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六年級課件 >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通用7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導語:語文一般認爲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僅供參考!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通用7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咱們今天就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溼潤的山風 輕盈的雲霧 無字的歌謠 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 優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綠 清新的綠色

4、剛纔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遊覽了雨中的山林。你願意用讀的方式帶着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後)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

(3)學生彙報,老師給予指導。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 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 綠草,都變成了 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 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樹葉、綠草比作_____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聲比作_____________。

b、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什麼?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

(3)帶着遐想朗讀。

(四)、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1、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閱讀。《雨》(馮劍華)

3、作業:(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着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101—106頁。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因數、倍數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探索2、3、5的倍數的特徵。通過呈現 “百數表”和“列舉法”讓學生從表中(或列舉的數據)找出2和5的倍數,並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再觀察其特徵。在理解2的倍數的特徵後,揭示偶數和奇數的含義。對於2、5的倍數的具體特徵,則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自己歸納。2、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定,必須把其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爲3的倍數來判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數的特徵後面教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2、5和3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會運用這些特徵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知道偶數和奇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偶數還是奇數。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進一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2課時)

內容:2和5的倍數的特徵

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選擇一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件(如六.一節目匯演、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現場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陽光體育運動讓我們健康快樂成長,讓我們一同欣賞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徵

1. 提出問題

觀察情境圖,根據信息讓學生獨立提出數學問題。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跳圓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對這些簡單的計算問題要一略而過,把學生的提問引到:跳交誼舞(圓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學習2的倍數的特徵

(1)跳交誼舞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列舉很多不同的數(如6、8、20、14、98等)

問:你能用學過的知識用一句話概括說說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說是2的倍數,也可能說是雙數等。

(2)2的倍數特徵

問: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備了“雙”即爲“2個”的經驗,可能從列舉的數中概括出:都是雙數等結論。

問:生活中哪裏用到雙數?

學生可能說出:街道的門牌號一邊是雙數一邊是單數,階梯教室的座位號一排是雙數一排是單數等。

問:這些雙數都是2的倍數,它們有什麼特徵呢?對待數學問題不能只憑猜測,要進行驗證。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老師爲你提供一張百數表,你可以從表中把2的倍數圈出來,也可以把2的倍數寫出來,然後觀察這些數有什麼特徵。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小組合作研究

(4)彙報交流

學生的結論可能有:

個位上是雙數

與十位沒有關係,個位是0、2、4、6、8

(學生只要說的有道理就應該肯定,引導學生研究個位有什麼特徵與十位有什麼關係來總結特徵)

小結:所有2的倍數的個位上都是什麼數?(0、2、4、6、8)。因此,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的倍數,只要看這個數什麼部分的數就可以了?(個位上的數字)

(5)驗證結論

剛纔我們研究的這些數比較小,你能舉一個多位數來驗證一下嗎? 學生自己舉例驗證。

(6)學習偶數、奇數。

①老師介紹偶數、奇數的概念。老師舉多個數,學生判斷是偶數還是奇數。 ②說明:0是偶數,但我們在這個單元中一般不考慮0。

③介紹學習方法:剛纔同學們把2的倍數寫出來研究的方法叫列舉法,這是一種很好的數學研究方法。

3. 學習5的倍數的特徵

(1)用剛纔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

(2)交流:個位上是5或0。

(3)學生舉例驗證。

4. 2和5倍數的共同特徵

學生獨立思考總結:個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用“百數表”把2、5共同的倍數找出來研究特徵。

三、鞏固練習

1. 自主練習2

奇數、偶數學生容易分清,做此題的時候可以比比誰分的快,讓疲勞的大腦興奮起來。

2. 自主練習

先讓學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後根據2、5共同的倍數讓學生把兩個集合圈重新畫一畫

2的倍數 5的倍數

3. 按要求組數。

0 、6、9、7

奇數:

2的倍數:

5的倍數: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研究問題?

