。她變得孤僻、害怕、失落、封閉、自卑,當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談論自己的媽媽時,她總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心藏起來,從不插言一句,深怕有人問她家裏的事情,回到家總是不自覺地長吁短嘆,有時候還會躲在無人的角落裏哭泣。但作爲一名學生,她的成績確是名列前茅,她敏捷的接受力,刻苦的鑽研精神得到了任何一屆老師的稱讚和器重。但是,沒有人真正明白她內心的壓抑,爲了掩飾自己,她只顧悶頭學習,對學習的執着使得大家沒辦法打擾她,她成功地掩藏着自己,沒有人知道她的祕密。她最終上了大學,但是從小養成的孤僻和自卑卻始終困擾着她,使得她對交往有着由來已久的恐懼,影響了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個完全具備成爲優秀公民的孩子,就這樣生活在無法抹去的陰影中。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警醒。如果孩子的家庭因素無法改變,作爲老師如果能及時發覺孩子的異常心理,瞭解孩子的生存背景,並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敞開心扉,以正面的教育影響她走出黑暗邁向光明,她必將會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杜絕“私心”,平等對待學生,誠心尊重學生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較大影響。所以,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時候,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我們可以在心裏青睞成績好、聽話的學生,但是我們絕不能把這種偏愛用我們的行動展示在全班孩子面前,甚至因爲某某學生成績好、某某成績差、某某一貫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我們班有一個煩叫星星,總會鬧出一些事來。一天,他一臉委屈地走進辦公室說他捱打的事。看着孩子無辜的樣子,我沒再懷疑他是不是說謊,找來相關人員一問,果然這次是被“冤枉”了。不過處理事情的時候,我瞭解到一條重要信息:這個班裏的煩,還叫別的小朋友不要追着打架。上課鈴響了,我帶着這個“重大”的消息走進了班,把星星的“事蹟”,大大表揚了一番。說他是本週學校倡導“創建文明城市我先行”活動以來,第一個行動起來制止不文明行爲的人,我在昨天已經發現了他在改變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他也會做好事,同學們不要以爲他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不要以爲什麼事都是他的錯。”等我說完,一個孩子舉手了,本以爲是告狀的,一聽結果是:“星星昨天看見了一個廢瓶子,他撿起來放進垃圾桶了。”又有孩子舉手說:“星星看見別的小朋友打我,他叫別人不要打我。”“原來星星做了那麼多好事,不是你們說我還不知道呢!你們覺得星星好嗎?”孩子們齊聲高呼:“好!”“那小朋友們鼓掌表揚表揚他。”一陣熱烈的掌聲過後,我告訴孩子們:“以後小朋友們也要向星星學習,多做好事爲文明城市建設獻一份力量。後來,星星的事被學校知道了,還把他名字寫在了學校的表揚欄裏。漸漸的星星成了一個愛做好事的孩子,和大家也能和睦相處了。我不敢想象,如果那天,我不問青紅皁白,劈頭訓斥星星會是怎樣糟糕的結果。

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往,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向上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隨着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好心理輔導的準備,在掌握相關的心理教育知識,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之前,首先要淨化自己的心靈的。事實證明,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離開了真情、真愛,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無稽之談。作爲教師,我們要攜起手來,爲培養新一代“四有”公民,貢獻自己的智慧。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3

本學期學校心理健康節與工作,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爲指導,按照教育局本學期教育工作的要點的要求提出的,學校要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之一,進一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xxx教師節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積極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心育陣地作用,紮實地開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1、健全並執行好各項規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學副校長爲組長的,德育主任、教務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師爲組員的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開學前,學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開專項研究會議,制定學期工作目標,並將此納入學校行政工作計劃之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校領導經常給以具體的指導、協調、檢查和督促。學工委作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門,對班主任、家長、生活教師等進行了指導與培訓,並給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

