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八年級課件 >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精選10篇)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課件,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我們應該怎麼寫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精選10篇)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1

一、指導思想

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是初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九年級的畢業和升學。八(2)班人數爲50人,七年級下期學生期末考試高分人數9人,及格人數27人,低分6人。八(2)班後進面較大,很多同學基礎差,有少數學生不上進,思維閒散,和兄弟班級差距大。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艱鉅努力,要加強落實,培優輔差,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三、主要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工作。

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挖掘整合教材,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

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小論文,寫複習提綱,使知識來源於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

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5、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

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開展分層教學

佈置作業設置A、B、C三類,分層佈置,分別適合於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照顧好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紮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學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基礎上,通過用計算器計算來探索與發現算式背後的規律。教材例題3,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前面三題,然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蘊含的規律,再根據規律直接填出後面四道算式的得數。本節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得數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數學規律。教學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較算式的特點,從而發現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42頁例3和“練一練”,完成第43頁練習七第5-8題。(第四單元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計算的規律,能根據發現的規律寫出同類算式或同類算式的得數,能用計算器驗證一些算式計算得數的規律。

2.使學生經歷用計算器計算、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計算規律的活動,體會數學規律的發現過程,積累探索規律的經驗,培養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提升歸納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發現一些特算式計算規律的觀察中,感受數學的奇妙,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

用計算器計算、探索一些計算的規律。

教學難點:

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和蘊含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計算器,學會了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出示題目: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指名學生回答,並說說計算時的注意點。

【設計意圖】通過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的計算,爲課堂中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作準備。

2. 遊戲激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我們用計算器玩“猜數字”遊戲。

從“1—9”這9個數字中選一個你喜歡的數字記在心裏,不能說出。接着,在你的計算器上連續輸入9次,然後用它除以“12345679”,把得數告訴老師,老師就能知道你最喜歡的數字是幾。同學們,相信嗎?請你試一試。

【設計意圖】利用遊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同時,也爲新知設疑,爲本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3.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用計算器來尋找算式中的蘊含的規律,探索其中的奧祕。(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探究規律

1.教學例3。

出示第42頁例3。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學生讀題,並要求用計算器獨立計算。

交流彙報得數,教師板書。

26640÷111=(240)

26640÷222=(120)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實例體會求商的近似數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數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時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取商的近似數,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求商的近似數與積的近似數的異同。

教學工具

ppt、題卡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1.按照要求寫出表中小數的近似數。(PPT課件出示題目。)

2.求出下面各題中積的近似值。(PPT課件出示題目。)

(1)得數保留一位小數:2.83×0.9;

(2)得數保留兩位小數:1.07×0.56。

3.揭示課題:我們已經會求小數乘法中積的近似數了。在小數除法中,常常會出現除不盡的情況,或者雖然除得盡,但是商的小數位數比較多,實際應用中並不需要這麼多位的小數,這時就可以根據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商的近似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

2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學教材第32頁例6。

爸爸給王鵬買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個,這筒羽毛球19.4元,每個大約多少錢?

19.4÷12 ≈ 1.62(元)

答:每個大約1.62元。

(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計算,並指名板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情況,給予適當指導。)

(2)當學生除到商爲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還除不盡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在計算價錢時,通常只精確到“分”,這裏的計量單位是“元”,那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①學生回答後,修改自己的計算過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訂正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兩位小數時,要除到第三位小數,再將第三位小數“四捨五入”。

(3)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精確到“角”,又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訂正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一位小數時,要除到第二位小數,再將第二位小數“四捨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4)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①通過上面的兩次計算,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數?

②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後一位“四捨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5)介紹求商的近似數的簡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數時,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後,可以不用再繼續除,只要把餘數同除數作比較。

①如果餘數小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小於5,直接捨去;(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角”的計算過程。)

②如果餘數等於或大於除數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等於或大於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分”的計算過程。)

2.對比求商的近似數與求積的近似數的異同。

(1)對比求“1.07×0.56”的積的近似數與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數,想一想,它們在求法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數與求積的近似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3)引導學生交流、概括。(PPT課件演示。)

①相同點:都是按“四捨五入”法取近似數。

②不同點:求商的近似數時,只要計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積的近似數時,則要計算出整個積後再取近似數。

3鞏固應用,內化方法

1.計算下面各題。

保留一位小數:4.8÷2.3≈ 2.1

保留兩位小數:1.55÷3.9≈ 0.40

保留整數:14.6÷3.4≈ 4

①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②集體訂正,着重讓學生明確每一小題除到第幾位小數,然後怎麼取近似數。