第2課時(總第33課時)

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徵

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揭題。

指名說說2、5倍數的特徵

直接揭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和5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設計意圖]直接看情境圖,複習舊知識簡捷、明快,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二、嘗試探究

1. 猜測3的倍數的特徵

受2、5倍數特徵的影響,學生大多會從數的個位上的數字進行研究,學生可能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針對學生的錯誤結論,引導學生及時舉出反例予以反駁:13、16、26、29等一些數個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數,而24、15、27等一些數反而是3的倍數。 談話:看來只觀察一個數的個位數字是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百數表、列舉法)

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全班彙報交流

2. 探究特徵

①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百數表、列舉法)

談話:把“百數表”中3的倍數圈出來研究研究。(學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數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學生獨立嘗試後小組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學生的結論可能有:

3的倍數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

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沒有規律

3的倍數十位上的數字沒有規律

④師引導:每一斜行上3的倍數有什麼規律?

⑤學生思考交流:

“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於3 “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6

“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9

問:另外的呢?

每個位上的數加起來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結: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給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學生判斷時注意說說判斷的依據。學生利用特徵判斷後,教學生快速判斷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數,引導學生髮現:遇到數字本身是3的倍數時,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斷1236是3的倍數。

2、自主練習5

3、自主練習6

4、自主練習7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習了2、5、3的倍數的特徵,你還想了解什麼?(要學生自覺的去探討4、6、9??的特徵)

信息窗2:質數與合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07—109頁。 教學簡析:

本部分知識是對整數認識的一次拓展,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自然數以及初步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信息窗選取了體操表演這一現實性的生活素材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對知識的學習,使抽象的數論知識形象化,降低了認知難度。在前面學習了2、3、5倍數的特徵,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分解質因數與分解質因數的意義、探究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歸納、推理,獲得什麼是質數和合數的數學猜想,理解質數和合數

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

2.使學生理解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4課時)

內容: 質數與合數

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明年奧運會就要在北京舉行了,爲弘揚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和健身意識,學校舉行了團體操表演,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各個班整齊的方陣。(出示情境圖)你能發現什麼?

2.學生會發現了排成各個方陣的人數分別是24、25、32、35、40。

問:仔細觀察這些數字,它們有什麼特點呢?

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3.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些數與它們的因數的關係,幫助學生髮現這些數都有兩個以上的因數。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有兩個以上因數的都能擺成方隊嗎?其他數行不行?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懸念頓生,興趣盎然,思維處於欲罷不能的狀態。此時教師巧妙地把握住時機,導入新課。這樣入手,激發了全體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爲本節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條件。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針對疑問,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2.利用準備好的小方塊擺一擺,看一看哪些數字能擺成方陣,哪些不能?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進行巡視,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位還權,放手讓學生去探究,留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去發現、驗證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學,從而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意識。

3.交流自己的發現。

通過動手擺方陣,學生可能發現(1)1、2、3、5、7、11、13、17等數字不能擺成方陣,(2)4、6、8、9、10、12、14、15等數字能擺成方陣。

小組爲單位觀察、討論:這兩類數字有什麼特點?

4.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髮現:數字可以分成三類,有的數字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有的數字含有兩個以上的因數;而1只有一個因數。

(1)我們把具有像2、3、5、7、11??特徵的數叫做質數。想一想什麼叫做質數?引導學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我們把具有像4、6、8、9、10、12、14??這樣的特徵的數叫做合數。想一想什麼叫做合數?引導學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其他的因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合數。

(2)質數和合數的區別是什麼?

(3)1是質數?還是合數?爲什麼?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 篇3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能夠在課文中尋找花與潮的關係的句子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並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係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三、教學難點:

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麼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麼關係?花潮是什麼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裏那麼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緻多,那裏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着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麼?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爲什麼稱海棠花爲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後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並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着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雲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麼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爲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着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着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麼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鬥豔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在你能模仿老師剛纔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係?(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彷彿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A、引導質疑:爲什麼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麼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展?”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係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麼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爲什麼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通過朗讀來表現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着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彷彿置身於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迴歸

這麼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麼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 篇4

學習內容

分析

《魯濱孫造船》節選自18世紀英國作家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通過描述主人公在荒島上造獨木船的故事情節,表現了面對困境不後退、敢於依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戰勝困難的頑強精神。課文中編排的插圖是對每篇課文的一些重點文字的形象體現,利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學情分析

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等形式讀懂課文,分享閱讀的快樂。同時以瞭解背景爲契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培養主動閱讀的習慣。

學習目標

1、認識“艇、謬”等生字;掌握多音字“難”;理解“不遺餘力、荒謬”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魯濱孫造船的經過,認識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3、在瞭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魯濱孫勇於戰勝困難、於逆境中求生存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魯濱孫造船的經過,認識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在瞭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魯濱孫勇於戰勝困難、於逆境中求生存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習方式