2、心理健康領導小組成員,帶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計劃,並將計劃落實到實處,根據自己的工作任務,認真做好工作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分析,研究解決的對策。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通過培訓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做報告,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機制,舉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逐步形成在校長領導下,分管幹部負責,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爲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同時學校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方面,爲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用嚴謹和健全的制度規範我們的行爲。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工作職責》、《學生隱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輔導室工作

(1)安排好諮詢室的值班工作。學校安排專兼職教師在心理諮詢師值班,認真做好心理諮詢記錄

(2)加強了宣傳教育,引導好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鼓勵學生有問題時能輕鬆走進諮詢室。

(3)熱情接待好每一位來訪者,在保證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及時與有問題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傳工作

(5)開辦了專門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廣播欄目,對教師和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每週廣播一至二次)。

(6)開辦校園網站上的“心理健康”專欄。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的途徑

一是通過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識培訓講座,加強對教師進行心理知識輔導,引導老師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中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努力、快樂的工作,保護好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的思想波動;二是通過聘請專職心理教師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知識講座,讓心理健康知識深入學生當中,逐步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通過主題班會、學法指導月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潛能,端正學習的動機,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無助狀態,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增強自信,提高學習的效率。

重視課堂主渠道建設。重視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式的集體教育,上好品德與社會課、主題班會課。各班輔導員及各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育主陣地,積極配合學校進行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檔案的積累和整理工作及時做好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檔案,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檔案的整理工作,通過規範檔案的管理,爲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4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新時代人才是學校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也是學生今後全面發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礎。

一、隨着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

1、校園主環境建設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健康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儘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

2、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

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爲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

1、教師要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

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於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於學習;發現並表揚學生的優點,給予不同方式的讚許,鼓勵他們進取。

最後,引用美國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

在現在社會,身與心健康的人才能稱之爲一個健康的人,小學生也如此。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也逐漸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教育也必須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團體輔導和個別諮詢,這也是培養全面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體會談兩點: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原因分析物質生活逐漸豐裕,由於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造成部分家長過於寵愛孩子,對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忽略了對品質方面的基本要求,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學生比較自私,不知道回報父母和社會,在班級表現爲不團結其他同學,以及沒有榮譽感和責任感。

獨生子女缺少玩伴,佔有慾較強,在班級集體活動中表現出過於自私,缺少與他人合作意識,不懂得互相幫助。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好“學生”,他們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已經習慣被老師和其他人關注,以個人爲中心,往往更加孤立和孤僻。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家長過於關注分數,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甚至使用過分嚴厲的暴力手段,使孩子在長期的壓抑之下產生了逆反心理。在家裏表現乖巧聽話,到了學校就任性放縱。長期下去,就形成了性格表裏不一,行爲過激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學校教育的缺失和不健全,傳統的教育只注重了對學生的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其自身品德的培養。造成了學生進入社會以後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而做出許多過激的行爲,甚至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危害,這也與我們早期的學校教育的狹隘和片面有關,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

尊重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假設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不要輕易地去傷害他們,消除我們內心對“差生”的偏見,所謂的“差生”只是我們需要去格外關注的對象。他們渴望幫助和鼓勵,你對學生的尊重同時也能獲得學生對你的極大尊重。

心理教育要貫穿於教育的各個層面,心理教育應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在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應該時刻把握學生各個時期的心理活動,洞察其思想變化,貼近學生才能讓學生信任你,也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堅持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和活動課,在和學生共同學習和遊戲的過程中,抓住每一次機會和學生溝通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動態心理變化,讓其對你敞開心扉,說出心話。在心理教學活動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行爲和交際方面問題。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調節的一些方法,對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要學會客觀對待。比如遇到不順心時有時可以放聲大哭,或向父母和好朋友傾訴,如有委屈可以設法發泄出去,以減輕壓力。或把每日的悲喜哀樂寫進日記,向自己傾訴和排解。