2、選擇。

(1)37.3÷2.7的商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C )。

A、13.82 B、13.80 C、13.81

(2)23.5÷0.91的商( B )23.5。

A、小於B、大於C、等於

3、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3題。

①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②組織學生交流、比較取近似值的各種方法,看哪種方法既快捷又簡便。明確從全局出發只列一個豎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數,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數,然後再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地進行保留,這樣既簡便又不易出錯。

4、判斷對錯。(對的在括號裏打“√”,錯的在括號裏打“×”。)

(1)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後一位“四捨五入”。( √ )

(2)求商的近似數時,精確到百分位,就必須除到萬分位。( × )

(3)求商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一樣,必須先求出準確數。( ×)

5、一支鋪路隊正在鋪一段公路。上午工作3.5小時,鋪了164.9 m;下午工作4.5小時,鋪了206.7 m。是上午鋪路的速度快,還是下午鋪路的速度快?

①引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說一說要想知道“是上午鋪路的速度快,還是下午鋪的速度快”,該怎麼辦?(要分別計算出上午和下午鋪路的速度,並比較大小。)

②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瞭解學生保留不同小數位數的取值情況。

③組織學生交流各種不同保留小數位數的情況,體會只要能比較出速度的快慢,保留的小數位數越少越簡單,明確取近似值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精確度,靈活選擇保留的位數。

上午鋪路速度:164.9÷3.5≈47.1(m)

下午鋪路速度:206.7÷4.5≈45.9(m)

47.1>45.9

答:上午鋪路的速度快。

6、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4題。

(1)蜘蛛的爬行速度大約是蝸牛的幾倍?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①引導學生審題,並讓學生明白當題目中沒有明確保留小數位數的要求時,一般要保留兩位小數。

②引導學生自覺、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將“1.9÷0.045”轉化爲“3.8÷0.09”),並完成第(1)問。

③完成第(2)問: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

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用四捨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一般要除到被保留位數的下一位;也可以除到被保留的位數後,看餘數與除數的關係(餘數超過或等於除數的一半時,可直接向前一位進一,取商的近似值;如果餘數不到除數的一半,則直接保留。)取商的近似值。

板書

商的近似數

爸爸爲小明買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個多少元?

19.4÷12=1.6166666666667……(元)

1.看——需要保留幾位小數或整數。保留兩位小數: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數的下一位。保留一位小數:1.6

3.取——用“四捨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19.4÷12≈1.6(元)

答:每個約1.6元?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掌握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能正確地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理解將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學習難點掌握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6分鐘)

1.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

1/7 3/2 4/9 12/47

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把假分數取出來,讓學生觀察。

2.觀察以上假分數,根據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這一特徵,假分數可以分爲幾類?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板書課題:真分數和假分數(2))。

二、探究新知。15分鐘)

教學例3。

1.把3/3 8/4化成整數。

(1)課件出示例3(1)的圓形圖,提問:分別用分數怎樣表示?

(2)討論:如何把3/3、8/4化成整數?

2.把7/3 、6/5化成帶分數。

(1)提問:7/3 、6/5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這種情況怎樣轉化?

(2)交流討論方法。

(3)學生在練習本上試着把化成帶分數。

3.小結: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學案

1.根據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進行分類,彙報交流。

2.交流假分數的分類情況。

3.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1.(1)看課件,回答用3/3 、8/4表示。

(2)同桌討論後交流:

①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3/3 =3÷3=1,

②根據分數的意義是1,可以想3/3裏面有3個1/3 。

2.(1)思考老師的提問。

(2)討論後交流:

① 7/3是6/3和1/3合成的數,等於2 1/3 。

②也可以用7÷3=2……1,商2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餘數1是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3)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3.師生共同小結。

三、鞏固練習。14分鐘

1.完成教材第54頁“做一做”第2題。

2.完成教材第55頁第4,第56頁第6題。

四、課堂總結。(5分鐘)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學習了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學以致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2.佈置課後學習內容。

課後小結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教學主要採用方法算理,概念結合,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既可以由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導出,又可以根據分數的意義來解釋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結果,結合直觀圖解釋。教學時,先讓學生探索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樣性,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優化各自的想法,教師做“畫龍點睛”式的引導。

課後習題

1.寫出下面的帶分數。

八又七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寫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1.讀出下面的帶分數。