方法

教法: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拓展延伸法

學習準備

學生:課下閱讀《魯濱孫漂流記》

老師:教學課件

學習時數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談話入題。

1、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名家筆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機智的藺相如,熱愛自由的“奴隸英雄”,足智多謀的周瑜,頑強勇敢的老漁夫……也正是他們這些鮮活的形象,豐富了我們的“名著之旅”。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傳奇人物,(板書:魯濱孫)

關於這個人,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2、(再板書:造船)學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感知。

1、下面請你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本文是寫魯濱孫在荒島上造獨木舟的這一故事情節。)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①“謬”讀作miù,不讀成miào。

②比較下面的字再組詞:

挺()槓()

艇()扛()

③說一說下面詞語的意思。

3、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思考:故事圍繞“造船”寫了哪些內容?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

4、交流。

(文章寫魯濱孫先修船不成,後決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發展過程的順序敘述的。)

3、根據學生髮言,總結板書:“想去陸地,尋思辦法;動手修船,放棄修船;決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三、細讀領悟。

1、再讀全文,邊讀邊畫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魯濱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四人小組交流。

(小組內互相讀讀畫出的句子,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3、全班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髮言,投影出示相關句子。)

我不遺餘力去幹這件工作,結果白費心思和力氣,浪費了我整整三四個星期的時間。

①“不遺餘力”是什麼意思?

②從“白費”、“浪費”“三四個星期”這些詞語你體會出什麼了?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既然課文要寫魯濱孫造船,爲什麼還要寫他花大力氣去修船呢?)

③全班交流。

(文章寫魯濱孫先修船不成,後決心造船直至成功,這樣的情節變化和曲折經歷有力地表現了魯濱孫雖然身處逆?境卻不退縮、不逃避,而是敢於正視並勇於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但是,我要去海島對面大陸上的願望不但沒有減退,反而因爲難以實現而更加強烈。”

①指名朗讀句子。

②你覺得魯濱孫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③全班交流。

(不但……反而……表現了魯濱孫面對困難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難的精神;又表現了他也並不盲目瞎幹,而是能夠審時度勢,調整自己的行爲。)

“我費盡辛苦才把樹砍倒……這種勞動之艱辛真是一言難盡。”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一言難盡”。

②從這句話你體會出了什麼?

(這些語句都生動地表現出魯濱孫身上的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戰勝困難去爭取成功的驚人毅力和頑強意志。)

③觀察書中插圖,想象魯濱孫造船時的勞動場景。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四、交流感受。

讀了這故事,文章哪個地方最令你感動?爲什麼?

(相機指導朗讀)

五、拓展練習:抄一抄下面的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法)巴爾扎克

○患難及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府。

——(古希臘)蘇格拉底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

——(英)牛頓

作業設計

閱讀原著《魯濱孫漂流記》。

板書設計

魯濱孫造船

想去陸地,尋思辦法;

動手修船,放棄修船;

決心造船,成功造船;

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堅韌不拔地與大自然作鬥爭

依靠雙手和才智贏得生存權利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 篇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尤以詩最爲精闢,堪稱中國文學之精粹。

從《詩經》到如今的現代詩,中國詩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歷久彌新。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樸素的詩句道出了樸素的感情。“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簡短的詩句表達了屈原對楚國的忠貞情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鏗鏘有力地說出了他老當益壯的暮年志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彷彿又可以看到陶淵明特有的那份閒適與自然。

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峯,內容也更加多元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站在分道的`路口,告訴朋友切勿“兒女共沾巾”。“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駱賓王身陷牢獄,只能望“蟬”興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太白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將他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志氣娓娓道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處亂世的杜甫,只能空嘆國破家亡之恨。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舉不完的優美詩句都在訴說着中華文化的發展。

來到宋朝,詩以詞的形式繼續發展。

蘇軾的“老夫聊發少年狂”,開啓了豪放派的大門。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又爲婉約派作出了詮釋。這兩派交映生輝,造就了宋詞的不滅地位。辛棄疾的“像當年,金戈