教室是小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我們要力爭使教室寬敞明亮、要佈置的溫馨和淡雅,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可以在室內適當養殖各種花卉和植物,即淨化了空氣又愉悅了的身心。良好的環境可以帶給我們一個良好的情緒,教師和學生的情緒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師不可有“私心”,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和班級活動中對學生切不可感情用事,不可因某位學生學習成績優良而刻意偏袒,這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可愛之處。在日常教學和班級活動中,要多看到學生的優點,尤其是所謂的“後進生”,更需要鼓勵和激勵,教師的態度和人格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要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教師首先要有一顆誠實的心,你才能換來學生誠實的彙報,同時你也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找到學生心理難題的根源,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開展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是“理解”,成年人需要理解,孩子更需要理解。你只有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才能讓他們從心底真正接納你。從而使他們在真正需要關心、幫助時,能夠接受你善意的意見和建議,把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何能夠讓小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是我們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首要任務和責任,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小學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和廣泛性,要開展多種活動,要善於和學生溝通,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一個目的。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探求,開設出一條符合小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而不斷提升和完善。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6

一般來說,青少年在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常常表現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獨立行事。心理學家把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此類特別的心理變化統稱爲“十五歲現象”。近來,心理學家發現:“十五歲現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歲是高峯期。這段時期,他們的情緒層面大於理智層面,做事不問後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於中學的年齡特點,對事情有時有點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發展,對事情所作的反應跟當事人的意願或多數人的反應完全相反,別人反對的事他卻偏要贊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這種叛逆心理,中學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來說有三個方面:(1)具有強烈好奇心,對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學生躍躍欲試或挺而冒險;(2)企圖標新立異、尋找自我表現的青少年容易產生躁動;(3)遇到失戀、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異生活經歷者容易產生逆反心。

其次,在瞭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加強自我防護。(1)對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壞事,但不能貿然行事,要多想想爲什麼不能做,實在搞不懂,不妨請教一下老師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對事情有好奇心,想標新立異也不是壞事,同樣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長或老師交流溝通,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再作決定,以免產生不好的後果。(3)遇上特異生活經歷,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時,找一個最信賴的人去傾訴一番,或者在信賴的朋友面前哭訴發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暢許多。若礙於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傾訴,找一個空曠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7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逐漸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會的重視,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社會結構在發生着急劇的變化,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學業上的壓力,師生、同學之間的衝突和摩擦,以及父母過高的期望,學生心理承受力顯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常出現失常或過激的行爲,有的甚至走向極端。據我國學者對幾座大中城市的小學生的調查顯示,有13%的小學生有心理和行爲問題,且有上升的趨勢。這一現象表明,當前學校應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而在學校裏,教師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不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熟悉,而且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爲等情況熟悉,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是學生最佳的“心理醫生”。我們爲師者應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我嘗試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明從我接手以來,由於皮膚比較黑,我們都覺得他有點像“包公”,但他卻沒有遺傳“包公”的“正經”。下課總是到處亂跑、上課總是坐不好。好像凳子上佈滿了釘子,一坐定就痛。更可惡的是,他上課老搞小動作、走神、拿同桌的東西、有時甚至特意在課上冒出一兩句話引起鬨堂大笑,嚴重影響到同桌及周圍同學的正常聽課。下課還打架,不是打這個,就是罵那個,投訴他的同學可從來沒有停止過。但他也有閃光點:頭腦靈活、接受能力強,反應能力快,是一位聰明的小男孩。於是,老師的責任心促使我暗暗下了決心:讓他從野孩轉變成乖孩,這對他自己、對同學都大有好處!

二、調查研究,查明原因

經過家訪,與家長交流;再加上平時細心觀察他與同學的交往、與他本人談話中瞭解到:

1、家庭原因:無人管教

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會有一個問題家庭:

他在家是沒有管的,他爸很忙,整天不在家,媽呢?每晚都出去玩,不是看籃球賽就是打麻雀或做什麼其它的,所以他晚上常被寄養外婆家,當外婆家的人叫他做作業時,他就會騙他們說:“早就做完啦!”“今天很少作業,遲點做也不遲!”……但第二天還是一樣沒交作業。曾因爲作業問題,我和他的媽媽反映過情況,她媽卻說得很好聽:“有這樣的事嗎?不會吧?我每天問他,他都說作業做完了!”“我每天晚上都要他把作業交給我檢查的!”最讓我生氣的是,每當我與他的家長溝通時,她都顯示出很重視的樣子,還說:“只要他有什麼情況儘管跟我說,我一定會教育他的。”但結果第二天還是一樣!典型的“說一套做一套”家長: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