3 1/8讀作:_____________

70 3/57讀作:_____________

2 4/79讀作:_____________

2.寫出下面的帶分數。

八又七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十五又六分之一

寫作:_____________

二十三又四分之三

寫作:_____________

答案:8 15 23

3.填一填。

(1)23÷9= ( )/( )

(2)6= 12/( ) =( )/3 = ( )/5 = 24/( )

(3)3 1/2讀作( ),它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4.做同一種零件,張師傅2小時做17個,李師傅3小時做20個,誰做得快些?(化成帶分數再比較)

答:張師傅做得快。

板書

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當分子是分母的倍數時,

能化成整數,商就是這個整數;

當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時,能化成帶分數,

商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餘數是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①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經歷從圖中分析變量之間關係的過程,理解函數圖象的意義。會對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用兩變量之間關係的圖象進行描述表達,初步認識函數與圖象的對應關係。

②學會觀察圖象、識別圖象及理解圖象所表示的含義。瞭解圖象的意義及其與實際軌道之間的關係和區別。

③滲透數形結合思想,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把實際問題轉化爲函數圖象,再根據圖象來研究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三角尺、CAI課件。

教學設計

提出問題

下圖是自動測溫儀記錄的圖象,它反映了北京春季某天氣溫T如何隨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你從下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注:挖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與函數圖象有關的背景,讓學生在觀察背景中認識、理解函數的圖象。

“做一做”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爲的是進一步理解函數圖象的意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解決問題

下面的圖象反映的過程是:小明從家裏出發去菜地澆水,又去玉米地鋤草,然後回家。其中x表示時間,y表示小明離他家的距離。

根據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菜地離小明家多遠?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時間?

2、小明給菜地澆水用了多少時間?

3、菜地離玉米地多遠?小明從菜地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時間?

4、小明給玉米地鋤草用了多少時間?

5、玉米地離小明家多遠?小明從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注:以課本例題中的實際生活問題爲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師生共同參與合作,完成幾個問題的探討。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成爲問題解決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

總結歸納

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歸納:

(1)函數圖象會使函數關係更爲清晰,怎樣畫出函數的圖象呢?

(2)如何根據函數圖象中獲得的信息來研究實際問題?

注:進一步加深對函教圖象的理解。

佈置作業

1、必做題:教科書P、109 習題11、1第5題。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並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工具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什麼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麼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並說出長方體的特徵。指出正方體的棱長,並說出正方體的特徵。

【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複習長方形的特徵。請同學們沿着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然後師生共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讓學生分別沿着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觀察後,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麼?(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後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後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爲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麼?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課後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並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課後習題

1、填空。

(1)一個正方體棱長5釐米,它的棱長和是( ),表面積是( ),體積是( )。

(2)一個長方體木箱的長是6分米,寬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長和是( ),佔地面積是( ),表面積是( ),體積是( )。

(3)一個長方體方鋼,橫截面積是12平方釐米,長2分米,體積是( )立方厘米。

(4)一個長方體水箱,從裏面量,底面積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這個水箱能裝水( )升。

(5)一塊正方體的鋼錠,棱長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鋼重7.8千克,這塊鋼錠重( )千克。

(6)正方體的棱長擴大3倍,棱長和擴大( )倍,表面積擴大( )倍,體積擴大( )倍。

(7)用棱長5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這樣的小正方體( )塊。

(8)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2米,體積比原來增加( )立方米。

2、判斷。(正確的在括號內打“√”,錯的在括號內打“×”)

(1)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2)棱長6釐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等。( )

(3)a?表示a×3 。( )

(4)一個長方體(不含正方體),最多有兩個面面積相等。( )

(5)一個長方體(不含正方體),最少有兩個面面積相等。

板書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7

一、教材簡析:

“用數學”綜合練習的編排,一般都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圖理解題意,進行計算,或結合情境圖提出問題,再進行計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會解決簡單的減法應用題。

2、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解決減法的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會解決簡單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提數學問題的能力。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啓發引導、合作交流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簡單的應用題。誰願意來說說解答應用題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說。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引導學生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二)鞏固練習

1、課本21頁第1題。

師:你在圖中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你能把圖中的兔子分一分嗎?你打算從哪個方面來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左右和顏色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師:要求右邊有幾隻兔子,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怎樣列式?