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又讓我們沉浸在宋朝這段半榮半辱的歷史。

接下來的元朝詩以“曲”的形式著稱。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將遊子的思念描繪得淋漓盡致。“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又道出了百姓的苦難。 元朝以後,詩似乎逐漸沒落,但卻並未被人們遺忘。清朝時,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更是讓我們看到了詩的希望。“我勸天公從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些琅琅上口的詩句正表達着作者的心聲。

中國詩曾經的輝煌是無可磨滅的,現代詩也正被人推崇,我相信詩的將來會更加美好。 詩幫助我瞭解語文,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讀詩的過程中,思想和作者產生共鳴的剎那,我也就懂得了語文之所以被人推崇的原因——她代表了中華文明的永盛不衰。

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因爲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裏,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象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裏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1.理解詞語的意思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學會有一定速度的默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

2、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要屬殘奧會了。殘奧會最打動你的是什麼?(運動員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其實,不只運動員,生活中有很多殘疾朋友都非常堅強、樂觀,他們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樣一個故事。(板書課題《成全一棵樹》)誰知道“成全”是什麼意思?(生:幫助人,使達到目的。)你在生活中遇到過成全別人或被別人成全的事嗎?

2、看到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誰成全了一棵樹?那是一棵怎麼樣的樹?爲什麼要成全這棵樹?成全樹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容易讀錯的字:拎līn拎包拎水拎着怔zhèng怔住)

2、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本文講的是一位母親在春天裏將幾棵樹苗栽在門前,她那有腿殘疾的小兒子請求母親種下了一棵被丟棄、快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樹苗茁壯成長,母親也改變了想法,將兒子送到了學校。小樹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3、默讀課文,理清敘述順序。

(孩子和小樹就是文章的線索。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母親種下了幾棵樹苗,腿有殘疾的孩子也種下了那顆最小的樹苗;再寫小樹苗在孩子的護理下比其他樹苗長得更茁壯,孩子也在母親的決定下上了學;最後寫孩子取得了成功回家探親,交代了小樹苗茁壯成長和孩子能夠成才的原因。)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個感人的故事中,誰成全了誰?你從哪感受到的?爲什麼?畫出有關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然後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

(1)孩子成全了小樹

“那樹苗是她丟棄的,又細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孩子舉着樹苗,滿眼都是渴求。”(樹是有生命的。孩子由小樹想到自己,自己就和這棵小樹一樣是不被人重視的,是不被人看好的,是被認爲沒什麼希望的。同病相憐讓這個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關愛生命。)

“孩子挖的坑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孩子小心翼翼……給它澆水”“孩子經常給小樹澆水。”“上了學……水塘和樹之間。”“那樹長得高,長得快……撿牛糞餵它。”

(爲了小樹成材,孩子精心照料着它。他精心侍弄小樹的同時,也是在悄悄實現着自己的一個心願,他是通過自己的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成全着自己。)

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現,作者突出這一細節的用意是什麼?(第一次交代殘疾體徵,後幾次則顯示他的性格特徵: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2)母親成全了孩子

那孩子“一出生腿就殘疾了。”“母親望着孩子,猶豫了……“但看到孩子眼裏那灼灼的目光,母親點點頭。”(母親分明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堅強不屈、看到了堅韌。)

“那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她爲孩子的前途擔憂。)

(3)“這年冬天,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送她這個殘疾的孩子去讀書。”究竟是什麼促使母親做出這項重大決定的呢?

①孩子自己爲種那棵樹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

②孩子每天拎着水桶認真澆樹苗;

③孩子每天偷偷地給那棵樹喂牛糞。

(以上幾點都反映了孩子堅韌頑強的個性,隱喻着他在將來的日子裏可能有的奮鬥精神。孩子的堅持使快要枯萎的小樹趕上了原先很壯實的樹,身殘但志堅的兒子也一定如正常人一樣成功。她相信小樹能長大,自己的兒子也會成長。偉大的母愛!)

(4)你怎樣理解成全一顆樹?

一個孩子救活了一棵險些被丟棄的小樹苗,使之成長爲一棵大樹。母愛讓一個可能處於社會邊緣的殘疾孩子,成長爲一名成功人士。無論是孩子,還是母親,他們做了一件相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樹,成全一個生命。

(5)感受着人物的情感,帶着自己的體會通讀全文。

四、拓展

學了課文,你有什麼啓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要學會關愛,學會自強。