2、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據老師和同學們平時對小明的觀察個瞭解,小明同學的學習習慣比較差,愛動,愛講話,經常管不住自己,不僅是在數學課上,其他課上他也如此。他的這些行爲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3、老師原因:簡單處罰

小明由於調皮搗蛋,被投訴的次數可以說是十個手指頭都數不清。老師也自嘆黔驢技窮,便罰他站壁角:“好好站着,好好反省,放學再回家”。起初,還站得挺好,過沒多久,就開如自得其樂了。老師看見了呢,就立得筆直,做深刻反省;老師一轉臉,瞬間換了副面孔——一會兒跟同學擠眉弄眼;一會兒踮起腳來東張西望;一會兒哼哼唧唧。可見,這種簡單處罰對他已經毫無效果了。

三、對症下藥,實施措施

(一)、從家庭入手

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正如雞蛋與溫度。沒有適宜的溫度,雞蛋永遠也變不成小雞。

1、榜樣的原則。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則之一。俗話說:欲教子者先正其身。這是告誡做父母的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要忘記旁邊有個正在成長的以你爲榜樣的孩子。我與小明的家長約法三章: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改變他的不良習慣!。

2、教育一致性的原則。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諸方面教育共同影響的整體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會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我與小明的家長約法三章:出現了問題就儘量尋找方法去解決,而不是隻把責任推給老師,而自己作爲家長則無動於衷!

(二)從學校入手

自制力是兒童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人格特徵和心理素質。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動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今後的不斷髮展。針對小明自制力差的特點:我常找這個孩子單獨談話。在談話中,我肯定了他的優點,告訴他,他是個思維活躍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他,可就是在課堂上有時有點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能堅持改正這個小缺點的話,你一定會成爲一個優秀的孩子。老師期待着他的表現。孩子有點不敢相信、但又有點欣喜地答應了。而當課堂上他再開小差時,老師一個帶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湊到他耳邊低低講幾句話,他馬上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帶着靦腆的笑容,改正了。

對於小明的“投訴”,我知道,簡便罰站對於他來說已經失效了。真可謂“特殊人物”特殊“處理”!記得有一次:下課鈴剛響不久,報告的學生又來了,“老師,小黃和小羅又打架了,而且比上次更兇,小羅流鼻血啦。”聽了一學生的彙報後,我馬上來到現場。小黃抽泣着說:“是他先打我的,我就打他”。聽了這話,我強忍怒火,心平氣和地對肇事者豎起了大母指:“打得好!打架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方法,你們看小羅長得多結實呀!”圍觀的同學哈哈大笑,小羅也掩飾不了他調皮本性,做了個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的鬼臉。我接着把小黃拉到一邊,再進行批評教育:“你不要以爲自己就沒錯了,他是錯第一,你是錯第二,因此,你也要罰。不過現在給你機會,你馬上想辦法與小羅和好,等會兩人手拉手地來向我認錯,兩人就免罰了。”小黃馬上轉身向小羅走去,我也回來辦公室。大約15分鐘後,兩人真得手拉手,蹦蹦跳跳的來找我了,後來可想而知,肯定是皆大歡喜,我認爲寬容他們就是寬容自己吧?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容大度是一種長者風範、智者修養。當你怒氣沖天時,切記“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於學生之間的小問題、小糾紛,不是要不要管的問題,而是怎樣管的問題。教育無小事,事事關乎着一名學生的情感。當我們用心去教育自己的學生,得到的卻是一代人思想的進步和昇華。面對學生犯錯時,如果能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孩子犯的過錯,無聲勝有聲,讓學生自我糾錯、排除孩子之間的糾紛。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四、個案的教育效果