師:要求白兔有幾隻,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怎樣列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數學信息,以此來解決問題。)

生獨立完成。

2、課本21頁第2題。

師:觀察圖片,你能自己編出一道應用題嗎?試一試?

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情境編題,增強學生收集數學信息和提問題的能力。)

指出:左邊的女孩要寫15個大字,還要寫6個,已經寫了幾個?

右邊的女孩要寫15個大字,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

師:怎樣列式?

請生獨立完成。

3、課本第22頁第4題。

師請全班讀題,尋找數學信息和問題。

請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兩題的練習,學生已經對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時讓學生來解決這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運用數學的能力。)

4、課本第22頁第7題。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根據圖片編一道應用題並解決嗎?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設計意圖:這題是一道開放性的練習,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完成此題。

(三)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大家對解決問題應該更有信心了,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你覺得解決問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生說。

(設計意圖:通過全課小結,讓學生有反思的意思,對自己這節課的收穫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數。)

七、板書設計:

用 數 學 練 習

條 件

問 題

算 式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2.能瞭解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3.通過數學學習活動過程,訓練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條理性。

教學重難點

最大公因數的求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爲新知打好鋪墊

1、師: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有關因數的知識,你能舉例說一下什麼叫做一個數的因數嗎?(學生舉例。)誰還能像剛纔那位同學舉例說一下?

2、理解了什麼是一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8的因數有哪些嗎?(找同學回答)師:這位同學找全了嗎?這位同學做到了既不重複也不遺漏。你能介紹一下你找因數的方法嗎?表揚:講的太清楚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或:思考一下,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才能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

哪位同學能用這樣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數呢?

師:看來大家對因數的知識掌握的非常的牢固,今天要學的新知識就和因數有着密切的聯繫。

(二)、創設情境,引導動手操作

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下面,我們就來通過做一個小遊戲來學習新知識。

1、教師出示7張數字卡片。(1、2、3、4、6、8、12)

(1)請7位同學上臺任選一張卡片。記清你卡片上的數字,把你的數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數的請站在左邊,是12的因數的請站在右邊。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有幾位同學是兩面派?(有)是哪幾位同學?

這三位同學請站到中間來,老師採訪一下,你們爲什麼是兩面派呀?

(3)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有幾位同學是兩面派?(有)是哪幾位同學?

這三位同學請站到中間來,老師採訪一下,你們爲什麼是兩面派呀?

(4))師問:你們發現了嗎?

(5)師:1、2、4既是4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用句簡單的話說: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數,8和12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數,我們就把4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8)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最大公因數》。

(9)板書課題:最大公因數。

(10)除了用上面這種方法表示公因數

我們還可以用前面學過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小組合作: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

現在,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那你能試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嗎?

合作要求:(四人一組)

(1)討論用什麼方法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在答題紙上寫出你們組是怎樣找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

2、彙報交流反饋。

方法一:現分別寫出18和27的因數,再圈出公有的因數,從中找出最大公因數數。同學們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數: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數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數,最後看哪個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數:1,3,9,27;再看看27的因數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數,最後看哪個最大。)

方法三:先寫出18的因數:1 , 2 , 3 , 6 , 9 , 18 。從大到小依次看18的因數是不是27的因數,9是27的因數,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

4、這些方法都屬於列舉法,在解決問題時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5、觀察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你有什麼發現?(兩個數的公因數也是它們最大公因數的因數。)

(四)、拓展延伸。

剛纔,同學們表現得都特別的好,接下來是不是會表現的更出色呢?

老師相信,接下來你們會用自己出色的表現,證明優秀的自己!

1、求出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數,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對學生的發現概括總結,並課件出示發現: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因數,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是較小數

2、求出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數,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發現:如果兩個數只有公因數1,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3、教師總結: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數共有3種情況。

(3種:成倍數關係的;公因數只有1的;一般情況。)

兩個數成倍數關係和公因數只有1時可以直接判斷出最大公因數。一般情況的採用列舉法求出最大公因數。)

(五)、鞏固提高。

剛纔大家不僅展現了自己的數學才能,還突顯了自己的探索能力,那麼,我相信老師帶來的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更不在話下了。

1.填空。

(1) 10和15的公因數有_____________。

(2) 14和49的公因數有_____________。

2.選出正確答案的編號填在橫線上。

(1) 9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______。

A. 1 B. 3 C. 4 D. 9

(2) 16和48的最大公因數是______。

A. 4 B. 6 C. 8 D. 16

(3)甲數是乙數的倍數,甲、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______。

A. 1 B.甲數C.乙數D.甲、乙兩數的積

3、寫出下列各分數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五、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能說說你們的收穫嗎?

