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八年級課件 > 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及課件

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及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一、整體把握

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及課件

1.魯迅先生對阿長是很懷念、感激的。

魯迅先生很懷念兒時的保姆阿長,他深情地祈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魯迅寫這篇回憶性散文時,46歲了,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魯迅還紀念着她,可見阿長是怎樣值得懷念,魯迅對阿長懷有多麼深厚的感情。

2.把握這篇課文,要區分作者兒時的感受和現時的眼光。

回憶中,阿長許多行爲叫“我”討厭,只是聽阿長講長毛,纔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知道了是阿長謀害了隱鼠後,又憎惡她;大出意料,阿長給他買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於是對她又發生了新的敬意。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但是後一層意味是含蓄的,要透過文字表面去理解。

3.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爲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魯迅回憶起來,對她充滿同情。

4.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爲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鑽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