通過家長、同學、老師的努力,俊俊的自我控制有了明顯增強,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了,學習節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作業書寫認真,特別是抗干擾能力,已初步形成,學習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五、個案教育引發的思考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我們老師要便扮演好“心理醫生”的角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顆陽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熱灑向每一個孩子,可造就一個生機盎然、綠意蓬勃的美麗世界,讓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8

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我覺得最基礎的應着眼於兩個方面,即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是物質基礎,心理素質是精神基礎。“人”的一撇就是身體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沒有後者,趴下;只有後者沒有前者,臥着;身心健康兼備,才能相互支撐,站立起來。而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也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於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在中小學中,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係問題相當突出,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於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爲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還危害到了家庭、危害到了社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們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爲重要。我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體會。

一、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心理

一個沒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夠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對一個人成就事業十分必要。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理呢?

1、名人爲榜樣認識自我培養自信。

衆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學時卻是一個“笨小孩”。有一次老師叫每個學生做一個小板凳,當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時,同學們都大聲嘲笑起來。他告訴大家,這個不象樣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個,前幾個比這個還要差。很顯然,小愛因斯坦有一種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實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這樣一種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學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終取得豐碩成果。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

2、在鍛鍊中挑戰自我培養自信。

學生鍛鍊的方式很多,我平時主要採用以下幾種:一是讓學生自己組織班隊活動。從班隊活動的內容、節目主持人的確定、主持詞的創作、活動安排到總結各個環節,老師均不參與,讓學生自己做主。這樣,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二是實行輪流班委制,讓每個學生都有當“管理者”的機會。傳統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數同學認爲自己當不上班幹部,也幹不好班幹部,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實行輪流班委制,使每個學生都可當上班幹部,參加管理班級事務。實踐證明,只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舞臺,他們都可以成爲出色的班幹部。三是交給學生辦的事,老師最好不要插手。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打掃衛生時,有的老師往往幫學生甚至替學生掃地、抹桌、擦窗;辦黑板報時,有的老師往往幫着學生設計、排版、畫刊頭、寫美術字等,這種擔心小學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親的做法,恰恰丟失了許多讓學生鍛鍊的機會。我在工作中力戒這種做法,結果是,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關的板報資料,有的畫畫,有的寫字,同學們興致勃勃,板報很快就辦好了。實踐證明,只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會越做越好,學生在鍛鍊中不斷增強了自信心理。

3、在集體生活中感受自我培養自信。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我是集體中的一員,那麼他們就會自覺地愛護這個集體,時時刻刻想着爲這個班集體爭光。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每當班上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獲得一點榮譽,我都會讓學生知道,這個榮譽來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個學生的心血和汗水。還要開展經常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從小就熱愛自己的祖國,給學生講清楚,我們班是祖國的一個小小的分子,愛國就得愛我們班集體。平時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強化集體榮譽感意識。原來,教室和清潔區的打掃,非得老師督促不可,有的學生甚至逃避勞動任務。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學生經常帶零食到學校,而且隨手就丟。自從我讓他們當了學校和班上的衛生協管員後,上進心越來越強,他們那些不良習慣都沒有了。受他們的影響,學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分子,要自覺維護集體,都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現在,老師不在場,同學們也能認真打掃,班上的衛生工作經常受到學校的表揚。同學們不僅自已不隨手亂丟亂扔,注意周圍的環境,還監督別人,以防破壞周圍環境。

二、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1、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有的學校嘗試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活動,全校師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閱讀經典名著,寫讀書筆記,製作精美書籤,辦讀書海報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有的學校校園裏設置有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等,這些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現在多數校園裏繁花點點,綠草茵茵,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2、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爲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爲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爲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爲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裏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踩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爲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可以開展“丟下的是垃圾,揀起的是品質”活動,並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環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壇內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這有利於學生不忍心破壞,改變過去的壞毛病。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爲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幾個問題:

1、注意挖掘學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

不管什麼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曾擔任過五年級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學生全部來自城鄉結合帶和農村,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不強。爲了加強組織紀律性,我在教《我的戰友邱少雲》時,啓發學生聯繫自己平時在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實際情況談體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紀的重要。從那以後許多學生都能自覺遵守紀律,並能大膽地制止違紀的行爲。

2、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告訴我們:“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而良好的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係爲基礎和前提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放下架子,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接受你,教師纔有資格做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誘導者。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功夫,而應着重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並加以輔導。

3、注意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

學生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生發展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學科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儘可能使每個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趣味性活動之中,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徵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項明確的心理輔導目標。學生通過這些饒有興趣的心理輔導活動,逐步領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9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心理健康遊戲。遊戲可好玩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遊戲是同舟共濟,剛上去的時候很簡單,但是,到最後只剩下一塊泡沫拼板了。我們互相抱在一起,不讓對方倒下。終於結束了,我問阿姨:“我們贏了嗎?”阿姨說:“你們贏了。”我們立刻歡呼起來。我還用票卷換了一盒飛行棋。

現在有許多的事情影響着我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最近接連發生的校園的慘案、如今的升學壓力……無時不在影響着我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就讓我們來討論討論小學生的學習壓力。

我認爲應該不要分什麼名校,如果說哪個孩子上的是名校,就認爲他很好,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而恰恰相反的,如果哪個孩子沒上名校,就認爲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這是肯定的嗎?我們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分子不就是人們心目中從小長大的小天才嗎?而沒擁有知識淵博的人,不也照樣成爲英雄嗎?因爲有了什麼名校,父母都希望我們將來有出息,也不管我們願不願、適不適合,給我們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我們小學生的週六、週日已經成了正常的上課時間,讓我們沒有了屬於自己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雙休日也成爲了我們小學生痛苦的兩天。好希望不再有什麼培訓班,還給我們自己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我們沒有了壓力,學得輕鬆,成績一定更優秀。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藥。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爲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爲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儘快恢復健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0

來到新曉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爲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爲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間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助。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小學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面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爲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特別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1、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通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通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爲自己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爲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己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那麼具體自己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自己也在不斷的查找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希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爲朋友,爲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爲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爲,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柯賴齊亞和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1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能夠參加20xx年xx月份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覺得非常的榮幸。自己先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不是很瞭解,通過這二十多天的學習和交流,在聽了幾位名師們獨到的見解和講座,受益匪淺,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對自己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找到了一些解決策略。尤其是聽了李明軍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分析之後,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對於問題頻出的小學生來說,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淺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處在兒童時期向青少年時期的轉折,像我校中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工,父母離異,家庭貧困,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而且是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感受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爲方式,能平衡過去,最終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作爲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到:

(1)在教學中,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一個和平,積極,溫暖的學習環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現。

(2)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則。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強與自信,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到學會,讓學生今後用得上,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

(3)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輔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

學習態度。學好文化知識,長大了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二、作爲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是否健康,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通過這次培訓,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知道了要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嚴格要求自己,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成爲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也瞭解了一些解決策略。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教師的感召下,表現出興趣,體驗到愉悅,充分的展現自我,並表現出對教師的愛戴和尊敬。教師也從而實現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2)樂於爲工作奉獻,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與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要善於調節自身對工作的倦怠。在面對學生時要關愛學生,真誠自然,多聽少說,不要無故打斷學生的話,,站在學生立場,捨身處地瞭解學生。在面對同事時,要給予別人真誠的讚美,重視互動關係,彈性處理問題,控制與疏導情緒。

(4)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爲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鬥。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實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與思考,只能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學生了解自我,欣賞自我,在自我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2

我們的宗旨是爲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間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助。

本學期x月xx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小學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面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爲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特別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

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

1、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通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通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爲自己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爲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

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己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那麼具體自己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自己也在不斷的查找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希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爲朋友,爲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爲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爲,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3

1、 讓學生樂觀的面對生活

教育學生用積極的態度、積極的心理去面對身邊的一切事情。積極樂觀的心理像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樣會將各種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邊,事情因此就有了改變的可能。