同學們的收穫真多,除了用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老師這裏還有兩種更簡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數,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種是: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課件演示。

另一種是:短除法

這兩種方法我們只是瞭解一下,在這裏就不具體研究了,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後,可以自學教材61頁的這部分知識。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冪的乘方的運算性質,理解其推導過程。

2、會利用冪的乘方運算性質進行計算。

3、會逆用法則

【教學重點】:

瞭解冪的乘方的運算性質,會進行冪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

冪的乘方與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區別。

【教學過程】:

一、回顧

1、口述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2、說出(am)表示的乘方的意義

二、計算觀察,探索規律

1、做一做:根據乘方的意義及同底數冪的乘法填空:

(1)(23)2=___________(根據冪的意義)=_________(根據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2)(a4)3=___________(根據冪的意義)=_________(根據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

(4)(am)5=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類比上面的式子嘗試寫出:(am)n=a()

提出問題:

(1)同學們通過上述這幾道題的計算?觀察一下,這幾道題目有什麼共同特點?

(2)請同學們看一看自己的計算結果,想一想,這些結果有什麼規律?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交流,讓學生通過討論、爭議、探求出規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做一做”以及探索規律,充分應用乘方的意義和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導出規律:

概括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提出,再依據“做一做”所導出的規律,利用乘方的意義和冪的乘法法則,讓學生自己主動構建,獲得新的知識: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三、舉例應用:

例1、計算

① ② ③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小組講練,說明每一步的理由。

例2、計算:

①—(a2)7 ②[—(a2)]3 ③(—6)23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討論,組間互相點評(設計意圖:加深難度,提高應用能力)

四、隨堂練習,鞏固新知

闖關遊戲:

1、小試牛刀 下列各式對嗎?請說出你的觀點和理由:

(1)(a4)3=a7(2)a4 a3=a12

(3)(a2)3+(a3)2=(a6)2(4)—(a3)4=a12

2、乘勝追擊

⑴(a2)3(2)x4 x4(3)-(y7)2

(4)[(x+y)3]4(5)[(a+1)3]n

3、一舉奪魁

思路點撥:準確應用冪的運算法則中的冪的乘法與冪的乘方,並注意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靈活運用公式。

1、若(x2)n,則n=

2、若mx = 2,my = 3,則mx+y =____,m3x+2y =______

3、若272=m3=n6,則m= ,n= 。

五、作業佈置:P104 習題14.1第2題。

六、小結

1、冪的乘方法則:(am)n=amn(m、n爲正整數)

使用範圍是:冪的乘方。

方法是: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2、知識拓展:這裏的底數、指數可以是數,也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單項式和多項式。

3、冪的乘方法則與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區別在於,一個是“指數相乘”,一個是“指數相加”。

①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是在同數冪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冪的乘方,爲此進行本節課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知識經驗創設教學情境。

②學習方法和技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好本節課的重要方法。教學中充分利用具體數字的相應運算,再到一般字母,通過觀察、類比、自主探索規律,通過合作交流、小組討論探索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③個性發展和羣體提高

新課標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就是要求教師通過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長足的發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尤其關注那些膽子小、能力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勤于思考,敢於質疑,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整個探索活動中;而對那些平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要求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合作探索中養成爭鳴、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使各類學生都有所收穫、提高和發展。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瞭解平方根的概念、開平方的概念.

2.明確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繫.

3.進一步明確平方與開方是互爲逆運算.

(二)能力訓練要求

1.加強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讓學生不僅掌握概念,而且知曉它的理論數據.

2.提倡學生進行自學,並能與同學互相交流與合作,變學會知識爲會學知識.

3.培養學生的求同和求異思維,能從相似的事物中觀察到共同點和不同點.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幫助、相互合作,並能對不同概念進行區分,培養大家的團隊精神,以及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爲學生將來走上社會而做準備,使他們能在工作中保持嚴謹的態度,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成爲各方面的佼佼者.

教學重點:

1.瞭解平方根、開平方的概念.

2.瞭解開方與乘方是互逆的運算,會利用這個互逆運算關係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和平方根.

3.瞭解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難點:

1.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繫.

2.負數沒有平方根,即負數不能進行開平方運算的原因.

教學方法:

討論比較法.