現在學生中單親家庭的比較多,有時候一個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都來自單親,極個別的學生對親人有種排斥、牴觸情緒,當讓不會相信身邊的任何人,給班級管理增加難度。20xx年我班轉來個女生,進校的穿着很社會化,進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學接觸,經常犯一些很小的紀律問題,我觀察,她的每次錯誤都做給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親叫來交換意見,也許是礙於面子,還是不想給學生增加思想負擔,家長根本沒給我談到他們家庭。在一次運動會上,我跟學生閒聊時我才知道她是單親家庭,她不能面對這個事實,他認爲父母不愛她。我就給她講,父母肯定是愛你的,至於他們爲什麼離婚,那畢竟是上一輩的事,你沒有必要去改變這個事實,但你要想想你今後的生活,要高高興興的、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樂觀的面對生活,換一種眼光看待這件事,也許對你及父母都會

有好處。並鼓勵她多給同學接觸,我並安排幾個同學幫助她,在那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成績有較大的改觀,紀律觀念也加強了。

其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這樣,樂觀的心理總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而悲觀的心理則會使一切變得灰暗。不僅如此,這對他們以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

2、 最好的幫助是給學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正如樂觀的心理一樣。它是早晨露珠中閃亮的光澤,它是雨後樹葉上動人的綠色,它是生命中沒有塵埃的寶石,是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

(1)營造氛圍,樹立自信心

爲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超越自我。學生往往由於自己表現的機會少,而產生膽小的心理,認爲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現自己,針對這種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表現自我,發現自我,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大膽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組織朗讀比賽、書法比賽、知識競賽等。學生一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便會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 讓學生學會善於競爭,增強自信心。

在班級管理中,引進競爭機制,幹部輪換,每個願意爲班集體服務的學生都可以上臺發表自己的“執政綱領”,競爭上崗,最後“優者上崗”。通過這種形式上崗的學生有正確的競爭態度,充分相信自己,幹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自信心很強。

(3)教會方法,培養自信心

學會正確評價自我,“我能行”與“我不行”,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而“我不行”正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爲他們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導學生克服“我不行”的錯誤評價,正確認識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可以首先讓學生清楚地瞭解自我否定的內容;其次,讓學生認真思考爲什麼要自我否定;最後讓學生採取積極行動,變自我否定爲自我肯定,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任重道遠,困難重重,我相信:只要我們愛這項工作,傾注我們對於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情,雖然我們不一定輝煌,但是我們一定會進步,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中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4

隨着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範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髮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爲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爲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緻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遊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蹟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鬥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爲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啓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穫和快樂。

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絡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髮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髮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5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小學生正處於身體快速發育時期,要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美好狀態或安全安寧。我們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正處在發育黃金期的小學生。他們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種種矛盾、困惑和鬥爭,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調節,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偏差和問題。

以下的這份調查數據表明了我們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交際、情緒的基本情況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鎖。

㈠學習習慣、興趣方面、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爲現狀

統計表明,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動機扭曲,因此相當部分學習積極性不高。體現在課堂回答問題上,高段60%會主動回答,積極思考,但相當部分的同學處於被動狀態,中段有76%會主動回答,積極性相對要高。對於老師佈置作業能認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學生的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有顯著差異,高段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應引起重視。

㈡不良情緒

調查發現,學生在校情緒不良,特別是高段,感到有點煩和不愉快的高達41%,低年級也有10%的學生每天上學心情煩悶,不愉快。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們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來進行愉快地學習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鎖

根據統計,30%-40%的學生與同齡人在一起未感到快樂,其中12%的學生感到不合羣、孤獨,甚至有2%的中段學生感到自卑,顯示出有少數小學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障礙,是不利於小學生健康的形成,應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二、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學生心理現狀令人擔憂,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有一定的差異,進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有其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這些狀況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長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分爲四種:專斷型、放任型、權威型、民主型。這四種教養方式對學生個性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具有不同作用。專斷型的方式常使子女產生不良情緒,並且具有畏縮,不信任人的個性缺陷;放任型教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沒有樂趣、悲觀失望、低觸,個性不成熟,達不到同齡人的正常發展水平;權威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獲得足夠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並心滿意足,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使子女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個性意識、善於與人交往和取悅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是造成現代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由於現代經濟發展很快,知識更新更是日新月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歷史淘汰,被社會遺棄,所以拼命給予施加壓力,使得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過重的負擔,以致心理健康出現危機。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這種危機到達一定程度便會爆發出來,會出現如逃學、自殺、自閉症等等。

⒊父母關係

在衆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間的不和諧關係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首先他的需要就無法滿足,如果伴隨父母的大吵大鬧,會讓小孩子長期處於恐懼中,同時他們還會受到同學的攻擊、欺負,使其心中創傷比較大。

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還會導致他們對生活、學習失去興趣,常會有不良情緒出現,也容易出現牴觸心理。有時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嚴重的會離家出走。

⒋父母的榜樣作用

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家長自身的不良行爲舉止、思想品質對孩子具有嚴重危害。小孩子的一個特點就是愛模仿,由於小孩子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而且小孩子對父母是信任的,也便會接受父母的行爲舉止,思維方式,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壞習慣,也就更容易在長大後走上不良的道路。

㈡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因素

⒈教師的素質

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或學校管理不當,也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有些老師缺乏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在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已造成成績不良的情況下,教師不去給予關愛、體貼,反而拿話諷刺、挖苦學生,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恐懼、厭煩。

⒉學校環境

學校的環境一個是指學校的衛生情況,學校所處的位置以及學校的設施條件,這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雖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視,更重要的環境乃是班級裏的心理環境,一個沒有相互理解,同學都是自私自利,沒有友好、愉快、和諧、尊重、信任的心理環境是不會有好的健康的同學的。

㈢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

⒈社會環境

這裏的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的習慣行爲準則。對小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有形無形的信息傳播,有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如報刊、電視、廣告等。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影響力很大。

⒉社會風氣

對於小學生而言,社會風氣對他們的影響會比較大。由於小學生自身的心智還沒成熟、判斷能力比較差,對於好壞的選擇比較弱,所以要社會工作有一個好風氣,以避免學生有學壞的機會。當然好的社會風氣對小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三、基於現狀,學校、家庭採取的對策

基於現狀,學校應做的是:

⒈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採用各種措施和方法,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良好心理健康素質。接下來就是我們怎麼去落實的問題。首先得有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就是讓每個學生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學業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

要辦好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比較關鍵的條件,一是學校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重度,還有一個就是教師的業務水平。作爲輔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老師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這些心理輔導老師,其餘的任課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與學生接觸比較多的其實是他們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這樣也就遷移涉到一個問題,就是要求學校裏的每個教師都應有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師的示範作用要做好纔不致學生學環。有這麼一個好環境,也能促進學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長。

基於現狀,家庭應做的是:

⒈加強家長的自身修養

家長自身的素質,本是就是一種教育因素。對子女影響極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中國有句俗話說:“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這是說,家長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兒子陷入大的罪惡。因此,有人說:“課子課孫先課已”“打鐵先得自身硬。”這都是告誡做父母的要特別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素質。

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點: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②要有分析問題的能力。③要有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⒉增強的義務感

有的家長說,我們工作忙,任務重,沒有時間教育子女;但是,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教育子女的機會總是有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教育子女的強烈的義務感和責任心。

有的家長,子女能不能成才,隨他們的便。年老退休我們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們,學成什麼樣算什麼樣,只要不把犯法就行。這種思想要不得,我們必須明白,這種義務不是以獲得某種利益爲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犧牲自己的利益爲前提。不管將來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處,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須無條件地擔負起培養教育子女的義務。

有的做父母的,夫妻關係不好,鬧離婚,不顧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這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總之,我們必須清楚,家庭對孩子影響極大,對於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極大,甚至可以說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