即主要靠大家討論得出結論,同時對相似的概念進行比較.這樣不僅能正確區分這些概念,還能使學生學得更紮實.

教學過程:

Ⅰ.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性質.知道若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即x2=a.則x叫a的算術平方根,記作x=,而且也是非負數,比如正數22=4,則2叫4的算術平方根,4叫2的平方,但是(-2)2=4,則-2叫4的什麼根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Ⅱ.講授新課

1.平方根、開平方的概念

[師]請大家先思考兩個問題.

(1)9的算術平方根是3,也就是說,3的平方是9,還有其他的數,它的平方也是9嗎?

(2)平方等於的數有幾個?平方等於0.64的數呢?

[生]-3的平方也是9.

的平方是,-的平方也是,即平方等於的數有兩個.

[生]平方等於9的數有兩個,平方等於的數有兩個,由此可知平方等於0.64的數也有兩個.

[師]根據上一節課的內容,我們知道了是9的算術平方根,是的算術平方根,那麼-3,-叫9、的什麼根呢?請大家認真看書後回答.

[生]-3,-分別叫9、的平方根.

[師]那是不是說3叫9的算術平方根,-3也叫9的算術平方根,即9的算術平方根有一個是3,另一個是-3呢?

[生]不對.根據平方根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即x2=a,那麼這個x就叫a的平方根(squareroot),也叫二次方根,3和-3的平方都等於9,由定義可知3和-3都是9的平方根,即9的平方根有兩個3和-3,9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是3.

[師]由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定義,大家能否找出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請分小組討論後選代表回答.

[生]平方根的定義中是有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則x叫a的平方根,x沒有肯定是正數還是負數或零;而算術平方根的定義中是有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則x叫a的算術平方根,這裏的x只能是正數.由此看來都有x2=a,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而x的要求不同,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師]這位同學分析判斷能力特棒,下面我再詳細作一總結.

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聯繫與區別

聯繫:(1)具有包含關係:平方根包含算術平方根,算術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種.

(2)存在條件相同: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都是隻有非負數纔有.(3)0的平方根,算術平方根都是0.

區別:

(1)定義不同:“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於a,這個數就叫做a的平方根”;“非負數a的非負平方根叫a的算術平方根”.

(2)個數不同: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而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

(3)表示法不同:正數a的平方根表示爲±,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爲.

(4)取值範圍不同:正數的平方根一正一負,互爲相反數;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

[師]什麼叫開平方呢?

[生]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開平方(extractionofsquareroot),其中a叫被開方數.

[師]我們共學了幾種運算呢,這幾種運算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呢?請大家討論後回答.

[生]我們共學了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六種運算.加與減互爲逆運算,乘與除互爲逆運算,乘方與開方互爲逆運算.

2.平方根的性質

[師]請大家思考以下問題.

(1)一個正數有幾個平方根.

(2)0有幾個平方根?

(3)負數呢?

[生]第一個問題在前面已作過討論,一個正數9有兩個平方根3和-3;

因爲只有零的平方爲零,所以0有一個平方根是零.

因爲任何數的平方都不是負數,所以負數沒有平方根,例如-3沒有平方根.

[師]太精彩了.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且它們互爲相反數;0有一個平方根是0,負數沒有平方根.

3.講解例題

[例]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1)64;(2);(3)0.0004;(4)(-25)2;(5)11.

4.想一想

(1)()2等於多少?()2等於多少?

(2)()2等於多少?

(3)對於正數a,()2等於多少?

Ⅲ.課堂練習

(一)隨堂練習

1.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1.44,0,8,,441,196,10-4

2.填空

(1)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2)=_________;

(3)()2=_________.

(二)補充練習1.判斷下列各數是否有平方根?並說明理由.

(1)(-3)2;(2)0;(3)-0.01;(4)-52;(5)-a2;(6)a2-2a+2

2.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1)121;(2)0.01;(3)2;(4)(-13)2;(5)-(-4)3

Ⅳ.課時小結

本節課學瞭如下內容.

1.平方根的概念.

2.平方根的性質.

3.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繫.

4.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和平方根.

Ⅴ.課後作業

習題2.4.

Ⅵ.活動與探究

1.對於任意數a,一定等於a嗎?

2.中的被開方數a在什麼情況下有意義,()2等於什麼?

解:因爲任意數的平方都是非負數,也就是非負數纔有平方根,所以被開方數a必須是正數或零,即非負數時有意義.

所以()2=a(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